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1: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8——1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4.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5.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2.“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8-2 武松打虎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武松打虎》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武松打虎)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武松打虎》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二、指名读课文。 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注意读通顺。

三、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āng,不要读成gǎng。 榜:读bǎ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ǐ。 脊:读jǐ,不要读成jí。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ū。

四、指导分段

提问:课文的三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五、讲读题记

对照《水浒传》原著,了解武松喝酒的内容,感受武松豪爽

的性格。

六、自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的情节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

七、作业:

熟读、理解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存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3.思考讨论: 4.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第三段。

三、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幻灯,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上冈——打虎——下冈

9-1豆腐颂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2.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们的“中国豆腐”为荣。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结合查找的相关菜肴的资料,通过图片、作法、人们吃它们时的感受,使学生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第二自然段教学的语言设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会“腐”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解题引入。

理解课题,“颂”——赞美、赞颂;“豆腐颂”——赞美、赞颂豆

腐。

四、初读课文,切入重点。

(一)读全文,考虑: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二)理解这句话的层次。板书:平民

不平凡

五、轻声读课文,看看作者怎样讲清楚豆腐是“平民”的?

(一)豆腐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易于搭配——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它和……没有不结缘的;

[相机指导生字:脂肪(字音)] 营养丰富——引用谚语,说服有力; [相机指导生字:钙、孕(字形)] 历史悠久——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从平民到贵族。

(二)逐项体会,重点朗读第2自然段。

六、过渡。

七、快速浏览课文,作者怎样写清豆腐的“不平凡”?

(一)可以和各种不同的菜肴搭配,从樱桃到木耳,从鲥鱼到羊杂,使菜肴颜色更鲜艳、香味更奇异——具有亲和特性,可以和多层次菜肴和谐搭配,却保持本色。

(二)象征意义:老实、勤劳、清正、廉洁。

八、豆腐最值得赞颂的是什么?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涵文化

九、指导练笔。

(一)同样是体现中国劳动人民创造智慧的、具有和豆腐一样普及的平凡事物——纸;

(二)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事物;

(三)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九、板书设计: 豆腐颂 颜色

鲜艳 香味

清淡

历史

汉文帝时代

宋代

清代 象征

贫苦 老实 勤劳

9-2说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作者所说的三种不文明的吃分别指什么?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2.根据课文中三种不文明的吃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吃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文中实例为什么是不文明的吃。 [教学难点] 文中不文明的吃涉及到一些文化、社会的背景要向学生交待。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个关于吃的话题。齐读课题《说吃》。

二、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基础知识:

(一)区别字:

遭(

)肴(

)雕(

)绍(

) 糟(

)有(

)调(

)招(

) 新(

)裕(

)族(

)悬(

) 薪(

)裕(

)旅(

)县(

(二)正音字:

暴殄天物(tian) 濒临(bin)

靡费(mi) 悬殊(xuan) 气氛(fen)

(三)近义词:

差异——差别

争论——辩论

消耗——耗费悬殊——特殊

宽绰——宽敞

三、个别读课文,争取做到文通字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中国人的“吃”,你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谈一谈。 (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怎样对“吃”进行描述的呢?大家一齐来看一下课文。

二、个别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的是三类不文明的吃是什么,从而提倡人们要注意勤俭节约。

三、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提出的三类“不文明的吃”分别是什么?

一是吃不应该吃的东西;二是挥霍无度、暴殄天物;三是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

四、个别读课文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说一说人们吃了哪些不该吃的东西?文章是怎样描述的?

这三个段落介绍了不同民族、地域的人们吃的东西有所不同,比如东北长白山的“飞龙”,福建武夷山的穿山甲,广西的果子狸, 陕西秦岭的褐马鸡、娃娃鱼都成了美味佳肴。

五、根据学习

二、

三、四段的方法自学文章的

五、

六、

七、

八、

九、十自然段。

(一)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论述另外两种不文明的吃的,举了哪些事例?

(二)个别读文章的十一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主要告诉我们许多地方的“吃”已经向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说吃

吃不应该吃的东西 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与饮食有关的种种恶习

-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导言:同学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 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

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

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文章分几部分写的。

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四、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3.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适当联想。

11—3 欧阳定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古人的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欧阳修修改文章的资料以及朱熹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在了解了王安石和贾岛潜心推敲炼字,创作时一丝不苟的故事后,大家一定深受鼓舞,在宋代,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写作时潜心钻研,深受后人尊敬。他就是欧阳修。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欧阳定稿》这篇小短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读出古文的韵味。注意断句。 3.有谁查到关于这篇文章的资料,交流一下。 4.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呢?

5.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弄清短文的意思。

6.组内交流

二、继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阳修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1.在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从“凡数十字”到“五字而已”的修改,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原文用数十字写“滁州四面都有山”,具体都写了么?怎样修改的。

这样修改的好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1.读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联系《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请你们总结一下,应该怎样修改文章。

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让学生明白积极认真、精益求精、反复诵读、细细揣摩,是修改文章的基本要求。修改时从字、到词、到句、到段、到标点都要细致朗读,发现问题后进行认真修改。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下面一段话,修改一下,再说说理由。

2.可以这样修改:国庆节期间,公园里的人摩肩接踵,真是人山人海。让学生亲自实践一下,体会语言简练对准确表达意思的好处。

车力教学点

金玉荣

2018年8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