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线段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1 07:49:1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线段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线段

学习内容:

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 (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1)

(2)

(3)

(4)

(5)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推荐第2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

在上课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道谜语,请大家先读一读,再猜一猜。(多媒体出示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毛衣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线)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特点

1、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提问:现在我们的桌上都有一根毛线,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 (2)请学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3)指出:小手捏住毛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来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5)把线拉直,说明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是从哪儿到哪儿呢?谁来指一指?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2)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2个端点】

(3)如果我这样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线的两头垂下)

同桌活动: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变式判断,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 (先弯)问: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拉直再换方向)问:这是线段吗?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出示一条线段)。

追问:这个图形就是什么?这条线段这两端的竖线表示什么? 4.小结线段的特点。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说一说线段特点吗?(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并和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4.判断强化。

谈话:大家都知道线段的特征了,那你能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5、找线段

(1)讲述: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线段,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这有一个盒子。找一找,你觉得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哪里可以看成它的端点?还有哪里也可以看成线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并指出它的线段和端点。

小结:我们刚才找出的一些物体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所以都可以看作线段。

三、操作比较 感受线段长短 1.折线段 谈话: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纸上能找到线段吗?这张纸上还隐藏着线段呢!看老师把它找出来。

演示: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这里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操作:请你也来折一折,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段更长一些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更短一些的折痕吗?

说明: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有些线段要长一些,有些线段要短一些,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实践尝试 学习线段画法 1.尝试画线段。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呢?(直的,有两个端点) 引导:知道了线段是怎样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2.归纳画法。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呢?老师没有直尺怎么办?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

指出:只要物体直的边就可以用来画线段,一般都是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 请你利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点或短一点的线段。

五、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数一数。

刚才我们画了线段,现在请你来数线段。

出示题,指出: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每条边都是直的,两边相接的地方就是端点,所以每条边都是一条线段。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 后面几个图形你也能数数,说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提问: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正方形呢?五边形和六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画一画。

(1)教师在黑板点两个点,提问能连接这两点画出一条线段吗? 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几条线段?还能画吗? (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请看第4题。这里有三个点,要求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想一想,什么叫“每两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3)如果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让学生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后交流和补充。

(4)如果有5个点,每两点连一条线段,你能有顺序地连一连吗?看看连出了什么图形?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提问:今天你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导师点评:

课堂调控,学生混乱时可用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声音的起伏,对学生的表扬等。在学生集体回答时,应不予理睬,让学生明白应举手回答问题。

线段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些仓促,可多展示些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要求学生找线段时,可先让一个学生示范,明确要求,使操作更规范流畅。 在数封闭图形的线段时,学生说到有几个端点就有几条线段,应指出是封闭图形,使说法更准确。折线段时,学生自己也想到了,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再展示出不同的折法,发现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方向也可以不同。

画线段的时候应先做示范,使学生学会更规范地画线段。

经过两点只能连一条线段,这里可让学生尝试错误,找出第二条线段,自己发现错误,理解更加深刻。并在画前指出这两点就是端点。出示三点时,就明确每两点的意思,便于四点的理解。可在课前进行握手游戏,每两个小朋友握一次手。

教学反思:

这节课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课堂的组织应该有条理,有规范的操作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让学生动手把线拉紧,观察线的变化,得出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接着还有在生活中找线段,用手指出线段及端点,这里由于没有事先说清操作要求,学生在指线段时不到位,切描述不够流畅。应先示范给学生看,也能节约时间。后面让学生用纸折线段,引出折痕也是线段,并得出线段又长又短这个特征,这里可让学生自己折,展示不同方向、不同长短的折痕,得出结论,并巩固线段的特征。

推荐第3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教案

实验小学 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

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师:请小朋友折一条和这条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折一条比这条线段短的线段;折一条比这条线段长的线段。

(指名让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2)找一找

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拿起一本书,摸一摸书的一条边)我们可以把书的这条直边看成线段。你能找一找这条线段的2个端点吗?(请生指一指)

师:你还能把书的哪条边也看成线段?(请生指一指)它的2个端点在哪? 师:除了可以把书上的边看成线段,还可以把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边也看成线段?

3、数一数,体会线段的特征。

(出示图)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2”)。

(指名操作: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指一指它每一条边的2个端点)

4、画一画,理解线段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小朋友还能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生:直尺

师:除了尺,还能借助什么?为什么?

生:沿着书、文具盒、铅笔的边画或者是用尺子画

师:你们是怎么画的?(引导学生交流线段的画法与步骤)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条线段。(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师:老师把小朋友的画法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儿歌)

5、连一连,强化线段的特征。

师:学了这么多,比比看谁是最心灵手巧的人。

(1) 师:给你2点,你能连接这2点画出一条线段吗?请小朋友完成课本60页第3题。老师也来画一画(课件演示)

师:连接这2点还能画出另外的线段吗?

(2) (出示第4题)(再出示)师:“每两点”是什么意思?

师:说得真好,每两点就是指 (电脑出示问题)画画看。 生:能画3条,是三角形。

(3) 师:(出示4个点)4个点你还能像这样连一连吗?连完之后数数一共能画几条。

引导:(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你画的和他一样吗?

