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优质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06:0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魔法衣、魔法棒。

3、课件《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开火车》舞蹈进场。

(孩子入座)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一个宝贝,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魔法衣。魔法衣有个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1)、教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正方形,问:“这是什么?(正方形的卡片)小朋友们真棒!“正方形有四条边它们一样长”问:;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2)、再念魔法:“罗老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对折)长方形的两条边都是一样长(摸一摸)一边长,一边“短”,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3)再念魔法:“罗老师又要变魔法啦!来看看罗老师这次又变出了什么,魔法变变变,变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对折)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启发幼儿说出)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罗老师找出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我们来看看它变出什么了?魔法变变变(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机器人”。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个机器人它由哪些图形宝宝组成的?(表扬)。

“魔法魔法变变变,哇,魔法棒真厉害一下子变出三幅图,”教师用魔法棒“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二、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魔法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不高兴,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猪、小兔子,你们怎么啦?”

(小动物说话:)“我们找不到家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愿意。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我们来听一听,小猪说:我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猪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兔子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兔子找到家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兔子、小猪可高兴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开着火车回家去

2017年11月20日 临漳县香菜营学区付卫娟

推荐第2篇:优质教案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学准备:

1师准备计数器。

2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

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七 作业

1 完成课本练习一2、3 2 完成练习册第1--2页 八 课后反思

在整节课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计数器,使学生直观地形成了数位概念,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大数的认识缺乏实际概念。

安民学校辛庄校区

王占国

推荐第3篇:优质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预习探究

1、教师激趣:我知道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音乐,恰逢今天艳阳高照,老师就邀请你们听一首《种太阳》吧,要仔细听清楚歌词哦!(生听音乐。

2、导入课题:这世界可真奇妙,歌中的小朋友竟然种下了太阳。诶,天上的太阳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吗?生答,师板书课题。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今天啊,老师可得霸道一点儿啦,我想先读为快,肯请小朋友们批准!(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生打开课本听录音。)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比我读得更棒!

(2)读一读: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红彤彤 晚霞 陪着 浪花 睡觉 趁着 睡梦

“彤”字本音读第二声“tóng”,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tōng”。

“陪”字可以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学习新字。

2、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3、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品读体验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想一想: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4、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5、说一说:你想对别国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四、巩固延伸

1、配乐齐读诗歌。

2、我当小作家:仿照诗歌写一写太阳还能做哪些好事?

五、作业设计

想一想,画一画,画出自己心中的这些形象

白云

晚霞

鲜花

六、板书设计

25 太阳是大家的

阳光照射着全世界

太阳做了多少好事→→拟人

洒 拔 陪 走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从理解诗歌的文意、形象入手,顺势引导,进行讲解,加以拓展延伸,理解诗歌蕴含的意思,体会诗歌学习的乐趣。

推荐第4篇:优质教案

武安市阳邑镇柏林学校教师教案

《匆匆》教案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

第 1 页 共 3 页

武安市阳邑镇柏林学校教师教案

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第 2 页 共 3 页

武安市阳邑镇柏林学校教师教案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 3 页 共 3 页

推荐第5篇:优质教案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教材分析:

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从前面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构成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的概念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练习很密切,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

本章也是学生学习后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得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发育为多细胞的生物个体”等内容;有关癌症的知识,学生也有了解,但是都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机制和细胞癌变的机理水平。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正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本章中有关细胞衰老、癌变、干细胞研究等问题,都是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可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用武之地。

教学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5、说明细胞的分化。

6、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7、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分析。

8、描述衰老细胞的特征。

9、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0、探讨细胞凋亡与衰老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1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1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五、教具学具:

自印资料,挂图,多媒体

六、使用教材构想:

从本节的问题与讨论入手,让学生分析日光浴的利与弊,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的破坏会引起皮肤癌患者的增多?”由此引入细胞癌变的学习。首先介绍什么是癌细胞;然后介绍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及增殖等方面与正常细胞的相异之处,即癌细胞的特征;在列举三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并介绍致癌因子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

七、设计意图

虽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说到癌症人们都不寒而栗,但经过漫长的探索之路,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入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的正确方法与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

教学流程 导言:

〖提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学生回答〗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等。

〖问题探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1)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2)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3)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板书〗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问〗(分四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

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什么区别?

2、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3、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

4、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与预防禽流感AI、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措施有什么不同? (教师巡查指导,待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代表发言〗各小组组长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后得出:

1、题可以带出癌细胞的概念: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值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一、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二、致癌因子

⑴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⑶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练习1〗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癌症?

