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听旋转教学教案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3 07:52:1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旋转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1.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2 教学难点:

能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 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图片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互动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生: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边的角落。 师: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师:(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生:逆时针旋转。

(出示动画: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下落)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二

师:这次又怎么操作呢?

生:把紫色的图形逆时针旋转90。,放在左边角落里。 (出示动画:紫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三:

师:这次谁来玩?

生:把蓝色的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出示动画:蓝色图形逆时针旋转90。后下落) 1.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反复地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出示动画:几种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钟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30。到“1” (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生: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3”。 (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生:12 (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 1.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点方向角度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出示动画:呈现由线段→三角形→风车图案的全过程)

师:这是什么图案? 生:风车。

师: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出示动画: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2)

2.小组活动 师: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2: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绘制图形 1.自主画图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出示: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实物投影出示) 3.小结画法

师: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至OB′→连接A′ B′)

注意:旋转时要注意旋转的角度和距离。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形状和大小不变。 小结: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四、欣赏图形,感受创造美

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出示:

师: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生上台指明。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图形变换:

师:图形的旋转变换和平移、轴对称变换一样,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看看认识这些地方吗?

出示:

逐一出示:

师: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图标,说说它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生上台指明。

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 “ 1” 。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 3 ”。

到“ 6”。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 180 °到“ 12”。

课堂小结

1.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

师: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两个

(2)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图形完全相等。

(3)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 (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5)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共同决定的。

师:无论是旋转、平移还是轴对称,它们都象是一支神奇的画笔,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支画笔,就能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2.课后设计

出示: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学习到较疲倦之时,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设计图案”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课后习题

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3” 指针从“6”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12” 指针从“6”绕点O 顺时针旋转 180°到“12”

推荐第2篇:旋转教案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的前提下,本章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同时,也能对平移、轴对称有更深的认识。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问题时,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动手操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一) 教学重点

理解旋转的定义、识别旋转的三个基本要素和理解旋转的性质。

(二)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与图形紧密联系的事物,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将实际事物转化为旋转变换,引入新课。 2.教学内容处理

(1)通过观察,总结出旋转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由点、线、三角形的旋转和动手画图巩固旋转的三要素,并总结出旋转的性质。 (3)通过例题加深对旋转的性质的理解。 3.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具准备

硬纸板,ppt等。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引入新课(5-8min) 1.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引导学生集体回答ppt上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幅图由教师指出旋转的特点,第二幅图由学生检验并指出旋转的特点,第三幅图简单的再次检验。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概念。4.思考旋转由什么决定的。 5.随堂练习:59页 练习

1、2

(二)层层递进,延伸知识点(30min) 1.旋转三要素的巩固和旋转性质的理解(25min)

(1)借助几何画板,由教师展示点绕旋转中心旋转后的图像,指出旋转三要素。并观察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关系——相等。得出结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图1 (2)借助几何画板,由教师展示线绕旋转中心旋转后的图像,指出旋转三要素。并观察两旋转角的关系——相等;两线段的关系——相等。得出结论: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AB=A\'B\'。

图2 (3)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动手操作课本探究中三角形绕旋转中心旋转后的图像,统一标记△ABC和△A’B’C’。小组间进行对比,解决ppt上的问题,小组代表作答,集体补充。

图3

图4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性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相等);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5)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旋转的性质的理解。

图5

(6)随堂练习:61页 练习

1、

2、3 (7)图形欣赏(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

(三)总结(5min)

1.一起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再次强调重难点。

(四)作业

1.上交作业P62 1;

2.课后作业P61-62

2、

5、

6、7;3.预习如何画旋转后的图形。

六、板书设计

知识点罗列

七、教学设计思想

(一)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

(二)通过多种回答问题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

(三)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通过动手画图,加深学生印象。

推荐第3篇: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学会 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⒊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 教学难点:能找出旋转后的原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 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 转,并感知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

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征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钟表 播放动画(指针从12到1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指针的旋转?谁能说一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师演示指针由“3”到“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2)小结

我们描述了这么多的旋转现象,想想,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呢?

2、探索图形的旋转,认识旋转的特征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问题后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书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组织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师适当引导。重点交流出:

1、风车绕点O度。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师:用我们手中的三角板验证一下我们的发现

学生交流出: 1:三角形的形状、大 小没有变。 2:点O的位置没有变。 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 有变。 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 有变。 师:现在我们以图形A为基本图形,来旋转变出这个图形来。

师:要想旋转出这个图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谁想来试一试?其它同学观察,上来旋转的同学要边做边想,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师:谁来说说,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样旋转的?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3、课件演示,学生观察。(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观察课件演示旋转过程:呈现第一次旋转。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A怎么样旋转得到图形B? 生:a、图形绕点O旋转 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c、旋转90度。

(2)呈现第2次和第3次旋转后 的图案 师:怎么样得到图C和图D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旋转过程。

4、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图形旋转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中心、方向、度数)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是什么在旋转,最重要的是要说清旋转围绕的点,旋转的方向,旋转多少度。

三、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师:现在都会说了吗?好!下面请你仔细观察,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为中心旋转的。比比看,这回谁说的最准确。(完成55页“说一说”的第一题。) 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这三组图形有什么发现?(用同样一个三角形旋转,旋转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2、转一转,说一说,完成第56页试一试的第一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我想大家更想动手试一试吧! 请同学拿出图形,按照书 上的四幅图,和同桌合作先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1)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师:旋转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知道用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吗?你们看,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大风车中的图形(课件出示)

师: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以后是哪个图形所在的位置?(课件演示,学生抢答,关键说说是怎么发现的)接着让学生填写52 页“说一说”的第二题。 师:就是这个图案,不能用其它方法把它旋转出来?

