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14:07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

王朔

我以为过去的日子每一天其实都真是存在,只是我不在场,方枪枪则一秒也没缺席。这是我们的区别。他身在自己的生活里,我只是他生活中的过客。我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加快时间的流逝,遇到尴尬危险无聊便翩然离去,来年再说。他却无从逃身,永远留在现实里,每一天都要一分一秒的度过,太阳不落山,他的一天就不能结束。从这点上说,他的生活远比我所知要多,丰富。很多事情我不知情。没有我的日子他独自面对的都是些什么?为什么他和别人的关系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我想我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时刻和机会,以至今天也不能说真正了解生活。

这种面临同一日历年各怀长度不同。也决定了我和他对人,事的态度之差。我自命理想主义者,或叫妄想主义者:他是现实主义者,或叫机会主义者。

现实主义者对理想主义者总是不置一词,当我试图支配他便感到他的顽强。我知道他的绝望,如此漫长一眼望不到头又不可省略的一生真叫人不堪重负。我们看不透其中的内容,不知道前边有什么在等着他无论好坏他都得一一受着。我想我日后是有一个去处的,他知道我不属于这儿,你可以把这叫做体验生活——可我不能带他一起飞走,这他也清楚。他经常猜我是谁,来干什么。那时我也不知道我的使命是记录他,要是知道,我不会那么任性,会多留一些时间在他身边。

推荐第2篇: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这个作为本片的片名真是绝伦!寓意深刻!

影片中老师看上去很美,这个童年看上去很美。老师的笑容美丽,看上去幼儿园的阳光灿烂,孩子在自由地玩耍唱歌游戏,而实际呢?

唏嘘,回忆当初我小时候的幼儿园,竟与电影如此相似。

我小时候曾经也是全托;曾经自己为了那个小红花压抑个性;曾经被冷落,看着远处小朋友的嬉闹而落寞;曾经也是大教室里,所有几十个小朋友脱得光溜溜睡自己的床里;排队做每一件事情;睡不着觉也不敢起床,只有通过乱尿尿来反抗。(我记得很清楚,我在幼儿园的两种怪物的假思,就是到了今天,还常常会惊吓到睡梦中的我,但我现在学会了努力不去想它们。如何而来已经不记得了。)

也是那样的床,也是那样的墙,就是少了门外的梧桐树。在那个年代,我们的个性,就这样一点点被磨成共性。

心理的残酷压制,已经失去了坚持个性的勇气。

走在大街上,看到的我们70年代的人仿佛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没有特别个性的人,几乎都是墨守成规的成年人。看了这个电影,心情沉重而翻涌。现代的教育应该是好多了吧。

关于幼儿园,我们探讨几点:

孩子多,幼儿园就强制小朋友统一行事,是否值得商榷。应该说现在大多幼儿园或者私立园都是这样做的。也许我们习惯了这样服从的惯性思维,觉得没有关系。但是仔细想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自己爱憎好恶的权利,他们不是军人,是天使,将来会位于社会不同的位置为社会做事,保持他们的个性,保持他们的探索个性,保持他们的张扬,是否会比让幼儿园更好管理来得重要呢?或者幼儿园是否能折中考虑,把需要集体做的事情降低到最少最少呢?或者允许小朋友对集体事情提出异议呢?能否从尊重儿童的个性出发,而不是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安排幼儿园的事务呢?也许蒙氏教育说的就是这点吧?

如何杜绝老师对儿童的心理惩罚呢?

电影里,我没有看到过一个温馨的拥抱,一个温暖的画面。应该来说,这个在现在的幼儿园应该不会这样绝对了,应该很少有这么冷酷的情景了。但是少数应该不能排除,对于心理的惩罚,我们该如何杜绝,而不是允许少数呢?我听到一个家长说,每次送园都哭哭啼啼不愿意去,但是问他换不换园,他又说不换。猜想如果我们问影片中的方枪枪,他应该也不愿意换园的,因为孩子一般都有种惯性,虽然不快乐,但他们没有涉世经历,更害怕面对未知的世界,在已知世界里妥协求全,比在陌生世界历险来得容易。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抽时间到幼儿园与老师交谈一下,找到原因,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并不是说这样就受到心理惩罚什么的,孩子也会因为各种别的原因哭泣,但一定要找到原因,否则有些阴影会影响孩子一生。

我只想说,对于如何杜绝个别老师有这个倾向,也需要幼儿园做出努力的。因为我生活中也发现,用心理惩罚的方法很容易控制孩子,很容易制服孩子,孩子毕竟是弱者。

当然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是一个很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个性特别强的孩子(这样的人培养得好,将来最有可能有大作为的),如何正确引导疏通是个大问题。我认为幼儿园需要对这样特殊的孩子多做了解,寻找一种好的方式,管理和教育。是否能做好,应该与幼儿园的整个运营机制和制度关系很大,不能全推到老师身上。就比如影片中的幼儿园,没有园长的纵容,老师是断然不可能发展到最后居然用孤立一个孩子的方法来惩罚。

一个好的幼儿园,一定能营造出好的老师。虽然老师本身会有良莠不齐,但是好的完善的制度规范,可以有效的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也可以塑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的老师。

所以我认为,要杜绝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好的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园长需要随时关注调整每个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刺头”的特殊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激励老师更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摸索更良性的教育方法。也许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几个创新型人才的未来之星呢。

孩子入园哭是否正常,该如何处理?

“一般新入园的孩子都会哭,很正常”每个新入园的家长都会这样被告知。这句话可以用来安慰家长,但是却不能当作幼儿园的一种处理方式。孩子哭,就真的可以这样被忽略,哄哄骗骗然后熬到孩子熟悉情况为止么?甚至拒绝家长入园探望,就突然的断开母子,进入陌生环境接触陌生的人,当然会让孩子哭。就是成人突然进入陌生的环境也会害怕也会哭吧?

我认为作为幼儿园应该探讨和找到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尽量让孩子能自然过渡,而不是用突然断绝方式逼宝宝接受现实的方法。虽然好的幼儿园,有耐心的老师和阿姨能哄孩子,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据了解,有些国家,我们国家其他省都有幼儿园为此会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可以利用周末让家长带宝宝参观环境游戏熟悉情况;参观样板教室,熟悉物品摆放和幼儿园规则;入学后家长可以陪同上一周到两周的课,陪宝宝熟悉情况,结交朋友,然后过渡到家长逐渐放手,就尽可能的减少母子分离的焦虑。要知道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讲道理非常懂事的。

对于家庭,我们可以有什么思考呢?

1、孩子离开父母是非常孤立无援的,他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对周围世界无法把握,这个时候尽量不要采用分离的方法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承受这样的打击。全托这个方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建议的。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更有自信更乐观。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至少必须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睡觉,直接进小班的孩子,除了大小便问题要学会,还一定要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需要在家里学会,而不是推给幼儿园。

2、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是否有时候也采用了心理惩罚呢?比如对孩子的讲话不屑一顾,对孩子的小进步视若无睹,反而在孩子成长中的小问题抓住不放。不会为他画了一幅画而高兴,反而为他弄脏了一幅而生气呢?是否也曾经讥讽过自己孩子的一些弱点呢?是否曾经为孩子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好而发火呢?是否曾经在外人面前骂孩子甚至打孩子呢?是否对拿你的孩子的短处与邻居家孩子的长处对比呢?

这些对孩子都是一种类似的心理惩罚,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有人也这样对我们,我们会怎样?

3、检查一下自己家里是不是也有小红花制度。

你是否以你的喜好为准来要求孩子呢?比如要求孩子弹钢琴,他明明不喜欢,家长却标榜是为了孩子逼着孩子学,你的喜好就成了他的小红花,似乎学钢琴就多给一点爱,不学就少一点爱。

是否以你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作息习惯呢?比如,影片中的大便问题,有的小孩一天一次,有的小孩2天一次,有的甚至1天2次,而很多家长为自己孩子不能一天一次大便而训练孩子一定做到呢?比如孩子最近不想吃饭,家长就逼迫孩子吃饭的问题。

是否你对孩子说太多的“不”了,以你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了?别忘了,我们已经失去了探索精神,但是孩子还有!比如说“不能拿杯子,不能拿扫把,不许开抽屉,不许跳来跳去,不许乱涂乱画,不许„„”似乎规规矩矩才是好孩子?规矩的孩子赞扬最多?赶快扔掉那些“NO”吧,学会微笑地蹲下来,教孩子应该怎样,教孩子如何探索才可以不伤害到自己。

需要学习的是我们,不是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和引导。

4、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个爱抚,一个亲吻。这是妈妈应该给孩子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全部抛给幼儿园。母亲是有最大教育责任的。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真正美丽的童年,而不是看上去很美。

前几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讲述的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一所幼儿园里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方枪枪,他原本是一个很聪明、很调皮,但很可爱的孩子,可后来却变成了离园不归,任凭大人们怎么呼喊,他都无动于衷。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里却特别的难受。我在努力地思考着一个问题:看上去很美,它到底美在哪里呢?是幼儿园的这段时光很美,还是老师的大红花很美,还是当时老师们的教育方法很美。

片中园长老师对方枪枪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很多:孩子,你应该记住,幼儿园的生活是你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等你长大就明白了。在那个时代,在大人眼里,幼儿园的时光真的应该是很美很美的。可片中的方枪枪觉得这段童年生活美吗?他在恐惧、迷茫中过着他的童年。方枪枪认为最美的是那朵老师手里的日思夜想的大红花,当他想象着自己能得到一朵朵大红花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从此,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大便,好好洗手,但也没有得到大红花,因为它既不会穿衣服,还经常尿床。百般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孩子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不再为争夺大红花而努力了。

