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对称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31 08:34:5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摘要:1.欣赏对称的形象给学生初步印象。由学生总结出几幅图的组织形式上共同的特点是对称。 2.板书:对称授课:(1)学生根据对称的形象总结出对称的含义。(2)小结:对称是指按一条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在他的上下左右或周围配置大小、形状、颜色相同,方向相反的纹样,这样做成的图形就是对称。 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剪制蝴蝶,使学生掌握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二)作业要求:

1.第一课时:简制一只具设计意识的美丽的蝴蝶,要求左右对称。

2.第二课时:绘制一只对称的蝴蝶。

(三)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对称的基本规律,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第二课时:绘制对称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美的感受能力。

(四)教学难点:

1.第一课时:简制具有对称美的蝴蝶。(通过欣赏及演示解决)

2.第二课时:对称的绘制方法。

(五)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六)用具准备:

1.教师:挂图书学生作业剪子胶水塑料袋彩纸自制投影片蝴蝶标本

2.学生:书剪子胶水 16开卡纸彩纸4张塑料袋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环视全体,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对称的形象(挂图)

目的:给学生初步印象。由学生总结出几幅图的组织形式上共同的特点是“对称”。

2.板书:对称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对称:

(1)请学生根据对称的形象总结出对称的含义。

(2)教师小结:对称是指按一条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在他的上下左右或周围配置大小、形状、颜色相同,方向相反的纹样,这样做成的图形就是对称。

(3)辨认对称与非对称图形。目的:加强学生对对称的理解。

(4)学生列举生活中对称的物象。

2.对称的美感:

(1)请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对称的形式美。

(2)教师小结:对称的物象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庄严、稳定的美感。

(3)板书:的美(补充完整课题)——规则、整齐、庄严、稳定。

(4)欣赏:进一步感受对称的形式美。看书18页图片,投影片展示。

3.剪制作业的方法:

(1)蝴蝶的总体认识:

颜色、花纹、外形左右对称(投影片展示)

(2)剪制方法:

a.对折卡纸

b.画剪外形

c.对折彩纸

d.剪花纹

e.粘贴(要求一一对应)

4.欣赏蝴蝶纹样,拓展思路

(1)各组传看蝴蝶标本。

(2)没传看到和看完的同学看书19页的蝴蝶。

(3)出示学生作业。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每人剪贴一张与别人不一样的蝴蝶,要求外形、花纹、颜色均左右对称。

(2)动作快的同学可以动脑筋想办法,用手中现有材料稍作加工,是蝴蝶会上下飞舞。

五、学生剪制,教师巡视指导。

要点:

1.蝴蝶的外形。

2.花纹不要过碎。

3.色彩的搭配。

六、课堂小结:

1.展示优秀作品,给学生美的享受,将对称的形式美感更深的渗透给学生。

2.整理用具,收拾废纸。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由制作蝴蝶引入绘画蝴蝶。

三、讲授新课:

1.绘制对称图形的方法:

(1)将纸对边折

(2)画出一半蝴蝶,然后折好,拓好另一半。

(3)将纸反面用铅笔涂黑。

(4)把涂黑的纸蒙在画纸上,用硬铅笔描下,画稿及印在白纸上了。

2.整理画稿,涂颜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称,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欣赏中感受对称。

2、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蝴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制用的意识。

3、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化蝶》的音乐及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

4、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之中。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体会对称的美。 运用对称制作蝴蝶。

教学难点 :

体会对称的美。把的情感溶入作品中,创造性的表现蝴蝶。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课本、作品、彩纸、剪刀、其它材料 学具:课本、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两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引导 阶段

1.展示课件引出蝴蝶 调动学生的情绪.2.设问:蝴蝶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在欣赏中体会蝴蝶的美

课件

新知

教授

阶段

1.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提问:蝴蝶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进一步分析,提问:谁能说说蝴蝶的特点?

3.展示蝴蝶翅膀翻动的课件,说明对称土星及其特点。

4.通过课件介绍动物、植物、昆虫的对称,了解自然界中的对称,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手工艺品、图案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

5.组织学生以“说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和“谁知道对称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为题展开讨论。

6.提问“你觉得对称的事物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体会对称的美。

1.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大小两对翅膀,双须„„ 2.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蝴蝶的特点:对称 3.看课件分析了解对称和对称图形。 4.欣赏图例,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及对称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拓展思路。

5.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拓展思路,以自身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对称。

6.学生谈论对称给自己的感受,总结对称美的特点

课件

实践 探索 阶段

1.引入蝴蝶听《梁祝-化蝶》讲《梁祝》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美2.简介蝴蝶的制作,重点在形状和花纹、色彩的对称。

3.倡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融入到作品之中。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创设情境,提供大量图片、资料,以供参考。

1.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并体会故事的情节展开联想创作作品。2.小组共同制作。

课件 作品 各种材料

总结 评价 阶段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注意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以“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为题,组织学生自我总结。

1.学生展示作品,并简单的介绍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内涵。2.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作自我总结。

作品

推荐第2篇:《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第9课《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黄合安井小学 熊远明 187743195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蝴蝶的剪制,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称的美。掌握对称形蝴蝶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剪、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的选择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制作对称美的蝴蝶.教学难点:利用对称图形的剪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关键:对称的制作法

教学用具:范画、彩色纸、剪刀、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1、出示一些对称图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画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征?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对称的美》

2、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后左右完全重合。还有一种为中心对称。简单地说,就是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就叫“对称”。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许多,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要那些对称的图形。像人、动物、植物,还有人类设计制造的汽车、飞机等等。这些对称给人带来了一种规则、整齐和相对稳定的美感。

3、展示教师制作的蝴蝶,引起学生的兴趣。分析装饰语言(点、线、面)

4、教师讲解并演示制作方法: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靠近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2)、按照轮廓线剪下图形。(3)、折剪其它彩色纸,剪出蝴蝶图案纹样。(纹样对称、色彩对称)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一幅《蝶恋花》,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粘的蝴蝶多、漂亮。

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要求:

1、作品要有创新。

2、注意图案的精美。

3、保持环境的整洁。

三、展评作品

对于优秀作品进行讲评。

四、图片欣赏

五、作业:运用对称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张对称图案。

六、课堂小结

蝴蝶被称作“空中飞舞的花朵”,现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许多自然界中的生物已经绝迹了,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板书设计:

对称的美

1对折、2找对称轴、3画图案、4剪图形

推荐第3篇:对称的美课堂教学设计

对称的美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片的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自然界中存在的对称,并且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欣赏中感受对称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对称定义的理解,能够了解对称,归纳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作品。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音乐及图片的展示中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在剪纸历史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对称定义的理解,能够了解对称,归纳什么是对称,并运用对称制作作品。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艺术欣赏的氛围,在音乐及图片的展示中展开联想,感受其中的美。并在剪纸历史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导入新课:

1、用对比的方法复习以前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我听说咱们班同学眼力特别好,是不是真的?那我就来考考你,我这有两张图片,快速找出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么快,果然名不虚传。

师:这种排列我们用美术术语叫做(重复)我们在三年级学过的,而这种方式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对称)

师:那到底什么是对称呢?谁来说说你的理解?一起读读,对称的定义:物体或图象沿着对称轴折叠,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重合,就叫对称。(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对称的世界,一起来看看《对称的美》。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动脑通过图片感受什么是对称,明确对称的定义。并能与重复区分开。

2、说说生活中对称的东西。

师:其实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对称的现象,你能想到哪些?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对称,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美术和我们生活有一种紧密的联系,对学生要有这种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热爱观察,发现美,创造美。

3、对称的特点

师:原来生活中这么多的东西都是对称的,为什么人们爱把这么多的生活用品,建筑、之类设计成对称的?

