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2 08:38:4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段历史,理解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也是党和国家正确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4.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讨论—发现法。 5.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采访长辈或当地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和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了解本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变化;收集实物或图片资料,调查某种生活物品的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音像、图片等资料。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演示】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

【提问】你眼中的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新课教学 【活动】 1.缅怀邓小平。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资料并思考问题。学生归纳分析全会的决策及意义。 【总结】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江泽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可见全会具有重大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访谈和调查后的感受吧。

【演示】感受不平凡的变化。

【活动】小组限时汇报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实物、图片展示或播放《深圳纪实》的剪辑短片等形式汇报。

【总结】从同学们的精彩汇报中,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各地,农村和城市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感到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

【承转】同学们,我们再来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提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略谈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教师举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所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

【总结】看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一定要改革。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三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虽然世界风云急剧变化,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承转】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究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开放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过程;正确看待开放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提问】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总结】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吸取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承转】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4页的材料:《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

【提问】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深圳与浦东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总结】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的伟大转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演示】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提问】最能反映三位伟人有代表性的历史时间是什么?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哪些重大贡献?

【小结】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它必将使中华民族经济腾飞。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充分立足学生

1、我在设计本课时立足于由近及远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来感受改革政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切实变化。

2、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的提问方法。例如:演示】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提问】最能反映三位伟人有代表性的历史时间是什么?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哪些重大贡献?

并在此的理解基础上,适当的提高问题的难度,

二、教学的创新反思——拓宽教材的界限

亮点一

注重教学策略的课堂运用。历史学科更要注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觉到历史课堂给他们带来的轻松和愉快,历史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就非常关键。这节课,不但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我还实施了多样的学法指导。例如:为了引发学生深入学习此课的兴趣,我采用了“照片中感受历史”——“史料中透析农村改革”,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亮点二 情感渗透点新颖。首先通过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进而了解邓小平,以及他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慢慢的进入角色。

三、对不足的反思

反思一,照本宣科的教训。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势必会经常发生偶发事件和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复杂局面。……如遇到……情况可以用“及时调整法”。但我在这课堂还有四分钟就结束时,还有一个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这时有一位男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对改革开放有一点质疑:因为改革开放后,有许多人过于注重金钱,甚至还有军人退伍,下海经商,这样给国家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说了两分钟,总的观点就是改革开放不是我们刚才课堂中说的那么好。问题一出,就犹如一颗“石头”再次激起层层浪,同学们的讨论又一次炸开锅。这个问题确实是我在备课室没有想到的,我想给他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剩下时间已经不到一分钟,于是在这谈论声激荡的课堂上,我隆重而简短的表扬了那位男生,非常赞赏他学会用历史的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刚好如何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刚好就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鉴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点评了“这个问题我们时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很快的进入我的课堂小结。 反思二:

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够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然而本课的小结比较草率,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

反思三:

1、是也没有充分预想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问题。因而致使心中无底,不能及时随机应变。

2、要做到使教案变活。在教学实践中我没有使教案变活,反而被教案束缚了。以为教案中所备的内容就必须要运用,没有对教案进行大胆的取舍,从而导致走进了要求学生以教定学,命令学生为教而学的死胡同,违背了教师应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原则。

反思四: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对中考考点分析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气氛好,考试结果差。

推荐第2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师:新中国成立后,百姓最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安定幸福、有吃有穿、有钱花┅┅的生活。

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怎么办?

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改变这种现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水平。

师:那么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使国家和人民走上富强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改革开放》。 【授课过程】:

一、对内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示资料:安徽凤阳小岗村,全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大家一起在人民公社里干活,每天拖拖拉拉,不思进取,也能在公社里混口饭吃。只是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就是茅草屋也是破烂不堪,有的穷的全家只剩下一床棉被,1978年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生活更加贫困。 问题:“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怎样的弊端?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

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岗村的农民怎么做的? 生: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师:副板书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师:“包产到户”以后,农民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生:粮食获得大丰收三年三大步,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出示资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

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

凤阳农村变化图

师:中央领导对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生:支持

师:副板书 中央支持、指导,全国推广

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就是指以家庭为单位;承包:指从国家手里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责任:农民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实际上是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落后的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师:通过以上讲的知识和课本的内容,概括出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 生:农村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方式?影响?

生:目的

为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

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结束了新中国商品短缺的历史,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过渡:生产发展缓慢,劳动者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不仅表现在农村,城市的国有企业也是如此。

出示资料:“上班八点中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问题:你能从这段材料里得到什么信息?

生: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管理糟糕;纪律涣散;企业生产效率低,缺少生机

问题:如果当时你是这个厂的厂长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资料:一封“松绑信”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会怀揣冒昧大胆的向你们要权------”

师:这封信在当时是很轰动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中央已经认识到是该给国有企业“松绑了”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看中央给国有企业”松绑”,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学生看课本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多种所有制经济; 企业经营方式: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产品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出示资料:海尔集团的变化,三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这些全都是源于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出示资料: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告诉我们,关起们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79 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一个是外国企业利润的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生: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改革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我国最早设立了那几个经济特区? 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问题:为什么要在这几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因为它们都是沿海城市,交通便利,有华侨投资,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经济特区“特”在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并给与很多优惠政策。

出示资料:深圳夜景图和邓小平题词

师: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引发了沿海开放的高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最后一段,找出沿海开放出现了怎样的高潮?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板书设计: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城市: 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练习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B )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D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B )

A、汕头 B、深圳 C、珠海D、厦门

4、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B)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5、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B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 D )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⑴材料

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8、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推荐第3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模糊而肤浅。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设计理念】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疑问。没有疑问的教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疑问学生就不会去思考,学习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主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从而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了解改革开放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感受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感受身边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设置疑问提问引导和学生质疑;讲述讲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视频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歌歌颂了哪位历史老人的丰功伟绩?歌词反映了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幻灯片) 学生回答: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此导入对本课内容的讲解(教师板书:第9课 改革开放)

第一篇 改革篇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视频、材料、谈话法)

陈云:“我们国家10亿人口中,7.9亿是农民,要先把农民这一头稳下来,摆定了七亿多,天下就摆定了。”因此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打开了突破口。 1)农村改革:(围绕四个大问题:为什么改?改的目的?怎么改?改的结果怎样?)(图片) 第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改:

展示材料: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出示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教师引导:人民公社化体制有何弊端?(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小字内容作出 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表面问题,人民公社是体制问题。人民公社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这是改革的主要原因。

师:农民愿意饿肚子吗?不愿意。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偷偷地搞了另外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后来得到肯定,并被推广到全国。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农民。

教师引导:请大家继续看视频《小岗村的改革》。 【视频】小岗村的改革

小岗村的农民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开创的制度到底是怎样一种制度呢? 师生共同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即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三个大问题:改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凤阳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斤 1981年产粮 6.70亿斤 1982年产粮 7.15亿斤

提问:根据两个材料,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教材图片——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其实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并且这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结论。 至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首先在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过渡语:改革的成功,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改革出现了一个人们未曾预料的大收获,那就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了。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图片自主探究法)

1、课件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小字部分,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总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教师总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9年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利润34.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视频(图片展示海尔前后的变化)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过渡语:通过对内改革,农村改变了贫穷萧条的面貌,国有企业有了活力,那么对外的封闭落后又是如何打破的?197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封闭落后的面貌

