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流民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2 08:32:57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流民图》观后感

中外绘画鉴赏

战争之殇

——《流民图》观后感

在“中外绘画作品鉴赏”这门课上,中国近代绘画中的蒋兆和所做的《流民图》深深触动了我。“画面全景式的展现了日寇侵华时中华民族的灾难,人民大众的苦难,敌人的烧杀奸淫,敌机的狂轰滥炸,横尸荒原,饿殍遍野。为了保护孩子,母亲在敌机下以自己的身躯挡住枪弹……”关于这幅画的介绍是这样说的。但我觉得,这样单薄的字句根本无法描述出这画中所包含的感情。

1942年,日军占领北平。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中国土地,绝不是简单的“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所能说得清,道得出的。《流民图》中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面对这时代的灾难,更显无力和弱小;又或者,是因为青壮年都已走上战场……

面对这幅画,我的所思所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绝望!

画面中一位卧地的老者气息奄奄,他身旁有一位拄棍老人,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却是毫无办法。在战争与灾难面前前,人,无疑是弱小的。行走在这艰难的流亡之路上,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步步逝去却无能为力,这会是怎样的绝望?

抱着死去小女儿的年轻母亲,目光悲切绝望,那画的生动,让我觉得似乎下一刻这母亲就会痛哭出声。但这崩溃前的伤痛才最使人心痛。如果是在现代,她应该是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欢乐地笑闹着,而不是经历这痛断肝肠的失去骨肉的痛苦。

旁边,是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防空警报就像从天而降的死神讯息,而仓皇躲进防空洞的人群,像是弱小的蝼蚁,更像是案上鱼肉,任其宰割……我想到了1941年发生的重庆六五惨案(又称十八梯惨案),防空洞内的黑暗,稀薄的空气,我难以想象被封锁在这样境地的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绝望。他们在想什么?是死去的亲人,或者仍然活着却不知身在何处的亲友,还是这世界为什么要给他们这样不幸的命运?众多关于八年抗战的文学或历史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宏大的战争场面,不是血流成河的悲壮,亦不是奋勇杀敌的勇敢。而是——灵堂的案桌上,一排排属于年轻人和孩子们的黑白照片,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给她牺牲的儿子们、死于轰炸的女儿、孙女们上香……或许,大批的数字,伤亡人数的报导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可怕,破坏力的强大——譬如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惨遭杀害——但另一方面,从个人,家庭这样的小视角来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更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人这血肉之躯的弱小,战争这绞杀机器的无情。将一场国家和民族的灾难由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流民——来表现,我们看到的这些,更是从内心深处触发的伤痛与绝望。

画面中还有两个天真的幼童,似乎是在抢着什么东西,个子高的一个左手攥着拳头举高,另一个伸手急着去够,又似乎在央求着。在这样灰暗的时代下,也只有孩子们才会有这样的稚气与天真。但同时,这样简单的快乐在那样的战争时代却不能实现。快乐的孩子们旁边,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战争,饥饿,伤痛,死亡……我们该怎样对孩子们解释,这世界是如此的残酷?

有个正想要自杀的男人,他的身边,幼小的儿子苦苦哭泣哀求,而他的目光呆滞无神,已经看不到生的希望。他的身后,饿殍成堆,老人在为这不幸的人们祈祷……

这幅《流民图》中的人物真人大小,每个人的动作、表情都极其细腻逼真。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等待亲人归来的城市妇女,弃婴,疯了的女人,在痛苦中沉思的知识分子„„所有的人,面对战争都是同样弱小又无力的。那是“灾黎遍野,亡命流离、老弱无依,贫病交集”的大众。站在画前,面对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我们似乎可以穿越七十年的风雨感受到那些扑面而来的深切的悲痛。“世乱民多散、年荒鬼亦饥”。

从国家来说,影响的是财力、物力、国际声望等等。但无论胜败哪方,受伤害的其实还是人民。士兵是战争的棋子,百姓则是更加无助的受害者。饥饿,伤痛,生命的流逝,还有铭刻于整个人生中的心灵之伤。——“我头昏眼花,鼻子和嘴一起贴着墙壁呼吸,嗓子干得快冒烟了,我感到自己不管死活,必须往洞口爬,就一脚踏壁,一脚踩在别人肩上,双手抱住前面那个人的头,使足了劲往上蹭,试了好几次才爬上去。其实,这时主洞里的人死得差不多了,一人堆一人快挨着防空洞顶了。我一寸一寸朝外挪,背已经顶在防空洞的顶上。不晓得过好久,我听见有人喊:‘这里还有一个爬的!’就被抬到洞外。洞外天黑,洞口亮,有人烧几堆火,到处都是呻吟。那些不能动弹的人,不管是死的还是昏的,只要一抬出来,就有人往其身上撒石灰(防止尸体发臭),然后往路边一扔,堆起几座小山,惨不忍睹„„”——这是对大轰炸中幸存者的采访记录,因大爆炸造成刺激,老人害怕一切强烈的声光,就连给他照相也不肯,所以连照片都没有留下。这就是战争。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战争对人来说的残忍和残酷。不同于历史文献上庞大的数据所记载的战争伤亡,蒋兆和先生所感受到的、所绘制出的流民之殇,却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我真的不愿意去想象那样惨痛的过去,不愿意去想,这样的时代我们的世界仍然有战争,有流民,有这样面对灾难无力抗争的绝望。人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追求,我真的希望可以有永远和平宁静的生活,《流民图》中的伤痛可以永远不再出现!

推荐第2篇:圆圈图教案

第一节 圆圈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会画圆圈图。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尽可能多的想到和中心词相关的关键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明明特别喜欢小动物,她想在家中养一种宠物,和他一起成长。如何挑选一种最适合命名的宠物呢?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

思维助手来帮忙:

想要科学合理的饲养一只宠物,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首先需要对“宠物”有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提到宠物你能想到什么?

(1)有哪些宠物可以饲养? (2)饲养宠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3)选择宠物要考虑哪些因素?

要求: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派出代表回答。 小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完成圆圈图

二、新授

1、圆圈图定义

刚刚我们利用了一种思维图示完成了对“宠物”这一概念的联想,通过绘制这个图示,我们对宠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饲养宠物就变得科学、合理了。这种思维图示叫做——圆圈图。

2、绘制方法 圆圈图有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组成,思考的中心词写在小圆圈内,关于中心词的联想写在两圆之间。联想出的关键词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简单的图片。

注:指明中间的圆书写中心词,大圆书写或绘画与中心词相关的关键词。

3、评价标准 数量:关键词数量多

质量:关键词涵盖多个不同角度、全面 形式:图示绘制正确、美观、适当修饰

4、应用范围

圆圈图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产生有创意的想法、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回忆学过的知识、定义概念等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拓宽思路,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当你没有想法的时候,或者做一件事情无从下手的时候,就尝试使用一下圆圈图吧!

三、巩固练习

圆圈图:有哪些事物是绿色的呢?

四、拓展练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我们上课的教室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想象出20年后的教室是什么样吗?教室中将出现哪些新东西?运用圆圈图进行大胆的联想吧! 第二节 圆圈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认识圆圈图的基础上更好的绘制圆圈图,更进一步巩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在学会绘制圆圈图的基础上在深度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圆圈图?

2、圆圈图的绘制方法是什么?

3、绘制圆圈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二、典型案例

1、圆圈图:由“空气”展开的联想

2、由“60”引发的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代表发言 共同交流,师生共同绘制圆圈图

三、巩固练习

1、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你准备和家人一起去北京旅游。妈妈让你做物品管理员,整理出发前需要带的物品,你准备如何帮助妈妈完成这个任务呢,利用圆圈图帮忙吧!

2、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家乡》的命题作文,该如何打开写作的思路,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新意呢?以“我的家乡”为中心词,利用圆圈图帮助你思考吧!

3、数字12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想利用下面的圆圈图,将你联想的结果展示出来,可以参考案例中有60引发思考一图进行联想。

八大思维图示法教案

学校:向阳小学 时间:2017.11 教师:李朋信

许梦娜

推荐第3篇:《瑞雪图》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 雪

《瑞雪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字中蕴涵的美,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推动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家是按怎样的写作顺序描绘事物,理解作家的写作思路。

3、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胶州半岛,看到那里正在下着大雪,可惜没有来得及细细品位和欣赏。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瑞雪图》,进一步了解瑞雪的美丽。

2、复习:作家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瑞雪图》的?(按时间顺序描绘了瑞雪图。)板书: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

二、品读课文,自学交流。

1、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各小组在一起先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描写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然后在一起互相交流,带上感情并优美的读给其他组员听。

(2)找出描写下雪时、下雪后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分别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情景。

找一找:找喜欢的句子,画上“——”。读一读:读出自己的这种感受。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三、汇报交流、精读探究,体验情感。

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学习成果?

四、交流学习情况。A、下雪前:天气骤变 B、下雪时:雪大

(1)生1:我喜欢“下雪时”部分,感受到了雪中景色很美,是从“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的飘将下来”这句话中感受到的。我从大片大片感受到了雪下得非常大;从簌簌落落感受到了雪下得很急。

师:说得非常好,除了这个句子能感受出雪下得很大很急之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呢?

(2)生2: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我从沙沙声也能感受到雪下得又大又急,还从压断能感受到积雪很多。

师:是啊。开始下雪了,雪下得又大又急,请自由朗读这两句话,体会雪的大和急,并思考: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看、听)

(3)指导朗读: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 2

(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师评价) D.下雪后:人欢。

这雪景实在太迷人了。看,一群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在那玩雪呢!他们玩得怎样?(高兴!)是呀,在这雪地里,他们玩得真高兴呀!同学们在雪地上玩过吗?

生:玩过,打过雪仗、堆过雪人、掷过雪球。

指名读、齐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出示背景资料。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本文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们会说„„

生1:啊,终于迎来了一场瑞雪,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生2:雪,你下吧,等明年丰收了孩子们就能吃饱饭了,他们一定感谢您的。

生3:雪你快下吧,麦苗正等着你的到来呢„„

六、总结概括,升华情感。

这场雪到来,农民伯伯是快乐的,作家也是快乐的,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瑞雪就是及时、吉祥的雪;丰年就是丰收的年景)

师:对!一场及时、吉祥的大雪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这句话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雪、赞美雪)板书: 喜悦 赞美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最后一句话。(生齐读)

七、课堂回顾、欣赏画面、美读全文。

作家描绘的雪景这么美,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白雪世界,去北国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面吧!同时吟诵描写雪的诗句。

八、拓展延伸。

作家为我们描写了这么美的雪景,你们若是摄影师,想把哪些景色摄影下来呢?

