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十六年前回忆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5 08:38:2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看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使我深知:爱国是崇高的思想境界。

这篇课文是作者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过程,从中深受教育,思绪万千。这让我想到了许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王若飞……但是,他们为什么为了祖国的礼仪,宁愿把自己的宝贵生命奉献出来呢?——哦,我知道了,因为他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啊,正是有了爱国之心,才有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与决心,这种信心与决心化作一种力量在他们心中占据着,这种力量胜于一切,因为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1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现在的一切。只是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就是爱国的表现,让我们共创美好明天。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首先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树立热爱祖国的光辉思想;其次要培养爱国情操,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爱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今后,去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龙园意境小学602六年级:郑津津

推荐第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大钊同志于1927年4月28日被害。作者写这篇文章正直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所以作者将文章题目名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被害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家人悲痛欲绝的五件事。其中让我感动的是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家人也镇定下来,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

除了忠于革命的李大钊同志为革命而牺牲外,还有许多革命烈士也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革命献身。例如:邱少云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潜伏的部队,烈火焚身仍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

从中,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例如: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某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开小差,说悄悄话,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只顾着看电视和玩电脑,成绩一落千丈,让老师和父母忧心。又例如:某些同学反家人给的钱乱花,用来买零食、买饮料而不是买书、买笔或者买本子用。以上这两种负面榜样我们不应该学习,而且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

最后,我想对那些为了新中国面献身的革命烈士们说:“你们是人民的功臣,我们热爱你们,你们一路走好!”

推荐第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书和有字的文件烧掉了。在监狱和法庭上,他大义凛然,保持着自己的冷静。直到1927年4月28日,被绞刑牺牲。

读完了课文,我对李大钊同志深深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想对他说:“尊敬的李大钊同志,您的愿望实现了,革命胜利了!我们要向您学习,学习您那对工作高度负责,遇事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绞刑——两个多么残忍的字眼,一种多么恐怖的刑法,一对多么令人发颤的词语!绞刑是多么地可怕!可是,虽然李大钊可以选择生与死,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许有人会问:李大钊为什么这么傻?他既然可以生存下来,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不想生活了吗?不是这样的。有谁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有谁不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有谁不想好好的过日子?李大钊也是迫不得已啊!他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和党都需要他,他为了党的未来,为了人民的未来,他真的是不得不去走这一条死路。如果想生存下来,就得做叛徒,李大钊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正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如那首歌里唱的。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要学习革命烈士那种对工作高度负责、遇事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

河北承德围场县回小六年级:张彤

推荐第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书和有字的文件烧掉了。在监狱和法庭上,他大义凛然,保持着自己的冷静。直到1927年4月28日,被绞刑牺牲。

读完了课文,我对李大钊同志深深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想对他说:尊敬的李大钊同志,您的愿望实现了,革命胜利了!我们要向您学习,学习您那对工作高度负责,遇事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绞刑两个多么残忍的字眼,一种多么恐怖的刑法,一对多么令人发颤的词语!绞刑是多么地可怕!可是,虽然李大钊可以选择生与死,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许有人会问:李大钊为什么这么傻?他既然可以生存下来,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不想生活了吗?不是这样的。有谁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有谁不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有谁不想好好的过日子?李大钊也是迫不得已啊!他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和党都需要他,他为了党的未来,为了人民的未来,他真的是不得不去走这一条死路。如果想生存下来,就得做叛徒,李大钊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正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大钊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如那首歌里唱的。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要学习革命烈士那种对工作高度负责、遇事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祖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家园,在如河的历史里,有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历历在目:有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 其中,最令我无比感动、难以忘怀的是 李大钊。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的是:爱国英雄李大钊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迫不得已把相关文件和书籍烧掉。没过几天,敌人突然来袭,不由分说的抓走了李大钊一家。李大钊受尽折磨,但仍然不屈不挠,敌人以为,只要用 绞刑 这个可怕的字眼就会让李大钊屈打成招,可是,李大钊却更加坚定,敌人怒火中烧,把李大钊绞死了。1927年4月28日,这位爱国英雄,永远,永远离开了我们。

李大钊这个人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没有了他,没有了这一位位伟大、为党事业牺牲的爱国英雄们,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吗?

瞧,天安门广场上,那徐徐飘扬的五星红旗,那鲜红色的旗帜,染红了我们的心,染红了我们的魂,他高高的挂在旗杆上,高高的挂在人们心中;听,那庄严肃穆,激情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的自豪,我们的激情,我们的骄傲;看,飞上太空的天宫一号,王亚平,聂海胜,他们不怕危险,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科学,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当我们用着现代高科技,手机,电脑,难道我们不为祖国的发达感到自豪吗?当我们躺在舒软的沙发上,看着电视,难道不为中国的和平感到欣慰吗?祖国步步走向繁荣昌盛,我们日日引以为骄傲!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爱国英雄们,用双手,用血汗创造的吗?

