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三三灵动课堂英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8 08:33:5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美术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玉洁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一节课上的既轻松有趣,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同时学到知识呢?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等。这些都是要精心准备自己下功夫努力的,但我仍然认为这样的课堂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让孩子乐在其中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美术课堂的价值在于情感的艺术性表达,在微小生活中抓取艺术的灵光,在平凡的世界上通过思想和创意的碰撞擦出不平凡的火花。为想象插上创作的翅膀、实践到生活中去的羽翼,是美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核心灵魂之一。

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美术组在东城一小开展的“高效灵动课堂”下,尝试了让一“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入驻美术的教学中。我认为这样的“高效灵动美术课”,比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为主体的互动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带动下,更要求教师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过程,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堂高效灵动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遇到的问题,讨论分析。我从美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以及同年级语数英教师的授课中,对学校提倡的“高效灵动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我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我个人关于“高效灵动课堂”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以“情”开路,简化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诱导过程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设计的优化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以“趣”授教,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课堂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美术课堂不像其他语数英的课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时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必须学习”,美术课堂的很多重难点都可以在教师讲授时由一组游戏,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段视频的方式呈现,这也大大提升的美术课堂在教法上异于其他课程的不同。教师带着趣味的授教,学生带着兴趣的自主接受,只有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品尝艺术的氛围,只有趣味的艺术实践,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去参与。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开放”入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你设想……?”“你感觉……?”这样的问题它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提问叫做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可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美术教学本身就包含有对美术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画,就是美术课堂最好的评价方式。

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作品杂乱无序,便加以批评,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兴趣的最大打击。所以对孩子的画应该多重评价,尽量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心得体会

美术组 党玉洁

推荐第2篇: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五年级数学组 刘伟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灵动课堂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我的>收获很大,虽然只是简单的笔记,但专家老师们的话语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经历了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我对灵动课堂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编写

这是课前老师编写,上课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我觉得他们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和学生的活动单合二为一了。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绝对主导。专家在培训时讲到编写的八个原则,规定、考虑这么多原则,是不是为了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方向,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八个部分,我觉得和我们活动单的内容差不多,甚至不如我们的学习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的层次性强。

二、导学案的使用

听专家说这一份导学案一般要用两节课,这和我们的课是不同的。第一节是预习课:上课后学生先自己看10分钟的书,教师把导学案发下去学生独做大约20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再用7-8分钟小组站立交流,最后的3-4分钟确定下节展示课各小组要展示的内容。这就是预习课的基本流程。我觉得本节课中学生的站立交流非常好。老师规定,坐着不能说,要说站起来,效果非常好。第二节就是展示课了,继续使用这份导学案。首先教师会让学生重申学习目标,第二步让预习课指定的小组展示不同的内容。我觉得这个环节比较好:

1、把导学案中的众多问题分摊到各小组中。

2、小组展示环节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展示到投影上,他们是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时有固定的三句话: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组的黑板上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请问对我们组的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包括展示的语气,站姿,书写,展示的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展示是高效课堂最精彩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对组织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而质疑对抗环节学生已经通过独学,对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质疑对抗即群学,就是对自己观点的一个检验或者是进一步的深化。

4、使用双色笔的习惯。预习课和展示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老师、学生都能清楚看出错题在哪,有助于学生纠错。

5、教师的评价非常细化:教师分别从预习、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疑对抗、纪律6个方面给予评价加分。

6、学习反思环节。我们平常都是上完课老师写反思,他们要求学生写反思。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看到学生写的反思。不过我很期待。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拓展阅读:东城一小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五年级数学组 刘伟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何谓\'灵动课堂\'?

何谓\'灵动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灵动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灵动课堂\'?我认为,灵动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定导,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全班展示他们的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激烈地辩论。

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二、如何评价 \'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实施以来,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总之,我对\'灵动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灵动\'的课堂。

推荐第3篇: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 快乐的学生 轻松的老师

————栾川庙子一中听课有感

冬日,天气异常清冷。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有幸和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到栾川庙子一中听课。走进美丽的校园,整齐置放的书架,个性鲜明的标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聆听老师们别具风格的精彩授课,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令我震撼。在那里,所看到听到的都使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取经者感到新鲜、心潮澎湃„„

我所听的第

一、二节课是两位初三教师讲的《范进中举》。走进教室,学生们在做课前预习,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他们畅所欲言,教室里气氛热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点拨、解释、提炼、升华出主人公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一切都令人感到自然、水到渠成。特别是第一节课,年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跳读、圈画时,学生们的配合真正体现出了他们的养之有素,也显示出老师和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多以4人为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回答问题时,从学生的表情上看每个学生的心情是快乐的、幸福的。这也正体现了他们的口号“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大胆、率直、落落大方,不时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英语课是我听得第三节课,如果说听语文课对于教英语的我来说,有点隔行隔山的感觉,那么听英语课就让我感受颇深:⑴首先,单词的处理方法独特。教师先从检查生词入手,看汉语说English,看English说汉语,全班齐读、正读、倒读,在不到2分钟之内将一个话题的单词复习了5遍,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的速度都令人咋舌;⑵第二,小组合作讨论热情高涨。学生课下提前做了预习,课上很快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小组4人站立讨论,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人主讲,不间断的提问小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边听边发问边做标注。 “大手拉小手”,学生积极性高,没有平时英语课堂上的沉闷与单调。教师最后的点评与补充可以说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整节课上,教师显得十分轻松,学生整节课都在动———动脑、动手、动口,一切都那么张弛有度,课堂是那么灵动而富有生气,学生是那么的快乐,教师是那么的轻松!没有批评、训斥、没有声嘶力竭的讲授„„⑶第三,阅读教学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处理1b这种与中招阅读题型一致的课后练习时,教师指导方法到位,先让学生做,并找出自己答案在课文中的依据;教师的讲解也细致到拼写、时态、主谓一致,答语中Yes/No与问句的一致性„„精细之处令我佩服!阅读教学中,为做题而做题是我们平时惯用的手法,但学生疲于做题,效果不佳,将阅读融入课堂确实是上上之策!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阅读效率。整节英语课我的感受是:⑴教师语言干脆利落,指令明确;⑵以学生为主体,小组活动至始至终;⑶课前的充分预习为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⑷培养小组长,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高;⑸学生整体英语素质高。

总的来说,栾川听课我感受到了他们新颖的教学模式___“五点一线”(疑、探、展、联、评),所听的每一节课无不透射出教师对这种新颖教学模式的思考与理解。学习归来,我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学生会思考、会发现问题、愿意展现自己____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的教师会引导、会点拨、愿意将课堂让给学生­­­­­­­­­­­____他们是轻松的!

我们呢?我们的学生何尝不想快乐?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想轻松?......也许有了这样的感慨,离我们的梦想也就不远了吧!愿为此而努力!

王玉红 2011/12/16

推荐第4篇: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2016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灵动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活泼的课堂中,以宽松,民主的氛围完成课堂学习,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充分内化,更快的学到知识,下面是老师对于灵动课堂的培训心得。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灵动课堂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我的收获很大,虽然只是简单的笔记,但专家老师们的话语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经历了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我对灵动课堂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编写

这是课前老师编写,上课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我觉得他们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和学生的活动单合二为一了。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绝对主导。专家在培训时讲到编写的八个原则,规定、考虑这么多原则,是不是为了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方向,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八个部分,我觉得和我们活动单的内容差不多,甚至不如我们的学习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的层次性强。

二、导学案的使用

听专家说这一份导学案一般要用两节课,这和我们的课是不同的。第一节是预习课:上课后学生先自己看10分钟的书,教师把导学案发下去学生独做大约20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再用7-8分钟小组站立交流,最后的3-4分钟确定下节展示课各小组要展示的内容。这就是预习课的基本流程。我觉得本节课中学生的站立交流非常好。老师规定,坐着不能说,要说站起来,效果非常好。第二节就是展示课了,继续使用这份导学案。首先教师会让学生重申学习目标,第二步让预习课指定的小组展示不同的内容。

我觉得这个环节比较好:

1、把导学案中的众多问题分摊到各小组中。

2、小组展示环节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展示到投影上,他们是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时有固定的三句话: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组的黑板上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请问对我们组的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包括展示的语气,站姿,书写,展示的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展示是高效课堂最精彩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对组织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而质疑对抗环节学生已经通过独学,对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质疑对抗即群学,就是对自己观点的一个检验或者是进一步的深化。

4、使用双色笔的习惯。预习课和展示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老师、学生都能清楚看出错题在哪,/fanwen/1566/有助于学生纠错。

5、教师的评价非常细化:教师分别从预习、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疑对抗、纪律6个方面给予评价加分。

6、学习反思环节。我们平常都是上完课老师写反思,他们要求学生写反思。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看到学生写的反思。不过我很期待。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以上这篇是灵动课堂培训心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推荐第5篇:英语教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张靖岚

教育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从古到今,无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如何使教育真正“教”和“育”。古代有孔子的“因材施教”,现在我们有“新课程标准”“有善用脑”等。每一种方法的探索都只为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在友善用脑的理论指导下我上了一节英语课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把握自己的课堂,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思路: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身体部位的单词,让学习通过这些的学习掌握一些词的构成,学会自己分析,串联,联想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预习。在课上主要是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构成方法。然后在后来学习一些人体的器官名称,让学习用自己做教材,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单词,达到这节课的上课任务。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人体的器官名称 语言技能目标:

让学习通过单词短语的学习掌握词用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单词,但刚上来并不是把一些单词呈现给学生要求他们去记忆。通过回答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变化问题中的一些词汇来得出答案,四个问题回答完以后学生就会发现我们要的答案都是通过对原有的一些词的变化得来的,他们就会自己去思考,怎么的变化呢?有什么规律呢?其他的词语也可以这样变吗?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并集中注意力于问题的解决。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迷惑的同时,给于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方向。通过老师介绍使学生对于当才的疑问自己有了一些答案,并使学生能够把握这节课的目标。通过这一步,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介绍几个主要的人体器官。虽然课本上面有图片,但是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我就让学生自己指出主要的器官在我们身体上的位置。看他们指的对不对。这样用自己做教材,学生们的兴趣就非常高,在„指手画脚‟和„嘻嘻哈哈‟中学生不但真正了解了器官位置,在这过程中也无形的记住了每个器官的英语表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也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如果说在前一个环节中学生发散了思维,那么到这一环节,学生们就会感到放松了。大脑可以得到休息。

利用课堂的后面几分钟,再来一次巩固复习,但这次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放松中复习。首先让学生利用两分钟时间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在脑海中回忆下给他们两分钟的冥想时间。然后,做个游戏。给某一个单词让学生们去想词汇,看哪一组的反应快,想的快,说的多。结果学生们都很活跃。通常的课后几分钟学生都会感到无聊,疲倦,但我想以这种形式,学生就不会感到疲惫而且最后的几分钟也能够充分的运用以来。几分钟也能得到高效的复习。 教学反思

我一直都在思考到底该怎么把友善用脑的一些理论用我的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仔细学习了友善用脑之后,我发现友善用脑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是要在一步一步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开始为了运动友善用脑,就把其中的一些环节放在课堂中,显得很不协调,也比较僵硬。在经过慢慢的摸索和实验后发现,最好的使用是把这些友善用脑的理论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去,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友善用脑给我们带来的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会在合适的地方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思考带着这些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并集中注意力于问题的解决。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引导,启发,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自由发挥,尽情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独立思考他们充分运动了自己的思维。通过同桌的讨论,同学们间相互补充,启发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全面的发散。在一个阶段结束后,就带着学生们一起进行一个小的复习,课堂上的及时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是很有帮助的。在上课的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人体器官这个环节,我就让学生自己来把握课堂,用自己做教材,学生们的兴趣就非常高,在„指手画脚‟和„嘻嘻哈哈‟中学生不但真正了解了器官位置,在这过程中也无形的记住了每个器官的英语表达。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通常学生们都很累了,学习效率也不是很号,如何来把握这几分钟呢?我自己的做法是利用课堂的后面几分钟,再来一次巩固复习,但这次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放松中复习。首先让学生利用两分钟时间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前缀和后缀在脑海中回忆下给他们两分钟的冥想时间。别看只有几分钟,好好利用,也是一笔财富。把友善用脑融入课堂,这一节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友善用脑又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途径,一个把课堂进行地更合理,更优化,更高效。

推荐第6篇: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

积极打造灵动的政治课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21世纪初新课改的理念下政治教学就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依据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进行诸如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灵动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但是在近几年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笔者还是感觉到学生中一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下课时谈起神六上天、天宫一号对接,“小悦悦事件”等大家都关注的话题时,可以滔滔不绝。但一到课堂,很多学生却三缄其口,不会说话了。有时课堂上由具体生活事例印发了讨论,有的学生不是天马行空乱表达一通;就是空话、套话一堆,有的想好好说但难用课本知识表达,喜欢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和评论,致使课堂上又是教师唱主角,一个人挑大梁,结果课堂上死气沉沉。

是哪里出了问题?虽然我校是一所本地闻名的省重点高中,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学中也还是多注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忽视了作为学生主体的学生在其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笔者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我们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怎样才能解决政治课的尴尬现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学习方式向成效式转变。叶圣陶老先生说:“让政治课堂活动起来”。灵动的政治课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快乐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怎样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呢?