(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物理致癌因子)

(2)

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化学致癌因子)

3、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提问〗癌细胞、原癌基因和致癌因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回答〗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基因被激活,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

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提问〗预防癌症的措施,能同时预防禽流感和预防SARS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禽流感AI 1.尽量不跟候鸟、活禽接触。专家建议:接触禽类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2.注意日常消毒。在70℃时加热数分钟或者阳光直射40到48小时以内,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3.重视疾病预防。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市民出现流感症状,无需紧张,但应及时就医,对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必须进行禽流感排查。

4.不要去疫区旅游。非典型性肺炎SARS:

最有效预防SARS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市民应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打喷嚏、咳嗽或清理鼻子后要洗手;

2.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前往人多挤迫及空气流通不佳的地方;

4.若出现呼吸系统受感染征状,立即求医;

5.若呼吸系统受感染,应戴上口罩,减低疾病传播的机会;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及足够休息,减轻压力及避免吸烟,建立良好的身体抵抗力。〖随堂练习2〗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 B、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 C、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D、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

2、检测某一植物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该细胞正在( )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

3、下列哪组是细胞癌变的特征(

① 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减低 ⑤色素沉着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率减慢 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4、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细胞增值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5、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无限增值 B、形态与结构出现畸形变化 C、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D、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6、当人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A C A C D C 〖小结〗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

2、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4、预防癌症发生的措施: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板书设计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的特征:

1、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为恶性增殖的细胞

2、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3、细胞表面的某些物质发生变化

二、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e肉瘤病毒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教学,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会了科学调查的方法与途径,体验了获得研究成果后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最后经过教师的总结,的除了比较系统的结论。但是通过学生发言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教师简介

王梅,现任成成中学高一生物老师。我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会有一些优势,比如容易与学生亲近,与学生沟通,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与学生互动比较多。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教材钻研不够,掌握的不好,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提高。

推荐第6篇:优质教案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优质教案

第一课时

寨乐中学 王邦

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七、教学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

推荐第7篇:优质教案

优质教案

课题 《如果我能飞》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如果我能飞”来进行思维想象、创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诗歌《如果我能飞》挂图

2、美丽的翅膀若干;太阳、月亮、小船等卡片。

3、背景音乐《隐形的翅膀》。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主题

1、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有什么会飞呀?(鼓励幼儿说一说:小鸟、飞机、蜻蜓、蝴蝶……)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能飞行吗?(引导幼儿说一说)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飞翔,你最想做什么?

2、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飞行的乐趣。(教师引导:“飞呀飞,我们飞到哪里了?”)

3、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如果我能飞》,请小朋友跟老师朗诵一遍课题《如果我能飞》

(二)教幼儿学习朗诵散文诗

1、师:下面,请小朋友听老师把这首诗歌朗诵一遍好吗?

2、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老师朗诵的诗歌《如果我能飞》。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4、教师教幼儿朗诵诗歌,教师读一句,幼儿读一句。(教师领读2遍)

一、引导幼儿拓展想象

1、师:“我”都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一边看图一边说一说。

2、师:小朋友,如果你能飞,也飞到了蓝天上,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顺势贴出卡片太阳、月亮、云朵……)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也飞到大海上,飞到森林里,最想变成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顺势贴出小船、海鸥、灯塔等)

4、小结:哦,原来想象是这么神奇,我们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

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启发想象,学习仿编诗歌

1、师:小朋友,老师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教师一边做飞的动作,一边说:哦,会飞的感觉真美呀!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上海世博园里,变成可爱的海宝,为游人导游;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首都北京,变成美丽的百灵鸟,祝福祖国妈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美丽的草原上,变成喜洋洋,战胜灰太狼……)

2、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双翅膀。(教师帮幼儿带上翅膀)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长上翅膀之后,想象力一定会更加丰富了。

3、师: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模仿飞一飞,相互交流一下自己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

4、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尝试仿编(教师适时引导,并给予鼓励) 五:展示仿编的诗歌

师:长有翅膀的小朋友,你们快点飞成一对吧!谁能飞到老师的面前,告诉老师,刚才你飞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老师用笔帮你记录下来。(引导幼儿展示自己)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自己长上翅膀想到的画下来送给爸爸妈妈看。

推荐第8篇:优质教案

Unit 8 School Things Leon16

林小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能听、说,读单词bag、pen、ruler、book、pencil、pencil-box b 能听懂会说 May I use…? Sure.Here you are.做到模仿正确,语音语调自然,准确。

c 学会正确认读、书写字母Uu、Vv、Ww 并会辨认书写体与印刷体。 2.能力目标:

能正确运用表示请求的问句进行交际,并作出相应回答。 3.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运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交际。 教学重、难点:

1.在单词pencil、pencil-box、book教学中巩固字母认读与书写。 2.能听懂会说May I use…? Sure.Here you are.3.单词sure、umbrella 发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实物 教学步骤:

一、Warm-up 1.字母操

2.sing the song“I can sing a rainbow.”

二、Presentation 1.师板书,带读课题Unit 8 School Things Leon16 2.复习旧词,导入新词教学 a 师出示各种实物bag、pen、ruler T:What’s this in English? Can you spell? (生说出单词,并拼读bag、pen) T: What color is it? Ss: It’s….

b 师出示单词卡片教读book,pencil,生拼读并书空,one by one 操练。(师评价)

c 师出示实物同理教学pencil-box。(强调区分pencil-box与pencil case) d 师向生借实物(book,pencil) T:My book and pencil are all cards.I can’t use them.May I use your book? May I use your pencil? (师创设情境,为新课教学铺垫。) S1:Here you are.3.听、做、唱

a 运用实物TPR教学use your…并通过听,说,做巩固新单词。 T: Listen and show me your school things. T: Show me your pen. Ss: my pen, my pen (说单词,举起钢笔) T: use your pen (师通过动作解释含义) Ss: use your pen (生跟读,做动作) 同理教学use your ruler/book/pencil/pencil-box

b Chant: pen, pen, pen use your pen pencil, pencil, pencil use your pencil ruler, ruler, ruler use your ruler book, book, book use your book 师课件出示chant,师生齐做动作演,唱chant, 复习巩固单词并操练词组 use your …