师:那如果不对称,跟对称相比,又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你来读读,对称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基本的造型特征,因为它整齐、平衡、和谐,给人以庄重稳定的美感。

[设计意图]通过花朵的对称与不对称的对比,学生了解对称的特点和对称方法的作用,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魅力。

二、了解剪纸,感受美丽:

1、历史及作用

师:对称整齐、平衡、和谐的美感在剪纸艺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历史悠久!1959年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现了1500多年前的“对猴”团花剪纸,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剪纸。同学们猜猜为什么他要剪成一对的? 师:对,就是因为对称的寓意是成双成对,好事成双。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剪纸的历史知识,知道中国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了解对称的寓意。

三、总结步骤,探索尝试:

1、方法梳理

师:如果创作对称的作品,你想运用哪些形式?

你觉得哪种最有难度?那咱们就来做一做。谁想上来试试第一步?

[设计意图]开动学生脑筋,学生思考梳理剪纸的方法,通过示范明白过程与方法。

2、折法实践 师:第一步是什么?我请同学上来折折,还可以怎么折?甚至可以对折两次、三次来剪,剪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请回。

[设计意图]剪纸的折法其实有好多种,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明白折法的种类,并在欣赏中感受各种折法的美。

3、画法探究

师:折完做什么?中国剪纸对画可就更讲究了,鸡代表吉祥,蝙蝠代表福,那鱼代表什么?你看这两条鱼,如果剪出来有什么不一样?所以说?要想让他相连要?(留个连接点)。

师:而且画花纹的时候注意里面的每一个图案都要是闭合的,这样才方便剪。 [设计意图]剪纸的传统源远流长,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意义,在示范中学生知道不同形象的意义,明白连在一起和不连在一起画的方法,并且了解花纹设计的要点。

4、剪法探究

师:我请同学上来剪一剪?你想先剪哪里?他说的对么?其实剪纸要先小后大,先里后外,这样线才不容易断。现在你想剪哪里?好的,好剪么?为什么?因为太小了,所以我们画花纹的时候要画的大一点,这样才方便剪,她把剪刀插进去剪的,还可以怎么剪。

[设计意图]同学们习惯先剪外形,这样很多里面的细节不好把握,借示范的方法学生了解剪刻的顺序是先小后大,先里后外,小的地方要折叠去剪,明白对折剪法如何留下连接。

5、贴法探究

师:完成了之后,要找个背景贴一下。我这两幅搭配的底色哪一幅更好?为什么?背景要能够突出主体。

[设计意图]贴能够让精美的剪纸作品锦上添花,更能考察剪者的色彩搭配,设计这个环节学生增强了色彩搭配的意识。

四、欣赏同龄作品,开阔视野,学会方法。

师:刚刚我们用了哪四步去剪?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呢?一起来看。 [设计意图]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从中领悟各种自己需要的方法。

五、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师:看了这些精美的作品,大家想不想试试? 师:那我们来看作业要求:开始吧。

[设计意图]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各种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醒学生安全和卫生问题,防止学生受伤害,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作业评价

师:展示下同学的作品,没做完的同学也停下,课后可以继续完成。谁来夸夸黑板上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从作品展示中开拓自己的思路,从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中明白别人和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七、拓展延伸

师:今天同学们用了剪纸和绘画的方式表现对称的美,其实还有很多表现对称的方式,比如、对印画、贴画、橡皮泥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试试!

师:其实生活中美的无处不在,无论对不对称都有自己独到的美,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对称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借此学生打开视野,拓宽思路。让学生把兴趣带到课后,在课后去用新的方式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并且通过再次欣赏不对称的各种作品和图片,学生明白不是只有对称才美,只要我们有一双乐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的美。

推荐第4篇:《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并能识别对称现象。

2、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其经历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听一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宽学生视野。

3、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体会对称的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识对称(对称的物体)

、用“实物图”导入。

蜻蜓、树叶、蝴蝶、脸谱,这些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都是对称的。(板书题:对称)

2、生活中富有变化的对称现象。

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这些是不是对称的?为什么?

(世界灯王、液晶电视、沙发、汽车、鸟巢、**城楼等。)

二、再认对称(对称的图形)

同学们看看这幅剪纸作品是不是对称的?为什么是对称的?你怎么知道两边一样?有些图形我们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检验是不是对称的,对折后留下的痕迹,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用对折的方法操作检验,同桌同学合作。

三、变式对称(对称的图形)

、对称图形的变式(A-D-X)

2、画对称轴(本p68页做一做)

3、折对称轴(本p70页第二题)

四、对称的事物

五、做对称图形

、剪对称图形。

教师示范“随意”剪,学生创作展示。

2、摆对称图形。

3、印对称图形。

六、拓展延伸

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做?

板书设计:

对称

对称轴

推荐第5篇:对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 《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2、通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这一类图形具有的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反复感知中形成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感知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反复感知中形成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直尺、铅笔、剪刀 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学法: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法,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游乐园里看一看,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看来大家又很喜欢游乐园,不仅好玩,还藏着许多有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从游乐园里学习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小朋友在放风筝,首先来看这两只风筝,同学们观察,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

生:

师: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把这种现象叫做对称。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物体,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板书:对称)

欣赏对称美

师:这么多漂亮的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

师: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叫做对称。

(板书: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对称)

二、实践探究,形成概念。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剪一个对称的图形呢。不着急,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同学们,现在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动手剪一剪吧。

师:同学们都剪完了,谁来展示一下。你剪的是

,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剪的。(3—4人)

生:

师:同学们剪的都非常漂亮,那你们都是怎样剪的呢? 第一步,折。先对折,

第二步,画。同学们都拿着铅笔画,画什么? 第三步,剪。乱剪吗?沿着画的线剪。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步骤, 板书:折——画——剪

2、验证是否对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每人剪了一个图形,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谁有好办法?

生:

师小结: 想要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可以把图对折后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如果完全重合此图是对称的,没有完全重合就不对称。

师:用**的方法,同桌相互验证一下,你们剪得图形是不是对称的。(2—3位同学汇报结果)

师:**来拿上你的图形,让大家帮你验证。(1名同学展示) 师:你剪的什么图形,你是怎样剪的? 生: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对折,两边完全重合了,说明它是对称的。 好,那我这样折,没有重合,它就不是对称的了,对吗?(2次)为什么?

