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8 21:09:1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多媒体教学机,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

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

3、

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

3、

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3、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4、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5、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教学机出示)

4、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蜜蜂》教学设计

姓名:马玲玲

单位:中牟县万滩镇杨桥小学 时间:2011年10月

推荐第2篇:《蜜蜂》教学设计

14蜜蜂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李毅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3.积累文中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试验的目的和试验的步骤。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究一下可爱的蜜蜂身上藏着什么特殊的本领。2.板书课题 14蜜蜂

3.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分享资料) 4.介绍作者。 媒体出示:

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下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作。《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说明:本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对法布尔这个人物有初步认识,还了解了《昆虫记》这部巨作。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材料。

二、初读课文

1.蜜蜂有什么特殊本领,法布尔又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打开书本,根据自学要求学习课文。媒体出示 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媒体出示字词

试 (shì)

验(yàn)

证 (zhèng)

阻(zǔ) 测 (cè)

括 (kuò)

误 (wù)

途(tú)

陌 (mò)

超(chāo)

几乎(jī)

尽力(jìn)

纳闷(mèn) 几个 (jǐ)

尽管(jǐn)

闷热(mēn) ① 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② 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媒体出示句子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重点指导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4.指名多形式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5.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完成填空。

法布尔听说( ),做了一个( )的试验,结果证明( )。 师:法布尔做了一个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试验。

说明:从整体入手,来利用填空练习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了解实验目的。

(1) 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他要验证“听说” 的事,决定亲自试验一下。) 板书:无论……总是

用“无论……总是”说话。

(2) 从“听说”这个词可以体会到什么?

·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

·从中体现了法布尔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2.初步了解法布尔的实验过程。

(1) 指名分句读第二节,简单说说试验的步骤。 (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等蜜蜂

(3)讨论:这四项工作中,能不能少了其中任意一项?

学生交流: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房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教师引读第二节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试验的步骤吗?再说给你的同桌听。

小结:这些试验的环节少一个都不行,,可见法布尔在试验前考虑十分周密,做事非常严谨 。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会准确朗读。媒体出示:

无论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大概 减少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无误 沿途 确确实实 超常 记忆力 本能 2.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捺”这一比划的指导。

五、拓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区别“试验”与“实验”有什么不同。 3.查阅资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识。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无论……总是……

(不盲目轻信)

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等蜜蜂(考虑周密,做事严谨)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体会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结合课文理解“推测、沿途、准确无误、确确实实、本能”的意思。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一、复习巩固 1.媒体出示: (1)照样子,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伦(论)(无

论)检( ) (

)侧( ) (

慨( )(

)拭( ) (

)括(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采(

)

减少(

)

(

)的记忆力

捉(

)

发现(

)

(

)的景物

做(

)

迷失(

)

(

)的家

2.说一说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他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出示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等蜜蜂

师:那么结果法布尔等到蜜蜂了吗?带着这个问题,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5 小节,

二、研读课文

(一)细读

二、

三、四小节,品味语言。1.在回家的路上,法布尔想了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1)“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和“猜测”一样吗? “猜测”意思是凭想象估计。

“猜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可能”能去掉吗?说说理由。

过渡:“推测”是有根据的猜测,法布尔这样推测的根据是什么?

说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可以通过比较词语和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媒体出示: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处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理解“四处飞散” 的意思,读这句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好像” 说明什么?

·作者观察多么仔细呀!(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几乎”与“似乎”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几乎”说明蜜蜂与地面是接近,写出飞得低的程度。) ·这儿也有一个表示猜测的词?(大概) 你能给这个词换个词吗? ·小蜜蜂飞得多么艰难,谁能读出小蜜蜂飞行的样子。(男女生比赛读。)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是一句反问句,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边看边思考的观察方法。 3.我们一起来把这三句话读一读。

(1)小结构段方法:是呀,作者在试验过程时,不但写怎么做的,还写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才能把试验过程写生动。

(2) 引读:看到“那些……方向”,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生 读)

看到“这时候……阻力”,法布尔推测“……”。(生读)

想到 “它们……遥远的家呢?”,法布尔推测“……”。(生读) 说明: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引读进一步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构段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了基础。

(3)读到这儿,你认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昆虫学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 4.法布尔研究蜜蜂,结果有没有等到蜜蜂呢? 媒体出示第三节

(1)边读边想:等到蜜蜂的“小女儿”此刻心情怎么样?(激动)

·从哪儿看出来?(抓住“没等、冲、脸红红的、激动、高声喊道”这些重点词。) ·读出小女儿的激动心情,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读、齐读,注意感叹号。) (2)那么等到蜜蜂的法布尔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媒体出示第四节

(1)讨论:法布尔此刻的心情——激动、惊讶、敬佩 ·说说法布为什么激动?他惊讶些什么? ·交流:四十分钟——时间短

两里多路——路程远

(联系生活感受“两里多路”有多远)

还包括采花粉的时间——速度快 (2)齐读

三、四小节。

(二)品读第五小节

1.两只蜜蜂飞回来了!这给法布尔和他的小女儿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可是,当他们发现,天都快黑了,其他蜜蜂还没飞回来时 ,法布尔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失望、担心、着急)

2.第二天检查蜂窝时,法布尔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抓住“又发现”,感受法布尔的喜出望外的心情。)

3.试验结果二十只蜜蜂当中,有十七只能够飞回来。你认为这些小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从文中找出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媒体出示: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1)感受蜜蜂一路上遇到的困难。 ·怎么飞叫“逆风而飞”? 谈谈逆风的感受

·理解“沿途” (从放飞的地方开始一直到蜂窝,有两里多路,这一路上都是陌生的景物。)

(2)理解“准确无误”的意思。(表示一点儿错误也没有)

