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9: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及形成的开放格局。

3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利用《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布局示意图》让学生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形成的格局,同时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2、以深圳为代表的五个经济特区。

3、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难点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 。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春天的故事》,学生聆听后, 师:提问:这首歌写的是谁,写到他的什么功绩? 生答:邓小平,改革开放。

教师出示邓小平图像,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邓小平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

板书课题:改革开放。

二、新授内容:

师:提问:“改革开放”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生答:改革和开放两方面。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改革方面的内容。

师:改革又分为哪些方面?首先从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生:分农村和城市,首先从农村进 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课件展示改革前农村流传的民谣: “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分析民谣所反映了当时农村存在什么情况?

生讨论回答:反映了农村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农民积极性极差

2、我们农村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的?采取了什么方式?效果如何?

生: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农民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国家把土地按人口承包给农民,农民每年在上交极少部分的供应粮过国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学生积极回答: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展示凤阳改革前后两段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两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情况? “三年跨了三大步”证明了什么?

学生积极阅读、讨论

反映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正确的。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

师:教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的。对于这样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小结: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二)国有企业改革

1、提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多媒体展示):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当年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段文字体现了当时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这种问题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假如你是当时的总经理,你将如何改革?(结合课本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松散,工人没有积极性,竞争力不强。所以这样的企业最终要被淘汰,改革势在必行。

师:提问: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生:增强企业的活力

师:提问:改革的目标(重点)又是什么? 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同样以今日海尔辉煌的业绩证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多媒体图片展示)

教师小结:随着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进行深化体制改革,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改革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加紧对外开放。

(三)对外开放

再次聆听《春天的故事》 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生讨论回答:设立经济特区,搞对外开放。

提问:首先开放的地区是哪里?结果怎样?同时列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地方?

生答:深圳;成为“一夜崛起之城”;珠海、厦门、汕头,后来还有海南,共五个经济特区。

多媒体展示几个经济特区城市发展情况的图片,从而表现开放的正确性。

2、教师小结:经济特区的成功为下一步加大开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

3、多媒体展示对外开放地区布局图

师:提问:我们今天提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那么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长江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延边开放城市,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相关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师: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生: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感受改革开放30年: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从衣食住行生活娱乐方面展示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从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师生一起讨论:

1: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3: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

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三、小结: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春天的故事》,认真感受邓小平是怎样通过改革开放始终扶起来的。以板书再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随堂练习:课堂同步练习(略) 教学反思:

一、上完本堂课,初步感觉课堂气氛好,师生互动良好,大部分知识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二、课前备课时注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的问题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课堂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且抓住本课的重点,直击中考。

三、教学手段在农村教学中还算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小结处理比较草率,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的问题并没有阐述清楚。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与反思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