生:应该沿着中间的折痕

师:要验证这是不是对称的图形,就要先对折,看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这样对折行吗,这样对着,我们要怎样对折,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完全重合,这才是对的,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 轴对称图形

沿着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完全重合)

3认识“对称轴”

师:打开我们刚才剪的图形,同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左右相同,它们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是折痕把图形分成了完全重合的两部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

师:看,同学们们刚才剪得***,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也就是对称轴。(板书:图形画对称抽) 好,现在同学们像我这样把你们手中图形的对称抽用虚线画出来,注意用尺子帮助我们来画。

谁愿意拿上来让大家看一看。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也认识了对称轴。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 师:那我们怎样验证? 生:对折

师: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对折。在脑海里想一想,把它对折,左右两边是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说汽车和蜻蜓是轴对称图形。

2、师: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数字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那么在这些数字图片中,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0、

8、

师:0有几条对称轴,8有几条。

3、打开课本33页,看第3题,连一连,同学们自己做一下。集体订正。

师:第一个图形是梯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 师:同意吗?

4、做一做

师:回忆我们的体操动作,请同学做动作,让其他同学来分辨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5—8名同学)

四、总结概括,课后反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对称 ——轴对称图形 沿一条直线——对折——完全重合

折——画——剪 (对称轴) 蝴蝶 燕子 蜻蜓

推荐第6篇: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

青岛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执教人:申心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和感受对称美。重点:对对称图形的感知和理解 难点:认识对称轴并会画对称轴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效预习(出示预习提示,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进行有效的预习)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

(2)剪下教材附页中的图片,验证刚才的发现。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体或图形?

二、高效课堂,展示提升

(一)检查预习情况

让学生把课前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评出预习小标兵。 (二)合作探究,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头娃娃,让学生玩添耳朵的游戏,说:“同学们以前玩过添耳朵的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从而引出课题---《对称》 (2)感知特性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19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长听,然后班内展示:

生1:这些图片很漂亮!

生2:情境图中有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及剪纸、人体艺术造型等。

生3: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刚才大家说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到底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大家拿出剪下来的教材附页中的这些图案,折一折,看是不是完全重合,谁想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把这些图形这样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及时表扬) 师:谁还想上台来说一说? 师:把你的结论说给你的同桌听

总结: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像这样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请大家画出这些图案的对称轴,并指给你的同桌看 (3)联系生活找对称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图形。

生1:数字0、

3、8和英文字母 A、C、D、E、H等。 生2: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生3:教学楼、衣服、鞋子、剪刀等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正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对称现象,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如此美丽。 (4)动手操作,剪对称图形

用课件出示精美的剪纸图案,大家看这些剪纸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对称图形吗?请拿出彩纸、剪刀等工具,自己做一个对称图形,再剪之前先想一想,我要剪一个什么样的对称图形?怎样剪才能对称?好,现在开始吧。

教师把收集到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点评,

总结:先把彩纸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再剪,图形就会变得更对称了。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三、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小明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但是他说,你们得闯过三关,他才肯给大家看,你们敢不敢挑战?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1、看一看、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教师作出体操的各种造型,让学生抢答是不是对称的?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四、欣赏对称图形,再次感受对称美 大家现在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再次感受美。

总结;对称世界是神奇和美妙的,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更美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生活!

推荐第7篇:《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68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

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教具:动物图片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感知对称。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动物王国里要举行一次大型的展览会,蝴蝶、蜻蜓、青蛙和孔雀都被热情的请入了动物王国,可是招潮蟹却被拒之门外,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好吗?

2、观察讨论,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蝴蝶、蜻蜓、青蛙和孔雀的画面)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大家?(汇报)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象这样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的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研究一下对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象这样对称的东西很多,例如:衣服、剪刀、眼镜、枫叶,你还能说一说你身边的对称现象吗?

2、猜一猜。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请你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好吗? 出示:蜻蜓、飞机、松树图形,让学生猜测,并说明猜测的理由。问:他们是对称的吗?并说明理由。

师:中国人民是很有智慧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我们一起 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3、剪一剪。师:你想剪出这样美丽的图形吗?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这样的对称图形呢?(小组内同学交流) 汇报剪的方法:折——画——剪——展 师:下面就请同学拿出你准备的纸张和剪刀动手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好吗?(各自剪)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作品大展示(展示同学们剪的对称图形)

4、说一说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这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剪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每个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你能为这条折痕取个名字吗?揭示出:对称轴

5、指一指

请同学们指一指松树、蜻蜓、飞机的对称轴后老师演示:沿着他指的对称轴,把他们对折,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三、巩固应用,认知深化。

1、做课本68页的“做一做”(先课件出示,让学生判断,然后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画)

2、做课本70页第2题

师:现在同学们不但能找出对称图形,还能画出对称轴,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你们还想继续去探究新的知识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去探究,后汇报,通过课件的演示得出正确的结果)

请同学们看一看,一个对称图形至少有几条对称轴呢?(一条)最多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3、找一找。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对称图形,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的对称的?(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4、教科书70页第3题。

四、对称图形欣赏。

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对称图形,真是了不起,老师也收集了很多对称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课件展示对称图形)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吗?这些对称图形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还把我们这个世界装扮的更加美好,更主要的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五、总结全课、回顾过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今天收获还真不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探索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

六、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并用你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对称图形来装扮我们的教室!

推荐第8篇: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二、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折纸图形等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啊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树叶上。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二)学习新知(观察、操作、验证)

1、观察交流

师:认真观察,想想: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它们的样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观察折

师:你们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里面的花纹也一样。是不是这样呢?你能想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 (2)课件演示蝴蝶对折效果

师: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题

师:对折后,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蝴蝶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图形王国中。板书:对称

3、折树叶(指名演示折树叶)。

师:树叶和蝴蝶是不是一家人,也是对称图形呢?光想可不行,我们要亲自验证一下。谁来亲自折一下这片树叶(竖折——横折)

4、指导汇报:对折后,( )的两边完全一样,所以( )是对称的。

指名口述蜻蜓为什么是对称的

5、验证、巩固知识: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竞赛游戏情景:动手折证明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每人一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个小任务——读:动手操作证明下面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并说明理由。图形就藏在书中的100页。要求:先自己折,再和小伙伴说一说,既要有秩序又要快,如果成功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颁奖、鼓励、评价(贴到评比栏) (三)巩固练习(判断)

1、简单判断:

师:不动手折,你还能判断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呢?并说明理由要求:不是对称——手势叉子 是对称——手势勾

(课件出示)箭头图、钥匙图(折)、奥迪汽车标图(2线),8个图形、8个字母。

2、快速大量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课件出示9个) (四)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的美

师: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细心观察你的生活,到处都有对称的足迹。让我们看看他们藏在了哪里。

(课件出示)

(五)寻找身边的对称、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学生举例子):

1、师:除了这些,你能举些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2、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正面和后面是对称的,侧面不是对称的)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六)营造美的氛围,创造对称美

1、逆向思维训练

(1)师:我手里有半张剪纸,猜猜它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奥运五环) (2)师:考考你的想象力,猜猜这是什么字?(中、日、来)

2、艺术家利用对称的美,精心装扮着我们多彩的生活,孩子们,你们想通过你们的灵巧的手,剪出对称的图形来装扮咱们的教室,使咱们二(2)变的更加美丽,温馨吗?请你开动你们的脑筋,拿出彩纸和剪刀,创造美,展示美吧。

3、贴窗花。

看这些对称的窗花使我们的教室更漂亮了,这些都是你们亲手创造的。老师发现你们不但聪明,还是一个个创造美的小小艺术家呢!