师:在重重困难下蜜蜂却能“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证明了蜜蜂的确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体会第二句话中“确确实实”的作用?(再一次肯定,强调蜜蜂的本领。) (4)此时此刻,法布尔的心情该多么惊喜啊!(男女生分别读这两句话。)

了不起的蜜蜂啊!咱们一起来!(齐读第五小节)

(三)学习实验结论

1、读第五节

(1)理解“本能”什么意思?(天生就具有的本领) (2)蜜蜂的本能是指什么?(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读资料袋,思考蜜蜂还有那些本能? (4)这儿为什么说是“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小结:法布尔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了他是一个严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四)总结全文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 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 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三、复习巩固 1.选一选,填一填

无论……总是……

尽管……但……

不是……而是……

)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梅花依然傲雪怒放。 我认为首先应该保护的(

)这些东西,(

)人的生命。 (

)被抛弃到哪里,他们(

)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2.法布尔用笔写下了生动、具体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奇特、不可思议的现象。请你把自己喜欢的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抄下来。

四、拓展作业

1.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许多表示数量的词,请你摘录这些词,并思考法布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这些数字你觉得他是怎么得到的?( 引导:研究科学要——严谨!)

2.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秘密,可以去看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3.什么动物不会迷路?它们依靠什么判断方向? 补充资料:

蜜蜂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表诉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蚂蚁是靠着太阳的位置和蓝天上反射下来的目光以及气味来辨认回巢的方向

鸽子具有地球磁场变化的器官,鸽子的记忆力和视力都非常好,它有强烈的认巢性,通过太阳或星星的方位,准确地判断回家的方向,无论把它带到几千里之外,它也能飞回老家。

狗的嗅觉,听觉和记忆力非常灵敏,凭着这些特殊的能力,狗能在离开主人多年还能相识,还能找回自己的家。 【板书设计】

14蜜蜂

法布尔

《昆虫记》

做试验勤动手细观察

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辨别方向的能力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推荐第3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牛平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法布尔善于观察发现思考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3、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法布尔善于观察发现思考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

1、作者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为什么他要做这项试验?

二、了解试验过程

1、默写第二小节教学生默读:不出声、不用手指、用心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边读边想:法布尔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他做了哪些工作?

2、交流:让学生用“先…..再…...然后….最后…..”等先后顺序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过程。

3、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做法比较好的?谈谈你的看法。

4、从中你觉得法布尔做事是怎么样的?(“认真、仔细、严谨”)

5、问题

1、放飞了这二十只蜜蜂,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推测的?

2、讨论: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推测?

3、这又说明作者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索”)

过渡:

那试验的结果是不是和法布尔推测的一样?

三、知道试验结果

一、刚才让女儿在蜜蜂旁等着,那女儿等到的结果是怎样的?读读女儿的话

1、从她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2、“四十分钟”,“满身的花粉”说明什么?

3、这让“我”和女儿感到怎样?(“惊讶”,“激动”)

4、有感情朗读描写“我”和女儿激动的语句。

二、第二天,又有什么新发现?

三、用文中的一句话概况试验结果,结合出示句子: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

1、从“逆风而飞”、“陌生的景物”想象蜜蜂在途中是怎样飞回来的?

2、分析句子前后意思的关系(转折)

3、仿写:a.尽管(老鼠非常的机灵),但( ) b.尽管( ),但( )

四、体会试验结论

1、通过法布尔的这次试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法布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读读最后一小节

1对于法布尔得出的结论,你有什么疑问,或你想说什么?(体会“法布尔实事求是的作风”)

3.介绍法布尔的资料,及当时研究的条件4.用自己的话赞一赞法布尔

5.资料介绍蜜蜂那些现在可以解释的本能(“异常灵敏的嗅觉,惊人的记忆力,记住自己闻到的气味并传给自己同伴什么条件下都能生存”)五.总结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启发?(激发探索自然的奥秘)

2、交流课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领?六.作业:

1、仿写句子

2、课外读一读描写昆虫或其他动物的文章

推荐第4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杨万玲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4课《蜜蜂》,课文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选作课文与原著有改动。课文以第一人称我(法布尔)写了其所做的一个关于蜜蜂认路的试验,课文开头点明作者实验目的就是要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实验过程严谨科学、细节严密,体现作者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按实验顺序,文章结构分明,思路清晰,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索。通过角色的互换,学生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 设计理念:

(http://wenku.baidu.com/)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学课文、自我体验,通过设置引导性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对比作者做实验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做科学实验和做学问一样,需要耐心和严谨认真的态度。第一课时设计主要让学生快速掌握必学的生字词和好词好句,初步弄清课文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要素。第二课时通过“设疑和质疑——分析和讨论——思考和想象——结论和感想”,让学生进行深入体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

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以及词语表中的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探索出蜜蜂辨别方向的试验过程,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3)学习关联词说句子,运用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查阅相关资料,预先准备关于蜜蜂的科普知识; (2)抓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学习与对待科学研究都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蜜蜂》课件、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一些关于蜜蜂的故事?谁能说说吗?