四、绘制图形,体验图形的旋转过程

1、自主画图。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纸。 (2)请学生看清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引导学生明确: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学生独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2、总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周围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五、归纳总结。

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⑵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推荐第4篇:旋转教案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 案

魏海燕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发展空间观念。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创造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探索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课,揭示课题。

老师手里旋转一根绳子,问:老师在用绳子干什么?(生:转圈) 老师:嗯,不错!好玩!出示课件

老师:玩过吗?好玩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这样运动? 出示课件

老师:摩天轮和电风扇是怎样运动?(生:绕旋转点运动)

旋转木马和旋转门厅又是怎么样运动的?(生:绕旋转轴运动) 老师: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老师:生活中这些旋转的现象太多了,想不想了解旋转中的数学知识呢?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旋转!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轻松导课,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做游戏学习新知。

老师:物体除了绕旋转点旋转,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转的方向不一样)

老师:旋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 老师:的确旋转的方向不一样。旋转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老师:我们用手指头来转圈吧!顺时针转一圈,逆时针转一圈。 老师:我们还可以用手臂来旋转,顺时针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逆时针旋转90度。 老师:摸摸刚才的旋转点。(生:摸)

老师:以自己的身体为旋转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逆时针旋转90度,最后顺时针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通过眼睛,手指,手臂和身体来感知旋转方向,让学生对新知掌握更好。)

(二)合作探究新知旋转三要素。

老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要旋转正确,你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旋转?(生: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老师:对,旋转的三要素是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我们在描述旋转时,就需要准确的说出旋转的特征。同学们愿意来尝试吗?课件出示钟面

老师:钟上的时针有旋转现象吗?绕哪里转?旋转点就是点O,旋转方向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度数呢?时针旋转一圈是多少度?(360度)钟面一共有12个数字,把360度的钟面分成了多少个间隔?(12个间隔)那么,时针每经过一个间隔就旋转了多少度?(计算好了,把答案分享给同桌,再举手汇报!)经过一个间隔就旋转了30度,经过3个间隔旋转90度。真好!

出示课件 老师:读: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度,这句话里面,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你是什么?指针从“12”会到那里呢?用手指旋转一下,同学们, 老师:从“1”到“3”,我们的指针怎样旋转呢?用手指转一下举手回答,请按照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的顺序来说。

老师:从“3”到“6”,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 多少度呢?同学交流后汇报。为什么是90度?能给个理由吗?(一个间隔30度,3个间隔90度)

老师:从“3”到“6”,指针只能通过顺时针旋转到达吗?逆时针旋转到“6”要旋转多少度呢?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举手汇报,给个理由

老师:从“6”到“12”,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才能到达?还有没有其他的旋转方式也可以到达“6”?(生: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

小结,老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旋转能准确说出旋转的三要素,真棒!可是。。。。出示课件

(三)动手操作,探究旋转性质。

老师:光头强有问题了。同学们会自己旋转吗?(生:会)

老师:两个人一组旋转好了,就举手背伸直。我们要请同学们来旋转哦!

抽生展示台展示。出示课件:(旋转后,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刚才有可能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忘记观察了,大家一起来观察吧!出示课件

老师: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旋转后的三角板,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老师:那么谁的位置在整个旋转的过程中都没有变?

小结:旋转物体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利用旋转的这个特点我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出示课件

三 轻松练一练

课本做一做和练习题。 四 师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关于旋转您知道了哪些?

推荐第5篇:《旋转》教案

《旋转》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旋转。

教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出示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在教学时选取的实例特别要注意。在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特别是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通过粉笔的不同旋转,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感知旋转方向。

教师:下面进行眼力大考查,看谁观察最仔细,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马上举手,好吗?第一组,开始。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旋转角度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做两次动作。 教师:你发现这两次有什么区别吗?

预设:旋转的方向不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方向) 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像这种方向的旋转,和生活中谁的旋转方向是一样的?叫什么旋转? 预设:顺时针旋转。(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请学生观察屏幕;说得出来,说完后欣赏图片。板书:顺时针)

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那像这样的又叫什么呢?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逆时针旋转吗?(板书:逆时针)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屏幕展示。 (2)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眼力大考查继续,下面进行第二组,请仔细观察。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同一方向,但角度不同进行旋转,请学生区别。 预设:旋转角度不同。(板书:角度) (3)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最后一组,这次有点难,看谁能发现?

