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语文教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2:2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环境教育渗透教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在中学生中开展环境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滞后生效的作用。

从地球的危机来看,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增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面临着危机,人类的自然家园——地球面临着危机,当人类背着沉重的包裹迈入新世纪之时,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例如,在德国艾科尔特野生动物园的一座小木屋的墙上贴着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惟一的地球家园已是遍体鳞伤: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展,污水横流,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大气污染使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地球物种灭绝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总之,生态环境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目前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

从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环境意识教育是中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意味着一场变革,包括人类价值观以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其中以新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而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思想,其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开展有效渗透环境教育,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探索一条语文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教学方法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原则:

1、素质中心原则:立足于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陶冶学生爱我地球,爱我家园,爱我校园的思想情操。

2、适时性原则:注重及时展现社会的新发现,讨论社会新问题,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新问题。

3、灵活性原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注重体现乡土人文特色。

4、创造性原则:从育人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创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语文课堂中实施环保意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方法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 美、社会美、艺术美。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学的方法很多,有直观法、描述法、有景入情法、对比法、带入法、古诗文品赏法等等,笔者在这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直观法

利用图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环境教育。例如我们在教语文第三册郑文光写的《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创设一幅天空图片,并伴以音乐,图片与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片中优美的自然环境,然后提问: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也还是这样优美吗,现在遭到了哪些破坏呢?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文字内容播放给学生看,请同学看下面一段文字内容:今年春夏之交,强沙尘暴不断袭击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据统计,这样的沙尘暴50年代发生过5次,60年代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过23次。从这段文字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并谈谈你的想法?(结论是强沙尘暴20世纪下半叶在我国呈急速上升趋势。)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直观教具,创设出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同学看到了我们现在生存的地球遭到了严重破坏,应该行动起来,拯救地球

(2)描绘法

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写环境的地方,教学时,就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有关描写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当地的环境再现学生的眼前。如我们在教《向沙漠进军》第三自然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三十公里都变成沙漠了。\"这些内容本身就是环境教育的材料,课堂教学时不能一晃而过,教师可画龙点睛地指示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又如《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 感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向学生提问:你们到过现在的绍兴吗,绍兴现在的环境是否还是鲁迅笔下这样的自然景色呢?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向学生灌注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把学生学习的心境与环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对比法

对比,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它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在教第五册宋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文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教师可点拨:古代洞庭湖周围有虎,现在有吗?《水浒》中武松景阳岗打虎,现在山东境内有吗?没有!为什么呢?人口多了,生产发展了。开荒伐木,生态环境被破坏,食物链被毁,虎就无法生存了。98年,长江流域还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到了破坏。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学到课本知识,也了解到了课本以外的一些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有利于学生自觉的行动起来,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自觉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4)

古诗文品赏法

在古诗文中,环境除了能表意抒情以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平静、豁达的心情还有重要的作用。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作者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例如我们在教初中 第六册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时,文中写的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作者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第五册宋代范仲淹写的《登岳阳楼》一文中,作者所写的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治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思考”,层层递进,学生的环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环境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 人心,更给人以美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根据美的本质属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表现美,以期陶冶。

2、

途径

我们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很多,有(1)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参观考察活动 ;(3)社区环保活动 ;(4)参加全国、市、区各种环保活动和环保竞赛;(5)环境和资源日纪念活动等等,笔者在这儿主要介绍两条途径:

(1)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渗透,是强化、挖掘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要把教材中凡是能渗透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挖掘出来,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例如我们在教语文第四册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到过西北黄土高原吗?如果没有,那么今

天我们师生一起去游历一番西北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这环境美在哪里?一番话拨动了学生爱大自然的情弦,脑中有了一幅大自然的优美的图画,充满了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憧憬,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我们语文老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工厂、车间去了解实际情况。例如,使原先认为隆隆的机器声,是工厂生气勃勃的象征,没有意识到它产生的噪声污染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暑假中可组织学生到自然保护区考察,了解到许多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危胁,有的已绝迹,有的频临绝迹。通过考察,组织学生将所见所闻整理成系统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小论文的写作,从考察→整理资料、数据→组织条理→完成小论文,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了学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热爱,并进一步促使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我们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和“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同学们来到社区、走上街头、插挂彩旗及宣传标语、向路人播放环保宣传录音、清扫绿地、捡拾白色垃圾、刷洗电线杆上的非法小广告、废电池回收活动、小手拉大手家庭《绿色生活承诺卡》活动。春节前,参加社区综合治理报告会,向居民散发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单。同学们用自己的小行动促进社区、社会的环保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本身的环保意识,也提高提高广大民众的环境意识。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了以下几点结论与思考:

(1) 使学生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了有关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懂得了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当代和后代的严重危害,对我国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2)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不仅要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的,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也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

(3)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心理品质的形成,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了身心健康,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使学生不仅注重环境意识比较初级的\"浅绿\"的层面(主要是身边的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问题),同时开始认识和关注环境污染的危害,使环境意识进入\"中绿\"的层面(关注“大气污染、环境卫生、绿化的不足和白色污染等”)。

(5)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首先要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环境教育工作要有坚定不移、常抓不懈的精神。才能使学校为国家培养出新世纪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才。

(6)语文学科教学中要不断开拓多种环境教育途径,让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推荐第2篇:六年级语文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语文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怎样保护母亲河

柯贤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热爱、保护母亲河的兴趣。

2、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力要既丰富而又合理,又要对人类有所启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也来保护母亲河。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母亲河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2、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收集、摘录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人们采取措施进行环保的资料、图片,提通过观看、阅读,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3、引导学生设计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共同商讨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讨论怎样保护母亲河,我想问问大家,母亲河指哪些地方?

二、过渡:

三、讨论水污染现象、后果及应对措施。

交流资料,了解“母亲河保护”。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1、出示系列:课件,定格:小河上漂浮着死鱼。

2、从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看到过或了解到哪些污染河流、湖泊的现象?

3、人们把生活垃圾倾倒在湖泊里,把工业废水排放到小河里,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4、是啊!湖泊里的水变黑了,变臭了。小河里的鱼儿不再欢快地畅游了,鸟儿也不在这里栖息了。我们人类更是自食其果,遭到了无情的报复:健康被损害,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病症,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水污染不能再继续了,那我们怎么办呢?你能采取什么行动制止或减少水污染现象的发生呢?

①捡起来,或捞起来。

②比如我现在就是一个环境破坏者,我正要把刚喝完的饮料瓶扔到河里。你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么劝说?(注意:一要懂礼貌,二要以理服人,让人心服口服)

③科幻发明。

但愿科学家们早点儿把你说的这种机器发明出来!

④还有那些你看不到的,甚至看到了凭你的能力也解决不了的现象。比如,你只看到小河里有垃圾,却看不到是谁扔的;你明明知道有人向湖泊里排放污水,却没有能力去制止,你怎么办?(宣传、写倡议书、向有关职能部门投诉等等)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真高!

四、讨论畅谈母亲河污染的现象及应对措施。

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介绍了很多有关母亲河遭到严重破坏的资料,了解了了什么是保护母亲河,明白了我们全人类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保护母亲河。那么假如你是母亲河保护大使,你想怎样进行保护呢?先来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默读提示,思考:什么是保护母亲河?为什么要进行保护母亲河?如何进行保护母亲河?

要求:

1、想法要新奇、得体;

2、想法要符合母亲河保护的要求;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谈话引导、启迪思维:假如你是保护母亲河的大使,你最想做什么?如何呼吁全人类去保护母亲河?假如要你设计一些公益广告,你会怎样设计?有什么好的建议?

五、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四人小组组织交流,看谁的想法最新奇有趣,最有益于人类,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2、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3、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引导评议。(主要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突出;建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设计的公益广告是否琅琅上口)

六、对于防治环境污染,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每一个小学生,为保护母亲河都应该从我做起,要知法、学法、讲法、用法

推荐第3篇: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鸟岛(二年级语文教案)

鸟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全文,了解鸟岛在青海湖西部,具有鸟儿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特点而闻名中外,吸引了许多游客。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3. 指导书写生字:筑

类。

二、教学重难点:

从语言文字入手了解鸟岛鸟儿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特点。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三、教学准备: ⒈ 多媒体课件。

⒉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鸟岛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初读了课文——鸟岛。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鸟岛。齐读课题,

18、鸟岛 (二)、学习第一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青海湖西部——

2、交流:

教师叙述:海西皮是一个只有0.8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是个闻名中外的地方。(点击变红)

一边板书:闻名中外,一边提问:“闻名中外”还可以怎么说呀?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大家来读一读(驰名中外

举世闻名

世界闻名)

3、小朋友积累的词语真多!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闻名中外的鸟岛,你觉得怎么样?

生:很自豪。(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

读得真棒,我为你自豪,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海西皮”这个小岛为什么会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呢?赶紧打开书,认真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生自由读。

2、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谁来读第一句。你读得真流利,你知道了什么?

从你读的“一群一群”让老师感受到来这里鸟可真多。 我从“陆续”知道了这么多鸟不是一起飞来的。 我知道这些鸟儿喜欢这儿。你从哪儿知道的?

3、来岛上的鸟儿真多呀!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4、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来到这里,这么多鸟来这里干什么呢? (出示: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录像)春天到了,青海湖这里天气变暖,湖面上的冰融化了。湖里的水草生机勃勃,长得十分茂盛,鱼虾一群群,十分肥美。仔细看,小鸟们都在干什么?

5、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小鸟们在这儿生活的多么忙碌,又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春天的鸟岛生机勃勃,想知道夏天的鸟岛会是怎样的吗?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你读得真带劲儿,请你读读第一句。 读得真好听,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 „„(板书:鸟多)

还有哪里也能看出鸟多呢?

鸟的世界

鸟岛上都有哪些鸟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课件)解说:洁白的天鹅,捕鱼能手鸬鹚„„一共有100多种,十万多只鸟儿聚在了岛上。 看到这儿,你想说:

鸟儿真多呀!真的成了——鸟的世界。(板书:鸟的世界)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3、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全是鸟,这里成了鸟的世界。那么,岛上仅仅是只有鸟多吗?鸟岛上还有什么? (出示

二、三句话)

指名读。你读了这两句话,知道了什么? 抓住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体会鸟窝多 抓住 “窝里窝外”、“到处”鸟蛋多。

鸟窝多,鸟蛋多,其时就是什么多?那么你愿意把这二句话给大家读一读吗?

4、一眼望去,这么多的鸟,这么多的鸟窝,这么多的鸟蛋,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六月的鸟岛真是最热闹的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指导背诵:这么热闹的场面,你想把它记在脑海里吗? (1)自由背诵

(2)填空:个别

(3)看图背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鸟岛这么热闹,谁不想亲眼瞧瞧呢,所以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引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你从“伸手”、“随处”可以知道什么?

4、对,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鸟!岛上的游客和我们一样,虽然他们伸手——(再次引读第四自然段)。所以,每年春天——

六月的鸟岛才会那么热闹——

5、看录象。

(六)、总结:今天我们走近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那里,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是鸟的世界,离开这里真有些舍不得,让我们再仔细领略一下鸟岛美丽的风景吧。齐读课文。 (七):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生字:筑

类。

小朋友们这么喜欢鸟,今天鸟儿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字宝宝,看谁写得最漂亮! ⒈ 识记。 ⒉ 师范写,

⒊ 生描红,临写。(时间十分钟)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了课文以后,画一只你喜欢的鸟。

3.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吗?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

鸟多

鸟岛

鸟窝多

鸟的世界 闻名中外

鸟蛋多

鸟是人类的朋友 《鸟岛》教学反思

《鸟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课文初步培养了学生喜爱鸟类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一、进行有效的想像说话训练

教学中多处进行了想像说话训练。比如:在教学重点段第3自然段时,我设计了句式练习:六月的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你看,鸟儿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真逗人喜爱。练习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想象鸟儿的活动,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密密麻麻的鸟窝”虽然从图上不能看到,但我同样激发学生去想象,想象鸟窝里是怎样的有趣情景。教学完第三自然段后,我让孩子们以“来岛上游玩的人”的身份谈谈六月的鸟岛给你留下的印象,这就让学生真正走进了鸟岛,并为感情朗读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样,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也进行说话的训练。在让学生欣赏了鸟岛的图片,和充分自由朗读这一节后,来让孩子们谈感受的,孩子们畅所欲言,都谈到了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自己也要向游客学习的想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表达和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鸟岛》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如果一味就课文理解,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体会。所以我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提供各种图片,让他们通过看鸟岛来体会文中的词语和意境,收效很好。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推荐第4篇: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

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2、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法:读议法

学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资源

1、学生课前了解德国有关习俗等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花吗?你们的花会养在什么地方呢?

2、今天我们就随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德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风光,领略他们独特的养花习俗。(板书课题,齐读) (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接读)

3、了解中心句:

(1)季羡林爷爷曾在德国留学十年,他对德国的评价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

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指导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注意标点。

(2)季爷爷是怎样描写这样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三、深入感受: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划计句中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2、赏析:

语段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词语: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最先跳入你的视线?

a.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生读句子,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师用双手合拢花绽开状,这是一朵,一簇应是怎样?来呀,这个同学加一朵(生也靠手)还单薄了一点,再来„„

b.这些花(指课件)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c.“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暇”是什么意思?(空闲,没有时间。“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应接不暇”呢?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的又想看(远处的),看了怒放的又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

d、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会“应接不暇”?指名说。 (2)描写景色奇丽的词语还有很多,还有哪些,再找找 (3)朗读感悟

①这里的花如此美丽,让我们“应接不暇”,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②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闭上眼睛静静的听老师读,并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读)

③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说画面。

④大家说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欣赏这奇丽的景色。边看边解说。(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4)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用朗读来表达一下吧。

(二)体会风情之奇特。

1、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会让人想到这奇丽的景色背后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2、课件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人人”体现在哪?