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幻灯片)“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二篇 开放篇

三、对外开放——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音乐、小组讨论法)

(过渡)改革的30多个春秋, 它给祖国大地带来的变化和进展,这一切就像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刚才歌曲中的历史——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问题: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为了吸收侨资、外资;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幻灯片展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1984年讲话 特区“特”在哪里?(看视频或材料,学生讨论)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第1步:点: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第2步:线:14个沿海城市。

第3步:面:环渤海、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为经济开放区。 第4步:体:全方位开放、浦东开放。

昔日封闭落后的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宽领域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第三篇 感悟篇

首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走进新时代》(音乐)

那么让我们联系生活,谈谈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让学生回答。有了电灯电话、楼房林立,吃穿不愁,并且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经济飞速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改革开放,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在成就面前,我们还要看到:现代化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特权问题、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市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缓慢、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而停滞不前,更要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相信新改革开放时代一定会到来,一定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第四

板书设计

第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4、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第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每次调整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的话,这两个问题在课堂上完成,如果时间不允许,就作为作业完成) 设计意图:其中第一题的总结对比,让学生强化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需要的认识,而通过第二道题的总结对比,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推荐第4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这节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引入本课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一

1 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历史。

( 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入学习主题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视频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预设问题: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略)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

2 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努力学习,建设国家的远大理想。)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述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述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应用:

通过预设四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一道材料分析题和一道合作探究题,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

A、中共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复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

)

A、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租让制和租借制

C、股份合作制

D、租借制和承包制

4、被人们以“一夜崛起的城市”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市是(

)

A、海口

B、北京

C、深圳

D、上海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简单明了。

九、课后作业

3 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能力。 视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要求会唱的学生跟唱),在高昂向上的歌声中结束教学,为下节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好情境铺垫。

十、自我评价

备课时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的教学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内容作了整合和取舍,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来学习,理由是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对内改革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起来围绕一个主题,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总体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紧紧围绕三个学习主题,注重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预设,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场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三个教学主题的问题预设有层次有梯度,兼顾学困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存在的不足是: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点多,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时间略显不足。

推荐第5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定稿)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宁夏青铜峡市第六中学

梁淑琴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白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准确掌握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这节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我校农村学生比较多,他们可以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里获取一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乡发生变化的信息。但他们对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所知甚少,地理知识也比较欠缺。鉴于此,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目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用歌曲形式导入对外开放的学习主题。

3、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2、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五、教学时间及重难点:

本课学习一课时。

重点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采用直观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习方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方法。采用合作学习、运用地图记忆、问题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引入本课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历史。

( 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入学习主题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

2 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视频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预设问题: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略)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

3 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努力学习,建设国家的远大理想。)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述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述问题的能力。 拓展应用:

通过预设四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一道材料分析题和一道合作探究题,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

A、中共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复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

)

A、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租让制和租借制

C、股份合作制

D、租借制和承包制

4、被人们以“一夜崛起的城市”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市是(

)

A、海口

B、北京

C、深圳

D、上海

5、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4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6、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总结:

经济特区利用国家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八、板书设计( 视频展示 ) 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简单明了。

九、课后作业( 视频展示 ) 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能力。 视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要求会唱的学生跟唱),在高昂向上的歌声中结束教学,为下节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好情境铺垫。

十、自我评价

备课时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的教学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内容作了整合和取舍,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来学习,理由是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对内改革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起来围绕一个主题,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总体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紧紧围绕三个学习主题,注重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预设,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场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三个教学主题的问题预设有层次有梯度,兼顾学困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存在的不足是: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点多,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时间略显不足。

作者简介:

梁淑琴,女,汉族,出生于1965年9月,1988年7月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系,中教一级职称。本人一直从事初中、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获得教学设计和优质课奖项。2010年5月代表宁夏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大赛并获得二等奖,2011年5月被评为“国培”优秀学员,《沧海桑田共话近代历史变迁》(教学叙事)和“国培”心路回放(研修日志)被国家继教网收录。

5 渴望学习、分享、交流、提高的我,期待着您对我拙作的雅正,请您不吝赐教。谢谢!

姓名:梁淑琴

单位:宁夏青铜峡市第六中学 邮编:751600

邮箱:qszlsq123@126.com 电话:13709535564 6

推荐第6篇: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白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准确掌握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这节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我校农村学生比较多,他们可以从父母和爷爷奶奶那里获取一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乡发生变化的信息。但他们对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所知甚少,地理知识也比较欠缺。鉴于此,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目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出示小岗村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2、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五、教学时间及重难点:

本课学习一课时。

重点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采用直观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习方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方法。采用合作学习、运用地图记忆、问题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老汉,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二儿子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三儿子在深圳当渔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他的三个儿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跟随老汉去看看发生在三个儿子身上的故事。

(一) 大儿子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示材料:改革开放前大儿子面临的状况。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摇。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政社合一,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老汉的大儿子所在的生产堆,18户农民私下里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这种方式得到了认可,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为金凤凰。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衔接语: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老汉大儿子的巨大变化,我们再一同看看老汉二儿子的变化。

(二) 二儿子的故事——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1975年夏,青岛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1、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2、预设问题:针对原因,国企改革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略) 衔接语: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深圳,让三儿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 三儿子的故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出示图片:深圳巨大变化的原因?

2、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3、导航定位活动:先在地图上准确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的位置,下面同学们结合43页和44页的材料进行学习,小组交流,过会让同学到台前指图讲述。

4、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5、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师小结:改革开放如春风,吹醒了万物,吹富了国人,吹强了国家,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推荐第7篇: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41

改革开放;蒲阳镇一中李玉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2.通过了解自己身 改 革 开 放 蒲阳镇一中 李玉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大量借助于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教学方法

(1)引导提问法。 (2)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3)分组讨论法。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2)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 简易的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八年级历史第9课 改革开放。真是“缘分啊”。“嘘”,你们听,来自1997年的声音: 播放资料 今天我特意选取改革开放,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来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以来来感受一代伟人的魅力,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图片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准备将田地包干到户。对于这样大胆的举动,很多社员犹豫不决:“如果不成怎么办?”队长严宏昌说:“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各位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展示契约图片:

社员们含着眼泪按下鲜红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故事讲完了。哪位同学知道小岗农民的命运? 学生简单说明

教师:这位同学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让“数字”来说话,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独立回答问题。 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你的小嘴真巧,说的头头是道”“说话像放鞭炮似的,真好”(鼓励)

教师:这种包产到户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逐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究竟给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多媒体展示漫画一:“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 展示漫画二:“和第一幅相比,有什么不同?”“我请举手最快最高的同学回答。” 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展示漫画三:“农村又有什么新变化?”