(学生讲述有关蜜蜂的知识、故事? 从相关的知识引入课题,做到自然的切入主题的目的。) 2.导入新课

法国有个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对实验故事产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1.循序渐进读课文。

引导学生词读课文,找生字词,自己尝试解决遇到的生字,词语等。(同桌互助。)

对生字写一写,认一认,读一读。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词语表进行组词注音;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边读边认生字词,记忆难写易错字。借助生字表把生字在本子上正确写一次。 (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加强同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生字小黑板,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

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难写易错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3)按课件出示生字词,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纠正错误,强调难写易错字的认定。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2.播放课件:课文情境动画 标记段落,对课文内容有大体了解,特别注意所出现的生字词在课文中的位置。 (用动画故事的形式展示课文,更利于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留待下节课解决。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练习生字词

再次复习生字,出示填空题,指名学生板演,比一比,谁写得好。学生板演,在练习本上写和练,巩固本课生字词。 (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学习生字词。)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14 蜜蜂

需掌握的多音字

几(jī)乎

尽(jǐn)管

闷(mēn)热 几(jǐ)个

尽(jìn)力

纳闷(mèn) 思考:课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找出好词好句进行理解学习;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3.体验人物思想感情,培养认真治学的态度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法布尔做试验严谨的环节和细节;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研究问题兴趣习惯。

三、教学准备

小蜜蜂挂图、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以开放的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的独特思考,既让学生不断深入体验作者试验的过程和心情,又让学生思维得到活跃,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类

比科学实验与做学问都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法布尔对蜜蜂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根据课文理解,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转述故事的能力。)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指名读第1自然段。

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做试验? 学生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引用课文内容“为了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训练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做到吐字清晰,停顿有间,抑扬顿挫,有感情。

自由朗读第

2、

3、4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

大声读、默读等自由阅读方式较好的保护学生喜欢的阅读习惯。

感知主要内容:

1.本试验作者需要做了哪些准备? 2.用了几个蜜蜂做试验?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尝试用数学的知识做一下统计?(提示分2个时间统计) 带着问题学生尝试找出答案,运用了数学统计数学和记录的知识 (小组合作)

2:00 放飞20只 2:40 2只蜜蜂 第2天 15只 一共:17只 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用到了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学习方式。

3.对辨别结果的讨论。 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2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根据学生统计的结果: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

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划出重点段落句子。 学生自读体会。

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和感

受。

让学生身同感受,既有对文中小女孩兴奋情感的认同,又有对小蜜蜂高强本领的佩服之情。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还有3个没飞回来,你们猜它们还能回来吗?

2.教师引导。最后,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激发学生想象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 教师再引导。

(1)对法布尔的试验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学生继续提问,其他学生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对实践与课外活动的向往。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回顾一下课文:说说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为了证实“听说”一词,而做了试验,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快速默读回顾课文,划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

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抓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做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

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让学生明白对待学习与对待科学研究都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

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学生确定主题,图、文结合出版画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实验准备

遇到问题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和过程__________ 得出结论

认路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 布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http://wenku.baidu.com/)

推荐第5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使用关联词,学会准确的表达。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关键词,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认真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探索。

2、明白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收集蜜蜂的相关照片,整理生字生词。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2、课后,希望大家能主动观察一种小动物,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然后把观察的结果与写下来,完成一篇日记。

例如:我们观察小狗、小猫、小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万店镇小学

晏张飞

推荐第6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实验的原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①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②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③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桌听。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①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②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指名朗读。(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业。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实验来证实。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推荐第7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表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或,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⑶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文大意,说说文讲了一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⑵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⑶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⑵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⑶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⑷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⑸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⑹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堂练习

1、学习生字:

⑴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文。

二、精读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⑵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⑶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⑴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⑵结合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⑶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⑷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

三、

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⑴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⑵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推荐第8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朝阳小学

李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试验、证实、阻力”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在默读中圈画关键词,了解作者试验的过程,体会作者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学重点:学会在默读中圈画关键词,了解作者试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出示蜜蜂图片)你们了解蜜蜂吗?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他十分痴迷于昆虫的世界,他一生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出示:试验 证实 阻力 推测 包括 沿途 陌生 超长 a.小老师带读

b.同学互相提醒难度的字音。 c.全班齐读

再出示 :闷了好久 几乎 尽管 a.小老师带读

b.提醒这三个都是多音字。 c.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所有词语。 3.通过区分,理解“试验” a.区分“实验“和”试验“

抓住“实 ”和“试”的不同理解“实验“是用来证明它正确或者推导出新的结论,重在证实。“试验“用来检测过程、状况等,重在尝试。

出示: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1.这节化学课,我们做了燃烧钠的( )。 2.经过无数次(

),爱迪生终于发明出了 。 4.指导写“试验”

a.出示“试验“,学生仔细观察;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说笔画、占位、结构)

b.生练写“论、阻、证、括、误“几个生字。(都 是左窄右宽)

5.六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a.出示第一自然段: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b.指生读

c.把听说去掉,行不行?(不行,听说体现了作者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并不确定。) d.师总结:你看作者用词是多么严谨啊! 板书 写作严谨 6.理清文章脉络

a.师引导: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做了这个试验,这是做试验的——原因。(板书1原因) b.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出示第六自然段,全班齐读。 板书 6 结论

c.那么2到5自然段是试验的什么? 板书2-5 过程和结果 d.引导学生看板书 1 原因

2-5 过程和结果 6 结论

三.学习默读,感悟过程 1.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

出示: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默读这段话,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每句的关键词语,想一想作者具体做了那几件事? a.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 捉蜜蜂 放纸袋 做记号

b.讨论:本来应该是先做记号再放纸袋,为什么做记号放在后面写?(重要的步骤可以单独拎出来写)

c.讨论“女儿守蜂窝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是什么关系? 生反馈,师引导学生知道“守蜂窝”和“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是同时进行的。

板书:女儿守蜂窝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用上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来说说作者试验的过程吗?指生说,不看板书内容,同桌练说,指生说。 4.再次默读课文第二段,讨论: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哪一个步骤可以去掉。

5.通过学生提出去掉哪一步,另一位学生反驳不能去掉,并说明原因,一步一步,学生明白哪一步都不能去掉。

6.师总结:看来这任何一个步骤都不能去掉,否则的话就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看来,作者做试验是多么严谨啊!板书:做事严谨 7.指生读,全班齐读。

四、小练笔

1.刚刚我们学习了作者试验的过程,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试验呢?用几句话写写你的观察过程,最好能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2.学生练写。 3.交流反馈。

五、教师总结,巩固复习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布尔的试验过程,了解了法布尔不仅写作严谨,而且做实验也很严谨。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试验的结果。

板书设计:

蜜蜂 原因 写作严谨 过程 捉蜜蜂

做记号 做事严谨

放纸袋

女儿守蜂窝 结果 结论

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推荐第9篇:蜜蜂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蜜蜂》课堂实录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114 三年级上册《蜜蜂》课堂实录

师: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唐代著名诗人罗隐,在他的《咏蜂》里写“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自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生:(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师: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

生:(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师: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师: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师: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

生:(没有,从几乎可以看出来。)

师: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

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师: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生:(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生:(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师: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师: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读课文的3到4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面对蜜蜂,引发的种种思考?