4.呈现情景,教学句型May I use…? a 师课件出示陈琳向李红借铅笔的画面,请生用上节课学过句型表达。 S1: Give me a pencil, please.师播放录像,生听音找新句子表达,个别生反馈。

b 师板书句子May I use your pencil?带读句子,全班—小组(高低调)操练句型。(师评价)

c 师课件呈现不同人物借学习用品的画面,请个别生说句子,全班, 男女生跟读操练句型May I use your…? 5教学Sure.Here you are.a T:Where is my book? I can’t find my book.May I use your book? (师创设情境) S1: Here you are. T: Are you sure? (师放课文录音,听音学习应答。) b 师板书句子Sure.Here you are.以表情、动作及语调引导学生表达Sure.Here you are.全班---个别生说单词sure,注意语气,语调。(师评价) c T: I have a pencil-box.There’s nothing in it.May I use your pencil? S1: Sure.Here you are. T: Thank you.(师向几名学生借物品,操练Sure.Here you are.)

三、小结。师带读板书句子,并请生比较May I use your pencil?与Give me a pencil, please.用法的不同。(前者先征询对方同意,同时在说法上比后者更有礼貌,更委婉。)

四、听音,跟读课文两遍并进行角色扮演。

五、运用。生两两对话借学习用品并展示。(师评价)

六、字母教学

1.听音认读字母Uu,生区别Uu字母的印刷体,师板书生书空写字母。 2.师出示单词卡片umbrella,教读an umbrella并两两操练。 3.同理教学字母Vv,Ww及单词 a vase,a window 4.听音跟读课文录音1遍。 5.师出示字母卡片,生抽读字母。师介绍五个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ou,ow,au,aw,ur,our,生认读。

6.生书写字母,请个别生上台演示师讲评。 7.再次听音跟读课文录音1遍。

七、总结并进行课堂评价。(师出示由不同字母组成的评价花瓶,请生找出隐含的字母。)

八、Homework 1.听音跟读课文Leon 15,5遍并背诵。 2.完成课本p77,4和课堂活动手册Leon 15 3.运用所学句型向好友借一样学习用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处理比较好的是:

1、本人比较注重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从上课伊始就有意识地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日常问候以及与新、老朋友之间的问候,很好地运用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了就会用。

2、在复习导入阶段,本人充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复习比较全面。

3、在教学中,本人充分运用直观的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利用学生常见的铅笔、钢笔、书等教具,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基础上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饶有兴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采取了多种操练方法让学生进行操练,运用个别、小组、集体、男生读、女生读、男生跟男生读、女生跟女生读等方式进行操练,避免了单一的跟读造成学生的疲劳。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练习得不够,感觉时间比较仓促。可以将学生间的俩俩对话问答练习减少,只要请

一、两对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即可。将剩余的时间用在句型的巩固教学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句型。

推荐第9篇:优质教案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板题:我的“长生果”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理解课文。

3、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1 / 3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自学时间8分钟。

4、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桌讨论其中的含义。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六、当堂训练

1、写出有关读书的词语和描写秋天的词语。

2、抄写文中的优美词句。

2 / 3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如情入境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 课后反思:

3 / 3

推荐第10篇:优质教案

There be句型的用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正确使用there be句型,并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养成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there be句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there be 句型准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there be 和have/has区别。 have:表示所有,拥有。

There be:表示事物的存在。there be中的动词be(is/are)是存在的意思。there在句型中是引导词,没有实际词义。there引导的这种结构,主语应放在动词be之后。

E.g.

1、I have a book .我有一本书。(注:书归我所有,我是书的主人。→ 所属有)

2、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在桌子上有一本书。(注:书只是存在于桌子上,但书不属于桌子所有。→ 存在有)

二、There be 结构

主要用以表达 “某地有某人(某物)”。

其基本句型为“There be +某物或某人(主语) + 某地”。There be+ sb/sth+sw

1、There is a girl and two boys in the picture.

2、There are two boys and a girl in the picture.there 是个近视眼。be动词的选择: 就近原则 be动词单复数形式要跟there be之后的第一个主语保持一致,如果第一个主语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用is,如果第一个主语是复数用are。

口诀: “有”字放前面,有“啥”放中间;

时间地点放后面; 单数is, 复数are 注意be的两变化。

三、应用。

四、there be句型的考点: 1、肯定句变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

There is a radio on the desk.Is there a radio on the desk ?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There are some shoes under the bed.Are there any shoes under the bed? 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1)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提前,首字母大写,句末用问号,Some变any。

(2)回答时,“用什么问,就用什么答”,用Is / Are there来提问,就用there is / are来回答。

肯定回答:Yes, there is / are.否定回答:No, there isn\'t / aren\'t.

2、肯定句变否定句:

(1)There is a knife in the kitchen.否定:There is not a knife in the kitchen.(2)There are five apples on the tree.

