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4: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木镇镇中心小学 杨彦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描述线段的基本特征,比较熟练地画出线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直尺或可画线段的工具、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线段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吗?请看这则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谜底:线。由猜谜,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线,随意的放在课桌上。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的)。那你们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

2、学生摆弄,尝试把毛线变直。

3、师:变直了吗?谁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4、师:(指一生)你们看他的毛线直吗?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把这根毛线变直的?

5、指名回答。

6、师:(指另一生)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松开,看看毛线还直吗?如果我们改变毛线的方向(横、竖、斜不同方向摆放),你看,毛线还直吗?所以我们知道要想让毛线变直,不管什么方向,只要用两只手拉紧就行。

7、揭题: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二、互动新授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一根毛线放着就能这么直吗?指名回答。

师:在线段上,我们2只手拉的地方往往用2根短短的竖线或着圆点来表示,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生答。

3、师:现在谁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揭示线段的两个特点: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找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4、加深线段的两个特点:线段都有两个端点,都是直直的。

(三)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折线段)

1、(出示正方形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揭示线段的第三个特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画线段)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5、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6、介绍画线段儿歌

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

三、巩固应用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为什么? 想想做做第2题,数一数: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根据要求画一画,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其他的线段吗?交流: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想想做做第4题,3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想想做做第5题,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 拓展:5个点,连接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 思考题: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星期天,小明到小红家去玩,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呢?

五、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的

端点 端点

线段有长有短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