4、生汇报

5、品读理解。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让我们再一次从他们养花与赏花的过程中品味这种境界。

(2)我为人人,他们奉献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接读(他们的花„„花的脊梁。)

(3)人人为我,他们收获美,自己在街上又看到别人的花,生接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他们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呀,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多么崇高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多么耐人寻味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6)我们应先想着为别人做贡献,才能换来人人为你做贡献。你们能在这八个字中用上一组关联词语,使意思不变吗?教师提醒你们:前后四个字的顺序可以变换。

6、联系生活实际例子谈谈对主题的理解。(轮流值日搞卫生,捐书建立图书角,为贫困孩子献爱心捐款活动)

四、总结全文,课堂延伸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德国——(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被德国人民——(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祟高境界所感染;学习了课文,我们会由衷地赞叹德国——(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更应学习德国人民——(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课文的结尾写到了四五十年后,当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学生多德国人某些特点进行了了解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想象,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由所收获。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理解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马上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然而在本堂课中,课件出了一点问题,打断了学生的理解思路。虽然学生也理解到了,也读了,但总是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点。另外,在读写结合这方面点得还不够透,学生理解不够到位,说话的表达仍需坚持训练。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推荐第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4.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向学生介绍语文课的一般规程,提出上课的要求。

2、学生能模仿教师和书上的小朋友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并懂得正确的姿势能保护视力。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引导: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情感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问: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呢?放学了,怎么和老师、同学道别?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创设情境,进行表演

早晨上学、下午放学或平时,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问候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表演,学习日常礼貌用语。

(五)学习读儿歌。

上课了

铃声响,进课堂,

学习用品摆放好,

等着老师来上课。

老师讲课认真听,

提出问题多动脑。

回答问题声音响,

大家夸我学习好。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投影第

4、5页的图),进行坐、看、举手的训练。

1、小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哦,你能看出他们在上什么课吗?这两个字有人认识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2、你们瞧,图画上的同学多认真啊,那我们和他们比一比,看谁上课更认真,好吗?谁做的好,老师就送他一个小奖片。

3、行为训练:

(1)老师讲话时同学们就不能再讲话,而且要做端正,眼睛看着老师。

(2)有问题要举手发言。

(3)课堂上不能随便走动,也不能随便讲话。

4、行为练习:做端正,眼睛看老师。

行为练习:举手

(二)、训练读书写字的姿势。

1、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坐端正,还知道了该如何举手发言。接着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听的时候,可千万别讲话,也不能走上来噢。

(出示啄木鸟头饰)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怜的啄木鸟。从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啄木鸟能飞能停,天天能捉害虫吃。我一飞眼镜就要掉,虫子根本捉不到。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天天饿肚皮。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同学们,老师今天就要教会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3、(出示投影片)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

1)身体坐直,

2)头放正,

3)肩放平,

4)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边说边指点投影)

4、教师分解动作示范

教师巡视,一一纠正。

5、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小朋友,爱读书,

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直,头正,肩要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

6、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字。写字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了,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的。

看,正确的写字姿势就是跟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1)身体坐正,书本放平,

2)手离笔尖一寸,

3)眼离书本一尺,

4)胸离桌边一拳。(边说边指点)

7、教师示范分解动作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枕虎口的位置。(教师演示)另外,无名指和小拇指钩起来,垫在中指下面。(重复两次)

8、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写字姿势要端正,

身体坐正书放平,

一寸一尺和一拳,

学好知识身体健

9、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写上名字和班级,教师纠正握笔姿势。

三、课后作业:

1、回家把儿歌念给家长听,并做给家长看。

2、教师,同学,家长观察一星期,评出读写姿势正确的好学生。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育学说课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P169——P178。

课题: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分析”,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时空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条件。本节的教材内容,从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从而也为学好下一章“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难点: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

(四)媒体资源:课堂教学视频、PPT文件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思路:

安排学生课前复习“第一节”内容,预习“第三节”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模式。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其次,展开新知的教学回答。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复习和预习,课上主要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视频,以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约1分钟)

“向40分钟要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换个角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约2分钟)

1、内容要点【板书】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2、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7—8分钟)

1、教师讲解

(1)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投影出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2)内涵分析:

1“最优的”,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最好的”意思;

2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标准:指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尽最大可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

时间标准:指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卫生和有关文件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投影出示】

2、师生对话

(1)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分析下列观点:

某班学生语文考试分数,在某县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说明该班语文教学效果好。

【引导学生从“全面”(教养、教育和发展)、“实际”(学校、师生、办学条件等)和“负担”(是否拖延时间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有人说,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教学效率低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教师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规定,提高规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乃至最优化。【板书】效果/时间=效率

(四)教学“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20分钟左右)

1、学习“指导思想”

(1)教师谈话:

巴班斯基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的优选法”。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哪些启示?

(2)指名学生回答。明确:【投影出示】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的观点。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启示有:其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上(教学的内部结构)考虑;其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2、探究“具体措施”

(1)教师谈话: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空间和时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空间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结果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时间要素。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必须从时空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上考虑。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侧重于时间要素方面。下面请大家从空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面,分小组探讨以下问题:怎样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分组研讨

(3)全班汇报

(4)小结:【板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3、学习“„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谈话: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提供了“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请谈谈你对“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每个环节的理解。

(2)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4、小结

(1)学生质疑问难

(2)教师组织学生(或教师)析疑、解疑

(五)案例分析(约15分钟)

1、观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频片段

要求:

(1)做好观察记录;

(2)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教学视频。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评价

(六)总结

1、学生作结: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第3题(教材P177)。

附:板书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效果/时间=效率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指导思想:以系统论为指导

具体措施:实现要素和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推荐第7篇:常州文博教育语文教案

\\常州文博教育

文言文:2010年中考知识点常用虚词

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1.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 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

《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

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 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5.矣 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

推荐第8篇:语文教育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闰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1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体会。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职中语文第二册中的“逻辑知识——推理必须合于逻辑”这节内容,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意识到像这样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应讲究讲授艺术,课堂上学习“三段论”的“中项必须周延”这一规则时,首先出示一个错误的推理,即“鸟是卵生动物,鸡是卵生动物,所以鸡是鸟”。当这一例子出示后,他们感到怀疑,“是不是老师讲错了”。借此机会,我又将这一推理以郑重的口气念一遍,顿时教室里笑声四起。“是不是这个推理错了呢?如果错了,那么,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来了,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耐心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只要注意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第9篇: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 听话说话教案

入学教育•听话说话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做个好学生;知道老师爱我们,我们要爱老师,培养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习惯。

2、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会说“老师早”“老师好”;学会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个学校的学生”等问题,能作自我介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

二、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1、现在老师教你们学会说一句话。(跟着说)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

2、跟老师念儿歌。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这首儿歌可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念边做,作为课中操。

三、看见老师要问好。

1、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师”翘舌音)

(2)盼盼和丽丽是有礼貌的孩子。他们早上来上学,见到老师怎么说呢?(示范:盼盼:“老师早!”丽丽:“老师早!”老师:“小朋友早!”)

2、练习说话。

(1)你早上到学校,见到老师怎么说?

自由练说。指名说。指名上台表演。 这句话要大面积训练,做到人人会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2)再听听盼盼和丽丽下午见到老师时怎么说。(示范。盼盼:“老师好!”丽丽:“老师好!”老师:“小朋友好!”)

模仿盼盼和丽丽,学会说“老师好”。

3、小结:

小朋友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的到理。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每天见了老师都要主动问好,早上说“老师早”,其他时间说“老师好”。

四、学会自我介绍。

1、盼盼和丽丽原来也不认识,现在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他们要认识以下,听听他们说什么。

2、示范。

盼盼:你叫什么名字?

丽丽:我叫丽丽,你叫什么名字?

盼盼:我叫盼盼。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丽丽:我是老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盼盼:我也是老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3、模仿盼盼和丽丽的样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我叫ⅹⅹⅹ。)

(2)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是ⅹ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可采取老师指名回答、同桌互相回答、“开火车”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扩大训练面。要求人人都会讲这两句话。

教学反思:

推荐第10篇:廉洁教育渗透语文教案试验中学

从《谏太宗十思疏》说起(教案)

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的

1、从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廉洁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廉洁意识,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修养。

教学设想

1、教学时尽量师生互动,反对空洞说教。

2、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教程

一、对联激趣,导入新课

不久前我在一个镇政府看到两副对联,我说上联,同学们能对出下联吗?

上联1:上不愧党,勤政之根基;

上联2: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下联1:下不愧民,廉政之源泉。下联2: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投影)

教师小结: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换句话说民的品德对国家的根本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说诚信是做人之本,那么什么是做官之本呢?

教师明确: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中华民族自古褒扬勤劳俭朴的美德,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一个毒瘤。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翻开史书,回顾过去,国家的兴盛无不与政治廉洁有关。唐太宗能注重史治,使得贞观时期政治开明,为后来唐朝的强大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探究课文主旨,认识廉洁 1.探究文章主旨。

师:上节课,我们见识到了魏征的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 2.回顾写作背景,点明廉洁为政的重要性。(幻灯展示)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这位封建帝王对君民关系的深思。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要从谏改过。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并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师:由此可见政治上的廉洁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三、师生互动,感受廉洁

1.学生讲廉洁故事,按教室座位把学生分为4组,故事比赛。教师点拨,认识廉洁的社会意义。

(1)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

(2)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

(3)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例子,你有什么感受,廉洁对社会有何作用?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明确:(1)廉洁,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廉政才能取信于民。(2)廉洁是美德之一,受人爱戴。(3)廉洁可抵制物欲横流。(4)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5)廉洁可提高人的内在修养。(投影)

2.观看2004年感动中国廉政人物录象。

师:同学们刚才讲了许多古人廉洁故事,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2004年就是不寻常的。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传诵着,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他们那震撼人心的动人事迹,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扬着党内正气和民族精神。 请大家看视频。

补充资料:

(1)牛玉儒:燃烧自己 照亮大家

一个富于激情的干部,就像一部发动机,既能带动一班人,还能感动更多的人。一个好干部,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牛玉儒,在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是这样的,以前在别的岗位上也是这样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他的逝世,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的倾城之痛。 (2)任长霞: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这是个一年工作4600个小时的女局长,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任长霞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拒绝宴请,拒绝送礼……她是一座人民警察的丰碑。

3.廉洁自身,寄予心声

师: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一个人做到廉洁自律困难,一生保持廉洁就更难。也许有人说,我还是一个学生,手中没权,廉洁与我无关。其实不然,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廉洁问题已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校园。比如:小部分同学讲名牌讲攀比,比有钱比阔气,学生干部竞选时搞贿赂拉选票,做作业找“枪手”,过生日去酒店等等,这些不正之风严重地影响着我们。面对这些你应该怎么做呢?

请以“作为高中生我准备„„”写一段话(要求200-字左右,可从诚信、节俭、自律、有责任心方面入手)。

四、畅想未来,深化廉洁 1.畅想未来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谈了自己对廉洁、节俭等的认识。廉洁是什么? 法官说,廉洁是秉公办事,不殉私情;官员说,廉洁是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市民说,廉洁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不同的人对廉洁的诠释不尽相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

同学们,20年以后,也许你和我一样,是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也许你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或许你是一位忙碌的市长„„,也许你就是

这其中某个岗位上的工作者,到那时,你会怎么做呢?