九、课堂反馈。

为课文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推荐第4篇:九宫图 教案

九宫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咱们之前的益智课一起玩过好几款益智游戏了,这些益智课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能谈到的收获可能有: 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师:对,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款新的益智器具,看看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二、授课

(一)认识器具

这款器具叫什么?“九宫图”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盒子上;从大屏幕上……

师:真是善于观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九宫图”吧。 九宫图是一款源于我国上古时期的游戏。 观察一下它的构成吧。

它有一个正方形盘盒,还有9个空位,称之为宫,以线段连接,也叫“九宫格”。 关于“九宫格”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它是怎么玩的?

你想知道它的游戏规则。 出示游戏规则

指生读规则。你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游戏规则吗? 对,横、竖、斜相加都要等于15。

(二)初探盲试

了解了游戏规则,大家都跃跃越试了吧,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1.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

学生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有:能满足一行等于15,要确满足不了其它行。 这说明我们要做到 行列兼顾、统筹全局

2.下面我们一起来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行列兼顾、统筹全局

先观察1-9这些数字,如果要3数相加等于15,你有什么好办法跟大家分享。 学生可以观察出1和9,2和8,3和7,4和6一组,能凑成10,把5放中间,可以快速的得出15来。

5放中间,其它数字放在5的两边。

老师就提示到这里了,再给同学们时间试试,不要忘记行列兼顾、统筹全局! 3.学生演示5放中间,1和9有4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字只有“对角线”和“中心线”两种方案。 鼓励大胆尝试,交换的时候要按组交换。

(三)总结提升

通过对称、旋转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九宫图我们可以看做一种解法,古人给这种解法还编了口诀: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五在中间。

三、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要接近尾声了,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九宫图这块益智游戏,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行列兼顾、统筹全局。完成了挑战。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有这样的全局意识,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推荐第5篇:教案:瑞雪图

教案:瑞雪图

作课教师:铁西实验小学 田家林

教材简析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文处于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了解雪的知识,感受雪景的美丽,体会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并通过阅读雪中故事受到自然美、人格美的熏陶。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北方孩子在冬天喜闻乐见的景象,因此,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内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第4、5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粮棉歉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

- 1

四、学法迁移,学生自学汇报第三自然段(下雪时)。

1、过渡:下雪前天气变化的这么快,这场雪到底下的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学习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提问:你从第三自然段的哪些地方看出了第一场雪下得很大?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幻灯)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自学第三自然段,然后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4、小结: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以上事物的特点写得很细致,写得有形、有色、有声。

5、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静想画面。(出示图片)

6、同学练读,作者看到这么美的雪花在天空翩翩起舞,心中是多么高兴啊,看看谁能把雪大的特点和作者喜悦的心情读出来。

五、以品味、美读促学,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感受雪后的美景。(下雪后)

1、过渡: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请女同学一齐来读第四自然段,男同学认真听。(出示图片)

2、思考: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近处;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

3、练读:从课文中找到写“远处、近处”“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4、欣赏:观看视频理解“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 5、下面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去掉后好吗?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 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 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 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 雪球儿。

6、练读:读出雪景的美和作者的喜悦之情。7、体会:“嗬!好大的雪啊!”所表达的情感。

8、讨论:下雪后,那些地方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大家说说。(提示:可以用下面这句话开头写一段话。“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

9、如果现在你就站在雪地里,你会做些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掷雪球)你有何感受?(开心高兴)

10、那么,书中的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我从“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一句中看出来的。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雪真的能震落下来吗?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夸张的写法。(出示文字)

11、小结:也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也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雪打落下来,而作者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出了孩子们欢乐的情绪很高,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请男同学

- 3

推荐第6篇:李特的流民大营的历史故事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

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有一个氐(音di)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一起逃荒。一路上,流民中间有挨饿的、生病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济他们,照顾他们。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离开中原地区比较远,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流民进了蜀地后,就分散在各地,靠给富户人家打长工过活。

益州刺史罗尚,却要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去。他们还在要道上设立关卡,准备抢夺流民的财物。

流民们听到官府要逼他们离开蜀地,想到家乡正在闹饥荒,回去也没法过日子,人人都发愁叫苦。

流民们向李特诉苦,李特几次向官府请求放宽遣送流民的限期。流民听到这个消息,感戴李特,纷纷投奔他。

李特在绵竹地方设了一个大营,收容流民。不到一个月,流民越聚越多,约摸有两万人。他的弟弟李流也设营收容了几千流民。

李特收容流民之后,派使者阎彧(音yù)去见罗尚,再次请求缓期遣送流民。

阎彧来到罗尚的刺史府,看到那里正在修筑营寨,调动人马,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他见了罗尚,说明了来意。罗尚对阎彧说:“我已经准许流民缓期遣送了,你回去告诉他们吧!”

阎彧直爽地对他说:“罗公听了别人的坏话,看样子恐怕不会饶过他们。不过我倒要劝您,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百姓看起来是软弱的,您若逼得他们无路可走,众怒难犯,只怕对您没有好处。”

罗尚假惺惺地说:“我不会骗你,你就这样去说吧!”三生之医神劫

阎彧回到绵竹,把罗尚那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李特,并且对李特说:“罗尚虽然这样说,但是我们不能轻信他,要防备他偷袭。”

李特也怀疑罗尚的话不可靠,立刻把流民组织起来,准备好武器,布置阵势,准备抵抗晋兵的进攻。

到了晚上,罗尚果然派部将带了步兵、骑兵三万人,偷袭绵竹大营。

晋军进入李特的营地,李特故意镇静自若躺在大营里。晋将自以为得计,一声号令,叫兵士猛攻李特大营。

三万晋军刚进了营地,只听得四面八方响起了一阵震耳的锣鼓声。大营里预先埋伏好的流民,手拿长矛大刀,一起杀了出来。这批流民勇猛无比。一个抵十个,十个抵百个。晋军没有料到流民早有准备,心里一慌,已经没有斗志,被流民杀得丢盔弃甲,四散逃窜。两三个晋将逃脱不了,被流民们杀了。

流民们杀散晋军,知道晋朝统治者不会罢休,就请求李特替他们作主,领导他们抗击官府。

李特和六郡流民首领一商量,大家推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李流为镇东将军,几个流民首领都被推举为将领。他们整顿兵马,军威大振。过不了几天,就攻下了附近的广汉,赶走了那里的太守。

李特进了广汉,学汉高祖刘邦的样子,宣布约法三章,打开了官府的粮仓,救济当地的贫苦百姓。流民组成的军队在李特领导下,纪律严明。蜀地的百姓平时受尽晋朝官府的压迫,现在来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来,怎么不高兴。民间编了一个歌谣说:“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他的儿子李雄继续率领流民战斗。公元304年,李雄自立为成都王。过了两年,又自称皇帝,国号大成。后来到李雄侄儿李寿在位时,改国号为汉。所以历史上又称“成汉”。

推荐第7篇:思维导图教案

34、风姑娘送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姑、娘、送、信、落、叶、给、女、宝”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姑娘”的轻声。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激发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读出小动物和妈妈说话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新授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听录音,听清楚风姑娘送的是什么信?播放录音和媒体。你们听得真认真,那风姑娘送的是什么信?请你来说 生:风姑娘送的是落叶信

师:瞧,这就是一封落叶信(出示图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成了——落叶信 出示落叶:这两个字谁会拼?拼读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说明:出示落叶图,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更直观的了解落叶的样子,使孩子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生:注意三拼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板书落叶,指导书写。

2.风姑娘是怎么送落叶信的,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小节:呼,呼,呼,风姑娘去送信。注意,风姑娘是怎么吹的,注意第一声和停顿。请你来说(指名抽读) 让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读这句话。

3.那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呢,现在要请你自己来学习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标上小节号。 2.想一想,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 这篇课文共有5小节

我要请5位小朋友分别来读每一小节。其他小朋友请你竖起你的小耳朵,听清楚他们是否读准确了,听的时候请你划出风姑娘把落叶信都送给了谁?。 评价:你们都把字音读准了,真不错!

4.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来说 请你来说 出示: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燕子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松鼠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青蛙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小女孩的妈妈 2.现在我们来跟他们打招呼吧 板书:燕子、松鼠、青蛙、妈妈

(说明:结合孩子的发言,在思维导图上分别贴:燕子、松鼠、青蛙、妈妈。 孩子看着思维导图就能清楚的明白风姑娘给哪些人物送去了落叶信。帮助学生表达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

3.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用一句话来说

出示: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谁会说 评价:你说的很完整。

二、细读课文,练习说话 1.自读2-5小节

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小动物们和小女孩的妈妈,那他们收到信说了些什么呢,请你自己读一读2-5小节,用直线划出他们说的话。 风姑娘把信送给燕子,燕子收到信,说了什么? 松鼠收到信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青蛙收到信又是怎么说的,请你来说 妈妈看到落叶信又是怎么说的?

引号里面就是小动物们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

2.风姑娘送来的信上一个字都没有,那小动物们读懂了吗?它们读懂了什么?谁来说? 燕子收到信,读懂了什么?——天气冷了,季节变化了,秋天到了,燕子要到南方去,因为南方要比北方暖和。 出示板书:去南方 松鼠读懂了什么? 藏松果 青蛙读懂了什么? 冬眠 妈妈读懂了什么? 做冬衣

(说明:结合学生的发言,分别出示去南方,藏松果,冬眠,做冬衣。帮助孩子归纳出风姑娘分别给燕子,松鼠,青蛙,妈妈带去了什么信息,思维导图帮助了一年级孩子有序的表达清楚文章主要内容。)

3.他们都读懂了落叶信,那他们又是怎么样来说这些话的呢? 谁来读燕子说的话?你来读

指导:燕子要到南方过冬去,天气凉了,它可要抓紧时间准备啦,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那松鼠又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是啊,松鼠也在为过冬做准备呢。请你来读 那青蛙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青蛙也在行动准备过冬哪 小女孩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师: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要读出关心的语气。 4.让我们把小动物和妈妈的话再连起来读一读。

你们读的都很棒,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 (说明: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掌握文章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帮助孩子背诵。)

三、练习(略)

四、总结(略)

推荐第8篇:《桥梁远景图》教案

《桥梁远景图》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水涨船高

胜似闲庭信步

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的结构层次。

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层次。

三、解读体昧

.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分析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www.5y

kj.co

m

推荐第9篇:图情课教案

图情课教案 图书馆文献查检初识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的方法。

2、了解阅读的一般方法。

3、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教材、录像片、春晖软件、图书、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前阶段突然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次袭击式的参拜举动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靖国神社内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二战甲级战犯牌位,这些战犯曾在我国等亚洲国家犯下滔天罪行。小泉此举,无疑是将这些人视为日本的民族英雄,中、韩等国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你对此有何看法?