回答: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教师:农村的变化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考: 展示问题“为什么要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回答:为了改变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大发展。 教师:这项农村政策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展示问题)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哪些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生产力

3: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阻碍了农村生产发展。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 (“**小组配合的真默契。”)

教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的。对于这样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小结: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以来,“海尔”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型,我们关注一下它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出示问题: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教师:再看改革后的海尔。 出示图片: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配以文字材料: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带来的?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 回答:略 教师小结过渡:

我们讲述着改革走过的20个春秋,历史记载着改革带来的喜人巨变,大家传诵着〈春天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唱想这首歌??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过渡) 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④“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回答略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作用?分小组讨论,把你们的魅力展示给评委老师吧!”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

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5: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6: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带动了改革开放,比如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在开放城市中设立开发区,如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教师:集体的智慧超出了老师的智慧,我还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可以吗? 出示问题:“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你们真棒!再接再厉,“从一系列开放城市的发展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1: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3: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教师:我们的合作真愉快,老师突然灵性大发,想写一幅对联,好不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谁来对下联?(学生对出下联)。哈哈,这是明代顾宪成老先生的名对,我们关注了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来关注一下咱们的家乡吧?? 出示问题:略 (教师巡回指导,适当提示审题思路)。 教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了改革开放魅力,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声音;让我们在春天的故事里歌唱,继往开来,进取开拓,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共同走进新时代。(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推荐第8篇: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是: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改革开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2、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

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4、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

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预设:

(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教师启发学生: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互相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所说的这种变化。

教师过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问题预设: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由小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

2、为什么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下面的小字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其根本原因就是职工的劳动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了,他们得到了实惠。

3、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是怎样改革的?试举例说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2)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3)这位老人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教师总结:

①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收侨资、外资; ②为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教师总结:

对外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探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开放,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四、巩固知识 -反馈检测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重难点,采用抢答、听歌答题等形式进行反馈检测。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板书 改革开放

推荐第9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改革开放 [1000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史实,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含义,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认识改革对农村经济振兴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分析的能力。

知道国企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点,说出国企改革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教材信息,材料分析能力。

知道深圳等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识图、表述图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播放视频,感受家乡的活力,引入学习情境。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获取信息,掌握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视频和材料创设情境,解读海尔的发展,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国企的改革。以漫画创设情境,通过对漫画的解读,对教材的阅读,了解深圳等特区的作用与影响。以图片、视频剪辑、歌曲等展现改革开放给国家、国人带来的变化,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开放给家乡、社会带来的变化的感受,体会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自信与从容,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潜移默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整理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 学生预习,完成学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附:《改革开放》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了解国企的改革 【教材导读】

1.阅读教材关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史实;对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后,农民积极性的变化,说一说各自的原因,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2.阅读教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概括特区的特殊之处;说一说特区的作用,根据《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3.阅读国有企业的改革,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为什么没有活力的弊端,知道国企改革的进程。【问题探究】 1.材料分析

材料一:“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农村问题特别严重,农民生活特别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门窗都是泥土坯(做)的,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 ——万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 (1)阅读教材,为什么人民公社使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

(2)这种情况是怎样改变的?

材料二: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3)分别写出图中AD两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4)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5)阅读教材“凤阳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依据材料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材料四: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4年,全国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6)请从取消人民公社体制,解放生产力的角度谈一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

——邓小平(1)从材料看,设立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2)经济特区中有一个城市曾经是近代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哪个城市?你能比较一下近代的开放与当今的对外开放有哪些不同吗?可以从本质、前提、影响等不同角度比较。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推荐第10篇:3.2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因为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因为八年级学生思想品德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没有学习,这些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论性也很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视频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歌歌颂了哪位历史老人的丰功伟绩?歌词反映了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学生回答: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此导入对本课内容的讲解(教师板书:第9课 改革开放)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历史。

2、投影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预设问题:

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小字部分,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总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教师总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9年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利润34.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设计意图: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听歌后请思考问题: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为了吸收侨资、外资;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视频播放:播放视频《改革开放30年经典瞬间》,增加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感性认识。

课后习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4、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板书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形成简单的知识框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对内改革

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内地(格局)

第11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

3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利用《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让学生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2、以深圳为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

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难点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学生聆听后, 师:提问:这首歌写的是谁,写到他的什么功绩? 生答:邓小平,改革开放。

教师出示邓小平图像,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邓小平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

板书课题:改革开放。

二、新授内容:

师:提问:“改革开放”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生答:改革和开放两方面。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改革方面的内容。

师:改革又分为哪些方面?首先从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生:分农村和城市,首先从农村进 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课件展示改革前农村流传的民谣: “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分析民谣所反映了当时农村存在什么情况?

生讨论回答:反映了农村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农民积极性极差

2、我们农村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的?采取了什么方式?效果如何?

生: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农民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国家把土地按人口承包给农民,农民每年在上交极少部分的供应粮过国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回答: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展示凤阳改革前后两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两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情况? “三年跨了三大步”证明了什么?

学生积极阅读、讨论

反映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正确的。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

师:教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的。对于这样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小结: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企业改革

1、提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多媒体展示):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当年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段文字体现了当时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假如你是当时的总经理,你将如何改革?(结合课本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松散,工人没有积极性,竞争力不强。所以这样的企业最终要被淘汰,改革势在必行。

师:提问: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生:增强企业的活力

师:提问:改革的目标(重点)又是什么? 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同样以今日海尔辉煌的业绩证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多媒体图片展示)

教师小结:随着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改革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加紧对外开放。

(三)对外开放

再次聆听《春天的故事》 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生讨论回答:设立经济特区,搞对外开放。

提问:首先开放的地区是哪里?结果怎样?同时列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地方?

生答:深圳;成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厦门、汕头,后来还有海南,共五个经济特区。

多媒体展示几个经济特区城市发展情况的图片,从而表现开放的正确性。

2、教师小结:经济特区的成功为下一步加大开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

3、多媒体展示对外开放地区布局图

师:提问:我们今天提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那么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长江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延边开放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相关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生: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感受改革开放30年: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从衣食住行生活娱乐方面展示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从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师生一起讨论:

1: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3: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三、小结: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春天的故事》,认真感受邓小平是怎样通过改革开放始终扶起来的。以板书再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随堂练习:课堂同步练习(略) 教学反思:

一、上完本堂课,初步感觉课堂气氛好,师生互动良好,大部分知识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二、课前备课时注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的问题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课堂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且抓住本课的重点,直击中考。

三、教学手段在农村教学中还算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小结处理比较草率,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的问题并没有阐述清楚。

第12篇:改革开放的展开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的展开》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第五中学

张磊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的展开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改革开放也是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次巨变,所以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知识目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深圳在改革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是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我把它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创办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突破,所以我把它列为又一教学重点。 难点: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就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但本课内容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预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 学法:问题探究、比较分析、理解归纳

四、教学过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很难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我通过播放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我国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到农村改革的正确性。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引导学生探究改革的原因,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然改革前,农民缺少自主权积极性不高,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那么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改革的方式是什么?指导学生看课本44页,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农村改革的方式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什么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问题。通过放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分解图,使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民享有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剩余收成归属于农民。教师总结,增强了知识的准确性,强调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改革后农村的情况如何?通过出示数据资料, 使学生从农村和农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归纳,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师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拓展:建国以来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调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现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知识的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也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就初中生的年龄和心里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我先展示我们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国有企业的图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国有企业改革前的资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总结归纳:企业没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教师进一步提问:应该如何改革呢?学生看课本并结合教师出示的资料,明确国企业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以深圳的改革前后图片对比变化,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思想,

五、教学反思

本课我运用历史影片和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问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与现实紧密联系,实现了历史课所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功能。但是本节课概念抽象,我试图运用感性材料使学生理解,但是教学时间和教学手段有限,初二的学生很难全面的理解改革开放的大概念。