(1)小组交流。

(2)学生回答说自己的理想。教师相机点评。落实到廉洁诚信上来。

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知道同学们都愿意做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廉洁的人,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如果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认真负责廉洁自律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五、教师赠言,升华廉洁 师: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廉洁洁如冰。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三退赏赐,这是晏婴的廉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受黄金,这是杨震的廉洁;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这是包拯的廉洁。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精彩的诠释了廉洁的内涵。由此可见,廉洁对于个人,就是人格的支撑点,人性的闪光处。要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廉洁是多么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也能以廉洁自律养身,真正成为一个行为正直的人。

六、布置作业 研究性学习:搜集廉洁对联、名人名言、身边的廉洁故事;贪官的“经典语录”、贪官的可耻下场等。

第11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三年级语文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人教版)

17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④、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12篇: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 .认识 4 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 累好词佳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 导“我”的话。

3 .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 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

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 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 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 .教师制作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 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 们就一同走入 14 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 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 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

、挑、

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 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 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 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 1 )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 2 )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 3 )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 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

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 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 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 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 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 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 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 过望。 )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

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 商场一下订购了 40 件时装毛衣时,

维黛安太太告诉“我”, 两

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 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 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

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 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 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 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 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 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 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 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 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 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

五、拓展实践

( 1 )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 2025 年,这个时 候同学们已经 30 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 也许还深处逆境。当 2 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 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 2 )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 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 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 们的人生上了宝贵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 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 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 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 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第13篇:教育教案

感谢我的家人

活动目标:

1.感受家人的关爱,爱自己的家和家人。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适宜做贺卡的纸,准备一些可作贺卡装饰的图片等物品以及制作用的瓶子、纸盒等材料。

请幼儿带来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片。

教师事先向家长了解家人对孩子关爱的事情。 活动过程:

1.交流照片,引发活动兴趣。

请幼儿结合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让幼儿知道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成员。 2.通过回忆和讨论,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在幼儿初步了解每个小朋友家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家里谁关心、帮助过你?他(她)是怎样关心你的?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教师倾听幼儿的回忆,并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重点启发没有想法的幼儿回忆家人关爱自己的事情,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请部分幼儿在集体中讲述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亲戚等关爱自己的事情。教师出示没惹幼儿的家人照片(事先贴在一张大纸上),请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小粘贴,贴在自己讲述的人物旁,并告诉小朋友他(她)是谁。 3.欣赏故事,学习对亲人表达感激。

教师讲故事(爸爸的生日)后,请幼儿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并进一步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喜欢爸爸吗?怎么知道他喜欢爸爸的(他是怎么表达自己对爸爸的喜欢的)?爸爸的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请幼儿说说自己在父母过生日时,是怎么表达对他们的祝贺的。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表达关爱和感激的方式(向亲人说感激的话、为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亲手制作一个贺卡等),使幼儿知道可以用很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教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家人关系爱护自己的事,你们怎么感谢他(她)们呢?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帮助幼儿确定合理并可以实施的方式,如:制作心意卡、结合亲人的希望绘画或制作小礼物、制订一个做事计划等。

请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的需要,即时给予材料的支持,并帮助幼儿写出表达感激之情的话。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他?使幼儿互相分享关爱家人的经验和情感。

金鸡冠的公鸡

(一)

(二)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进一步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2.积极参与故事表演活动,能用不同的动作、语言、语气、语调等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不同的形象,体验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3.在倾听与表演活动中体会富有韵律的优美语言。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前将《金鸡冠的公鸡》图书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阅读,并利用自有活动时间播放故事录音,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生动、完整地给幼儿讲述一遍故事,请幼儿欣赏。在讲述中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表现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节的神奇、曲折。讲完后提问:“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第二遍播放故事录音,结合图书相关画页,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2.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故事中公鸡、猫和画眉鸟、狐狸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从公鸡三次想到不同的食物而受骗、猫和画眉鸟三次解救公鸡及反复叮嘱、狐狸三次不同的方法诱骗公鸡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公鸡的贪吃,猫和画眉鸟的机智、勇敢与关心朋友,以及狐狸的狡猾等不同的特征。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运用不同动作、语气、语调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师请幼儿自选角色进行=分组,将同一角色的幼儿分为一组,启发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才能表现角色的性格,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如:在三次听到狐狸唱歌时攻击都是怎么样想的?用什么语气、语调表现公鸡害怕、紧张、后悔、盼望伙伴相救的心情?猫和画眉鸟三次叮嘱公鸡时有什么不同?怎样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动作去表现?教师深入幼儿中进行指导。 4.制作并表演。

教师指导幼儿按照《金鸡冠的公鸡》的做法制作手偶,与同伴一起进行故事表演。

小心防火

活动目标:

1.感受火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懂得要小心防火。

2.了解防火知识,学习在发生火灾时简单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活动准备:

毛巾若干、电话一部。

请幼儿收集有关火灾的报道的报纸、图片,调查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教师收集、节选火灾现场的录像资料,并收集会绘画以下小心用火的情境图:煤气炉上的煮锅溢出水来、多项插座上冒出火花、燃放鞭炮、孩子划火柴玩耍、被风吹起的窗帘飘在生日蛋糕的蜡烛边、在柴草堆边玩火、在树林草地郊游时没有打灭的篝火等。 活动过程:

1.交流调查结果,了解火灾的危害。

师生一起观看收集的有关火灾的图片、报纸和录像,引导幼儿谈论火灾现场发生的情况、消防员救火的过程、物品和人员损伤情况,交流火灾的知识, 使幼儿了解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很大,会烧毁房子和物品,还会烧伤、烧死人。 2.讨论发生火灾的原因,知道不能玩火。

引导幼儿讨论引起火灾的原因。请幼儿说一说,家里、户外、幼儿园有哪些东西容易引起火灾。让幼儿知道生活中不能玩火,玩火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3.观察判断,巩固幼儿防火经验。

出示小心火灾的情境图,请幼儿指出图中错误使用火的地方,并说明防火灾的正确做法。教师启发尤为谈谈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家里、柴草堆、商场等),使幼儿知道如果不注意防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火灾。

4.进行火警演习,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教师:如果我们在火灾现场,应该怎样做?在幼儿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幼儿总结:迅速逃离现场,高喊救火,打119求救,如果在屋内,就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蹲下来逃出屋子。请幼儿排队演习逃离火灾现场,用手捂住鼻子和口,老师示范带领幼儿沿一定路线跑到户外、回忆刚才撤离“火场”时幼儿是否有秩序、是否都跟上了队伍,提醒幼儿注意事项。

温暖的手套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油画棒与水分进行绘画,体验两种绘画颜料混合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2.大胆想象手套里发生的故事。 活动准备:

水粉、油画棒、8开大的素描纸、调色盘、刷笔筒、抹布等。 幼儿有绘画老鼠和有关老鼠生活或故事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想象。

教师讲《老鼠找家》的故事,创设幼儿想象的情境。

寒冷的冬天到了。几只老鼠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特别冷,非常想要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做他们的家,他们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忽然一只老鼠发现了一只手套,他钻进去,觉得里面好温暖啊。于是,他爬出来对他的伙伴说:“这只手套很温暖,我们就把它作为我们的家吧。”他的伙伴同意了,就在温暖的手套里幸福对生活起来。

请小朋友想象一下,他们在温暖的手套里怎么样幸福的生活的?他们会做些什么? 2.请幼儿画一个大大的手套作为小老鼠的家,把温暖的手套里发生的故事画出来。 提醒幼儿尽可能地把手套画得大些,手套款式不统一,幼儿可依自己的爱好画出手套的款式。 帮助没有绘画想法的幼儿寻找、确定适宜表现的内容,可以引导幼儿想象与老鼠生活相关的一些情景,或是让幼儿将自己知道的有关老鼠的故事画到手套里面。

提示幼儿先画轮廓,而后尝试用两种方式涂色:一种是油画棒,另一种是水粉。提醒幼儿先用油画棒涂色,然后再在空白处选择用水粉进行涂色。在涂色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体验用水粉在油画棒画的图画上刷色后产生的奇特效果。

3.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讲述温暖的手套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中国功夫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创编武术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2.了解中国武术,体验中国功夫的魅力,表现出中国功夫刚劲有力的气魄。 活动准备:

中国功夫的光盘、VCD机歌曲录音带。

在闲暇时间可为幼儿播放歌曲的录音,使幼儿熟悉其歌词、旋律和节奏,为后续的武术表演活动做好经验的铺垫。

活动前,师生可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功夫的图书、图片、录像或文字资料,并创设相应的主题墙饰,将师生共同收集的资料分类、分主题分布在墙饰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中国功夫”,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欣赏武术表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欣赏武术表演的光盘,并请幼儿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了解的中国功夫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功夫?鼓励幼儿交流、战士自己学到的武术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欣赏,并请幼儿说一说听完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中唱到了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唱出武术的刚劲有力?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和风格,感受中国功夫钢筋有力的气魄。

3.引导幼儿设计、创编武术动作。引导幼儿交流讨论:武术动作和舞蹈动作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动作才能表现出武术刚劲有力的气魄?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并提醒幼儿创编的动作要有力度,要表现出中国武术的特点。 4.幼儿自由表演。

教师播放音乐,鼓励幼儿个人或自由结伴进行表演。还可以开展评选武术小高手的活动,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武术表演的兴趣。

小帮手

活动目标:

1.愿意帮助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具有初步的责任感。2.增强劳动意识以及爱家人、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相关画页、彩笔。

活动前,教师可通过家长问卷或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是否愿意帮助家人做事,并向家长介绍教育目的,使其明确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家园采取一致性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每幅小图,理解其内容。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谁做事?”还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的经历,引导他们进一步讨论:“你帮爸爸妈妈(长辈)做过什么家务?爸爸妈妈(长辈)说了什么?自己心里有什么感觉?”使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懂得关爱家人。 2.引导幼儿将此材料带回家,鼓励幼儿每天坚持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天做了那些事,就这些图周围的一朵小花处涂上颜色,鼓励幼儿天天坚持做。一段时间后,将画页带回幼儿园,比较一下全班小朋友谁的小红花多,谁帮助父母做的事情多。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教师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此外,还可引导幼儿说一说,除了画面上的事情,自己还帮助父母做了哪些事情,也可以把它画下来,教师还可以帮助幼儿用文字简单记录下他们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帮助父母做事后的心理感受以及父母(家人)对自己的评价,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劳动飞快乐,不断增进幼儿劳动的意识以及关爱家人的情感。

两个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并看懂画面中背景及动物的不同表情、动作。 2. 理解图片内容并能按故事情节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排序。 3. 能编讲出1~2个较合情理的故事并有条理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相关画页。

教师可根据《快乐家园》的小图画出大幅的、能体现故事主要情节的画面,布置在语言区的墙面上供幼儿讲述、如:兔子在河边着急、乌龟驮小兔过河、兔子背乌龟上山、乌龟带兔子下山等。

活动前,教师为幼儿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使幼儿熟悉故事情节。也可通过观察饲养的乌龟和兔子,加深对乌龟、兔子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原有经验,激发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你们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结果怎么样?今天它们又要进行比赛了,它们在比赛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比赛结果会怎么样?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排序。 教师可出示事先准备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可以这样提问:图片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做什么?乌龟和兔子在比赛中遇到什么困难?它们怎样解决困难的?然后教师再出示《快乐家园》中的其他图片,请幼儿独立观察,引导幼儿学会根据图片中的线索进行排序,并编成一个小故事。 3.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排序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排序方法讲述故事。待幼儿讲完故事后,教师针对幼儿讲述的情况重点从叙事的条理性,即能否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同时通过提问,启发幼儿生动地描述人物动作和表情,如:小白兔被一条河挡住了路,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小白兔背着乌龟爬山时它的表情、动作都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词汇进行描述。 4.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变换排序方法进行不同情节的讲述。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按其顺序排列图片并进行讲述。

工具的用途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感兴趣,了解工具的用途。

2.感知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尝试使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准备:

钳子、锤子、锥子、螺丝刀、剪子、刀子、镊子、开瓶器、打蛋器、卷笔刀、削皮器等各种的常用工具。

镰刀、锄头等常见的农用工具实物或图片。 手工纸、鸡蛋、铅笔、苹果、土豆或黄瓜等。

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生活常见工具及一些特殊的工具(实物或图片)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拍摄一些生活中使用这些工具的图片,举办展览,使幼儿初步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参观工具展览,了解产检工具的用途。引导幼儿结合实物或图片介绍自己收集的各种工具,如:说一说这种工具可以干什么?怎样使用?使幼儿初步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通过比赛使幼儿感知工具给人们生活提供的方便。

教师可请出几名幼儿,将他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削皮或削铅笔。如:一组幼儿用削皮器削苹果、黄瓜或土豆皮,用卷笔刀削铅笔,另一组幼儿用小刀子削,通过对比使幼儿发现工具各人民生活提供的方便。 3.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感知工具的作用。 提供工具及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并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还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有什么不便”等,使幼儿发现工具做事又快又省事,感知工具给人们生活提供的方便。 活动中引导幼儿边演示边介绍,并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4.介绍一些特殊的工具,使幼儿了解其用途。

教师可给幼儿提供收集的特殊工具或农用工具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用途等,拓展幼儿的经验。

万尔福的头发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语言风格,增进幼儿的幽默感。

2.初步了解幽默、滑稽、引人发笑的原因是因为故事的结尾常常同人们的想法相反。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相关画页、剪刀、糨糊。

幼儿对护发用品的性能与用途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利用谈话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我们每个人头上都有头发,你们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头发吗?”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 “有位叔叔叫万尔福,他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头发的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万尔福的头发》这个故事。

2.介绍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语言风格。

欣赏故事并猜想故事结局。老师运用戏剧性的手势,缓慢、风趣地讲故事,并利用故事中的提问引导幼儿猜想:“他有一头什么样的头发?他的头发又有多少呢?”请幼儿大胆猜想。

利用《快乐家园》的画页揭示故事结局。请幼儿在画页中找一找,待幼儿找到后,教师运用故事语言以幽默的语气交代结局,使幼儿感受出乎意料的戏剧效果。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幽默、可笑的原因。

“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为什么好笑?”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再给大家讲一遍故事或请幼儿看清画面一起讲述故事。同时使幼儿了解这是一个幽默故事,通过出乎意料的结局带给人们快乐。 4.进一步感受幽默故事的滑稽和可笑。

教师可再给幼儿讲一个幽默故事《一只狮子》,也可多介绍几个,或请幼儿讲一个幽默、滑稽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体验幽默故事的语言风格。 5.引导幼儿将画面做成折叠小书。

将画页沿粗实线剪开,将画面4与5相接、粘合,再沿虚线向外折,沿点虚线向里折,一本折叠小人书就做好了。引导幼儿互相将故事,感受幽默、滑稽的语言风格。

我是小主人

活动目标:

1.学习计划及布置活动室的活动区。2.能与同伴协商、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3.培养幼儿对班级的归属感。 活动准备:

大图画纸数张,笔,小五星或其他粘贴。 幼儿有绘制平面图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区,了解活动区布置及物品的作用。