生:(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生:(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师: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师: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读读三四自然段。

师: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生:(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师: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尽管他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生:(喜爱)

师: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

生:(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

生:(没有,而是给我们一个“无法解释”这样的模糊答案呢。)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结合当时的“我” 的推测想想。

生:(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师: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

师: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

可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生:(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

生:(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

生:(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

师:那能因为3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生:(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

师:最终我们有了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种寻找答案吧。

我对《燕子》《荷花》《秋天的雨》这类课文比较容易上手,可对于《蜜蜂》《画杨桃》这类说理性文章,很是头疼,这是我的课堂实录,基本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把自主权放下去,虽然也用了小组合作,说话练习以读促写,比较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感情变化,可总是问答模式,非常牵强的上下来了,希望同行们多多指导我如何上好这类课,谢谢。

大家知道我是来自哪里什么样的老师?

生:你是来自新疆漂亮的老师。

师:我是一个大嗓门的老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我们是大胆的同学。

上课。

师: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齐读课题。

生读。

师:大声点。

生再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师:我们把生字列出来,谁能读?

请两个学生读。

师:(板书“试验”)……请大家再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关于蜜蜂的试验。(师纠正读音,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师:谁写得好,就给谁一颗星。

师: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法布尔,这篇文章写了法布尔的什么事?

生答。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生:读课文“我在花园里……”,其他同学听清了吗?

师:接下来作了什么?

生:放在口袋里

师:还有吗?

生:我补充,蜜蜂走了两里多路。

师:还有想说的?

生:……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试验的顺序。)

师:自由读读这几句话。

师:读完了吗?来,看看黑板。是这样的顺序吗?

生:是。

师:法布尔依次做了什么,请讲。

生:捉蜜蜂——口袋里——做记号——

生:如果不放在口袋里,蜜蜂就会飞走。

师:我装在这样的口袋里行不行?

生:……

师:还有什么样的注意呢?你想得真周到。听老师读,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法布尔……

生:我看到了这时起风了。

师:谁愿意上来听一听?(请几个学生上台演示“四面飞散”)

生:你现在打开纸袋。其他同学读课文。

师:触到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几乎。

生:……

师:为什么呢?四人小组商量商量。

生:因为那个时候正好起风了。

师:有可能。所以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推测。

(出示一组句子。)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师:读明白了吗?

生:……

师:作者的体会……就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吧。

生读。

师:我还有一些担心。

师:你为他感到高兴吧?法布尔的试验成功了,怎能不让他兴奋不已呢?谁还想读一读?

生读。提示学生注意“尽力”、“尽管”读音的区别。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教材简析: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紧扣本单元“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一专题,一方面采取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人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每个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 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袋、证”等14个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证实”等词语。

2 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

课前准备:

1 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 猜谜:“一生勤劳忙,专去百花乡,回来献一物,香甜胜过糖。”

2 指名说谜底(蜜蜂)。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蜜蜂。(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蜂”的读音,注意是后鼻音。)这篇课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4 关于蜜蜂,同学们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5 学习课后“资料袋”内容。

6 教师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蜜蜂的有关资料)蜜蜂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蜜蜂大都住在木箱子里,也有的住在墙洞里。蜜蜂是一种过集体生活的昆虫,在一群蜜蜂中有一只蜂王和许多工蜂以及少数的雄蜂。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蜜蜂写了—件什么事?

二、初课读文,学习生字

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生字及词语,请读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读。(试验、证实、闷了、几乎、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尽管、逆风而飞、沿途、陌生、超常、解释)

3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多音字)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并得出了结论。)

2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是按想做个试验——试验的过程——得出结论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作业

1 照样子,换偏旁变新字。

伦(论)检( )

侧( )慨( )

拭( )括(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采( )减少( )( )的记忆力

捉( )发现( )( )的景物

做( )迷失( )( )的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二、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 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第1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并过渡: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法布尔正因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轻信,不盲从别人的结论,他要验证“听说”的事,决定亲自试验一下(这是“我”做试验的原因)。那么,法布尔又是怎样做试验的呢?

2 体会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品质。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捉自家的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这一系列做法,体现了作者考虑周密,做事严谨。)

3 作者做试验的20只蜜蜂回到家了吗?试验的结果怎样?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回到家的蜜蜂有多少只?它们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回到家的?

4 议一议:对作者整个试验过程,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理解“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作者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用心思考的品质。)

小结: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被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品质所感动,同时也一定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蜜蜂怎么会有这种能力?让我们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5 学习第6自然段。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这样的结论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好,说明了同学们善于思考问题。有疑问并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但不管怎么说,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了他是一个严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 师:同学们,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因此,在当时他不能解释蜜蜂的这种本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把这个奥秘解开了,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资料。

(课件出示以下资料: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R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蜜蜂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表述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蜜源。)

2 师:蜜蜂怎么“舞蹈”请参看课后“资料袋”。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不会迷路?它们凭借什么来判断方向、认识路线呢?

