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优质教案《登高》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6: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登高》朗读教学设计

闻喜县实验二中 畅辰红

教学设想:

《 登高》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因此,本首诗的教学我想通过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通过品味,在自己实践吟诵的过程中来真切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及胸怀天下的伟大人格。

教学目标: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读出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感受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及胸怀天下的伟大人格。 教具准备: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情境导入。 这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

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视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够身临其境。

(配乐: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 12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泉映月》逐渐高亢)

教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与学生交流听读心得,整体把握朗读方法。

1、学生交流听读心得,评价老师范读好在哪里,并相机让学生读。

2、师点拨:要想读好,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你就把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朗读时既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语速、停顿、重音等,更重要的的是需要感性的表现,把握好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等。我们就以这两条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的朗读中。

三、品读,领悟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诗文。

(一)品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把握感情基调。

思考: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是什么特点?各给人什么感觉?

2、朗读时应该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抓住那些关键词来突出这种感情? 师点拨:

要想象,把自己化身为杜甫,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 我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 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

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眇小; 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

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天高--要仰视,渚清、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生练读,师生共读,抽生读。)

(二)品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读出诗人豁达胸怀。

思考:

1、诗人为何紧抓“落木”及“长江”两种意境描写深秋之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师点拨:由落木及人,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我们想到什么?(人生短暂)“不尽长江”呢?(无穷无尽)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面对萧萧而下的“落木”有生命短暂之感,面对无尽的“长江”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

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诗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三)品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读出诗人悲凉、痛苦的内心世界。

思考:

“常作客”、“独登台”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境遇?如何读出沧桑悲凉之感? 师点拨: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的那种沉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

如读“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凉。

“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学生跟读) (四)品读“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读出诗人忧国忧民、苦闷难解的复杂之情。

思考:作者“苦恨什么”,为何“繁霜鬓”,从“新停浊酒杯”可以看出杜甫怎样的人生境遇?

师点拨: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在这里,老师要特别强调杜甫的伟大人格。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讽刺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他的心随着那个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起伏,流下了那忧国忧民的涕泪。他为祖国的安危,有时失眠:“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有时流泪:“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有时闻捷则悲喜交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为了天下百姓“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美好愿望。

杜甫特别爱喝酒,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同学们,借酒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师生共读)。

(五)学生配乐诵读读。 教师配乐,并提示:

12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泉映月》逐渐高亢)

学生读……

四、深情诵读,铭记杜甫。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会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通篇关目,全在一“悲”。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深情地)同学们,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过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铭记杜甫,铭记他潦倒穷困,落尽暮年,却依旧豁达的胸怀,铭记他孤苦无依却依旧心系国家的高尚人格,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结束)

五、课后作业布置:

阅读以下几段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进一步体会杜甫的人格魅力,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谈谈你对杜甫的感悟。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6、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反思: 《 登高》朗读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体现朗读教学中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呼唤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品味的过程:

1、创设情境,听读,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意,二是通过交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即把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既要注意语速、停顿、重音等,更主要的是要把握好语调、表情、动作等。

2、品读,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及胸怀天下的伟大人格。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问题设置,学生思考,教师点拨三环节进行。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呼唤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诵读本首诗,真正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

登高 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_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优质教案《登高》
《优质教案《登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登高优秀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