老师再把粉笔分别绕两头旋转一周,请学生说说这两种旋转哪里不同?(板书:中心) 教师:看来旋转时,绕哪个中心旋转很重要,同样是这支粉笔,同样是绕一周,绕的中心不一样,旋转轨迹也完全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实例入手,在看似简单的变化中请学生比较不同之处,形象地感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

2.学习指针的旋转,进一步认识旋转

(1)从“12”到“1”。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变化。说一说这个指针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边讲边分析,他讲清楚了什么?直到最后把选择三要素都请出来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讲时,不要求他们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旋转三要素说出来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教师:从“1”到“3”,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呢?

(2)填一填,从“3”到“____”,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

(3)像这样,你出一题,请其他同学来填一填。然后同桌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不断完善对指针旋转的描述,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1。

(1)先出示左边的图,再出示右边的图。 教师:左侧有车通过,左侧车杆怎么变化呢?

预设:左侧有车通过,车杆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教师:汽车已经通过,车杆又回归原位,车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2)请一个学生来当车闸,演示右侧有车通过,请大家说一说车杆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出示练习题2。

先独立填一填,再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旋转”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在讲一个物体旋转时,如果讲清楚了这三点,也就明确了它是怎样旋转的了。(板书:旋转的三要素)

教师:关于“旋转”,我们后面还要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推荐第6篇:旋转教案

5.2 旋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说出旋转具备的三要素 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

3.培养学生学会类比、学会总结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旋转的概念和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利用性质作一个图形的旋转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忆,课前提问(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提问) 1.请你说出什么叫旋转? 2.旋转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3.旋转有什么性质?

问题:生活中的一些旋转例子?

二、新课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旋转的相关性质) 1.归纳总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旋转中心是点不是直线

② 旋转的三要素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③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④ 作旋转图形的方法是:先找图形中的关键点,利用旋转的性质再找到对应点,然后按原图形的方式顺次链接对应点。 2.旋转具有的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3.图形的旋转有什么特征?

1、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相同;

2、图形上的每一点旋转的角度相同;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5、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

三、例题讲解

例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得到△ABE,若AF=4,AB=7

D (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求DE的长度

F4A7ECB (3)BE与DF的位置关系如何?

四、课堂练习

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着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三角形OE,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 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 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BAOEF2.已知△ABC,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对应△ADE,请画出△ADE。

BCA

四、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有那些?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推荐第7篇: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旋转要素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判断挂钟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挂钟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钟摆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 意见不统一。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①学生举例。

问题: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 ②教师举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动态)

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

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特别是教师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补充实例,如道闸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问题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风车)请注意观察,风车的叶 片是怎么运动的?

问题2:这个风车的两层叶片旋转有什么不同?

问题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导入:通过观察风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

【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层风车叶片旋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

问题1: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

问题2: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3: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

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

问题1:这里还有一个空白的钟面,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特别加入空白钟面和指针的教具,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

(4)借助自制教具,突破难点。 问题1: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问题2:判断钟摆是不是做旋转运动?为什么? 教师演示教具。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自制教具——模仿钟摆运动,利用粉笔把钟摆运动的轨迹留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做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也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可以是任意的。】

◆感悟旋转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1)模拟操作。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

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

(3)辨析深化

问题: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错例辨析:这里还有几份画的不太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问题? (旋转中心错;旋转方向错;线段长度错) 小结:看来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三个要素。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

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2.研究面的旋转

(1)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问题1: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活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操作。 (2)展开想象,激活思维。

问题2:如果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 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风车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首先,请学生想象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到方格的什么位置?其次,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对刚才的想象进行验证。最后再次展开想象,如果依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一方面为下节课学习例4做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另一方面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感受旋转的应用

1.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欣赏生活中的雪花及千手观音舞美造型。

【设计意图: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感受旋转的应用的阶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同一个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

【教学反思】

一、根据试教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例3。一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于把例

3、例4放在一起学习。我在试讲时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发现,如果在一节课内既要完成认识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明确旋转的含义及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例3)。又要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三角形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例4),40分钟不够用,很多环节只能行云流水,不能落实。所以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在完成例3教学任务同时,精心选择“铅笔”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学生借助围棋盘的桌面为平面,同桌配合完成各种形式的“旋转”活动。然后再把铅笔想成线段,加入研究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为例4做孕伏。

二、注意丰富教材实例,解释概念本质

提起“旋转”一课,相信不少教师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是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有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钟摆没有转一圈,所以不是旋转,应该是平移”。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

圈。实际钟摆的运动属于钟摆围绕一个点作局部的圆周运动,也应该属于旋转的范畴。

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小学阶段关于图形变换的教学定位在于积累感性体验,形成初步认识。如果选取例子不够典型或者具有局限性,就容易屏蔽概念本质,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于是,我增加了一些旋转角度非360°的实例,如道闸、钟摆等。

三、巧设教具,突破难点

钟摆运动方式是什么?使学生乃至我们教师都有困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加深学生对旋转含义的理解。该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呢?我结合自制学具——细绳的一端系上一个白色的粉笔头,一只手捏住细绳的另一端慢慢地小幅度地摇晃,并在黑板上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的运动轨道(教师边摇晃粉笔边顺势在黑板上画出它的运动轨迹),请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观察,现在你觉得钟摆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为什么?这时学生一致认为钟摆的运动方式应该是旋转,因为它是围绕一个点在做圆周运动,只是它旋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钟摆可以分解成向左摆动时在做顺时针旋转,向右摆动时在做逆时针旋转。