①指名交流。

②教师小结。(课件出示以下内容)鸽子、狗等动物不会迷路,即使把它带到很远的地方,它都能利用自己的认路本领回到自己家中。

鸽子具有辨别地球磁场变化的器官,鸽子的记忆力和视力都非常好,它有强烈的认巢性,通过太阳或星星的方位,准确地判断回家的方向,无论把它带到几千里之外,它也能飞回老家。

狗的嗅觉、听觉非常灵敏,记忆力很强,凭着这些特殊的能力,狗即使离开主人多年,重逢时也能相认,还能找回自己的家。

3 总结: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推荐第10篇:《 蜜蜂》教学设计

第十四课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法布尔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难点:能理解和运用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朋友过来,它呀,身上有一根针,能飞得很远,它最喜欢采花粉和采蜜了。它的画像是这样子的(出示蜜蜂图画),大家说它是谁呀?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2)、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3)、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实验的,请

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4)、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5)、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

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6)、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激发知识冲突

法布尔试验的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五、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

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

三、

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 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知识拓展延伸

1、小练笔:

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2、自主实践:

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叫小女儿守着———放蜜蜂

第11篇:《蜜蜂》教学设计

课堂提问 13蜜蜂

教材分析: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 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

1 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

2 书: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10、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11、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2、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3、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3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

4 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准确,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不准确,小三年级主要集中于字词句段的学习,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先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然后再阅读教参,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结合课标制定出切合实际教学情况的

5 教案。在讲课的过程中,既有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注意向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第12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襄阳市东津新区堰坡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课文《蜜蜂》的第一课时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测、阻、证”等到10个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超常”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蜜蜂具有辨认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究精神。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析生字构造、组词造句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

3、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培养善于思索、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能力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3、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索蜜蜂的资料和会辨认方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听歌唱歌,激趣导入。

1、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的图片或课件,播放歌曲《蜜蜂之歌》。

2、和同学交流你查找的有关蜜蜂知识的资料,插入部分“资料袋”内容。

3、简述作者资料,使学生对作者有初步认识,从而学习他的探究精神。

[设计意图:让生从听歌和看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信息互补、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设计师生状况: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和老师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大家说好不好?会唱的同学可

以跟着唱。

生:好(呈现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师:同学们,小蜜蜂可爱不?

生:可爱!

师:正如歌中所说的“小朋友不用功,不如小蜜蜂”。你喜欢勤劳的小蜜蜂吗?你能说说蜜蜂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

生:做向导、辨认方向„„。

师:蜜蜂是勤劳的昆虫,它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今天啊,老师请来了法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来和同学们讲一个关于蜜蜂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展示法布尔资料并讲解)

师: 今天我们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一块来探索蜜蜂到底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秘密。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难读的、难懂的字词。

2.生字词教学

(1)通过课件展现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词,并以课内词组组词,要求同位互读。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读音是否正确。期间相机解释“减”、“试”、“概”的写法和字形(概要单独拿来写)以及“几乎”、“阻力”、“推测”、“尽管”四词。

(3)去掉词组,剩下生字,让学生组一个新词。“试”、“验”、“证”、“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互助认读生字,开火车的形式来提高识字能力。]

设计师生状况:

师:同学们,小眼睛看屏幕,老师猜到大家觉得哪些字词有困难,看看老师猜得对不对?(出示生词表)好,下面同位之间互相读读,看看谁读得最准读得最好!(生开始互读)

师:好,来我们来开火车读读这些词组。(读到重点词组“几乎”、“阻力”、“推测”时要求学生解释)

师:大家都读得真不错。现在,还有哪些字词大家觉得容易错的呢?

(若学生提出,则灵活解释)。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能不能帮这些生字找一个课外的朋友,组成一个新的词。

生:试、考试,测试,面试;验、测验,检验,测验;证、证直(师:证直对吗?好像不行,谁来帮帮他)„„;括、括号,概括,包括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为生字宝宝找到了新的朋友。

3.互读课文,检查句子读音

(1)要求学生同位互相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2)抽读句子,检查生词读音是否正确。

师:学习过生字词之后,同位再互相读读课文,看看你的小拍档还有没有读错生字词?帮他改正过来。

师:好,小老师们都很认真地指导同位读好生字词了。可是老师我却有几个句子想让我们的小老师教教我,看看应该怎么读?谁来?

(出示:a.我想做个试验。b.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接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c.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来,我们全部大声朗读这三个句子,开始。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默读课文,讲解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划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再次默读课文,告诉老师课文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答:“试验”)

3.再次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做这个试验?并解释“听说”的用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探究精神。

4.全班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作者为了做这个试验做了哪5件事情?用文中句子回答。

5.把文中的过程句子拆分,每一步出示一次课件,让学生分组读。

6.再次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同位讨论,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试验的过程。

7.指导学生按板书提示背诵该段。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在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时,围绕做这个试验做了哪5件事情来讨论,让学生能够促进课文整体的感悟。]

设计师生状况: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大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一下课文,大家会默读吗?默读就是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划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好,现在开始默读课文。(生默读)

师:好了,老师看到有些同学画了一些词语和句子,下面我们再来认真默读一次,然后告诉老师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边默读边认真想。

师:哪位同学说说他读出了什么?法布尔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

生1:我读出了蜜蜂会认方向。

师:真厉害,知道了蜜蜂会认方向。

生2:我读出了法布尔告诉我们他要做试验。

师:原来法布尔要做试验,那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下面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法布尔做这个试验的原因。(生默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生1:因为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哦原来他“听说”了。听说课文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1:听别人说的意思

师:既然是听别人说的,那么这个消息一定是可信的、正确的吗?

生1:不一定。

师:就是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所以他就决定做这一个试验,对吧?