4、小结学习体会与收获

推荐第9篇:《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安阳小学校 徐玉华

教材分析:

本课时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对称》。

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图形的一些特征,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自主探究及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新知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纸,几何图形、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童话故事。

师:看了童话故事,你想说什么?

生:为什么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三个是一家人呢?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设疑导入,引发思考,为新知识的探索做好铺垫。)

二、交流质疑,合作释疑 1.观察讨论。

师:同桌交流,说说他们究竟是不是一家人呢? 生1:蝴蝶和蜻蜓是昆虫,但是树叶不是昆虫呀,它们能会是一家人呢?

生2: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一家人。

师:请同学们先分别认真观察蜻蜓、蝴蝶、树叶的左边和右边,再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然后和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蜻蜓的左边和右边长得一样。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的形状都一样。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的颜色都一样。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的长度都一样。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的宽度都一样。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的大小都一样。 生:它们左边和右边的图案都一样。 2.动态演示。

师:如果把它们都对折会怎样呢?(演示对折) 生:只能看到一半了。 生: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了。

师:谁来说说蜻蜓、蝴蝶和树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蜻蜓、蝴蝶和树叶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样的。 师:是呀,蜻蜓、蝴蝶和树叶,它们左边和右边的颜色、大小、形状、图案完全一样,我们就说,它们每个都是对称的。它们在图形王国里都属于“对称”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

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对折,体会完全重合,了解“对称的概念”,理解对称的含义,突破重点。)

如果把一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以后完全重合了,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看,对称的物体还有很多。(动态演示对称的物体)

3.动手操作 (1)讨论方法

师:老师用彩色卡纸剪出了一个图形,出示剪好的折叠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好奇心,交流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问,进而结合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中学到的对折剪纸相结合,分析出蜻蜓、蝴蝶和树叶各自左右的共同特征,发现在图形王国里,他们属于一家人。并进一步完善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激发动手操作,设计并剪出对称图形的兴趣,更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为“对称轴”的认识做好伏笔。)

师:同学们是否也想动手试着剪出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才能剪出轴对称图形呢?请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生:把纸对折后,再剪出自己想要的图形。 生:对,把一张纸对折后就可以剪出来了。

生:对折后可以把要剪的图画出来,而且只画出一半就可以剪出轴对称图形了。

师:为什么画出一半就可以了?

生:因为纸是对折的,画出一半剪好后打开。另一半和它是一样的。所以画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后释疑,进而解决问题。)

(2)剪对称图形

师:大家发现了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动手剪出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吧。

师:把你剪好的图案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创作中欣赏大家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感知对称的特点。有的剪得快的同学甚至不满足于自己的一件作品,继续创作了第二件更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师: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对称图形,小蜻蜓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看一看这些对称图形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它们的中间都有对折的印。

师:是的,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

师用直尺画出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谁能画出其它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试着画一画。 4.联系实际、解疑导练

小蝴蝶想请大家帮忙: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都是对称的,请告诉它一些吧。

生:黑板、桌子、灯管。 生:沙发、椅子、书柜。 生:灯、电视柜、茶几。 ……

师:为了表扬大家学习的这么好,小蜻蜓也为大家带来了生活着的对称物体,请欣赏一下吧。 课件动态显示。

三、加深认识,拓展延伸

1、找一找,说一说。

老师这还有几样东西,请大家找一找这些东西里哪些是对称图形? 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折一折、画一画。

请拿出正方形、长方形、圆,折一折、画一画,画出对称轴。看谁找的多,找的对。

四、联系生活、巩固提高

1、判断。

2、体验创造。

3、小小设计家。小结。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再次欣赏生活中的复杂对称现象,意在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中欣赏对称美,给学生提供“学会欣赏数学美”的机会,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板书设计:

对 称

对称轴

推荐第10篇:教学设计对称

第一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画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的过程,会画出各轴对称图形有限条数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画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的过程。 难点:画平面内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每生备直尺一把、自创轴对称图形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教师备轴对称图形(蝴蝶)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每个讨论小组备画有轴对称图形的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指着蝴蝶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 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段相间的线画出对称轴,并指出对称轴就是用这种点划线标示,同时板书:对称轴)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把课题补书完整)

二、探究画对称轴的方法

(一)利用对折的方法画对称轴

1. 提问:谁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画出蝴蝶对称轴的? 小结:对于给出的一个轴对称图形,我们只要通过对折后再用点划线画出其折痕就可以了。 2.请学生拿出自制轴对称图形用刚才的方法画出其对称轴,有几条画几条。(每个大组一种轴对称图形) 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3.指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提问:你能告诉同学们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吗? 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谁还有不同的折法吗?也来展示一下。(指名展示) 4. 小结:这样看来,有些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些有两条,如:长方形等;有些有四条,如:正方形;有些甚至更多,如:圆形有无数条。

(二)探究无法对折时对称轴的画法

1.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问:这个屏幕上的轴对称图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供小组选择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轴对称图案)

2.反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注意肯定学生的想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测量法,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此法)

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3.小结:关键是通过测量的方法找两个中点,然后将两个中点用点划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练习拓发展

1. 请你猜一猜,画一画:刚才在探究过程中,正三角形画出3条对称轴,正方形(正四边形)画出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画出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呢? 画一画验证,说一说发现。

2. 课件出示62页1题,只要求学生迅速画出等腰梯形和菱形的对称轴,并简单介绍什么是菱形。(书上完成)小结用数格子的方法画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一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机动)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第11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的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的美教案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设计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交流认识自然中存在着的对称,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交流欣赏中感受对称。

2.引导学生了解对称的种类及不同对称的特征,并运用对称形式原理以绘画剪纸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3.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表现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感受对称的美,并将对称的平衡美秩序美带到生活中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小公民。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体会对称的美,运用对称形式原理以绘画剪纸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体会对称的美,运用对称形式原理以绘画剪纸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其表现动物或人物的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课本 作品 彩纸 剪刀 其它材料。 学具准备:课本 彩纸 剪刀 胶水 彩笔

其它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1.交流了解体会对称的美,并用绘画剪纸等形式表现“对称”形式原理。

2.图文结合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对称例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生的学具准备情况) 二 .新课

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对称作品欣赏:给生初步印象,由生总结出所展示的作品及图片组织形式上的共同点“对称”)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感受对称的美。 2.板书课题“对称的美”。 3.看课本明确学习要求。 4.引导体会对称美。

①视频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无论是人体还是植物,无论是小巧精致的艺术珍品还是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大多具有对称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② 体会对称的美。

(师:孩子们,你想用哪些词汇来描绘刚刚所看到的景观?你认为对称形式原来具有哪些特性?)