我的再思考:本节课如何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更好地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能够使学生感悟。

图形的旋转

图形上所有点的旋转。

推荐第8篇:旋转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旋转》教学设计 大江路小学 吴晓慧

课题概述: 《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一个运动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入,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向。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旋转现象的本质和特性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图形的变化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得一些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学生在平时都是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的思维水平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思维的能力,可以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探究知识。

教学策略选择:在联系具体情景,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设计了想一想,看一看,动一动,说一说,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本堂课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功能,制作了flash动画,几何画板和白板软件,展示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从而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寻找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相信,在座的一定有很多游戏高手,其实,学好课本知识也可以提高你的游戏技能,因为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不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款有关图形变换的游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出示游戏画面:俄罗斯方块。提示学生:游戏开始后,你们告诉我,画面上的图形应该怎样变换,放到什么位置?我们一起合作,好吗?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表述,教师操作。(手忙脚乱,词不达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的必要性。 4.我想大家是会玩的,只是你们不知该怎么说,才能表达得更准确,因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刚才,我看到许多同学的手势,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出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自然地引出课题。

4.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旋转?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二.认识顺时针旋转现象,并会用语言描述旋转过程。 1.课件出示转动的时钟和水车,看一看,这两个物体在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伸出你的手指同它一起转一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称之为顺时针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称之为逆时针旋转。 (让学生伸出手指感受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不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都是绕着一个点在转。)我们就把这个点叫做旋转点。

2.课件出示时钟,时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旋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指针的转动。

(1)先请同学来指一指时钟的旋转点(白板展示)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点O 请你观察,指针是绕点O怎样旋转的? 演示:指针从12到1 (顺时针旋转) 从哪转到哪?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1 旋转了多少度?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出示: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2)你能完整的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吗?

演示:指针从1到3 出示: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3) 要把一个运动对象描述清楚,需要从几个方面说?

旋转点,旋转方向,角度,(板书)

(这里的角度指的是从开始到结束的角度)

(4) 演示:指针从3到6 根据提示描述指针的旋转: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6。 (5)演示:指针从6到12 你能自己完整的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吗?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度到12 (6)指针还可以怎样转到12?

指针从6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到12 演示:指针逆时针从6到12。

设计意图: 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旋转过程。 三.通过风车的旋转认识旋转的本质

不过,时针是永远不会倒转,孩子们,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吧!说到时光倒流,倒使我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玩的一件东西:出示:风车 1.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描述风车的旋转过程吗?

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多少度?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 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度,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度。那么,有什么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呢? (没有变的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O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短,夹角) 设计意图:认识逆时针旋转的本质并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想象继续旋转

如果我们将风车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风车会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 1.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旋转,就请你根据旋转的三要素来说一说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巩固旋转的三要素。 2.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你能准确判断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旋转的三要素和本质特性。 3.你能不能自己按要求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4.我们见到的美丽图案,往往是经过一个图形多次旋转而成的,你知道下面的图案是有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吗? 5.请你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五.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推荐第9篇:11.2 旋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运动,知道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会根据题意画出简单图形绕某一点进行旋转运动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通过动画演示,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轨迹思想。

3.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提高图形画法的表达能力,提高几何书写的规范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画出图形绕某一点进行旋转的图形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

3. 教学用具

几何画板制作动画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旋转的动画(大风车、电扇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察,感受图形的运动特征,说出旋转运动。)

展示课题:图形的旋转运动。(学生列举说出生活中旋转的例子)

二、新课开始

1、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呢?

列出旋转的图形,想一想:图形的旋转运动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教师通过演示图形,引导学生回答旋转的角度 说一说什么叫图形的旋转?

学生思考并归纳。(师生共同进行完整的归纳,并强调我们初中研究的旋转是在平面内。)

辨一辨:下列哪些是平面内的旋转运动?

(光碟在立体空间内旋转)

那么地球的转动是不是旋转运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2、探究旋转的不变性

以一个三角形为例(分为旋转中心是三角形上和三角形外两种情况),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

【感受图形的运动,是图形上的每一个点的运动, 学生用角表示旋转角(不同的表示方法)】

3、作图(利用旋转的性质画一画)

分别画旋转后的点、三角形(绕着三角形外一点)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45°后的图形。

三、探究旋转的轨迹

线段AB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5°后,扫过的平面部分是怎样的图形? (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并猜想

四、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推荐第10篇:平移旋转教案

《平移、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方法

讲述法、研究法。

课前准备

方格纸、欣赏图案、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猜一猜今天侯老师是怎么来上班的吗?