那么我们应该学习法布尔,不能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认为一定是正确的,要通过自己的试验去证明。

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全部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做这个试验的五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划出文中的句子。

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老师,试验的第一步是什么?第

二、第三„„

(每一步出示句子一次,并让全班跟读一次。最后让全班分四组读出前四步,最后一步全部一起读)

师:现在我们再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看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出这个试验的过程。同位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第一步,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第一步:捉一些蜜蜂(板书)

师:捉谁的蜜蜂?

生1:捉自己的蜜蜂。

师:为什么捉自己的蜜蜂?

生1:„„

师:捉自己的蜜蜂是为了方便观察。

师:好,那第二步他又做了什么?

生2:第二步:帮蜜蜂做记号(板书)

师:做上记号有什么用?

生2:可以和其他的蜜蜂区分。

师:回答得真好。第三部又做了什么?、

生3:第三步: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师: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看谁最聪明?

生4:可以知道蜜蜂什么时候回来?

师:真聪明,法布尔是让女儿帮自己记录蜜蜂回来的时间,对吗?

师:第四步呢?

生5:走了两公里路,发飞了蜜蜂。

师:真奇怪,为什么法布尔要走两公里那么远呢?

生5:„„

师:老师猜啊,走远一点试验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谁来完整的把作者做试验的过程用自己的话来讲一遍。

生: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公里路→放飞蜜蜂

师:回答得真好。从试验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法布尔做事情很仔细,很严谨,不是随随便便的。我们啊要向他学习,要认真的思考每一件事,要严谨细心得做每一件事。

师:现在大家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作者做试验的部分背诵出来吗?

(四)齐读课文、悬念结课。

让学生再次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以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作为悬念结束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提问能力;让生带着悬念结束这一节课。为下一节课打下铺垫。]

设计师生状况:

师:蜜蜂飞得这么低,他们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他们最终能回到家吗?法布尔的试验又有怎样的结论?师:让我们来齐读第

1、2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作业: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14 蜜 蜂

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公里路→放飞蜜蜂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作者姓名:董 亮 性 别:男 年 龄:33 职 务:教师

职 称:小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堰坡小学 邮政编码:441106 电 话:13697213246 电子邮箱:171872461@qq.com

第13篇:蜜蜂教学设计

段家川小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6—2017第一学期)

授课内容:《蜜蜂》 授课年级:三 年 级 授课时间: 10月25日 授课教师:白建义 科目: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大概”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我们同学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小动物其他本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一下蜜蜂的奥秘。

1、板书课题 刚才我们课前交流时,所说的关于蜜蜂的情况,大都通过阅读得到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亲手做的,亲身经历的一次真实的试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生字表,纠正错误

3、教学生字词

第一组:闷了好久、几乎、尽管(多音字,重点点拨“尽”的读音)

第二组:推测、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出词语的温度) 第三组:大概、减少、阻力(由词到句)—— (1)对比读,理解“大概”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课件隐去“大概”)

(2)学法渗透:瞧,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词语,在句子中却能向我们传达那么多的信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呀!

(3)教写“概”

同学们再看这个词,“概”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呢!仔细看这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生练写

4、轮读课文,理清脉络

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轮读课文,谁愿意站起来读书?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咱们边听他们读得对不对,边开动脑筋想一想,尽量弄明白每个部分大概的意思? 第1段——

(1)这一段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生接:原因,也就是说试验的目的(CAI:目的)

(2)谁来说说,作者做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听说”,(CAI:“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听谁说过,也不管“听说”过多少次,法布尔一定亲自来证明,多认真啊!

第2、

3、

4、5段:个别读(随机正音,评价语过渡) 第6段:齐读

(1)刚才我们齐读的这一段又是在说什么的?(CAI:结论)

(2)目的有了,结论出来了,那刚才中间的几位同学读的部分就是整个试验的——过程(CAI:过程)

学法渗透:这么长的课文,我们边听、边想,就初步弄懂了每一个部分的意思,让这篇课文的内容变得这么清晰。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呀,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三、朗读感悟,明确试验过程

1、教学第二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CAI: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隐去CAI内容,试着积累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2、教学第三段

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是啊,(引读:“在回家的路上”)——生接读第一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有些担心小蜜蜂,谁能读得更担心一些?

听得出,你真是一个又同情心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 (3)生齐读。 (4)教写“推测”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推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5)“推测、猜测”换词比较

A、在这句话中,“推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猜测。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是有依据的想象。猜测:完全凭自己的想像估计。) B、用哪个更好一些?

瞧,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也十分准确。 C、请联系上文,找一找作者推测的依据。

D、法布尔的推测跟结果一样吗?请联系下文看一看。 ——同学们,“推测”这个词就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才能真正读懂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的小女儿呢?我找人来读一读后面的部分。(个别读—范读—齐读)

四、回扣第一段,体会试验的意义

1、同学们,仅仅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吗?学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

2、创设情境读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法布尔从试验中还得出了什么结论?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习题第三题,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七、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附:板书设计 14 蜜蜂

试验 推测

第14篇:《蜜蜂》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蜜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紧扣本单元“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一专题,一方面采取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人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每个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 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袋、证”等14个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证实”等词语。

2 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

课前准备:

1 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 猜谜:“一生勤劳忙,专去百花乡,回来献一物,香甜胜过糖。”

2 指名说谜底(蜜蜂)。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蜜蜂。(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蜂”的读音,注意是后鼻音。)这篇课文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4 关于蜜蜂,同学们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5 学习课后“资料袋”内容。

6 教师小结:(多媒体课件出示蜜蜂的有关资料)蜜蜂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蜜蜂大都住在木箱子里,也有的住在墙洞里。蜜蜂是一种过集体生活的昆虫,在一群蜜蜂中有一只蜂王和许多工蜂以及少数的雄蜂。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蜜蜂写了—件什么事?