2、学生个别回答

3、二战中,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他们的罪恶罄竹难书。日军对我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我军民又是如何经历八年抗战,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呢?这是我们中国小学生所必须了解的一段历史。就让我们到图书馆去搜集相关资料吧!

二、学习馆藏图书的分类及从书架上查找图书的方法

1、看录像:

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优雅、安静,共藏书3万余册。(镜头扫过图书馆的内部陈设,一名小学生边走边自言自语:“怎么找不到呢?”快镜头)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在哪里呢?(录像定格)

2、同学们,我从常州到成都后要找一位朋友,最后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3、我们到图书馆找书也要知道这些书的“门牌号”。究竟图书馆的书是如何分类排放的,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完成连线题。

4、小组学习

5、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6、这几本书应该在哪个基本大类中找呢? (大屏幕出示教材后的连线题,指名答)

7、你对哪方面知识最感兴趣,可以在哪个大类中找?

8、我们所需要的关于抗日战争的书在那个大类?

(K 历史、I 文学)

9、K类、I类图书分别在图书馆的那个位置,不知能不能找到,让我们接着看录像:

(一小学生边走边说,图书是按照22个基本大类的字母顺序排列的,首先是A类、B类„„找到了I类,放大分类号及这类书。再往前走,又找到了K类,放大分类号及这类书。先在I类中找„„找到了。抽出一本,显示书名《世界战争故事100篇》,放大索书号,这是什么呀? 放大索书号,录像定格)

10、看,在书脊下方,有一个书标,书标上写着一系列的号码,这号码叫“索书号”。索书号又由两部分组成:分类号、种次号。(打比方介绍索书号)这小小的索书号就是这本书的“门牌号”它标明了这本书在图书馆中的位置。有了索书号,图书就可以按顺序排放,我们查找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三、学习用电脑查找图书的方法

1、不过,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用的资料,我们可以请电脑来帮忙。我校于1999年开始使用春晖软件管理图书,进入其中的“图书目录查询系统”就可以查找了。(边说边演示)

2、介绍查找方法

a、先选择“查询类型”(教师演示)看,查询类型有这么几种,我们常用的是:题名、题名拼音、著者、丛书名等几种。

b、选择了查询类型后,再输入“查询内容”,最后按一下“开始查询”就可以了。

3、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有关抗战图书的信息,我们一起来查一查,看看能不能很快地找到,好吗?

a、《两个小八路》:

题名(题名拼音)——两个小八路——开始查询

(教师演示)

怎样查询,谁来?

b、戴逸编的有关抗战的书:

著者——戴逸——开始查询

(学生上台,教师帮助)

c、《代代读儿童文学精典丛书》:

丛书名——代代读儿童文学精典丛书——开始查询

(学生独立演示)

四、介绍音像资料的查找方法

过渡:现代化的图书馆,除了有书之外,还有许多音像资料。

1、介绍查找音像资料的方法,学生查找录像《南京大屠杀》。

2、老师找来了这部反映日军暴行的录像《南京大屠杀》。这里面记录着日军在二战中所犯无数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其屠杀规模之大,受害人数之多,实为人类历史所罕见。(放录像片段)

3、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军民,日寇实施了持续六星期之久的血腥大屠杀。古城南京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化为灰烬,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日本法西斯的罪行令人发指!相信同学们此刻一定感慨良多,那就站起来说吧!(学生发言)

小结: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经验、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铭刻在心,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我们这一代重演。

五、学习一般的阅读图书的方法

渡:图书馆中的录像为我们再现了历史。找到了所需要的资料,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进行阅读了。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往往能使我们事半功倍。

1、小伟同学到学校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世界战争故事100篇》,拿到这本书我们该怎么读呢?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对每一本书都细细地读,而要选择读最有价值的、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a、让我们来看一看封面、序言、目录,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看看那些地方是你需要读的。(实物投影演示,找到几篇与抗战有关的故事)

b、略读:对这几则故事,我们先通读一遍,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c、精读:再选择其中最主要的,或是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想。

小结: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你会读得更快、更好、更轻松。

2、在读的时候,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们高年级学生要求记感受式的读书笔记,也就是写读后感,将你的体会诉诸笔端。

a、出示例文,自由读

b、对照例文,学写法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查找图书的方法,还学到了阅读的知识。所谓“书山有路探捷径,学海无涯驾轻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这一知识的宝库。

附教材:

图书的分类

一、什么叫图书的分类:图书的分类是按照书刊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图书馆的每种藏书予以揭示并分门别类地把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方法或手段。

二、图书的分类的标准和依据:图书的分类的标准一是主要标准,即图书的学科性质,如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二是辅助标准,即书刊的其他属性,如体例、著者、地区、时代等。图书的分类应使用国家标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当前则应以《中图法(第四版)》为主。

三、《中图法》22个基本大类

(试完成连线题)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 哲学、宗教

《民族之泪》

C 社会科学总论

《儿童简笔画》

D 政治、法律

《日军侵华暴行》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敌后武工队》

I 文学

J 艺术

《东方大审判》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江汉哀歌》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30例》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记住这段历史》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苦菜花》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抗日战争史话》

四、图书排架的规律: 根据22个基本大类的字母顺序,依次排架。

附:上一堂课布置学生阅读的推荐书目

日军侵华暴行 侵华日军暴行录 记住这段历史 东京大审判

民族之泪

民族之魂 血祭大江 江汉哀歌 抗日战争史话 巴渝故事 苦菜花 烈火金刚 敌后武工队 铁道游击队 杨靖宇的故事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

轻松读《伊索寓言》,不断增长人生智慧

教学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独立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主要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主动交流,领悟其中的道理,增长自己的人生智慧。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速度和读写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阅读,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指导的重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人手一本《伊索寓言》书,翻看一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书入手,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要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其实我们喜欢的寓言故事,大多数来自于《伊索寓言》。 谁能给大家介绍下《伊索寓言》(各自拿出自己的书)

自己看书的目录,了解它的内容,看看这本书分成了哪几部分。(激发学生去读的欲望,让学生迫切地去了解它,走近它。)

二、激发热情,讨论方法。

1、同学们,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是啊!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好它?得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时些方法,你们想自己找到吗?先让我们来讨论讨论,好不好?

2、小组讨论。

3、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小结:

(1)、学会默读,训练默读速度。(2)、初步学会科学安排阅读时间的方法。 (3)、学会简单的阅读摘录,能归纳、摘抄好词佳句。(4)、明白其中的道理,能清楚地说出来,同大家交流。 (5)、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主动向他人请教。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4、那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感兴趣的内容能简单地讲出来,或是复述。摘录优美词句 ,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使用工具书习惯、科学安排阅读时间。

三、运用方法,进行朗读。

看目录,了解内容。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多读几遍。把自己喜欢的词句用笔勾画下来。选几篇完成读书本。

四、课外延伸,主动阅读。

鼓励学生课外利用时间,读完伊索寓言,准备在班上开一个寓言故事小比赛。收集一些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后记:

“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是“多读”的主要方法。要使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要重视读书和背诵,重视读书内化,重视范文语言的积累。《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摈弃烦琐的分析,在改进教法上狠下功夫,要使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努力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积极地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但能有效地增进阅读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人格陶冶的潜在性影响也很大。

本课阅读指导就在于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的氛围中,自学地去读书,让。生学会读书,学会积累、学会体验、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质量。“与其给学生一条鱼,还不如教给学生一条捕鱼的方法。”如果把老师教给学生知识是给学生有限的“鱼”的话,那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就是给学生一种捕鱼的方法,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不指导,有的同学就像小猫钓鱼一样,拿起这本书读读没有味道,拿起那本书读读又没有味道,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在阅读方法上,老师应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显示出充分的互动作用。

要求每个学生自己买一本自己喜欢的寓言,带到学校来自己看,还可以想大家介绍,再拿自己喜欢的书和其他的小伙伴交换着看,这样不仅互相看书,互相学习,还学会了合作交往,体现了我们学校的交往活动的意旨同时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共同读书。

我的思考:另外,我觉得在这节阅读课上,给学生评价的时间几乎没有。阅读评价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鉴赏能力、扩大知识范围。通过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达到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扩大视野的目的。

课外阅读除了要与课内的学习相结合,还有与诵读背诵相结合,确实让学生的积累落在“实”处。给同学建立了《课外阅读档案袋》,记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 在学校也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借书,给一定的时间大家相互交流,最好能有一些和老师、同学单独交流的机会。

文学名著阅读指导

知识目标:读、看(背)、评、说、写等多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

教学设想:本课时侧重于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探讨,旨在指导学生怎样阅读长篇小说。

教学重点:

1、怎样更有效的阅读长篇小说,读小说有何捷径?

2、区分小说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差异,明确小说原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3、品评《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作品主题。

教学策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便进行学生间的讨论与合作。

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 注重加强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歌曲导入 《西游记》主题歌

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知道唱的同学一起哼唱。

这是什么歌啊?

对,这就是我们上期推荐的名著《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二、阅读目的:

1.提问: 这几个学期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部名著了,那么大家说说我们为什

么要阅读名著?

2.讨论归纳:

阅读名著可以使我们增加文学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促进语文成绩提高。

三、阅读指导:

谈话:同学们平时是怎么阅读名著的呢? 请同学各抒己见。 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几中阅读方法(出示字幕),简要介绍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一)读(背)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阅读习惯和方法,强调学生要读好原著。

2.背诵《生命的意义》选段。

(二)看

1.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片段

2.问:影视作品和原著有何区别?

3.

学生答后,老师归纳:

影片直观形象,有声音,有图象,很受学生朋友喜爱;但是它不能代替原著,人物形象容易定格在人的大脑中。

原著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原汁原味,可以提供读者一个想象的平台,其诗词歌赋及有些内容影视作品无法表现。 要读好原著。

(三)评

1.讨论:品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体会。汤姆形象:

(1) 姆•索亚年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他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蓓姬吃,最后由于他的勇敢、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

(2)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认杀人犯印第安•乔,但后来挺身而出,指出杀人犯。

(3)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充满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生活。

3.学生自由发言,能对自己的看法说出理由并可以辩论。

(四)说

1.联系书本结合实际思考问题

(1)你希望经历汤姆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

A 希望经历汤姆那样的历险生活,往往是一个儿童的天性,因为儿童天性喜欢幻想,喜欢历险。

B 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的学校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我们不能生硬模仿汤姆的行为。

C 汤姆擅自离家出走,幻想当海盗,在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更不能去效仿他。我们要学习汤姆富于幻想,真实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不是单纯去模仿他的行为。

(2)汤姆由于厌恶教会学校枯燥无味的生活,由于波丽姨妈的误会而去当海盗探险,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想的生活环境。

2.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述情节、演片段。

(五)写

发挥想像,试写《汤姆•索亚后传》

四、小结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

我和三国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课件。(课题、展示会)

3、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三国人物的卡片。

5、读书星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片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2、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说好不好?