学习是一次积累知识、成长思维的漫漫征程,相较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性地学习可以带来更加丰硕的成果。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学科都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控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扬自身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每一位学生其实都具有这样潜在的学习素质,自主学习模式正好给予了他们发挥的空间。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就应该要融入自主学习模式,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置让渡给学生。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理论框架。就一定意义上说,它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自主学习重视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发展水平教高、自我意识教强,个性比较完善,不喜欢记忆机械的内容,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辨证思维形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用学生的自律代替他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建构主义认为人处在一个试图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

者,应当在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抛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只是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以上心理学的依据下,围绕我校的高中生学习动机比较稳定,以内部动机为主。他们会经常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反馈修正学习策略;能经常自己思考怎样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基于这些因素,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就更有可能。

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师生双方的协力完成。教师应当要创建出宽松有度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传授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原则,向纵深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唯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持续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延伸并深化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下,高中政治自主学习必然能探索出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推动整个的教学工作。

所以要打造灵动的政治课堂主要应该从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自主学习理论给了笔者很多启示,于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在原来教学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尝试,以期较大程度地高中政治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

接下来笔者结合教与学的尝试,总结出了实践自主学习理论的以下几点经验,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结合实验操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收集时政素材,锻炼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的学习素材能使政治理论扎根实际,能使政治课堂教学生动,让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不乏实践性、操作性的素材,对这些素材,如果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笔者经常会用最新鲜的时事把学生带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这“最新鲜的时事”必须是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果过了几星期、几个月的事就变成“明日黄花”了,肯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别提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了。所以,能否及时获取时政信息对时政教学的成败具有关键意义。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是:将现有的教学空间有意识的向外延伸,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专题讲座、时事政治竞赛等等全方位的信息来源和阵地,倡导学生从各种媒体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时政内容及其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动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以达到时政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另外,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参与的实惠调查法、方案设计论证法等也有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有较打作用。

二、结合问题解决模式,引入时事内容,由难入简、变抽象为具体

最后,如何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笔者结合自己《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把时事政治融入到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点:

1.关键点一:良好的课前导入。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课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挖掘起来很有内容。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的时政环节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这

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当时学生感兴趣的世博会中国馆内容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也能引导学生亲近我们的时代盛会,具有现实意义。

2.关键点二:生动的视频引导。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课里由“东方之冠的诞生”视频引入,从中国馆的外形建筑到它的内设亮点,以设问形式层层深入,顺其自然地得出“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一”。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又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入,找到了二者完美的契合点。

3.关键点三:激烈的热点讨论。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本土热点问题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用身边时政话题切入,巧设练习,创设环境让学生亲身实践,学以致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取新闻。把学生身边所熟悉的地方的时政新闻引入课堂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国情和家乡情的教育。在讲到“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运用环节时,笔者首先讲述了本土佛山市的 “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发展战略,以及禅城区提出的“传奇古镇,创意禅城”的时政背景,播放了关于学校附近“禅城汾宁路改造,老街坊期待重现昔日繁华”的视频新闻短片,提出练习问题:“我来设计汾宁古道”。因为就是身边古镇的翻新设计,同学们在讨论创意设计时七嘴八舌异常热烈。通过学生的讨论,深化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建设祖国和家乡的热情,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目标。

教师应当让学生们知道,课堂知识与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条链条,两者之间是相互彰显的关系。通过观察现实发生的实例,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高中政治知识,同时历练出一定的时事敏感度。这些素质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

推荐第7篇:电子白板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电子白板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确实辅助了我们的教学,代替了原始的黑板和粉笔,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但是随着人们对教学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原来的手段已经无法解决,课堂效果的要求已无法满足。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现了,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解决了传统黑板和投影演示功能难以相互结合的矛盾,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科技的发展,人们教学实践的需要也在逐步提高,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应运而生,它改善了黑板的这些弊端,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缺陷,教师完全围绕着“定型”课件讲课,课件只能以事先安排的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由于课件的内容无法即时更改,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演示而被动地进行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解决

了人们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它的交互功能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课件的直接对话,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一、电子白板引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孩子,大部分性格比较沉静,课堂上主动性不高,一节课下了,能积极发言的人没有几个,我为此也深深地苦恼,电子白板的出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平面图,思考实际的方块是怎么组合的,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单凭想象较难解决。我首先用画图功能画了一个小正方体,用油漆桶喷上颜色,学生眼前马上一亮了,趁着大家的热乎劲头上来,我又将“无限克隆”功能作用于小正方体,拉出来很多一模一样的正方体,学生看着我魔术般的变化,一下子轰动起来了,几乎全班同学都要上来试试,通过这样简单的拖拉同学们的思维完全被激活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使我感叹不已,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到课堂上了,学生他们对今天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欲望空前高涨。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并且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能真正的“动”起来!

二、电子白板建构数学活动

电子白板构建了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有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有更灵活的或强或弱的控

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参与和协作,充满活力和凝聚力。

在五年级《组合图形面积》中,课前设置了一个拼图的数学活动: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基本的图形拼图。我事先将基本图形的图片放入白板文件notebook的“我的内容”中,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旋转、克隆功能对基本图形进行复制、拼搭,将自己的想法展示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并且能直观、形象地进行即时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电子白板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师生共同把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用剪、拼、量、算、折等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实际操作中确实感受到自己手中的这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对“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一定是180度”这一认识并不深刻,甚至有学生怀疑。

但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提供可任意变形且各角度数不断显示变化的三角形,让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在拖动过程中观察、交流、体验,一起度量,一起学习。随着不断拖拽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形状不断变化,三个角的大小也不断变化,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始终不变,仍是180度。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研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以及动手参与,充分调动了学

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电子白板深化课堂练习效率

课堂练习多是枯燥、单一的,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是的练习也丰富生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后,设计了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其中第一关的游戏也是一道巩固练习题:根据给出的分数,给下面的图形涂色。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喷桶,对空白的图形涂上了喜欢的颜色,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应用更是相当方便、直观。可以把事先在word文档里设计好的练习题,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直接导入到电子白板上进行练习;对于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结合投影仪,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讲解和批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白板的写写画画和幕布下拉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

五、电子白板非线型流程生成小学数学课堂

平常使用的ppt、flash等课件往往是线型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修改制作中的失误或不足,对课堂上突然闪现的灵感也无法随机加入演示。电子白板借助其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无须严格的专业训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

学习情况利用电子白板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随写随划,随时给予解决,对于不同的情况利用注释功能,调换不同颜色的笔,随时进行归纳,具有较强的生成性。比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可以在天平两边添加或减去物品,来保证天平的平衡,利用电子白板,学生操作,并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修改,达到了实物再现的效果,大家认真、积极参与,对“等式的性质”的意义理解得很到位,为方程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高效的资源库,它极大地促进了形式多样的交互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之间真实的互动交流,将它与智慧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必将最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3期

3、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6.

4、鲍贤清.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设计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5):84-87.

5、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05(3)

推荐第8篇:精彩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

精彩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

一、语文课堂抓住细节,促成习惯;

二年级的孩子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表现,但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也是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所特有的,而赵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加以引导。在评价上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句独特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表现的最好。“呀!你读的字正腔圆。”“你读的认真,标的准确。”。从课堂一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引导,“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真会观察!”“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上课之初,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暗示孩子们的养成习惯。“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像这样的细节提示整节课都始终贯穿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中养成正确读、写、练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读促悟;

五节课都以阅读为主,每一个课堂都引导学生读的酣畅、读的快乐。二年级的孩子们,先读字,再到句子时找到生字,生字再跑到课文中去,再读文;逐字、逐句、逐段的阅读,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吕老师对故事的激情演读,把学生送到了故事的王国,他们的心不禁随着主人公的漂流而担忧,随着主人公的坚持而坚持。一句句,一次次的诵读中,去感悟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之情,读到至情时,我们也一起为他而骄傲,一起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天越来越黑,雨越来越大;那入情的诵读,不禁让人走入那雨前的沉闷中去。只一转,孩子们就自如的学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短语,学会自如的模仿它创造出更多的短语。如烟似雾的雨;那两眼一睁的,双手发抖反复形象的读;无一不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文章的用意,让学生能够在读中如临其境,在读中渐入佳境。教师惟妙惟肖的导读,形象逼真的演读无一不让在座的老师感同身受。大家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一个词,老师引导孩子们,一定要读出它的生命来,使我的灵魂得以震撼;在此之前,词仅是一个词,只有把词放入文章中,文章才赋词以生命。但在吕老师的课堂上,我想也许孩子们和我一样,第一次感受到词的生命。是啊,在语文的课堂上,词有了生命,字有了生命。而我们,也因为这些生命才得以绽放自己的美丽。

三、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每一个课堂都那么独树一帜,每一个课堂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是的,这就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抓住每一个环节,开创自我的教学艺术。赵老师的三部赏字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还引导学生知道我们中国字的渊源流长。也许二年级的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这些文字的文化内涵。但我相信,如果一直坚持这样赏下去,孩子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怎不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怎不爱惜千年来留下的文化,怎不为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而着迷。一个字由最早的甲骨文到小篆、楷书,一步一步学生引领着学生去赏、去识、去记;分门别类,一个“垂”为了引起学生形象记忆,先用换字法演绎,再用形象法演示,最后一首儿歌,常伴耳边,久久不能相忘。这样一步步下来,这样一个生字,学生又怎能轻易就忘记了呢?二年级的孩子,生字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外界的吸引力太大,怎样将他们的注意力收回来,转而放在这些枯燥、烦琐的生字上,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为的备学生,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识字教学,即能让学生学会,又能让学生记住。一直是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这个课堂,让我学会的生字的赏析,学会童话的生字,学会了如何令那些生字内涵完全剖析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当中。

《一面五星红旗》,学生先试读词语,当学生读完后,老师说:“你们相信,老师能把这些词读出生命吗?”只那一瞬间,我顿时觉得这个课堂熠熠生辉,一个连词语都能读出生命的课堂,又怎能不魅力四射呢!整个课堂贯穿着读,一次比一次精彩的读,赋予生命的读,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留学生的坚持,读出老板的无奈。通过对比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重点词句的作用。感受如何活灵活现的写出人物的内心。是的,读!这个课堂只在突然之间就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展现了字词的魅力。不仅如此,老师只跟随课文中伸出大拇指,赞扬一个学生,那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着她一起去写一写这个场景,身边的场景,学生手到擒来。课堂当中一直贯穿着爱国主义的教育,看着、听着、想着。通过老师的激情渲染,学生的小练笔似乎也就那么自然的跃然纸上。

读,让我左右不知何处;一乎儿在雷雨中沉郁,一乎儿铁骨铮铮,一乎儿如烟似雾,一乎儿穿越千年,一乎儿又垂死守财。是的,每一个课堂都让我记忆犹新。每一份演绎,都足以让我回味久远。 借用其它教师的话,感谢、感动、幸福。是的,我们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名师的课堂,感谢为我们筹备这个平台的所有人;我们感动,为语文的课堂有这样的坚守而感动,为语言课堂有这样的张力而感动,为语文课堂有这样的生命而感动;我们幸福着,我们为同是语文人而幸福,为我们每天都伴随着这些灵动的生命而幸福着。

推荐第9篇:灵动的课堂 无限的精彩

灵动的课堂 无限的精彩

——“《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交流

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2015年11月28日,“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古都南京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几千位教师齐聚南京。我有幸来到了南京金陵中学观摩了为期三天的素养大赛。

南京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温暖,但欣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选手的精彩展示如沐春风;聆听着教育专家们精准、中肯的点评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大赛的点点滴滴印在我的脑海,教师们的风采如冬日暖阳给我以无限力量。在30分钟的课堂上,15位老师尽情诠释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没有五彩纷呈的课件,没有抽象的说教,却有着声情并茂的范读、优雅自然的教态,有简洁明快的语言„„浓浓的语文味儿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感染着几千名参会教师,也感染着专家和评委。今天,我向大家汇报这次学习的点滴感受。