二、初课读文,学习生字

1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生字及词语,请读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读。(试验、证实、闷了、几乎、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尽管、逆风而飞、沿途、陌生、超常、解释)

3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多音字)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并得出了结论。)

2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是按想做个试验——试验的过程——得出结论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作业

1 照样子,换偏旁变新字。

伦(论)检( )

侧( )慨( )

拭( )括(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采( )减少( )( )的记忆力

捉( )发现( )( )的景物

做( )迷失( )( )的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二、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1 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第1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并过渡: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法布尔正因为有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轻信,不盲从别人的结论,他要验证“听说”的事,决定亲自试验一下(这是“我”做试验的原因)。那么,法布尔又是怎样做试验的呢?

2 体会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品质。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捉自家的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这一系列做法,体现了作者考虑周密,做事严谨。)

3 作者做试验的20只蜜蜂回到家了吗?试验的结果怎样?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回到家的蜜蜂有多少只?它们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回到家的?

4 议一议:对作者整个试验过程,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理解“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作者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用心思考的品质。)

小结: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被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品质所感动,同时也一定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蜜蜂怎么会有这种能力?让我们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5 学习第6自然段。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这样的结论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好,说明了同学们善于思考问题。有疑问并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但不管怎么说,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了他是一个严肃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 师:同学们,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因此,在当时他不能解释蜜蜂的这种本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把这个奥秘解开了,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资料。

(课件出示以下资料: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R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蜜蜂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表述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蜜源。)

2 师:蜜蜂怎么“舞蹈”请参看课后“资料袋”。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不会迷路?它们凭借什么来判断方向、认识路线呢?

①指名交流。

②教师小结。(课件出示以下内容)鸽子、狗等动物不会迷路,即使把它带到很远的地方,它都能利用自己的认路本领回到自己家中。

鸽子具有辨别地球磁场变化的器官,鸽子的记忆力和视力都非常好,它有强烈的认巢性,通过太阳或星星的方位,准确地判断回家的方向,无论把它带到几千里之外,它也能飞回老家。

狗的嗅觉、听觉非常灵敏,记忆力很强,凭着这些特殊的能力,狗即使离开主人多年,重逢时也能相认,还能找回自己的家。

3 总结: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第15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测、阻、证”等到10个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超常”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蜜蜂具有辨认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究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析生字构造、组词造句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

3、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培养善于思索、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能力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3、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唱歌,导入新课。

1、出示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的图片或课件,播放歌曲《蜜蜂之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2、正如歌中所说的“小朋友不用功,不如小蜜蜂”。你喜欢勤劳的小蜜蜂吗?你能说说蜜蜂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3、和同学交流你查找的有关蜜蜂知识的资料。

4、今天我们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一块来探索蜜蜂到底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秘密。你们愿意吗?

二、读课文,了解试验过程。

1、学习生字词。⑴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生当小老师读。⑵去掉拼音带词读。⑶分析生字结构,说说识记方法。⑷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2、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闷 几 尽

3、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有生字的地方,把字音读正确。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先用书中的话,再用自己的话来说。)

5、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试验呢?

6、联系实际说说当你听到一些话或事时,你是很快就相信,还是会表示怀疑,会像作者一样去寻找真相吗?

7、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8、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或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三、练习

1、学生练习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这次试验是怎样进行的?结果如何?

2、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

二、学习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划出作者试验的句子,和同学讨论“我”具体是怎么样做试验的?课件出示重点词(我家花园、记号、小女儿等着、走两里多路)

3、“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为什么?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没有回来又会怎样?

6、课件出示: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小组讨论)

9、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比较作者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0、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1)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1、什么是本能?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本能?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结论的?

12、默读全文,回想全文内容。和同桌同学说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课后沿伸

1、这次试验给你留下什么?从法布尔的所作所为中得到了什么?

2、如果让你来做这次试验,你会怎么做?

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有疑惑的事,也想通过试验来找到答案的?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有趣的故事的书籍。

板书设计:

蜜蜂

我家花园

记号

听说做试验 小女儿等得出结论

走两里多路

第16篇:《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 几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 345段写结果 6段写结论)

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1)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你能用先 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

(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

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2 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4最后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6、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选自己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使试验真实),让女儿守在蜂窝旁(掌握飞回来的时间),二十多只 (比较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7、说说在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要陈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得到的结论会不准确)

8、小结:是啊,难得作者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非常严谨,对科学求实的作风。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吧。

三、品读课文,探究试验结果

1、师: 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

3、

4、5段。

2、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3、指名交流:(预设:蜜蜂飞回来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预设:真是太高兴啦。小蜜蜂啊,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为你们回不了家了。)

B、是啊,作者我在回家的路上,也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出示句子: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C、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推测?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想想蜜蜂在飞回来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危险。

D、蜜蜂竟然飞回来,难怪小女儿这样激动。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女生齐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A、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飞回来的?

完全正确 没有差错)联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尽管 但)这是一组关联词)。说明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B、指导朗读。男生齐读。

5、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那么作者又是应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比较句子: 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的准确无误。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读课文,像这样用的准确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试着找到几处吗?

7、交流,屏幕显示句子,读一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几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2、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预设:其他三只为什么不能准确地回家?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是什么?蜜蜂又是靠什么准确无误的回家的呢?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呢?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希望课后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疑问。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电脑出示资料。

如果你们对蜜蜂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3、特向你们推荐《昆虫记》。这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真实记录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巨著。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法布尔

听说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试验 捉蜜蜂

做记号 严谨 求实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

结论 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而是本能

第17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有一个孩子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小昆虫,他对小昆虫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就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后来还写出了一部昆虫学的著作叫《昆虫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蜜蜂。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看谁写得最认真,蜜蜂是一种昆虫,所以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小小的蜜蜂多让人喜爱呀,再来读一读,读出你对蜜蜂的喜爱。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小提示: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看看谁自己学得最好!开始吧

3、学习词语

(1)出示“减少 逆风而飞 陌生”第一关就很难哦,看谁有信心读准。 (2)出示“试验、证实、推测”第二关,更难了。谁敢来读? (3)多音字的巩固

有没有发现这一组词语的特点?这一组词语的第一个字都是?还知道他们的其他读音吗? (4)集中出示词语

你们有信心读的准确无误吗?一起读读吧!