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快抓住你眼前的机会,行动吧!

5、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小手抄报:瞧!评委们给你多高的评价,你可得再接再厉呀!

画画: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这掌声就说明了一切。你真棒! 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们都想看看当时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吗?老师就给你们放,你们可得仔细了。

课本剧:瞧!这么大声的喝彩,就是对你们读书成果最好的评价,大家说是吗?

评价人物事件:哦!还有不同的看法,请说说。(学生进行各自体会评价的畅谈)你们各有各的理,看来你们在读书时,不仅看了,还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么好的读书习惯,你们可得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呀!

地图:真得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包括吴老师在内都长了见识。

6、娱乐时刻: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这儿有个智力游戏,大家一块来乐一乐。

7、评选读书星、勇敢星。

四、总结:

1、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但是精彩的时刻总是短暂,就让我们留着这美丽的遗憾,期待下回的精彩吧!为了下次的课外阅读课,老师上得好,同学们学得更带劲,你们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呢?(提得太好了;说到点上,你的建议老师一定采纳)

2、真得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老师一定会努力。接下一段时间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大家越来越爱读书,勤思考,多积累,你们呢?接下一段时间打算干什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

3、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我们的口号就是:

——快乐地读书,读书真快乐!

“好书大家看”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及小说《爱的教育》,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

1、小说《爱的教育》数本,并打印几份目录。

2、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1、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好书大家看(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大家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发兴趣。

我知道咱们班同学都很爱看书,最近看了什么好书?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想。那么就请你赶快把你的书介绍给同学们吧。

2)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我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下,听了部分同学的推荐发言。发现了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并且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组最受欢迎的书。(指名,随着介绍而让学生板书书名。) 4)小结。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确读了一本好书。你们都愿意读吗?我们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课上轮流借阅,但要注意,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同学的书,记得爱护这些书籍!刚才大家介绍的真好。我也想向你们介绍一本好书。

3、老师推荐:

1)教师介绍《爱的教育》一书:

这本书是意大利的获奖作品,记述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作者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此书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早在一九二三年我国的夏丐尊先生就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夏丐尊老先生用了三天三夜留着泪将书读完,当他翻译这本书时,也是常常留着泪。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说:“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想看吗?由于此书的册数有限,我们先看一看目录都有什么故事。 2)出示书中的目录:

个人浏览目录,看一看故事的名字。

小组互相交流故事的名字。(激发学生们的读书欲望)

3)教师介绍:整篇小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我先给大家推荐一篇故事《高尚的行为》请一位学生读一读。听完之后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4)全班交流这篇故事的感想。(阅读欲望达到高潮)

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其实这本书内每个故事都很感人,我在给大家读一个故事《虚荣心》。究竟后来是怎么回事?那个男孩子是不是骄傲哪?同学们想知道就借书自己看吧!(到故事的关键处停下,让学生回去借书看完。)

4、总结。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不要忘了我向大家推荐的《爱的教育》啊! 怎样写书评

——阅读指导

目的要求

通过指导学生写书评,让学生掌握写书评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让学生掌握写书评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一本书,我们总想写一写对这本的看法,发表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评论,这样的文章就叫书评。

(二)指导学生写书评

1、

怎样写书评

首先,读一本书,我们要一边读一边就书的情节和内容做笔记,记下可阐发的评论。

2、

写书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生动的开场白,用一两个简短的段落揭示作者的姓名、书名以及有关作者的信息。

[2]、如果是小说,对情节作简要勾勒,如果作品不是小说,写明写作目的和主题。 [3]、注意作者对此书的评论。

[4]、用一个总结性的语句式段落使读者有一个总体印象。

3、开篇

写好开篇段落对书评来说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读这本书热切愿望。开篇之前,先做一下笔记,给自己提几个问题 (1)书的主题是什么?

(2)这本书的特色是什么?

4、摘要

人们是为了判断是否想读这本书才去看这本书的,因此,你应让他们对的内容有所了解。为了形成对一本书的观点,你可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1)这位作者想做什么?他或她获得了多大的成功? (2)在某些方面,此书是否打动了我?

(3)关于这本书,我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将你的评价分为两大类。 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情节是否始终吸引我的注意力?

文体:作者怎样表达?就文体来说,要对作者的言论作出评论:实呆板的、简洁的、还是诗意的?是陈词滥调、还是富有创意的? 人物:有趣的、具有说服力的?

思想性:写评书还要注意书的思想性,评一评这本书的教育意义。

5、总结:

评书的总结要使用有力度的词语总结对此书的观点,书评的结论是作者提供的材料充分证实的。 品冰心作品__-----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 “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着眼点高。落实了新《大纲》中的有关具体要求,选取冰心作为阅读对象,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切入点巧。选取代表性的冰心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3、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如学生在品读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就用了各种朗读形式来汇报。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课文《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在已阅读冰心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冰心的作品。同时我把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三方面的名段,推荐给学生阅读,由此引领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一、品读活动中,把冰心所有作品交给学生去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一下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某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会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就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小橘灯》时没有抓住精彩语段去品味。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

38、6

7、6

8、7

1、7

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走进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有益的书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能帮助我们的学习,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2、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看过那些童话故事?生答。

3、说起童话,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它是位童话大师。今天老师她的作品插图。同学们请看:①出示《丑小鸭》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哪个童话故事?②出示《皇帝的新装》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那个故事?③出示《白雪公主》插图。看到它,你又想到了那个故事?你们知道这两个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吗?生答。

4、安徒生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出示安徒生图片?你了解他吗?生答。

老师这也有一些安徒生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出是安徒生资料?安徒生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5、是什么让人给他以这么高的评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安徒生,重温他那亲切感人的经典故事。

二、赏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 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同学们读一读,试着完成读书卡。填完后和同学说说你读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篇名 作者 阅读时间 主人公 收获故事情节: 心得体会:

①自读,填表。②小组交流。③全班交流。

2、生交流,使穿插介绍社会背景及写作背景。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3、读书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受益匪浅,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她不仅认认真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碟,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①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②这首诗感动着我,你们的发言温暖着我,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总结阅读方法。

这节课我们是怎么读这篇童话的?师生一起总结。?抓情节,谈感受。?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文章就可用这种方法读。

四、延伸

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让我们带着对童话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童话,读更多的书。最后送大家两句话: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伊索寓言》阅读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相关课件

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课件]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你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狐狸、狮子、狗„„]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你读过哪些故事?和你的书香小队成员合作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五)、后续活动 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读的好书!再读寓言,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

1、选择喜欢的故事表演给同学欣赏。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1、继续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2、另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读书体会,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2、学生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

3、以“爱”为主题写写身边的事。

教学重点:

交流读书体会,学生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一百多年来,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风靡全球。是什么让它长久不衰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它的魅力。

二、学生谈作者,谈读后总的感受。

三、感受“爱”。

1、小组交流:

向小组上的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自己欣赏的片段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2、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和全班交流。

3、师在他们交流中适时地穿插人物的分析,在人物身上发现爱。(引导学生从一些细节感受爱,告诉学生其实爱很简单,很平常,就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中。)

4、师相机板书:

5、出示课件,观看一组感人的图片,进一步形象地感受爱。

6、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爱的故事[可以是所见、所闻。]

四、总结

生活处处有爱,有了爱,世界才会如此美好。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身边的爱,并付出我们的爱心,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爱的海洋中。

五、课后延伸:以“爱”为主题写身边感人的事。

书是一块绿草地,

能调节你的心绪;

书是一个百花园,

能调理你的呼吸;

书是一片月朗星灿的夜空,

让你缥缈的梦毫无顾忌;

书是一座优良的港湾,

让你的心能够抵抗外来的侵袭。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

活动目的:

1、检查半学期来,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情况。

2、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活动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

2、师述: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你心中,爱到底是什么?

3、生自由畅谈心中对爱的理解

4、问:是什么让你懂得了爱?(导出《爱的教育》)

5、简介相关内容

二、

走进人物

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是写

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

(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4)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

(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6)

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

3、指名试做

4、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交流

5、指导:在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师,因为她﹍﹍

6、交流: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三、

印象最深的故事

1、过渡: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情节交流

3、引导: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四、

感人的片段

1、过渡:这一个个故事打动了我们,多少次,我们边读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老师把读的过程中最感动的片段划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几处感人的片段。

3、指名读。

4、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打动你的地方划下来?

5、交流

五、

小结

1、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2、以“

教会我

”的句式说一句话。

3、小结:《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爱的奉献》)

4、作业:给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

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读》及说课

阅读指导要求:

1、

指导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教给学生阅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

3、

以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

阅读指导重点:

以小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为主线,达到指导学生读懂书中语言文字的目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1、

课件出示

我班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我班读《三国》《水浒》的缘由。

2、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阅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这堂课,我们一起来重点聊一聊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

二、指导学生阅读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文字——《白门楼》选段(23~)

1、《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仍回味无穷,请欣赏《白门楼》中一段精彩的片段。

出示《白门楼》的片段,学生拿出打印好的片段。

2、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阅读文字

请大家按这三点要求阅读手中的文字:

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

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人。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解决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

3、

请一学生大声朗读这段文字。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文的味来。

4、

重点询问几句话的意思,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字。

如:

“缚太紧,乞缓之!”

“我既被擒,有死而已,别无挂念。”

“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救乎?”等等

5、

讨论、读法指导

抓住其中的几句话,联系《三国演义》中的上下文,理解内容。

如:

“你心术不正,所以我才离开你!”

“丞相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大耳贼不记得辕门射戟了吗?”

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什么故事?