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学生交流)

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

二、新课学习1.体会平移和旋转。

师:下面是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录像。

要求:(1)请同学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课件播放:电梯、火车、风扇叶片、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录像。)师: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

师:像电梯、火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把课题补充完整)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物体 “平移”和“旋转”的两种运动方式,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旋转的物体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2)现在请大家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尽情表演平移与旋转。

(3)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吗?出示判断

(4)是平移的在图下面画“—”,是旋转的画“○”,教师巡视。

(5)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6)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如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在小组里说一说,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

三、结论总结

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平移的距离相同。那么要判断一个图形向哪边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出这个图形中的一个点,看这个点向哪边平移了几格,那么整个图形也就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四、课堂练习

1.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______现象。

2.钟面上,时针从12转到3,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

五、作业布置

1.在生活中搜集有关平移和转移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2.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平移、旋转

平移:电火车、电梯。

旋转:螺旋桨、风扇叶片。

第11篇:旋转卡教案

中国有个俗语叫做“眼见为实”就是说眼睛看到的物象都是真实的可靠的吗? 同学回答

现在看我手里的画面,这一面是什么画面呢?回答(鱼)这一面呢?(海洋)同学们都看清楚画面内容了吗?学生回答。快速旋转旋转卡,现在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鱼在水里游)哦,鱼在水里游 可是你们刚才明明看到的是一面是鱼,一面是水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呢个同学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提问

回答(现在呢,让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板书:视觉暂留所谓的视觉暂留呢就是说,景物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印象,在景物消失后还能在视网膜上保持0.1S的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暂留。旋转卡在快速转动的时候,第一个画面在严重的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第二个画面印象就产生了,由此反复呢,就产生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视觉暂留原理用旋转卡的方式让画面在我们眼前动起来。

在做之前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旋转卡的画面特征和制作过程。

战士第一个旋转卡 这一面是鱼,这一面是海,在旋转式我们能看到与在海里游。 第二章旋转卡 这一面是鱼,这一面是树,在旋转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回答(鱼在树上)哦,鱼在树上,这张的情形你们觉得合理吗,为什们不合理呢?鱼在海里游是因为于是生活在海里的,这他们是相关联的,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那鱼在树上对吗那应该怎么改呢??

现在我这里有几组搭配,但是按他们没有连在一起,现在需要大家帮我练一练。

知道了旋转卡画面的构成,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它的制作过程。谁能说一下他的第一部应该是什么?剪出图形。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第二部,设计图形,在设计图形这一步,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位同学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卡通两面的图案是相关联的

第三部,穿孔,插棍,完成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旋转卡的制作过和注意事项,现在就让我们动动手开始制作吧,我这里还有几组参考图案,可以参考一下

第12篇:关于旋转 教案

旋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

(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

(7)复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通过复习近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

(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

(7)复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通过复习近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1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关键2

1.利用几何直观,经历观察,产生概念;

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习题 课后题

第13篇:旋转木马教案

《旋转木马》教案

辛欣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拥有华丽的装饰,还闪烁着绚烂的灯光。对于孩子们来说,天堂般的游乐场,永远是那么的迷人。他们乐意跃上马背,在欢快的灯光和音乐声中,随着圆盘的转动,颠簸起伏,旋转舞动,风从耳畔吹过,让他们快乐地尖叫,体验奔驰的感觉,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到飞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旋转木马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搜寻出以前坐木马时的快乐情景。甚至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现在的伙伴们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寻找童年的记忆。

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教科书从材料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 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出陀螺:“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样玩具,你们认识它吗?” 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说:“陀螺” 教师问:“谁会玩?”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让陀螺旋转起来

“我们观察一下现在的陀螺,为什么它可以旋转?” 学生会说出对称、平衡、中心点、重心点等词

举例说明:现在数学课上我们正在学习圆,那圆的中心点在哪呢? “圆心”

还有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制作纸工风车,最后按按钉的时候我们会把按钉固定在什么位置?“中心点上”如果固定在偏离中心点的位置会怎么样?“旋转不起来了”

教师小结:想要让物体旋转起来,是需要一个对称的图形,要找准物体的中心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旋转的物体或大型玩具呢? 学生们会说出旋转木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工旋转木马 引出课题《旋转木马》

二、欣赏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旋转木马的模型,观察一下旋转木马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伞盖、轴、木马、底座

三、制作过程

拿出一个教师之前准备的已经做成的没有装饰的旋转木马,让学生分析我是怎么制成的,对我的旋转木马进行拆分,同时出示幻灯片和投影,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清楚。

四、小组讨论本组的设计方案

分别对伞盖,木马进行设计,然后总结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的给点启发

五、小组合作完成

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短时间内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有趣的旋转木马。教师巡视指导,有好的作品随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出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播放旋转木马的音乐)

六、作品展示

将做好的作品让小组代表拿到前面给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有独特的个性存在,没有做完但是想法很好的作品也可以拿出来展示,然后选出大家认为最棒的、最个性的旋转木马!

七、教师总结

今天看到我们同学们这么开心的制作着自己的旋转木马,并且做得这么漂亮,就好像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很大很气派的游乐场,每一位同学都骑到了自己设计的马背上跟着音乐旋转着,颠簸着,闭上眼睛甚至都可以感觉的飞翔,虽然我们都在慢慢的长大,但是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保有一颗童心,希望你们永远都像坐在旋转木马上时那么开心快乐!