方枪枪是一个率真、有个性的孩子,处处充满了天真与可爱,可在幼儿园里那整齐划一的制度下,却充满了“叛逆”,他向往自由,向往快乐,却被老师们的“爱”层层抹杀,剪小辫时的大剪刀,玩游戏时的被老师误解、训斥,被老师禁闭„„当孩子发出了一声呐喊:“园长老师救——我——呀!”我的心很痛,这是一个孩子从心底里发出的呼救,但是没有人能救他。后来,枪枪被“释放”以后,孩子们也与他隔离了,为了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他喊着:“我出队了,我出队了,你们报老师呀!”可也没有人再理他,孩子的心碎了,从此,他开始打架、骂人,离园出走,最后发展到离园不归,任凭大人们怎么呼喊,他都无动于衷。一个天真无邪的可爱的孩子就这样变成了另一个人,我感到很心痛。这真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忽然之间,我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教师操纵着幼年孩子的命运,同时也操纵着整个民族与人类的命运。所以,教师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由此可见,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力有多么大。看完影片,我想了很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惊奇孩子的惊奇,发现孩子的发现,让他们开心、幸福的过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这才是最美的。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刚刚带着胡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完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情挺沉重也让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台看过这部电影,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我先来说说爱的级别,方枪枪的班主任李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在她的“关爱”下获得的“成长”是孤僻、暴力。李老师把骂人的方枪枪关到小黑屋里,对孩子玩的打针游戏说方枪枪是小流氓,让还没学会穿衣服的枪枪当众表演以至尿裤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残。在方枪枪的心灵里李老师很可怕就像妖怪,带着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师),以至于把李老师气得大发雷霆。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把小朋友们都吃掉。还有当方枪枪说他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孔园长对他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你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后跟老师们说关方枪枪禁闭,不许其它小朋友与他说话,把他孤立起来。从方枪枪的眼神中谁还能看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等他被解除禁闭回到小朋友中间时故意说“快跟老师说我出队了”,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见方枪枪是多么想受到关注。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觉得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哪个机构来教、来养,对于孩子我们是有责任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爱给予孩子,让爱延续。就像胡萍老师说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经济、时间的准备,我们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将孩子全托于一个机构,他(她)将会遭遇怎样的世界?值得深思!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刚刚带着胡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完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情挺沉重也让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台看过这部电影,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我先来说说爱的级别,方枪枪的班主任李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在她的“关爱”下获得的“成长”是孤僻、暴力。李老师把骂人的方枪枪关到小黑屋里,对孩子玩的打针游戏说方枪枪是小流氓,让还没学会穿衣服的枪枪当众表演以至尿裤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残。在方枪枪的心灵里李老师很可怕就像妖怪,带着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师),以至于把李老师气得大发雷霆。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把小朋友们都吃掉。还有当方枪枪说他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孔园长对他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你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后跟老师们说关方枪枪禁闭,不许其它小朋友与他说话,把他孤立起来。从方枪枪的眼神中谁还能看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等他被解除禁闭回到小朋友中间时故意说“快跟老师说我出队了”,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见方枪枪是多么想受到关注。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觉得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哪个机构来教、来养,对于孩子我们是有责任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爱给予孩子,让爱延续。就像胡萍老师说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经济、时间的准备,我们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将孩子全托于一个机构,他(她)将会遭遇怎样的世界?值得深思!

推荐第3篇:看上去很美

成长,永恒而沉重的话题

——评影片《看上去很美》 成长的话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每个人的视野中,既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成长的烦恼。体味成长,回味成长,成长是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影片《看上去很美》用独特和尖锐的视角带受众走进属于中国的、特殊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和成长,给人们以深思和启迪。让人们又一次探讨成长,探讨中国式的教育。这种震撼和影响是影片带给人们最沉重的话题。

片中一上来,方枪枪刚来幼儿园,因为拖着一小辫子,于是李老师要把它剪掉。方枪枪不肯,想要挣脱世俗的统一规范拔腿就跑,但是李老师手下的小朋友个个是这个规范下的人类,他们一齐逮住方枪枪并在李老师的剪刀下了断送了他的小辫子。这一段里,有个镜头,就是方枪枪跑掉的时候,镜头的4分之3是剪刀,剩下的似乎就只听见李老师命令其它小朋友追捕方某了。完全以小孩子的视角透过的镜头,暗示了初来乍到的方枪枪对这些规范的恐惧,而逃跑却只是无力的反抗。当然最终是抵不过这些力量的。 方枪枪的独树一帜,独具一格,反映出他自己的精神领域还是自由的,自己的心灵还没有被老师们同化。

整部电影充满了讽刺。对整个社会的讽刺,对中国式教育的讽刺。这种教育摧残着人的个性,磨灭独立的思想。甚至无形的把人推向犯罪。这就与方枪枪的内心的纯净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的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然美丽,如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在幼儿园的赏罚体制中,小红花是一个唯一的载体,阿姨们靠这种荣誉的象征物来把集体的权威意志施加到每个孩子的心目之中,其实,小红花的赏罚都来自上层,这是集体的肯定,连汪若海那个做后勤副部长的父亲都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少小红花,可见获得集体的认证,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另外,小红花或者是奖状这种虚无的奖赏在中国,确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中国模式”。

反观整个社会都在这层体制下,都在为自己的小红花而奋斗着,社会里的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意识形态对他们的影响。片子里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当他被关静闭后重新归队的时候,唐老师把方枪枪带回到小朋友的队伍时,他却立刻出队,小朋友们还是没人理睬他,方枪枪转身跑开了。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叛逆的,恶作剧的,其实只是想要被别人注意,这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的普通心理而以。但是他发现自己错了,他发现自己不再被别人注意,于是,他默默的跑开了,在路口,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幼儿园”:锣鼓喧天,长长的队伍,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着一朵大红花。这是他从没见过的一个世界,他变得迷惑,他开始没有方向,他不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规矩,他也不明白小红花为什么有那么大威力,他更不明白,为什么老师的一句话,小朋友都可以不理自己。 最后,方枪枪独自一人来到城墙根下,任凭寻找的人呼唤他的名字,自己孤零零的靠在一块大石头上睡着了。也许这时候,他触碰到了自己还没有被同化的心灵,也许这个时候,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许这个时候,只有他,逃离了意识形态的禁锢。。。

导演对这种意识形态持否定态度。在这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孩子们不在有着自己的精神领土,他们活在一种禁锢中,丧失了孩子的调皮与天真。表面看上去,这种集体化的体制培养了一批很听话的孩子,实则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天真。可见,对于这种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导演持否定的态度。

成长,特别是影片中的成长或许都深深的印在每个受众的成长印记中,小时候的成长,长大后的成长,工作之后的成长…… 都离不开人们所处的社会,说它永恒,是因为成长是必须去面对的话题。不论时间的更迭,国家形态的变化,成长、教育是人们必须来探讨的。说它沉重,是因为成长是没有人能够去阻挠和破坏的。不论是意识形态的差别,所处环境的优劣,成长都是神圣的,都是应该不被侵犯的。影片《看上去很美》折射出的这一话题,令人沉思。在成长的脚步中,人们在最本性的自我中体味成长的过程,感悟最真实的人生,这或许才是影片所期盼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推荐第4篇: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2011024340陈韵琳

电影 《看上去很美》,一开始,班主任李老师的确看上去很美,方枪枪的爸爸送他来幼儿园,对一切感到陌生的时候,有家长在,李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还算温柔可亲。等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教师的爱与宽容应该是多么重要啊。世上没有永恒的爱,只有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永恒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处何种年代,教育的原则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是一块未经开辟的圣地,就看我们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几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呵护、理解。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他们都会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同时让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责任性,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探索出一条适宜的教育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在影片中,也许方枪枪是老师们眼中的顽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药,可那个园所、哪个班级没有特别的孩子,作为老师应该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是关键。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孩子,

首先老师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哪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尽量淡化孩子的弱点和缺点,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可以先冷处理,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他,让他随时能体验到老师给他的温暖和关爱。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他在刚到幼儿园时,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红花,他也曾经努力过,真心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一朵小红花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呆。但是老师就是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时刻对他有偏见,方枪枪唯一的一朵小红花,居然是因为某个领导也是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看自己的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那么老师如果及时鼓励,及时强化,把“小红花”用好,这样,方枪枪一定会进步。然而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偏见和歧视中,在孩子们的不理不睬中,最后孤独的远离了大家,这真是老师教育的失败。

给孩子特别的爱还有就是发现孩子的亮点,赞美孩子的亮点,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如果影片中的李老师能及时发现方枪枪的闪光点,而不是伤害他的自尊,给他赞美、表扬、鼓励,方枪枪一定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特别的孩子他的亮点也许埋藏的更深,需要老师善于捕捉,用平凡细微之处洞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做到这些还不够,老师还要充分信任孩子,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幼儿是敏感的,他能看懂老师的爱意和信任的眼神。只要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的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片中,老师一声哨响,小朋友一个个过来擦屁股,虽然看上去像军事化管理,其实孩子们已经是机械麻木的被老师制约着,孩子们天性被扼杀了,远离了童真、快乐、自由、活泼,在幼儿园里生活却倍受压抑,这样泯灭孩子们的个性,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什么看上去很美,你感觉美的东西孩子们不一定觉着很美,我们都知道,人有了个性才会使自己绽放出更美的光彩!

孩子们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样的时候。方枪枪在其他孩子并没有接纳他时他越发孤独。当一个人受人冷落时,会做出一些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别人的关注。所以,方枪枪在接下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坏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种行为,简单的认为是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试想,如果老师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或者即使发现他的亮点的时候,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孤独时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坏事”的时候加以引导,帮助他,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方枪枪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蕾,我们要给他时间,等他绽放,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其实是很美的。

推荐第5篇:看上去很美

论小红花的教育技巧

《看上去很美》,片名就有一点悲伤。 我没有上过全托的幼儿园,看到电影里面的某些场景,真的让我无法想象:加汤举左手,加饭举右手;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体大便;一声哨响,小朋友一个个过来擦屁股。这么制度化、军事化的管理,对于老师管理刚刚上幼儿园且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可能是既省时又省力又省心的。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面,李老师只要强调“不能、不许、不可以”,再强调“要怎么样”并用小红花加以强化以达到李老师想要的效果。有的小朋友很快就能适应,像南燕、北燕和倩倩,她们懂如何在李老师的眼皮底下逃过批评并且拿到小红花;但是像方枪枪这样的孩子就没办法做到。

为了做一个好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方枪枪不是没有努力过。他为了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拿到小红花,也做了巨大的努力,他在规定的时间里认真大便、认真洗手,但是因为不会自己穿衣服还是没有拿到小红花。在这里,我就为方枪枪的遭遇感到悲哀和痛心了:一开始,方枪枪对小红花不屑一顾,抬手一扫就将小红花扫到了地上;但是现在他也变成了争夺小红花队伍中的一员,幼儿园里的老师不但没有好好利用方枪枪这一巨大的心理变化,反而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至此,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多多少少多了一抹悲剧的色彩。

在影片中一直出现的小红花在李老师对小朋友的教育及管理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小红花是李老师手中的王牌。《新纲要》中有提到:“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表扬鼓励,是教育评价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手段。在现实生活当中,幼儿教师们往往会首选“小红花”作为表扬鼓励小朋友的一种手段;并且作为一种教育辅助材料,“小红花”对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小红花的正面功效,比如倩倩、比如南燕北燕的互帮互助,虽然里面也包含着其它的杂质。

但是,小红花对于方枪枪来说,完完全全变成了一种惩罚。

因为方枪枪来幼儿园的时间晚,所以他不懂李老师的游戏规则,后来他懂了,也总是晚人一步。或者说方枪枪的努力和李老师的期望值、与班上同学的平均值永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方枪枪的表现永远不能使李老师满意,因此一直与小红花无缘。在这一过程中,李老师的所作所为是令人失望的。小红花的作用是为了鼓励小朋友,在他们表现得好的时候表扬他们,让他们获得自信和继续好好表现,让他们快乐。而这个“表现得好”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像李老师那样吗?我完全不赞同。这个“好”是相对来说的,而且应该是对一个个体来说。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像第一名那样表现得很好,然后再给一朵小红花;而是应该在小朋友有进步、有做得比昨天更好的时候就要有相应的表扬鼓励和小红花。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教育一线,师生关系虽然可能不会像李老师和方枪枪那样不和谐,但是老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用一朵“小红花”隔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建立的友好关系,用一朵“小红花”让许许多多聪明伶俐的孩子活在别人的光环的阴影下,用一朵“小红花”让原本就懵懂的孩子更加迷茫。