③进一步交流了解对称。

(对称是指按一条假设的中心线或中心点,上下或左右以及周围配置大小形状颜色相同方向相反的纹样。)

(师:对称原理广泛用于我们生活中,大多有三种类型:)

①镜面对称:形体一边与另一边完全相同,可折叠重合,它具有左右或上下对称的特点。

②平移对称:平行移动一定的间隔,图完全重复,给人连贯流畅的感受。

③旋转对称:一个图案绕它的中心点旋转一周,每个位置图案完全一样,给人匀称的感受。

4.引导学生用对称的形式原理进行美术创作。

(师:下面请跟我一起尝试用剪纸的方式来表现对称物组合感受对称的美。)

①剪纸(先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画出外形将线条延伸到折纸开口处,再在里边画出常见的剪纸纹样如水滴式、马蹄形、月牙形等 ——然后剪刻除剪出花纹和外形——最后展开粘贴)

②对称图的绘画引导(你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 三.生动手操作,在创作中感受对称的美,师巡回辅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动动脑,动动手用剪纸或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 1.明确要求。

①每个小组选两名组长,小组长负责管理小组成员的创作行为。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创作中,学会合作,互帮互助,注意安全,讲究卫生;遇到困难时先想想自己是否能够解决,实在不行时再请教同学。

②创作完成后,将自己的习作粘贴到展示板上与大家分享。 四.交流分享,师生简评。

1.欣赏同学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对称规律。

2.作业展评,师生共评价。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短短的40分钟即将结束,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对称的种类及特点,感受到了对称的美在于它有秩序有规则,给人稳定和谐的独特之美。希望孩子们能将这种和谐的美带到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并去发现美,运用美,创造美,使得我们的世界和人生更加和谐美妙。)

板书设计:

9 对称的美

稳定

有规律

平衡

有秩序

和谐

1.封面

(师:请大家观察屏幕人物和我带来的剪纸.中国结以及脸谱,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感受对称的美。

2.教材课题

(师:请打开课本第16和17页看看有什么学习要求.) 3.教材

(师: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无论是人体还是植物,无论是小巧精致的艺术珍品还是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大多具有对称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4.影片

((师:孩子们,你想用哪些词汇来描绘刚刚所看到的景观?你认为对称形式原来具有哪些特性?)师:对称原理广泛用于我们生活中,大多有三种类型: 5.对称类型( ①镜面对称:形体一边与另一边完全相同,可折叠重合,它具有左右或上下对称的特点。

②平移对称:平行移动一定的间隔,图完全重复,给人连贯流畅的感受。

③旋转对称:一个图案绕它的中心点旋转一周,每个位置图案完全一样,给人匀称的感受。

(师:下面请跟我一起尝试用剪纸的方式来感受对称的美。) 示范:

①剪纸(对折——画出外形和花纹 ——剪出外形和花纹——展开粘贴)②对称图的绘画引导(你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 6.动手做一做(师:接下来,让我们动动脑,动动手用剪纸或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或动物的组合。)

首先请每个小组选两名组长,小组长负责管理小组成员的创作行为。请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创作中,学会合作,互帮互助,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创作完成后,将自己的习作粘贴到展示板上与大家分享。

7.对称美世界(孩子们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情创作体会对称的美,我感到特别欣慰.请( 结束:(孩子们,短短的40分钟即将结束,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对称的种类及特点,感受到了对称的美在于它有秩序有规则,给人稳定和谐的独特之美。希望孩子们能将这种和谐的美带到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并去发现美,运用美,创造美,使得我们的世界和人生更加和谐美妙。)

第12篇:对称教学设计一

对称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内容。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材在素材选取上视角新颖写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教材提倡观察、操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景中,结合大量实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并能够分辨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能够为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过程与方法

1、在通过剪纸感受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

2、在画对称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数学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通过剪纸感受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热爱情感。

2、在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过程中,欣赏、感受对称美,得到审美能力的培养

3、在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分辨轴对称图形,能够确定对称轴。

教学难点:

绘制对称轴 课前准备:

1、学生材料袋里的材料卡

2、剪子、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也一定会学的非常好。因为我们要从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开始,我们一起来剪纸,剪纸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有没有同学会这门技术?

剪纸需要用到剪刀和小刀等,这节课咱们每个组都有两把剪刀,两把小刀,请两个会用的仔细的同学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划伤自己的手,也一定不能用它来对着同学比划,划伤同学更不行。

下面我们先来看视频,学习一点剪纸的技巧。 播放对折剪纸的视频

很简单吧,我们一般都是第一次剪,技术不够熟练,所以呢,我们来做更简单的。同学们拿出课前让你准备的两张材料。找到对称图形一。

我们做的剪纸,不需要同学们自己画线,只要你剪一剪就好了。我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咱们小组合作,有的同学负责把六个图形框分开,有的同学负责沿虚线折叠,有的负责剪,有的负责把剪出来的图形另一边上色,有的负责把上好色的图形贴到前面展台上你自己小组的位置上。小组长快速地分一下工,我们看五分钟里哪个组剪得多,剪得好。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剪出来的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共同点?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对称

类似的物体和图形有很多,大家来看课件。

(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互相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现象,以后同学们会了解到,对称除了轴对称外,还有中心对称和镜面对称。

2、探究对称

(1)小组合作,操作探讨,深入感知对称图形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我们的身体大体上也算是轴对称的,你能做出一个轴对称的动作吗?活动一,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下来做一个动作。

你会不会觉得所有的动作都是轴对称的?每个组再派一个同学下来做一个不对称的动作吧。

那么你能从一些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吗?我们来完成活动二,给你一分钟,你来完成课本P30页自主练习1。全对的组可以从老师剪的剪纸里拿一个贴到自己组的展示台上。

(2)深入学习,分辨是否对称,并感知对称轴。

能够沿一条线对折起来两边完全一样的就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我们就来折一折,自己动手,深入体会一下轴对称图形。活动

三、将课本最后的附页撕下来,把里面的图形剪下来,找出轴对称图形折一折。小组合作,会用剪刀的同学剪,其他同学折。折完的放到你们小组的第一个同学的桌上。每组再派一位同学去检查别的组,看他们折的对不对。五分钟后,看哪个组折对的最多。

(3)画出对称轴

刚才我们折过了许多对称图形,也基本上会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了。我们知道,折痕两边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折痕就是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那么,如果不折,你能不能把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呢?比如,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我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画出它的对称轴吗?活动四,你手里的对称图形

(二)材料卡就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你在没有画面的那一面试一下,画出这张纸的对称轴,画完的同学折一下看你画的对不对。

再来看看这张材料卡正面的那些图形,判断哪些是对称图形,是对称图形的你来画出它的对称轴。画完将你的材料卡放到一起,以备检查。五分钟后完全做对最多的组可以得到一个剪纸。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课本P32页自主练习7和P31页自主练习4.三.拓展延伸。

1、刚才给长方形画对称轴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发现有两种画法,就是说,它有两条对称轴。其实,有很多比较特殊的轴对称图形都能画出多条对称轴,例如下面这几个例子,正方形、正六边形、正五角星、圆形。小组讨论一下,他们分别能画出多少条对称轴?

2、对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为他具有整齐、平衡的美感。你还知道生活哪些地方存在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我们来欣赏更多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例子,感受对称美带给我们的庄重、平衡、整齐吧!(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对称,学生欣赏)

四、课堂总结

你能来总结一下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吗?