第14篇:旋转舞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监测与评价本学期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效果

(二)、反馈与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作为调控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三)、为学生展示其艺术才能,参与音乐艺术实践,创设空间和舞台,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组织才能。

教学重点:新星擂台

教学难点:新年音乐会的个人准备,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和编排

教 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向学生说明举办“擂台赛”的目的、意义和参赛办法。组织和指导有关选举及参赛的工作,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竞赛轰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此项活动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15篇:图形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如东县实验中学 张晓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达成目标: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认识旋转,进而了解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并能作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揭示目标:经历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探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3.情感与态度孕育目标:欣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旋转现象,感受图形旋转变换的美学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形成旋转作图的基本技能。 难度:探索并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以及图形旋转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遵循“教为学”服务的原则,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图形的基本性质。同时,结合多媒体演示动态的旋转变换,以此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深入理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力争让学生自得知识,自觅性质,自悟规则。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演示、学具操作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图形的旋转 利用多媒体出示下列四幅图片,进行动态演示。

(二)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 1.实际操作,尝试归纳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 以风车的一片叶片旋转为例。

操作: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画出图中的叶片旋转后的另一个叶片。 思考:叶片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尝试归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这个旋转的一对对应点.旋转角是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

2.讨论交流,探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讨论:在叶片(近似看作四边形)旋转的过程中, 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经过学生合作探索,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图形 旋转的基本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3.进行旋转作图训练,形成作图的基本技能

(1)在叶片上任意取一点D,让学生利用性质寻找旋转后的对应点D; (2)在叶片上任意取另一点E,连接DE,让学生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D/E/; (3)在叶片上,任意找三点首尾顺次相连构成三角形,画出三角形绕某个定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

(三)尝试应用,及时反馈知识的学习效果

1.如图1, 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的中点,以点A为中心, 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理由.

思考:连接EF,△AEF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若点E不

是中点而是CD边上的任意一点呢? 图1

拓展: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O是三角形内部任意一点,连接OA,CO,将△AO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旋转至点C与点B重合,点O的

对应点为点O’,连接OO’,(如图2)旋转角是多少度? △AOO’ 是什么三角形? 图2 2.(1)如图3,如果正方形ABCD旋转后能得到正 方形EFCD,那么图形所在的平面上可以作为旋转中心 的点共有_______个.旋转角分别为_______°.

图3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割成4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编为①、②、③、④号。问:①号三角形能经过适当的图形运动(平移、翻折、旋转)分别到达②、③、④号的位置吗?

(四)作业布置,体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1.必做题:P76 第1,2题; 选做题:P76 第3题。

2.自定一个基本图形,经过若干次旋转,设计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图形的旋转》教后感

如东县实验中学 张晓兵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简单图形的变换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课的认识与把握并不到位。有的只是重视反复练说,却忽视了图形旋转的一些基本要点(概念)理解;有的对例题的教学犹如蜻蜓点水,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后面的习题上;有的干脆把它上成一节作图课„„那这样的内容究竟该怎样上?如何能帮助学生突破图形旋转中的难点问题?

课前笔者认真解读了教材,发现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在初读教材后,发现图形旋转要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着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这个难点,笔者思考能否将静止的方格图形在学生手中活动起来,让学生看清楚它的完整旋转过程?再用“探究验证”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操作——验证”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图形旋转的方法和关键点。基于以上思考,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回归生活本原——再现生活场景,感受数学魅力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借助“钟面上秒针转动”、“风扇叶转动”、“飞机螺旋桨转动”、“风车转动”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及其基本特征。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来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使之更持久、更强烈。

从建构主义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是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新事物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更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教师自身的视角来考虑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体验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再次利用生活中收费站道口的转杆运动场景,让学生观察“打开”、“关闭”转杆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支撑下,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和发现。

学生用动作演示转杆打开、关闭的运动过程。借助生活中的一组素材,在简单的动作演示操作中,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概括——验证”的过程,学生不仅对旋转三要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能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概括化,让生成的新知和已有的旧知浑然一体。

二、预留教学空间——亲历操作体验,激起思维火花

在现在课堂中,大家都比较重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动。这固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实质,就不能让这些操作活动仅仅停留在热闹的表面。当学生跟着教师指示的方向操作时,看似完成了操作,但在表面现象背后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换句话说,这样的活动指示实施了一个获得答案的过程,但是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如果再教学过程中预留一些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让我们看到:数学好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教师设计富有趣味、思考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实践、乐于交流、大胆质疑、勇于验证。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验证”活动中,利用问题情境发现图形旋转的最本质的方法,要实现图形的旋转,只要“找到一组对应边的旋转”就可实现整个图形旋转的关系。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揭示方法,使复杂的图形旋转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辨析中知错,在改图中纠错,可以有效弥补原认知结构中的缺陷,及时更正不足,不断升华新知。

第16篇:旋转教案 精品

引入

图形王国正在表演魔术,想看吗?请坐正,边看边想:这些图形是用什么方法变出漂亮图案的?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出来的,学完这节课,你也可以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旋转。二年级我们就接触过旋转,关于旋转你都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 三要素

1、看,孙悟空的金箍棒转起来了,相同长的金箍棒为什么旋转出的图案不同?