否定:There are not five apples on the tree.(3)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否定:There is not any water in the bottle. 规则:there be的否定式通常在be后加not。Some变any。

3、There be否定句型中的not any与no可以互换。not any强调一个都没有。

There are not any books in the bag.=There are no books in the bag. There are no students in the claroom.=There are not any students in the claroom. There is not any milk in the bottle(瓶子).=There is no milk in the bottle.4、There be 句型的特殊疑问句形式 (1)对主语提问:

当主语是人的时候,则用who 引导, 当主语是物的时候,则用what 引导。

注意:无论原句的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对之提问时一般都用be的单数形式(回答时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

There are lots of cars over there. →What\'s over there? There is a little girl in the room.→Who is in the room? (2)对地点状语提问:则用where 引导 如:

There is a computer on the desk.→ Where is the computer? There are four children on the playground.→Where are the four children? (3)对数量提问:一般有两种句型结构: How many+复数名词+are there+介词短语? How much+不可数名词+is there+介词短语?

五、练习

1、用be动词is / are 填空:

(1) There________many monkeys in the mountain.(2)There_______a beautiful garden in our school.(3)There _________some water in the gla.

(4)There __________some bread on the table.(5) _________there any maps on the wall? (6)There __________twenty desks in our claroom.(7)There__________a bird in the tree.(8)There __________some trees near the house.(9) ________there a cup of tea on the table? (10)There_________some apple juice in the gla.(11)There ______a picture and two maps on the wall.

2、把下例句子改成疑问句: (1) There are four apples on the ground(地面).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re are some birds in the tree.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re are five birds in the tree.特殊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例句子改成否定句: (1) There are two bowls(碗) on the table.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re are some 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garden.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here is a tree in the garden.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句子 (写出下列句子的同义句)

(1)There are not any cats in my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here is not any milk in the bott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re are no teachers in the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句子划线部分提问。)

(4)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5)There are lots of books in our library.(6)There is a woman over there.(7)There is a little milk in the gla.

六、there be句型有时态的变化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过去时 There was/ were+某物/某人+其他。 思考:什么时候用was,什么时候用were There ___a teacher and 40 students in the room yesterday.

七、Home work:仿照下面短文,写一写我们的学校。

My room My room is small, but it’s very nice.There is a bed, a desk and a closet.There are two end tables near the bed.You can see a computer and a blue lamp on the desk.Near the desk, there is a big closet.There are many clothes in the closet.My room is nice and clean.I like my room very much.

My school My school is〃〃〃,

there is〃〃〃,there is〃〃〃, there are〃〃〃,there are many〃〃〃, I like my school very much!

第11篇:优质教案内容

第四单元

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

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九、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我的成功之处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游戏的形式,引起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掌握了各种物体的特点,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太好,有的教学过程讲的不太仔细,所以教学的效果不是太

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适度把握好时间。

第12篇:刻舟求剑优质教案

刻舟求剑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只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诵读课文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2、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来进行,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生字:“遽、契、涉、坠、惑”,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请哪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说说《郑人买履》这个故事。那《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抢答))

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又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涉江

遽(立即,匆忙)契(用刀刻) 吾(wú)

不亦惑(糊涂,迷惑)乎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三、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在过去,《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此书不但取材广博,而且语言整齐简练。《史记.列传》中曾经记载说,此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经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曾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在吕不韦执政时,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后来因罪被免职,在迁往蜀都途中自杀。

四、翻译句子(略)

五、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结果怎样?

1 2.提问:宝剑掉进江里后,楚人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遽契其舟”(在船舷上刻记号。);这是属于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是吾剑之所从坠(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这又是属于什么描写呢?(语言) 3.楚人找到宝剑了吗?为什么?

4.同学们,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认为“楚人”求剑的做法错在什么地方?那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交流(略)

师小结:同学们,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船是运动着的,可是楚人却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板书):不知变通,因循守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5.作者对楚人求剑的方法及行为是赞同还是讽刺呢?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寓意)

在生活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事情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否则会犯错误。

八、拓展延伸(积累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守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第13篇:初中生物优质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项城付集一中:李进峰

教材分析: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特点。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 分析来获得结论,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1.雄蛙的鸣叫及其意义: 2.雌雄蛙的抱对及其意义:

3.青蛙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二)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1.蛙的发育的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 --幼蛙—成蛙 2.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外部结构 呼吸器官 生活环境

蝌蚪 有尾,无四肢 用鳃呼吸 只能生活在水中

成蛙 无尾,有四肢 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 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 3.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象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5.代表 动物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7.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水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两栖动物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中我们最熟悉的是青蛙和蟾蜍,两栖动物还有很多种类,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它们也都是两栖动物。教师着重介绍蟾蜍的蟾酥以及娃娃鱼名称的来历。这些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新授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否曾经在电视或通过其他途径看到过青蛙的生殖过程?