第13篇: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龙源学校 郭荣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经济政策转变的具体阐述,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本课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条件。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负担较重,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90后出生的孩子,他们生活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是比较模糊而肤浅的。针对这一情况本课我选取了大量反应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图片,在视觉上刺激学生,从而对改革开放形成深刻认识,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在问题探究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讨论,以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2)师生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资源,利用交流、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知动结合,积极参加历史学习,充分体现师生平等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阻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教学参考书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情况我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它充分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理解会有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歌曲《凤阳花鼓》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改革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如何?这一状况有何弊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疑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什么措施扭转?引导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随后播放一段介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视频及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本课教材编排为三个子目: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第一个子目和三个子目都属于改革内容,第二个子目属于对外开放。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第一个子目和第三个子目放到一块处理,这是改革的两个方面,在农村进行的改革和在城市进行的改革。最后在介绍对外开放这一块。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一张幻灯片(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教材。随后利用多幅幻灯片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涵及实行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及影响。接下来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这一理念设计了一道思考题“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农村又采取了哪些惠农措施?”这些事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会积极踊跃的发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对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我认为作为初二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我不想讲太多太细,只想粗线条的处理一下。

对外开放这一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对这一内容的处理以学生为主,同时配以大量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开放先后城市的巨大变化。最后设计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讨论题“近代前期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和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是否相同?”此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计划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知识线索的整理,也可以是学习本课的感受或体会。随后,我设计了一个反馈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灵活性和开放性我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课下搜集自己身边改革开放的事例资料,提出你认为在改革开放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一些合理化建议。”最后播放反应改革开放的歌曲《走进新时代》,在歌声中结束整堂课。同时学生也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他们对历史课产生一种期待之情。

以上是本人对《改革开放》这一课的设计,水平有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14篇:《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一方框内容(P023-025页),是让初中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我们初中生虽然对改革开放的内容有所了解,但还比较浅显,有必要对学生进一步加深改革开放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及含义,理解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 。

三、教学重点: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及含义、对外开放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了解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举例分析法、作业练习法、小结归纳、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69岁的叶先生捧出记录自家收支的一本本账册说: 1966年,5口之家的年收入是1509.89元;1977年全家年收入1847.30元;1989年年收入超过10000元;2000年达10万元。

问: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我们一步一步走上了小康之路。)。 教师讲解:我们走上小康之路是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改革开放富起来道出了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学习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二.学习探究。

1、出示目标,指导阅读,引导自探。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3到P27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改革的实质、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能说一说大锅饭、包产到户、股份制的含义吗?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说一说:有人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你认为?

(3)、实行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互研,合作共探。

(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问:我国的改革的实质、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讨论归纳:我国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你能说一说大锅饭、包产到户、股份制的含义吗?

1.“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二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怀,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2.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包用工、包费用、包产量)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

3.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讨论归纳: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说一说:有人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你认为?

讨论归纳:从明清开始,中央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依旧停留在农耕时代,只知自给自足,一点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发展。当世界发现利用了电、有了电话、有了蒸汽机车时,中国还在靠油等取光、信鸽或人工传递信息,马车、人力拉人。从种种迹象看,中国如果不关门,其实是可以吸收这些信息的,也能够更早的利用。

从我们的紧邻日本就可以看出,在隋唐时期一直与中国有往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制度等等,博取精华回国后利用。在明治维新后,更是快速的将封建制国家改革为民主立宪的工业化国家,国民生产力一下子就快速的提高,国力也充分的上升。这告诉我们脱离的世界,一个国家是无法快速发展的,只有与世界融合、接轨,才能繁荣中国。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和科技成果来发展自己,才能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这也是邓小平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这还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的深刻的结论。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

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向世界开放。

(3)、实行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

多媒体出示材料:1.1978年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在改革开放的最初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4倍。从人均收人翻一番所需的时间看,美国用了45年,巴西用了31年,印度尼西亚用了13年,韩国用了11年,中国用了10年。

2.“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G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7%,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3.世界第一大电话用户拥有国、电视机产销第一等我国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康社会成为事实。

3、拓展提升。

实行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

三.巩固总结。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康社会成为现实。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靠改革开放“我们走出苦难”,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走入了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正在享受着小康生活,明天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改革的实质--- 改革的目标---

对外开放---- 结语: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

四、检测巩固。

1.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实行对外开放 C.实行计划生育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某新编快板词唱到:“老百姓的日子变甜啦,吃东西讲究营养啦,住房子讲究宽敞啦,穿衣服讲究新潮啦,新出的汽车没档啦,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啦,‘神七’上天啦„„”。词中唱到的这一切说明( B ) 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为世界所瞩目 ②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 ③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见面语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打招呼“吃了吗”;80年代,打招呼“看电视了没有”;90年代,打招呼“搬新家了没有”;如今到了21世纪,打招呼“买车没有”“最近去哪儿旅游了”。

(1)人们见面时打招呼用语的演变说明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这种实际生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1)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实际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小康社会成为事实;我国人民的精神社会日益充实。

第15篇:《 改革开放富起来》教学设计

《 改革开放富起来》教学设计 同和中心学校何玉静

一、教学目标(二)导入(3’)

知识目标:欣赏深圳风光导入新课

1、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三)师导生学(10’)

2、对外开放的含义(1)我国是从什么时候搞改革开放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3)什么是对外开放?

事例反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学(4)说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 ,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认识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教学难点】改革的性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法、合作法【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对于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改革的实质,学生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和了解一 些相关的情况。关于体制和制度的区别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开放这一问题学 生理解较容易,因为国内外的合作交 流比较频繁,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能 较多接触到。学生的需要:课本中的P43“写一写”活动应该会 感兴趣,因为当今的不少中学生在穿着上讲究名牌。科学运用对教学 有一定的帮助。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2’)收集改革开放的成就材料,如, 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故事,比如 海尔的故事;申奥成功、神六的事例 等等。(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6)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7’)(1)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2)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四)师生交流质疑解惑(10’)

1、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效果(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并提出新的疑难

3、学生提出的疑难,其他学生先解答

4、学生无法解答的,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五)课堂小结(2’)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康社会成为现实。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靠改革开放“我们走出苦难”,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走入了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正在享受着小康生活,明天会更美好。

第16篇:3.2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l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l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按《历史填图册》第3题的要求,先在课本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A.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l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 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课后习题

“活动与探究·2”,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提示大家:插图中的学生已经提到生产经营权转换和分配形式变化,此外还有管理体制改变—避免“瞎指挥”和科技进步—避免“浮夸风”等因素。)

第17篇: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出示深圳国贸大厦图片

在深圳这片不长庄稼只“长”高楼大厦的土地上,耸立着一座享有殊荣的建筑———深圳国贸大厦。

从1983年6月到10月,我们整整攻了4个月的关。1984年9月3日,国贸大厦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封顶仪式上,工人们买了一挂总长160米的鞭炮,从楼顶直挂下来,用钢丝绳拉着,足足燃放了二十多分钟。

“三天一层楼”只是当时深圳数千个建设工地大干快上、热火朝天地创造各式各样奇迹的一个代表。当它作为“深圳速度”的象征时,人们强调的是它的速度。我认为,“三天一层楼”也可以说是“深圳效益”的象征。由国贸大厦联想到整个深圳特区的建设,也是一个速度与效益同步发展的历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引出课本24页深圳速度