是这样吗?所以,在描述旋转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是绕哪个点旋转的。第一个图是绕( )点旋转。第二个图呢?在旋转时这个不动的点就称为中心点。

2、钟表上的指针真是怎样旋转的?伸出手,我们来比划一下,指针旋转的方向,这个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再比划一遍,再来一遍。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成为逆时针方向,比划一遍,再来一遍。现在我们认识 旋转的方向(板书)

3、出示表,分钟从12转到了3,怎样旋转的? 谁能描述得更清楚,(表扬,你说出了旋转的方向,你说出了旋转的中心点,你说出了旋转的角度)

看黑板,中心点,方向,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我们在描述图形旋转的时候,必须要说清楚是绕什么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出示一个图,这次指针绕()点旋转?按()方向?旋转了()度? 谁能合起来说一说,再出示图,谁能说清楚这次的旋转

离开了钟表图,你还能看出方向吗,线段AB是如何旋转的?

三、旋转小棒

1、看了这么多的旋转,想不想自己动手转一转,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和格子图中的线段AB重合。根据操作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完成后同桌互相看一看,汇报的时候一个操作一个解说。哪对同桌来给大家演示一遍?一样吗?他们配合得真默契,老师看到了这个答案,我们帮他分析一下错在哪里了?看来小小的旋转点不可轻视,看大屏幕:绕A点旋转,A点是不动的,我把它点出来,为了更清晰可以标出旋转的方向,这样转90度。

2、收起小棒,挑战一下自己,靠想象还能完成的吗?找到竖着的线段OB,听好指令: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度。

汇报:谁能对这大屏幕说说旋转后的图在哪里?同意吗?你是如何想的?请坐正看大屏幕:绕0点,0点不动,找到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九十度。回头想想:你认为我们在旋转线段的时候要注意那几点?大家提的建议都很宝贵。

四、旋转图形

1、线的旋转方法我们会了,给你一个图形,会按要求旋转吗?试一试,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拿出学具包里的三角形与图中的三角形重合,按照操作活动二的要求认真操作。(出示要求) 看大屏幕,他们旋转得对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他固定了中心点,也找准了方向,如何确定的度数呢?90度在哪里呢?

同意吗?我们可以找图形的一条边为标准,看看这条边绕()就相当于整个图形绕()旋转了90度, 除了看这条边是90度?还可以看哪里呢?

你怎么知道这条边也旋转了90度。目测精确吗?可以用三角板量一量。

比较一下,以那条边为标准更容易看出度数。所以我们在选标准边的时候,一般旋转水平的或者竖直的边。

2、收起三角卡片,闭上眼睛,伸出手,在脑中回想一下刚才的旋转过程,看大屏幕,是这样的吗?把旋转后的图画下了。汇报

问:我们来采访一下,你先画的那条边?然后如何确定另外两条边?

看来要画出旋转后的图,关键是找标准边。通过找标准边,我们就把图形的旋转转化成了线的旋转,再通过想旋转后的样子,再画出另外的边。不对的同学修改一下你的图形。

我们用这种方法,将刚画出的图形再次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旋转2次。画出旋转后的图。(读要求,不懂的地方举手问)

汇报:判断一下他画得对吗?讲一讲你是如何想的?

刚才,我们运用这个基本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旋转了3次得到了这个风车图。看着你的图,还有其他旋转方法得到这个图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旋转,得到了一个风车的图案,课下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旋转出更多漂亮的图形。 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

五、总结学完 这节课,你想对旋转说些什么?

第17篇:《旋转》参考教案

《旋转》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出示游乐场情景: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穿梭机、摩天轮、旋转木马。

2、问: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类吗?

3、师: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物体沿直线移动。)。而穿梭机、摩天轮、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 (2)各组学生汇报。

1 / 3

(3)师小结: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4)同学们,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右平移1步,向左平移2步。

(5)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6)同桌一组动手做平移运动。教师巡视。

2、生活中的旋转。

(1)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呢?(旋转) (2)小组活动,把你见过的一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 (3)学生汇报。

(4)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5)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全班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

(6)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同桌学生动手体验。

3、认识按角度旋转:

(1)(课件演示)指针从12开始顺时针旋转到12。问:刚才的时针钟面转的?(顺时针旋转了360 °)转到“3”呢?“6”呢?„„(老师分别演示,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多少度。)

4、学习例题3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钟表)师生共同完成。

(1)课件演示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的过程。 (2)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就是说指针从“1”旋转到几? (3)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6”旋转了几个大格?(3个大格)3个大格是多少度?(90°)

(4)最后一问课件演示后,学生独立填空。再指名回答。

(5)风车图(课件出示)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再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进行讲评。讲评时,教师课件演示旋转的过程。 (6)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4、学习例题4(课件出示题4)

2 / 3

(1)学生拿出方格纸,按例题所示摆好三角板。

问:你会把左边的三角尺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吗?同学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