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读了上文想下文,读了下文回顾回顾上文,要上下文联系起来读。

6、单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你看出陈宫是个怎样的人?吕布是个怎样的人?曹操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你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三、学生汇报自己所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14~)

1、

过渡

这段故事虽然很短,却将陈宫、曹操、吕布等几个人物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令我们不得不佩服罗贯中的文笔之精彩。其实在我们引以为豪的古典巨著《三国演义》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同学们,在这众多的人物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

点名几个学生说说。

过渡 :你能按照以下的要求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2、

学生介绍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此人的姓名、外表介绍;

讲一个关于这个人物的小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其他学生提问: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讲完后,教师评一下,抓住“我读”,读过《三国》之后我自己的理解,可以听一听单田芳的评书。

3、(机动内容)这些人物长得什么样,你还记得吗?(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兵器)

学生展示道具,教师询问如此制作的理由。

学生再展示道具,别的学生询问如此制作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抓住书中的有关文字描写来回答。

四、总结、拓展(2~)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家喻户晓,其中有许多话更是耳熟能详,大家请看:

出示

三国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读一句问:这句话说的是谁?如若有的话答不出来,就请他回去之后再好好看看书。

课外阅读指导课-----推荐阅读《中国节》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中秋、重阳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

2、通过向学生推荐《中国节》,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中秋、重阳节,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进中国节

1、今天老师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中国节》。(出示《中国节》这本书)里面说的都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吗?(学生自由讲)

总结:历史传承下来的、代代相传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2、那你们知道有那些传统节日吗?(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

3、《中国节》这本书,就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八个节日(课件出示8个节日)

四、感受中秋节

1、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刚过的其中一个--(中秋节)

2、那同学们都是怎么庆祝的?(学生自由讲

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3、现在的中秋节也就是团圆节,吃月饼、赏圆月,更期盼家人团圆。即使再忙,这一天也要回家,图的就是一个团圆!

4、其实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很早就流传了,自读你们手中的资料《吃月饼》

想一想:吃月饼这一习俗是怎么由来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反馈

先秦时期:老人吃的糍粑饼 唐明皇时期:仿造嫦娥的仙饼 唐高祖时期:吐蕃人敬供的圆饼 明朱元璋时期:起义传递消息的圆饼 抗击北方靼子时传递消息的圆饼

总结: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中秋前后,都跟饼子有关,慢慢也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5、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中秋的习俗也不一样。(出示中秋习俗课件)

祭月

请篮神

听香

吃月饼 吃芋头

烧塔 走月亮 摸秋

竖中秋

骂中秋

夺状元饼 以及少数民族的办歌墟

追月

寻月

偷月

闹月

跳月

6、没读这本书之前,很多我也是听都没听过。同学们想了解吗? 留给同学自己在这本书中找答案。(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

9、紧接着中秋的就是--(重阳节)你们对重阳节有什么了解?(学生自由讲)

10、出示儿歌:九月里,九月九,爬山登高饮菊酒,戴上茱萸避邪恶,吃了花糕多长寿。从儿歌里我们就感受到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学生自由讲

登高、饮酒、插茱萸、吃重阳糕)

10、那同学知道为什么要过重阳节吗?阅读资料 《桓景避邪说》、《宫习外传说》 请同学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由来

11、过去人们国重阳节是为了祛灾避邪,现在重阳节已经发展成为老人节了,希望人们能够尊敬老人。同学们,今年的重阳节,你准备怎么做呢?(学生自由讲)

12、是啊!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是应该去了解、继承、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实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包括它们的由来、习俗、趣闻这本书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是一本很值得去阅读的一本书。

四、总结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教后记: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接触的东西非常多,影视文化是学生的最爱,图书市场也是鱼龙混杂,各种图书良莠不齐,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强烈,快餐文化成了学生的首选。因此,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书籍,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中国节》一书介绍了中国各种各样民俗,内容有趣。学生很爱读,老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秀篇章,对这次读书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

阅读指导课教案

和树谈心

-走进散文世界 教学目标:

1、检查几星期来,学生阅读《和树谈心》的情况。

2、通过指导阅读《心灵的阳光》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事一物,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3、指导学生学会读散文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音乐画面:

我相信,真的会有那么一天,我能听见树在说话——树像守护着大地、永不离岗的人,人像一棵走动的树。我们可以走向森林,和树谈心。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散文集中的一段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金波爷爷的散文集《和树谈心》,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的世界,去欣赏那一花一木一世界„„

5、简介金波及作品。

二、检查阅读,归纳方法:

1、这阶段,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第一辑新年的贺卡,不知同学们看得怎样了?我来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题:

3、在这本书中,你还看了哪些文章,哪一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你为什么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以“我读了

懂得

”的句式说一句话。

4、看来读书可以让你收获很多,那么你是怎样去读这些散文的呢?谁能介绍一下你读书的方法?

5、归纳出示学习方法:

诵读

查字典理解字词 感悟

标注读书感受 积累

好词佳句要积累 学后运用乐趣多

三、学习《心灵的阳光》

1、对照学习方法,自学文章。

思考:(1)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2)这篇文章的文脉;(3)你觉得哪些词、句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

1、

师生对读

2、

交流文脉

3、

谈感悟

4、

积累

你喜欢的片段,练习诵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齐读最后一片段

过渡: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了,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读好吗?师读开头和结尾,四组同学读四个片段好不好?

3、练习续写:

(1)读到此时,老师开始想,我开始学会什么呢? 我开始学会用目光拥抱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呢?

(2)我们来开火车练说:我开始学会„„(不准重复)

(3)伴着音乐:练写:你也能仿照着写一段从心底里流淌的文字吗? 交流:2~3个

(4)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老师读懂了你们的爱。(

回到 《和树谈心》的界面,我相信,„„我们能„„)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散文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散文的?(在学习方法界面补充出示:学后运用乐趣多)

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呢?

(对,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知识,集思广益。当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读书碰到问题时,也可以拿到学校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如果给我们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能在上面圈圈画画吗?不能,要爱护书籍。那我们碰到好词好句又该怎么办呢?对,摘录,做读书笔记。真是好办法。)

有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做做小报。

读一篇散文是这样,读一本散文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文章,感悟世间真理。

四、拓展延伸

散文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散文是一弯清流,洗涤疲惫尘垢的心灵。 优美的散文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散文

推荐:请同学们去读一读鲁迅的散文集和冰心的散文集。 同时,我们也去读更多的课外书。好吗?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每天阅读一小时,心灵健康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进童话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你认识他们吗?(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同学们真是过目不忘啊,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真是见多识广,知道这么多的故事,真了不起。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读过老师发给你们的童话故事了吗?你知道这些童话都是谁写的吗?(郑渊洁)。郑渊洁是著名的童话大王,他写了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出示图片)这是谁?”(是郑渊洁童话中的人物)

皮皮鲁:喜欢他吗?你为什么喜欢他?

鲁西西:知道她吗?她是鲁西西,是皮皮鲁的妹妹,等会我们就去认识她。 舒克、贝塔:大家都看过动画片。 罗克:

五个苹果:这就是那能折腾地球的五个苹果,读了我发给你的《五个苹果折腾地球》以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老师把剩下的几个苹果的故事也带来了,同学样有没有兴趣看?这就要看同学们等会的表现了,谁表现的最棒就让谁先睹为快。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就看你的表现喽!

2、通过读书同学们认识了皮皮鲁、舒克、贝塔等这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看来读书可以让你收获很多,那么你是怎样去读这些童话故事的呢?谁能介绍一下你读书的方法? 学生介绍。

(这样简单的泛读只是让你们对童话有一个大致了解,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现在我们就一起静心细读郑渊洁的另一篇童话《鲁西西系列----女明星和图钉公主》。)

(你的读书方法真是太好了,让你收获这么多,今天就把你的方法教给同学们,用你的方法来读一个新的童话故事《鲁西西系列----女明星和图钉公主》。)

3、出示问题: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你觉得哪个人物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抓住展现这个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请同学们(用这位同学教给我们的方法)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这篇童话读一遍。 学生自由阅读后提问: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你觉得哪个人物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说得很好,很全面,我觉得这第二个苹果的故事可以让你先读,课下的时候读一读,不要忘了同学们,有空讲给同学听听。

(五个人物全说:老师觉得

也挺有特点的,有没有同学能起来说一说。)

说得也不错,而且是独特的视角,有创意,第三个苹果的故事你可以先睹为快了。其他同学可要加把劲了!(看来同学们真正的把这篇童话中的人物读活了,对,就是这样,读懂童话首先要读懂人物。板书:读懂童话要读懂人物)

4、但是我们仅仅读懂人物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这篇童话要留给我们什么,作者写下这篇童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学习,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自由交流。

小组汇报。(同学们讨论这么热烈,收获一定不少吧)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起来说一说。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一点你从哪个人物身上体会最深?说得真好,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可真有效率,奖给你们第四个苹果的故事。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从另外的几个人物身上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也就是说读懂童话还要读懂道理。)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童话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懂人物的呢?(如果给我们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能在上面圈圈画画吗?不能,要爱护书籍。那我们碰到好词好句又该怎么办呢?对,摘录,做读书笔记。真是好办法。)然后又是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的呢?(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交流获得知识,集思广益。当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读书碰到问题时,也可以拿到学校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世间真理。

2、童话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童话是一弯清流,洗涤疲惫尘垢的心灵。

迷人的童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童话,更多的课外书。好吗?同学们给了老师一个读书的承诺。

四、拓展延伸

1、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每人写一句倡导同学多读书、读好书的宣传口号,把我们的读书方法宣传出去,让我们的校园到处都是朗朗书声。拿起你的纸和笔,现在就行动!

出示图片。

你的口号非常棒,可以拿出去做宣传了,看来这五个苹果折腾地球的结果得让你公布给大家。一定有宣传效果。

同学们的口号都非常好,非常有号召力,我们可以就此开展一个宣传活动,也可以把你的口号加上说明的文字发到网上去,让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2、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板书设计: 走进童话世界

读童话

要读懂人物 要读懂道理

掌握读书方法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

引入

(打开课件)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公式: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读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做到成功的读书呢?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非常关键,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掌握读书方法”阅读指导

课,一起来探讨“掌握怎样的读书方法及怎样掌握读书方法”。

二、

介绍读书方法

(打开课件)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几种读书方法,大家来探讨一下吧。

1、学生读。

2、教师讲解。

3、看了这几种读书方法你有什么感受?生说自己选取读书方法的过程及体会。

4、下面我们就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

三、

自由读书

师:“按照我们平时在图书馆找书的方法,找到喜欢的书籍,采用适当的方法读书吧”! 生找书,看书,师适当指导。

四、

交流读书方法

师:“你选用的是哪种读书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情况介绍。

师:假如书被你借在了手中,你有了充足的时间你会怎样读书?

师:我们可以把各种读书方法结合起来,第一步略读,第二步速读,第三步精读,第四步写读,第五步通读,第六步再读。这样一本书读完以后就不会忘记,谈起本书你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五、

名人读书法

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伟人名人光耀星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名人读书方法有哪些可以借鉴。

(打开课件)师生一起学习马克思读书方法。

六、

比较电视与读书

师:放学以后同学们回家会干什么?