2.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对学生描述的这个过程进行补充、订正,给学生介绍青蛙生殖的过程。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春季,在池塘边你会发现雄蛙的鸣囊一鼓一鼓的鸣叫,鸣囊其实就是蛙的共鸣器。如果你有耐性,你还会很幸运的看到雌雄蛙的抱对现象,之后,雌蛙将卵细胞排到水中,雄蛙将精子排到水中,你仔细观察可能会看到水面漂浮着一片片胶状的东西,这就是雌蛙产生的卵块。课本中的卵细胞之外有一层角质膜,在水中起保护作用,接着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形成受精卵。我们看到的卵块内既有受精的卵也有未受精的卵。

3.请同学们思考青蛙的受精卵能直接发育成青蛙吗?是否有细心的同学观察过青蛙的发育过程?

4.学生描述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首先发育成小蝌蚪,蝌蚪具有羽状外鳃,用腮呼吸,之后蝌蚪的外鳃逐渐消失,慢慢长出了后肢,接着又长出前肢,具有了四肢的蝌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尾巴不断缩短,长成了青蛙的样子,最后尾巴完全消失,成为了幼蛙,渐渐成为成蛙,这时它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1、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两栖动物的发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是什么特点? 像青蛙一样其他两栖动物的发育也有变态发育的特点。

2、同学们想一想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广吗?

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存在的范围十分狭小,因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都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现在你应该知道两栖动物为什么分布范围越来越狭小了。

两栖动物是一类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环境的限制的动物,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经变态在陆地上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保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

(三)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有外鳃的蝌蚪→外鳃消失的蝌蚪→长出后肢的蝌蚪 →长出四肢的蝌蚪→尾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幼蛙→成蛙

三、总结: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 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来保护青蛙吧!

四、作业:

1、什么是两栖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2、请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3、请你描述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说说它们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

4、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保护两栖动物?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在每一次观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线索。这既是观察的内容,又隐含着观察的顺序,无意识的对观察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养成。

第14篇:科学优质教案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材分析:学生通过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后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本节课使学生意识到工具和机械能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适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学情分析:再复杂的机械也是从简单的工具开始,常用的工具都是从使用简单的工具开始,我们农村学生很多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的工具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不知道工具的原理,甚至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起研究这些工具,这也是学生学习这节课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就是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能深刻的感受到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知道这些工具的原理,将机械的研究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

1、引入

2、讨论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3、针对教师出示的钉子板,提问学生选用什么工具。

4、完成教材上三项任务的工作选择。

5、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它们的原理。

(二)学生活动

1、根据同学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分小组讨论,相互介绍、相互启发

2、拔钉子活动。

(1)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曾使用过的工具可以帮我们做什么时在相互讨论过程中有争执。不肯让步。

(2)在选钉子活动中,学生选定比较准确;在学生实践活动后,向学生揭示“工具和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它们的作用及其它们的原理。 板书设计

1、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

2、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

3、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很方便将国旗挂到旗杆上去。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能否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适当的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门的工作效率。

2、你是否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也是不同的。

优质教案

大华镇中心学校

教师:代明琦

第15篇:桥 优质教案

《桥》教学设计

师(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这首歌熟悉吧?它的歌名叫《为了谁》,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教师出示课后学习提示: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文中有很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 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师: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吗?

生1:大。

生2:猛。

生3:狂。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这些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有三种表达特色。

[ 出示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学生自由读这三段话。)

师:现在看谁反应快。请听题,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

生(异口同声):第一种。

师:在哪儿?

生(读):像泼。像倒。

师:两字就是一句。读读!有什么感觉?

生(读):像泼。像倒。

师:读得再有力些!

生(读):像泼。像倒。

师: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一起来。

(生再读)

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就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屏幕上,在第一组句子后面批注:雨的力度)

师:第二种,有四个语句,咱们也来读一读,换一种方式读——请三个同学分别读前面三个语句,最后一个语句,全班一起读。

(学生按分配读语句)

师:满意吗?

生(评价):没有读出洪水的来势凶猛。

师:问题出在哪儿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1 (教师在黑板上画音乐中的渐强号和渐弱号)

师:哪一种符号可以用到这句的朗读中呢?

生(异口同声):渐强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洪水来势汹汹,向村庄狂奔而来,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

生2:因为这样读才能表现洪水越来越凶猛。

师:瞧,多聪明!你们把句子读懂了。那咱们再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老师手势指挥,读得很到味)

师:这样读就把洪水的来势读出来了。

(屏幕上,第二段句子后面批注:洪水的来势)

师:第三种表达方式,自己发现吧。

生:“跳舞”,用了拟人手法。

师;跳舞,这个词多美啊!那我们的感觉呢?

生:可怕,简直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

师: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生找出句子读) [屏幕上出示: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

生:洪水的可怕。

生:令人畏惧。

生:让人胆战心惊。

(句后出示批注:洪魔的恐怖)

师: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

生(读):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瞧,他不仅读得好,表情也很投入,用一个词来评价他,那叫声情—— (生接:并茂),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吗?

生(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指导):提个建议,在“逼近”这个词前面稍作停顿,大家一起读。

师:这样读才够味儿!

生(读):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此刻危险吗?你担心吗?把这种感觉送进句子中再读一读。

生(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老师特别欣赏她读“爬”这个词的感觉,轻声重读,把对老汉的担忧读出来了。你 2 能再读一遍吗?