(针对学生的画法)启发: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全课小结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连接5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4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特点: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俩个端点

3、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反思:

在《认识线段》这节课中,我很重视学生从操作中形成概念,巩固提高。新课开始,我让学生先想想然后动手把桌子上弯曲的毛线变成直的。教师动手把线拉直。然后从中抽象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用手拿着的两端就可以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数与形的结合,学生容易记忆,容易理解。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生活中找线段,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点。紧接着,通过动手折线,折出一条线段,再折一条比这条线段长的线和比这条线段短的一条线段来扩展学生的思维。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表明,线段是有长有段的,可以比较,可以度量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线段的理解,尝试着动手去画线段,再次强调线段的特征:直直的且有两个端点 上完这节课的反思:

首先,教学概念课,必须要反复地让学生体会并且尝试着去说什么才是线段。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部分就是线段。从而得出线段的特点,后面的每个环节都围绕着线段的特点,反复强调,巩固认识。其次,在画线段的过程中,对于“连接两点”“每两点之间”这几个字应该有所强调,我在练习过程中有所忽视,所以,一节课不能只重视新课部分,练习也不可忽视。最后,我想要说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推荐第4篇: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一、引入

师: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拔河,请你观察,这两根绳子绳子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弯的,一个是直的。

师:老师手上也有一根绳子,它是?(弯的)请你想想,有什么好方法使弯曲的毛线变直?(两手捏住,拉紧)

师:你们知道吗?刚刚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揭示了一个神秘的数学知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学生齐读两遍) 问:把线怎么样?哪里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请学生拉住线,教师示范:边指线边说,这是一条线段(请几名学生指)

大家想不想指一指?(同桌合作)

教师展示线段(短的、长的、位置一高一低)它们还是线段吗?

松开一只手,它还是线段吗?看来啊, 必须要用两只手捏住,才能看成线段。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线段,仔细观察线段,你觉得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直直的) 启发:除了一条直直的线,你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为了方便,我们用两个短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两个端点)

教师总结:我们一共发现了线段的两个特点:

1、直直的

2、两个端点

你能看着这条线段完整地说一说线段的特点吗?(几名学生说) 说完之后,让学生在图形中指一指线段,并说出端点在哪里。 师:其实,除了老师刚才手里的毛线是线段,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线段呢,比如:书本、直尺。你能来指一指,并说说端点在哪里吗? 生:学生举例回答。这是一条线段,这是它的两个端点。

师:除了数学书和直尺,你能在课桌上找一找线段吗?并说说端点在哪里?

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线段,同学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练习

1、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线段?

2、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也能正确判断了,想不想去图形王国里找一找线段?

3、我们在生活中,图形中都能找到线段,想不想自己“创造”一条线段? 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问:折痕可以看作什么?请你指一指,并说出端点在哪里?

大家想一想折一折,请拿出纸,折一个比老师折的线段长一些的?再折一个短一些的?

学生作品展示,指出比较线段长短时,要一端对齐。

这3条都是线段,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说明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4、师:同学们刚刚学会了如何折出一条线段,想不想学如何画一条线段?你想用什么来画?(直尺)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画线段的3种画法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一条线段。(展示学生作品)

5、同学们真聪明,已经能独立画线段了。想不想接受下面的考验?

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6、给你三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

解释每两点的意思,可以直接指出。

7、难度加大,给你4点,你会连吗?请在作业纸上连一连

两种画法:由外而内、按点有序的画

四、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五、提高

1、如果给你5点,你会连吗?

回顾刚刚画线段的过程,如果给出的点越多,画出的线段也就越多!

2、下面这个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推荐第5篇: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设计思路】

教材首先通过猜谜语的情景引入生活中的毛线,再通过观察将毛线拉直这一过程来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然后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长方形纸对折后观察折痕,以及沿直尺边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及按指定要求画,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情境引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请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2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二、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到生活中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指名一人板演)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相信你们走出了课堂之后还会有更奇妙的发现!

(2)到图形中找线段

师:其实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有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折线段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折纸游戏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下面请大家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提问:拿出第三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吗? 师提问:从这三次折线段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三、学习画线段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3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画线段时,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四、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谈话: 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好,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小结: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3、想想做做5题

师: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4、最后一关来了,有5个点,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明确:按题目的要求一共可以画9条线段,并连成一个五角星。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推荐第6篇: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3.6 比和比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的意义;能判断已知的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连比的意义;会进行有关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观察—比较—猜想”的方法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合作中,体会生生交往与师生交往的乐趣;在解决问题中接受挑战、战胜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成比例的线段、连比.难点:比例线段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

(3)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用比的知识来解释,芭蕾舞演员跳舞时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吗?

过度:人的下半身长和身高的比值,也就是红色线段与黄色线段的长度之比是一个特殊值时,就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和比例.板书:比和比例

二、探究新知 1.两条线段成比例

概念:在选用同一单位长度表示两条线段的的长度时,它们的量数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板书:两条线段的比

活动1: 量出线段的长度,求两条线段的比

(1)选用cm为单位长度,用刻度尺分别量线段a 和b的长度,计算a : b.(2)选用mm为单位长度,用刻度尺分别量线段a 和b的长度,计算a : b.(3)由(1)(2)你发现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选用的单位长度有关吗?

(4)小明同学也在计算线段的比,他是这样算的:c=2厘米,d=30毫米,c:d=2厘米:30毫米=1:15,他算的对吗?为什么

强调: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选用的单位长度无关,但必须使用同一单位长度.

2.成比例线段

概念:刚才求得这两条线段的比

a

:

b

=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a、c、b、d也是比例线段.两条线段的比是两个量的比,比例线段是四个量的比,比例的基本性质也适合于比例线段.板书:ad=bc

活动2:判断下列线段是否成比例:

(1)

a=2厘米,b=3厘米,c=4厘米,d=6厘米

(2)

a=2厘米,b=6厘米,c=3厘米,d=4厘米(多找几个同学说)

强调: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要根据定义只要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四条线段就成比例 活动3:例5

3.连比

过度:刚才例题中求得线段的比

AD:DB=15:25=3:5 DB:AB=25:40=5:8 AD :DB :AB =3:5:8 这种形式叫做连比.活动4:已知x:y=2:3,y:z=4:7,求连比x:y:z.解:因为x:y=2:3=8:12 y:z=4:7=12:21 所以x:y:z=8:12:21.总结:把前一个比的后项和后一个比的前项化为相同的数,这个数一般是前一个比的后项和后一个比的前项的最小公倍数.活动5:例6 挑战自我:(1)如果a/2=b/3=c/4(a,b,c都不为),能得a:b:c=2:3:4吗?为什么?