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方枪枪和班上的小女孩南燕一起逃出了幼儿园,来到了大街上,不管是电影的画面还是配音都让我感受到了方枪枪内心的自由。对比于校内严苛到近似缺乏人性的各种规矩,校外的自由空气确实令我们神往。方枪枪可以和喜欢的小女孩一起玩耍,可以自由奔跑、大声欢笑,可以得到小伙伴的关注。但是,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短暂的自由和快乐。有一种更让人无处遁形的规则在制约。预备军人身上佩戴的大红花就暗示了这一点。小红花变成了大红花、课堂变成了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方枪枪”,都曾经或多或少地沦为小红花的奴隶,而绝大部分却都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悲的。教师无法管理没有规矩的班级,我们也无法在没有规则的社会中生存,但是我们的教育和生活不能在追求规则中度过,不能仅仅为了拿小红花而拿小红花。

像片中的幼儿园,如果奖励制度一旦变得畸形,老师没有在正确的时机奖励孩子小红花以示鼓励,会使小朋友感到失落以及不受重视,在应该自我重视的方面自我放弃,在其他方面寻求关注,比如方枪枪那样捉弄李老师以得到她的关注。作为一名预备教师,看到方枪枪的遭遇着实让人感到痛心。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孩子。”我想这种爱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面对这些全托的孩子,他们本身就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但是老师又只用一朵小红花来评价他们的全部。方枪枪就是“牺牲”在小红花制度下的一个典型。

影片最后,方枪枪靠在冰凉的石头上睡着了。在家里,方枪枪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幼儿园里,方枪枪得不到老师的爱护;在同龄人中,方枪枪没有朋友。所以他逃离了,但是在外面,有的是寒冷的天气,有的冰凉的石头和大红花。他得不到这个社会应该给予他的爱护和关注。结尾很让人深思。

作为一名准教师,今后我们手中也会握有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小红花”,希望我和我们能够善用。

推荐第6篇: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昨天,有幸看了由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上去很美》,说实话听到这个名字,我本以为十个很唯美的故事情节,或许结局很完美。可看后,我内心的沉重久久无法散去。

电影中的主人公,小方枪枪,只有4岁,在未入学前和奶奶生活一定很快活。因为他刚刚来幼儿园时是那么可爱、那么富有灵气,他的一举一动又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他父亲刚刚离开他,他的哭声还没有止住,李老师的一把大剪刀就把他的小辫子狠狠地剪了下来,他努力的逃跑,李老师却让小伙伴把他抓了起来。设身处地为他想想,当时他该多害怕、多无助。

在那生活,晚上不会脱衣服,早上不会穿衣服,还尿床,早上也接不出大便,饭前会忘记洗手。这一系列问题想噩梦似的缠着他。因此,她没有一朵小红花。当他看见于倩倩有5朵小红花,得到老师表扬时,他也很羡慕,因此,他努力要当好孩子,争取可以得到小红花。可是,他太小,自理能力太差,根本不可能得到小红花。但每当幻想时,他都会露出幸福的微笑。

有一天,李老师给同学们表演大猩猩。面目狰狞,因此方枪枪就把李老师想像成吃小孩的妖怪。他开始告诉小伙伴,并在一天晚上想要把老师绑起来,但因力量悬殊。李老师立刻控制了局面。并查清谣言源头,很幸运的是一个替罪羊帮方枪枪摆脱了困境。

在这次处罚中,方枪枪突然惊奇的发现李老师并没有那么伟大,并不是每次都可以把坏孩子抓住。因此他开始改变,他不再为小红花而努力做事。他开始到处惹是生非,还学会了骂人,打架。后来老师开始处罚他,关他禁闭,不允许其他小孩和他一起玩耍,说话。渐渐的,小朋友开始对他熟视无睹,即使他大声喊:“我出队了,快点告诉老师我出队了”。也没有人再理他。

影片的结尾让人感觉很心疼,心疼幼小的方枪枪这么小就在不断忍受,不断受压制。因此我在不断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

这虽然是上个世纪的故事情节,看着离我们很遥远。但还有很多从中体现的问题尚未解决。

一、师资问题

我觉得要搞好中国的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质量。在影片中,一个全托的幼儿园,仅仅由4名老师管理,显然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孤僻。我觉得这两种孩子老师该分开教育,不该统一管理。还有有的小孩自理能力较差。老师不该因为这个就不停的责骂或者对它们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只会产生逆反。而应该将他们加以正确引导。而李老师,不去正面引导和帮助方枪枪穿、脱衣服,而是采取不理睬、不帮助,让其他孩子帮他。这样做只会让他们更不愿意做这件事,开始缺乏自信、产生自卑。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我想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也不是为了让孩子挨打挨骂爱冷落的把?作为一名合格的幼教,我觉得应该会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他们应该知道正确的教育方法才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

二、教育理念问题

当今的教育还是一成不变的严格式统一管理。很少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影片中甚至连孩子去厕所都要有规定的时间。虽然故事情节夸张了些,但身处中国式教育,我觉得并不夸张。记得我在上小学时,老师留的作业给的都是统一的标准答案,很少允许自己创新。在学校只能老师说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能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学校定校规也是为了更好更方便的管理学生,使学校可以井然有序。但我觉得孩子在幼儿期间,这些完全没有必要。

每个孩子的思想都不一样。对待小孩子应该给他自己的空间,向西方的教育一样。教育要以孩子为主,跟着孩子的想法去教育他。然后,在错误的事上加以引导就可以了。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么小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坏事吧。相反,以孩子为主体。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玩乐中教他一些知识,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话,在孩子眼里幼儿园一定就是最快乐的时光了。等到上了小学时,老师在教他们遵守校规,教他们知识。这样的话,他们的天性就不会被抹灭,学校管理也不会失效。

三、家长过分要求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观点没有错误。可是,好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强迫他们用放假时间去参加各种补习班。我觉得孩子要额外学习应该是以兴趣为主导的,不能强迫。像方枪枪,或许它若还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话会更开心得多。也会学到的更多。

教育的这条路很长,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索。希望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越来越好。

推荐第7篇: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讲了一个每个大陆人应该都很熟悉的故事,在一个架构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方枪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剪掉了小辫子。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不许说话,不许吵闹,不许尿床,要听话,要举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有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遵守制度的优秀分子被奖励小红花。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红花会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响应老师的命令,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部长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关系拿到了小红花,并因次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 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之后,方枪枪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下一个反抗计划的时候,他已经被整个红花会隔离了。整个红花会的意思就是,除了方枪枪一人之外的所有同学。但是,方枪枪乐得如此,他的夙愿就是长大,离开幼儿园,离开有红花会的地方。可是,当他刚逃出幼儿园,他就见到了成人的红花会。红花会的势力竟然遍布整个世界,方枪枪逃无可逃„„这个剧情看起来还不错吧,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遭受红花会迫害的人,和如同我一般打算终生反抗红花会的人来说,应该会很喜欢这个故事吧。可是,张元把这个故事拍得非常乏味。实际上,他的这部电影中,虽然用红砖黄瓦高院深宅作了些些暗示,但是基本上,这部电影没有多少超出幼儿园生活的地方。如果要从这部电影挖掘出她的主题,观者必须象我一样来作一次二次开发。 而电影毕竟是一种声光艺术,无论主题如何深邃,电影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把这个主题讲出来,而不是让观众来作什么二次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失败的。 实际上,有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用儿童的角度来讽刺这个世界的荒谬,例如《铁托和我》。可是这部《看上去很美》显然没有做到。当然我也可以想像,如果《看上去很美》明确地讲述他那个反制度化反红花会地主题,那么他应该也就没有公映的可能性了。据我所知,搞电影审查的那帮人中,不乏红花会的核心人员。实际上,就是目前这个电影,能够公映,也很让我吃惊的了。那帮人究竟在搞什么,怎么让这么一部嘲讽红花会的电影公映了呢?当然,细想之下,也不奇怪,红花会本来就是培养弱智的组织。好吧,虽然我极度痛恨红花会,虽然这电影让我觉得有隐约的快感,可是我还是得承认,从纯粹电影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而且,电影中的小男孩,在表演上比较做作,特别是和《我要一个爸》那种电影比较的话。而且当小男孩被摆弄着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制作者其实是在做和红花会一样的事情。

一个是现代派作品描述严肃的社会主题时往往采用沉重的表现手法,作品的内容力图与时代背景相一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时代,社会价值观推崇集体主义,完全抹杀个人价值,抹杀个人的创造,

要求个人必须服从集体,服从国家,否则将遭到社会的惩罚。而《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所表现的内容几乎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比如小朋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上厕所,集体露屁股给老师擦,日常起居必须安幼儿园的规章进行,否则将得不到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一种规范中进行,,谁破坏了这种稳定的秩序,谁就会遭殃。而主角方枪枪比较调皮捣蛋,坚持不了本不应该存在的所谓规矩,甚至对老师提出质疑。可就是这样的举动,他遭到老师的各种惩罚,幼儿园对他来说无异于地狱。影片描述的这样的内容,因为其背景放在六七十年代,我们便不觉得那是无中生有、毫无意思;但如果将其背景放在现代社会,那观众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代社会几乎很难看到这种现象了。现代主义影视作品几乎都有这样的特点,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关于女性自由追求更高等教育、婚姻等的内容与当时的女权运动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云水遥》以红大的革命年代为背景歌颂伟大的爱情实在恰如其分。另一个,可以通过现代主义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看上去很美》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中,个人价值,个性化的东西在强调集体第一的社会中完全被抹杀,人们的生活已经规范化。方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是个顽皮的孩子,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不会因为自己尿床而感到羞愧,因为他还是小孩。他会因为得不到小红花对权威者-老师的奖励规则提出质疑。然而这从满了个人特点的思想及好奇的行为再强大的集体意识面前及为脆弱。在权威的规章制度下,在行为上已经规范的环境下,在被引导着争取权威者制定的崇高目标下,个人怎能不服从,不争取拿到“小红花”呢?可是他已经冒犯了规则,此后不管怎么努力总是收到冷遇甚至被隔离。最终只能逃避。当时的社会,人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人人都争着与集体保持一致,生怕被隔离出去,只为了生存。也有人试图逃离,但只要在国内,谁能逃脱那种生活呢?到处都是一样的生活,连幼儿园都如此!当然,有这样的分析是基于对当时社会有所了解的基础下作出的,这种了解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来自各种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而这种途径的了解是具有合理性的,因为不管古典作品还是现代作品,必然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其描述的内容自然打上社会生活的烙印。即便是描写怪异、鬼神之类的艺术作品,我们也可通过分析了解创作者所在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