(生再读,读得更投入。) 板块二 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师: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段划出关键的词语。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

师:同学们,同样是在山洪突发的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

生:老汉。(板书:老汉)

师:该选哪些词语来表现老汉,也在3-10段中找到几个关键词。

(生汇报找到的关键词) [屏幕上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 站着

疯了似的 不说话

跌跌撞撞 盯着

乱哄哄 像一座山 ]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考你的发现吗?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老汉的镇定呢?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读出老汉的镇定。

师:加上这些词语再说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

师: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对比了。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目光在告诉人们什么?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再说一遍。

生:在这场山洪中,村民很惊慌,而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显得很镇定,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家一定要镇定,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现在老师要送她两个掌声,第一,她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她不仅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还能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叫会读书。

生:我想补充一点,作者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写老汉的镇定又是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离作铺垫。

师:老师要和你握手。因为你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啊!

(其他学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思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着读。左边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右边同学读写老汉的词语。

生(左):左拥右挤

师:快点儿,再来——

3 生(再读):左拥右挤

生(右):站着

师:稳一点儿——

生(再读):站着

生(左):疯了似的

师:还很有理智哦!

生(再读):疯了似的

生(右):不说话。

生(左):跌跌撞撞

生(右):盯着

师:目光透着威严,再读——

生(再读):盯着

生(左):乱哄哄

生(右):像一座山

师:像山一样镇定,全班读——

生:像一座山。

师: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播放影像: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指导学生在洪水的声音中静静地读句子,感受人们对老汉的信任和期待。)

师: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危急的时刻,老汉的三句话一定很重要,你们读出来了吗?

(学生沉默)

师:想想,为什么要首先强调桥窄?

生1:桥窄,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队。拥挤必然桥毁人亡。

生2:第三句也很重要。因为越是在危急的时刻,党员越应该起带头作用。

生3:我想补充一下,党员排在后边,才能保证队伍迅速撤离。

师:瞧,你们能把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板块三 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师: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插图)

师(指图)谁?

生:老汉的儿子(板书:儿子)

师:老汉在干嘛?

生: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师(明知故问):难道老汉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吗?他对自己的儿子没感情吗?

生:不是。

师:当只剩下两个人没过桥,儿子推父亲先过桥,老汉怎么说?怎么做的?读书吧!找到了吗?

4 [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老汉对儿子有情无情?

生:有情!

师(故作不解):又是吼,又是推的。这样凶巴巴的态度,还算有情?

生1:太危险了!

生2:桥在发抖了!

生3:没时间多说了!

生4:此刻必须争分夺秒,才可以让儿子脱险。

师:是的。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生1: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在痛苦地呻吟了,你读——

生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洪水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了,你读——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这一吼,这一推,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哦?那我就不明白了——

[出示片断: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谁来读。

师:“揪”,老汉是无情还是有情?[屏幕出示:无情?有情?] 生:因为老汉已经发出了让党员排在后边的命令,儿子是个党员,为了保证队伍能有序撤离,老汉必须忍痛揪出儿子。他只能把对儿子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

师:好一句“把爱深深藏在心里”,你几乎触摸到一位父亲的心啊!

生: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他必须首先考虑全村的百姓。

生:我觉得老汉是舍小家,顾大家。 [屏幕出示: 在公与私面前,老汉选择了—— 在集体与个人面前,老汉选择了——] (学生接答)

师:我们用一句话来给这个问题做个总结:道是无情却有情! 板块四:轻轻抹去,深深留下,感受“桥”之内涵。

师(缓慢凝重的语气):五天过后,山洪退了(擦去板书“山洪”),那位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牺牲了(擦去板书“老汉”),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擦去板书“儿子”)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被洪水冲毁了,我们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呢?

生(含泪):不要。因为桥虽然毁了,可是它救了全村百姓,人们会永远记住它。

生:这是一座精神之桥,是老汉的精神化身,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师:是的,它已经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读课题——

5 生:桥

第16篇:优质教案《登高》

《登高》朗读教学设计

闻喜县实验二中 畅辰红

教学设想:

《 登高》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因此,本首诗的教学我想通过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通过品味,在自己实践吟诵的过程中来真切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及胸怀天下的伟大人格。

教学目标: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读出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感受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及胸怀天下的伟大人格。 教具准备: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情境导入。这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

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视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够身临其境。

(配乐: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 12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泉映月》逐渐高亢)

教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与学生交流听读心得,整体把握朗读方法。

1、学生交流听读心得,评价老师范读好在哪里,并相机让学生读。

2、师点拨: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你就把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朗读时既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语速、停顿、重音等,更重要的的是需要感性的表现,把握好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等。我们就以这两条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的朗读中。

三、品读,领悟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一)品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把握感情基调。

思考: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是什么特点?各给人什么感觉?

2、朗读时应该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抓住那些关键词来突出这种感情? 师点拨:

要想象,把自己化身为杜甫,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 我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 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

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眇小; 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天高--要仰视,渚清、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生练读,师生共读,抽生读。)

(二)品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读出诗人豁达胸怀。

思考:

1、诗人为何紧抓“落木”及“长江”两种意境描写深秋之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师点拨:由落木及人,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我们想到什么?(人生短暂)“不尽长江”呢?(无穷无尽)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面对萧萧而下的“落木”有生命短暂之感,面对无尽的“长江”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

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诗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三)品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读出诗人悲凉、痛苦的内心世界。

思考:

“常作客”、“独登台”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境遇?如何读出沧桑悲凉之感? 师点拨: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的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

如读“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凉。

“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学生跟读) (四)品读“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出诗人忧国忧民、苦闷难解的复杂之情。

思考:作者“苦恨什么”,为何“繁霜鬓”,从“新停浊酒杯”可以看出杜甫怎样的人生境遇?