这起源于党的一个伟大决策

引出框题:改革开放的年代

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连肥皂、火柴、灯油都要凭票限量供应,所谓“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不是丑化和恫吓,而是一种无日无之的生存体验和沉重压力;而对于具有国际视野的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更有与周边国家发展速度相比较而产生的紧迫感。正是这种种内外因素,促成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达成了“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基本共识,最终促使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上选择了市场取向。

1、序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指1978—2008)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教训)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第一代是毛泽东)

作出了伟大决策——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是以阶级斗争为

纲)

意义: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歌词: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2、改革开放的展开

(1)改革:

①首先从农村开始(1979)

讲授:1978年12月,在小岗村严立华家,严宏昌、严付昌、严家其、严国品等20个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的保证书,保证书说:“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一年后,大获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六倍多。从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自1979年开始农村逐步开展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村开始逐渐富裕起来。

引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中国人讲,吃饭靠两“平”,袁隆平和邓小平)

加深:回顾本册前面内容,思考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些变革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的确立(大批官员、老百姓下海经商成为一

万富翁)

(2)开放: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关起门来搞建设,从来都是失败的。从郑和下西洋归来后,中国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了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而 遭受凌辱。必须博采众长,拿来主义。吸收国外先进文明,发展本国。

①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

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厦门(也是鸦片战争中最早开放的城市)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崛起起座座金山。”歌曲《春天的故事》

结合ppt图片思考着四个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演示ppt图片)先试点,再推广

③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合书本24页浦东巨变完成相关题目

“长三角”地区有着全球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有人把我国绵长的海岸线比作 一张弓,长江则是一支箭,上海是它的箭头,浦东则是箭头上的利刃。箭头的穿透 力,往往取决于弦的张力;对于浦东来说,“长三角”就是它最有力的“弦”。 活动:有感于生活用品和休闲方式的变化

结合ppt图片感受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是生活用品

有哪些以前没有,现在却习以为常的物品?

考察一种物品、习惯或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历程

出示一两件已经不用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变化

最后引出

3、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2008年底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居

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达到了总体小康,正在向全

面小康社会迈进。)

概括:国强民富

海宁三十年来某方面的变化

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地方,一种生活习惯等

一块石头两只猫三条鱼四只鸡。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和搞经济

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所谓“三条鱼”,指的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鱼的谐音)的检验标准,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任何事情都能干;所谓“四只鸡”,指的是四项基本原则;

我们从海宁的衣食住行,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体会最深的话题来求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是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还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1978年,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票证还不能完全取消。布票、粮票、油票、煤球票,还有香烟票、豆制品票等各种票证齐全,逢年过节凭票供应肉鱼,还要起早排队。按衣食住行的衣为例,购买棉布凭布票,平时很少添置购买新衣服,而且衣服的颜色单

一、男性服装以中山装为主,女式服装款式更是平谈无奇。现在,打补钉的衣服早不穿了,每年购 置时新服装,从几百元到数仟元不等,不仅穿得好还要讲究个性和色彩,重视质量和样式,真是天壤之别。勤劳智慧的海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猛进如潮、敬业奉献的海宁精神,创办了包括海宁中国皮革城在内的要素市场8个,海宁中国皮革城从1994年至2006年销售皮革服装及各种皮革制品达 503.56亿元 。创造了奇迹,打破了常观,造就了无数身价百万元、仟万元的富豪,让一部分人首先富了起来。

三十年前,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偏紧,虽然吃不饱肚子的日子已经解决了,但是猪肉供应很少,小孩盼着过年,只因为到春节的时候,才能大吃一顿,那时,觉得猪肉最好吃,好香啊。现在天天吃肉,也不觉得猪肉好吃,不仅猪肉,还有羊肉和牛肉,什么鸡鸭鱼蛋,山珍海味都有。昔日的宫廷菜肴走进普通百姓人家,人民生活是越来越好。用餐上饭店,住宿到宾馆,海宁宾馆、龙祥大酒店、海洲大饭店等成了百姓喜庆宴席、商务聚会的必去场所。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宁全市上规模的菜场、农贸市场已达72家,四季鲜果蔬菜,禽蛋肉类,海鲜鱼虾应有尽有。极大的方便群众,满足了群众的饮食生活需求。

住的变化是更大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矗立。改革开放初期,海宁老城区沿市河两岸都是木结构两层楼房和部分简陋平房。出海工程市河整治时新建了人民新村,东山新村,俞家桥新村等。后来国家级住宅示范小区南苑四里社区等的兴建,又建起市河以东的景云桥小区等,现在许多高层住宅如中栋名都、时代广场等也拔地而起,紫微花园、百合新城等成为市民居住的乐园,现在住宅条件都好了、高层住宅最高达32层128米,砖混结构合理、楼房宽敞明亮,塑钢门窗、水电煤卫各应齐全、数字电视、电脑,固定电话加手机。小区道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高档别墅小区更具有异国风情。农村住房变化之大,令城市居民刮目相看,昔日农村常见的砖瓦平房被钢筋混凝土框架所代替,楼板也从多孔板转变为现浇楼板,门改用防盗门居多,窗户大多选用铝合金和塑钢材料,更有豪华的玻璃幕墙作外墙装饰。失土农民异地重建的新农村住宅小区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城乡一体化初具规模。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广电紫薇塔高180米,重修东山智标塔和西山紫薇阁,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原来从乡镇到县城更多的是走水路坐轮船,公路很少,火车也是普客停靠的多,现在火车站迁建后改称海宁站,由三等站提升二等站,火车经过六次大提速,现在含动车组在内列车停靠在海宁站的有50多趟。上世纪80年代初,哪家能骑上自行车可谓富裕家庭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宁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更是迅速,至2006年底公路总里程达1083.5km,其中国道27.4km、省道75.1km、县通219.9km、乡道348km、村道414.2km、高速27.6km。我市的东西大道、南北大道的贯通,让人们出行更快速更便捷。以前路上跑得最多的是自行车,后来,人们上下班大多都骑摩托车、电动车,现在,私家轿车越来越多。仅南苑四里900多户的小区,三分之一住户增添了小轿车。海宁市区公交车实行优惠政策,七十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免票乘车。海宁道路全部修筑成水泥路和沥青路,告别了雨天一身泥,睛天满身灰的泥泞土路,全市村村通公路,公共汽车开辟了从村镇到县市,高速公路直通杭州上海。以前坐飞机、乘火车卧铺光有钱还不够,还需要证明,不够级

别的还不能坐。现在好了什么清规戒律都取消了,成为人们旅游、经商、探亲的首选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们海宁一个县级市的人民生活的变化,足以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果。我国已由解决人民温饱逐步过渡到小康生活,中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从中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第18篇: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室内装饰行业二十年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搜房网、家天下网作为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的承办单位,独家策划主题为“室内设计•我们•30年”,改革开放30年室内设计行业贡献人士系列名家访谈,将突出展现室内装饰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和室内装饰协会的诞生与发展进步。