(2)如果a:b:c=2:3:4,能得到a/2=b/3=c/4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三、课外延伸 调和数

我们数学上不仅发现了黄金比例、调和数的美,还有很多美的存在,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发现美.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

板书: 3.6 比和比例

一、两条线段的比 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二、成比例线段

a

:

b

=

c

:

d

三、连比

AD :DB :AB =3:5:8

推荐第7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桌子上放着的毛线,毛线是怎样的? 师:怎样可以把它变直?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师:用手捏住了毛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于线段的知识。(课题:认识线段) 师:线段可以用

来表示。(板书,线段)

师:这样拉出的线,于原来放在桌子上的线有什么不同?(直直的) 对把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所以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好再请同学们用毛线拉出一条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短竖线来表示端点。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小朋友指一指两个端点。

师:那学到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呢?

老师这儿有两句线段的儿歌送给大家,(出示儿歌:小小线段直又直,一头一尾两端点。)

师:小朋友看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不行,因为是弯的) 师: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斜着 可以) 师:现在哪里可以看成线段?(手往里收回些) 2.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师:认识了线段,看下面那些是线段,用手势表示。(P49想想做做第一题)。

补充: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虽然线段的方向、长短、颜色改变了,但是只要符合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直的,有2个端点,那这个图形就是线段。 3.找线段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牙膏盒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指一指你带来的物体上的线段。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师: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师:刚才我们在物体上找线段,下面我们在图形中找线段,来看这些图形你认识吗?他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请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学生回答,是什么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指一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同学们在图形里,它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线段的端点虽然没有标出来,但是它是存在的。

师: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那六边形想想是有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围成。

师:现在老师要把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看什么呀?(房子)

现在请你数一数这个小房子图形上一共有几条线段。(为什么是6条,合成了一条)

小房子变化成5条线段,变化成3条线段。

4、折线段

师:我们不仅可以在物体上找到线段,在图形中发现线段,我们还可以用纸折出线段,小朋友们你想试试吗?拿出一张彩色的纸。老师把它对折。然后展开,看见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那端点在哪里?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

师:你能折出比它短的折痕吗?

师:通过刚才的折纸活动,你有没有发现了线段有长友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5.画线段

师:刚才我们在物体、图形上找线段,用纸折线段,我们还可以用笔画线段,想不想学。

老师先画,左手拿尺,放平,压紧,右手握笔,沿边,轻画。两个端点别忘记。

师:大家来说说看,画线段是要注意什么? 师:拿出作业纸,把线段画在上面。

展示同学画的线段。

师:如果你的同桌画的是正确的,请你帮他画个小五角星。

师:如果我们需要一条线段时,但是却没有尺子,你有办法画出一条线段吗?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快乐的学习,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师:调皮的点点小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向我们发起挑战,接受吗?

1、想想做做3 链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一条)

3、想想做做4 三个点,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师:只要是两点,它们之间就能连成一条线段,画出的是三角形。

4、想想做做5 四个点,链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师:刚才你们大部分同学都只画了四条线段,漏画了两条线段,那又没有好办法不漏画呢?我有个好办法,想不想听?

我们可以先看A点,A点可以和B点连,A点还可以和C点连。 接下来我们考虑B点,C点

我们还可以从B点开始连,像这样有序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的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我们知道了线段有长有段,这二条很容易看出谁长谁短,这两条不容易看出的。我们可以有一种方法就是度量,下一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

推荐第8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拉一拉、比一比\\\'的活动,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3、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认识线段的特征。

2、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红线、直尺、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在森林里,小猫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他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一只老鼠。老鼠,这下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于是他向老鼠追过去!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猫选择那条路能更快追上老鼠呢?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谁先追上老鼠?为什么?

学生观察课件,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红色的路线和蓝色的路线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红色的路线是直的,蓝色的路线是弯的)

师:因为红色的路线是直的,所以它选择这条路能很快就追上了老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学生观察。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是)它和小猫所跑的红色路线一样,都是直的。它有几个头?(两个头)

讲述:我们这两头叫做两端。(板书:两端。)

讲述:我们把两手间的这一段直的线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两端的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你能指一指吗?(板书:端点)

2、小组交流探讨: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集体汇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能摆成其他的形状吗?试试看!

学生试着将线段竖着摆、斜着摆,然后让学生两手松开,让毛线变成V形。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线段可以横着摆、竖着摆、斜着摆;有长有短。但是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4、教师小结: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测量工具测出它的具体长度。

5、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出示书本\\\'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6、讲述: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线段。请大家用手摸一摸我们的数学书的一条边,提问:它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书本的一条边是不是线段?学生回答后,再跟着老师摸一摸书本的其他几条边。

接着让学生拿出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是线段吗?

7、合作探讨:书本、直尺的边都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还能和你的同桌说说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吗?

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例。

集体汇报。

三、画线段

谈话:我们刚刚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线段,线段有哪些特点,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线段的特点来画一条线段吗?试试看。

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几位同学所画的线段。提问: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呢?你是怎样画的?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先画一条直线,再画两个端点;或者先画一个端点,然后画直线和另一个端点;或者先画两个端点,再将两个端点用直线连起来。

教师小结画线段的方法以及应当注意的地方。

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条线段。画线段时既可以先点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引出一条直线,最后点上另一个端点。也可以先画一直条线,再点上两个端点。总之,不论用哪种方法画线段,都一定要记得画上两个端点。

学生实践画线段。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数一数

依次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你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吗?

(联系实际物体体验)

体会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别是由3条边、4条、5条、6条线段围成的。还要指出,两条线段在一点相接,端点不要再画出来了。

2、画一画

教师在黑板点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1)如果有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猜一猜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

2)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五、思考题

出示图1:提问:数学博士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能数数下面这幅图中有几条线段吗?