师:大家都很爱看电视,我为大家准备了一小段电视剪切,一起来欣赏。 (打开课件)共同观看。

师:通过观看录像你了解了什么?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时间和地点呢?

生:不能。

师:如果是书籍的话我们就可以用再读的方法直到记住为止,电视播放过去就不可再播了,虽然电视以其生动形象性深入人心,但是也不能取代书籍,在电视文化日益泛滥的今天,同学们爱书吧,它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永远的好朋友,我们的生命都会因读书而无比精彩。

“好书不厌百回看”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例

一、指导目的

1.向高年级学生推荐小说《红岩》,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通过对《红岩》的课外阅读,深化学生对《狱中联欢》一课的认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2.让学生正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让学生认识小说《红岩》,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

1.小说《红岩》,并把部分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VCD片断。

3.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1.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的布置,你知道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个什么活动吗?(指名猜测后,师板书课题。)

板书:好书向你推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趣过渡。

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好的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才有意思,你想拿出你喜爱的书与别人一起分享吗?如果想。那么就请你向别人推介你喜爱的一本书。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发现了两种情况:第一,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这是因为得益于课外阅读;第二,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我看了,听了,都很想借你们的书来立即“饱餐一顿”,以填饱我的阅读欲。那么,你愿意到讲台上来向别人

推介一下吗?(指名)

(随着介绍而分类板书书名。) 4)小结。

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他们手上的确是一本好书。你愿意借给别人吗?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互相把书交换一次,那么在班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了。但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5)过渡。

我也想向你们推荐一本好书。你听完老师的推介后一定会想看的。 3.推介小说《红岩》,延展课文知识。 1)导入,复习《狱中联欢》。

2)师出示小说《红岩》,介绍作者及故事背景、梗概” 3)谈话激趣。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描写细腻,很值得我们欣赏。 4)播放《永不消逝的电波》VCD片断,让学生欣赏。

5)电脑演示故事开头、结尾及文中人物描写的片断内容,让学生欣赏。 6)小结。

《红岩》是一部不可不看的小说。请你到图书馆借阅吧。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会分辨哪些是好书。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互相借阅吧。同时,不要忘了我向大家推荐的《红岩》啊。

最后,我们共勉一句:好书不厌百回看。 板书:好书不厌百回看── 图书室专题讲座资料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四个字很重要:趣、美、精、恒。

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文学中来,如讲童话故事、神话传说、中外名人故事等,尝试在绘声绘色地讲到关键处就停止,然后向学生推荐这本书,这时学生急于了解故事的下文,很容易产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后,可以请他向全班同学讲讲书中的故事情节并加以鼓励,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这种兴趣。

二、“美”。优秀的文学作品折射了作者的美感,是作者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的显现化。应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进入作品,领悟和感受作品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三、“精”。教师要有一种全新的理念,即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以及促进写作。应认识到阅读课外书是一种文化积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感熏陶。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读物。可以是童话、科普、散文、诗歌等。

四、“恒”。读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可以采取与学生一起阅读的方法。一起读书,一起探讨,形成一种读书氛围。作为教师,要坚持与学生一起浏览阅读,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指导

一、创设情境,揭示专题。

1、焰火漫天,音乐奏响,欢迎你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 ……

神话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

2、你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的故事你读过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指名介绍故事

老师要表扬你们记性真好,读过的故事还能记得它的主要内容,了不起!没读过的故事也没关系,等会儿我们可以一起读。

3、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揭示概念: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和美好向往。在这些神话故事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品味。

二、举一反三,掌握阅读方法。

1、请大家打开《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自由地读一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

2、故事中的愚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小朋友抓住重点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体会,感受人物,明白道理。 A、不怕困难

在当时的环境下,愚公一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咱们在阅读时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产生具体的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B、无私奉献

你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读,感受了人物内心世界。 C、坚持不懈 D、勇于探索

对,这也是这篇神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相信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小朋友一定还有更多的感受。快速浏览全文,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交流感想

4、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现,我们可以读中国的神话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还可以通过读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了解西方的文化。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篇神话,默读体会。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交流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配乐诵读)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2、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韧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推荐第10篇:荔枝图序教案

很高兴,今天由我和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一节语文课,你们的小组积分卡都带来了吗?小组一定要记录好你们组的得分,在这节课中,得分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一份特别的礼物,想得到这份礼物吗?那你们准备好了吗? 好,上课!

你们知道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吗?在你的印象中荔枝是什么样的?荔枝产自南方,在古代很多北方人都没有见过荔枝,曾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就命画工画了一幅荔枝图,还为这幅图写了一篇文章,荔枝图序,序是一种文体,又称序言、前言、引言。你在哪里见过序?《荔枝图序》就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这篇《荔枝图序》。 谁来读一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检查预习效果

1、本课作者我知道

大家对白居易的了解还真不少,预习检测第二项本课生字我会认。每组的四号同学请起立,从第一小组开始开火车认读词语。会认生字掌握得很好,小组长记录好他们应得的分值。在这些词语中哪个词的读音最容易读错?枇杷的杷应该读二声,不能读成轻声,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枇杷这两个字都是木字旁,说明枇杷是一种植物,有句诗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里的琵琶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枇杷吗?诗里的琵琶是一种乐器,这就是乐器,生读琵琶。预习检测第三项,本课生字我会写,刚才有三名四号同学没有读着词语,请你们三位到黑板前来听写生字,其他同学在本上写,好现在开始。吏、矣、瓤、膜、枇杷、橘 同桌交换过来与大屏幕上的生字对照,在黑板上写的同学自己对照,评好了吗?黑板上有没有写错的?完全正确的同学请举手,大家预习得很好,充分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全对的同学每人得4分,没全对的同学把错字改正过来,下课后找组长再次听写。全的同学把这些字默读一遍。

基本字词我们解决了,那要想把一篇文章学好学透,关键在于读,下面我们就按照自学指导,开始读文。出示自学指导一,谁来读一读。 现在开始自学。

好,时间到。每组3号同学请起立,一人一句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评价,有没有读错的。有读错的,把错的地方再读一遍,把应得的分数扣掉一分。没读错的同学应该得到几分。本文中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华是多音字,分别是二声华和四声华,但在本文中它同“花”,所以应该读一声,花如橘,春荣,读一遍。为也是多音字,声为是做,充当,变成的意思,四声为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给,也表示原因,目的。在本文中它是替给的意思,应该选择哪个读音。找到带有为的那句话,读一读。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其实本文只有129个字,内容浅湿比较好读,只有几句比较拗口,需要我们集中力量多读几遍,那你觉得哪句不好读呢?

这两句比较长不太好读,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把握句子中的停顿,才能把句子读好,下面大家自己练习按照节奏读一读这两句。好,谁来试一试,大家听他是否读得通顺。 他读得怎么样?应该得几分?谁还想读?应得几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既然难读的句子,我们都读得这么通顺了,那再读全文,你能读流利吗?谁来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听他是否读得正确流利。真棒,应得几分?

我们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了,接下来,就应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了,出示自学指导二,谁来读。

好,开始自学。

好,时间到,汇报前先提个要求,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同学要注意看大屏幕。哪个愿意小组先来汇报,汇报时相机提问朵是什么意思,醴酪是什么东西?

课文的大概意思我们理解了,那么想一想,作者围绕荔枝都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产地、树形、叶、花、果实、变化。 都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让我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读朗读这篇文章。出示三读课文,读出文章韵味。

读文言文与读其他的文章不太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得有韵味呢? 出示语速要慢,停顿要恰当,语气要连贯。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几条要求自己试着读一读。

好,谁想给大家展示展示,这么多想展示的啊,那这样吧,我们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1到6组为第一大组,7到11组为第二大组,每大组各推选出一名代表来竞赛读。好不好?获胜的同学将为你们大组每人夺得4分。下面就赶快选代表吧。

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评价一定要公正。确实读得不错,都读得有古文的味道了,第几大组每人得4分。

我们就像他这样齐读一遍吧。注意语速要慢,停顿要恰当,语气要连贯。

读得有点味道了,要想把味道读得再浓些,我们下节课再练习。留两个课外作业:出示课外拓展。谁来读一读。

现在我们看一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好,现在各小组以最快的速度把你们组的得分统计出来。哪个小组分数最高,恭喜你们小组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组长到前面来取礼物。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你们的胜利果实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感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让马秀萍跟同学说,这本来就是王老师给大家买的礼物,要给大家分着吃。

第11篇: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5、继续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6、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善用比喻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比较感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2、咱们都是北方人,对荔枝都很陌生,今天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了解一下荔枝。板题——《荔枝图序》

二、揭示题目、简介作者

1、揭题,介绍“序”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2、简介作者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

1 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六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

帷(wéi)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枇杷(pí)( pá) 醴酪(lǐ)(lào)

2、指名朗读

3、结合注释和出示资料,自主了解文章大意。词义诠释:

大略:大概,大体上。 彼:那,那样。

去:离开,这里指香味消失。 词类活用:

荣:形容词用作动词,开花。 图:名词用作动词,画图。 书:名词用作动词,书写。

4、难句点拔。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大体上像上面说的那样,实际的情况却超过了它们。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

一、

二、三日者云。

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但不是在摘下三天以内见过的人看的。

5、根据图画找出相应文字。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

1、出示探究问题。

A、作者为了说明荔枝的特征,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详写了哪一部分?是叶、花、还是果实? C、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相应语句)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2 (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五、指导背诵,积累佳句。

1、方法指导。

为既快又准地背诵本文,可结合板书,按照作者的说明顺序,抓住关键词进行。

2、学生练习背诵。

3、考查背诵效果。

六、同中求异,比较感悟。

《荔枝图序》与《芙蕖》写荷的可目、可鼻、可口对比,哪一篇描述得更为直观可感?

可目: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花蒂下生出莲蓬,莲蓬里结出莲子,挺拔地耸立着,依然像没有开的花,和翠绿的叶子一起高举着。

可鼻: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 可口:连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 子和藕都摆在盘中,而使人满口生香了。

与《芙蕖》相比,《荔枝图序》更为直观可感。因为《荔枝图序》在写荔枝的各部位时,用人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东西作比,每个比喻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荔枝本身的特点,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使人容易理解。

七、拓展延伸,名句链接。荔枝诗话

荔枝以鲜美著称,被誉为“百果之王”,历代文人写下了不少咏荔枝的诗歌。 种荔枝 白居易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过华清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食荔枝 苏轼

3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白居易为荔枝写的序文,使人对荔枝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生动形象。仿照本文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注意:

1、抓住特征说明,层次清楚。

2、语言形象,生动。附:板书设计树形 ——叶 ——华 ——实 ——朵 ——核 ——壳 ——膜 ——瓤肉 ——浆液 ——

帷盖 桂 橘 丹

葡萄 枇杷 红缯 紫绡 冰雪 醴酪 4

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第12篇:《童谣配图》教案

《童谣配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的方法

2、图文并茂的修饰文档,感受其中的乐趣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的大小 难点:改变图片的位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word这个软件,并在word中编辑了一首童谣,

现在我来打开几个童谣作品,同学们看看和上节课编辑的童谣有什么不同

呢?