系列访谈将分“贡献篇、成就篇、精英篇”,以对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年会所表彰的20多位为我国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设计界人士进行对话及论坛的形式,记录他们为推动室内装饰行业发展的工作历程,探讨新经济形式下备受受人关注的室内设计发展,以此共同见证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和不平凡的历史进程。

以下是设计师频道记者对获得“中国室内设计终身成就奖”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名誉会长张世礼先生进行的专访。

张世礼名誉会长

编者按:

在位于北京驼房营甲1号大院里有一个红砖建筑空间,显得非常安静。走进这个空间,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空间分两层,摆放着明清式的红木家具,墙上错落摆挂着民间收集回来的明清时代的门楣、门框,还有张会长亲自创作的书画......400多平米的空间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的节奏,彰显出的一代大家艺术风范。我们仿佛在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空间在对话,看到这里的陈设就看到了主人的艺术世界。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本期嘉宾张世礼会长。张世礼会长1964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之后工作于国际贸易促进会,16年间曾到过世界上20多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出国做展览、展览馆设计、展览会的陈设设计。他1980年开始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副院长;1989年到2007年,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长,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30年间他辛勤耕耘于教育事业不断培养室内设计界新力量,30年后设计情结不改,征衣未解再出发,续写陈设艺术新篇章。

谈到室内发展趋势,张世礼会长的观点是“未来室内发展趋势,应该简装修重陈设”,谈到他所钟爱的陈设艺术,张会长表示他和他的创作团队、总建筑师黄林这在一起做民间明清家具、陈设品的修复工作,现在的他退休后比起上班时还忙。

张世礼名誉会长为搜房设计师频道致辞

记忆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30年,随着中国的国民经济的稳定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迅速,涌现出大批室内设计人才和一支中国室内设计师专业队伍。

【搜房设计师】在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中国室内协会20周年年会颁奖典礼上,您作为最受室内设计界关注的一位老前辈获得了“中国室内设计终身成就奖”,这个设计界最高的荣誉,并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傅立民会长以及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先生亲自为您颁发奖项。您对此次获奖有怎样的感言?

【张世礼】这次中国装饰协会20周年的庆典,检阅了改革开放以来室内设计所获得的成就、建筑装饰行业获得的成就,另外也表彰鼓励了一批专业人员。对我个人来讲就是,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所以我感谢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特别是改革开放这样的好政策,使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迅速发展起来。 【搜房设计师】请就改革开放30年来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变化谈下您的看法?

【张世礼】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特别是明清年代留下来的很多宝贵建筑遗产,以及建筑内部的一些装饰,或一些家具设计。 被广为人知的明式家具,在国际上都很有影响,欧洲的北欧家具都是受中国明式家具的启发的。在德国的中国驻波恩使馆室内设计是我主持设计的,德国的设计师说他们设计的家具的创意来源就是中国的明史家具。

我认为中国建筑装饰、现代的室内设计的起步,是从十大建筑开始。解放后从事北京的十大建筑的第一批艺术修养深厚的老艺术家,最主要的有我的老师奚小彭教授、罗无逸教授,他们都是中国十大建筑设计方面的主力,当然还有一些艺术家,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旁熊兴等等。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主设计师是奚小彭,张仃院长是作为老的艺术家参与工作,整个建筑当时北京设计院的老建筑师、建筑家张博,从整个建筑方面起关键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为室内设计业奠定了基础,张仃、庞熏琴、罗无逸等这批艺术家在周总理的决定下,到了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建筑装饰这个专业。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中国的建筑装饰跟室内设计的发展,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设计师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底蕴是比较深厚。再一个方面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跟国际的信息传播,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为陈设艺术16年间走访20多个国家

【搜房设计师】您是1964年毕业于室内设计系的?那么您刚毕业后刚好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您第一份工作是在哪里?学校当时又是处于怎样的状态?

【张世礼】学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停顿了,都是上山、下乡、搞运动。而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的工作没有间断。我毕业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的工作单位是国际贸易促进会,主要做出国展览、展览馆设计、展览的陈设设计。16年期间我走访过世界上20多个国家。

【搜房设计师】是怎样的契机您回到母校任教,30年献身于室内设计和教育事业上的?

张世礼名誉会长与他的画作

【张世礼】正好是在8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恢复招生,教学开始走上正规了,学校要大发展,这样就调了一批原来老的毕业生和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任教,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在室内装饰行业的时间正好是改革开放期间这30年,中国的现代室内设计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分享三十年创作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是设计之源

张世礼会长从小喜爱书画,并擅长中国画,他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非常热爱阅读。在求学期间,他除了老师讲课之外还有两个课堂,一个是北京图书馆,另外一个就是学校的图书馆。还有两位名师对他影响最大,一位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张仃先生,还有一位是他的系主任奚小彭教授。

【搜房设计师】这些30年来,您在室内设计领域成就非凡,您在室内设计上深厚的造诣得益于什么?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张世礼】我最得益于老院长张仃先生。上学期间的一次过年,我作为学生会主席代表学生到张仃先生家去拜年。当时,张仃院长就跟我说,学室内设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研究,要具有比较好的底蕴,文化知识要渊博一些。因为室内包含的内容很多,他对中国室内发展史给我梳理了一条线,从彩陶文化时期,那些远古形式美非常有价值;再到青铜器,它的器形和纹样浑然一体,有高度的概括和抽象性;接着是汉代画像砖;还有唐宋的图案宝相花,图案装饰非常富丽代表了中国发展的繁华盛世;宋元时期的玉器,就是宋瓷,类似纹样很奔放;明锦水平就更加提高了;还有明式家具、明清时代的建筑。 我还得益于我们的主任奚小彭教授,他曾说,说要研究传统,但不要停留在收集资料.应该变成自己的修养,必须要吸收和理解它。这对我们启发很大,所以后来我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解,包括坚持中国书画的创作。画画虽不是我的专业,但是对我很有益。

建筑是最大的、综合性的艺术作品

【搜房设计师】我们看到您的论文中曾多次提出观点:学习借鉴室内设计文化要真正分清和源流,中国设计师把传统当成源头,把外国文化当成流来研究。请您在您设计的观点上深入谈一下。

【张世礼】我谈下我对设计的体会:当我面对的一项任务,我会主要抓住两点,一个是营造特定环境功能和空间。第二就是文化。

首先,建筑装饰设计要从空间入手。我在83年跟室内设计家,也是建筑师潘昌侯先生一起到德国中国驻波恩使馆室内设计。我们根据功能需要设计,进行空间的处理,把大厅分成前后两个空间的层次,进到第一个空间的层次右边是多功能厅,左边是衣帽间,然后过了一个大隔断,就是大使会客厅,一般的情况下到后院两门帘子是拉上的,这个不是就墙面、顶子装饰,而是设计了一个落地照,把空间分成两个层次,这样人流导向也比较清楚了,这是从空间设计开始。

再还有一个例子,我们2007年进行重新设计的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我是做主体设计,也是从空间开始,这个陕西厅原来比较低矮,上部空间里头有个侧廊,我们就建议把侧廊墙面向后推,把中间上部能够空出来,这样子把柱子一直升到顶部,八根柱子上部都露出来,然后加一些光,使这个大厅就比较有气势。

第二就是文化,我觉得建筑来说,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建筑是最大的、综合性的艺术作品”,建筑设计本身除了技术性以外,要变成一个艺术形象,然后空间里面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主要都是在内部空间里体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个性不同,个性和文化层次也有所区别。