学生可能只能数出两条,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第三条线段。

出示图2:提问:谁能告诉大家这一幅图中有几条线段?要求学生回答并指出来。

出示图3:这幅图上有几条线段,你知道吗?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六、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端点端点

我在此加入了一个直观的动画情境,为了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增加这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记忆线段的特点。

联系生活中符合这些形状的物品,指出他们边是用和边一样的线段条数围成的。

推荐第9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直尺 教具:跳绳、毛线各一根、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最近大家都在积极地训练。现在大家来比较一下这两根绳子有什么区别?(看课件,出示两根绳子,一个跳绳,两个同学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比较得出:一条是弯的,一条是直的。)

同学们再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老师这里有根大家都喜欢的跳绳。看,这条跳绳是什么形状的?(出示跳绳)(弯的。)

不错,现在你有没有办法把它变直呢?请学生演示把绳拉直的过程。

二、观察体验,感知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示毛线图)那你们看,这条毛线是什么样的?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演示)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2、(课件出示拉线图)真聪明,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齐读线段。线段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演示)我想请位小朋友来指一指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指)老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在数学上把这两头叫做端点。(板书:端点)齐读。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三)、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师画线段图)指端点提问:你知道这是线段的什么吗?

讲解:我们用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有时侯也可以用两个小圆点表示。同时在线段上相应的标出端点

(四)、小结线段的特征

1、(演示方向斜的线段)这样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演示成U形的线段)那这样呢?为什么?

2、那线段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或者线段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同学友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五)练习: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这位新朋友,它想和大家做个游戏,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了它。现在它躲起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或不是线段)?

(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

1、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说说)

2、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七)图形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二、折线段,认识线段有长有短

1、(出示长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们喜欢折纸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

师示范,生齐折: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展开

讲解:折痕也是一条线段,谁能指出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指名指)

2、你能折出一条比它长的吗?比它短的呢?(展示)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3小结:线段必须有两个端点,并且是直的,和它的方向及长短都没有关系。

三、画线段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会数线段,还能创造线段,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画出这位好朋友。

(1)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 只要是直的都可以用来画线段,但是我们小朋友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要养成用尺子画线段的好习惯。

四、组织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3

师:给你两点,你能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书上49页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演示)

师:是什么图形?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先猜一猜?再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展示)

师:我们在画的时侯,怎样画就能画全了、不遗漏?课件演示有顺序的画。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别小看这线段,它可以组成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

(课件出示)

师:课后请小朋友们也动手画一画,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推荐第10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认识线段”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2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罗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然后教材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征,并能够画出线段。

学情分析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在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的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借助工具画线段。 2. 从图形中正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教学准备:学生分别准备一根毛线、一把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操作演示,揭示课题

1、师:这根棉线弯弯曲曲的,怎样让它变直了呢?(指名操作)

2、数学上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3、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4、仔细观察线段,在小组里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课本第60页第一题),再次感受线段的特点。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 )里画“√”。

【设计说明】在线“曲”与“直”的变化中,感受线的直,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并通过位置、长短的变换,凸显“直”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出示线段图形,并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从一组图形中正确识别线段的练习,既可以反馈学生对线段概念的表征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内化对线段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理解知识

1.找线段: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数线段(课本第60页第二题)。

3.折线段(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纸对折,再打开)。

启发:现在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条线段。 (1)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拿出来,折出线段。 (2)结合学生作品,指出:线段是有长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3)板书:线段的另一个特点:线段有长短的。

【设计说明】找线段、数线段和折线段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用长方形纸折“线段”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通过操作“创造”线段的机会,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还使学生体会到线段是有长短的。数出一些多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既巩固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又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三、尝试练习,掌握知识

1.尝试画一条线段: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 2.指名教画线段。

3.强调:(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左向右画;(2)画出的线段一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3)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设计说明】在画线段的过程中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通过练习,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四、欣赏图形,扩展新知

1、出示几幅由线段组成的图形,让学生观赏,体会线段在生活中的利用价值。

2、课后画一幅由线段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自己画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组成什么图形?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生活中线段图,进一步掌握线段特征,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课后利用线段画图,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价值。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端点 端点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3、线段有长有短。

第11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课时四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并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建构出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情景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有3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他线段都是曲线。(小明从学校回家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事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线段。

二、互助探究

1、感受线段的“直”

(1)请同学拿出刚刚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一根线,观察一下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将这根线变直吗?(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用手拉住线的两头,用力向两边一拉。 师:这样拉出来的线跟原来的线有什么不同? 板书:直的。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线段举起来,请同桌互相看一下你们的线段。

现在请看老师的线段,这样直是线段吗?这样还是线段吗?为什么?(将线的一段松开)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3、建立线段的表象: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把你的想象的线段画出来。(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这个同学画得很直,可是你能一眼看到端点了么?为了让大家看到端点,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实心的小圆点来表示端点,也可以用小短竖来表示端点。(示范)请同学在自己原来的本子上补充。

4、变一变(竖着的,斜着的) 这些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5、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数学课本上就有线段,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请学生来指一指,为什么这条边会被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呢?还有那条边也可以被看成线段呢? 除了课本,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边也是可以被看成线段的,你能找一找吗?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量线段

(1)线段可以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吗?

(2)用尺子量出课本第5页的三条线段,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线段下方,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3)比一比(视觉误差)

四、画线段

(1)先用手势表示出3厘米大约有多长? (2)尝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3)汇报画法。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向右画,一直画到刻度3,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下面写上3厘米。(边解说,边画)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并且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5页 第2题。

3、完成教材第6页第1题。(说一说画线段的步骤)

五、课堂小结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12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两家子中心小学 霍丽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会量、画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他们来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电子白板,形象直观地呈现两只猫捉同一只老鼠时走过的路线。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直直的路线要比弯曲的路线短。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条直直的路线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从而揭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让学生观察。提问:瞧,这是刚刚谁走过的路线?为什么?