学生:多了图片,看着好漂亮!

老师:是的,给童谣加上图片就显得更丰富更漂亮了,是不是很想学习给童谣加

上图片的方法呢?那我们就来给童谣加上图片。引出课题——在word中插

入并设置图片。那在word中该怎样插入图片呢?老师现在就教同学们在 word中插入图片,同学们要集中精力了,注意看老师的操作,如果有什么

疑问就问老师。 (2)讲授和操作

1、插入图片 操作步骤:

老师:首先把光标放在你要插入图片的位置,我们把光标放在童谣的后面;然

后在菜单中找到“插入” →“图片” →“来自文件” 命令,点击“来

自文件”选项,弹出一个“插入图片” 对话框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在这里可以找到你要插入的图片。在对话框中选取相关的磁盘、文件夹,

找到图片。我的图片放在桌面上的,找到对话框中左边的“桌面”图标,

用鼠标的左键单击一下它,再到对话框的右边找到图片并选中它,然后单

击右下角的“插入”按钮。现在同学们看在文字的下方是不是有图片了。 学生:是。但是老师,图片好大呀。

老师:这位同学很聪明,善于发现问题,这样很好,同学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

这张图片是有点大,我们等一下再把图片调小一点好吗? 学生:好。

老师:刚刚老师讲了的插入图片的方法,同学们都会了吗? 学生:会了。

老师:好,同学们会了就好,那我们就找一位同学上来再给我们演示一下,愿意

的同学请举一下手。 学生甲举手。

老师:好,有请同学甲上来,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老师引导,学生甲操作。 学生操作完毕。

老师:这位同学很聪明,再把掌声送给同学甲。现在我们来解决刚刚同学们发现

的问题,这张图片太大了,我们要把它变小。有没有同学知道方法? 学生:没有。

2、设置图片大小

老师:我们来看它是怎样变小的?用鼠标的左键单击图片将图片选定,图片的

四周就会出现一个选定框,同学们数一下选定框的四周出现多少个黑色

的“控点”呢? 学生:8个。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把鼠标指针指向这些“控点”,会变成不同方向的小

箭头。我用鼠标指针向外拖,看一下图片会怎么样? 学生:图片变大了

老师:那我把指针向内拖呢? 学生:图片变小了

老师:我们要把这张图片变小,是向内拖还是向外拖? 学生:向内拖。

老师:对,同学们很聪明,一学就会。如果想同比例地调整图片的高度和宽度,

最好使用选定框四个角的箭头,看看老师的操作,是不是高度和宽度都变

了。现在我们把图片调到相应的大小。

3、调整图片位置——设置“文字环绕”

老师:如果我们想随意的移动图片,把它放在童谣的右边,我们选定图片后并拖

动鼠标,是不是不能放在童谣的右边,该怎么办呢?那就要为图片设置恰

当的“文字环绕”方式。选定图片后,单击鼠标的右键,弹出“设置对象

格式”的对话框,找到“版式”,为图片选择“衬于文字下方”即可。文

字环绕方式有这几种方式,他们都有什么区别呢?演示三种环绕方式的

作品。

学生探索:除了老师演示的这几种环绕方式,看看其他的“环绕方式”和老师讲

的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动手操作试一下。 (3)学生动手操作(作业)

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按照刚刚插入图片的方法,给《猫头鹰》、《摘桃》、《书架》童谣配上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和设置“环绕方式”为“衬于文字下方”。在桌面上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自己的名字,保存在桌面上。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在word中插入图片,课后可以选择喜欢的一个童谣,根据插入图片的方法,插入适当的图片,调整到较适合的大小。你就可以创作一首版权完全属于自己的童谣。

第13篇:桥梁远景图教案

《桥梁远景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教学难点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运用辐射阅读教学方法,合理启发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准备小黑板进行字词的板书、学生互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等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有关桥方面的知识,谁能说说有关桥的成语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茅以升先生缩写的《桥梁远景图》,谁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叫远景图?

小结远景图的含义,点明合理的想象。板书课题

二、想象设计与朗读比较

1、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桥该怎么造和什么样吗?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朗读感知:

(1)、读完后检查阅读效果:读词述文 (读词语,用词语复述课文片断) :

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

(2)、学生读课文,看看茅以升所想象的未来的桥,与学生的比较,看看异同。

在此基础上了解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3、学生研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了解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4、总结归纳未来桥的特点:将来的桥会造得“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

将来的桥没有桥墩、空心的桥墩、自由弯曲、袖珍桥、无梁飞渡。

5、在叙述未来的桥过程中寻找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进行赏析,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自己先研读,讨论概括,包括特殊的句式的了解。

三、训练巩固

1、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上字词基础部分。

2、利用课文内容辐射阅读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已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希望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14篇:桥梁远景图教案

《桥梁远景图》教案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其写作内容及风格大胆而独特,尤其是突破桥梁的现有结构和造型对未来的桥做出设想的那部分。应引导学生在了解说明文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调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个性化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可采取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连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3.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描述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现实生活中的桥。(引导学生注意对桥的轮廓、结构等的描述。)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过或看过的神话或传说中的桥。(引导学生注意在描述过程中突出重点,语言生动具体。)

现实生活中的桥可能不尽如人意,神话传说中的桥又虚幻不切实际。那么,我们能否在科学的基础上设想一些更合理、更完善的桥呢?

(二)整体把握

1.教学切入点

(1)从整体框架切入

在阅读中注重启发学生通过文章标题把握说明对象。划分全文段落及层次,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从体会语言上切入

本文虽是介绍桥梁的科普文章,但是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枯燥乏味或难以理解。这是为什么?请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用圈点批注法加以标记,然后阐述理由。

教授重点: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示例: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

分析:桥的构件用“花枝一般”来比喻,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桥的线条柔和之美尽展无遗;“肥瘦相间”等词的使用通俗易懂,质朴简洁。

请学生把这样的句子改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再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示例:上句可修改为“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笔直的材料,而是有着各式各样的形态;它的顶端和底部也不是有着相同的比例,而是各有不同”。

分析:修改后的语言是恰当而准确的,但却平淡乏味,失去了原文的生动形象。所以,在写说明文或其他类型的文章时,应该在准确表达文意的基础上,力

1 争运用多种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三)重点难点突破

探究学习活动——利用网络教学体会科学精神与想象的精妙之处。

地点:网络教室

形式:学生每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分工:每组推选一名指定发言人,阐述本组成员的观点;一名资料搜集员,负责查找、搜集相关资料;两名资料整理员,负责整理、筛选所需信息。

课文写于1979年,文中介绍的8种桥梁在当时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大胆想象,这些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那么,它们的想象是否相同呢?

1.结合所学课文及平时的生活积累谈一谈什么是想象,自己或与小组成员合作,想象一下未来桥梁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2.请学生找出文中有科学依据的想象。

3.请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现代桥梁的图片和文字,了解这些桥梁有哪些特点,比较后指出茅以升在文章中的哪些设想已经成为现实。

提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做好网址推荐或相关链接。例如可推荐相关的网站资料,或推荐优秀的搜索引擎,并推荐搜索关键词,如:“桥的图片”“桥的历史”“桥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桥”等。

4.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请学习小组合作在网上了解科学技术产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选择一种用品或工具,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象,设想它未来可能具有的构造、功能。

5.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想象从何而来?如何才能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

小结:第一,要有丰富的知识。人的想象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需要借助知识。第二,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想象的基础,观察越敏锐,积累越丰富,想象力越活跃。第三,要多动脑去分析和思考,培养对各种事物敏锐的感觉。这样,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越来越多,想象力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完整的新形象。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1896.1.9—1989.11.12)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个人概述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

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纲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出身商人家庭

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下注“*”者同)。 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5岁读私塾,7岁入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3.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4.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

1921年,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国到母校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东南大学(演变为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5.曾任北京市科协主席等职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由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华北交通学院组成)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6.钱塘江大桥等工程技术设计者

1933年,30年代,茅以升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79年应邀访问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主要生平

1.从小好学上进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2.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9月26日,是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74周年纪念日。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的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

4 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于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专攻桥梁专业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百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当时先生留下‘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敌人,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通车65年以来,她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三个月。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武汉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 5 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4.修建人民大会堂要有他的签名作保证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5.一生成果卓著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

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第15篇:教案《桥梁远景图》

导入

俗话说,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可见桥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就像我们镇上就有大大小小这么多桥。那么由古至今的桥都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图片。 Ppt展示1~5

图片大概可以看出,时代在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在使用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能预想一下将来我们的桥又会是什么样子吗?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就作出了大胆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课题ppt6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展示ppt7 关于作者茅以升的介绍,除了课文的注释,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下,请位同学来朗读 出示ppt7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下面请大家大声整齐地朗读一遍课文,老师提两个要求,第一注意字音,第二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出示ppt8,请学生读字词,ppt9,解释词意。

好,根据上节课温老师教大家的一些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我想请问一下,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哦,是的,找说明对象除了从文章中找,还有个小窍门是从文章的题目或者是开头便能得出。比如上一篇课文苏州园林也是。题目已经告诉了我们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桥梁事业的发展蓝图。而且题目还揭示了本文的时态特点,是将来的,想象中的,所以这篇课文是科幻说明文。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展示ppt12 理清文章的结构:

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段)说明桥梁的重要性和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3—13段)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

第一层:(3—4段)再次强调桥梁的重要性。

第二层:(5—8段)将来的桥梁会造得更快、更好、更美、更低、更方便、更便宜。

第三层:(9——13段)进行更大胆的想象:将来的桥会没有桥墩或只有空心的桥墩,可以自由弯曲,会出现袖珍桥、无梁桥。

2、讨论: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

分析文章

根据我们对文章整体分析可知,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未来的桥梁。(板书未来的桥梁)

Ppt13 第一段:课文开头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何作用?