第三方面,表现沉重主题的艺术作品试图引起人们的思考,反思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并激发人们的取舍倾向。《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通过貌似天真纯洁的场所的表现,折射出来的是成年人社会的病态。符号化的语言小红花是小朋友努力的目标,而当时社会,红袖章不一样是人们追求的东西吗?而这种追求有多大程度上是有意义的?这就引起人们思考:这样的时代不应该再存在下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极端的吃人社会,就是要换起人们反抗封建礼教,走向自由社会。以社会学看艺术作品本身,也会发现有趣的现象。法国社会学家丹纳提出艺术发生的三要素:时代、环境、种族。以这三种因素去分析,像《看上去很美》这类反映中国六七十年代社会

题材的艺术作品,从八十年代开始出现得特别多,所谓百花齐放。出现这种现象与时代因素分不开的。*结束以后,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而人们对未来、对自己的命运尚没有确定的打算,但对曾经遭受的苦难却心有余悸。于是大量出现了反思*、反思专制的艺术作品。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从苦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逐渐恢复稳定并日益富裕时,这样的作品便逐渐退出艺术舞台了。比如现在,这种艺术作品就很少出现了,估计五十年以后不会有人创作这类作品了,至少很难还原那种社会生活了。

推荐第8篇: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电影>鉴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工程B班 2010022B29 易杨

电影讲述了在几十年前的幼儿园生活。主人公方枪枪是个典型的叛逆者。他不愿意顺从幼儿园已然形成的制度。在幼儿园,一切都是统一的,早上起来都要去拉屎,加饭举右手,加汤举左手……这是一种消灭个性的制度,象征着专制,禁锢着孩子自由的灵魂。方枪枪在这里孤独,压抑,没有快乐,希望生病能不上幼儿园。他也曾努力去适应这里的标准,早上使劲拉屎,在孩子们面前难堪地学穿衣,可他依然没有得到李老师的喜爱,没有得到一朵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于是他就一直游离于制度之外,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

小红花是这个幼儿园评量一切的标准,得到小红花就是好孩子,得不到小红花就是坏孩子。方枪枪也渴望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有朵小红花,当他在小红花板面前羡慕地流连时,窗外是李老师冷冰冰的双眼。李老师是幼儿园最大的黑脸角色,印象中的她总是凶着一副脸,以“扣你一朵小红花”为威胁。但是在一个表现不好的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时,是园长亲自接待进来,当听说这个家长是某某官员时,李老师的脸立马就笑了起来,拼命说他孩子的好话,连本来没小红花的孩子也特意被挂上了一朵。这不禁让人,啼笑皆非。确实,到底该笑,还是该哭呢?

如果说幼儿园是一个政治体系的话,方枪枪则是这个体系的反叛者。既然不能适应这里的标准,既然不能融入这个体系,那就公开反抗它,自由的思想在他心里流淌。他把李老师看作妖怪,并联合其他小朋友捉妖;他和南燕偷跑出去玩;他欺负其他小朋友,骂人。当然,方枪枪的反叛是失败的。他因为骂老师而被关了禁闭,并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孤立起来。当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时,他只能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默默地望着窗外,就像在冬夜,别的小朋友熟睡时,他一个人望着窗外的雪花,看上去很美的雪花。方枪枪很孤独。禁令解除,方枪枪被准许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很想和他们说话,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没人理他。当小朋友排着队朝前走时,方枪枪朝后跑去,一个人躲在幼儿园高大院墙的阴影下,石头上,睡着了。专制太强大,自由枯萎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存在很多禁忌,而在作品中表达政治是最大的禁忌。本片导演张元说,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它。于是,聪明的张元在孩子们身上打起了主意,借儿童片之名,拍了一部政治片。在影片中,张元尽量掩饰自己的意图,把儿童片拍的煞有介事,但影片的音乐出卖了他,把他的意图明确地表达了出来。显然,张元不想隐藏的太深,他怕观众看不明白。影片的音乐阴冷,怪异,压抑,凝重,让人发抖,让人害怕,让人喘不过气来,表达的是对影片中那个专制世界的不满与恐慌。这与一般儿童片中欢快明亮的音乐大相径庭。

网上还有解释,说张元把幼儿园安置在皇宫,是另有深意。皇宫巍峨,是权势的象征,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就是权势的子民。只不过,他们在巍峨的皇宫和高大的院墙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古代把官和民的关系比作牧羊人和羊,张元难道想把现今的这种关系比作幼儿园和孩子?这是一个危险的比喻。

这部电影之所以没成禁片,与影片中表现的年代有很大关系。虽然张元刻意淡化时代背景,没有悬挂毛主席头像,也没有唱《社会主义好》,但影片中人物的着装还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影片批判的对象就成了那个时代,与今天无关。这是张元另一个聪明的地方。

直到电影结束,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整个电影就在方枪枪倒在石头上,另外有其他孩子在找他叫他,就这么结束了。当电影片尾放出来时,我们似乎都有点不敢相信,大家都发出:这就没了?的疑问。的确,这就没了,剩下的就自己去想吧!看上去很美,真的很美吗?

推荐第9篇:《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用了半个下午的时间,完完整整的把这部张元导演的影片看完,有不少感想,先从方枪枪说起。

方枪枪一开始是想当好孩子 就像于倩倩那样 但是他努力争取了 却没有得到 他一次次的问 为什么他没有小红花 但是到后来 他从得不到 到转变叛逆 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当他进小黑屋的时候 喊得是孔院长 结果孔院长才是最可怕的 到最后他逃出来发现原来大人的世界 也是需要戴小红花的 看起来很美。

影片开场就是在一个鹅毛大雪的夜晚,阴森的古宅,配有幽暗的音乐,似乎一开始就预示着观众整部影片的压抑基调。果然,我再看整部影片的时候就是沉浸在单调、乏味、压抑的心情里。影片描述的方枪枪,被迫送进全托幼儿园,这个没有受过规范教育的他,在这个加饭、上厕所,一举一动都有规矩地方感到完全不适应,也不断的因为没守规矩而遭到批评。方枪枪决定改变,那一朵一朵小红花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诱惑。他努力像其他人那样,去努力迎合老师的要求,然而他依旧不能得到老师的满意,依旧受到批评,甚至适得其反。

看到托儿所里那一条条规矩,我不止是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觉得那完全就是在演我们曾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童年,我们不一定是方枪枪,但我想每个人都会在这部影片里找到自己。影片不只是在说幼儿园,它折射出的是一种体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体制之中,这其中有快乐又压抑,有恐惧也有泪水。

在这个幼儿园里 权利在其中诱导和教育孩子们走向这个权利系统所要求的模式,而本片中小红花便是既定的社会控制体系对个体抛洒的诱饵,看似美好的集体主义荣辱观成为压抑个人意识的手段 这一切的确是看起来很美 。围墙很高,如同制度,如同教育。导演在叙述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痛苦。电影里那诡秘的笑是如此可怕,因为“我”被这个笑声包围,而束手无策。既然她要吃我们,我们就联合起来反抗吧。反抗过了,才知道反抗的徒劳。他们是大人,他们是老师,而“我”只是个任意给他们提供笑声源泉的小孩子。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跟着他们一起笑,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好笑的。因为这就是社会规范,因为在一步步走向成人世界,他们在压迫这我,我也将必然重复着他们,到我长大的时候,我的笑声会跟他们一样,那样才能和谐。这样看上去很美。

其实,这一切本身也是充满了矛盾的。一方面方枪枪似乎很可怜,他被约束,他适应不了约束而反变叛逆,是各种规范让他找不到自己,是体制害了他。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如那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同时也是带人走向成熟,走向文明的必要工具。在一个只有几个老师的全托幼儿园里,若不是这些规章要求、奖惩制度,这幼儿园怎样维持正常运转?而社会同样如此。我们虽被约束,却也深深体会到规矩带来的好处,比如他带来的秩序、效率,以及自由。想要完全自由的人,是得不到自由的,就像影片里的方枪枪,后来的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守规矩,他叛逆,他胡作非为,导致的结果是他被禁闭,并且没有人再与他说话。老师这么做的初衷不是想剥夺他的自由,而是为了更多孩子的自由。

这是一部单一却又矛盾、单调却又复杂、童真却更压抑的片子,作者和导演把对社会的反思贴在一纯真的孩子的身上走到了众人面前,就像本片的名字,看上去很美。我个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结构失调,剪辑失调,整部影片冗长、单调,叫人看着味同嚼蜡。但我又想,也许是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东西太过承重了吧。

推荐第10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 09 广告 2 班 俞媛媛 0901303213一直以来都很少接触国产的影片,觉得很闷很无聊,至于国产 文艺片则更是被排斥的一方。可是,在课上看的这部《看上去很美》 却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当然这是在老师的讲解前提下。 影片改拍自王朔的同名小说《看上去很美》 ,讲述了一个名叫方 枪枪的小男孩被作为一名军人的父亲丢进幼儿园后发生的一系列的 故事。如果没有老师的提示,我想像我自己这样一个对国产文艺片没 什么了解的人很有可能会将它作为一部喜剧片来对待, 因为其中的确 有很多搞笑的成分在。可是,在对它有了一点了解和接触后,你会发 现那些笑话的背后是满满的无法掩盖的一种悲哀。 上过影视文化这门课的人都知道镜头在一部电影中的重要性, 而《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开场没多久就出现了被广角镜头变形了的 李老师, 其寓意我想应该是暗示了李老师更或是其他人物变形了的内 心吧。 而从这部影片的背景基调来看,无论是高耸的围墙还是灰暗的 色调,无处不显示着一种压抑,就像是一座大监狱,而方枪枪种种行 为被压制,小朋友们被迫的“统一”则更是透露出了一种悲哀。 小红花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更是推动了影片故事情节的一次 又一次的发展。事实上,这个幼儿园就是一个国家机器的象征,而孔 院长、李老师他们则是国家破落、制式化制度的代表。幼儿园里小朋 友被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同样的一件事,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吗。而老师先是很有原则的不到时间不让家长接孩子,可一 听说来的家长是领导,就迫不及待的打破了这个原则,更是因为领导 的一句话而为两个没有小红花的小朋友填上了小红花, 根本没有顾及 到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怎样的影响,我想着不单单是中国教育的悲 哀,同样也是中国官场的悲哀。 最后从我自身的情感角度出发。也许是我生对了年代,从小到 大我没有经历过幼儿园里那种所有人做同一件事, 更有甚者做得还是 那些没有尊严可言的事以及那集中营般的生活。在我看来,那是极度 扭曲的一个世界,没有性别的区分、没有自尊、没有人格。看影片的 时刻,我不停地听到教室里其他同学此起彼落的唏嘘声,我想大家应 该和我一样感到不可思议吧。 但是这些唏嘘声也许也是社会进步的一 个体现,毕竟方枪枪般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中国的教育也在一步步的 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上这些是我看了这部影片的一些小小想法,无论怎样,作为 一个中国人, 我只希望中国的未来能在这些借鉴下朝着更光明的路途 前进!中国,加油

第11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是在一个架构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我们所学的社会化包括五种类型: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以及再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方枪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剪掉了小辫子。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不许说话,不许吵闹,不许尿床,要听话,要举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有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而这种制度化就好比我们所学的社会化。孩子从小开始就被告知应该怎样做或者怎样做才是对的,这就促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遵守制度的优秀分子被奖励小红花。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部长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关系拿到了小红花,并因次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 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虽然一再被镇压,但方枪枪乐得如此,他的夙愿就是长大,离开幼儿园,离开有红花会的地方。

人就是这样走进了一个迷圈:别人制造的花花对你真的那么重要?被孤立了就一定是件坏事?他人的关注是你唯一的价值体现?枪枪最后侧卧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那么单薄,无助。幸运的人们,会在多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醒悟,但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固守着体制的标准,一心努力成为体制内所有人羡慕的强者。 可是哪里来的标准呢 不过是被人们所习惯的谬误罢了。我仅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迷失自己,并且能够有一天不拘于体制的实现自己那些其实不算大但是很向往的梦吧!