第13篇: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及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图片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教学重难点:

1、会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对称图形。

2、会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

课件、图形纸片若干、小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是安全中心小学的杨老师,也是大家的大朋友,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些朋友。我们来认识下它们吧!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梳子、脸谱、树叶图片) 师:它们是蝴蝶、蜻蜓、梳子、脸谱、树叶。

师:那你们在仔细观察下,能从这些图片中选出不同类的一个吗?小组讨论下。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朋友真聪明,因为蝴蝶、蜻蜓、脸谱、树叶左右两边的图案、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都是对称的。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正方形的卡纸,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图形? 师:老师把它对折一下,看一看,会怎样呢?

师:对,变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而且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 师:现在老师再它身上描一描,画一画,看小朋友能不能猜出老师画的什么呀? 师:我们把它剪下来看看好不好?

师在黑板上演示如何描图形的一半,并剪下来。 师:变成了什么图形呀? 生:爱心。

师:对,是颗爱心,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有爱心,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把剪的心形图贴黑板上,并板书对称。

师:什么是对称图形呀?知道了吗?和老师一起说下

师生: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师:谁愿意上前面来一边演示一边说说什么是对称图形? 生上台演示。

师:小朋友,我们问问他什么是对称图形呀? 师:对称的东西有很多。(实物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戴的眼镜,用的剪刀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用纸也剪出了一些对称图形,想不想看一看?(想)

师: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个是什么呀?(出示飞机、鱼、松树并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观察,他们是不是对称的?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下? 师生: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师:通过验证它们确实是对称的。小朋友真棒,那你们再仔细观察下,对折后,这里有条什么呀?(师摸一摸折痕)

师:对,我们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上,让小朋友看的更加清楚。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美丽的图形,你们想不想也剪出这样的对称图形? 师:你们能不能剪出来呀?

师:如果给你纸和剪刀,想一想,怎样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生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说,这个方法行不行呀?(行)其实,只要将纸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用剪刀轻轻的剪下来,咱们就能得到一个对称图形。(师边说边演示剪)。 师:看看老师剪的什么呀?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剪刀和小正方形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剪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别剪到手了,也别乱晃剪刀,弄伤别人。同学们也可以把书翻到第68页,看看例2是怎样剪衣服的。 (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师巡视并提示注意安全)。

师:小朋友们,剪好了吗?把你们剪的对称图形拿起来,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自己剪的对称图形,找一找,摸一摸它们的对称轴在哪。 师:眼睛闭上,摸一摸,感觉一下。找到了吗?

师:小朋友们真棒。下面举起你们剪的图形,老师和你们一起选一选,选出最漂亮的贴在黑板上好不好。 师生一起选图形。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也剪出了这么多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但剪的剩下的纸不要乱扔了,把它捏成团,下课后再扔进垃圾桶里,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学生。

师:虽然大家剪的图形不一样,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手指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对称轴。

师:下面看一看,谁的眼睛最亮,看的最清楚,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师演示画飞机的对称轴)

强调对称轴用尺子画,画虚线要出头。 师:老师画的什么呀?

师:谁愿意上前面来,画出鱼的对称轴? 师:他画的怎么样? 师:掌声鼓励。

师:那松树的对称轴谁愿意上前面来指一指。(生1指) 师对生1小声的说:问一问同学们,我指的对吗? 师:掌声鼓励。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你能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吗? (出示第68页做一做)

师:说的多完整啊!那1 和梳子为什么不是对称的。 师:对,对折后两边不完全重合。那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生画对称轴,师巡视辅导弱势群体)

师:谁愿意第一个上前面来,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上台作品展示并讲解对称轴在哪) 师:他做的怎么样?„„ 师:对,很棒,掌声鼓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称,认识了对称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图形都是对称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出示美丽的对称图形) (生欣赏)

师:同学们,对称图形美吗?

生师:很美,我们把这种对称图形的美叫对称美。(贴出“美”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物体。 师

师:看来,生活中好多物体都是对称的,就连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也是对称的。(老师拿出这三种图形) 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

师:请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形折一折,找找看。 (师巡视,关注弱势群体)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找到的展示给大家。(一生上台) 师:他找的是长方形的对称轴,你找到了几条?怎样找的? 师:很好,同学们,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那正方形呢?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同意吗?

师: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呢?折折看。 师:你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师:还有没有更多的?

师:哇,她找了这么多条,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继续往下找,还能不能再找出来呀?

师:看来啊圆的对称轴不止一条。老师告诉大家,它有无数条,至于它为什么有无数条对称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在再研究。

三、巩固练习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还带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想不想见见,它们就藏在小朋友的数学书第70页第3题的方格纸上,它们还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出来呢! 2师:小朋友们,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迅速的把它们的另一半画出来吗?比一比,谁最棒。

师巡视辅导,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们,画完了没有,没有画完的没关系,那小朋友看一看,第一个朋友是谁呀?(城堡)第二个朋友呢?(小鱼)没画完的小朋友请把笔放下来,下课后再画。

四、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的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14篇:五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对称

教学内容:

认识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学习目标:

1.将学具盒中提供的学习材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较好的完成。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

教具: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一起来观察图形的对称美,《对称》。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看书1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17-1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的内容, 思考: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 要求:看谁画得又好又快!

3、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台订正,订正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谁画的对?为什么? 追问2:若对让学生说说画的方法? 追问3: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1、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练习

2、5题 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又提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归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之乐。

第15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镜面对称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71页的内容,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教材非常简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湖面倒影和照镜子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以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几个“照镜子”的练习,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和镜子打交道,他们已经完全知道镜子是可以成像的。但对于镜子成像的特点,学生还不是完全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7周岁多一点的孩子,想了解并完全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成了学习的一大难点。本课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发现镜子成像的特点,明确镜面对称的性质。整个教学过程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多样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观看动画片《骄傲的孔雀》:孔雀很骄傲,总以为世界上他最美丽。一天,他在湖边散步,看到湖里有一只孔雀和他长得一模一样,他很生气,结果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提问:孔雀怎么会掉到水里的?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师:岸上的孔雀和他的倒影一模一样,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对称

师:这种对称现象你还在哪儿见过?

2、欣赏倒影《建德风光》 师:要求仔细观察,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集体交流,汇报。

小结: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镜子外和镜子里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镜面对称。补充板书:镜面。

新叶古民居 龙舟漂流

白沙大桥 新安山水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活动总是依托于具体的学习环境之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水平,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在出示课题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出示“对称”。接着请学生欣赏了熟悉的建德风光,创设了美丽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美的神韵,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然后在板书上补充上“镜面”。情境创设中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创设实践情境,自主探究新知

1、猜测判断

面对镜子跳《兔子舞》,我们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会不会改变? 边跳边念节奏:前 后 | 前前 前 | 左 左 | 右 右|

2、验证猜想

面对舞蹈室大镜子,合着音乐跳《兔子舞》,同时观察镜子里的“我们” 前后、上下、左右位置是否有变化。

3、汇报观察结果:

4、再次验证

小结:照镜子时,镜子里前后、上下不变,左右相反。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为学生创设的实践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针对照镜子前的种种猜测,我带领孩子走进生活,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跳《兔子舞》,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中初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让他们真真实实地体验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学生在实践操作情境中经历了“猜测判断——验证猜想”的自主探究过程。

(三)、创设模拟情境,巩固内化新知

1、师生面对面跳韵律操《幸福拍手歌》

师:老师想跳《幸福拍手歌》,你们当镜子里的我好吗?请你们边跳边想:你先出哪只手,老师先出哪只手,为什么?第二遍同桌面对面跳,再次模仿照镜子。

韵律操《幸福拍手歌》的大致动作如下:向前平伸左手,平伸右手,左手搭右肩,右手搭左肩,左手向上伸,右手向上伸,拍手,左手搭左肩,右手搭右肩,左手叉左腰,右手叉右腰,伸左手,伸右手,拍手。

师生边跳边说出自己的位置,如:师:左手,生:右手;师:左肩,生: 右肩„„

2、交流汇报 同桌交流。

3、练习(从实践到图片)出示图片,潘雅芝用哪只手写字?