比如说我设计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来讲,作为装饰艺术文化来讲,汉唐文化是体现陕西文化的最高峰。那么唐代的装饰图案,宝相花那是在中国装饰艺术当中很有影响的。所以陕西厅在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的时期来做这个装饰的重新设计、重新改造,我最主要的是抓住了唐风,应用了宝相花的图案设计元素。但是我是搞建筑设计的,我用具有建筑语言把宝相花进行了简化,进行了建筑语言处理,使它成为一个建筑装饰语言。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吴德绳院长对我设计的陕西厅空间和图案比较简练,更加强调建筑语言,是比较认可的。

还有,我在1999年设计完成的外交部澳门特派员公署大楼,那里的设计语言是比较传统的。那么首先大厅从门厅的墙我做了九龙壁,那个九龙壁我想让整个氛围比较好,所以把它放在了门的后面,在九龙壁上面做了水槽,因为它比较罕见,就区别于一般的九龙壁,东汉的飞天等等这样的有几幅图案,一楼至二楼台阶展开,然后到二楼大厅,我就设计了九九回归编钟,我主持的这两个国家的重点建筑厅的设计,比较受到重视,一定要体现中国的文化。

分享三十年创作体会: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我曾经有两个方章,一个叫做“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寓意是不要满足于表面的形式,表面的感觉,要人家能够意会,你设计的内在的东西,要人家有一种联想和回味,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重要的,应该去追求的。我另外一方章叫“齐正之变无穷”,也就是创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在每一个机会拿出一个设计,你都应该追求一些新的东西,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搜房设计师】您设计了很多不同的项目,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也有自己的神采,您的很多作品我们也很熟悉,那您个人更中意的哪一个作品呢?

【张世礼】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我的作品那个时期比较满意,到了一定时间,随着认识的提高,总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相对而言,我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的设计和澳门特派员工作大楼的设计上体会是最多的。另外我的跨度也比较大,我从空间设计,装饰设计,一直到陈设品的设计,外交部澳门特派员公署大楼99回归编钟我是亲自设计的,我在湖北省博物馆呆了半个月亲自监制。

室内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一个重要的项目都是一个团队来完成。所以我说我的作品,都有别人的劳动在里面。我的很多的项目都我的同班同学、女建筑师黄林一起合作的。她后来是环境艺术设计所的总设计师。澳门特派员公署大楼就是我跟她的合作成果。

张世礼名誉会长与他的收藏 用设计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张世礼会长认为中国在目前建筑当中比较创新,比较有突破的作品,多半是跟国际合作的,相互融合的,吸收外国元素比较多。他认为建筑最主要的还应该重视地域文化,重视地域的材料和地域的特定功能。同时统合补充外国的文化。比如,奥运建筑中张扬的建筑作品就比较多了一点,但是这是一个过程,对于中国建筑师走向创新,走向世界也是有好处的。 【搜房设计师】您参与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工作从哪年开始的?您在参与协会建设工作中有哪些难忘的事? 【张世礼】在84年,那时国务院副总理是万里,他主管城建这方面的,他很重视室内设计。接着是轻工业部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后来单独成立了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我那时候是工艺美院副院长,学校派我参与他们的筹建工作,到了85年、86年,因为室内设计跟建设部非常密切,建设部很重视,建设部部长戴念慈跟张钦南就支持建设部系统大的设计院学校在北京开会,由我代表学院到了建设口,89年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当时是名誉会长是戴念慈、奚小彭,曾坚是会长,我担任副会长。我们主要是举办一些专业活动,为设计师建立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政府这个行业发展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另外举办一些大奖赛,把优秀的设计师能够推向社会。

【搜房设计师】在2006年设计分会上,我们看到和您一起的另外一位室内设计分会名誉会长是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何镜堂院长。他也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领衔设计者、总设计师。他在设计中使用了大面积的红凸显了中国特色,被称为是“东方之冠”,由巨型钢构架构成,酷似一只巨大的四脚鼎,寓意是 “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张世礼】是,他是德高望重的建筑大师,在专业上也很有成就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另外,他不仅是建筑,他同时还是位室内设计大师,他的跨度是比较大的,自己还也做了一些室内设计的工程,用设计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搜房设计师】中国当时的建筑师,似乎同时也在扮演城市规划的身份,做城市建筑设计以及规划,目前在国际上很多新的技术、材料、工艺都在广泛的使用,您认为在建筑上中国和国际上有怎样不同?

【张世礼】我觉得作为建筑来讲,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这是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当中,室内设计在国外也都是在建筑事务所里做,室内设计也要谈到建筑装饰工程,因为这个工程包括施工的涵盖面更大,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发展这么大,只有中国才能实现。可能这跟中国从木构建筑都有相当的关系,还有就是中国比较注重装饰,注重文化这方面,外国比较重视技术这方面,当然现代技术美学也是文化。

张世礼接受搜房记者采访 简装修重陈设,不是轻装修重装饰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流动性很大,变化非常快。也许这几年、在上海居住,过几年就在北京居住,很有可能过几年就到美国去了,到欧洲去了。那么应该提倡装修做的简洁,用最好陈设艺术品,好东西历久弥新,年代越久它越宝贵,越升值。还应该提倡把陈述艺术作为专业,请专业人员来设计和挑选,用陈设品来营造个性化的、具有文化韵味的空间。 【搜房设计师】除了建筑和室内设计之外,您个人还有怎样的兴趣呢? 【张世礼】目前,我做的工作偏向于陈设设计。我的观点是“简装修重陈设,不是轻装修重装饰”。因为最简单的装修也包含着装饰,这就不叫重装饰,应该是陈设。陈设品包括绘画、雕塑、灯具、家具、窗帘、地毯这些可移动的东西。2003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论室内设计中陈设与装修设计的关系。

室内设计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装修,空间再创作,你比如我的工作室这里是原来是一个整个的锅炉房。六合大景的徐蕾先生进驻以后,就做了空间分层,空间就有变化了。这是一个方面。那么我来了以后,作为我的工作室,用陈设品来营造我所喜欢的具有文化韵味的空间。

【搜房设计师】陈设艺术能够反映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设计,陈设艺术需要有深厚的耐人寻味的内在文化底蕴支持,您的作品里是如何展现陈设设计呢?

【张世礼】几年前我设计参加了澳大利亚悉尼的总领馆,就是外交部的总领馆,那么我去了以后,总领事就跟我说,这个理事馆会客厅没有中国文化的感觉,将来这个装修不能让外国人。我说外交部就是让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一个礼拜后,在墙面挂起了清明上河图的漆画,然后还有一些石雕,还有一些其它的摆件,特别是中国运去的茶几这些一摆,整个布置出来了,就是在他原有现代的空间的情况之下,摆上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些陈设品,他非常高兴。他说陈设很重要,外交部以后要重视这一块。

因为作为建筑,首先个性不是很强的建筑空间是现代的,你摆上欧洲文化元素的东西,那就是欧洲风格,你摆上中国文化元素的东西,它就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韵味。所以,陈设品能够营造文化氛围。像欧洲18世纪科隆大教堂,要十几年工期建造完成,从建筑本身到陈设品本身都是艺术品。欧洲人出于对上帝的虔诚,教堂都是石雕的,另外不同的时期还要扩建。所以,要具有文化品位,也要有个性,这些珍贵的陈设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搜房设计师】我刚才谈到您的兴趣和大量精力都放在陈述艺术方面的研究,您也还继续再做陈设方面的设计?