第12篇: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个性在统一化的教育制度中死亡

看上去很美。的确,只是看上去?? 童年时光、幼儿园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美丽可爱的老师,这些在大人眼中看上去很美,小红花,看上去很美。但我们看过影片后,却为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做着老师眼中“美”的行为而感到悲哀和痛心。一个个本来富有个性和童真的孩子就这样在统一化的训练中变成机器人一般。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七十年代时的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件件琐碎的事情。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早晨起床后齐刷刷的站在茅厕里等待老师的一声令下然后蹲下。每一个拉出来的会得到一朵小红花。不仅如此,在院子里排队走路也会放一根绳子小朋友们抓着绳子走才显得整齐,加上孩子土黄色的园服,沉重的、安静的步伐,不禁让我想起牢狱里的犯人。才五六岁的年纪,天真烂漫的年纪,就被驯服的跟小绵羊一样听话。是不是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童年的确很美,孩子们向往得到的小红花也很美。可这美的背后却也蕴藏着教育的落后。儿童都希望被认同,被夸奖,所以我们今天也提倡赏识教育。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赏,其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赏识的标准错了小红花就成为一种负面的教具了。片中的小红花是一种奖励它的背后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就会得到小红花,不按老师要求做的、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本来活泼好动就是孩子的天性却成了坏孩子的标准。那不是对儿童天性的抹杀么?

作为影片中的小主人公方枪枪,那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是那么清澈最后也迷茫忧郁了。就这样一个活泼好动、敢于追求自由的孩子,因为留小辫、经常尿床、敢于表达,却被老师定义为坏孩子。不仅关他禁闭,作为老师居然还让其他小朋友孤立他。影片的最后是方枪枪独自在夜幕降临时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天空??任凭老师怎么呼喊他。这样的结局真的很意味深长。我在想,这个孩子的将来会是怎么,或许他会讨厌老师、厌倦学校,或许是不会再敢于表达自己,总之,幼儿园的这段生活给他带去的是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多是思考我教学以来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有没 有对哪个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当下的幼儿园是怎么对待孩子们的,是不是还有像影片中的某些不好的方法。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我们现如今的幼儿园发展进步是肯定的。教育理念也在朝着自然主义教育在发展。就像我们幼儿园的园训“让孩子像小花一样生长”,是说让我们的孩子想花儿一样自由、自然的、按其发展规律去生长,这与以前幼儿园的小学化和一刀切做法显然是科学的。同时,每一朵小花又是各不相同、争奇斗艳的。有的可能是路边的小野花很不起眼,但却默默无闻很善良;有的可能是富贵的牡丹很惹眼;可能有的一辈子都不会开花,却也有它独特的美。因此,每个幼儿也是各不相同的,都有其个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并针对不同的幼儿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孩子变成一个样子。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民族、未来的希望也会随之覆灭的。

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其自然、自由生长,像小花一样,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时,我们老师是太阳普照着花儿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不仅是看上去很美,其实真的也很美。篇2: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影片《看上去很美》为我们讲述了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看上去很美》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影片中教师们半军事化的教育方式。由此引发了我诸多感想„„ 刚到幼儿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方枪枪最初的反映是恐惧和哭闹。孩子在陌生环境前所表现出哭闹情绪应该是正常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这时候幼儿教师所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爱的抚慰,而影片中的李老师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相反她严肃的表情以及语气让枪枪对这陌生的幼儿园表现出更多的不安与恐惧。李老师强行剪掉枪枪小辫子的一幕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的这一做法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她强行的方式极不尊重幼小的枪枪,反而加深了枪枪恐惧感和不停哭闹情绪。李老师以不哭闹为条件,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而此时的方枪枪并不理解小红花就是能够为个体带来利益的社会评价、社会肯定,根本不予理睬。所以当李老师给他小红花的时候他立刻将其扔在了地上。

生活进入轨道,一次他拉不出大便,他稚嫩地问道:拉不出来会不会扣小红花?也可见班里小红花的奖励意识已经在枪枪的头脑里逐渐加深了。方枪枪为小红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的大便,但却没有能够得到小红花,因为他既不会自己穿衣服,还总是尿床。在小红花榜前,唐老师宣布小红花得主时,方枪枪稚嫩地质问: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老师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时大便、饭前洗手才能有小红花。方枪枪答:没有人告诉我,不算。这是方枪枪最初的呐喊,虽然稚嫩,但他内心的本能已经在告诉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规定时间以外来接孩子,巧的是这位爸爸是幼儿园的上级领导。他注意到了小红花榜,发现方枪枪还未有小红花,而自己的儿子也不多,便以领导的姿态说:要加强对这位小朋友的帮助啊。一旁的李老师为讨好上级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红花的就是其子与方枪枪。方枪枪的第一朵小红花就这样产生了。李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方枪枪一脸迷惑,他不懂,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得不到的小红花?从此,方枪枪不再为小红花而奋斗了。这也意味着小红花对规范枪枪的行为习惯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刀切甚至有些半军事化的教育方式继续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学,一切的活动都在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方枪枪的眼里,李老师已不在是老师,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枪枪为自己的发现既紧张又兴奋,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朋友中开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动。李老师发现孩子们一举动后十分恼火,大喊是谁想出来的,然而由于误传方枪枪迅速摆脱了被批评的困境。方枪枪发现,所谓“做错了事,就要受惩罚”的定律并非那么灵验,而貌似强大的李老师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至此,方枪枪彻底改变了,他变得不再驯服,而是到处惹事生非。老师们知道,对方枪枪这样的孩子,最大的惩罚就是孤立他,于是让他关禁闭。可经过数天的禁闭,方枪枪回到群体中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并未好转。可见孤立孩子是不理性的更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谈及影片中另一位年轻老师唐老师,在枪枪刚来时,她总是微笑着,亲切和蔼的对待枪枪,枪枪感受到唐老师的亲切对待后亦所表现出对唐老师的喜爱之情。他偷偷地跑到办公室去看唐老师以及冲唐老师微笑的细节不难看出他是喜欢唐老师的。然而,李老师的教育方式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最后都未能改变枪枪1走向反抗的心路历程。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何会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机来对抗成人所构筑的规矩城堡?问题就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老师们教育孩子们怎么举手,何时洗手之类的生活要求时,看上去是要让孩子们生活得有方有圆,貌似很美!而老师们也无非是把孩子们视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而已!不但扼杀孩子的活泼本性,而且压制他们的差异化个性。 一 刀切式的教育,不仅摧毁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更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得到抑制,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有了心理阴影和行为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更为深刻的教育反思需要付诸于此。

学本0901 09950116 沈丽篇3: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电影>鉴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工程b班 2010022b29 易杨

电影讲述了在几十年前的幼儿园生活。主人公方枪枪是个典型的叛逆者。他不愿意顺从幼儿园已然形成的制度。在幼儿园,一切都是统一的,早上起来都要去拉屎,加饭举右手,加汤举左手„„这是一种消灭个性的制度,象征着专制,禁锢着孩子自由的灵魂。方枪枪在这里孤独,压抑,没有快乐,希望生病能不上幼儿园。他也曾努力去适应这里的标准,早上使劲拉屎,在孩子们面前难堪地学穿衣,可他依然没有得到李老师的喜爱,没有得到一朵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于是他就一直游离于制度之外,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 小红花是这个幼儿园评量一切的标准,得到小红花就是好孩子,得不到小红花就是坏孩子。方枪枪也渴望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有朵小红花,当他在小红花板面前羡慕地流连时,窗外是李老师冷冰冰的双眼。李老师是幼儿园最大的黑脸角色,印象中的她总是凶着一副脸,以“扣你一朵小红花”为威胁。但是在一个表现不好的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时,是园长亲自接待进来,当听说这个家长是某某官员时,李老师的脸立马就笑了起来,拼命说他孩子的好话,连本来没小红花的孩子也特意被挂上了一朵。这不禁让人,啼笑皆非。确实,到底该笑,还是该哭呢?

如果说幼儿园是一个政治体系的话,方枪枪则是这个体系的反叛者。既然不能适应这里的标准,既然不能融入这个体系,那就公开反抗它,自由的思想在他心里流淌。他把李老师看作妖怪,并联合其他小朋友捉妖;他和南燕偷跑出去玩;他欺负其他小朋友,骂人。当然,方枪枪的反叛是失败的。他因为骂老师而被关了禁闭,并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孤立起来。当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时,他只能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默默地望着窗外,就像在冬夜,别的小朋友熟睡时,他一个人望着窗外的雪花,看上去很美的雪花。方枪枪很孤独。禁令解除,方枪枪被准许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很想和他们说话,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没人理他。当小朋友排着队朝前走时,方枪枪朝后跑去,一个人躲在幼儿园高大院墙的阴影下,石头上,睡着了。专制太强大,自由枯萎了。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存在很多禁忌,而在作品中表达政治是最大的禁忌。本片导演张元说,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它。于是,聪明的张元在孩子们身上打起了主意,借儿童片之名,拍了一部政治片。在影片中,张元尽量掩饰自己的意图,把儿童片拍的煞有介事,但影片的音乐出卖了他,把他的意图明确地表达了出来。显然,张元不想隐藏的太深,他怕观众看不明白。影片的音乐阴冷,怪异,压抑,凝重,让人发抖,让人害怕,让人喘不过气来,表达的是对影片中那个专制世界的不满与恐慌。这与一般儿童片中欢快明亮的音乐大相径庭。

网上还有解释,说张元把幼儿园安置在皇宫,是另有深意。皇宫巍峨,是权势的象征,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就是权势的子民。只不过,他们在巍峨的皇宫和高大的院墙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古代把官和民的关系比作牧羊人和羊,张元难道想把现今的这种关系比作幼儿园和孩子?这是一个危险的比喻。

这部电影之所以没成禁片,与影片中表现的年代有很大关系。虽然张元刻意淡化时代背景,没有悬挂毛主席头像,也没有唱《社会主义好》,但影片中人物的着装还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影片批判的对象就成了那个时代,与今天无关。这是张元另一个聪明的地方。

直到电影结束,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整个电影就在方枪枪倒在石头上,另外有其他孩子在找他叫他,就这么结束了。当电影片尾放出来时,我们似乎都有点不敢相信,大家都发出:这就没了?的疑问。的确,这就没了,剩下的就自己去想吧!看上去很美,真的很美吗?篇4:《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真的感觉懵懵懂懂,不知道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些什么,片子的内容与《看上去很美》这个名字有什么关联。美吗?看上去美吗?实际上美吗?这个美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正说还是反讽?