潘雅芝用()手写字。 唐雨婷用()手拿书。

4、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课堂中我采用模拟照镜,跳韵律操等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特征。学习资料采用班级里学生的照片,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再现生活中的画面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使原本抽象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没有枯燥的说教,有助于学生轻松学习。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观察并记录镜子里外的时间。

2、练习:小华把闹钟拨到9时,对着镜子,小华发现11时变()时,6时变()时,如果小华看到镜子里闹钟指向4时,实际是()时。

3、交流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找规律

实 际 时 间: 9时 8时 5时

镜子里的时间: 3时 4时 7时

关系式: 9时+3时=12时 8时+4时=12 时 5时+7时=12时

实 际 时 间: 6时 12时 5时30分

镜子里的时间: 6时 12时(0时) 6时30分

关系式: 6时+6时=12时 12时+0时=12时 5时30分+6时30分=12时

6、根据规律再次进行练习

小华把闹钟拨到10时,对着镜子,小华发现10时变()时,5时变()时,如果小华看到镜子里闹钟指向8时,实际是()时。

设计意图:认识镜子里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

1、照镜子,

2、沿对称轴画出时针和分针,再认出时间。可当出现以上没有钟面的练习时,可以把钟面画出来,再用以上两种方法解决,但这样很麻烦,但不这样除非学生具备很强的空间观念,把他想象出来。但这对于只有7周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我创设了这一开放的情境。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创设开放的情境,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机会,想方设法使其成功。

(五)、拓展作业

大屏幕上显示一半的天坛,青蛙,雪花。怎样才能看到完整的影象? 思考1:把镜子放在什么位置才能发挥镜子的魔力?思考2:镜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第16篇: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核心提示: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P68-70,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P68-70,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教具准备:一棵圣诞树、爱心、树叶、蜻蜓、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明胶、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教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家看看,漂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并且揭示课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对称图形。 二. 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剪一剪,议一议。

教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像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学生动手剪,教师巡视,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有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并且同桌互相介绍展示。 2.找一找,画一画。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线或一条折痕) 据据学生的回答,沿一个图形的一条折痕画出“对称轴”。指出:“这条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对称轴。

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刚才哪一位同学观察到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出来画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吗?

请同学们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过后检查评价。 3.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让学生举出例子。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对称图形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 谁能演示给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猜后,动手折一折,比赛谁折出圆的对称轴最多。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你能动手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吗?在纸上画。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有很多条,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可以找出来啊!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米老鼠遇到了难题了,你愿意帮助它吗?课件演示:你能一眼就看出他们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字、汉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演示)

3.我心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再动手剪一剪?来吧,发挥你的想象,加上你灵巧的双手,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对称图形来吧,并且画上对称轴后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乐)

学生剪完之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作品呢? 四.师生总结,畅谈感受。

1.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话想跟它们说吗?

2.这些对称图形的确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对称的“美”)

第17篇:《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县西小学 黄赤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四个物体虽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但它们四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说明左右一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一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一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一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正方形(4条)

3.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一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2

(四)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三殿、后三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五)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一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小精灵儿童网站(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一半,就画成一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一边,然后比着一边的样子画另一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六)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设计意图:

“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无论从内容设计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面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体现新课表的精神,把新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教材的意图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一、展示美丽的对称图形,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上课一始,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二、揭示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

通过观察,学生已经对对称图形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再给学生用课件展示对称的特点,进而揭示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直观感受对称的特点——左右或上下两边可以完全重合。帮助学生建立轴的概念。

三、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对知识进行了拓展,不仅会画对称轴,而且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自己探索结果。这样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对称轴的认识也有帮助作用。

四、动手做对称图形。

学生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小组中研究,怎样剪个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剪对称图形的办法要对折——画图的一半——剪图。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对称,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五、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我在本节课上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看到的对称图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给学生展示我搜集到的对称现象,这样设计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动手实践

4

最后,我设计了小组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用涂料画对称图形,用剪子剪对称图形,用钉子板围对称图形,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对称图形的不同方法,这里可以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课后反思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千姿百态的物体之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中,从小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画出美丽的图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新授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新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将教材的意图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这节课的新授过程层次清晰、重点难点明确,教学效果比较扎实,而且充分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让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拓展实践活动,我在网上搜集的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大家听的极为认真,而且真正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实践活动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对我也是一个促进,今后我要更多的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拓展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第18篇:《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也比较多。学生的知识背景良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我校2001年加入课改试验,三年级学生是我校第一批参与课改实验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四、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4)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

1判断对称图形。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图形可能就不一样。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是否对称。) 师: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也是很美的。

(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二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 “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在猜图游戏中出现半个花瓶,激发学生想办法剪出一个完整的花瓶”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 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六、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活动有以下特点。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开课伊始开展猜图游戏,用精美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好奇。整个游戏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尤其是最后出现的半个花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2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提供数学交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教师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认识对称图形,课堂上开展了观察发现、操作探索、欣赏运用等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例如:先独立尝试探究对称图形的剪法,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方法,最后又在观察讨论中揭示对称的概念,整个过程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性质,树立学习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欣赏数学美的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师抓住对称图形特有的美感,精心设计了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课件动态演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由一幅特殊的工艺品图,让学生发现不对称中又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的价值。

点评人:周日南(广西教育学院)

七、编者点评

本课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合理,抓住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求。

2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解决问题入手,在新课导入上对教材作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层次清楚,体现出教师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3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注意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方式灵活多样,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安排了探究发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作为建议,编者认为在以下方面应引起重视和加以改进。

1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剪对称图形活动的基础上,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对事实(对称图形的生成)的感知上,而应引导学生概括出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图形的一部分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能与它的另一部分完全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对称图形。

2克服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新八股现象,如每节课后都要求学生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堂堂如此,便是形式主义了,难有实效。

第19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昙华林小学

刘虹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镜面对称》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通俗地说,“镜面对称”是指相对于一个平面的对称。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对称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人教版二年级教材只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作了初步介绍,其中镜面对称是新增加的内容。

二、目标定位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制定了以下三个具体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活动中,感受对称图形的美,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在本节课中,我们紧紧抓住“对称”来展开教学,对于“镜面对称”“对称的性质”都没有对学生明确提出。学生在表述时语言可能不规范,只要大致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三、学情分析

《镜面对称》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来学习的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又不同于轴对称,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从体验中获得知识。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材中已经设计了几种活动,学生在生活中也照过镜子,但在教学中仅做教材中的活动肯定是不够的,而学生又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如何设计更有效、有序、适度的活动成为我们设计时的最大难点。经过我们多次集体备课,逐渐找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活动思路,即先让一位学生对着镜子做动作,其他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镜子里的他是怎么做的,让他们体会到镜子里外的上下、前后是不变的。再让一位学生做镜子里的老师,既巩固前面所学,又引起新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发现镜子里外的左右正好是相反的。接下来,老师和全班学生拿道具做游戏,便于教师反馈。最后,再由同位同学互做游戏,让他们再次获得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分别准备大、小镜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课件出示猴子捞月的故事,不出现结局)。 他们能把月亮捞出来吗?