5、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我们来看看试验这两个字,谁能给大家提示一下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7、围绕这个试验你想知道什么呢?随即板书:为什么?怎么做?结果?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三、品读感悟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到课文找一找哪一段是写法布尔为什么做这个试验的?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是怎么知道的?听说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听说了这样的话,你会怎样?那法布尔相信了吗?法布尔,没有轻易听信别人的言论?所以他要?为了验证?

2、现在我们解决了为什么做这个试验的,那么法布尔是怎样做实验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谁来说一说,谁再来说一说? (1)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布尔做实验的这几个步骤,你能不能用几个词简单的概括一下,他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第三步是第四步是(教师引领) 原来法布尔是这样做的,(出示课件)引读

谁能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连起来说一说,谁再来说一说,说得非常有条理。

(2)如果你现在就是当时的法布尔,你会这样做试验吗?你每做一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呀?先和同位说一说你的想法。

(3)那这四个步骤去掉一个行不行?是啊,这四个步骤都十分的关键。你从法布尔这一步步的做实验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提炼细心观察)这就是科学研究中必须具备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正是因为他是如此严谨的人,所以他才对听说的话不相信,我们再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感受他的严谨。

(5)法布尔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做事上,还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你看他把这个试验按顺序一步步的写下来,不但有条理而且非常详细,让我们一目了然,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习他这种方法。

3、法布尔就是这样做实验的,他对试验进行了这么周密的安排,结果怎样呢?蜜蜂飞回来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呀,看到小蜜蜂飞回来,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女儿的心情吗?小女儿多么高兴啊,她高声喊道(指生读)多么激动啊,她盼着早一点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亲,所以她高声喊道

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能不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

是啊,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不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可是天快黑了,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法布尔多着急啊!终于在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发现?(这样?)

蜜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飞回了家的,

是啊,他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这些小蜜蜂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回来了,多么了不起的小蜜蜂啊,读出你的赞叹

这位同学把确确实实读的很重,看来他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小蜜蜂的了不起,你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可以自豪地说 :

4、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里中法布尔的确切结论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法布尔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能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来说说看法吗?

在结论中法布尔无法解释的是(蜜蜂这种辨认方向的本能。)

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通过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3)法布尔作为这么大的一个昆虫学家,居然能够承认自己无法解释,体现了法布尔实事求是的精神。

(4)法布尔因为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才做了这个试验,在试验中他周密安排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试验。那么你从法布尔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有心的人,从一件小小的事情中就能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呢,让我们到动物世界中去看看吧,看看那里的奇妙现象,你有没有发现奇妙的现象呢?有些现象科学家已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结论,还有的至今还不知道答案,你们想不想去研究呢,是啊,你们也可以去做试验,去探究,说不定你也能像法布尔一样成为一名大科学家呢!

2、课后作业:(1)我们学习的蜜蜂这一课,他只是昆虫记这部书中小小的一个片断.《昆虫记》描写了几十种昆虫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光蜂类就有11种之多,如果你打开《昆虫记》这本书,那么你就能感受到这一个个小昆虫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快乐的舞蹈、歌唱,快乐的生活。课下阅读这本书。(2)观察生活中动物的奇妙现象,进行试验并写下来。(3)抄写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18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真实的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本课按作者的思考,实验以及实验所得的顺序来写。作者先写思考——蜜蜂究竟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然后写了解这个问题而做实验——作者捉了自家花园的40只蜜蜂,分别作了记号。然后到野外放飞20只,最后所得——17只先后飞回,从而证实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循序渐进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认识或不懂的字或词语想办法读对、弄懂。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词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订正、强调字音,如:“阻”、“测”时平舌音,不是翘舌音,“尽管”的“尽”读三声。

4、默读课文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这次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三、指导写字

1、下面看看同学们字写得怎么样。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减„„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四、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勾画并读熟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听说”是什么意思?(不一定真实可靠)

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严谨的科学态度)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再读)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勾画下来。

9、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 (行动结果完全符合预期效果)(真实可靠)

10、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性能,如:出生的婴儿会哭会喝奶;蜂酿蜜等)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试验

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

第19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第20篇: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备课人:王海萌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做试验的过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细心安排的。

2、从中体会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谁来说一说你了解的蜜蜂? 大家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遇到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读准确、读通顺。

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生字你认识了吗?

3、生子我们认识了,词语会读了吗?

三、感知课文

1、现在请同学再自由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短的话概括。

2、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别人的结论,而是亲自动手做了一个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吗?

3、请同学们度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做试验的句子,看实验分了几个步骤,并用横线划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4、这些步骤能少吗?分步讨论。

5、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作者试验的句子。

6法布尔的精神记到心里了吗? 点名读,同桌互相读,齐读。

7蜜蜂被放出来之后,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8蜜蜂真的触到地面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作者用词非常准确,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在风中飞行的情景描绘了出来,你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导朗读。

9、好担心它会触到地面呀,不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情景,作者也看到了,作者是怎么想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推测? 10蜜蜂到底飞回来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1档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飞回来了,作者有了什么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2作者并没有弄清原因,因此也没有随意下一个结论,这也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课外拓展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资料包,自己读一读,看看蜜蜂还有哪些本领。

四、布置作业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