2、交流讨论: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的特点: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3、比较发现:

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4、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并说出理由。

6、合作探讨:我们身边的线段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活动。

7、欣赏音乐: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

学生动手画线段。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知线段直的特点;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线段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说说你是怎样的画的?

2、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3、如果没有尺,想想看,还能用哪些物体画线段呢?

师:看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真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哦!

【设计意图:结合线段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只需在学生出现困难时稍作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强化训练,应用拓展。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线段了,也会画线段了,可线段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1、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几条线段?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的。)

2、画一画。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通过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思考题:数学博士也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数数下面这幅图中有几条线段?

(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数出的线段不重不漏。)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检验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还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

第13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 识 线 段》教学设计

刘银宏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泗阳县北京中路17# 223700 0527-8523296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

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老师这儿还有个谜语,敢猜吗?

屏幕出示: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服少不了。(毛线)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叫端点。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

3、折线段

谈话: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像老师这样对折、打开,这样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能折出一条和它一样长的线段吗?

还能折出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吗?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呢?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4、数线段。

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独立思考答题,集体核对。)

提问:(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

讲述: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5、学生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吗?请小朋友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

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突出线段是直的,这些工具都有直的边)

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线段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请小朋友欣赏你的同桌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6、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画了线段,数了线段,还动手折出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

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提问:你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谈话:如果给你四个点,请你连结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在书上试着画一画。(介绍两种思考方法)

课后思考:如果给你5个点呢?请课后画一画,思考有什么发现?

三、小结学习收获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

四、欣赏

其实呀,线段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请小朋友欣赏生活中特殊的“线”现象,好吗?

作者简介:

刘银宏:女,1975年10月出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积极参与县级,省级课题研究,曾多篇论文获奖。

第14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吴堂小学

董妍妍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动手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一根毛线)我把这根毛线轻轻地放在展台上,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的)。那你们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同学们想一想。

2、生1:右手拉住毛线的一端,左手抓住毛线的另一端,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

3、揭题: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4、出示学习目标,领读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线段都有哪些特点? (1)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 (2)它有几个端点? (3)可以量出长度吗?

2、怎样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三、检测自学结果

1、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直直的),有办法把它画下来吗?(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一根毛线放着就能这么直吗? 生:不能,一定要用2只手拉着。

师:你真聪明!在线段上,我们2只手拉的地方往往用2根短短的竖线来表示,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有2个。

2、师:现在谁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3、练习: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4、在生活中找一找线段,能不能量出它的长度呢?

5、生活中的线段很多,你能不能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呢?

四、课堂训练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第9页练习一,第

6、7题。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特点:

1、线段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度量的

第15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小学 徐长凤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及理性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师:毛线几根、彩纸一张、课件。

生:每人一根毛线(颜色、长短各不相同)、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出示上海世博会各国展览馆)师生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上海世博会的部分含有线段的场馆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博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本节课中引出数学博览会埋下伏笔。】

一、曲直对比,引入线段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上海世博会,可是你们知道数学博览会吗?博览会上也有很多馆呢!我们一起先去“生活馆”看看。

1.考眼力。比较两根毛线的长短。 (1)两根直的毛线。

(2)一直一弯的两根毛线,哪根毛线更长些呢?

2.由第(2)小题学生的意见不一,引出将毛线拉直,并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比较熟悉的比较毛线长短入手,在比较一直一弯的两根毛线时,引起学生的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自然想到将毛线拉直这一策略,并作动画演示。通过交流,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也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解决了生活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再到“体验馆”去游览游览吧。

1.拉线段

(1) 初步感知

(课件回放拉直的毛线的过程,并配音,)把线拉直,两手间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体验馆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线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题:线段)

a.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师生合作指线段。(从左手捏住的这一端开始,到右手捏住的这一端结束,这两手间的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b.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长短、颜色不一的毛线,拉出一条线段后,再指一指。

(2) 认识特征之一“直”.师拉一根短毛线,可以看成线段吗?(横拉,斜拉,竖拉) (松开一只手),还是线段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应该是直的。(板贴:直的)

【设计意图:通过拉直各种色彩、长短、粗细都不一样的毛线,意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引导他们对所观察的进行抽象概括,消除毛线的色彩、长短、粗细等对学生的干扰,帮助学生将线段的本质属性从非本质属性中剥离出来。】

(3) 认识特征之二“端点”.师拿出另一根长毛线,从中找线段。

a.(拉毛线的一半)你能从中找出线段吗?指名指一指。 b.(拉毛线的另一半)还能找到线段吗?指名说一说。

c.(拉毛线的中间的一部分)这回的线段又在哪呢?全班学生边说边指。

师结:看来,要在这根毛线上找准线段,关键是要看清楚老师拉直毛线时两手捏住的两端。

这两端可重要了,在数学上,我们将它们叫做端点。(板书:端点)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

【设计意图:“端点”这一知识,抽象,这里,摒弃老师轻轻告诉的方式,采用两手捏住一根毛线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自己主动认识和理解线段的端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给课堂带来了浓浓的数学味。】

2 .画线段.(1)脑中想象

师:刚才我们用毛线创造了很多线段。虽然它们颜色不同,长短不一,方向也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直的),而且还有„„(两个端点)(指黑板)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拿出小手比划比划。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尝试初画

思考:用什么工具来画?(直尺、书、橡皮)

怎样画才能让人一眼看出线段是直的,还有两个端点呢? (3)对比完善

依次出示学生的三种画法 1号

2号 3号

a.1号和2号3号对比。

b.2号和3号比较,他们表示端点的方法有不同(2号是用小圆点,3号同学用的是小竖线) 。 师:2号和3号同学表示端点的方法都可以。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用3号同学的这种方法来完整地表示出一条线段。

c.师:现在我们就用3号同学的方法和电脑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好吗?(电脑示范后学生再画)同桌看一看,画的直不直,两个端点在哪里?