二、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①平静的水面就像一个大镜子,能把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演示课件)

②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噢,我听懂你的意思了,水面上的树和它的倒影,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大小也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这幅图中还有对称的吗?

③回放课件中的图案,再次体会对称。

④除了水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映照出人或东西的样子?镜子。 再来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镜子外面有什么,镜子里面有什么? 镜子外面有人,镜子里面也有人。

镜子外面有开水瓶,镜子里面也有开水瓶,我们就说镜子外面的物体和镜子里面的物体也是对称的。

三、活动体验镜面对称的性质:

你们照过镜子吗?我们今天在课堂上也照一照。

①老师先请一个同学来照镜子。其他同学仔细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拍拍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举起两只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举起一只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向后退一步,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蹲下去,再请你站起来,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

我和镜子中的我是对称的。我向前,镜子中的我也向前。我向后,镜子中的我也向后。我向上,镜子中的我也向上。我向下,镜子中的我也向下。

②游戏:请一个同学来做镜子里的老师。我一边说一边做,你也一边说一边做。如果他做对了也说对了,请你们拍三声掌。

我笑嘻嘻。 我做下雨了。 我做拍拍肩。 我做两手叉腰。 我出左手。

掌声不太热烈,为什么呀,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才和老师是对称的?

让学生体会我和镜子里的我是面对面的,我们的左右正好是相反的。我出左手,镜子里的我出右手;我出右手,镜子里的我出左手。

③现在老师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做游戏,我要拿道具一本书和一支笔,那你们呢?

师左手拿书右手拿笔,再交换书和笔做一遍游戏。 ④生生互动:同位同学互相做这个游戏。指名表演。

四、练习

1、完成71面练习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71面练习第5题。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71面思考题。你知道真正的时间吗? 自己完成思考题,对答案。

五、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六、再次演示课件,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第20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教材分析

《镜面对称》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见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9页)。通俗地说,\"镜面对称\"是指相对于一个平面的对称。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数学,用学得的知识解决数学现象。

本课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下面的\"做一做\"呈现的是照镜子的活动,意图是通过镜面内外人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对称作为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与学

生的日常实际联系较多,故在二年级上册引入\"对称\"这一常见变换应该说是必要的。对称的表现方式很多,如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囿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只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作了介绍,其中镜面对称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镜面对称》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来学习的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又不同于轴对称,它富有变化性。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来体验,在\"玩\"中学,从体验中获得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镜面对称的特征不容理解,可能会对镜面对称特征的感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⑵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七、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学校里有大镜子的组织学生去镜子面前“照一照”,如果没有,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引出水面对称

1、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3、同学们,平常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的倒影。

4、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说明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大小形状一样,是一种上下对称。)

5、导入镜面对称

师:除了水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镜子里。出示第二幅主题图。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里的数学) 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 [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镜面对称,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你们想不想自己到镜子前去做一做动作,照一照自己呢? 生: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齐答:想!(学生走出教室,到大镜子前去照一照) 师: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观察\"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 (学生们投入到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镜子中做出了各

种各样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议论。稍后回到教室。)汇报交流:镜子外的我和镜子中的我,大小一样,前后、上下的位置也没变,就是左右的位置变了。

师:照镜子,就是我们数学中说的镜面对称,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是左右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清晰地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和相对性。] (三)、巩固练习

1、游戏:《照镜子》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也可以学生跟学生做照镜子游戏。) 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右耳朵。生:我右手摸左耳朵。

[说明: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也可先请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其他学生判断这名学生做得对不对。这样设计是照顾一部分学困生。整个游戏活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全体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动作,既巩固了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课本71页第5题。)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课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拓展题

(1)写下1-9的一排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2)找找镜子外是什么时候?教师出示几个镜子中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镜子外实际是几时几分? (四)、回顾总结

说说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九、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前后 左右--变

上下 互换

十、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第40页

案例反思:

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所蕴含的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倡导学生从身边,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于生活中去,让数学不在是纸上的数学题,更多地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生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让学生\"闹\",让学生\"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去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因为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内化的过程。

[问题研讨]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在选择单个物体时,容易理解左右的位置变化,但在考虑一排物体时不够严密,不能理解它的左右变化。其二,有一小部分学生\"玩\"的目的性不明确,课堂上如何引导,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材分析:

“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材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能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小镜子每人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水面对称

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投影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倒影。(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师:有没有发现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师: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

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

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一齐说一遍。

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面对面感知左右。

(4)加深体验镜面对称的上下、前后同向,左右相反的性质。

师生模仿动作游戏:假设一方是镜子里的人。师向前、向后走问生该如何走?(向前或向后)师向上跳、向下蹲问生该如何做?(向上或向下)师用左胳膊托左腮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镜子中的老师影像该如何做?(生也左胳膊托左腮) (5)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3、简介镜子的历史与构造:

师: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镜子时,他们用什么方法认识自己?

生:看水面(师:平静的水面!)

师:对了,后来人们发现把铜磨平后也能照出人的影子来,于是就有了铜镜。但铜镜里照出来的人影并不十分清晰,后来人们发现把一种叫水银的东西涂在玻璃的表面,就能十分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子来。这就是现在小朋友手中的镜子。看林珊西的小镜子比较旧了,后面的水银都有些剥落了,所以像玻璃一样,两面都看穿了!

4、巩固练习:

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镜子怎么能帮助找到另一半图形?

3、照镜子中的数字。

写下1—9的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以某一数字为例说明镜面对称。

看镜子中的数字判断是几。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你们学到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有什么疑问要解答?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四、布置作业:写数学日记《镜子里的知识》

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学习镜面对称前,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照,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学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做镜中(外)人,学生做镜外(中)人的游戏,更是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在游戏中突破了难点知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大量的体验的基础上,对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生活现象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如果本节课只停留在“热热闹闹的”层面,孩子们总结不出镜面对称的特点:上下前后四个方向不变,左右颠倒。如果学生只是通过操作找到这样的特点而不会应用也是一大缺憾。书中习题有看着镜中的数字写出原来的数字,有看着镜子中的钟面影像读出几时几分这些习题的处理正是应用镜面对称的特点来解决问题的。并不是让学生依赖于小镜子,如果不带小镜子这些题就不会做。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镜面对称的应用,事实证明学生不拒绝抽象,能总结出镜面对称的特点并应用特点去还原一半的图像、去读镜子中的钟面。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有待改进的地方本节课感到学生感知的不够充分,如果带着思考任务(在镜子前做向前走、向后退、高跳、下蹲动作观察镜子中的你的动作)留在课前照大镜子做动作,把自己的发现在上课时向同学和老师汇报会更

对称美教学设计
《对称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