看了这个没有结论的结尾,或者说缺少一个完美结局的结尾,心里总有些放不下,是在担心方枪枪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挨吗?说不清楚,或许是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方枪枪,一个父母无暇照看的孩子,一个寄宿制幼儿园的插班生,一个挺有个性、挺可爱、挺有办法、挺有思想的孩子。可爱的同时还有几许悲凉吧。一个花蕾尚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被摧败了。

站在老师的角度: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给了老师真正的换位思考的机会。难得。当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们带来那些伤害。剧情中,老师装扮大猩猩导致孩子们最终把老师当成妖怪这一戏剧性冲突,深刻且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按照老师的行为标准,老师所做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出格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却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向孤独的深渊。事与愿违。

站在家长的角度:方枪枪的爸爸一直没有出现正脸,仅仅有几句话的交代,他的妈妈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现。方枪枪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缺席是一大诱因。 方枪枪从刚进幼儿园的不适应,到经过努力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手,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得到老师一个尊重、关爱的眼神,但是老师拒绝了。尽管他学会了,依然要等到明天才能得到小红花,因为老师总是拿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求一个插班生达到其他老成员的标准,尽管努力但也无法得到老师的认同,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经对他另眼看待了。班级里也有不会穿衣服的孩子,但是方枪枪总是被盯着的。在努力失败之后,他开始捣乱了,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果然奏效,一次次地与老师过招,一次次“赢得”老师的批评,一次次的满足幼小心灵被关注的渴望。这样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寂寞,没人搭理。即使得不到表扬,得到批评也行呀,总之我得让老师注意到我的存在。老师在一次次地被激怒后,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关禁闭,再加上幼儿园

园长的看家本领——孤立。方枪枪终于被推进了他最害怕的深渊——没人搭理的境地。其实,方枪枪作为一个家庭里的“孤儿”,在被父母无情地“抛弃”的时候,他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但很遗憾?? 方枪枪——一个被父母抛弃的精神世界的孤儿,一个被老师厌恶,被同学孤立的孩子,他的未来在哪里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但什么时候爱的阳光才能照耀在他的心上? 这部电影当中,让人揪心的仅仅是方枪枪吗?这样一群寄宿制的小小孩,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孩子:那些被外出打工的父母放老家的农村留守儿童;那些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玩电脑、打麻将、逛街做美容的孩子们,虽然父母每天都在身边,但是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无人问津的。身为父母,把孩子带到世界上,就要勇敢地承担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而这责任绝仅仅是吃饱穿暖。身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蹲下来,不仅仅是身躯,还有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视角。在这里,没有资格谈论社会,但真的希望社会生活的节奏慢一些,压力小一些,简单一些,让这些背负着养家糊口责任的父母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有心情来陪伴孩子一同长大。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只要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你一定会有时间来做它。”身为父母,或许我们有一百个理由来推诿责任,但是担负起父母的责任只需要一个理由足矣——因为我是孩子的父亲母亲。 看上去很美,写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这应该是一句讽刺。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被童真童趣逗得笑出声来,看上去似乎很美;但是,电影播放完毕,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无比沉重,无不为小枪枪的明天忧心不已,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什么时候能让孩子们的生活由内而外的美,和谐一致的美,纯真纯粹的美?需要家长、老师、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坚信,终有一天,会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过上美好的生活,并为之努力。篇5:《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是张元导演的一部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王朔的同名小说。影片《看上去很美》反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前教育的影片(普遍认为是80年代,但作者王朔说是在一九六一至一九六六年之间),讲述了一个北京军区幼儿园里的故事,描写了小朋友方枪枪寻求尊重和理解以及学前儿童心理成长变化的故事。影片反映了很多当时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部艺术作品,但对于一位敢批判敢说真话的作者、且极具经典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像这么优秀的作者的作品其大部分内容的真实性是不可置疑。 影片引发我许多关于幼教的思考。每个问题的思考我都想从贬褒两个角度来谈。

首先,我说说教师、保育员和孩子人数上来说。一个班级,至少50多的孩子,只有2名老师和2名保育员。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班的孩子太多老师保育员太少是很难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我起初也是这么想,但后来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觉得对于在上世纪60年代(或80年代)来说,这已经是极为优越的环境了。我想起了上学期的见习,我们被安排在省机关幼儿园,我所在的中一班有40多个孩子,一个主班,一个副班和一个保育员,别的班级也是这样。怎么说省机关幼儿园也是海南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却也是孩子多而幼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特别是海南的的幼儿教育发展缓慢。虽然说近几年来我国特别是海南学前教育受到重要关注,实际如何还得让时间去考验。

对于幼儿卫生和纪律管理问题,影片一直在着重强调着。早上必须集体按时排便,集体洗手没有肥皂,擦手共用一条毛巾,擦屁股也是共用一条毛巾等。这些做法在现在看起来似乎很不卫生且容易传染疾病的,虽然在那个时候是很卫生的。纪律方面近乎军营管理,使儿童缺乏灵动性,这与当时的环境背景有关,因为在抗日以及内战时,北京许多幼儿园都是马背上的幼儿园,时常跟随着军队前行,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当时新中国建立不久,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在当时教育理论近乎空白。我觉得这些卫生问题和纪律问题上是不能进行太多批判的,因为我国当时很贫穷且经历和正在经历各种挫折。但看看现在的学前教育这两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我们才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国家日渐富强,为什么学前教育到现在才慢慢开始受到重视(是慢慢开始受到重视),专家们都在幼儿教育事业上忙些什么呢,这些我无法理解,因为专家说的话总是给别人看到希望,永远是在遥望的希望。幼儿园教育纪律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时常是各大网站和报纸的头条新闻,像什么老师虐待孩子,老师为自 己的孩子暴打幼儿园小朋友,老师让全班小朋友打一小朋友,各种蹂躏孩子的新闻已屡见不鲜,这就是现在幼儿园教育普遍现象。相比之下在上世纪60年代的这所军区幼儿园,在那个教育理论近乎空白的年代里,虽然老师强行剪掉孩子的辫子,虽然老师禁闭孩子,虽然老师让男女孩子当众示范脱衣服,但是,那是一个纯真无邪的年代,老师的做法是不带恶念的,一心为孩子好,就像自己的父母虽然不懂学前教育理论但他们对孩子的爱是绝对真心的,而现在的幼师以及幼教的做法却恰恰相反。虽然李老师们的许多做法在现在看来是不卫生的,但在那个能在河边喝河水的年代,你说会出多大问题呢。相对于每天都在搞卫生却又在和元素周期表打交道的今天,我突然觉得当时的卫生管理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这就是我的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第13篇:看上去很美 影评

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刚刚看到这本电影的时候,就纯粹的觉得讲的是我们童年的时候,上幼儿园 1100404114 曹邵君 的时候。只是讲的是回忆罢了。从方枪枪一开始进入幼儿园以及后面发生的种种事情,很大部分,和我的小时候非常相像。

一个刚刚进入集体的方枪枪,不认识大家,难免会受到同学的排斥。想想我也是如此,刚刚转专业,根本和大家不熟。当然这需要慢慢的 一个磨合期 啊。于是乎,方枪枪开始和女生一起玩,等等等等,但是,一个男孩和很多女孩玩,当然会受到排斥。一个人玩旋转的木马,一个人荡秋千,总是一个人。

到后来,放枪枪和一个小女孩南燕玩的很好。两个同病相连的人。被剪头发,小红花,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当然,方枪枪第一朵小红花,也是唯一的一朵小红花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得到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制度化,这也是现在一个社会状况吧 。

当方枪枪开始变坏的时候,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只不过是吸引同学的注意吧。但是没那么肤浅吧~当方枪枪逃出围墙,那段最美丽的风景的时候,以及说道自己不想读幼儿园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想那么制度化吧。反观现在的我们,初中,高中大部分只是应试教育,做不到个性的发展。到了大学,虽然相对好一点。但是不是真的没有那么的制度化?也许,只有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吧。

在一个故宫大院下拍摄的 电影,从小红花到军人身上佩戴的大红花。这本电影很大的可能就是通过现在的 儿童来讽刺当代的社会吧。制度化,制度化,还是制度化。

《看上去很美》,是的,电影的名字是:看上去,很美。只不过是看上去罢了。这本电影肯定还有跟深层的意义,只不过我没挖掘到而已。

综观现在的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现在的有些地方实施了课改,比如杭州余杭。课改后,虽然个性稍稍的得到了发展,但是,重点率本科率慢慢的都下降下来了。学校采取 的措施就是取消一切社团活动。仅仅是挂着这个名号而已。

总的来说,制度化是罪魁祸首。要注重个性发展,我想,在我们这个国家,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吧~

2012 02 24

第14篇:《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昨天党支部安排我们在科阶02看了一场电影——《看上去很美》,它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在很早的时候看过,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感受,体会不到电影深层次的含义,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昨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里却特别的难受。我在努力地思考着一个问题:看上去很美,它到底美在哪里呢?是幼儿园的这段时光很美,还是老师的大红花很美,还是当时老师们的教育方法很美。

方枪枪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灵气的孩子!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天真,那么可爱。可是,李老师的一把大剪刀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也让我的心跟着方枪枪一起紧张。

园长老师对方枪枪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很多:孩子,你应该记住,幼儿园的生活是你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等你长大就明白了。在那个时代,在大人眼里,幼儿园的时光真的应该是很美很美的。可片中的方枪枪觉得这段童年生活美吗?他在恐惧、迷茫中过着他的童年。方枪枪认为最美的是那朵老师手里的日思夜想的大红花,当他想象着自己能得到一朵朵大红花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从此,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大便,好好洗手,但也没有得到大红花,因为它既不会穿衣服,还经常尿床。百般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孩子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不再为争夺大红花而努力了。

在方枪枪的眼里,李老师已不在是老师,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枪枪为自己的发现既紧张又兴奋,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朋友中开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动。在方枪枪的领导下,小朋友们组织了对李大灰狼的“围捕”行动,但因力量悬殊,李老师迅速控制了局面,并清查谣言的源头。面对来势汹汹的李老师,方枪枪十分恐惧,但由于谣言传播的无序性,一个替罪羔羊的出现使方枪枪迅速摆脱了困境。方枪枪发现,所谓“做错了事,就要受惩罚”的定律并非那么灵验,而貌似强大的李老师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从此,方枪枪彻底改变了,他不再驯服,到处惹事生非,成为害群之马。