请幼儿说一说活动室中有哪些活动区,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美工、图书、科学等活动区的布置和物品,请他们仔细想想老师摆放这些物品的原因,如“为什么在图书区铺上地毯、放上软软的垫子?为什么图书区放了这么多好看的图书?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等”,使幼儿知道各区域布置及物品各有用途,它们是为小朋友游戏、活动使用的。 2.分组制订整理活动区的计划。 与幼儿讨论重新整理活动区,教师可结合本班的实际确定几个需要调整的区域,重点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活动区的物品、玩具需要撤掉(时间太久的、幼儿不喜欢的等),增添哪些物品,数量多少等等。 将幼儿分组,每个小组幼儿选择一个活动区,共同讨论、设计本区域的布局、增添的物品等,并绘画出来,对有兴趣的幼儿鼓励他们绘制出本区域的平面图。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鼓励幼儿分工绘画,共同完成任务。 3.按计划布置活动区。

请各小组按照本组的讨论结果,分工合作布置活动区。教师观察各组幼儿是否按计划活动,是否能合作,并适当指导。还可结合当时幼儿遇到的空间大小、物品分类等问题,适时引导幼儿学习测量、分类等。 4.幼儿分享和交流经验。

全班幼儿参观布置的活动区,请该组幼儿说一说本区做了哪些调整、如何使用新物品等,感受班级的变化。

参观后,请幼儿在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区贴上一个粘贴(或其他标志),大家统计哪个区最受欢迎,可以请幼儿说一说喜欢这个活动区的理由。

说说心里话

活动目标:

1.知道向别人倾诉、交流可以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了解倾诉的方法。2.能主动与他人倾诉,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

进行“贴五官”游戏,使幼儿了解情绪变化与表情的关系。男孩木偶一个。 向家长了解幼儿近期情绪情况,掌握哪些幼儿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 活动过程:

1.进行木偶表演,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男孩木偶,请幼儿听听亮亮的心里话:“我是亮亮,今天是星期天,爸爸答应带我去捉蜻蜓,捕蜻蜓的网子都准备好了,可是爸爸又加班(或是爸爸有其他的事),还是去不成,我太着急、太难过了。”请幼儿说说:亮亮向小朋友说了什么心里话?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怎样才能使亮亮的心情变好呢? 2.幼儿讨论、了解倾诉的作用。 教师继续表演木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爷爷、奶奶,他们说爸爸工作忙,等他有时间一定带我去捉蜻蜓。他们还给我讲了爸爸小时候很多有趣的事情,太有意思了。我给邻居明明打了电话,告诉他爸爸给我做的网子是什么样的,我们说好了,午饭后带上网子到外面去试一试呢,一会儿我们可以开心的去玩了。”引导幼儿讨论:亮亮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了?他是怎样快乐起来的?使幼儿知道当遇到不开心的时候时,可以向亲人、伙伴诉说,这样自己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3.结合幼儿实际,尝试排解不愉快的情绪。

教师有目的的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并请大家共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请幼儿说说自己现在的心情,引导幼儿体验与教师、同伴倾诉的感受。

进一步启发幼儿谈论不同的倾诉方式,如:向亲人、好朋友诉说,对自己喜欢的玩具诉说,画出想说的事并给别人讲一讲。

套圈

活动目标: 1.学做套圈游戏,能根据歌词,节奏边唱边做动作。 2.三个人能动作协调的表演,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幼儿已能熟练的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套圈”。

教师弹奏歌曲”套圈”的前奏,引导幼儿猜想歌曲的名称,激发幼儿活动犯人兴趣.随后,引导幼儿集体演唱歌曲一至两遍,也可教师清唱,请幼儿跟着说歌词,帮助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可请两名幼儿与自己合作,边说歌词做动作,引导幼儿观察.活动中重点讲解三人交叉握手的方法,即:两名幼儿右臂交叉在左臂上面,一名幼儿左臂交叉在右臂上面。

引导幼儿三人一组组成若干小组,尝试,体验三人交叉握手的方法,使幼儿掌握动作要领.3.学习游戏玩法。

教师清唱,并逐句讲解玩法(玩法附后),引导幼儿尝试练习.活动中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练习、游戏时间,使幼儿掌握每一句的动作要领.同事提醒幼儿要三人结伴,正确地交叉握手,要商量好先套谁、再套谁 、最后套谁,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合作,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师生一起玩”套圈”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

师生在游戏的伴奏下玩套圈游戏若干次,也可请女孩子、男孩子分别表演:也可引导幼儿看一看哪组小朋友合作得好,选出最佳搭档,增进幼儿游戏兴趣。

赛马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这首较长的二胡民乐曲《赛马》,能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万马奔腾的情景。

2.感受中国民乐的风格,感受这首曲子振奋、鼓舞的情感。活动准备: 录音机、《赛马》磁带。 活动前可通过看录像、电视等媒介丰富幼儿关于蒙古族、草原、马的相关经验,如马的叫声、草原的一望无际、蒙古族赛马节、那达慕大会等。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

咕噜幼儿安静倾听的同时,引导幼儿注意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音色等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请幼儿讲讲听这段乐曲时想到了什么,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给幼儿第二次倾听的机会,让更多的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2.分段倾听,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每段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可启发幼儿用舞蹈动作来表达乐曲的内容。教师及时地鼓励幼儿,肯定他们的想象与创造。 3.教师与幼儿随乐曲跳舞。

比一比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传送性规律判断动物赛跑、跳高的名次。2.有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相关画页、水彩笔。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为幼儿准备三只狗和小兔、小鹿、青蛙的图片若干套。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一说:“几只小狗在干什么?”“有几组动物在赛跑?”“谁与谁在比赛?”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 2.以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推理和判断。 请幼儿观察画面并说一说:“第一组比赛中谁跑得快?”“第二组比赛中谁跑得快?”随即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黄狗与花狗没有比赛,怎样知道它们俩谁跑得快?”引导幼儿将左右两幅图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推理。

教师倾听幼儿的判断,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可借助白狗来比较黄狗与花狗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三只狗的图片,将推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幼儿理解三个动物间的传递关系。

3.幼儿分别进行排序,巩固对物体传递关系的理解。

请幼儿为三只狗排出快、慢的名次,将名次顺序号填写在□中。

引导幼儿分别说说自己判断的结果和判断的方法,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思路:黄狗比白狗跑得快,白狗比花狗跑得快,所以黄狗跑得快,白狗比花狗跑得快,所以白狗第二,花狗跑得最慢。

4.引导幼儿观察下幅画面,用上述的方法判断、推理三只小动物谁跳得高,并将判断结果写在□中。

有趣的影子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活动:

台灯、白纸、蜡笔或油画棒、白布、皮影道具。

在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此活动,如: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寻找影子,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有什么变化等,使其了解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影子”的谜语,激发起探索兴趣。 教师说出谜面:“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事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引导幼儿才出谜底,激发起探究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在阳光充足的日子带幼儿到户外游戏,找影子,并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找到的?再请幼儿在阳光下跑一跑、在室内(或楼道内)没有灯光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有没有影子,说一说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影子? 有趣的影子

通过游戏和讨论使幼儿了解到,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3.通过玩影子游戏,巩固幼儿的相关经验。 游戏一:手影游戏

玩法:准备一盏台灯,两三个幼儿在台灯前对着墙做不同造型的手影,可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的叫声。也可引导幼儿将手影造型画下来,将一张白纸贴在墙上,一名幼儿做手影造型,另一名幼儿将映在墙上的造型画下来,看谁变换的造型多。 游戏二:踩影子

玩法:在户外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将幼儿分成两大组,一组在圈上做裁判,另一组在圈内互相踩影子,被踩着影子的人就算输,站到圈上做裁判。两组幼儿轮换游戏。 也可引导幼儿玩藏影子的游戏,教师可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用自己身体的影子盖住别人的影子?怎样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等,进一步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三:画影子

玩法:在阳光充足的日子,引导幼儿在户外场地上选定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如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下午5点)站到这个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下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同样是自己的影子却有不同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游戏四:影子戏

玩法:在活动室的某一角落拉一块白布,在白布后放一盏瓦数较大的台灯,一名幼儿在幕后做各种姿态,不出声音,引导幼儿猜猜他是谁;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将幼儿喜欢的某一故事中的角色做成皮影道具,引导幼儿演皮影戏,边表演边讲故事。 建议:上述活动可分两到三次进行。

舞龙

活动目标:

1.对中国传统舞龙活动产生兴趣,初步学习舞龙方法。2.能协同动作,共同舞龙跑。 活动准备:

教室用废旧纸盒制作龙(每条龙分成4~5节)数条。

收集舞龙的录像或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丰富舞龙的经验。 活动过程:

1.集体进行热身活动。进行“老鹰捉小鸡”游戏,练习幼儿团队协同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重点活动上下肢、手腕、踝关节等。 2.教师示范长龙跑,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三四位教师,示范舞龙,向幼儿介绍“龙头”、“龙尾”、“龙身”,讲解舞龙的基本动作(举起龙跑、左右侧舞动举龙跑等简单动作)。 幼儿尝试舞龙,感受舞龙方法。

幼儿任选一节龙,听教师口令舞龙,当教师说“让龙跑起来”时,幼儿举起龙慢跑,当教师说“让龙停下来”时,幼儿就停止跑步。练习听口令做动作和舞龙的基本动作。

幼儿4~5人一组,尝试协同舞龙。教师法口令,几组幼儿随教师舞龙,教师注意提醒“龙头”幼儿跑的速度。

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长龙”不断开?结合实际,使幼儿知道要跟着“龙头”跑。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要注意听教师口令等。

幼儿再次尝试,重点引导幼儿小组协同动作,让每个幼儿体验“龙头”、“龙尾”、“龙身”的动作,充分感受协作的重要。 分组舞龙,分享经验和快乐。 请每组幼儿为大家舞龙,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组的优点,大家以掌声鼓励。集体做放松动作,结束活动。

贴身跑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游戏中练习快跑,发展幼儿奔跑速度和耐力。活动准备:

牛皮纸、报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1.集体进行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

教师带领幼儿活动腰、膝、脚踝骨等部位,练习跳跃,分成两列纵队跑步,是幼儿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

2.通过讨论,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出示报纸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报纸紧紧贴在身上不落地。调动幼儿原油经验谈论、猜测。

3.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游戏方法。

请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办法,发现快跑可使纸不落地的方法,并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曲线跑、转弯跑等是否不落地。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可行方法,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教师注意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相互碰撞。 组织幼儿交流经验,请幼儿做示范的介绍各种方法,达成共识:快跑时报纸贴在身上不落地。 教师出示牛皮纸:牛皮纸能不能不落地呢?请幼儿尝试,集中幼儿请他们说说自己的经验的想法。

4.进行“贴身跑”比赛

将幼儿分为人数相同的四组,进行接力赛。玩法:每组第一个幼儿将报纸贴在胸前,听口令起跑,到终点后在跑回,将报纸传给下一个幼儿,依次进行,看哪队最快。规则:贴身跑时,不能用手扶纸。途中如果纸离身落地,则需在原地拾起,贴身后再继续跑。 5.利用报纸进行放松活动。

请幼儿将报纸铺在地上,躺在报纸上听教师口令做深呼吸、缓慢伸展肢体等动作,坐在报纸上揉揉腿,休息后,收拾报纸,活动结束。

打雪仗

活动目标:

1.练习侧身肩上挥臂投掷,能击中距离5米的目标。2.发展上肢肌肉力量和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小布包若干个(幼儿人数的2~3倍),准备2~3米高的纸盒4~5个,纸盒上贴上大A鼠图片代表老鼠。 活动过程:

1.玩布包,进行热身活动。

幼儿站成圆圈,跟随教师玩布包:单手将布包从身后抛起,然后用手在体前接包。从A下抛起布包,用手去接。

2.进行打雪仗游戏,练习投准、投远。

教师将纸盒摆放在距幼儿4~5米远处,请幼儿投掷,看看谁打中老鼠的次数多。要求幼儿侧身肩上挥臂投掷,保证每个幼儿有充分的练习机会。

进行打雪仗游戏。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两对,其中一对为“雪人队”,另一队为“小朋友队”(每人手持2~3个布包),分别成一横排站在各队的“阵地”上(相距5米)。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小朋友队”幼儿将手中的“雪球”用肩上挥臂的方法向“雪人队”中任何一个幼儿投去,“雪人”主动左右躲避,若被击中,退出“阵地”。当小朋友手中的球投完后,可拾起地上的球,回到投掷线再投。直到“雪人”全部被击中,两队交换角色,重新游戏。教师重点直到幼儿投掷动作,给幼儿个别指导。 3.双人布包游戏。

每两个幼儿一组,两人方向一致,相距2~3米,前面幼儿两腿左、右分开,向前弯腰,用力将布包从两腿间向后抛给另一幼儿,此幼儿接到布包后,两人向后转,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游戏,看谁抛接得准。

大家都来学跳绳

活动目标:

1.乐于学习跳绳,积极参与各种跳绳锻炼。

2.学习跳绳的方法,感知并理解跳绳的动作要领。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根跳绳(单人绳)。 附设在小学里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要事先与学前班或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联系,请会跳绳的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为幼儿园的孩子表演跳绳。 活动前一周,带领幼儿观看其他班幼儿跳绳,并投放跳绳,引发幼儿跳绳的愿望,尝试跳绳。教师掌握跳绳的技巧。 活动过程:

1.集体进行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腕、脚腕转动等活动,进行活动前的热身。 2.观摩跳绳,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请几名会跳绳的小朋友(学前班或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为大家表演跳绳,请幼儿数一数他们能连续跳多少个。再请小学生、老师表演不同的跳绳方法,激发幼儿跳绳的积极愿望。 3.教师讲解,幼儿学习跳绳方法。 请幼儿每人拿一条绳尝试跳绳,选择距离其他小朋友较远的地方尝试跳绳。教师观察幼儿跳绳的情况,并鼓励其大胆尝试。

引导幼儿仔细观看教师是怎样跳绳的,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提示幼儿观看自己如何摇绳、抡绳、起跳的先后顺序、抡绳和跳的节奏等。 请幼儿结合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根据幼儿的需求再次表演跳绳,注意放慢跳绳速度,使幼儿看清楚。集体讨论,得出跳绳的动作要领:线抡绳,再跳过;抡绳快慢与跳的节奏一致,以肘为轴抡绳。

4.幼儿自由跳绳,练习跳绳。

幼儿自己练习跳绳,教师巡回观察,针对不敢跳绳的幼儿,教师带着跳,体会跳绳的感觉和快乐。对不会连续跳的幼儿分析原因,通过一对一的动作示范、口头指导、动作纠正等方式给予指导。

5.幼儿展示跳绳,分享快乐经验。请能连续跳几个的幼儿为大家跳绳,并让他们介绍自己是怎样跳的,引导幼儿分享同伴经验。幼儿可个人或小组自由玩绳,根据活动量结束活动。

预防感冒

活动目标

1.了解感冒的症状及预防感冒的常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2.知道患感冒病人的休养方法,养成健康行为。 活动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感冒教育的图书、故事、宣传图片等。 此活动在冬季易患感冒季节前进行。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经验,丰富幼儿对感冒症状的认识。师生共同展示收集的有关感冒的资料,引导幼儿结合资料谈论:感冒有什么症状和感觉?感冒后怎么做好得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请最近患感冒的幼儿说说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得了感冒的人就会不舒服,要咳嗽、打喷嚏、流鼻涕,还会头疼、发烧,影响啊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使幼儿知道自己一旦有以上情况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生病要主动看医生。按时吃药、打针,多喝水,吃清淡的食物,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身体才能尽快好起来。 2.讨论和交流,学习预防感冒的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预防感冒?”请幼儿结合经验和宣传资料等进行讨论。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讨论结果:积极锻炼身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提高抵抗能力;还要注意卫生,不予感冒病人共同使用餐具,感冒多发季节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玩,及时吃药预防,这样就不会得感冒或少得感冒,以利于身体健康。 4.分组绘制宣传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协商选择不同的预防感冒的方法,合作绘画出宣传画。各组展示,然后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讲给全班幼儿听,各组的其他幼儿可以补充。师生将宣传画贴到楼道醒目处,提醒其他班幼儿也要预防感冒。

奇特的植物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一些植物很特别,有很多奇特的本领。

2.能收集有关“奇特”植物的信息,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也可争取家长的支持,请家长帮助幼儿从图书、网络中收集关于“奇特”植物的资料)的“奇特”植物的图书、图片、照片等;有条件的教师可收集一些“奇特”植物的录像、光盘等资料。

可在活动墙饰中布置“奇特”植物图片展览,便于幼儿观察,丰富其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举行“奇特”植物展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生共同将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等布置成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参观,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开展有关“奇特植物”的谈话交流活动。

引导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植物(可分组进行),说一说它有哪些奇特的地方。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介绍,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问。待幼儿充分介绍后,可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对那个植物最感兴趣,为什么?通过交流、谈话,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播放“奇特”植物的音像资料,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多样性,增进幼儿探究的兴趣。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购买、收集或下载一些介绍自然界中奇特植物的录像短片,播放给幼儿,使其更加只管、形象地感知植物的奇特、多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断增进幼儿然就自然奥秘的兴趣。

做好值日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做值日的方法,提高管理班级事物的能力。2.体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激发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事先与值日生工作开展得好的班取得联系,做好参观值日生工作前的准备。 活动过程:

1.参观其他班级之日活动,丰富值日生工作内容。

参观前布置任务:看一看,大*班值日生做了哪些事情?他们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去参观。农村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可以去看小学生哥哥姐姐做值日的情况。 2.幼儿讨论,理解为班级之日的意义,丰富之日内容。

回到班中,组织幼儿围绕观察的问题进行谈论。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或哥哥姐姐)为什么要做值日生?我们班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值日生做?使幼儿园知道值日生工作与自己和班集体的关系,知道值日生是为大家服务的。

师生共同确定符合本班实际需求的值日生工作内容,如:给自然角的花浇水、鱼换水;进餐时准备工作;整理活动区的图书玩具;清扫活动室地面;记录天气情况等。可以会绘画、剪贴、文字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布置在墙饰中,加深幼儿的认识。 3.交流值日生工作的方法,提升幼儿经验

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做哪值日生工作,并介绍自己的好方法。结婚参观,讨论怎样做更好。使幼儿知道要认真、科学合理、合作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4.进行实践,感受值日方法

幼儿分组做值日,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整理互动区、擦桌椅等,引导幼儿尝试值日的好方法。活动后,请幼儿看看、说说班里环境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

请保持安静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2.能为他人着想,学会轻声说话。 3.乐于认读“请保持安静”。 活动准备:

图书馆阅览室安静阅读的图片、各种表示安静的提示标志图。 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观阅览室、卫生院等安静场所,并拍摄有关安静场面的照片备用。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观经验,懂得安静的重要

教师出示幼儿参观图书馆的照片,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需要注意什么。使幼儿分享在图书馆保持安静的经验。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在图书馆为什么保持安静?使幼儿懂得保持安静才不影响别人看书、学习,知道每个到图书馆的人都要尽量的不说话,需要交流时要小声说话

2.拓展幼儿原有经验,建立为他人着想的态度。

请幼儿讨论: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教师可出示相应的照片或图片以提示幼儿,使幼儿知道公共场所需要保持安静,如影院、医院、商场、大街、公园、汽车上等。此外,在幼儿园、家中也需要小声说话,尤其是有人休息或者生病时更不能喊叫,进一步讨论这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的原因。使幼儿明白小声说话、保持安静不会影响别人的活动和健康,逐步建立为他人着想的态度。

教师出示关于安静的标志牌,请幼儿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结合标志图理解其含义。并出示相关的文字,如静、安静等,请幼儿跟随教师认读。 3.分组设计标志,交流和巩固认识。

请幼儿结合幼儿园和班里的情况,确定需要保持安静的地方(幼儿园图书室、楼道大厅、活动室、睡眠室、图书区、益智区等)。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请每个组幼儿设计一个“保持安静”的标志。教师指导幼儿协商设计标志的内容、合作绘画标志、然后请各组幼儿介绍本组标志,分享大家的经验。最后师生共同将标志贴到幼儿园或班内适当的位置,提醒小朋友保持安静。 4.进行传话游戏,练习轻声说话。

请幼儿分组站成两队,老师告诉各队第一位幼儿一句话,请他轻声转告下一位幼儿,依次类推,每队最后以为幼儿告诉老师这句话的内容。要求幼儿小声传话,不能让其他组幼儿听见。看看哪队完成得最快,而且传话内容最正确,游戏可根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

自编6的加减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会看图编6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出横式。2.理解横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相关画页。

幼儿已有看图编6的加法应用题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察画面内容,找出小猫的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快乐家园》中的相关画页中的上图,说一说画面上的小猫哪儿不一样?如:有的在石头上、有的在草地上;有的是白猫,有的是花猫;有的有球,有的没球。

2.根据画面的不同表现形式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

请幼儿说一说根据画面能编出什么应用题?引导幼儿根据小猫的不同点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并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编加、减法应用题的规律。鼓励幼儿试着编一编,并比较有几种编题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提问的正确性,并以此判断幼儿是否学会了看图编6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3.尝试以图为背景,用活动卡片编加、减法应用题

引导幼儿观察下图,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并请幼儿将《数学练习册》第24页的小猫形象剪下,在下面摆一摆,编出题来。

4.观察算式,天上相应的数和符号。引导幼儿观察算式上方的提示,说一说在“日”字格里和在O中应分别填上什么,鼓励幼儿编题后在下面找到相应的算式,在“日”字格中天上得数或符号,也可根据横式来编应用题。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独立编题填数,对于有困难的幼儿要在完成上图的基础上再做下图的题,帮助幼儿按小猫的特征编题,掌握编题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幼儿书写后读一读横式,并注意幼儿书写格式的规范及书写姿势的规范等。

神奇的刮画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制作并设计刮画纸(单色底法和彩色底法),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工具进行刮画。

2.感受刮画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和美感。活动准备:

油画棒、牙签、素描纸。

上届幼儿的刮画作品或教师的刮画作品,教师制作的刮画纸中有底色为单一色的画纸,同时也有底色为多色的画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刮画作品,请幼儿谈谈这些作品与自己其他的绘画作品有何不同。

2.启发幼儿想一想这类绘画作品是怎么样画出来的。

3.提供教师制作的刮画纸,将2~3名幼儿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刮画。

让幼儿选择自己需要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画来进行刮画,看看有什么样的神奇变化。请幼儿讨论这些纸与平时绘画的纸有哪些不同,同时让幼儿比较每组作品的差异,讨论为什么有些组刮出的画是五颜六色的,而另一些组刮出的画是单一色的。

4.请幼儿尝试设计刮画纸,并再画出自己想要画的画。在设计画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大胆尝试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发现刮画中最佳的底色与覆盖色的颜色分别为浅色与深色这一规律。

5.幼儿之间欣赏作品,感受选择什么样的颜色做底色和覆盖色更好看。

男孩子 女孩子

活动目标:

1.了解两种性别的特点,尊重自己和别人的性别。2.认读“男孩”和“女孩”,增强认读文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具有典型的男孩、女孩不同特征(穿戴、发型、活动等)的图片或照片若干;布置“我是男孩子 我是女孩子”的墙饰。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发现男孩子(女孩子)的相同之处。教师提问:男孩子有什么相同,女孩子有什么相同?并分别将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照片和图片贴在黑板上的两个圆圈中,分别贴出“男孩子”、“女孩子”字卡,师生共同认读。引导幼儿观察男孩子和女孩子在穿戴、发型、喜欢的玩具和活动等方面的各自相同之处,使幼儿从外表上明确把握男孩子、女孩子的特征。

2.进行讨论,了解男孩子与女孩子的不同特征。

请幼儿说一说:男孩子与女孩子有什么不同?尤其帮助幼儿了解除外表的不同,男孩子、女孩子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教师出示男孩和女孩的大图片,帮助幼儿归纳出男孩子、女孩子的发型、衣服、鞋、手上的饰物、喜欢的玩具等的不同,并用相应的文字或标志贴在男、女孩图片上,使幼儿直观感受性别的特征。

3.分组讨论,认识男、女孩子的优点。

将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讨论:夸夸她(他)们女(男)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发生在班里的事情等,帮助幼儿了解男孩子有力气、胆子大;女孩子有耐心,心细手巧等特点。请各组幼儿在全班交流,使幼儿认识男孩子和女孩子各自拥有的优点,学习相互欣赏和接纳。

4.幼儿进行绘画和交流

请男孩子、女孩子分别选择男、女孩子的图卡,根据自己的方法和喜好自由涂色,还可以填画上自己心爱的东西,并写上“我是男孩子”或“我是女孩子”。同伴间交流后,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到“我是男孩子 我是女孩子”墙饰上相互欣赏。

第14篇:教育教案

牢记强军目标 献身强军实践

强军目标是我们党在军事领域的意志主张,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习主席号召全军,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这一重要指示,指明了全军官兵的努力方向和实践要求,寄托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必须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坚持用强军目标统一思想和行动,努力形成同心实现强军梦的生动局面。 用强军目标凝聚全军官兵意志力量

强军梦是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全军官兵必须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的实践,把个人成长与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为实现强军梦努力奋斗,真正汇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坚定实现强军目标的信心信念。有坚定的信念,才有坚定的行动。强军目标是对我军建军治军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科学谋划,指明了加快军队建设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强军目标,有着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深厚的现实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发展形成的强大综合实力,为实现强军目标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我军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强军目标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我们的信心信念,来自对强军目标的高度认同,来自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赖,来自对发展基础的清晰认知。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自觉自信,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强军目标奋勇前进。

强化实现强军目标的使命担当。实现强军目标,是习主席向全党全军发出的强军兴军动员令,赋予广大官兵重大而神圣的使命责任。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力量有希望。要忠诚强军事业,胸怀强军兴军的远大理想,焕发强军报国的政治热情和精神力量。要明确强军责任,自觉认清强军目标提出的任务要求,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努力在强军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以实际行动共筑强军梦。要投身强军实践,充分认清本职岗位是强军报国最基本的实践舞台,献身强军实践最根本的就是履职尽责,自觉把从事的每项工作、完成的每项任务作为投身强军实践的实际行动,切实为强军兴军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高实现强军目标的能力素质。面对强军兴军的时代课题,提高官兵素质本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紧迫。从部队建设实际看,我军仍然存在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从形势任务发展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指挥方式、武器装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不懂、不熟悉、不适应的东西很多,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素质本领。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切实瞄着强军要求找差距、强素质,坚持在推动强军实践中提高本领,通过提高本领更好地实现强军目标。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拓宽眼界和视野,努力提高适应强军兴军要求的知识素养。要有实践磨练的自觉性,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学用相长,努力在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练本领、长才干,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受锻炼,在研究破解复杂棘手问题中积累经验、磨练品质。