一、名师汇集,欢歌如潮。

11月28日—11月30日,“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金陵中学进行,共有从全国各省、自治区、选拔出来的15名杰出选手参赛,精英汇聚,精彩纷呈;到场观摩的代表数量高达6000人,人数之众多,气氛之热烈。大赛邀请到了教育界、文艺界的诸多领导、专家担任评委和嘉宾,学思飞扬,令人如沐春风。

大赛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老师们浑厚优美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大赛承办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全体员工,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老师献上了一组热情洋溢的大合唱,歌声传达出演唱者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最诚挚的欢迎,更诉说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团结共进、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祈愿。

针对当前语文课讲得多,练得少;花样多,学得少;表演多,实效少的现状,倡议语文课应返璞归真,回归朴实;指出语文首先是一种能力,其次是一种素养,最后才是一门知识;让学生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热爱语文。要想让学生热爱语文,教师就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能让学生热爱语文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日积月累、乐此不疲是教育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想达到这种境界,非得指导学生朗读不可。因此,他再三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想领会其乐,用一个字概括为“读”,用两个字概括为“熟读”。 佟乐泉教授认为,这不仅是个办法,而且是个好办法。佟乐泉教授的讲话内容令人深思。在佟教授的讲话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语文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会表达,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语文是一种素养,是通过欣赏诗词歌赋,唐诗宋词体现出来的艺术文化素养,最后语文才是一门知识。

最后,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实先生代表全体评委发言,对大赛的公正公平作出承诺,鼓励参赛选手放松身心,赛出水平;号召观摩代表认真聆听,用心感受。

二、才艺展示,尽展风采。

我们所在听课的会场设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千多名老师齐聚在一堂,观摩参赛老师的素养和教学展示, 15位参赛老师的素养和教学展示令人叹为观止。

素养比赛分为朗读、书写、才艺表演、课堂教学展示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五部分。第一轮是朗读展示,给人印象颇深的是来自江苏南京9号选手毛海鹰老师朗读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她的朗读感情充沛,抑扬顿挫,表情到位,张弛有度,有吸引力,能引人入境,句句入扣,把文本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来自新疆13号马春丽教师,

她声情并茂地朗读,字正腔圆,带有高低起伏的音乐性。老师动情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形象;老师丰富的表情,让我体会到了孩子纯洁的心灵。朗读展示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佟雅坤老师和著名语言表演艺术家曹灿老师分别为选手作了点评。佟老师重点指出选手们朗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读出文章层次,学会注意语气的转换和节奏的变化;告诉他们朗读需要把文章的文字变成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有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这样才能读出形象,读出画面。佟老师还范读了两首诗词:舒婷的《致橡树》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优雅动人的展示令人尽情领略到声音的魅力与朗读的真谛。曹灿老师则躬亲示范,朗诵了李白的名诗《将进酒》,传神的舞台表演,将一个对酒当歌、洒脱不羁的“诗仙”形象呈现在众人眼前。曹灿老师曾在话剧、影视剧中饰演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这次他特地为大家带来一段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表演,演绎得逼真形象,令会场气氛更加热烈,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第二轮是书写展示,现场一片寂静,观摩老师和评委都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各位选手书写的过程,各位选手用心书写,沉着冷静,笔画有轻有重,有缓有急,结构匀称,流畅美观,一气呵成。特别是来自我们银川阅海小学的姜晓春老师,她爱好书法,尤其喜欢楷书,在“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优秀奖。随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实教授为选手的书写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各位选手的书写基本做到了正确、流利、美观。雷实教授还就汉字书写美观的要诀及汉字文化的传承作了阐述,并对中小学的写字书法教育提出了美好的寄望。

第三轮是才艺表演。有书法、歌伴舞、朗诵、动画配音、评书,沙画等,形式丰富多彩,真是让大家饱眼福,饱耳福。很多选手向大家展示了两项甚至三项才艺,感叹选手的多才多艺,感慨选手的精心编排,真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现场,选手用手中十分

普通的毛笔迅速地画着水墨荷花,随着她的左右手不停地移动,转瞬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国画,紧接着是剑术表演。这些都是非一日之功呀!还有来自湖北武汉的杜珺老师的表演,给现场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15号选手表演的动画配音《吃书的狐狸》,一人分饰多角,模仿得惟妙惟肖,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

第四轮是课堂展示以及知识素养现场答题。课堂教学展示内容是提前一天抽签的,参赛老师仅仅利用一天的时间,完成30分钟内容的备课,赛前不能见学生。其中来自福建的陈小丽老师执教的《小枣树和小柳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生写“枣”子的时候,陈老师边写边告诉学生:“一撇一捺要舒展,像枣树茂盛的枝桠,两点就像树上掉下的红红的枣子。”形象而富有童趣。读课题时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刚上台有点紧张,声音很小,陈老师很亲切地说:“声音更响亮点,小枣树和小柳树这两位客人就更高兴了!”多么富有亲和力啊!教态沉稳大方,过渡语自然流畅,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来自上海的12号选手朱煜老师执教沪教版五年级《绿毛龟》一课,获得了全场最高分。初读课文之后,他让孩子随便坐,手可以随便放,一个“随便”,为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起了个好头,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开始随便想、随便说。一堂课紧紧围绕“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三个词,孩子们朗读着、思考着,交流着,他们的思维碰撞着,在师生平等轻松的对话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那绿毛龟的确有通灵之性”,更强烈地感受到朱老师的课堂是别样的灵动,别样的精彩;一个“随便”, 让我们看到了“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感受到老师厚实的语文素养;一个“随便”,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具!来自湖北的杜珺老师执教鄂教版二年级《小草的生命》一课给我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老师利用图片“石头”,生动地演示了生字“岩缝”的“缝”,紧接着延伸到生活中,认识“指缝、地缝、门缝、墙缝”。然后结合课文,小草的种子落到了岩缝里,指导孩子们朗读

岩石妈妈和种子的对话。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读着,读出了对“贫穷”的个性化体验。

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为4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题目内容包含了文学、艺术、音乐、地理、社会、风俗、时事政治等。参赛教师必须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才能稳操胜券。该环节是整场比赛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是选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知识储备、现场应对等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展示的一个环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具备提高教学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知识。在本次比赛中,老师在课堂的展示只有30分钟,在短短三十分钟内,都能品词、品句、品读,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海洋。在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中,最精彩的是主观题,有文学题、有时事政治题,有视频案例分析,由比赛的老师来评析,这更集中体现了参赛老师的个人素质。每一位参赛老师答题结束后,都有我们可敬可爱的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语言应用学教授——佟乐泉教授给大家做现场点评,每听佟老师的一次点评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本次和大赛选手合作的学生都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小学生,他们全程参与了这次观摩活动,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表现积极。每次老师指导学生写字时,学生们都会挺起腰板自发诵读《写字要求歌》;每节课下课时,他们会在班长的口令下整齐地转身,向听课老师挥手说再见,声音整齐,态度认真。虽然听课老师每天要坐着听课将近十个小时,腰酸背疼,但可爱的孩子们精彩的表现似乎可以消除疲劳,会场上不时会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三、专家点评,发人深省。

在本次大赛中担任评委的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也是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比赛结束后,由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对十五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杨再隋教授指出上阅

位老师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①课堂上读起来了,写起来了。②关注了语文价值:人、事、景、物,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最重要的是诗、意、志。③关注教学价值。老师要教值得教的东西,故事情节学生都能读懂,中心思想学生自己会总结,写作指导才是重点。④关注整体。整体功能大于整合,不能注意细节而忽视文章的整体。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把握故事的梗概。⑤关注细节。(这些细节指的是:感人的词句,精彩的场面描写,词语的内涵,词语的应用等等)。

最后,杨教授对所有与会的老师提出了希望,他主张“教师是专业的读书人”每位教师必须要读五种书:①教科书:熟读、读透。低年级,要了解课文内容;中年级,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高年级,要揣摩文章写作顺序。(教师要牢记:歌不能跑调,课不能走岔。)②专业书。包括专业理论书、专业知识书、专业工具书。(教师要喜欢追溯文字的源头)③资料书。包括教育教学知识,文化常识,语言文字应用,其它相关书籍。(要记得住,用得出)④文化书。包括经典的诸子百家书,修身养性励志的书籍,还有名人传记。⑤资讯书。就是报刊杂志。这么多的书怎么读呢?八个字“保持经常,联系实际。”

在杨教授的点评中,还指出了本次大赛存在的不足之处:①大部分执教的老师在课堂上有“媚生“现象,教师的表扬应该真诚,比如:“你这个词读得准确。”“你比刚才读得有进步”。②参赛的老师关注学生太少,好的和错误的没有及时表扬与纠正。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教学。③老师的范读要能引起课堂共鸣,30分钟的课要有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④一堂课没有知识点的讲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杨教授的最后一句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教书匠很容易,当教学艺术家很难。”

学习结束了,一场场精彩的画面从我的眼前掠过。我为那些站在全国教师素养大赛赛场上的精英们“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气而致敬,也为他们的十八般才艺而致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哪一个不是后天学习,不懈努力才练得的一身才艺?回想自己的教学历程,回顾自己的课堂,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失败。此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的体会,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综合素养。

通过几天的观摩学习,选手们精彩的展示,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使我深深感受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应该始终拥有一颗学习的心,谦虚的心,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

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充满灵动的课堂智慧

充满灵动的课堂智慧

——读《潘文彬讲语文》有感

读《潘文彬讲语文》,是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字字珠玑,闪着溜光,放着思想的异彩,缭绕眼球,光辉心田。当我写下这一句时,尚觉得还不足以叙述文字徜徉于心之舒畅,言我心声共鸣之快乐。(注:后文中称呼潘文彬老师为潘特)

一、

使用“陌生化”的教法 ,课堂有新意

记得我准备上人生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之前,紧张忐忑,手捧语文书,反复咀嚼,读着文字中挤出的香甜的乳汁,感觉一遍有一遍的香醇。只是不知如何把文字飘溢出的屡屡幽香传给学生,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那些网络上现成的教学设计,不免有落入俗套之嫌,另外,如何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我所烦恼的。我开始遐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有什么疑惑,学这篇文章能获得什么。作为老师,我又该教给他们什么,怎样教,注意哪些方面„„一遍遍在脑中盘旋,一次次产生新想法在自我否定中否定,极力想有一个好方法能唤醒或刺激学生对 “新”的认知,上出一节节自认为满意又新颖的语文课。寻寻觅觅,终于在《潘文彬讲语文》中得到结论——“陌生化”教法。啊,经典,真经典,道高一筹啊!我曾在图书馆里读到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罗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这篇文章。在文章中,什克罗夫斯基提出了一种叫“陌生化”的理论。所谓“陌生化”就是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从身边推陈出新,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陌生化” 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发现。而在潘特《生命的林子》教学实录中,他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陌生化”的教学方法,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仅仅抓住六个词语(晨中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喧喧嚷嚷 高僧济济),从听写词语—发现词语—感悟词语—比较词语-回归词语 ,到形成主线,一气呵成。这个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耳目一新。一环套着一环,孩子们永远不知道老师葫芦里究竟会卖什么药,不敢有丝毫懈怠。因而小脑袋始终在高速运转着,思维的火花碰撞着,交织着。在发现词语环节,潘特让孩子们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能发现些什么?结果孩子们发现它们都是四字词语,它们都是描写法门寺的,逐渐发现了法门寺名气很大,名气太大,能人太多,高僧聚集,成名很难。在感悟词语环节,对于一时半会儿理解不透的词语,潘老师不紧不急,慢慢搭建语境让学生领悟,直到最后完全说出来,看似很磨时间,但正是这一过程教会了学生反复读书,不断揣摩语境领会词义,孩子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不知不觉中有了质的飞跃!