【设计意图:数学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这里,没有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直接模仿的方法,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用大量感性材料丰富学生认识后,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创造线段模型的环节,让学生用符号语言来表达对线段的理解。这里学生不再只是操作工,一个简单的创造线段环节,既能让学生将积极的思考伴随着整个过程,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每人都能做一个发现者、创造者,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判断辨析

3 找线段

(1)找尺子上的一条线段。摸一摸,再指一指端点。

(2)找身边物体上的线段。学生自由找,说给同桌听听,指一指端点。 师:交流后结,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段的踪影。

4.折线段:

师出示一张彩色纸。

(1)师折,告诉学生,这道折痕也可看成一条线段。

(2)生拿出和老师一样大的白纸,只折一次,折出一条比老师折的长的线段。 师生相比,生生相比,看谁折出的线段最长。 (3)生再折一条比老师刚才折的短的线段。 先师生比,再同桌比,谁折得更短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喜欢的折纸游戏,让学生了解到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找最长的线段,让学生突破对折的思维定势,想到斜着折,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感受到数学好玩。】

三、变式练习,加深认识

同学们,你们在体验馆里玩得开心吗?还想玩吗?那我们再到“图形馆”里去转转。 1 数线段

(1)出示三角形,学生数。

师述:在数学上,我们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统称为三边形。(演示,用红线划一周)

(2)将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梯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师:数学上把4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统称为四边形。梯形也可以叫做四边形。

(3)再将四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什么形?(五边形)几条线段围成?(数一数) 师:如果剪成6边形,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4)再剪成和。

【设计意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穿插在数线段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向学生渗透多过形的有关知识,最后出示的反例,通过学生上当,更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理解。】

2 .连线段

(1)出示两个点,学生连。两点之间能连成几条线段? (2)再加一个点。学生连。

师:3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画出了3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只多了一个点,就多连了几条线段?

(3)再加一个点为四个点。 学生连。

师:4个点,每两点相连,一共画出了6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多了一个点,又多连出了几条线段?

(4)师:如果再加一个点,又会多连出几条线段呢?也就是能连出10条线段喽?是不是这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最后三道习题,依次出示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让学生连线段,将这三道题孤立地给学生做,很多学生对前两题没问题,可是,最后一题,正确率却很低。主要因为学生不能沟通三题之间的联系,将做前两题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到后一题来,采用有序的方法去正确连接。因此,我们通过在第一题两个点基础上不断加点的方式,将三道题整合起来,再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简单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伴随着点的增加,所能连的线段也在增加。在向学生渗透着有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同时,还将课堂向课后延伸。】

四、小结拓展。

(1)师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不仅知道了线段的特征,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线段。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吗?

(2)拓展:你们知道吗?在世博会的很多场馆建筑中也藏着线段呢,赶紧去拓展馆看看吧?课件再次出示世博会场馆,学生从中找线段。

最后,课件出示葡萄牙馆,由找出线段后,比较两根差不多长的红色的线段,到底那根线段更长些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课尾,再次回归生活,通过寻找世博场馆中的线段,既与课首呼应,让整节课浑然一体,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第16篇:比例线段教学设计

比例线段

【学习内容】

1、比例及其性质。

2、两条线段的比,比例线段。

3、黄金分割。

【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及其性质,黄金分割。

难点:比例性质的运用。

【知识讲解】

一、复习与巩固比例有关内容。

1、四个数a,b,c,d成比例定义,比例的项,内、外项的含义。

(1)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记作:b,c,d均不为0)。

(2)“比”——两数相除叫两数的比,记作:(a∶b),在此a是比的前项,b是比的后项。

(3)中各部分名称

(a∶b=c∶d),称作:a,b,c,d成比例(其中a,

①a,d叫比例的外项

②b,c叫比例的内项

③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a,b,c顺序不准乱动)

(4)比例中项

若a∶b=b∶c,则b叫a,c的比例中项。

如:在比例式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学过“比例的外项乘积等内项的乘积”,故

可推出a·d=b·c。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

两边同乘bd得到a·d=b·c;

中,c是线段3a、m、m的第四比例项。m是线段3a、c的比例中项。

理解, 因为a,b,c,d均不为0,用等式性质(去分母法)将反之,将ad=bc同除以bd可得

。因此,我们得到如下的比例基本性质:

”的意义是由左边可推出右边,且由右边也可推出左边,称为等价符号。

b2=ac这两个式子均表示b是a,c的比例中项。

不同的比例式:

如:

其实,由ad=bc还可得到另七个与 1

二、线段的比,比例线段

1、线段的比 :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如:(1)若a,b为两条线段,且a=5cm,b=10cm。它们的比:a∶b=5cm∶10cm=0.5。

(2)若c,d为两条线段,且①c=5cm,d=100mm。求c∶d;②c=0.05m,d=0.1m,求c∶d。

①d=100mm=10cm,故c∶d=0.5 ②c∶d=0.05m∶0.1m=0.5

注意:1)、a,b代表两条线段,a∶b=k,a是b的k倍;(一般a∶b≠b∶a,只有当k=1时,a∶b=b∶a)

2)、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必须统一单位;

3)、两条线段的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

4)、两条线段的比总是正数(因为线段长为正数);

2、比例线段

(1)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概念的理解

①必须是四条线段才能成比例,并且有顺序。若若a,b,c,d成比例,则有

②在

;若

,则叫a,b,c,d成比例;反之,,这些是比例的变形。比例变形是否正确只需把比例式化为等积式,看与原式所得的等积式是否相同即可,相同说明正确,反之,比例变形就是错误的。

,则叫c,d,a,b成比例。

中,b是c,d,a的第四比例项。 中,d是a,b,c的第四比例项,而在

③在线段a,b,c中,若b2=ac,则b是a,c的比例中项。

在线段a,b,c,x中,若x=

,则x是a,b,c的第四比例项。

由此可见前面所学的比例性质均可用于成比例线段中。

④又如四条线段m=1cm,n=3cm,p=4cm,q=12cm,可以发现p,q成比例,不能说明m,p,q,n成比例,因为m,p,q,n成比例,则有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成比例线段