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目标昭示方向、引领发展。实现强军目标,是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基本实践。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来开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拿出举措,努力把部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找准强军目标进入实践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理论进入实践,目标化为现实,必然经历一个抓结合、促转化的过程。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主席一系列决策指示,努力把强军目标的普遍要求,与部队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本单位具体工作相结合,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科学谋划指导部队全面建设,切实形成适应强军兴军要求的思路办法。要抓住贯彻强

军目标的实践要求,牢记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坚持把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摆在突出位置,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贯彻战斗力标准,统筹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和非战争军事能力建设;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大力弘扬适应强军要求的优良作风。要把实现强军目标贯穿到部队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化为抓工作的科学方法,转化为谋打赢的实际举措,确保强军目标在部队建设中落到实处。 探索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特点规律。实现强军目标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军事实践活动。我们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特点规律,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在联系,研究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点,研究实现强军目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把军队建设的基础与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制约强军兴军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把建设强大军队的各项任务搞清楚。要针对军队建设所处环境和官兵成分结构的不断变化,深入研究部队教育管理的特点规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要针对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入研究深化军队改革的特点规律,准确把握改革目标和指导原则,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深化军队改革。要针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部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规律,努力掌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深入研究解决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是推动强军目标向实践转化的“桥”和“船”。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始终关注和研究重大战略问题,明确提出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大课题,为我们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紧紧扭住事关军队建设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影响部队建设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实现强军兴军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官兵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搞好集智攻关,拿出真招实策,努力提高谋划决策水平,切实为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理论指导。要在研究解决问题中求突破,做到问题解决一个、发展向前推进一步,不断开掘强军的内在动力,开创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全面提升部队建设的标准。强军目标是军队建设发展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在听党指挥上要求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能打胜仗上要求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作风优良上要求做到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赋予我军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全面提升军队建设的标准要求。要坚持高起点筹划,自觉把实现强军目标放在世界军事发展大势下思考,放在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维护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大局下研究,放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大前提下谋划,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筹划部署,搞好顶层设计,科学组织实施。坚持高标准推进,统筹规划强军兴军的目标图、路线图和展开图,各项建设朝着强军目标来加强,各项改革着眼强军目标来展开,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围绕强军目标来进行,真正把筹划指导部队建设的依据、衡量检验部队建设的标准,定位在强军目标上,聚焦到强军要求上。坚持高质量落实,注重从部队实际出发,把强军目标要求与日常工作、完成任务科学对接融合,使之在党委决策和部队工作中立起来、落下去,转化为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在真抓实干中实现强军梦

实现强军目标,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现在,军队建设大政方针已定,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靠实干托起强军梦。

切实形成实干兴军的鲜明导向。成功源于实干,实干成就梦想。强军兴军呼唤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行动者。只会纸上谈兵而不知行合一,热衷虚谈废务而不求真务实,追求形式主义而不脚踏实地,与强军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把实干兴军的正确导向树起来,引导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实践。要形成聚焦强军的工作导向,自觉对照强军要求理思路拿对策,使工作部署更科学、措施办法更务实,真正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

兴伪事。要形成事业取人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真正在强军目标下凝聚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能打仗会指挥、作风正形象好的干部骨干队伍。要形成褒奖先进的激励导向,倡导爱军精武、矢志强军的风尚,坚持表彰奖励向担当使命、苦练打赢的官兵倾斜,增强官兵献身强军实践的荣誉感。要形成宣传强军的舆论导向,搞好强军目标宣传教育,总结推出先进典型,反映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切实用强军目标鼓士气、励斗志。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实现强军目标是一项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要坚持以新的思路谋划强军目标的贯彻落实,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坚决清理守成思想,强化进取锐气,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要坚持以新的举措推动强军目标的贯彻落实,自觉从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拿出强军兴军的具体规划,明确发展标准,丰富工作抓手,硬化落实措施,真正使强军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强军之举、制胜之招、治本之策。要坚持以新的风貌投身强军目标的贯彻落实,焕发强军兴军的政治热情,激励昂扬向上的斗志,确立勇创一流的追求,恪守高度负责的态度,心无旁骛干事业,有板有眼抓落实,努力在强军兴军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领导干部要成为强军兴军的中坚和骨干。习主席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听党指挥、政治坚定,善谋打仗、能打胜仗,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廉洁自律、风清气正。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切实以坚强组织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肩负起强军兴军的重大责任。要做强军目标的坚定信仰者,自觉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高度,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高度,从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强军目标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做强军目标的忠实践行者,强化政治意识、军魂意识、号令意识,当听党指挥、忠诚可靠的表率;盯着使命、瞄准强军、苦练打赢,当能打仗、会指挥的表率;坚持重实际、出实招、讲实效,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要做强军目标的积极推动者,以更大的决心力度、科学的组织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篇大文章,努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第15篇:语文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三颗枸杞豆》 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时 《柳叶儿》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

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

1、能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的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2、能品赏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课前学习:朗读文章的精彩部分,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乐园生活。

二、精读“百草园”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此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记叙的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百草园景物描写的一段文章,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然后凭记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说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尝试背诵此小节)

3、仿句练习: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描绘一种情景。

4、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结合《社戏》一文中为什么说迅哥儿到赵庄去看社戏时蛇精戏是他最想看的一出戏。)

5、朗读“冬天雪地捕鸟”的一段文章。

划出捕鸟动作的动词,并通过学生课堂表演,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6、课堂作为片段练习: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可以让学生边说边表演。)

三、课后学习:

交流并修改自己的课堂小作。

第四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 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学生交流)

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

第五课时:

《三颗枸杞豆》

(一)

学习目标: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能找出文章细致描写景物和细腻刻画人物的句子,揣摩其作用。

4、能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言。教学步骤 :

一、导入

由播放歌曲《童年》导入

新课。

二、速读全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三颗枸杞豆?(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可能会有:“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三、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可能会有:“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淘气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

四、“我”为此经常挨打,但“我”并没有改变自己,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创设问题情境。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2、“我”和病中的三叔共有几次对话,对“我”有什么影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第一次对话给我的影响:让“我”更懂得热爱自然,而且和三叔相比,还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

第二次对话给“我”的影响:懂得时间的珍贵,珍惜金色年华。

3、找出第二段对话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可以全班讨论。

(如探究练习中的第二大题。)

五、学生畅谈:三颗枸杞豆改变了“我”的一生,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带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

六、课后学习:

课文写童趣和景物生动细致,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语句,体会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关系。

第六课时:

《三颗枸杞豆》

(二) 学习目标:

1、品读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

2、小组合作,课堂表演,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前学习:收集有关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读完《三颗枸杞豆》,三叔这一人物形象也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因为虚度年华以至于悔恨终生。假设作者笔下的三叔带病来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一起聊聊生活与人生,将会如何呢?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组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三叔与观众。

三、交流有关时间与生命的名言警句,或配乐朗读朱自清的美文《匆匆》,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文章带给我们有益的生命启示,而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也颇令人玩味。

品赏课文中描写童趣和景物的生动细致的语言,并说说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有何关系?

五、课后学习:

1、发挥想象: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年轻时的“三叔”,你会怎样劝说他珍惜时间?

2、模仿文中描写“太阳”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星星或其他事物的文字。

第七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

学习目标:

1、查工具书,读准文章字音,弄清字意。

2、能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思路,深入研究课文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4、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课前学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阅读王安忆的有关作品。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而课文写的却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让我们去看看王安忆是怎样来刻画他的男子汉的气概的。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展开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3、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再加上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第二单元的阅读提示中写到:“有人的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某些个性。”根据文章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你能想象出“男子汉”将来的某些个性吗?你认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可能有:耐心、独立、刚强、勇敢、专心等。

五、课后学习:

请亲朋好友回忆有关你的童年趣事,并整理一下,课上交流。

第八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二)

学习目标: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体会描写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品读文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

一、课上小组交流自己小时侯的事,每人着重讲一个方面,要讲得具体细致。

二、仔细阅读课文。

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并做赏析。

三、划出文中你认为写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并作赏析。

四、课堂练笔:写一个你熟悉的小孩。

要求:

1、仿照文章的结构,用小标题串联全文,一题一事,重点记叙二三事。

2、观察要细致,描写要细腻,语言力求做到生动、幽默。课堂交流小作。

五、课后学习: 修改自己的小作。

第九课时:

《柳叶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课前学习:

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柳是春的使者。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

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

四、比较阅读。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五、课堂讨论:

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

六、课后学习:

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

第十、十

一、十二课时:

写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写作要求——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学步骤 :

一、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二、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四篇文章,说说记叙的线索。明确: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第十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由写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课后阅读“修改作文”,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注意把句内重复多余的词语删去。

第十二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三、小组推荐作文,全班集体评改。

四、指导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第十三课时:口语交际——劝告

学习目标:掌握劝告的几种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口语交际中。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然后提出“劝告”一词。 二.研讨案例,探究劝阻要领。 1.出示案例

案例:张明和李响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江晓宁急切地跑来,对他们说:“喂,你们不能在这儿放风筝!”张明不服气地说:“我说班长大人,你管得也太宽了吧!”江晓宁着急地嚷起来:“在这儿放风筝是非常危险的,快离开这里。我是好心好意,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呢?”李响说:“不就是放风筝吗,值得你大惊小怪吗?”说完,他们再也不理江晓宁,专心地放他们的风筝。 2.讨论案例。

(1)如果你和同桌就是录像中的张明和李响,你们会接受怎样的劝告?

(2)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有效劝阻的要领: “正面劝导”法、“直话屈说”法、“归谬”法、“激将”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表演情景剧,参与劝阻实践。

学生回忆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曾经有过的不正确行为,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与他(她)合作表演互相劝阻。

四、课后学习:根据课后习题,自主创设情境,劝告他人。

第十四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一.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习结束后,写成小论文,举行论文交流大会,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二. 开展“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故事演讲活动。

(附: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杭佳楣(常州市北郊中学)

一、积累运用。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像蜂

(die)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

(yi)彩的画页,也似一

(que)跳跃着欢快音

(fu)的乐章。

——《我的“长生果”》

2、默写。

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也不必说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3、仿照上段文字中加点的句式再造一个句子,创设一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珍惜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一段歌词写到“杀你个魂也丢来魄也落。神也发抖,鬼也哆嗦,打得那狼虫虎豹无处躲。”根据这两句话,写出四个形容妖魔鬼怪溃败场景的成语。 答:__________ ,

6、班级要开展“说说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活动,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

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油”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在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7、选文主要写了哪两种情景?你能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它们各自气氛特点的两个词语吗?

8.说说文中这位先生有什么性格特点?并在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的词语。

9.为什么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说说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文末划线句的“拗”字用得好,你认为呢?请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书声琅琅是课堂上常见景象,请你描写一次课堂读书的情景,力求真实而又生动。(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从小见大

①那年他十一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②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地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③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④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睡眠。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⑤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⑥“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⑦“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⑧他环顾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⑨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好象做了一场梦。

⑩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⑾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女们讲起这件平常而又感人的小事。

12.既然小男孩的母亲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还要带小男孩去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一再出现“好大的鱼”“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⑤—⑧段,回答:

①母亲所做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改成“你能把它放回去吗,儿子?”为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⑧段中划线的内容是__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回答,“大”的内涵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篇:语文教案

31、饭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听写句子,能自己校对。

3、能选(或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的续篇。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动画片,猜猜主人公是谁?

出示阿凡提图片。

师: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后老师引出:对呀,阿凡提觉得: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媒体出示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3、师:今天,阿凡提又帮助了谁呢?让我们来学习31课《饭钱》。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自学。

(1) 自学生字,按拿到的卡片完成“一字开花”的游戏。 熬:煎熬、熬汤、熬夜、熬药 迫:压迫、迫害、逼迫、强迫

荣:欣欣向荣、荣誉、光荣、荣耀、荣幸

(2) 读通课文,思考问题:阿凡提帮助了谁?帮助他干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1) 读生字。

(2) 汇报“一字开花”游戏。

1 (3) 分节读课文。交流:阿凡提帮助了谁?帮助他干什么?

三、研读课文,感受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阿凡提帮助穷人付饭钱的事。那么,他为什么要帮穷人呢?他又是怎样帮助穷人的?

(一)研读1-4节

1、轻声读课文,想想:阿凡提为什么要帮助穷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恳求

你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这个词语?(找近义词:请求;分字理解:诚恳地、恳切地要求„„)

2、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穷人恳求的语气。

3、面对穷人的恳求,阿凡提是怎样回答的呢?

指名读课文

2、4小节,抓住“爽快”和“一口答应”,体会阿凡提的乐于助人。

4、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师:那么,阿凡提是怎样帮助穷人的呢?