潘特对于文字那种敏感的嗅觉,非常的味觉,灵活的触觉,以及融合一起 谱写出的灵动的课堂乐章的掌控,深深吸引着我 ,让我沉醉其中,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为什么要拘泥于别人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贯串,如果都这样,哪来创新,卯着这股倔劲,我也根据不同的文本,尝试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让“陌生化”带给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惊喜。记得那次我上《天鹅的故事》一文,我尝试用简笔画画出一只正在破冰的老天鹅。这只天鹅一下子点击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掀起

1 了课堂讨论,交流的热潮。这里,我完全可以下载一副画就可以了,可是我想用手动的方式,画画的过程,让学生去猜,去想,让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后面文本作铺垫。果然,它就像一块大火石,开启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大家交流着、碰撞着。我骤然觉得,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适合的,语文教学果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运用干练的语言,步步设营,环环相扣,内容传授得流水无痕

对于文本,他既能匍匐于文字之间,又能凌驾于文章之上。用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文学。想进时进得去,想出时出的来,进退自如。而且在教学铺设的语句中,没有一句无用的话,句句像是过滤过的,除了简洁明了,还仿佛一汩汩清泉,解渴清凉,又引学生回味,深思,不觉中要去找寻泉源。读完潘特《生命的林子》教学实录(后附), 我闭眼想象课堂的互动,不禁感叹做他的学生真幸福。坚信在这样的老师熏陶感染下,要孕育出多少文学的种子呀!有了文学种子在心中萌芽,在多元化的自由的社会土壤中,信手拈来的都是文学的甘露,何愁苗不茁壮?生活中有了文学之苗的荫护,该多丰盈啊!整堂课师生对话46次,学生回答67次,按出现的频率,感觉互动是否有点多了,可是回归课堂,除了19处试陈述句,其余都是问句,句句深入,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就把学生带到了目的地,而且看到了伟岸处的极景。

他曾说:“语文教学要语文一些,我们要关注语言、落实“人文”。 真正让教材构成滋育学生生命成长的林子,学生徜徉其间,心灵得到浸润,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礼,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有了这样的思想主导,他的课堂语言组织的简洁唯美,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既是美的享受,又是美的引导。他反思:“因为话题感召,张弛有度,激发了学生阅读期待,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智慧之门,把学生引领到一条曲径通幽的道路,所以。我才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生心灵的花开的声音,聆听到那滋育生命的生动对话。”

潘特的课堂智慧从哪里来的呢 ?回味潘特的教学语录,以下几点不可或缺: (一) 学而不怠,教而有思

潘特:1)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最美丽的行走方式。 2)同书为伴,滋长心灵智慧;与思相随,收获七彩人生

3)写“教后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举措。教师写“教后记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反省的过程。

4)教学反思是一个且行且思、循序渐进的过程。反思需要武器,教师还必须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刊,丰厚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提升能力。

(二)研读教材,创新思维

1)语文教学要务教材这个“本”,要紧扣教材,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蕴。 2)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的“意义空白”,要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去解读文本,创造性的填补这些“意义空白”。

3)教学需要研究。研究,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三)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打造灵动课堂

1)语文教学一定要切合自身的规律,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既得言,又得意。

2 2)语文教学要教得实在一些,再实在一些;“语文味”要浓一些,再浓一些。 3)语文教学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愫,建构知识,丰富经验,获取智慧的过程。

4)语文课堂要少些约束,多些自由;少些灌输,多些沟通。 5)语文课堂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蓄积丰厚的对话资本。

三、用朴素的语言把文章的本质具像化,让学生可以爬到它的至高处

升华语文本质的方法是什么?没有方法,没有模式,说不清道不明,可是每篇课文的本质却被潘特自自然的传达给学生,有种润物无声的效果。让我们看看他在《生命的林子》一课中最后的结尾:

T:要知道,“生命的林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一棵大树来说,它生命的林子是什么?S(答略)

T:对于玄奘来说呢?S(答略)

T:对于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来说呢?S(答略)

T:其实,我们的六(1)班就是一片生命的林子,我们的游府西街小学也是一片生命的林子,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班级,在学校,在社会这片生命的林子中奋发向上,茁壮成长。

T:------ 就这样,文字中绵延的营养,静静地注进了学生的心田,拨动了心弦,敞亮了性灵,生长了智慧,开发了潜能。从文本中开发出肥沃的精神土壤,在质疑中深耕思想的种子,在抽象与现实的枢纽间升华语文的本质,于无声处化精灵,让语文的气质永远的渗透在生活的处处,默默的开出充满文字气息的人文之花,彰显着文字中绵柔又坚韧的深远力量。这种力量的传递没有一点刻意的痕迹。让我不禁与曾经经历的教学形式比较起来,那种“通过------表达了-----抒发了-------”的公式化的模式,真的“out”了。试想,学生们面对着这种驾空了文字的结论概括形式,一边强迫自己背着,一边在脑中执拗的否定形式中内容的牵强„„长此以往,对于文学的丁点爱好, 一定或消失殆尽, 或从此被泯灭了吧。读着潘老师的教学实录,由衷佩服,这是我心中一直向往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学生学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使文字溢出的乳汁永远流淌在生活的空间里,滋生出文明的生活,有品味的生活 。文字的力量升腾如游丝,深入胜血液,随着岁月的延绵,它的发酵更加醇厚。读了他文章之后,我曾学着把他的智慧运用于我的课堂,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一次赛课,上的是一篇课外阅读《奔跑的母亲》。讲的是黑人母亲切默季尔为了给三个孩子赚读书的钱,而选择奔跑,最终获得了马拉松比赛冠军的故事。预设的内容已经上完,可还有10分钟。我预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一位母亲陈玉蓉的内容。于是,我一边打出 准备好的关于介绍陈玉蓉的截频,并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写给她的颁奖词: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孩子们在声形交错中,表情怔住了,教室里一片寂静。这时,我轻轻地说,切默季尔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3 现在就让我们来为切默季尔写一份颁奖词吧。很快,孩子们就写好了。一个个争着上来朗读写给切默季尔的颁奖词。有的歌送她他的坚强伟大,有的赞扬执着的人生信念,做母亲的不容易。文字朴实,真诚,我被感动了,评委也被感动了。我慢慢带着学生向语言深处漫溯,在觅得语言滋味的过程中砸摸言语,获得智慧。这样一种具像化的方法一步步引领着学生达到了文本的高度,无痕无迹,浑然天成。

在语文教学中,这怎能不是一种境界呢?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潘特所说 “思想,砥砺我的教学智慧” 。 是的,思,新之始;想,新之源;教学中的思、想是对教学的一次淬火,能催生出更时代更适合学生的方法。有了思想,教学必然会日新月异,取得喜人进步。 在未来的教学中,常思常进是我们的要求,也是追求,让智慧贯穿课堂,充满灵动,也让灵动的课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读潘特,学潘特。于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绽放思想的火花,升腾出精当的育人之露来浇灌我们的学生,默默滋养他们语文的素质。

写到到这里,似乎还不解我对于他教语文的理念、思想、课堂语言、习作指导精神的解读之馋,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我读着时的温暖,快意,汩汩清流涌向喉咙,何尝不是领悟的另一种形式呢?

后附:《生命的林子》公开课实录

执教者:南湖一小 潘文彬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时,生字新词会写吗?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认真听,每个词语,我只报一遍

晨钟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喧喧嚷嚷

高僧济济

2.对照屏幕订正

3.齐读生字词,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是形容寺庙的人物很多,从这些词语看出这里是个名寺,这个寺庙里有很多高僧;有很多人都来法门寺

法门寺是一个高僧云集的寺庙,玄藏一开始想离开寺庙,后来又留了下来,此时玄藏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问他些什么?

教师板书:走

师生交流

看来大家对于玄藏的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要留很感兴趣,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放飞你们的思想,好好感受文章中的语句,在书上做出相应的圈划

二、新授

1.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做出圈划

(1)师生交流:为什么要走呢?

学生说:有人和玄藏说要想展示才华,就要到小的寺庙去,就要去向师父辞行(学生实际是在读书回答)

老师说:能不能扣住文章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呢

学生说

4 (2)师:从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玄藏想潜心修炼,想早日成名,但是他却身在法门寺中,读(刚才听写的词语)

(3)想这玄藏待在这个法门寺想出人头地容易吗?

所以他要决心留下来

我们可以擦去这个问题吗?

2.为什么他又留了下来?

(1)学生说:他的师父对他说,山野小寺就没有竞争,最多在那里当一个方丈,但是留在法门寺的话,会有更多的竞争和提高;一个想要成才的人不能远离社会,就像一棵树不能离开树林一样

3.方丈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启发玄藏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的4—9小节

师生交流:

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了方丈是利用两片树林来引导他的;是问玄藏是愿意做太阳还是愿意做烛火的问题来引导他的,

方丈是在循循善诱地教导玄藏,他一共问了玄藏几个问题?

师生交流:一共问了四个问题

4.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出示:先来看看这个问题

“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

“你愿意做烛火还是做太阳呢?”

方丈为什么要这样问?

师生交流

是方丈想了解玄藏究竟想做什么样的人?

5.于是方丈带着玄藏来到了树林,他为什么要问这两个问题呢?

(1)出示“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

“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是这么修长,挺直呢?”

(2)这棵树和一片松林有什么不一样呢?

说说树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

从同学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这棵树和一片松林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完全不一样呢?

师生交流:

6.让我们来听听方丈是怎样说的?在他的话语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师生交流

方丈不是拿树作比较,而是拿人做比较,

师:就是像他这样扣住词语来谈自己的感受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语叫做“鹤立鸡群”是什么意思?

师:你说的是字面的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谈体会:有了竞争才会让一个人成才

方丈的话语真是令人回味啊,请一位同学再读这段话

5 学生读课文

7.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联系前面的内容,想像一下,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生交流:方丈在耐心地指导玄藏,成为一代名僧

读了这段话我有浏览两幅画面,高高的松树立在灌木丛中,非常高大,另外一幅画就是全是松树的林子

这片林子是什么样的林子?

遮天蔽日的林子,茂盛的林子、充满生命力的林子

8.方丈如此循循善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玄藏,看看玄藏自己是怎么说的?

(1)

指名读

(2)法门寺还是那座法门寺,再读词语

(3)此时的法门寺就是„„

(4)读下去

(5)此时的玄藏还会觉得待在法门寺没有意思吗?

(6)再读课文

9.玄藏一开始要走是因为这样的法门寺,要留也还是因为这样的法门寺

寺还是这样的寺,经过方丈的教导,玄藏明白法门寺就像一片充满生命力的林子

如果走了玄藏会觉得自己像什么?

师生交流

教师板书:“柴”

“材”

三、拓展

1.后来玄藏又遇到了那位曾经劝他离开的僧人,玄藏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2.学生构思

3.师生交流

学生:我决定不走了,我待在这里一定会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我不要离开法门寺了

学生:我想继续留下来,不然到了山野小寺里永远不会成为明亮的太阳,否则没有竞争的压力,我永远不会成为高僧

学生:如果我离开了法门寺,我在山野小寺成了名僧,也不过是一棵灌木丛中的杂树而已

4.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题目,齐读,你理解了这个题目的意思了吗?

学生:没有竞争就不会有更高的成就

学生:只有有压力才能茁壮成长

学生:„„

5.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小结

1.生命的林子是无处不在,对于一棵大树来说,对于玄藏来说,成才的人来说其实对于六一班,游府西街小学都是一片生命的林子,预祝同学们在这片林子中茁壮成长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开头,连读两遍

下课

第11篇:三三

三观三德学习演讲稿

郑婉莹

三观三德是人的一种内在因素,体现人的内在修养。这种修养越高,人的生存意义就越大。作为一名教师,这种修养应是必备的一种素质,因为这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着一大批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状态。

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这三观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影响。拥有正确的三观,教师才会有更大的激情投入工作,才会有强的责任感,才会有高的廉洁自律意识;学生也才会有更大的自觉性和动力去努力学习,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才会形成积极、乐观、互助的人格。

校园内,不同岗位上的人都各司其职、尽善尽美,这是正确的三观在做引导。在我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更要以正确的三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引导自己的行为。我们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者,都享受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来的优越感。不论将来的选择是什么,服务学生的宗旨不变,所以,我们工作的态度不能变,健康向上的行为不能变,积极进取的人生方向不能变。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创造和奉献。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现阶段我校的教师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有了正确的三观做指导,我们才可能塑造良好的三德,做个优秀公民、教师、家人。

也许,我们自小的教育开始就有意识地塑造着比较良好的社会公德;为了未来,我们也自律地塑造着比较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家人,我们往往也容易更加苛刻地对待自己的家人。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家人身上得到什么,而很少想到我们应该给予家人些什么。家人永远躲在我们的身后。他们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更应该珍视他们。

我的父母总是默默地支持我。从小的学习,到现在的工作与生活,他们总是为我做大大小小、力所能及的事,让我安心做我自己的事。而今,我却为他们做的甚少。从与公公婆婆的相处中,虽然长久以来,我都努力学着成熟,但牢骚太多、抱怨太多,还是做得不够大度、不够宽容。所以,自己还是应该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和谐。

“三观三德”是一盏指引人前进与成长的明灯。通过“三观三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自查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更好地帮助自己认识形势并与时俱进。人生路漫漫,我们要时刻谨记“三观三德”的教育,踏实、稳健地走好每一步,为自己的人生填充丰富的色彩。