引用神话故事说明桥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兴趣,激发想象力,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板书重要)

第二段:把桥比喻成板凳,通过这个熟悉的事物来介绍桥梁的基本构造。(板书构造)

(板书箭号)同学们,前一篇课文温老师告诉大家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哪些?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那从这能不能看出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这里从基本的桥梁讲到未来特殊的桥梁,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所以是逻辑关系。

Ppt14 第二部分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想象未来的桥梁的?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快速地找一下,找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ppt (1)将来造桥发生的变化; (2)将来桥梁样子。

我们先来看将来造桥会发生哪些变化?大家找一下,请同学来回答。

答案就在5-8段的第一句话,这几句话也是每一段的中心句,所以大家在平时阅读中要善于把握中心句,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想象未来的桥梁都有自己的依据,下面大家阅读相关段落,找出这些依据,勾画一下,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下。(时间三四分钟,可下去看学生划)

标于课本每段,总结学生所读。 (板书想象)

通过以上分析,作者的想象都有一定的依据,这体现了想象的什么特点? (板书合理)

Ppt16 苏州园林一课大家学习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

下面以5-8这四个自然段为例,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所用说明方法。

说明文中不管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总的作用都是为了说明对象的某一个特征。

第六段,“架桥时„„”差不多能否去掉?不能,去掉了就是完全不需要的意思,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再看看第五段“几乎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第八段“引桥的工程„„”

这样看来,作者是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象。在这个基础上,作者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在他脑海中浮现了多种桥梁的样子,下面大家接着来看后面几个段落。然后来分析一下作者想象中的桥梁有哪些样子。

人类智慧是无穷的,今天以为新的大桥,已经了不起了,可是明天、后天的大桥,更是了不起。那时来看今天的桥,也许会感到,为什么以前的人,会那样笨呢?

选自《桥话》

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作为一篇科学幻想文章,它也不像一般科幻作品那样充满神奇的想像,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作了一番描述。而作者的这些“幻想”今天已成为现实了。

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设想,描绘我们的未来吧!

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人类才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想象,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然后有了对月球的探索,实现了遨游太空的理想。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的一些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Ppt14,昨天第一节课下课时老师跟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后面给大家讲解的时候是让大家结合课文第二部分

二、三层的说明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不知大家这里能否理解清楚。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表达的。

5~8的第一句,相同的句式,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桥梁造得怎么样,换一种表达就是说造桥会怎么怎么样,也就是这里总结的第一个方面——将来造桥发生的变化。

而为什么说9~13段是从将来桥梁的样子来写呢?老师在提问练习中的第二个问题,问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时,同学们都找出了文中相应的描写变化的内容,以12段为例,通过描写桥梁的样子特征来展现未来桥梁的变化,我们通过这些描写便能大概想象出袖珍桥的样子。所以说课文是从这两个方面来想象未来桥梁的。

好,昨天给大家布置了两道作业,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道,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昨天太仓促,老师说错了,说让大家在5~8段中,现在纠正下,大家延伸一下,整篇文章找找,如果没有提前找好,现在老师再给几分钟大家快速找找,也检查下大家对常用说明方法掌握的是否牢固。

提问学生,然后出示ppt。

说明文中不管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总的作用都是为了说明对象的某一个特征。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简单来说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Ppt19 第六段,“架桥时„„”差不多能否去掉?不能,去掉了就是完全不需要的意思,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再看看第五段“几乎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好,通过这三个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这篇课文是以逻辑顺序,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象。作者茅以升的想象既是合理的,有依据的,也是大胆的。一个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的、著名的桥梁专家,为何还要对将来的桥梁还要对将来的桥梁事业进行大胆的设想,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段话,是选自茅以升的著作《桥话》里面的。这说明一切事物都需要进步,因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他为什么要大胆设想,勇于探究?

(出示ppt,找同学朗读)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不断创造的科学精神。科学合理的想象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掌握了牢固、全面的知识的基础,大胆合理的想象,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让你的想象成为现实,为人类造福。

结尾: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作为一篇科学幻想文章,它也不像一般科幻作品那样充满神奇的想像,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作了一番描述。而作者的这些“幻想”今天已成为现实了。

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设想,描绘我们的未来吧!

第16篇:跪羊图教案

音乐教案《跪羊图》

———丹寨二中 杨 芳

设计思路: “点燃激情,奉献关爱”,借着广州残疾人亚运会举办的契机,引导学生了解关心残疾人绝不是情感施舍和物质捐赠。残疾人只是身体不幸出现了残疾和不便,人格依然健全,同样需要尊重,需要爱。让我们用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去帮助他们、温暖他们!让孩子们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跪羊图》的所表达的意义,感受人间至情,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尽一份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

2、通过完成对《跪羊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现手语的魅力,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由此产生对学习的热爱

3、通过歌曲和手语的融合,引导学生关爱聋哑人,感知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跪羊图》的音乐,让学生聆听 (2)出示图片,讲述《跪羊图》的故事, (3)简介词曲作者

李子恒:男,1957年出生,台湾著名音乐人。这首《跪羊图》是他为台湾慈济功德会制作的一首音乐。现任飞碟公司音乐监制,小虎队、王杰、周华健,他们演唱的作品背后的词曲作者都有李子恒的影子。 著名作品《红尘有你》《牵手》《风雨无阻》等,是首屈一指的词曲创作人

(4)学唱歌曲《跪羊图》

1、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2、学唱谱子,注意有难度的节奏型

3、待谱子唱熟后,加入歌词演唱

4、齐唱歌曲

(5)歌曲拓展——手语

1、播放《千手观音》舞蹈视频

告诉学生:这么美的舞蹈其实是由完全听不到声音,嘴巴不会讲话的聋哑人表演的,虽然他们什么都听不到,但是他们很坚强,而且不怕苦不怕累,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练成了这么美的舞蹈。 启发学生:聋哑人都能克服困难排练出那么美丽的舞蹈,我们也可以学生他们的精神,不怕困难的学会他们的语言,跟他们进行简单的沟通,对么?

现在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用学习《跪羊图》的手语吧。

2、分句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手语

3、引导学生关爱残疾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从而对社会怀有感恩之情。残疾人朋友也想像我们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快乐幸福,他们需要得到大家的帮助和爱护。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需要帮助的残疾朋友,一定要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你们说好吗?

4、结束部分,手语舞蹈《跪羊图》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对帮助过你、爱你的人表示感谢,怀着感恩的心面对爸爸妈妈、老师和朋友,这样才能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让我们一起用手语舞蹈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5、下课

第17篇:《导向图设计》教案

《导向图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导向图。 带领同学们认识导向图,如何运用导向图。

教学难点:

对导向图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的分析导向图的方法,学着自制导向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

1.认识。

2.然后在带领同学到附近的地点观看导向图的实例,让同学们观察导向图的特点并阐第一节课,先在教室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导向图,让同学们对导向图有个初步的述自己对导向图的观点。

3.回到教室,老师进行示范,选择一块学生较为熟悉的地区,制作简易的导向图,步骤不宜过多,放慢节奏让学生体会制作过程和制作的要领。

4.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的选择同学们心中的想要制作导向图的地区,自行去调研,分工明确,在老师的带领下准确地把握导向图需要的各项数据。

5.进行导向图的绘制,教师在一旁观察并给与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教学总结:

总结学生对导向图的理解情况,通过学生的作品分析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在制导向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绘画时的安全问题,对学生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对好的作品进行鼓励,对还需加强的作品提出方向和帮助。

第18篇:《荔枝图序》教案

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

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

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四、背诵课文

第19篇:捣练图 教案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

课题:欣赏课《捣练图》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 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 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 要有自己的观点。 2, 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 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20篇:瑞雪图教案OK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剖题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文章《瑞雪图》。2.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瑞”的意思。 3.剖题。课题的意思就是:吉祥的雪,美如图画。

4.作家在文中到底给我们描绘了多少画面?这节课我们就从文章中去用心感悟!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师:首先,让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骤然变冷 铅色阴云 凛冽寒风

纷纷扬扬 大片大片 簌簌落落 粉妆玉砌 白茫茫

五光十色

3.指名读词,发现这三行词语各有什么特点?(雪前,雪中,雪后) 4.师:对了,课文就是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描写的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雪前

1.师:那么下雪前是什么样子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出示:第

一、二自然段。齐读。

3.师:这两段中,天气有什么变化?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师: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雪中

1.师:寒冷的天气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下雪呢?(黄昏时分)那下雪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第二三自然段)

大家自由读一读下雪时的段落,想一想这时的雪有什么特点?(板书:大,稳)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雪比较“大”这一特点的?你画出了哪些描写雪大的句子?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课件展示)(板书:纷纷扬扬)

2. 那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想象这一情景,自己再读一读,指名读。 3. 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大”?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落下来。(课件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 听了你们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这两句话中出现了描写雪大的词语(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 5. 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6. 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一会地面就白了。在这一段中,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7. 你们的读把我带到万籁俱寂的雪地上。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我读第二句,你们读剩下的内容,但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读?

(课件出示: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第二句是概括写雪大、雪稳,后面是具体写雪怎样大,怎样稳。这就是“总----分”式的写作方法。

(三)雪后

1. 就这样,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作者推开门一看,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嗬!好大的雪啊!

就是因为这场雪,使山村变得更加美丽。现在我们都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眼前就是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嗬!好大的雪啊!(把“啊”读成“呀”多种方法,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作者从远处都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4.指导理解“粉妆玉砌 ”。(板书:粉妆玉砌)同桌练读,读出感情。指名一组朗读。

5.(出示图片 粉妆玉砌)极目远眺时厚厚的积雪把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看近处,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指名读)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6.师:这个句子我很喜欢,你们喜欢吗?可是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读读看你还喜不喜欢?(教师出示对比句子)

句子1: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

生:自由朗读体会

生1:不行,去掉之后就不美了

生2:不行,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

生3:不行,去掉之后读就不有趣了

师:是呀,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是大雪把光秃秃的树木打扮得这样晶莹,把松树装扮得这样美丽,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它们。谁再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读得多好呀!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咱们来看两幅图,你们看——这就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还有+——这就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7.师:这样的雪你们喜欢吗?美不美呀?(板书:美)在这一段中,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美?

8.(生读)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的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的眼前似乎真是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你能将五光十色换成一个相近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你们就把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

9.第四自然段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我想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光十色的世界!(指名读) 出示第4自然段。

10.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美的句子!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假如你到了这里,你会做什么?你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师: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读完了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出示补充资料: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读资料。

生1:此时此刻,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对!

课件出示: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

课件展示图片。

师: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 农民能不高兴吗?

四、升华情感:

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这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说,这是一场——吉祥的雪!希望的雪!丰收的雪。

此时此刻,你理解瑞雪的含义了吗?知道了为什么这场雪被称为及时的雪了吗?让我们再读课题---瑞雪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雪景图。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雪前 雪中

雪后

骤然变冷

纷纷扬扬 大、稳 总-----分

粉妆玉砌 美 由远及近

《流民图》教案模板
《《流民图》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