【张世礼】对,外交部的很多项目都在跟我合作,现在我搞这个工作室也是为了陈设艺术,我退休了比上班还要忙。另外我的儿子张磊、女儿张丽娜、女婿林徐蕾都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我们一家人都在从事室内设计事业。我的女儿是学陈设艺术设计的,我们一起进行设计和布置的这个空间。我这里的很多陈设品都是我的学生送来的。

【搜房设计师】您任教多年曾培养了很多学生,他们现在都成为了设计界的中坚力量,您其中最满意的学生是谁? 【张世礼】我的学生当中有两种类型,一个类型就是我原来所在的设计所曾经培养了一批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现在在社会上都是有名气的骨干力量了。其中最拔萃的有个叫王弘。他在国内做音乐厅、剧场已经比较权威了。他最早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过建筑,文化底蕴比较好。另外一个类型,就是专业和行政双肩挑的。是我的研究生学生傅袆,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再有一个是副院长王铁,他在学术及活动能力都很强。

张世礼名誉会长

关注可持续发展 打造高水平的作品

张世礼会长为这次共话“室内设计•我们•30年”这样的一个系列名家访谈的寄语:“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建筑装饰行业和室内业设计发展的成就,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张世礼会长认为系列名家访谈是围绕继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发展进行的。由搜房网和中国室内装饰行业协会一起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业的发展,总结发展的一些宝贵经验,非常有意义。他建议通过搜房网设计师频道进一步向社会,向国际推出这个行业工作的专业人员,对促进设计师的成长进步起到桥梁和推动作用。

【搜房设计师】我们都在关注这次金融风暴,您认为它对中国设计行业有怎样的影响?室内设计师,在面临怎样的一些收缩的困境?您对此有怎样的展望呢?

【张世礼】在改革开放30年当中,应该说中国设计师队伍是很庞大的,也不乏有一些人已经具有了国际水平。我是觉得中国的设计水平跟市场相比,水平提高的比较快,市场还不太成熟。对现在面临的世界经济衰退这个问题,恐怕这不是一年两年很快能够解决的,但是作为室内设计来讲,中国室内设计主要是国内市场。我觉得中国经济还是比较稳定的。

外国的一个设计师,一辈子做不了几个项目,一个项目要做好几年,他精雕细刻,最后成就了很有影响的作品,现在中国的好多设计师一年做好几个,其实是没有那么大精力的。

我觉得市场上的项目少一点,设计师们反而会有更多的时间好好反思和研究,去总结和提高,我觉得这对中国室内设计水平,特别是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的发展,可能都有好处。

【搜房设计师】也请您跟更多关注您的室内设计师和网友做一些寄语。

【张世礼】我最近刚完成一幅书法作品,也借此和更多的设计朋友分享:“扎根传统文化沃土,沐浴现代科技雨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就高素质队伍。追求创意新颖,重视品质卓越。关注可持续发展,打造高水平的作品。” 【搜房设计师】感谢您的为我们的寄语,也感谢您接受我们“室内设计•我们•30年”这样系列名家专访! 【张世礼】谢谢!

第19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王素英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单位:永年区第十三中学 姓名:王素英 电话:15830403517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该课的要求为:知道改革开放在我国新时期党的重要决策,了解它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处于历史上的重要一环、在整个我国现代史中属于最重要的内容,搞不懂该课的历史地位,以后的学习将无法连续,所以该课很重要。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不太好两极分化严重。

2.学生现在存在的学习问题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历史事件的连续性把握不好。3.现在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他们依赖标准答案的心理。

(四)教学具体安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确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国企改革情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通过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尝试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尝试: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议?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引入学习主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历史。

2、视频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3、第一次尝试:

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

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4、教学过渡:

当农村经济改革初见成效,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的时候,城市中,国有企业却面临着如何突破的僵局。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二次尝试: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小字部分,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总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教师总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9年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利润34.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3、第三次尝试: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

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过渡:为了深化改革,国家还进行了对外开放。接下来我们讲讲对方开放的情况。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展示图片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2、第四次尝试: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2)、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3)、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4、视频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

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六、小结

改 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开 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放的格局

七、板书设计

1.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2.城市: 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 1.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2.沿海开放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 4.内地

八、布置作业:活动与探究

九、教学反思

《改革开放》这节课,我在备课时搜集了大量资料,也学习借鉴了别人课件中的一些亮点,课件制作紧紧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三个学习主题,课件容量较大,环节较齐备。在教学中通过预设问题,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场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三个教学主题的问题预设有层次有梯度,兼顾学困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课程总体设计结构合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实施,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第20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讨论,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民间歌谣等材料,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师生互动、问题导学、诱思探究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研习等

教学过程

出示照片,导入新课

展示现在的济宁照片和济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通过对比,大家有何感想?

济宁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的好政策。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哪一项伟大决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学习第9课《改革开放》。

出示课题:第9课 改革开放

教师指出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篇章

改革春风吹小岗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

1、第一幕 穷困

通过展示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前的小岗村贫穷落后的情况,引导学生反思改革前的农村为什么会受穷。

出示人民公社时期的顺口溜,并提醒学生阅读课本42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反思农村受穷的原因。

教师出示并归纳:人民公社的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成为农村贫穷落后的根源。

2、第二幕 分田

1978年安徽大旱使很多田地几乎绝收。面对这种绝境,小岗村的18户农民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播放大包干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视频阅读课本42页第二段大字部分,想一想小岗村的这18户农民进行了哪些改变。

展示契约的图片,提出问题感受小岗村18户农民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

3、第三幕 丰收

出示图表,帮助学生明白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国家在此基础上在全国推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出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5、利用选择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利用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村乡镇企业知名品牌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过渡:农村改革让农民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城市的改革也在艰难中拉开了序幕。

指导学生找出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二篇章 国有企业显生机

1、

大锤的故事

展示大锤和收藏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锤为什么被收藏。

2、

合作探究:我来当厂长:

展示三个材料,学生思考造成冰箱质量差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导学生思考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法。

小结:如今的海尔已从一家生产冰消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缩影。

3、1985年展开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如何进行的?

4、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

填一填

5、利用图片展示山推的发展。

小结:经过改革,中国国有企业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跨出国门,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弄潮儿。

过渡: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建设,行吗?对,还要打开门户,呼吸新鲜空气。

第三篇章 对外开放创奇迹

1、

深圳奇迹:播放视频,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这座一夜崛起的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利用《中国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指导学生回顾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3、对外开放的格局

4、合作探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区别?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改革的足迹走过了农村,跨过了城市,又见证了对外开放的浪潮。

知识梳理。

第四篇章 巨龙腾飞新世纪

纵观改革开放,改革成果丰硕,开放成就非凡。让我们在一组图片中感受中国的沧桑巨变。

展示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图片,帮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结束语:

回望历史,改革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战国的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近代的梁启超则呼吁“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改革开放是我们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改革开放的成功,再次向世人说明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从此昂首挺胸的走进了一个新时代。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