师点拨: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在这里,老师要特别强调杜甫的伟大人格。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讽刺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他的心随着那个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起伏,流下了那忧国忧民的涕泪。他为祖国的安危,有时失眠:“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有时流泪:“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有时闻捷则悲喜交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为了天下百姓“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美好愿望。

杜甫特别爱喝酒,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五)学生配乐诵读读。教师配乐,并提示:

12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泉映月》逐渐高亢)

学生读……

四、深情诵读,铭记杜甫。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通篇关目,全在一“悲”。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深情地)同学们,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过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铭记杜甫,铭记他潦倒穷困,落尽暮年,却依旧豁达的胸怀,铭记他孤苦无依却依旧心系国家的高尚人格,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结束)

五、课后作业布置:

阅读以下几段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进一步体会杜甫的人格魅力,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谈谈你对杜甫的感悟。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6、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反思: 《 登高》朗读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体现朗读教学中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呼唤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品味的过程:

1、创设情境,听读,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意,二是通过交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即把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既要注意语速、停顿、重音等,更主要的是要把握好语调、表情、动作等。

2、品读,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及胸怀天下的伟大人格。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问题设置,学生思考,教师点拨三环节进行。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呼唤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诵读本首诗,真正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

第17篇:等候优质教案

等候是长久的,它没有确切的尽头。但在漫长持久的等候中,心境不同结果也不大一样。也许你可以去享受这个过程,因为等候,所以期待,去感受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等候优质教案,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候的意义。

2、通过交流讨论,探讨等候的多种方式。

3、逐步养成安静有序等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卡通小闹钟、时钟音乐、等候标志、情境图,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师:叮铃铃……是谁在唱歌?(小闹钟)

老师:小闹钟第一次来做客,我们都是小主人,来,带着小闹钟一起前进吧!

(师幼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钟摆动作。)

二、运用多种方式,了解一日活动中的等候

1、借助图片,理解上课中的等候。

老师:现在是几点钟?这个时间,我们在干什么?(出示上课的画面)上课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幼儿:认真听讲;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讲课不插嘴……

老师:老师讲话、同伴发言时该注意些什么?

幼儿:要认真听。

老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幼儿: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本领、能听到别人的回答。

老师:为什么不能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一起回答呢?

幼儿:听不清楚;太吵了。

小结:倾听是一种礼貌,学会倾听更是等候的一种方式。别人讲话时,小朋友要养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老师讲话认真听,同伴发言我安静,会等候,会倾听,才能学到真本领。

2、组织讨论,体验午间时的等候。

(1)餐前等候

老师:看,现在指针停在什么地方?(11点)午餐前,我们做了哪些事?

幼儿:玩手指游戏、上厕所,洗手等。

老师:小便、洗手时人很多,我们该怎么办?(等一等、排队)

教师利用肢体模拟情境:我是一个水龙头,你们怎样来洗手?

请几个小朋友示范排队轮流洗手。

老师: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来洗手?

幼儿:你争我抢反而洗不到,还会摔跤。

小结:排队、轮流也是等候的一种方式。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上厕所,洗小手,人多的时候要等候,不推不挤会轮流。

(2)餐后等候

老师:吃午饭、散步、午睡的这段时间,我们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等候?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幼儿:我先吃完安静坐着;我睡醒了安静躺着;我走路快了,停下等一等……

老师:对了,我们应该这样做:吃东西,慢慢嚼,等候大家都吃饱,睡午觉,醒来了,不吵不闹很重要。

3、观看视频,学会安排放学时的等候方式。

老师:小闹钟,真听话,滴答滴答向前走。现在小闹钟走到几点啦?

老师:看,他们在做什么?这些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播放视频①:幼儿奔跑、吵闹等)

等候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老师:现在,他们学会等候了吗?(播放视频②)

小结:合理地安排活动也是学会等候的一种方式。你们听:小朋友,守秩序。放学以后不乱跑,爸妈没来会等候,安全游戏又快乐。

三、认识等候标记,将等候延伸到生活中

老师:除了在幼儿园,生活中还有哪儿需要等候呢?

(幼儿回答,教师介绍标记和场景图。)

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等候就把标记贴上。贴好后和同伴说说为什么要贴在这儿?

