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5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导入

出示深圳国贸大厦图片

在深圳这片不长庄稼只“长”高楼大厦的土地上,耸立着一座享有殊荣的建筑———深圳国贸大厦。

从1983年6月到10月,我们整整攻了4个月的关。1984年9月3日,国贸大厦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封顶仪式上,工人们买了一挂总长160米的鞭炮,从楼顶直挂下来,用钢丝绳拉着,足足燃放了二十多分钟。

“三天一层楼”只是当时深圳数千个建设工地大干快上、热火朝天地创造各式各样奇迹的一个代表。当它作为“深圳速度”的象征时,人们强调的是它的速度。我认为,“三天一层楼”也可以说是“深圳效益”的象征。由国贸大厦联想到整个深圳特区的建设,也是一个速度与效益同步发展的历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引出课本24页深圳速度

这起源于党的一个伟大决策

引出框题:改革开放的年代

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连肥皂、火柴、灯油都要凭票限量供应,所谓“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不是丑化和恫吓,而是一种无日无之的生存体验和沉重压力;而对于具有国际视野的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更有与周边国家发展速度相比较而产生的紧迫感。正是这种种内外因素,促成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达成了“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基本共识,最终促使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上选择了市场取向。

1、序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指1978—2008)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教训)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第一代是毛泽东)

作出了伟大决策——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是以阶级斗争为

纲)

意义: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歌词: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2、改革开放的展开

(1)改革:

①首先从农村开始(1979)

讲授:1978年12月,在小岗村严立华家,严宏昌、严付昌、严家其、严国品等20个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的保证书,保证书说:“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一年后,大获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六倍多。从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自1979年开始农村逐步开展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村开始逐渐富裕起来。

引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中国人讲,吃饭靠两“平”,袁隆平和邓小平)

加深:回顾本册前面内容,思考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些变革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变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的确立(大批官员、老百姓下海经商成为一

万富翁)

(2)开放: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关起门来搞建设,从来都是失败的。从郑和下西洋归来后,中国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了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而 遭受凌辱。必须博采众长,拿来主义。吸收国外先进文明,发展本国。

①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

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厦门(也是鸦片战争中最早开放的城市)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崛起起座座金山。”歌曲《春天的故事》

结合ppt图片思考着四个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演示ppt图片)先试点,再推广

③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合书本24页浦东巨变完成相关题目

“长三角”地区有着全球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有人把我国绵长的海岸线比作 一张弓,长江则是一支箭,上海是它的箭头,浦东则是箭头上的利刃。箭头的穿透 力,往往取决于弦的张力;对于浦东来说,“长三角”就是它最有力的“弦”。 活动:有感于生活用品和休闲方式的变化

结合ppt图片感受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是生活用品

有哪些以前没有,现在却习以为常的物品?

考察一种物品、习惯或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历程

出示一两件已经不用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变化

最后引出

3、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2008年底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居

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达到了总体小康,正在向全

面小康社会迈进。)

概括:国强民富

海宁三十年来某方面的变化

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地方,一种生活习惯等

一块石头两只猫三条鱼四只鸡。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和搞经济

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所谓“三条鱼”,指的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鱼的谐音)的检验标准,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任何事情都能干;所谓“四只鸡”,指的是四项基本原则;

我们从海宁的衣食住行,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体会最深的话题来求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是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还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1978年,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票证还不能完全取消。布票、粮票、油票、煤球票,还有香烟票、豆制品票等各种票证齐全,逢年过节凭票供应肉鱼,还要起早排队。按衣食住行的衣为例,购买棉布凭布票,平时很少添置购买新衣服,而且衣服的颜色单

一、男性服装以中山装为主,女式服装款式更是平谈无奇。现在,打补钉的衣服早不穿了,每年购 置时新服装,从几百元到数仟元不等,不仅穿得好还要讲究个性和色彩,重视质量和样式,真是天壤之别。勤劳智慧的海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猛进如潮、敬业奉献的海宁精神,创办了包括海宁中国皮革城在内的要素市场8个,海宁中国皮革城从1994年至2006年销售皮革服装及各种皮革制品达 503.56亿元 。创造了奇迹,打破了常观,造就了无数身价百万元、仟万元的富豪,让一部分人首先富了起来。

三十年前,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偏紧,虽然吃不饱肚子的日子已经解决了,但是猪肉供应很少,小孩盼着过年,只因为到春节的时候,才能大吃一顿,那时,觉得猪肉最好吃,好香啊。现在天天吃肉,也不觉得猪肉好吃,不仅猪肉,还有羊肉和牛肉,什么鸡鸭鱼蛋,山珍海味都有。昔日的宫廷菜肴走进普通百姓人家,人民生活是越来越好。用餐上饭店,住宿到宾馆,海宁宾馆、龙祥大酒店、海洲大饭店等成了百姓喜庆宴席、商务聚会的必去场所。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宁全市上规模的菜场、农贸市场已达72家,四季鲜果蔬菜,禽蛋肉类,海鲜鱼虾应有尽有。极大的方便群众,满足了群众的饮食生活需求。

住的变化是更大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矗立。改革开放初期,海宁老城区沿市河两岸都是木结构两层楼房和部分简陋平房。出海工程市河整治时新建了人民新村,东山新村,俞家桥新村等。后来国家级住宅示范小区南苑四里社区等的兴建,又建起市河以东的景云桥小区等,现在许多高层住宅如中栋名都、时代广场等也拔地而起,紫微花园、百合新城等成为市民居住的乐园,现在住宅条件都好了、高层住宅最高达32层128米,砖混结构合理、楼房宽敞明亮,塑钢门窗、水电煤卫各应齐全、数字电视、电脑,固定电话加手机。小区道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高档别墅小区更具有异国风情。农村住房变化之大,令城市居民刮目相看,昔日农村常见的砖瓦平房被钢筋混凝土框架所代替,楼板也从多孔板转变为现浇楼板,门改用防盗门居多,窗户大多选用铝合金和塑钢材料,更有豪华的玻璃幕墙作外墙装饰。失土农民异地重建的新农村住宅小区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城乡一体化初具规模。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广电紫薇塔高180米,重修东山智标塔和西山紫薇阁,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原来从乡镇到县城更多的是走水路坐轮船,公路很少,火车也是普客停靠的多,现在火车站迁建后改称海宁站,由三等站提升二等站,火车经过六次大提速,现在含动车组在内列车停靠在海宁站的有50多趟。上世纪80年代初,哪家能骑上自行车可谓富裕家庭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宁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更是迅速,至2006年底公路总里程达1083.5km,其中国道27.4km、省道75.1km、县通219.9km、乡道348km、村道414.2km、高速27.6km。我市的东西大道、南北大道的贯通,让人们出行更快速更便捷。以前路上跑得最多的是自行车,后来,人们上下班大多都骑摩托车、电动车,现在,私家轿车越来越多。仅南苑四里900多户的小区,三分之一住户增添了小轿车。海宁市区公交车实行优惠政策,七十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免票乘车。海宁道路全部修筑成水泥路和沥青路,告别了雨天一身泥,睛天满身灰的泥泞土路,全市村村通公路,公共汽车开辟了从村镇到县市,高速公路直通杭州上海。以前坐飞机、乘火车卧铺光有钱还不够,还需要证明,不够级

别的还不能坐。现在好了什么清规戒律都取消了,成为人们旅游、经商、探亲的首选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们海宁一个县级市的人民生活的变化,足以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果。我国已由解决人民温饱逐步过渡到小康生活,中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从中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第三课《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定稿)

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_教学设计_教案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的年代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