(二)研读5-9

1、自由读读课文,你觉得巴依和卡子是怎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交流,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迫”的意思) 媒体出示:迫不及待

↙ ↘

着急 等待 读出卡子“迫不及待”的语气。

2、阿凡提用了什么办法帮助穷人付了饭钱?你觉得这个办法好不好? 媒体出示:既然巴依和卡子认为:“吃”了饭菜的 ,该付钱。

那么,阿凡提让巴依听 ,也算 。

3、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阿凡提狠狠地教训了巴依和卡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5-9小节。

理解“大摇大摆”的意思。(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

4、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朗读展示,自由评议。

5、小组内尝试排演5-9小节。

师:我们读了这部分内容,想不想排成小品来表演给大家看呢?(媒体出示图片)我们按课文内容自导自演,分组排练。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言行反映他们不同的人物特点。

(三) 续编故事

1、师:阿凡提和穷人大摇大摆地走了,卡子和巴依会甘心吗.?选一个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续篇(也可以自己编一个),说给同学听。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 学生准备后,进行交流。

2、点评:要注意这个故事与课文的联系。如果学生编不出或编得不够好,可引导他们课后去阅读有关的阿凡提故事。

四、教师总结

1、听写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2、自己校对,改正错误。(媒体出示句子)

3、媒体出示: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阿凡提是一个、的人。

4、师:我们还学会了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用小品的形式来展示课文的内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五、拓展练习

1、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找找有关阿凡提的故事并阅读。 *

2、拓展练习:

三星级: 复述课文内容。

四星级:加入自己的想像,复述课文内容。 五星级:自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3 附板书

31 饭钱

穷人

阿凡提

巴依、卡子

恳求

爽快

迫不及待

大摇大摆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第17篇:语文教案

5、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生字、词语。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短文。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35节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爱国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抗日时期出现了很多爱国将领和英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们其中的一位,他的名字叫吉鸿昌。(板书:我是中国人)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三、检查识字。

1、认读词语

被迫

侵占

逼迫

军权

率领

翻译

纽约

寄东西

侮辱

民族

2、解释词语含义。

四、精度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我的父亲吉鸿昌在异乡遇到了几件不公平的事?

2、外国人是如何对待我父亲的?我父亲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3、遇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父亲是如何面对的呢?

4、画出“父亲”说的话,反复阅读,思考父亲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5、同学试读爸爸的话,体会爸爸所表达的感情。

小结:爸爸虽然在国外受到了屈辱,但是态度依然不卑不亢。一直维护着伟大祖国的尊严。他把个人利益放在了最后,国家荣誉放在了着首位,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国之情啊。

五、总结:

同学们,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取得了多么大的荣誉与赞扬,始终要牢记你是炎黄的子孙,你身上流淌着华夏的血液。无论我们的祖国贫穷还是富贵,我们依然都要爱他,因为永远都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

板书设计:

5、我是中国人

取笑爸爸是日本人

不卑不亢

热爱祖国

邮东西是被人奚落

第二课时

36节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好词好句,。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是中国人》一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父亲吉鸿昌的爱国之情,心系国家的荣辱兴衰。那么同学们本课后的生字你们认识了吗?好,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我是中国人》。

二、好词佳句展示。

1、认读词语、句子。

2、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三、指导书写

同学们,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要想把汉字写好首先要注意两点,一是间架结构二是笔画的书写。现在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书写。

1、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字的间架结构。

2、师示范讲解并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

四、课内积累

1、填写自选成语。

2、回忆思考还了解爱国将领的哪些事件。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完成学习了第三课《我是中国人》,同学们做的都很棒,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作业:抄写好词、好句。 教学反思:

6、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搜集唐代诗人王昌龄、南宋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出塞 37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2.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

(2)学一学。我们刚才了解了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的两行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4.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1.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2.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的同情。

附:板书设计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凝重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渴望失望

(二)示儿 38节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解背景: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二、自由读这首诗

1.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2.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

三、新授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哪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

1.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2.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合作学习。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5.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

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有课后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今天老师还给你们推荐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黑板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附: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悲盼 → 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写字课五 39节

教学内容:《我是中国人》一课生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写好钢笔字,学习执笔方法。

2.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欣赏名人作家的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

三、指导书写,掌握技巧

1、复习旧知,认名指读

吉 迫 侵 阻 逼 率 寄 侮 辱

2、仔细观察:间架结构

3、指导练写

师示范写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互动:对书写工整、大方的同学表扬,鼓励。

四、作业讲评

把书写工整、大方的学生作品贴到展示报上面,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热情。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一 为了祖国

40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

3.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 4.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 2.全班汇报。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板书设计:

为了祖国

放弃富裕生活

华罗庚

爱国之情

回来贫穷祖国

教学反思:

陈嘉庚办学

41节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2.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2.指导朗读: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学习词语

1理解词语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陈嘉庚办学

兴办学校

陈嘉庚

热爱祖国

心系祖国

七、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讲爱国故事

42节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2.认真倾听,理解所讲的内容,并能说出一定的看法、感受。 教学重难点:能把故事讲完整,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试讲故事,明确要求。 (1)指导点拨:开头可以采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讲一个爱国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是中国人》„„”等形式。 (2)自荐试讲。

(3)讨论:这位同学讲的怎样,好在哪里,还应该注意什么? (4)小结。

3.组内练讲,交流评议。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练讲,互听互学,交流评议。教师巡回听讲,相机指点、奖励。

(3)根据练习要求,每组推选一名讲的好的同学。给学生一点自由互动的空间,各族同学为本组参赛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争取在比赛中获胜。 4.故事比赛,畅谈收获。 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讲爱国故事

内容完整

感情丰富

教学反思:

写字课六

43节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一课生字。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写法。

2.让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欣赏名人作家的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

三、指导书写,掌握技巧

1、指导写字

塞 秦 汉 胡 元 州 乃

2、仔细观察:间架结构

3、指导练写

师示范写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互动:对书写工整、大方的同学表扬,鼓励。

四、作业讲评

把书写工整、大方的学生作品贴到展示报上面,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热情。

五、课堂总结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一个的字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写好我们的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希望大家都会成为小小书法家。 教学反思:

作文

五星红旗升起来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回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升旗经历。

2、指导学生把经历写完整。

3、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故事表达完整,感情真挚朴实。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44节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参加过很多次的升旗仪式吧?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次呢?这节作文课大家请大家以《五星红旗升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明确要求

1、写自己参加的一次升旗经历。

2、写出具体的时间、地点。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语言交流,拓展思路

1、口头说一说自己的升旗经历。

2、师纠正指导。

四、指导结构,学生写作。

1、师读范文

2、要求三段式,写明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45节

教学目标:修改习作

一、朗读习作,修改评议

学生写完作文草稿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讲评,对于一些学生的好词好句,一定要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问题,有针对行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46节

抄写作文

题: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3.了解爱国英雄事情。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难、重点: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47节

教学目标:学习练习中的三道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应用。 教学流程:

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

二、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关联词语补充句子。

如果……..就…….

虽然…….但是…….只有……..才……..

因为…….所以…….例:陈阳(不仅)各门功课都学得好,身体(也)很棒。

小红(

)比小刚高,(

)力气没有小刚大。 3.用上面关联词语造句。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天气热有啥可怕?

天气热不可怕。

这么脆的外皮还能不破? ------------------------------

三、总结

第二课时

48节

教学目标:学习日积月累、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日积月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国家对你来说应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东西更可贵。----------(古罗马)西塞罗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 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爱国将领吉鸿昌。

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爱国志士资料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到前面介绍爱国志士事迹。

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写字课七

49节

教学内容:《为了祖国》一课生字。

教学目标: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写好钢笔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欣赏名人作家的硬笔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

三、指导书写,掌握技巧

1、指导写字

嘉 侨 营 隆 挣 误 赚 航

2、仔细观察:间架结构

3、指导练写

师示范写并讲解,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互动:对书写工整、大方的同学表扬,鼓励。

四、作业讲评

把书写工整、大方的学生作品贴到展示报上面,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热情。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复习与测试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三单元所学字词。

2、复习七色光的内容。教学重点:掌握字词,会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50节

一、导入

二、复习词语

1、第一单元认读的字要求学生会注拼音,要求写的字,听写并改正。

2、多音字:

率 为 将 相 重 还 着 挣 夏 (1)学生练习注音并组词。 (2)集体订正。

(3) 读一读,加深积累。

3、形近字: 阻( ) 豪( ) 巷( ) 蓄( ) 组( ) 毫( ) 港( ) 畜( )

熟(

辛(

侨(

) 塾(

幸(

桥(

) 三 复习七色光内容。 四 总结

二、三课时(测试)

51—52节

一、比一比,组词语。

华(

裕(

港(

嘉(

) 罗(

艰(

豪(

侨(

) 二近、反义词

1、近义词

豪爽----(

后悔----(

耐心-----(

) 阻挠----(

毅然----(

想念-----(

) 2 反义词

富裕----(

先进----(

杰出-----(

) 沉着----(

摆脱----(

熟悉-----(

三、词语搭配

)的军人

)的尊严

)地回答 (

)地说

)的消息

)的掌声

三、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蒋介石把父亲派到国外去考察。 改:父亲被蒋介石派到国外去考察。

1、父亲把牌子挂胸前。

------------------------

2、大树把阳光挡住了。

------------------------

3、爸爸把我背过了这条小河。

------------------------

四、名人名言补充完整。

1、天下兴亡,(

)。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捐躯赴国难,(

)。

五、阅读

爱国将领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为了保卫祖国的海防,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遭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猛烈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号为首的4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 “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

“致远”在4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久,舰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就命令官兵用步枪射击。

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致远”遭到日军重炮轰、击,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会取得胜利!”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 的甲板起火了,但仍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他拒绝了。他饲养的军犬游到他身边,咬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的主人,却被他用力挣脱了,然后他自己沉没在汹涌的浪涛之中。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27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邓世昌的英雄行为,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忱,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

2、在文中摘抄一句能够描写邓世昌爱国的句子。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哪种感情?

六、作业

题目:我爱我的祖国

要求:

1、把爱国之情表达完整、真切。

2、语句通顺,无错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300字左右。

第18篇: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实施目标】

.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 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1.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毛泽东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

2.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

2.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

上片: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 ,战斗 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4.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 5.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

第19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概括要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重点] 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切

2、入幻灯片1)

有人说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每一座古老的建筑背后或许都隐藏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包含着一段久远的历史,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又像一首首风格迥异的音乐一样显示着它们各自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透过这些地方民居,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住在这些不同特色的民居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进而导致他们的性格特征,思维习惯等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便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比如说上海的石库门文化,苏州的小巷文化,北京的胡同文化等等,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切入幻灯片2),而连接四合院的通道就是胡同,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北京的胡同,领略汪曾祺笔下独具情味的“胡同文化”(切入幻灯片3)。

3、作者简介(切

4、入幻灯片4)

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但他却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5、教学目标

6、(幻灯片5)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北京人在胡同里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胡同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并同时体会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作者对胡同文化寄寓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品味文章风味独特的语言。

7、下面, 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坐上北京的人力车, 到胡同 去看看。(幻灯片6)

11、理清文章思路,

12、分析课文。

(1) 课文有没有一开始就提及胡同(2) 文化?从什么地方开始提到的?在这之前文章写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第5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幻灯片7) 胡同的特点(1-4) 过渡(5)

胡同文化的特点(6-12) 作者的情感态度(13-15)

(3) 迅速浏览(1-4),(4) 请大家用简短的话概括北京胡同(5) 的特点。 明确:布局方正(幻灯片

8、9)

取名各有来源,生活气息浓。(幻灯片10) 宽窄不一,数量繁多。(幻灯片

11、12) 环境安静,封闭。(幻灯片13) (幻灯片14)总结胡同的特点。

(6) 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概括出胡同(7) 的特点的?

明确:抓住每一段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根据要点自己概括。 (8) 请大家继续用这种方法找出(6-12)段的关键句,(9) 概括出在胡同(10) 里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居住环境:安土重迁,保守自私。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饮食追求: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处世哲学: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11) 北京市民生活和思想的特点跟胡同,(12) 四合院的建筑特点有什么关系?(讨论)第一段最后一句为什么说这种方正不(13) 但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14) 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

明确:大街,胡同把北京城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方正的建筑影响了人们 的思想——中规中矩,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成天把自己关在自己 的小天地里,与世隔绝,信息闭塞,封闭式的建筑带来了封闭的思 想和信息。

胡同里市民生活气息浓,生活安逸,悠闲,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数量多,说明了胡同里的生活影响着太多的北京人,互相影响,大家都不思进取,从而自我安慰。

大环境影响,生活在天子脚下,不敢越雷池一步,长期的专制统治压抑了个性,百姓看贯了京城上空变幻的旗帜,无可奈何,依然故我,不问国事。

(15) 总结:生活在胡同(16) 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17) 作者称之为“胡同(18) 文化”。(幻灯片15)

课文中有对应的句子:第5段中写道: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所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也就是说,不同的建筑风格会给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深远影响,构成不同的地方文化。

(19) 这样一种封闭的文化决定了它的归宿必将是走向衰败,(20) 没落。具体应该如何理解?(幻灯片16)

明确:封闭保守,自私,知足,忍耐的特点使这种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了它只能在消耗尽自身储备之后走向衰亡,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

(21) 作者对这种日趋没落的文化持什么情感态度?(幻灯片17) 明确:批判封闭的文化,同时又有一种怀旧,伤感,留恋的感情。 (22) 这两种态度情感是否矛盾?