(请幼儿相互检查。)

四、放松活动,舞蹈《小闹钟》

找到了这么多需要等候的地方,小闹钟要来夸夸我们呢,它想邀请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活动反思 :

在中班进行有效的秩序教育十分必要。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我们课题组推出的这个活动,执教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回忆经验、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理解了等候的意义。

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特点:

1、以“小闹钟”为主线,串联活动过程。

一个小闹钟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不同时段配上海顿的经典乐曲《切分时钟》,幼儿学着小闹钟的钟摆随乐起舞,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带来的快乐。孩子们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候的方式。

2、以“儿歌”作总结,凸显活动目标。

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提问,都能激发幼儿的经验回忆,少了教师的机械讲授,多了一些轻松与自然。同时,老师还适时地加入儿歌进行总结,琅琅上口的儿歌生动地概括了等候时需要懂得的秩序,让抽象的规则变得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第18篇:先声夺人 (优质教案)

先声夺人

—— 打造精彩的作文开头

教学目标:

1、了解考场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学会几种方法,会在作文开头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运用技巧写出精彩的开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考作文要想引人入胜,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至关重要。因为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能有“先声夺人”的效果,也会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甚至会给高分。

二、明确作文开头的原则: ⑴指明学生归纳.⑵教师小结: 优秀的中考作文开头的特点: :“快速入题、开篇切题、文字简约,新颖别致、文采斐然”。

作文开头的原则:

明-----主题鲜明

简-----短小精悍

美-----富有文采

相关名言: “凤头,猪肚,豹尾。”(乔梦符)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

三、案例分析:

1、请看下面三篇文章的开头

《温度》

不知不觉,在学校的生活已经过去八年了,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由于学业繁忙,还要上晚自习。所以在家爸爸妈妈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做,生怕我浪费一点学习时间。我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但我就是改不了爱贪玩的坏习惯。

《心灵上的播种人》

在我心灵深处播种的人实在很多,让我写谁呢?写老师?从小学到中学,我有许多可敬的老师,写谁好呢?写父亲?他们从小拉扯我长大,教会我诚实做人„„哦,写奶奶!虽说她没有文化,她那为人处事的故事,一串一串,却在我的心田里激起多少波澜,似清泉,似蜜粮,在心里流淌„„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也不例外。我的家里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也很爱他们。

2、请学生评价:

3、师生归纳主要病因

(1)开头拐弯抹角,偏离主题。 (2)开头啰嗦冗长,入题较慢。

(3)开头平淡,平庸,不能吸引读者。

四、佳作赏析,总结开头的方法。

1、阅读下列文章的开头,思考这样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

2)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3)“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4)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5)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精彩一幕》) 2、方法小结:

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即直截了当地围绕话题亮出自己的观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开门见山的好处:干净利落、不兜圈子、明白醒目、简洁有力。

小结:开门见山法 交代(题旨、人物、时间、总括)

注意:(1)写作前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题内容的开头;

(2)这种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要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激起阅卷 老师的阅读欲望。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b)设置悬念,扣人心弦。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脸红,我羞愧,,我将脸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 注意:上下文的照应。

c)广泛引用,增加深度。

广泛引用名言警句,歌曲,诗词,谚语等,能引起读者的遐想,增强文采,增加文章的深度。

注意:⑴引用要准,千万不要张冠李戴。

⑵引用要贴切文章内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关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会浮现出那圆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想起钱氏英语。(《良师》)

d)运用描写,烘托气氛。 它可以是场面描写,可以是景物描写,还可以是人物描写,好处在于能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一般用于记叙文 。

“西沉的红日,仿佛是喝醉了酒似的,把缕缕落寞的橘红涂满天际。古老而沧桑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宁静而幽雅。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短暂的美丽之中,没有了一切声响。”

注意:1.要注意特定的时间,场合,氛围。能为文章的内容服务。

3.描写要抓住对象的特征 ,注意遣词造句。 e)精选修辞,展现文采。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能展现文章的文采,也能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提高文章的综合分。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

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把爱心带给他人》)。

注意:

1、修辞运用要贴切合理.

2、所设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主题有紧密的联系.

五、请用所学的知识,分别判断下列开头所存在的问题。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红枫.诗中的春景,在杜牧的笔下深邃悠远,这是春的精神,诗一样的春暮。(《我心中的春》)

2、窗外,下着小雨,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我仿佛看到了老树杆上的创伤。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情愉悦,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远方的她》)

3、奶奶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她那清脆的嗓音如动听的乐曲时常萦绕在我耳边,她那红润的脸庞如小太阳般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奶奶》)

六、小结:

文无定法,它只有一个标准,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大家在写作时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文体特点和具体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开头.

作文开头歌诀

开头方法举五条,一条一条都有效. 开门见山点题式,题目主题见分晓. 烘托气氛描写式,写景开头定格调. 设置悬念方法好,扣人心弦求根底. 引用名言诗词法,吸引读者突中心. 善用修辞好方法,引人入胜添文采.

( 温馨提示:如有需要,可多种方法相结合.)

七、课堂作业:为开头的三篇文章改写优美的开头。

( 温馨提示:要写出真情实感,避免出现假、大、空的话)

八、课堂小结:

文无定法,心中有法。

合理运用,有的放矢。

巧设开头,增色三分。

亮明主题,决不含糊。

第19篇:《火烧云》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

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

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自读第

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云

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自读第

四、

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火烧

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佳句欣赏。

(3)、指导朗读。

(4)、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第20篇:陋室铭优质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

伊通第十七中学:李雪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1.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4.翻译全文:

(1 )学生合作翻译。

(2)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

斯: 这。

此:这。 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到,蔓到。

鸿儒:博学的人。鸿: 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 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2.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本文写法为你的小居室写一篇铭。

优质教案模板
《优质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