将所给的四条线段长度按大小顺序排列,如:a>b>c>d,若最长(a)和最短(d)两条线段之积ad与另两条线b、c之积bc相等,则说明 线段a,b,c,d 成比例。

三、比例的另外两条重要性质

,这说明 m,n,

1、合比性质

如果

因为:

2、等比性质 ,那么,∴

,∴

如果=……=(b+d+……+n≠0),那么

因为:设,则有a=bk,c=dk,……,m=nk

四、黄金分割

1、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AC2=AB·BC),C点为黄金分割点。

说明:

①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②这种分割之所以被人们称为黄金分割,是因为黄金分割存在美学规律和具有实用价值。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 (Kepler,1571—1630)把这种分割称为“神圣的比例”,说它是几何中的瑰宝,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课外的阅读材料,体会一下黄金分割中所蕴含的美学。

2、黄金分割的求法

①代数求法: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分析:设C点为所求作的黄金分割点,

则AC2=AB·CB,

设,AB=,AC=x,那么 CB=-x,

由AC2=AB·CB,得:x2=·(-x)

整理后,得:x2+x-=0

根据求根公式,得:x=

∴(不合题意,舍去)

即 AC=AB≈0.618AB

则C点可作。

②黄金分割的几何求法(尺规法):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C。

作法:如图:

(1)过B点作BD⊥AB,使BD=AB。

(2)连结AD,在AD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

则点C就是所求的黄金分割点。

证明:∵AC=AE=AD-AB

而AD=

∴AC=

∴C点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例2:已知,线段a=cm,b=4cm,c=cm,求a,b,c的第四比例项。

解:设a,b,c的第四比例项为xcm,

根据比例的定义得:

∴a,b,c的第四比例项为cm。

例3 :已知,a=2.4cm,c=5.4cm,求a和c的比例中项b。

解:依题意得:b2=ac=2.4×5.4=12.96

∴b=±3.6

∵b为线段

∴b>0

∴b=3.6cm。

例4 :已知,线段a=1,b=,c=,求证:线段b是线段a,c的比例中项。

证明:∵ac=1×, b2=

∴b2=ac

∴线段b是线段a,c的比例中项。

例5 :若3x=4y,求。

解:∵3x=4y

同理,甡合比怇质徖:

∵x=49

∴も

侊:巒知$

①当b+d(f≠0斶,求的倸。

␡当b-2d*3f≠0时,求的值。

解:①∕错误!

且b+d)f≠

∴由等比性质得:

⑁∵

且b-2d+3f∀

∔错误!??。

5 例7:在相同时创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妀果一古塔在地面上的弱镽为50籓,同斶,高为1.米的测竿的影长为2.5籲 ,那么古塔的高是多少米?

分析:“圈相同时刺的物骘丆影长成比例” 的含义,昧指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与它们的对应影长成比例。

解:设,古塔的高ะx米(核据题意徖:

∴2.5p=1*5䃗50(比例的基本性质)

∰x-30(米)

答:古塔高丸 30 籣。

例8:如图,

,AD=15,AB=40,AC=2, 求:AE。

错误!

分析:由条件中给出AD,AB,AC,最她能利用比侊的性质将DB,EC 轨化为题中已知条件AB (AC。

解:∵

∴AE=

=10.5(cm)。

(合比性质)

例9:已知,线段AB,求作AB的黄金分割点。

解:①可用代数求法,不妨设黄金分割点为C,求出AC≈0.618AB,则点C可作。

②可用几何尺规作图法(见知识讲解中黄金分割的求法 )。

③若不限尺规作图,用量角器可作以线段AB为一腰,顶点为∠A=36°的等腰ΔABC,然后作 ∠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D,则点D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

6

【巩固练习】

1、从下列式子中求x∶y。

① (x + y) ∶ y = 8 ∶ 3

②(x-y)∶y=1∶2

2、已知:

3、已知:

4、已知:如图,BF 的长。

,AB=8cm,AD=2cm,BC=7.2cm,E为BC中点。求:EF,,x+y-z=6。求x,y,z。 。 求: (a+b+c)∶b。

5、已知,线段a=2,且线段a,b的比例中项为

。求:线段b。

6、已知,点P在线段AB上,且AP∶PB=2∶5。求AB∶PB,AP∶AB。

7、ΔABC和ΔA′B′C′中,的周长。

8、已知,如图,

。求证:(1)

(2)

,且ΔA′B′C′的周长为50cm。求:Δ ABC

【巩固练习答案与提示】

1、①

2、

3、x=9,y=12,z=15

4、提示:

BF=3.6+1.2=4.8(cm)

5、b=5

6、∵ ∴ ∴

7、ΔABC周长为30cm。

8、提示:①

由①,(比例基本性质)

第17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二年级甲班

黄桂颖

(第十周)11月2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48-49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怎么验证?(用尺子量)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呢?同样长的线段我们会觉得竖着放的比较长,那是视觉的误差,小朋友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得量一量,比一比。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了解了什么?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片断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片断二”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片断三”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片断四”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

第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片断三”和“片断四”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必须大胆放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前进;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创造。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通过折纸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在讲解想想做做第4题时交给学生按照点的顺序来画从而在做第5题时不会有遗漏。然而由于课上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很多,学生很兴奋,在讲解时没能使得所有学生都看着老师就讲解,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以后我会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

第18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要求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分别由几条边组成。

以五边形为例,说明组成这些图形的边也是一种图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两个端点”

1、老师出示一根毛线。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毛线,放在桌上,看一看是什么形状?(弯弯的),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示范)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拉、用点力)

2、学生在位置上演示,指名上台演示,并交流:大家看看,原来弯的已经变------,要想拉直,应该怎么做?(捏紧,用点劲拉)。

3、揭示线段的初步概念。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指名说,反复说。)变换方向。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5、出示投影,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手捏紧的两头,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线段的端点。几个端点,

6、结合刚才的交流,看着这条拉紧的线,谁来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直的、两个端点)(反复指名说),教师可以画出线段和端点。

7、请大家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交流时紧扣线段的特点。

(二)、找线段。

1、过渡: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中像直尺、三角板的边都是直的,它们的边有两个端点,所有我们把这边看成线段。用实物指边和端点。

2、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小朋友们找一找。(生说说: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 大家真棒!!!