明确: 不矛盾,一方面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北京,对于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有深厚的感情,面对胡同的没落,衰败,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怅惘的怀旧,感伤情绪,同时,作者又理智地认识到这样一种封闭的保守的文化必然走向衰亡,不可避免地受到先进文化的冲击,最终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因此,作者只能充满深情而又无可奈何地向胡同挥挥手说再见。(幻灯片18) (23) 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24) 我们共同(25) 来欣赏一曲京韵大鼓《前门情思大碗茶》,(26) 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一下,(27) 这首歌与本文哪些地方具有相似点?谈谈你的感受。(幻灯片19-26)

明确:a)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三餐那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茶。(北京人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b) 语言有特色,京味儿很浓。(文中也是这样的语言)

c) 感情真挚,留恋,感伤,怀旧之情,朴实,醇厚的味道,像陈年佳酿,越品越香。

(28) 本文的语言也颇有特色,(29) 听录音,(30) 请学生朗读品味语言。 (幻灯片27-30)

(a) 有窝头,(b) 就知足了。大腌萝卜,(c) 就不(d) 错。小酱萝卜,(e) 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f) 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g) 嘿!

明确:一个“嘿”字,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b)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 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c) “叫他认错?门儿都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谁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明确: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对这种态度是赞赏还是否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请你见仁见智吧! (汪曾祺的)文字功夫极深,可谓不瘟不火,炉火纯青。这些文字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而是雅俗杂糅,是陈年佳酿。它是供读者“看”的,带有一些淡淡的“书卷气”。

——刘锡庆《散文: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

13、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散文,我们仿佛喝下了一碗风味独特的北京大碗茶,让人神清气爽,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没落,正在被一幢幢高楼大厦所代替,但是胡同文化将会随着北京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明天去北京,也许你所感受到的将会又是一种新的文化气息。

胡同文化 【教学目的】

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

2.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理由】

概括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文可利用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段落的要点 。

本文主题思想的比较含蓄 , 只有通过认真品味语言,才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把握作品写作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胡同之没》摄影集中只有一个没有表情的老年人孤零零地站在胡同的破房子前回头怅望的那张照片和前面是写着“拆”字的胡同旧房子、后面是高楼的照片。(用投影仪放映)

二、粗读课文, 整体把握。

思考题:(1)本文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序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胡同还是胡同文化?根据是什么?(明确:是写胡同文化。因为第1——4段写北京及胡同特点,而第5段引出胡同文化的定义后,第6——12段全是写胡同文化的特点。)

(2) “胡同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胡同文化”是指胡同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心态、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

(3) 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发展趋势作判断的句子。(明确: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三、细读课文。分析、讨论段落大意 , 概括要点 :

概括方法: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 , 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首先要对一段的思想要旨进行提炼 ,然后在段落中找出关键句子,或对有关话语化繁为简,进行概括。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这段从说北京城的特点引出“胡同”。

第二段关键一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因为下面的全部举例,都是说明胡同得名的缘由的,例子很多,足见胡同取名的来源之广。

第三段写了胡同的宽窄、多少,。这两段的目的是说明胡同的数量之大。

第四段写胡同的环境特点——安安静静。这三段是写胡同的特点。

(思考题:为什么先写北京城和胡同的特点? 明确:写北京城特点引出胡同,而胡同的特点和环境又是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以上四段说明了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呼应第一段“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这两句,既点明了本文将要叙说的主要内容是胡同文化,即“北京的市民文化”,也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又点明了胡同文化的含义,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这段是文章的过渡段。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因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写北京人不愿“挪窝儿”的。所以,这段是写胡同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安土重迁。

第七段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在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似的的四合院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随”一点“分子”也只是为了“合礼数”,是那么的封闭而自私,这是胡同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第八段从物质生活方面写胡同文化的特点——易于满足、知足常乐。

第九段写胡同文化在政治方面置身事外的态度,他们身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作“与己无关”。置身事外、不管闲事是胡同文化的第四个特点。

第十到第十二段写“胡同文化”第五个特点—— 处世态度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这三段中,作者选取三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第一二个材料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着重写安分守己。第三个材料是写作者亲身的经历,着重写逆来顺受。

最后三段(第十三至十五段):

第十三段描写胡同的衰败、没落。

第十四段指出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向。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即将消失,体现北京市民心态的胡同文化也应该抛弃。胡同的衰落,带给了人们怅惘和忧伤。但是,作者以智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胡同已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 向胡同文化告别也就成了时代的要求。

第十五段含蓄地总结全文。

板书:

北京城的特点

北京胡同之多及环境特点

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胡同文化的含义 --北京人的思想

安土重迁

封闭自私

胡同文化的特点 知足常乐

置身事外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胡同已经衰败没落

胡同文化应该告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

大家知道,句子的意义有时很含蓄,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一般称为句内意义。句内意义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来表现的,因此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弄清它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句内意义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作出判断。

“别烦躁,别起急,睡不着,眯着”这句话就要结合上文的贬义词“冷眼旁观、置身事外”和下文“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北京人,真有你的!”这两句反语,体味其讽刺意味,表面上作者对这种逆来顺受现象是局外人的调侃,其实作者对这种“安分守己”达到丧失正义感程度还有强烈的不满、气愤和批评。

“虾米皮熬白菜,嘿”表层意义是描写了北京人吃虾米皮熬白菜时那种极易满足的表情,说明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要求不高。但深层含义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语用联想来理解”我们知道,作者写本文是1993年6月,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水平显然是太落后了,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对北京人这种现象的讽刺意味。这里的言外之意是,今天这种易于满足知足常乐的思想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已经不适合时代了,应该丢掉了。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的凄惨景象呢?联系上文“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残破,有的地基柱基已经下沉”的客观叙述,联想《胡同之末》中那几张只有没有流露丝毫的喜悦的老年人孤零零地站在旧胡同的破房子前回头怅望的照片和前面是破旧的胡同房子后面是崭新的高楼的照片,再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毫无生气”这样一个贬义词,就可以明白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在向人们暗示,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已经失去它存在的基础。满目凄凉、毫无生气的胡同,还留恋什么呢?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这一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一个“他们”,表明作者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说,下面又为什么特地引用老北京的日常口语“挪窝儿”“破家值万贯”?如果联想《胡同之末》里前面是写着“拆”字的破房子,后面是高楼那些照片,就很容易明白这样写的目的是引用他们自己讲的口头语来调侃,含蓄地讽刺那些“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家的人。

再看“四合院是一个盒子”一段。这段中用了十三个引号,前十二个引号都是为了标明这些全是老北京的常用口头语言,让人们从这些口语中看到,老北京讲究的“处街坊”是除了会棋友“杀”一盘,到“大酒缸”喝两个和“会鸟”外,就仅仅只“随”一点“份子”而已,而且这里,又特意把“随分子”一词拆开?为的是说明连这也不是心甘情愿,是出于“礼数”不得已而为之。透过语言文字看出相关联的生活现象。可见,胡同里的老北京,交往也不是主动的而是被“礼数”所迫,是多么的封闭自私,是多么的自顾自。所以,在这段的最末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个现代谁都不以为然的、过时了的格言,显然是公开讽刺老北京们了。

二 提供下面材料,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

“我是写过一些谈风俗,记食物,写草木虫鱼的文章,说是“悠闲”,并不冤枉。但我也写过一些并不悠闲的作品……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除了猪肉白菜的价钱什么也不关心的离退休干部,这种人有的是。

“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周作人很欣赏杜牧的一句诗“忍过事则喜”,我以为这不像杜牧说的话。杜牧是凡事都忍么?请看《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汪曾祺全集·六》116页)

读“看看这写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1.作者对胡同的感情:与普通北京人一样——有怀旧、伤感,对它的消失——无可奈何。

读“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是文章的主旨句,因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判断。

2.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调侃、嘲讽、不满、、气愤、批评,主张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抛弃。

3.思考:作者在文中对“安土重迁、封闭自私、知足常乐”和“置身事外、逆来顺受”的叙述和描写过程中在语言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前者是调侃嘲讽,因为作者虽是江苏高邮人,但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了,算得上是半个老北京了,对长期相处的老北京们的心情是理解的。而且,诸如随遇而安、安土重迁、知足常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思想心态和观念,在过去,向来是提倡的传统,至于封闭自私也是人之常情,逆来顺受大加挞伐,如果用严厉的语言批判,还可能会令有些人一时接受不了而产生反感呢。所以多引用北京人的日常口语和使用引号来调侃。那为什么又含嘲讽意味呢?因为,现在,北京高楼起来了,有些人还留恋着“残破”的旧房子舍不得走,商品经济大潮下,有些人还不愿意下海挣大钱,不敢或不愿讲究享受。这岂不太跟不上时代了?易于满足的思想应该丢掉了,知足常乐的观念也不合当今的时代了。人与人相处,也应该多一点互相关心,社会发展了,信息时代了,也应该多关心一点国家、世界的大事了。后者是气愤、批评。用贬义词和反语来讽刺。

三、归纳中心思想:

北京胡同、四合院居住方式形成的以“安土重迁、封闭自私、知足常乐、置身事外、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为表现,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 , 曾长期支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 现在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胡同的消失而告别。

四、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展开争论后再明确)

联系本文是作者为《胡同之没》写的序言,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作者是委婉的劝告老北京们在留恋怀念即将消失的胡同中告别放弃那些过时的旧思想旧观念。

板书

品味语言 结合上下文

注意感情色彩

联系写作背景

通过语用联想

注意标点符号

流露感情: 对胡同的消失—— 怀旧、伤感

对胡同文化 —— 调侃、嘲讽、

不满 气愤、

写作意图: 劝告老北京 告别胡同文化

第20篇: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编写:李蕴)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文章,理清写作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情感,感悟鲁迅杂文语言。 情感目标: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朗读文章,理清写作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感悟鲁迅杂文语言。

教学难点:理清写作的思路。

教学策略: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不堪回首那段屈辱的岁月,可我们又何曾把它忘却呢?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我们东北三省的土地。国民党政府不是积极组织抵御外侮,而是依赖国联,但国联和日本是一伙,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更有一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为国民党政府推脱,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国民党的不作为和散布如此的论调,令爱国志士群起而攻之,鲁迅这位顽强的战士,思想的巨人又怎能袖手旁观,他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这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写于九一八三周年之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解读他深刻的思想,体会他深切的情感,感悟他犀利泼辣的语言。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搽、脊梁、渺茫、诓骗、玄虚、省悟

三、读出观点

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1.初步感受作者情感.2.找出作者的观点.交流后明确作者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四、朗读文章并思考:

1、支持作者自己观点的根据是什么呢?

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呢?支撑对方观点的论据是什么呢?从文中看这些论据是否属实?交流并明确后,深入思考:

3、敌人的论据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请结合关键语句加以说明。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论据所言虽是事实,但那毕竟是“他信力”和“自欺力”的问题,而不是“自信力”的问题,所以论据不能证明观点,他们的论证出了问题。从批驳方法上讲这就是“驳斥对方的论证”。

1 敌人的观点已经倒下,但是作者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发扬他痛打落水狗的精神针锋相对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庄严宣告 “自信力的有无,要去看地底下”。

四、读出情感,感悟语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确如此,在这篇文章里,鲁迅把两种不同的情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他对那些中国的脊梁持怎样的态度?用哪些修辞加强了这种效果?学生交流明确后,齐读六七两段,要求:感受作者如火的热情并读出自己的信心。对国民党反动派又持怎样的态度?“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是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指定学生朗读第一段,其它同学找出最能体现鲁迅杂文语言风格的句子,并结合关键字加以说明。

教师总结:嘻笑怒骂总关情,热情如火也好,犀利如刀也罢,背后都是鲁迅那颗伟大的爱国心。

五、读出问题

由于鲁迅的深刻和时代的久远,这篇文章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通过刚才的学习,如果同学们的某些疑难还未得以解决,请同学将问题先在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提交到课堂上来,我们一起解决。(列举一二)

1、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提醒读小注,体会作者对“正史”的态度。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看不到仁人志士的力量,但是这种人民的力量是不会因此而被埋没的。他们的精神不因文字而传,却会因口而传,因心而传,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2、最后一段。对“状元宰相”文章的理解与开头联系起来,国民党政府及反动文人。“地底下”处于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及革命力量。

3、如若预设问题学生提不出,老师可提出,学生回答。如:文中多次出现“中国人”,可提出让学生理解。

教师小结:70多年前,鲁迅先生的一声呐喊振聋发聩,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不同战线上努力奋斗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力。是他们,让中国人的脚步踏入了寥廓而深邃的星空,是他们,在废墟上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是他们,让五星红旗更加鲜艳夺目。是他们„„想过没有,九零后的你们该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自信力?

七、辩一辩:

因为许多九零后的自私任性贪图享受,因而有人慨叹“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同是九零后的你可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吗?拿起手中的笔赶快把它们写下来吧。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 :

《 “友邦惊诧”论》 (鲁迅) 品味语言魅力 领悟文章精髓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敌人论据 两年前总自夸“地大物博” 现在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国联

2 失掉了“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敌人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观点 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作者论据 从古至今有“脊梁”

文章结论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 自己去看地底下.

教学反思:学生不喜欢议论文,更何况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驳论文。再兼之鲁迅先生的深刻,学生对鲁迅本就存有的畏惧,(学生中有这样的说法: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因而学习本文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堂课上下来之后,我还是较为满意的: 一是突出朗读环节,以读领悟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学生代表朗读,学生默读,学生速读,体会了作者情感,感悟了文章语言,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是找准切入点,解读文本 每一篇课文的解读,都有一个最佳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解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尽管文章的思路一时还不是那样清晰,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是一目了然。所以先找出作者观点就成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其他如敌人观点敌人论据等也随之解决。

三是“辩一辩”传承民族自信力

“辩一辩”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要很好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力。

语文教育教案模板
《语文教育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