“三观三德”学习论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观点。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地认识世界,要求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地认识事物,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观察事物必须注重全面性;二是观察事物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三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不懈地追求真理与勇于修正错误是相辅相成的。人认识真理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对真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不懈追求真理的人,必然是善于修正错误的人,而修正错误只有从坚持真理出发才有意义,也就是说正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才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每修正一个错误,就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所谓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评价的观点和标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正确人生观。人生在世,都要度过一生。而人如何度过一生,人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结果。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同,从内因分析,关键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存在差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回答人生到底是为什么,即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所谓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价值关系的总看法。只有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而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体现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凡是为社会、为企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有是人生的创造。实现人生的价值要与本职工作密切结合,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最直接的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为国家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也称公共道德或社会公共生产准则,是人们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生活秩序,人们之间的关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和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规范。

认真履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具有自己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即从道义上要求人们应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去接物处事,完成本职工作。各行各业都有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主要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

家庭美德从和睦教育入手,突出宽容、礼让、孝敬的主题。

通过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生活中提倡孝敬老人、爱护子女、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要树立家和万事兴的观念,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宽容礼让,互敬互爱、互信互谅,实现感情和生活上的和谐。反对暴力、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简朴的生活方式。

在“三观三德”指引下成长

三观三德是人的一种内在因素,体现人的内在修养。这种修养越高,人的生存意义就越大。作为一名教师,这种修养应是必备的一种素质,因为这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这直接的影响,关系着一大批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状态。

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这三观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对学生作出积极的影响。拥有正确的三观,教师才会有更大的激情投入工作,才会有强的责任感,才会有高的廉洁自律意识;学生也才会有更大的自觉性和动力去努力学习,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才会形成积极、乐观、互助的人格。

校园内,不同岗位上的人都各司其职、尽善尽美,这是正确的三观在做引导。在我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更要以正确的三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引导自己的行为。我们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传道授业者,都享受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来的优越感。不论将来的选择是什么,服务学校的宗旨不变,所以,我们工作的态度不能变,健康向上的行为不能变,积极进取的人生方向不能变。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创造和奉献。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现阶段我校的教师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有了正确的三观做指导,我们才可能塑造良好的三德,做个优秀公民、教师、家人。 也许,我们自小的教育开始就有意识地塑造着比较良好的社会公德;为了未来,我们也自律地塑造着比较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家人,我们往往也容易更加苛刻地对待自己的家人。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家人身上得到什么,而很少想到我们应该给予家人些什么。家人永远躲在我们的身后。他们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更应该珍视他们。

我的父母总是默默地支持我。从小的学习,到现在的工作与生活,他们总是为我做大大小小、力所能及的事,让我安心做我自己的事。而今,我却为他们做的甚少。从与公公婆婆的相处中,虽然长久以来,我都努力学着成熟,但牢骚太多、抱怨太多,还是做得不够大度、不够宽容。所以,自己还是应该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和谐。

“三观三德”是一盏指引人前进与成长的明灯。通过“三观三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自查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更好地帮助自己认识形势并与时俱进。人生路漫漫,我们要时刻谨记“三观三德”的教育,踏实、稳健地走好每一步,为自己的人生填充丰富的色彩。

西定府小学

郑婉莹

第12篇: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摘要】:多媒体教育,正出现在音乐教学课堂,现代化教学设备给我们敞开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进入音乐课堂,助音乐教学,使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形象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理解和鉴赏

优化

有效性

多媒体教育,正出现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教以来,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尝试着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生动而富有活力的音乐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尽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

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蒙古人民生活的美好画卷: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宛如白云一般、一顶顶蒙古包洒落在草原上、“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载歌载舞、进行摔跤、射箭、****比赛等场景。极具异乡情调的生活环境、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场景是那样新颖,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产生进一步了解蒙古人民及其生活的兴趣。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必然乐此不疲。再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的《只怕不抵抗》这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几首抗日歌曲视频,然后结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我把难点节奏设计成闯关入敌营的游戏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难点节奏,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愿意学,实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学生们能够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

二.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音乐学科中,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音乐教学中,除了要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又要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单单一味地给他们听音乐是很难做到的。纯粹听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效果不明显。而如果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加上动态的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学生便会更感兴趣,同时也对音乐能有更主观的理解。 如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一课,如何让学生从众多的音乐片段中分辨出乌龟与兔子的音乐形象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制作了乌龟和兔子跑步的动画,分别配上大管、单簧管的乐曲。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单簧管音域宽、高音优美动人,善于演奏快速的曲调,好像小兔子活泼轻巧、蹦蹦跳跳的样子,情绪是欢快的;大管音色低沉、浑厚,音乐速度慢,适于表现乌龟的沉稳笨重。学生们对大管、单簧管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两种音乐形象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随着音乐童话故事的发展,准确地判断并做出乌龟及兔子跑步等不同动作。只有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来,才能更好的发掘学生们的艺术潜质。

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如:教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利用电脑动画,将月色朦胧安静的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又如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通过现场录音对比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了。集音、形、色、像为一体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

四.在音乐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学环境和手段上怎么让学生来爱上你的课呢?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自身首先要对教材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掌握,然后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较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帮助、促进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让学生带着“我国各个地方是怎样欢度新年的?各国人民在过新年时有些什么不同的习俗呢?庆祝新年的歌曲还有哪些?”等问题,上网自主查找资料。学生们学习气氛高涨,积极探寻^解答。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了不同地方、民族的文化。这种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牵手”,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课堂更加的迷人,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形态美和情感美。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石秀莲

第13篇: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简纲)

一、“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影响

(一)参观学习浪潮

正是因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简洁高效、易懂易学,所以引发了省内外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的持久浪潮,先后有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内蒙、河南、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23个省区市的十几万教育同行到校参观学习,学校网站(http://www.jm28.qdedu.net/)点击量半年来突破60万人次。

(二)领导专家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刘兼曾这样评价:“28中是一座金矿,只要你有心,就有金子可挖”。

山东省教育厅领导曾这样评价:“山东有两个课改典型,西有茌平杜朗口,东有即墨28中。希望全省初中学校像28中一样实施好素质教育,创出自己的特色”。

《中国教育报》评价:步入28中,“大校大教育,大师大智慧”的气势令人震撼,四区六楼十八苑的独特校园文化格局令人惊叹,深入到“和谐互助”课堂更是让人拍手叫绝! „„

(三)师生素质的提升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①学生的学习、表达、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得到提高 ②学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二、“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原因

(一)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1.面临的教育现状:“三座大山” 2.山东省规范办学 (1)四个回归 (2)“三个代表” (3)四个字:逼上梁山 (4)压力故事

(二)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的校魂是“雷锋精神”,走进我们学校,最显眼的位置座落着雷锋像。没有雷锋精神就没有我们的“和谐互助”。我校之所以研究并能很快推广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追本溯源,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可以说把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挖掘出的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科研研究提炼“和谐互助”

三、“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

(一)典型探索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革命。

(二)校本教研 1.老师的阻力 2.干部的困惑 3.家长、学生误解 4.社会的反响

学校组织干部们经过多次课堂听课、开会研究讨论、和实验老师们座谈,16个干部上课亲自实验,经过半年多时间,认识到“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有以下优势: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3.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4.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6.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7.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三)专家引领

(四)总结推广

四、“和谐互助”创建高效课堂的展示

(一)模式流程 五步十环节

《时红霞数学课堂实录》

(二)课堂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和谐互助”课堂评价是看老师们教学时是否做到了“五个还给”: (1)将时间权还给学生 (2)将学习权还给学生 (3)将话语权还给学生 (4)将探究权还给学生 (5)将教学权送给学生 2.以和谐、高效为特点

(1)传统课堂教学与“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指标比较 (2)和谐课:

和谐是一种状态,互助是一种品质,整个课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尊重了学生的生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3)高效课:

学生的个性、天性、智慧、自由,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上课,学生参与度100%,学生活动的时间35分钟,教师指导时间15分钟,学生才能全面和谐发展。 (4)为什么这样的课堂能增效

(5)为什么这样的课堂能减负,能减课外的负

3.“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问题评价,互助共赢”

(1)教师的作用 《漫画欣赏与思考》 《五步十环节解剖》

(2)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质:

①课堂上教师的的态度和角色发生了质变 课堂上老师要当好五种角色,有效指导互助。 ②课前备课发生了质变 a.课前备课二利于

b.课堂要动态备课、互动备课 c.备课生活化

4.“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具体措施:

(一)师友如何划分? 1.划分原则 2.划分标准 3.产生方式

(二)师友如何分工?

1.磕兑责任 2.强化培训

(三)如何建立规则 1.互助规则意义

2.具体规则:十大规则

(四)打造师友互助社团 1.艺术团

学校艺术团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有管乐团、民乐团、大鼓队、舞蹈团、合唱团、军乐团、书法团、绘画团等12个团队,参加的学生近千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金奖、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仅近三年来,学生节目就先后5次走进中央电视台,6个节目获全国一等奖。 2.小交警队 早在1987年,我校就建立起中学生小交警队,24年来每逢寒暑假、双休日,在即墨市的十字路口值勤,协助交警指挥来往车辆,疏通交通秩序。24年来共有5000多名小交警累计值勤90000余人次,2005年学校小交警代表山东省到北京参赛获全国第三名,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的亲切检阅,被授予全国少年军(警)校示范校。 3.学生自治会 4.综合实践社团

(五)师友如何评价 1.评价意义 2.评价原则 3.评价方式

(1)师友自评(2)师友互评(3)师友共评(4)教师评(5)学校评 4.评价方法

(1)相互激励措施(2)外在激励措施

5.监督检查机制

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管理机制

(一)和谐互助理念

1.师友互助“动车组”理论 2.记忆实效论 3.简易朴实论 4.终身学习论

(二)和谐互助管理方式 1.人文管理 2.高效管理 3.打造师友文化

(1)设置评比竞赛栏目 (2)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3)征集学生感言编纂成册,出版《和谐互助让我说》 (4)创设和谐互助课堂学习氛围 (5)培养和谐互助团队精神

(6)其他文化建设,例如校魂、校训、形象定位等 4.教职工例会管理

5、实施现代化管理

(三)和谐互助推进机制

1、修改完善学校《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2、制定《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出台《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

4、完善《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积分制度》

5、健全《和谐互助教育科研与创新评价激励办法》

6、还完善了《和谐互助级部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备课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协调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教研组考办法》等配套措施。

7、准确汇报

校长每天必须做的:

校长每周必须做的: 校长每月必须做的:

校长每半年必须做的: 结束语:

第14篇: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灵动”课堂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灵动”课堂

这两年,在自我实践“灵动”课堂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灵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与认识。

一.

灵动,既符合火的精神与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我校课堂教学“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教学特点。此种教学模式旨在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讨论代替教师讲解,以当堂展示、检测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展示自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检查学习效果,针对疑难点精讲点拨,再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当堂达标。

“灵动”课堂源于陶行知先生对于学生的“六大解放”而提出的,即在课堂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灵动起来。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让他敢想、能想、会想;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让他敢写、能干、会画;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让他多看、能看、会看;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让他敢说、能说、会说;让孩子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让他敢问、善思、能辨;让孩子学习的方式灵动起来,让他展示、表现、成长;

“灵动”课堂是基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要突出五个重点,促使学生课堂灵动:即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习知识,学生思维疏导上;把考(作业、测试)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

二.“灵动”课堂的特色。

(一)“灵动”课堂,要有效处理“三动”。

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主动探究,主动交流,主动合作,主动展示,主动质疑,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思维充分拓展,情感充分表达,能力充分发挥.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参与权: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达到“活而不散,动而不乱”的效果。使知识在互动中生发,在质疑中生成,在检测中生根,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成长。

能动——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让我说”到“我想说”;“能质疑”到“会质疑”;“我学会”到“我会学”,实现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的飞跃。

(二)灵动课堂,要有效开展好“四学”。

独学——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也是灵动课堂学生学习的第一步。独学要求学生借助指导单(学习单),通过学习教材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需要每名学生静下心来,真正的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待后边的环节予以解决。

对学——是指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一般为2—3名学生,根据独学快慢,自然成对。目的一是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子互相完善达成共识,三是形成共同问题,提交小组。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度不同,有时对学环节可以省略。

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求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通过互相帮扶,真正实现共同提高。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对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的过程,群学也是展示的准备阶段。

评学——是指在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和提高,评学是在班级大展示的基础上,点评、补充和质疑,对于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共同解决,统一意见,达成共识。

(三)、“灵动“课堂,教师要做好“三导”。

引导——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和行动,靠近学习目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向。

相导——在这里是指相机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的出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动课堂要求教师不是“教知识”,而是“导方向”。

疏导——当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等环节出现不能解决或未能达成统一意见的问题时,由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能前后贯通,灵活运用。