(2)具体指导画法:①确定一条边,按要求旋转后得到一个新位置,并数一数经过了多少格。再依次画出其他的边。②分别多确定几条边,再连成图形。③用实物旋转后,再画出实物所在的位置。指出:O点是不能动的。

(3)师:同学们通过操作,观察,完成了旋转后的图形。让我们在电脑的帮助下证实我们的判断吧!(电脑演示) (4)让多个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

(5)课件再次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6)画出例4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实际应用,创造图画。

1、师:学习了旋转,我们还可以用他做出美丽的图画,看看漂亮吗?(课件欣赏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图案以及另外添加几个图案,并指名说说各个图案分别是由那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第9页4题。(反馈,评价欣赏)

四、课堂小结。

问: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师:旋转和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课件放映中老师进行讲解) 舞蹈演员运用旋转和平移可以跳出欢快的舞蹈;体育运动员运用旋转和平移可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在运动会上为国争光;艺术家运用旋转和平移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师:你们想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3 / 3

第18篇:旋转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之旋转》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8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跟唱。歌曲结束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啊?生答:大风车

师问:那么大风车是怎么运动的啊?我们先不说出来,用动作比划出来。

2、出示课件:我们来观察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和大风车做着同样的运动?你还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

顺势揭示课题: “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3、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判断能力。] (二)观察抽象,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和分散化解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从三大块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即:⑴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⑵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⑶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认识旋转

(1)出示旋转的钟面、水车,让学生认识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

(2)出示例

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 ”,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 当学生自主完成例1后,请同学上台来叙述他思考的过程,老师在一旁加以引导。

(4)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板书: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难度。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钟表指针的旋转”的直接观察,师生互动式交流,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突出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的含义,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出示例

2、(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的图案)

(2)让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3)最后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经验,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师生、生生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

3.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图形旋转的性质,这一难点的解决能使学生完整的理解图形的旋转,为下面的作图打下了基础。

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画图这一环节。

(1)出示例3 按照要求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作品展示交流画法: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出示动画: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至OB′→连接A′ B′)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画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展示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交流画法体现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反馈和整理小结。] (2)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给出的练习,巩固新知,得以提高。 (三) 全课小结,拓展深化

通过欣赏课本86页“你知道吗?”中的图案,启发学生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6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

旋转

像风车、车杆、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第19篇:平移旋转教案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下册 数学)

北铜冶小学 王会玲

教学设计正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会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得到的图形。(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

【教学用具】

课件,小车,转笔刀。 【学生用具】 卡片1和卡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移与旋转

同学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转椅。)

游乐场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聪聪想问问你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比如推拉窗户、坐电梯、升国旗等它们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

运动吗?(生移动铅笔盒、书等)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右平移7格。) (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两生汇报,问怎么想的。

3、请同学们再来欣赏: a 课件演示小鱼移动。(让学生数一数小鱼向左平移了几格,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小鱼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什么图形,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对应点)板书:对应点·向( )平移( )格

b涂一涂:拿出卡片一(找出所有的对应点,涂黑,数数对应点之间有几格) 投影展示:

c课件出示:让学生探究“小鱼平移后之间的空格为什么不是平移的格数。” d画一画:让学生动手试画小鱼向上平移四格的图形。(投影展示卡片2,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

4、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明明还想问问你们:“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就是旋转现象。 出示转笔刀削铅笔,让学生说出它的运动方式。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三、综合练习

1.说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和旋转同时发生的。2.练一练。书本43页

1、2题 3.完成书本第44页第4题。(课件出示)

4.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画面辨认平移与旋转。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第1

31、1

33、135页的学具拼一拼、拉一拉、转一转。

《平移和旋转》课后反思: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转笔刀削铅笔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数位置间的平移格数和画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通过移动小房子概要的了解平移要先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紧跟着课件出示移动的小鱼,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去数小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观察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小鱼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使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本节课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20篇:旋转木马教案

活动名称: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观察木马的颜色、标号及木马和每个小动物的对应关系。 2:学习二次对应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蓝色小熊、红色小兔、黄色小鸡图卡各一个。 2:红、黄、蓝糖果若干。 3:数字1-10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让幼儿复习1-10的数字。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全体幼儿边开火车边进行问答。

教师:火车火车几点开?(问完拿出数字卡片给幼儿看,数字出现次序要递进) 幼儿:2点开。(根据教师拿出的数字卡片回答) 二:通过情境“分糖果”,让幼儿认识对象和数字间的关系。

第一次请1个小朋友为小熊、小兔、小鸡分糖果,不作任何提示。 第二次再请1个小朋友分糖果,这次请他按照和小动物身上一样的颜色来分。分好后请幼儿说一说:蓝色的小熊有几颗蓝色的糖果?红色的小兔有几颗红色的糖果?黄色的小鸡有几颗黄色的糖果?

三:操作幼儿用书。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问。 教师:这是什么玩具?木马都是什么颜色的?木马下方是什么?谁在玩木马?小兔坐在什么颜色、几号的木马上?小象坐在.......2:再换一种方式提问:几号木马上坐着小兔?木马是什么颜色的?......

听旋转教学教案评语
《听旋转教学教案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