(三)、折线段

(出示正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我现在把它对折,抹平,中间出现了一条折痕,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什么?指名说,并演示说。(直的、有两个端点)

1、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 学生折后,与老师的比较。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 学生折后,与老师的比较。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四)、画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的特点,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 可以用什么工具画?怎样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画,然后指名演示,分别说出是怎么画的,学生互相补充,小结出3中画法。

2 (学生随机说,教师补充:

1、先画中间一根,在把两个端点;

2、先画两个端点,再画他们之间一条直直的线;

3、先画一个端点,画直直的线,再把另一个端点补充完整。

(五)图形中的线段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第一个图:什么图形?有几条线段?上黑板指出来,注意按照顺序数。 出示第2题,完成作业纸,并指名说 拓展两个稍微难点的图形。

(六)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3 几个点,你能把这两点练成线段,连接着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快速的完成作业纸的第三题。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完成作业纸的第4题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学生完成,(展示作业),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大家看看对不对?有什么想要说的。请小朋友们观察,是不是两点之间都已经连成线段学生说。

指导从外到内,其次是按照顺序连、

欣赏有线段建筑的图片。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第19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

48-49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纪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之所以在认识厘米和米之前先教学线段的认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长度和长度单位一般都需要用相应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是建立长度概念和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二,用刻度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质上就是测量相应线段的长度,因而认识线段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

设计思路:“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前,教师就抓住学生爱玩的特性,让学生玩毛线,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学生多动、多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情绪高,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拉一拉、比一比”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3、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毛线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玩用毛线围图形的游戏。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了个小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学生兴趣。)

2、操作观察,并小结:

a、请小朋友拿出这条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条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

b、大家把这条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板书:直的)

c、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d、生演示,师说明: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领读两遍。)

我们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齐读端点两遍。)

(3)体验感知,认识线段: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右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b、好,交换!请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左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呢?

c、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吗?

(4)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画。(师画线段。)

启发:你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个端点)

(5)寻找身边的线段。

①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②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看谁先找到!(可动手摸一摸)

③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记住线段的样子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吗?好,下面老师就考考你。

2、练习:

(1)47页想想做做第一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理由呢?)与所处的方向位置无关。

(2)看来大家真的记住了线段的特点,那你能数出图形中的线段吗?

P47页想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拉直毛线,并与放松的毛线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线段的特征,并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从而加深对线段的印象。

二、尝试创造,学画线段

1、尝试画:小朋友数线条数得又对又快,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的样子画下来吗? 自己试一试,画一条线段,千万别画走了样。

2、交流画法。肯定不同画法,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只要别走了样。(直的线、两个端点)

3、创造画:除了用尺可以画线段,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提示:能利用你手边的一些物体吗?)请你用最喜欢的工具再画出一条线段,看谁画得又好又快!(巡视时要指出有的不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直尺、周围其他工具画线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

1、听说小朋友们会画线段了,豌豆先生急着要考考大家。

(1)47页想想做做第五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引导:每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两头不能超过端点。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三个点,画了三条线段。

(2)47页想想做做第六题。给你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呢?四人一小组,先猜一猜交流一下,再画一画验证一下。

2、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下面我们要玩的这个折纸游戏可是要动脑筋的,想试试吗?(47页第四题。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照老师的样子折一折,再打开。(摸。)折痕就是一条线段。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最长的一条吗?你还能折出比原来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每次折好后摸一摸。)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度的折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

第20篇:线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

2、能用尺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数)。

2.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线段的概念。

2、量、画线段。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小丁丁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今天他起来晚些了,要尽快到学校,小朋友,你说他应该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小丁丁应该走第2条路,因为这条路是直的,最短。

师:对,选第2条,因为只要把这3条路“拉直”了,就可以知道这条路最短。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线,小朋友,你知道这些线有什么相同处吗?(特点)

学生组内交流

师:这些线都是直的,它们都有一定的长度。

象这样直直的,有2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跟进练习:

师:图中哪些是线段?并说说为什么。 生1:②是线段。①不是,因为它是弯曲的。

③和④虽然是直的,但是它们都没有两个端点。 探究二

师:这里有两根纸条,你能判断哪一条长吗? 生1:红纸条长 生2:蓝纸条长

师:看来我们不能用眼睛来判断出它们的长短了,我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借助尺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思考:

你是怎么量的?在量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生:量的时候,应把尺的0刻度和纸条一端对齐; 尺的刻度边要和纸条一边对齐,不能倾斜; 生:两根纸条是一样长的。

师小结:我们的眼睛有时在观测物体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要正确知道长度,就要借用尺来进行测量。 探究三

师:你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条线段呢? 画线段要注意什么呢?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请学生利用尺任意画一条线段。 师指导、纠正错误

师:现在请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你会画吗? 小组合作、交流

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师指导、纠正错误

师小结:通常我们是从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4”就是4厘米。

并加上两个端点。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量一量

练习二

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拓展:

⑴师:小胖不小心折断了一把尺,它缺少了“0”刻度,你能用它量出橡皮的长吗?

小组合作、交流

并说说方法

生1:数一数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2:用大数减去小数就是它的长度。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非常好。

当尺的“0刻度”没有时(损坏)我们可以借助其它的刻度来进行测量。通常可以数有几大格,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来得出。 ⑵请你用这把尺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小组里交流你的方法。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线段是直直的,两边有两个端点。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

43、44

线段教学设计
《线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