老师们知道,对方枪枪这样的人,最大的惩罚就是孤立他,不给他恣意妄为的舞台。经过数天的禁闭,方枪枪终于又回到了群体中。在队伍行进过程中,他手舞足蹈,大喊:看啊,我又脱队了,快告诉老师啊!小朋友们却始终熟视无睹。方枪枪终于明白,他的表演结束了,他的舞台不再有了。但让方枪枪不明白的是,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为什么结束呢?一路走来,他始终在反抗,却从未逃出过;他始终在融入,却从未被接受过。

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多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的伤害,这将会成为他们那一代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第15篇:《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描写的是一个名叫“方枪枪“的儿童,从“*“前至“*“初期的成长过程。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这部作品通过方枪枪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的经历,表现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强力塑造。本来,“幼儿园”这个词所唤起的应该是我们斑斓的童年回忆,轻快、欢乐、无忧应该是回忆中的主旋律。然而,在看过小说之后,我的心情,一如扔掉那些花花草草时的心情,沉重、内疚兼而有之。方枪枪小心的试探着用自己的方法突破孤立,寻找尊重和理解。他煽动班里的人说李老师是魔鬼,从夺枪的经历中发现暴力的力量组成混世集团,石破天惊地喊出:***!在沉重的故事中,只有一个片断,节奏是明快的。方枪枪和一个小女孩跑出了幼儿园,他们开心地笑着,自由地跑着,像两只刚刚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无所拘束,神情自然。 这些情节无一例外地加重了故事的悲怆感。墙里墙外,为何仿佛两个世界?此方枪枪和彼方枪枪,为何恍若两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何会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机来对抗成人所构筑的规矩城堡? 问题就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老师们教育孩子们怎么举手,何时洗手之类的生活要求时,看上去是要让孩子们生活得有方有圆,貌似很美!但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摩登时代》里卓别林的形象。而老师们也无非是把孩子们视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而已!不但扼杀孩子的活泼本性,而且压制他们的差异化个性。这些老师是很多中国老师和家长的形象代表,他们从不讲为什么,只是告诉孩子

需要怎么做;他们从来都用心垢深厚的成人眼睛去看孩子的世界;用世俗无奈的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行为。他们的言谈举止很生动地向孩子们灌输着一种思想:“大人们的做法总是对的”、“服从来自于权威而非道理”!这使得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向往权威,对等级权威心领神会。而一些禀性聪慧,但能力不足的孩子,如方枪枪,就会将煽动、暴力和粗口视为最佳的树立权威的方法。这大概也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弊病。貌似拯救冥顽不化孩子的可爱园丁,却是在真真切切地充当着“个性杀手”!“纯真杀手”和“创新杀手”!也在为未来的社会塑造着一批又一批试图用特殊行为引起他人注意的问题孩子!所以,看上去很苦,很委屈的时候,是我们最真实最美的时候;而等生活过的看上去很美,很坚强的时候,心里却其实早就很苦很累了。所以,小的时候盼着长大,真的长大了却总幻想着能不能回去小的时候了。 人生是场戏。戏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虽然是小孩子演的,但不是演给小孩看的,它揭示的是儿童眼中成人世界的灰暗角落。在不断的笑声中,在那份赋有淡淡忧伤的追忆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回想着自己的童年。 “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另一款宣传海报上,方枪枪在蓝天白云间快乐地飞翔……

第16篇:《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影片《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前教育的影片。该片从一个幼儿的角度,讲述了由于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不当,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一个个别生的转变过程,批评了当时的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该片后,引发了我诸多感想……

1、老师的出发点没有错,只是观念和教育方式欠妥当。

不管是在影片中,还是在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辛苦我们深有体会,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学,一切的活动都在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老师的劳动量是巨大的。同时老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集体中强制完成,老师的想法是好的,但在一刀切甚至有些半军事化的教育中,泯灭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有了心理阴影和行为问题。

2、一刀切式的教育,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得到抑制,摧毁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崇高的形象。

3、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世上最难做的职业,因为她的服务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或动物。人本身是个复杂的个体,教师要把人培养成人才,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更为周全的做法,用心去浇灌。

4、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需要教师从新思考。

影片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可以说是对立的关系,与今天所倡导的新的师幼关系是违背的。在新时期里,对教师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既是教师,也是朋友,也是妈妈,纲要中说,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但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运用什么样的关系来处理是个难点。我们教师要学会随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基础是首先要明确教师是为幼儿服务的。

篇2:《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刚刚带着胡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完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情挺沉重也让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台看过这部电影,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

我先来说说爱的级别,方枪枪的班主任李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在她的“关爱”下获得的“成长”是孤僻、暴力。李老师把骂人的方枪枪关到小黑屋里,对孩子玩的打针游戏说方枪枪是小流氓,让还没学会穿衣服的枪枪当众表演以至尿裤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残。在方枪枪的心灵里李老师很可怕就像妖怪,带着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师),以至于把李老师气得大发雷霆。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把小朋友们都吃掉。还有当方枪枪说他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孔园长对他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你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后跟老师们说关方枪枪禁闭,不许其它小朋友与他说话,把他孤立起来。从方枪枪的眼神中谁还能看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等他被解除禁闭回到小朋友中间时故意说“快跟老师说我出队了”,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见方枪枪是多么想受到关注。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觉得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哪个机构来教、来养,对于孩子我们是有责任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爱给予孩子,让爱延续。就像胡萍老师说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经济、时间的准备,我们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将孩子全托于一个机构,他(她)将会遭遇怎样的世界?值得深思!

篇3: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今天我们幼儿园组织教师看了电影 《看上去很美》,一开始,班主任李老师的确看上去很美,方枪枪的爸爸送他来幼儿园,对一切感到陌生的时候,有家长在,李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还算温柔可亲。等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教师的爱与宽容应该是多么重要啊。世上没有永恒的爱,只有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永恒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处何种年代,教育的原则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是一块未经开辟的圣地,就看我们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几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呵护、理解。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他们都会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同时让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责任性,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探索出一条适宜的教育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在影片中,也许方枪枪是老师们眼中的顽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药,可那个园所、哪个班级没有特别的孩子,作为老师应该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是关键。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孩子,

首先老师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哪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尽量淡化孩子的弱点和缺点,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可以先冷处理,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他,让他随时能体验到老师给他的温暖和关爱。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他在刚到幼儿园时,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红花,他也曾经努力过,真心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一朵小红花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呆。但是老师就是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时刻对他有偏见,方枪枪唯一的一朵小红花,居然是因为某个领导也是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看自己的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那么老师如果及时鼓励,及时强化,把“小红花”用好,这样,方枪枪一定会进步。然而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偏见和歧视中,在孩子们的不理不睬中,最后孤独的远离了大家,这真是老师教育的失败。

给孩子特别的爱还有就是发现孩子的亮点,赞美孩子的亮点,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如果影片中的李老师能及时发现方枪枪的闪光点,而不是伤害他的自尊,给他赞美、表扬、鼓励,方枪枪一定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特别的孩子他的亮点也许埋藏的更深,需要老师善于捕捉,用平凡细微之处洞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做到这些还不够,老师还要充分信任孩子,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幼儿是敏感的,他能看懂老师的爱意和信任的眼神。只要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的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片中,老师一声哨响,小朋友一个个过来擦屁股,虽然看上去像军事化管理,其实孩子们已经是机械麻木的被老师制约着,孩子们天性被扼杀了,远离了童真、快乐、自由、活泼,在幼儿园里生活却倍受压抑,这样泯灭孩子们的个性,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什么看上去很美,你感觉美的东西孩子们不一定觉着很美,我们都知道,人有了个性才会使自己绽放出更美的光彩!

孩子们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样的时候。方枪枪在其他孩子并没有接纳他时他越发孤独。当一个人受人冷落时,会做出一些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别人的关注。所以,方枪枪在接下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坏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种行为,简单的认为是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试想,如果老师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或者即使发现他的亮点的时候,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孤独时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坏事”的时候加以引导,帮助他,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方枪枪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蕾,我们要给他时间,等他绽放,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其实是很美的。

第17篇: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学号:10260128专业:应用心理学(师范)年级:10级班级:一班姓名:姚卉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影片《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前教育的影片。该片从一个幼儿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叫“方枪枪”的小男孩,从“*“前至“*“初期的成长过程。在集体主义一刀切式的教育制度下,幼儿园里笑容美丽的老师看上去很美,孩子在自由地玩耍唱歌游戏的场景看上去很灿烂,光荣榜上精致的小红花看上去很美好„„

很明显,影片想要表达的“看上去很美”,不是指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表层的东西,而是指其意味深长的潜台词-----实际上不美。通过方枪枪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的经历,通过方枪枪从惧怕、顺从,到迷茫、觉醒,最后再到反抗的心路过程,通过其他小孩子看上去很美的小红花,幼儿园老师看上去为了学生好的管理,我们看到了,方枪枪以及其他小朋友的童真童趣一点点被泯灭,一点点被抹杀,看到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塑造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看到了心理的残酷压制,使孩子们已经失去了坚持个性的勇气,从专业的角度,我们更看到了当时的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对这部影片反映的当时学前教育一些问题的感想吧。

一、关于集体主义一刀切的教育模式。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一定的弊端和地域局限性。集体主义教育模式下的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压抑了孩子的个性与自由,但从老师的角度看,幼儿来到幼儿园,首先要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试想想,

三、四个老师要管理三十名甚至四十名幼儿的班集体,如果不建立良好的常规,那么这些看护他们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去保证孩子的安全?幼儿的安全,老师有责。其次,培养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去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又何谈我们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这个那个“不许”,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习惯。尽管孩子们会因此受到很大的束缚,没有了些许自由,是有了安全才会有自由,有了好习惯,才会有更快乐的童年。

然而,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集体主义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以及“小红花”的奖励制度与半军事化规则,泯灭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有了心理阴影和行为问题。老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集体中强制完成,想法是好的,但老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的服务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或动物。老师把人培养成人才,需要老师师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更为周全的做法,用心去浇灌。

总而言之,老师的出发点没有错,只是观念和教育方式欠妥当。

2.关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的新思考。

如今,社会、学校大力倡导新型老师幼儿关系。纲要中说,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但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运用什么样的关系来处理是个难点。电影中,老师幼儿关系是对立的,这些老师是很多中国老师和家长的形象代表,他们从不讲为什么,只是告诉孩子需要怎么做;他们从来都用心垢深厚的成人眼睛去看孩子的世界;用世俗无奈的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行为。“大

人们的做法总是对的”,无形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困惑。例如,努力争取小红花奖励的方枪枪总是得不到小红花,有一次,一个是局长的爸爸来接他的小孩,看到红花榜时,发现方枪枪和他的孩子的小红花特别少,鼓励他们要加油时,两个老师立马表示今天他们俩都有小红花,并且马上给他们补上。这时,方枪枪感到很疑惑,平时自己那么努力仍得不到的小红花,为什么这位叔叔一来就有了呢?