(四)“灵动课堂”,要重视两展示。

组内小展示——主要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独学和对学的成果,暴露在独学、对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内予以解决。如果组内达不到共识,可提交班内大展示或质疑补充其他组的大展示结果。 班内大展示——主要是展示能力提升过程中或总结提升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供全班学生共同质疑或共同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中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灵动”课堂的具体操作

1、课前预习

课前下发学习活动单,明确预习学习目标和应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标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等。这一环节不是放任学生自由预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依标独学

“依标独学”这里主要是指“课内预先”学习。分两步进行:一是亮标: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二是独学检测:重温教材内容,检测预习

3、多元互动

“多元互动”是指小组内生生之间进行的多元活动。分四步进行:一是对学互动,主要是提交独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二是群学互动,主要是对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质疑、释疑,达成共识;三是师生互动,教师找准相机引导的关键点,及时点拨、引导。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个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创设课堂学习气氛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导”点。

4、展示质疑 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各种方式由学生自我展示学习的任务。首先做到展示形式多样化,可以板演,可以口头叙述,可以背诵,可以辩论、演讲,相互点拨、评价、对抗、质疑等;其次做到展示内容流程化,操作流程为:组内讨论(小展示)---展示交流(大展示)----异组质疑----明确重点(教师)----互相交流。展示过程中全员参与,不断纠错、订正,完善展示内容。期间教师也应认真参与,聆听、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环节教师的疑点透析打下基础。最后要做到评价多元化,形式包括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际评价、个人对小组评价等。

5、达标检测

这个环节不作多的说明,但提几点注意问题:

1.检测题(也包括单项检测问题)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做到检测题都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2.检测题要有梯度。题要反复筛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发展到德育目标。

3.检测题形式要多样化。对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习题,形式要多样化。

4.检测题要覆盖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且要重点突出、代表性强。对同一目标试题在同一档次试题中尽量少重复,以免影响其目标的试题量。

综上所述,“灵动”课堂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灵动”课堂模式下,我作为一小的语文教师教师,正在积极转化角色,和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灵动”课堂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自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为了使我们的“灵动”课堂模式更加完善,作为一小的教师,我必须加强对语文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灵动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高效”。

第15篇:“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即墨28中校长 李志刚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为自主、参与、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墨28中依据新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成功探索出“和谐互助”高效教学策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原因

1、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山东省规范办学要求是很严格的,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因此,2004年,我校提出创建“和谐教育”品牌,创建“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2、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雷锋精神”已成为我校校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即墨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3、科研积淀涵养“和谐互助”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教改科研先进学校,先后研究过“目标教学”、“合作学习”等省市级和国家级课题,多年的科研积淀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培养了老师们强烈的教科研精神和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这也是原生态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能够在全校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过程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浪潮。

1、典型探索

我校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2、校本教研

学校对于时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全力支持。数学教研组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并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全组推行并取得有效成果。2005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对这个本土化、原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全校推广。

3、科研锤炼

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即墨市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普教科专家论证修改后,又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4、总结推广

我校在推广上采取“三步走”策略,2004年在数学组试点实验,2005年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展开研究,2006年全校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版成集出版了《灵动的课堂》,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展示

1、以教学模式为载体

现在我校所有学科都已经依据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类课型“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 教学模式,每节课均已各类模式为载体。下面通过数学新授课展示模式流程:

交流预习

自学交流

分层提高

总结归纳

巩固反馈

(1)交流预习

①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旧知识。

②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包括对概念、例题、课本习题的掌握情况,并相互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生情况。

(2)互助探究

①让预习充分的师徒到讲台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渗透教学方法。

②师徒按照规范的步骤对概念、例题进一步讲解。师徒几人对预习过的课本习题进行板演,师傅批阅,其他学生补充。师徒互相纠错并讲解。

(3)分层提高

①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

②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

②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①教师出示一到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当堂检查或师徒交换批改,或自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

②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和谐互助”课堂突出“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3、以高效为特征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 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的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

4、以丰实为标志

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标志是在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互助学习,张扬个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改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

5、以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问题预习模板单》《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几乎每个环节都“一学一导一练”钱梦龙先生的“以训练为主线”在“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6、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为指导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一个“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我们不是否定老师的“教”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导”,是“学”的依赖,是“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导”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7、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8、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师友科学管理,奠定互助基础

1、关于师友的划分

班主任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性别搭配、交往能力等方面,采取优化组合的方式,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弱的均衡标准,实行动态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师傅。

2、关于师友的职责

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培养学友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友创新思维,激发灵感,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全面管理。

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和学习指导,在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关于师友的培训

师友培训以课堂集体培训和课堂个别培训为主渠道,以专题培训为主要手段。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学习方法培训等。通过培训使学生理解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明白师友职责的好处,明确如何互助。

(二)建立师友规则,规范师友活动

1、荣辱与共规则

师友结成互助对子,“捆绑式”管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2、不包办代替规则

师友荣辱与共后,有时会出现优秀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包办学友的学习活动,这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偏离了互助提升的初衷。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师友讨论规则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4、自学规则

“互助”并不是要舍弃学生的自学,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就变成了空谈,和谐互助课堂强调“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在10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的平台,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知识树对学生自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5、交流规则

课堂上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可能在师友间解决,只有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才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交流中按照“学友→师傅→学友→师傅→教师”的顺序发言。

6、限制发言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多提供机会给学友发言,避免强势学生独霸课堂,通过限制发言次数和时间,提高师傅发言质量。

7、动静协调规则

“静”即学生参照各类导学提纲、知识树,进行自学、自思、自练、自查;“动”即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开展互帮、互练、互议、互查活动。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8、其他规则

①“二要二不要” 规则:课堂讨论交流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要掌控好学生讨论,不要使讨论流入形式。

②“三讲三不讲”规则: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③“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④“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三)巧用师友评价,激励开展互助

1、评价原则

激励、赏识、公正、发展的原则

2、评价方式

采用师友自评、师友互评、师友共评、教师评、学校评的方式评选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

3、评价方法

采用当堂激励法、课后激励法、作业激励法、喜报短信激励法、榜样激励法、优秀师傅带动法、综合素质评定激励法、网络沟通法、目标激励法、评优激励法等。

(四)打造师友文化,创设互助氛围

1、设置评比竞赛栏目

在班级文化栏内设立师友评比栏,激发师友互助参与竞争的热情,用竞赛的方式、捆绑的方式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师友与师友之间的竞争,不但会增强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其互助意识。

2、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教室墙壁、黑板、学校统一文化中心广场、文化长廊、科技长廊、钟楼文化等等搞好和谐互助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3、征集学生感言,编纂出版《和谐互助让我说》

将学生中师友感人事迹案例,师友互助经验等按时征集,或在级部大厅内分主题展出,或编纂成册,增强师友互助的自豪感。

4、创设和谐互助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上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敢于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教给学生发现、挖掘、欣赏、学习对方长处,取长补短。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素质,学会宽容,学会道歉,学会礼让。

(五)创建师友社团,拓展互助渠道

在全校“和谐互助”大的氛围下,学校打造出6类50个学生互助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课外自主活动、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周六大舞台、周日大千世界等,开展各项互助活动,直到今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大大扩大了师友“和谐互助”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各互助社团都有具体的工作计划、管理章程、社团申请表、活动登记表、星级社团评定细则等,统一实行定人数、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的活动安排,坚持做到每周有检查、年底有验收。

五、“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推进机制

为全面推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我校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评价推进机制,有效保障“和谐互助”的发展步伐。

1、修改完善学校《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制定《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状态,从课堂学习的气氛、互助的形式、知识的生成、目标的达成、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的导学艺术等方面全面评价。

3、出台《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

将班主任在师友划分、师友管理、师友培训、师友遵守规则、打造师友文化、师友评价、师友活动、师友成绩等方面的工作纳入考核,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重要内容。

4、完善《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积分制度》

淡化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和谐互助课堂的生成性,学校对每位教师从课堂教学满意度、教学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笔记、教学质量、教育科研与创新、教师民主评议、学生评议等反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评,督导积分纳入教师聘任、晋职、评先树优等范畴。

5、健全《和谐互助教育科研与创新评价激励办法》

对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在各级教学研讨活动中参加交流或提供的观摩课、公开课;对金点子案例评选、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奖等项目;对承担各级重点研究课题并获得明显效果的,学校进行奖励,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条件。

6、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完善了《和谐互助级部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备课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和谐互助协调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教研组考办法》等配套措施。

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硕果累累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启动思维,结果只能是: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真正阳光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

2、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教师导的水平越高,学生学的效果越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要做到高效的备课,高效的点拨,高效的总结,高效的提升,高效的展开师友互助,尤其在多个互助环节,教师的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概括总结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和谐互助”更好的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很多老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提出了更有效的金点子,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更加完善,学校现已将这些金点子编纂成册。

第16篇:让智慧灵动飞扬的课堂

让智慧灵动飞扬的课堂

城关镇西街学校刘站红

3月10日是一个值得加上着重号的日子,当接到要去郑大参加为期3天的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会的通知,并得知与会的专家讲师团有徐长青、黄爱华,柏继明这些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兴奋,激动,期盼,渴望,同时又有些许的不安,喜的是终于能和这些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维碰撞,忧的是毕竟学习名额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记忆力已不似从前,学习的责任大,任务重,我能不能把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像宝一样精彩纷呈的教学资源„„都带回来和老师们进行共同分享,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以下是我这几天的见闻和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享。

第一部华章:简约的教学,智慧飞扬的课堂。

关于徐长青团队的简约教学,令人震撼的是《重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两节示范课,真是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 《重复》一课,听完后感觉是一种享受!真的为徐老师那扎实的教学功底。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而深深的折服!徐老师先是用“理发师的困惑”这一小故事引入课题,并用形象的声音“吱扭”,“吱扭”加以配音,说是两对父子来理发,开门进来的却是三个人来设疑,引出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因是祖孙三代,让学生为此产生兴趣。接着又设计了抢椅子的游戏,由于参加的人太多,进而又出现了猜拳游戏,谁赢谁参加,这样就为以后的数学二环打下基础。紧接着顺时针抢椅子游戏开始至最后决出“冠军”,这样参加抢椅子游戏的和参加猜拳游戏的同学就形成了数学二环,并且得出不可思议的结论3+4=“6”,因为这里面也就是那个冠军,既参加了抢椅子游戏又参加了猜拳游戏,有着双重身份,这里我好欣赏徐长青老师的,就是他整堂课用“既„„又„„”、“既不„„ 又不„„.”结合了语文课里的造句的形式,但是却很巧妙地引导学生清楚描述了集合里和重叠部分的意思。最后用两个呼啦圈终于将冠军套在一起最精彩之处。当两个呼啦圈终于将冠军套在一起的时候,这时整个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惊讶,我赞叹,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此时已是热泪盈眶。是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知识,看看

1 两个呼啦圈套成的“数学二环”不就是我们的集合模型吗?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呀!这中间有徐老师的指导,但真正需要解决3+4怎样才会等于六时,我看到徐老师悄悄的退到讲台,直至完全背对学生,全凭学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思维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想这雷鸣般的掌声,既是送给聪明的孩子们,也是送给精心策划的了不起的徐老师,真是精彩!

本以为到此就该做课堂总结了,接着又向前引申出一个社会小调查,说是要给自己的爸爸找位置,吸烟、喝酒、既吸烟又喝酒的爸爸分别在哪个圈子里,向学生引导现在的数学二环待你们长大后就叫“集合”了,像这样套在一起的又叫“交集”了,到时你们可别不认识它啊!最后的练习给爸爸找位置,也是对集合知识非常好的运用,不仅贴近学生,同时也渗透了让孩子教育爸爸“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习惯。你说孩子们会忘记这一课吗?孩子们会忘记吗?长大再学集合的时候相信人人都会清楚的记得。

这节课完全不像一节数学课,他是游戏课,他又似一堂辩论比赛课,更像是一堂幽默的相声。一个有着相声演员般口才和表情的老师,课堂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小手如林,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让我们似乎在看着相声节目般,甚至都连听课笔记都写不下。是啊,我们都入迷了,无怪乎学生的兴致会如此高涨,都不愿下课。记得徐老师,记得徐老师这精彩的一课!

我的思考:这样的课堂一般来说很难复制,也只有像徐长清老师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如此精彩。这堂课确实充满笑声,并很好的渗透了知识,学生对集合重复的基本概念应该说掌握的很熟练,但是在追求效率的我校,一堂课这样上下来,学生对于文字题都没有练习过,学生可能基础的题目会做,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较难的题可能就有问题了。所以这样的课我们只能说远远的欣赏啊!