用成人的眼睛看孩子的世界,看上去很美。貌似拯救冥顽不化孩子的可爱园丁,却是在真真切切地充当着“个性杀手”、“纯真杀手”和“创新杀手”。这大概是中国式教育的弊病之一。针对如今盛行的蒙氏教育观,教师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必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扮演着导师的角色,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因此,教师在幼儿眼中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明确自己是为幼儿服务的基础上,学会随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3.关于建立幼儿园合理的惩罚与奖励制度

电影里,看上去很美的小红花奖励,给幼儿的心灵带来了不解和压抑;看上去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禁闭、被集体孤立等等惩罚,事实上却给幼儿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站在小孩子的位置上想一想,身为过来人的我们,在那么小的年龄能明白小红花的奖励规则,做了那么多努力都没有获得的方枪枪明白吗?获得了很多奖励的小朋友能明白吗?对于为什么要关禁闭,孩子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在孩子的眼里,这是一种极其恐怖的事件,尤其是没人玩和没有人理睬,被朋友们孤立,这是最大的恐惧。

无疑这些种种都是心理的惩罚,用心理惩罚的方法很容易控制孩子,很容易制服孩子,有时,这样的心理阴影可能影响孩子一生。但是教育不是制服孩子,教师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格不同,要想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师必须走近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特殊的孩子,找到原因,正确引导疏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欲望,都有想得到教师肯定或者渴望得到教师表扬的欲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心中感到无比甜蜜,无比幸福。试想,电影中,如果李老师在方枪枪有进步的时候,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对他加以引导,给他以帮助,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我想结尾应该会是另一个样子了。在影片之中,小主人公方枪枪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另类,并且在老师的眼里上升成了“道德品质”问题,这就是由于老师的歧视性而非平等性的、抑制性的而非激励性的评价方式造成的。因此在老师教育评价之中,应该多一些平等而少一点歧视,多一些表扬而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呵护而少一点呵斥,多一些宽容而少一点指责……建立这样一种宽松的教育环境,孩子们才能幸福成长,快乐自由地发展。

然后,幼儿园也需要做出努力,建立好的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园长需要随时关注调整每个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激励老师更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摸索更良性的教育方法。一个好的幼儿园,一定能营造出好的老师。即使老师本身会有良莠不齐,但是好的完善的制度规范,可以有效的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也可以塑造出有爱心有耐心和责任心的老师。

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孩子们要的是一个真正美丽的童年,而不是看上去很美。

第18篇: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我们的教育,在那样一种体制下,儿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灭,一个个都成为了成人的附庸。

当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里却特别的难受。我在努力思考一个问题:看上去很美,它到底美在哪里?是幼儿园的这段时光美,还是老师的大红花美,还是当时的老师们的教育方法美。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雪景。然而这雪景却是方枪枪悲剧的开始。雪,看上去很美,但却很凉、很冷。父亲无情的转身离去,留下他独自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方枪枪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灵气的孩子!可是李老师的一把大剪刀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方枪枪从一个安全的,可依赖的环境中强行剥离出的痛苦,没能受到及时的安慰。

在这个幼儿园,我的第一感觉孩子多,老师少。一个幼儿园,至少50多个孩子,只有2名老师,2名保育员,所以肯定不能对每一个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在这所幼儿园中,一切都是统一的。而判定一个孩子是好孩子的方式是小红花机制,方枪枪试图融入这个集体,试图去争取小红花,但他失败了,他想要小红花,当捡到那朵小红花时他是那么开心,爱惜的将它用手帕包好。但他却没能通过自己努力拿到一朵小红花,所有老师都觉得他不听

话,不上进,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引起了我对幼儿教育的很多思考,尤其影片中孩子生活起居军事化的统一震惊了我。

从早上说起,所有孩子在一间大卧室休息,通风不是很好,被子尿湿了,保育员也没有清洗,而是直接晾晒到户外,而孩子们睡觉又都是光着屁股的,这样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了一定隐患。

入厕必须要按时排便,孩子们全蹲在厕所里,头对着前一个人的屁股,感觉非常不卫生。其实,孩子这时正处于肛欲期。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的肛欲期在经历两个月左右结束。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越多。

擦手的毛巾是大家公用一条,这更是非常不卫生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小手帕,而且教师要每天进行消毒清洗。

孩子们吃的食物也很简单,糖夹和稀饭。食物营养搭配很欠缺。孩子们正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阶段,必须补好足够的营养。

午睡起床后,倩倩一个女孩子在大家的注视下脱的只剩下一条小内裤,小孩子可能不懂,但是老师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对的,没有尊重孩子。方枪枪不会穿脱衣服,教师应耐心地教他,而不是让两个孩子在同学们面前如此窘迫。

晚上睡觉前,老师吹口哨孩子们一个一个过来洗屁股,用的是同一个盆,同一条毛巾,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这种犯人式的监管,让方枪枪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它既不会穿衣服,也不会脱衣服,还会尿床。百般的努力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当因为部长的一句话而获得小红花时,方枪枪对这样的制度感到迷茫。他开始不再那么向往小红花,他将老师想象成妖怪,煽动大家反抗。作为孩子的老师,树立形象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快乐的。李老师却扮演了一个可怕的大猩猩角色,让所有的孩子害怕得不得了。从此,方枪枪彻底改变了,他不再驯服。

有一次,方枪枪骂了老师,老师给了他最大的惩罚是孤立他。经过数天的禁闭,方枪枪终于回到了群体中。在队伍行进过程中,他手舞足蹈,大喊:“看啊,我又脱队了,快告诉老师啊!”方枪枪终于明白,他的舞台不再有了。但让方枪枪不明白的是,这一切是从何开始,又为什么结束呢?一路走来,他始终在反抗,却从未逃出过;他始终在融入,却从未被接受过。

故事的结局让人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中国的教育方式,多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伤害。的确,统一的制度看上去很美,像不断重复的花纹,会呈现美态,但人不是物体,他需要自由,他必定存在不同。让我们一起关注并尊重我们的孩子,不要让大红花看上去很美,而是让孩子的笑脸如花朵绽放般的美丽。

第19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观后

悲剧不仅是历史,也是未来。

小主人公最后一人昏睡在众人寻找的呼喊之外,电影缓缓拉上序幕。

王朔的讽刺是不言而喻的,从片名到视角,在我们还不会穿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规范”穿在了身上。

大底人类的幼年也这样成长起来,将一辈辈“约束”的阻瘤遗传给下一代,前辈一遍遍喊“创新”的巨大作用,而不停地将统一的秩序套在新生儿的脖子上。

小主人公除了在现实中一次次遭受孤立,禁闭和嘲笑(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依然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词汇)时,不知在精神上有没有获得“一个人对峙一个集体,这对峙本身就是胜利”的补偿呢。

对峙本身即是胜利——观众在心底给了他掌声,不知是由王朔小说改编和作者意图的前提下观看影片,有多少人会把它当作一部问题少年剧啊,这些人里竟然包括我。

写到这里,终于明白专制,秩序,扼杀不是放在一个政权里才具有相称的作用,它们也可以注射于所有逐渐成熟定型的青年人的骨骼,这悲剧的无限漫延性彻底让我恐惧。

或许我们害怕离群,或许我们成长中以卵击石的“叛逆”也消无声息地让位于“统一的秩序”,或许我们从没有想过“掉队”,或许我们一直安分守己追逐着各种意义的“小红花”,“小红花”很美,虽然你现在也开始说它“只是看上去”。

主人公之外的所有人其实也是被孤立的,区别于主人公的只是他们是被“安全的”孤立。泯然于众人之中,恐惧于孤立之内,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被孤立——全然或者愚昧的安适。

秉赋差异全然统一于社会属性之内,而每逢一个危机感强的政权(当然没有一个政权危机感弱过),秉赋很强的个体便可能够成了悲剧。

在一个人口密集的涌动的族群,这种简单的无足轻重的悲剧只似潮涌余声的浪波,只平添了大海的雄壮,而已。

而当所有人都处于愚昧的混沌状态,当所有表现天赋的人都被边缘,都被“消失”,或者全然一片的往前走,民族的悲剧也就无可避免的上演!

天地为悲,欲哭无泪。

第20篇:《看上去很美》讲义

影片背景:

此片在2006年3月18日国内上映。 所获奖项:

本片在第三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和一万美元奖金。 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张元获得了罗伯特·布莱森大奖。

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杰出艺术创新奖、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意大利阿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四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改编自被称为“痞子作家”的王朔的同名小说。

【王朔其它作品简介:《阳光灿烂的日子》、《非诚勿扰2》】

张元并不承认这是一部儿童电影。 【张元其它作品简介:《北京杂种》、《过年回家》、《绿茶》】

关键词:

规则、集体、统

一、个人、小红花、剪刀、哭、尿床、雪、排队、妖怪、光屁股、哨声„„

这是一个悲剧

开场是雪景。【场景塑造】

方枪枪前半段一直在哭。【象征意义】

方枪枪没有小红花。【幼儿园是个微社会】

方枪枪脱衣服示众。【孩子们被纵容嘲笑】

可以跟自己的影子玩耍。【极度孤独】

老师用桶喂孩子们。【圈养】

方枪枪渴望生病,为了逃出幼儿园。【逃避】

方枪枪造谣老师是“妖怪”。【革命反抗】

方枪枪变成了园霸。【蜕变】

最后没人理会方枪枪。【被集体打败】

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亲人陪伴。【独立生存】

如何“看上去很美”

方父没露脸。【孩子视角】

方枪枪小辫子被剪掉。【阉割成正常人】

孩子们乖乖的排队举着手让老师擦。【投降】

老师吹着哨子叫孩子们擦屁股。【条件反射】

大家一起唱穿衣服儿歌。【语言暴力】

亲南燕没有被拒绝。【纯真】

旋转的木马上看到周围的高墙。【镜头美化】

老师查谁放屁了,亲自闻。【黑色幽默】

大家拒绝理会方枪枪这样的“坏孩子”。【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大人也佩戴着大红花。【绝望】

一句话评论

一部勇敢的、表达自由的电影。

——美国《新闻周刊》尽管张走到了地上,但《看上去很美》仿佛并没失去直面现实的勇气,以异常独到的视角探讨了孤独与自由的问题。

——BBC电影评论《看上去很美》是老少咸宜的,老人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历史,年轻人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自己。

——《新京报》电影评论 一部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的世界的电影,里面无非是一些小孩儿生活在幼儿园里吃喝拉撒睡的琐事。

——DVD评论

里面的小朋友太可爱啦,笑得我不行了。喜欢小孩子的人一定要看看。

——徐静蕾 《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光芒四射”,直逼十年前他本人作品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朔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