第二部华章:大问题教学:朴实、大气,灵动飞扬的课堂。

初识黄爱华老师源于他到洛阳讲授的一节名师观摩课《二十四计时法》,那次学习我为黄老师上课中体现的目标明确、大气、朴实、实用性强的教法而折服,多年来我一直在模仿和学习并经常关注黄老师的科研理论,也就是说黄老师是我的偶像,我是黄爱华老师忠实的粉丝。这次黄老师团队带来了五节观摩课我感悟最深的是《平均数问题》、《秒的认识》和一节微格研修课。

在《平均数问题》的教学中,黄老师首先是课件展示:环保小队共有10名 2 同学,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针对问题学生有三种猜测:①141厘米;②高于141而低于142厘米;③低于141而高于140厘米。针对学生的三种猜想,黄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黄老师说:“工作纸在你们的桌面上。你们研究的时候,我就在你们身边,你们可以随时叫我。”(学生开始研究,黄老师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约7分钟)学生汇报之前黄老师对学生进行动员:“同学们,汇报之前,请大家再琢磨琢磨你这个结论有没有写清楚,等一会你一说大家能不能马上就明白。记住,我们最后可要评哪个小组是最厉害的哟。(生再一次斟酌)根据现场教师已经掌握了情况:我高兴地看到,有些小组每个人都写了结论,然后组长把它综合在了一起。非常好!不过我还想问的是,在刚刚我们小组共同研究的过程当中,你在做什么?你是参与讨论了?还是参与计算了?抑或动笔去写啦?还有你们组刚才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同座位的同学聊一聊,分享一下自己小组的结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显然得先使他们有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黄老师的问:‘刚才你做了什么?’这既是对小组分工的一种问讯,也是对学生职责的一种提醒。长此以往,学生自会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而将自己拉入小组合作的进程之中。我认位这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

首先,探究过程中黄老师没有简单地认为只要孩子们研究,就一定有最后的结论。相反,正如课例中呈现的,黄老师不时提醒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研究的时候,我就在你们的身边,你们随时可以找我。”事实上,黄老师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在学生分组探究的环节中,黄老师是整个课堂最忙碌的人,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与孩子们对话、交流,对孩子们进行实在地引领。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黄老师的主动参与,所以孩子们最后得出的那许多有份量、有价值的结论才有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最后明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黄老师功不可没。学生结论出来之后,按照一般做法,就是让学生直接汇报,可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由于事不关己,所以高高挂起。更重要的,由于对其他组的观点缺乏直观感知,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作出整体、全面的思考。别具匠心地,黄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学生结论出来之后,黄老师没有让学生直接汇报,而是有意识地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让同座位的同学相互之间琢磨猜 3 测:我们这个小组得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结论?你们猜想一下,别的小组可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两个环节费时不多,但效果却很明显,它真正地使自己与别人、自己小组与别人小组发生了联系,使班级成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更重要的,学生小组汇报时,学生就不会事不关己。相反,我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是否有所遗漏?别的小组是否有我没想到的、新颖的观点?这些问题就会萦绕在学生心头,进而驱使学生倾听,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果真正最大可能地为所有学生关注、欣赏。

关于黄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的实践,更是展示了他不凡的教研品质。他把到会的老师请到讲台上30人,让老师变身学生,以“倒数的认识”为例,探究怎么提 “大问题”。这节课学习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

我的思考:教研就应该这样来,进行师生换位,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就应该这样上,实实在在,重视体验,由体验到自悟,注重练习,借机提高。这些如果能够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还会离我们远吗?

第三部华章:减负在行动之游戏教学

柏继明老师团队的观摩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统计”和“方程的认识”,课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自是一流没得说,但柏校长伟大之处在于她所倡导的是真正的减负,不仅减学生,更要给老师减负,怎么办?仔细研读文本教材,整合知识单元教学,让各年级将同一个知识点串联,给知识进行易者“瘦身”,难着“强身”这些整合都要在课堂体现。柏校长所在的学校从1986年至今一直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但学生的成绩在北京昌平区一直是呱呱叫。我想说的是能做柏继明老师的学生那将会是一个孩子童年中最幸运的时段。因为柏老师那独有的亲和魅力,对问题严肃认真的态度,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不忘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和正确的生活习惯的渗透。而那将是孩子们一生的财富。在 “统计”一课中,在统计学生爱吃各种蔬菜的人,哪些多哪些少时要进行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填表。学生要受到了不能挑食的教育。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爱吃蔬菜的孩子肯定也开始吃蔬菜啦,生活中也会自觉的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老师们,这难道不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吗?——学知识不就是为了用知识吗?

4 最后,我想说的是:郑州之行不仅是一次学习名家教学艺术机会,更是一次自我反思,自我感悟的契机,智者已经在前方探路,擎起指路的明灯,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迎头赶上吗?

第17篇:走进名师课堂,感悟灵动生成

走进名师课堂,感悟灵动生成

师:“上课,朋友们好!”——生:“朋友,您好!”

在每年的苏州市吴中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位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互相问候,这独特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庆,一位富有强烈事业心的实干型校长。也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开始了解他“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如今,他成为了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们幸运地深入走进他“灵动生成”的课堂,跟随着他开展 “灵动生成”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尽情地领略了他的教学风采,看到了他不凡的教学智慧,真正理解、领悟他的“灵动生成”教学。

一、教学智慧成就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是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教学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预设上的创新、课堂中的教学机智,以及与学生沟通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孟校长以他卓越的教学智慧,营造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数学课堂,自如地驾驭着课堂教学,使数学知识得到顺畅传授、学生得以有效发展,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践行新课程。

1.善于营造平等对话课堂

灵动的课堂,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源于真正的以人为本。孟校长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投入课堂,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处理互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对学生人格上尊重,地位上平等,态度上真诚,语言上亲切,用真爱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说想说。所以,他的学生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自由的意志,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能把最佳的自我呈现出来。在孟校长的课堂上,师生双方进行着平等的对话、互动,师生、生生的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张扬个性、生发灵性。因此,“以人为本,平等对话”是他“灵动生成”教学的基本态度。

2.善于创造性重组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的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我们的教材虽然也是图文并茂,但往往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的,不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利用于学生探究、应用意识的发展。为此,孟校长在尊重并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用、活用、深化教材,努力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动态资源,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因此,“重组教材”是他“灵动生成”教学的重要前提。

3.善于捕捉学生灵动思维

孟校长有着一双慧眼,课堂上关注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学生那灵动思想的产生。这灵动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疑问,二是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和感受。这灵动的思想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综合推理,也有时会是异想天开,其特征是与众不同。但孟校长总能做到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随时把握学生那灵动的思想,并做一个灵动生成的推进者,因势利导、巧妙点拨、随机应变,努力尝试着把灵动思想浓墨重彩地张扬,扩大这些思想以及有灵动思想的学生数,他的学生的进步是整体的、快速的,他的课堂也因为学生的灵动而体现着生命的灵动。因此,“捕捉灵动思维,演绎动态生成”是他“灵动生成”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灵动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灵动课堂是润泽生命的课堂。孟校长以他前瞻、富有灵气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灵活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慢慢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数学课堂也因此焕发生命活力!

1.“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娱乐场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于学习。孟校长讲究课堂“调温”艺术,他在学生兴趣冷淡处、思路冷僻处、答问冷场处、知识冷冻处„„用及时巧妙的点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生动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思维畅、情感浓、交流热的氛围之中。学生感受着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发现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建构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学生自由徜徉在思维的海洋中,如沐春风,如润春雨。

2.“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竞技场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孟校长的数学课始终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更允许学生质疑“出错”,他欣然面对学生的“发难”,小心呵护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他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课堂的思维场中,每一个头脑都在不停地思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主动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以发展,睿智得以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着、成长着。

3.“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师生灵魂碰撞的训练场

朱永新教授提出理想的课堂应具有“三要素”,即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即是一种对话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高度互动,而不是一场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孟校长主张“把课堂教学的权利送给学生”,他的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生成„„真正让学习的内容活起来了,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了,构建了一个思维碰撞、精彩生成的灵动课堂。

4.“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师生生命绽放的活力场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孟校长在课堂教学中从不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从不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主动捕捉学生的灵感之花,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绽放生命的场所,使课堂教学因灵动生成而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灵动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也是闪耀着师生智慧光芒的课堂。孟校长在其教学中积极构建灵动的课堂,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状态,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着力建构开放的、充满灵动的课堂运行体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件乐事,当成是一种享受,使课堂教学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达到师生共乐的理想境界。新时代教育需要开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我们相信,“灵动生成”课堂改革之路一定会一路欢歌,越走越宽,越走越畅!

第18篇:唯有和谐 才有课堂的灵动

唯有和谐 才有课堂的灵动

2011年11月20日上午,在全国首届“智慧型”校长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山东青岛即墨二十八中李志刚校长的讲座。李校长用精彩的报告,让我们感受了“和谐互助”的 魅力,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收获。

收获一: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即墨二十八中从建校起就把雷锋精神作为校魂,40多年来一直坚守,并在传承中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持续、广泛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如每天上下行各播放3首善于雷锋的歌曲、定期定点成立互助小组等),既是28中的德育主题,也是教育成果。“雷锋精神”已体现在教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融入了师生心中,“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即墨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使得一届又一届学生受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雷锋精神也孕育了“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收获二:““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

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这是二十八中人永远的追求。他们“和谐互助”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互助结对,师徒共同和谐并进。具体体现为:通过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在“和谐互助”课堂中得到了真正体现。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课堂展示

1、以教学模式为载体

28中所有学科都已经依据学科特点,研究制定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类课型“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 教学模式,每节课均已各类模式为载体。

(1)交流预习

①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旧知识。

②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包括对概念、例题、课本习题的掌握情况,并相互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通过了解小组自学情况,掌握整体学生情况。

(2)互助探究 ①让预习充分的师徒到讲台前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向全班同学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渗透教学方法。

②师徒按照规范的步骤对概念、例题进一步讲解。师徒几人对预习过的课本习题进行板演,师傅批阅,其他学生补充。师徒互相纠错并讲解。

(3)分层提高

①教师通过课前备课内容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拓展题。

②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目经过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树立典型。

②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①教师出示一到两个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当堂检查或师徒交换批改,或自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

②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和谐互助”课堂突出“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3、以高效为特征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把课内与课外、老师集体讲解和学生一对一讲解结合在一起,实现点对面与点对点的结合,极大的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将一个老师关注60 个学生,演变成了30多个师傅的关注另外30多个学友。并且师友在课外联系也很密切,由知识传授扩展到学法指导,由习惯规范扩展到兴趣培养。

4、以丰实为标志

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标志是在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互助学习,张扬个性,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改造能力得到增长,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

5、以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问题预习模板单》《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几乎每个环节都“一学一导一练”钱梦龙先生的“以训练为主线”在“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6、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为指导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一个“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我们不是否定老师的“教”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导”,是“学”的依赖,是“互助”的依赖。这好比一间大房子,哪怕它仅仅只有一根柱子,但离开了“导”这根柱子的支撑,“学”只能轰然倒塌。

7、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过去的“教而获知”的过程转变为“学而获知”的过程,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8、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交往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与探究学习,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收获三:独特的校园文化。

二十八中校园的独特设计,让人惊叹不已。二十八中有四区、六楼、十八苑,加起来正好是二十八。四区分别是:迎宾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六楼分别是:勤学楼、乐学楼、智学楼、博学楼、行政楼、怡学楼。十八苑有:金银苑、方竹苑、牡丹苑等。每个年级的教学楼共四层,每层七个教室,正好也是二十八。进入校门有两列名人雕塑,一列八个寓意两个八既二十八。独特的校园文化设计,彰显出二十八中的育人理念。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为自主、参与、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凸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墨28中依据新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成功探索出“和谐互助”高效教学策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原因

1、教育形势促成“和谐互助”

山东省规范办学要求是很严格的,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因此,2004年,我校提出创建“和谐教育”品牌,创建“高效课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2、雷锋精神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雷锋精神”已成为我校校魂,“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即墨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

3、科研积淀涵养“和谐互助”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教改科研先进学校,先后研究过“目标教学”、“合作学习”等省市级和国家级课题,多年的科研积淀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培养了老师们强烈的教科研精神和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这也是原生态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能够在全校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过程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全校掀起了探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浪潮。

1、典型探索

我校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2、校本教研

学校对于时老师的大胆探索,给予全力支持。数学教研组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并选择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全组推行并取得有效成果。2005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总结提升,对这个本土化、原生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全校推广。

3、科研锤炼

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即墨市教研室、教科室、督导室、普教科专家论证修改后,又请来青岛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一起深入课堂,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研究论证,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4、总结推广

我校在推广上采取“三步走”策略,2004年在数学组试点实验,2005年在七年级所有学科展开研究,2006年全校推广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版成集出版了《灵动的课堂》,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

收获四:建立师友规则,规范师友活动

1、荣辱与共规则

师友结成互助对子,“捆绑式”管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的积极性。

2、不包办代替规则

师友荣辱与共后,有时会出现优秀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包办学友的学习活动,这无形中剥夺了学友的学习权力,偏离了互助提升的初衷。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提高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师友讨论规则

别人发言时要虚心倾听,适时插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两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急于争吵,而应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

4、自学规则

“互助”并不是要舍弃学生的自学,没有独立思考做基础,交流就变成了空谈,和谐互助课堂强调“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在10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的平台,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知识树对学生自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5、交流规则

课堂上能独立完成的问题,不交流,需要互助交流的问题,尽可能在师友间解决,只有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才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不仅要说明答案,而且要说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该题中得出的规律等。交流中按照“学友→师傅→学友→师傅→教师”的顺序发言。

6、限制发言规则

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限制优势学生的发言,多提供机会给学友发言,避免强势学生独霸课堂,通过限制发言次数和时间,提高师傅发言质量。

7、动静协调规则

“静”即学生参照各类导学提纲、知识树,进行自学、自思、自练、自查;“动”即学生进行“互助学习”,开展互帮、互练、互议、互查活动。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

8、其他规则

①“二要二不要” 规则:课堂讨论交流中,要给学生 独立思考时间,不要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使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要掌控好学生讨论,不要使讨论流入形式。

②“三讲三不讲”规则:讲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讲归类提升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

③“四和谐四不和谐”规则:和谐自主而不自由,和谐放手而不放任,和谐互动而不浮动,和谐互助而不无助。

④“五体现五不准”规则: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第19篇:灵动课堂、高校教学开题报告

《灵动课堂 高效教学》开题报告

昔阳县北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实验的蓬勃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智慧教学、情智教学”等改革实践如火如荼;“洋思经验、东庐经验、后六经验、如皋经验”等典型经验如雨后春笋;“智慧课堂、人本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绿色课堂、快乐课堂”......各种课堂争奇斗艳。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本色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活动仍然以掌握知识为根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依然习惯于“牵着学生走”,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则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趣味化,从而导致有效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突破新课改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变“牵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变浮光掠影式的表演为扎实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主观能动地学习,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学习,自能发展。

“后课改时代”的今天,“灵动高效”已经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主题词。叶澜教授说:“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令你不快的路;若要到达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无知无识的路;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的你的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生活在传统的思维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只有挣脱“路径依赖”的囚笼,走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之为教育者的本真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提出了“灵动课堂、高效教学”的改革构想,以期通过不懈求索,彻底改变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的研究现状:

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国内的研究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摸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东庐教学”,“栟茶”现象、“洋思”教学模式等,给我们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这些教学模式及课题成果在适用对象、领域等方面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3、研究价值:

实践价值:

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②有利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③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理论价值:

①有利于正确引导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②有利于拓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灵动”就是灵活生动,即课堂教学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充满生命的灵光,蕴含着心灵的敞亮、思维的对话、智慧的碰撞。“高效”就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直插核心,讲求实效。“灵动课堂、高效教学”即课堂教学真实有效;又灵活生动,智慧高效。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研究灵动课堂、高效教学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改变教学过程中繁杂、花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方法或手段,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与开放的教学过程,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借助该课题研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努力打造和提升学校教学工作的特色和内涵。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调查及成因分析。

2、基本模式的建构。

3、灵动课堂、高效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教学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传统课堂进行优化重组,构建起高效低耗的既朴实本色有实效又充满生机和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学习,宜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验证和分析以不断优化和改进预设的策略和模式。

经验总结法:在构建“灵动课堂、高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推广。

研究的思路:

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出发,提出课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进展不断修改、调整方案。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结合起来;通过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经验和理性认识,取得比较切实的教学效果,来显示研究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完成课题申报评审书填写,成立总课题组,同时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分解子课题,启动课题研究。

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月)

成立各子课题组,制定具体研究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结题阶段:(2015年2月~2016年2月)

完成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汇集研究资料,撰写总课题研究的报告和结题报告,出版研究成果专著。接受专家鉴定。

八、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课题实验阶段性报告(2014.6韩秀琴)

2、“灵动课堂、高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解读(2014.10.宋华林、梁晓芳)

3、课题研究案例集、论文集(2015.10.陈晨)

4、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调查报告(2015.10.张春绿)

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6.4韩秀琴)

2、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16.4.韩秀琴)

3、《灵动课堂、高效教学——一种高效低耗的课堂模式》(课题研究专著2014.10.宋华林、梁晓芳)

4、典型案例集锦(2015.10.陈晨)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刘育红、韩秀琴:负责此课题的开展工作。 宋华林、梁晓芳:负责此课题的资料整理工作。 刘海英、陈晨、李金梅:负责此课题开展的日常工作。 王秀英、王立芳:负责此课题开展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张春绿、刘凤莲、毛海珍:负责课件、案例的收集。

十、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与条件保障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核心成员和子课题主持人均具备中、高级职称,均为本科学历,涉及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英语教学等多个学科,他们都参与过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刘育红校长挂帅的总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主要教干组成,全校骨干教师全员参与,教导处具体管理、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建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校总课题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人员保障:课题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有众多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同时学校还将聘请市内外专家作顾问,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资料保障: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各教师办公室均能宽带上网,为教师上网查找资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经费保障:我校每年划拨科研专项经费5万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20篇: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汇报

陇县西大街小学《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5年12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并依据学校实际确定了《构建灵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为我校承担的子课题。一年来,学校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就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本课题确定的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整个研究工作分为“前期准备”、“课题实施”、“总结与推广”三个阶段,目前研究时间已过半,课题研究进入到了“实施阶段”,回顾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在校教务处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课堂教学功底厚实、以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有一定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队伍。校长刘东海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主持人,课题组副主持人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特级教师韦小波同志担任,教务主任、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江平同志担任课题组秘书,遴选出了李维刚、马书明、马俊娟、曹雪柏、史秀宁、张丽荣、姚美丽 等16位老师为课题组成员。

2、反复论证,进行申报:

依据本课题,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网络及书籍,搞清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课题未来研究可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预期和展望,随即形成课题申报书,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如期立项。

1

3、撰写方案,做好研究规划:

在课题论证、申报立项之后,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分工,并聘请省市县专家来校指导,保证了课题的开题。

4、先期调研,摸清底子:

课题组将精心设计了学生、老师两个维度的调差问卷题目,并抽取100名学生、20名老师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后及时汇总数据,形成了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摸清了底子,搞清了症结。

5、加强学习,打好基础:

课题组坚持开展周学习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是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原理;二是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三是学习了“赏识”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李吉林情景教学法、孙双金情智教育、薛法根组块教学法等名师教育教学主张,四是学习《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课题研究方法文著,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制定制度,自觉自律: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课题组先后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研究制度》、《学科课题组磨课制度》、《课题组档案管理制度》等,要求课题组成员熟记于心,并自觉遵守。

7、保证供给,提供保障

学校为课题组购置学习用书50多册,订阅学科教学杂志5种,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提供时间,报销差旅费用。

(二)课题实施阶段:

1、构建“问题研究”“行动研究”等策略:

我校承担的课题为实践研究课题,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搞清课堂学生厌学、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学预设、生成是

2 否能符合学情等,依据每个老师不同的基础,搞清存在自己班级、自己个人的“个性化”问题。依据问题征集——筛选——认领——解决——提升等环节,提高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课题研究培训: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一是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程序和方法的培训;二是进行学科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自学培训;三是通过名师课例赏析,进行学科实践能力培训:⑴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校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级教学能手的课,分析其课堂“灵动”的精髓,撷取课堂亮点品味学习。⑵通过网络观摩了李吉林、王崧舟、蒋军晶、闫学、薛法根、张齐华、强震球等的课,同时学习了“情境课堂”、“生本课堂”、“诗意课堂”、“高效课堂”等的核心理念。⑶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学习契机,促进课题组成员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年内曾参与了“学科教学网络培训”“校本研修网络培训”“国培一线优秀语文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开阔了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四是通过国培、省培等机会集中进行学科专业理论和教法培训。2016年4月课题组成员李维刚等参加了在河南郑州举行的“智慧校园”培训,2016年9月,课题组马书明先后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智慧校园”培训和“乐高”教师培训;2016年9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由县教研室组织的课题培训会,聆听了课题组总负责人,吉林教科所副研究员张延华的辅导报告;2016年10月,课题组秘书王江平老师参加了教育部在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举行的“全国一线优秀语文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学习。

3、开展行动研究:

教学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的核心价值之所在,我们做法一是对课题组逐人进行课堂问诊,通过观课议课让每个人搞清自己课堂存在的问

3 题课题组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课题组内部互听、听同学科其他老师课进行调研,通过听评课重点考量以下几点:⑴课堂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⑵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状态如何;⑶课堂“对话”是否多元,对话是否流畅;⑷教师是否实施了多元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⑸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媒体运用是否适时、恰当;二是做好学科组日常磨课、评课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让每个教师在课堂上纠偏提质,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利用各种平台,历练教艺,学校通过精品课展示、“同课异构”、“能手赛讲”、“城乡教育联盟大教研活动”、“教育扶贫送教下乡活动”、“校县共建联教联评”活动、“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微课大赛”等活动,促进了课题组成员教艺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影响: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工作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发现了思考的乐趣。很多课题教师一改凭经验、满堂灌的教法,逐步带着理性的思考意识来关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积累。研究意识也辐射到部分非课题组教师,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形成合力共同来研究灵动课堂的构建。教育观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张丽荣、曹雪柏、张丽君等教师承担了部分公开课任务,均获得了好评。王江平参与宝鸡市 “名师大篷车”赴渭滨区开展送教活动。马书明、曹雪柏、张丽君、杨宝利、姚美丽等老师分获“一师一优课”省、市、县级优课。李君玉、杨宝利、马俊娟、马书明在陕西省第十三次优秀教科研论文成果评选中获奖。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科学的好课观的形成。过去教师总认为只要讲清楚,学生听明白就是一节好课,通过课题研究和学习的深入,一种“以学论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对话”型好课观念深入人

4 心。

3、课题研究促进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进一步深化,教师逐步通过实践探索出了适合自己教风特点的“高效课堂”创新性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动、多元评价等新课程

理念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4、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发展。以课题研究为统领,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形式磁体出现:新教师汇报课、年轻教师赛教课、“一课两上”集体教研、同课异构、教学讲堂、城乡教育联盟等形式,丰富了校本研修的形式。

5、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各种社团工作的蓬勃开展。“读书季”活动、书法社团、汉字规范书写社团、国学诵读活动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也成为“灵动课堂”的又一种呈现形式。

6、课题的研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课题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教师教艺的提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年县局组织的小学毕业班质量检测和非毕业班抽考中,我校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均被评为优秀学科组,全校24名学科教师受到县局的表彰奖励。学校连续荣获教育质量达标优胜单位。横向比较,我校以领先其它镇(校)10分左右的分差稳居全县教育质量评估首位。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前期课题研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冷静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题研究多数时间在同伴互助状态下运行,专家引领的作用发挥的不到位 ,究其原因一是对专家的作用认识不够。

2、课题研究有计划,有安排,但研究工作滞后于日程,究其原因是课题组督察力度不够,其次是课题组部分成员有拖延思想。

3、课题组的档案建设不够规范。造成的原因是课题研究档案管

5 理人员资料意识不强,二是档案的科学分类技术欠缺。

4、课题实施过程存在学科间的不平衡,个别学科研究的力度、深度不够。造成此类的原因是个别成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一些学科研究人员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不高。

四、今后研究计划:

1、坚持学习制度不动摇,通过学习促进学科课堂的变革,同时积累研究成果和经验,掌握研究的方法。

2、对课题组人员依据学科进行补充,促进学科研究力量趋于平衡。

3、做实课题研究过程,严格执行课题制度,是课题研究工作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有落实。

4、以“一室一坊”为牵引,综合利用各种平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上水平,进一步壮大学科骨干体系。

5、鼓励教学创新,以学论教,打造个学科创新性精品课例,总结经验,形成可以共享和推广的研究成果。

6、继续研究教育艺术的探索与激励机制,分层教育与评价,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矫正,合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7、进一步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完善各类资料,进行成果汇编。讨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各位老师,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研究。让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成长、发展,集聚内涵增强学校软实力,为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

6

三三灵动课堂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三三灵动课堂英语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