祖国,我不想用这些词章来博得您对我的爱,但是,我想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对您深深的爱,那就是 努力学习。

我身为中华的少年,更要接住这时代的接力棒。要好好读书,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刻苦学习,为大家,为父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要努力奋斗,争取做下一代的接班人!

祖国,您是华夏儿女心中的根,也是我心中的根。

推荐第5篇: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研专题:通过感情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高玉霞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读写写“书籍、抽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小黑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抓住重点段落长文短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言行,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十六年是那么的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让大家读书了,能读正确吗?老师检查一下。出示生字词:书籍 抽屉

恐怖 瞅了瞅 军阀等

2、指导读指导理解军阀

师简介军阀: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这里的军阀指的是奉系军阀,文中提到的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头领。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课文是女儿李星华按时间顺序在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指名回答,并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2、同学们通过预习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们真会读书。

(四)、深入学文

1、老师教这篇已经好几次了,但是每读一次,都会被李大钊的语言和他的行动所深深地感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能使你感动的描写李大钊语言和行动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被感动?

2、集体交流 A 被捕前

(1)、指名读有关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七段,

(2)、学生谈感受 ,你读出来什么?(局势非常严重)

根据学生的谈话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词语,如:坚决、哪能等。

(3)、从哪些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自由轻声读2——6自然段

1、父亲早出晚归

2、烧书籍和文件

3、工友阎振三被抓)

师:你知道阎振三是谁吗?“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4)、创设情境读书

师总结:李大钊却是当时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呀,你想,联络员都已经被抓,残暴的匪徒还会放过党的领导人吗?所以,他的朋友和家人极力劝他离开,他却坚决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你能试着读出李大钊坚决的语气来吗?

师:作为他的妻子,看到李大钊的处境如此危险,一次又一次劝道: “你不仅是党的领导人,你也是我们的亲人,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该怎么办呢、你就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吧!”李大钊却坚决的说——生读书

师:他的妻子眼中含泪,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因为他知道再劝也是没有用的。是呀,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他不管什么人劝他,他总会说——齐读 (5)、从父亲坚定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他是怎样的革命者?

(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

板书:忠于革命

B、学习被捕时

师:就是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李大钊却紧张的工作着,他们的家人也是天天为他提心吊胆,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早晨,一群魔鬼闯进李大钊家,面对恶魔般的敌人,李大钊的哪些表现又让你感动呢?

(1)、学生读出有关语句,抓住不慌不忙、惯有的严峻态度谈。 (2)、指导有感情读。板书:临危不惧

坚强不屈

C、学习法庭上

过渡:李大钊同志就这样被捕了,我们一家也没有幸免于难,被关在了女拘留所里。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当一家人终于在法庭上见面时,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呢?

(1)、生读有关句子, 小黑板出示文中的话:

(2)、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抓住 “乱蓬蓬、没带眼镜”谈,)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十指连心啊!那是怎样的痛啊!在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我看的仍是父亲“平静”而“慈祥”的脸。(3)、透过“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坚贞不屈,无所畏惧,安定沉着。板书:安定

沉着

师小结:多么伟大的李大钊啊,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仍然坚贞不屈,无所畏惧,女儿除了对他的心疼外,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在里面?(崇敬 敬仰) 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指导有语气读。 D、过渡到对中心句的理解

李星华正是带着对父亲的这种敬仰,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父亲的表现,父亲之所以会表现出沉着、冷静,这种力量来自—— (1)、生说这句话,出示:他的心被一种……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什么?(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3)、指导朗读

此时这句话,你觉得怎样读,才会把李大钊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坚定、底气十足、充满力量)。

(五)、总结提升

师述说: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从容就义,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同志是这样一个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生命献给革命事业,很多人读了他的故事泪流满面,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写在练习本上,一会我找同学读一下.。 生激情述说 师小结:

是啊!李大钊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其革命精神依旧影响着大家。十六年后,女儿没有忘记他,人民也没在忘记他,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没有忘记他,不管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他,因为没有他和像他一样的革命者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李大钊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临危不惧 坚贞不屈

李大钊

法庭上 安定沉着

被害后

小结反思:

推荐第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文章见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一群宪兵、侦探、警察把李大钊抓走了,而作者、作者的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但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江姐和李大钊都是伟大的人,他们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中国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职责,

我们又是否高度负责、竭尽全力去完成呢?我们要为别人照相,为集体着想,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集体遭受更大的损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就一定会成为这个国家有用的一份子,成为国家之栋梁。

推荐第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 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 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找出时间的词语。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我和大家一样,我也作了预习,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反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板书: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六、存疑。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敌人对他又进行了这样的严刑拷打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忘我工作

被捕时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集体备课(定稿)

山嘴子小学

乌秀芳

2012-3

推荐第8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读后感

祖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家园,在如河的历史里,有千千万万的爱国英雄历历在目:有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 其中,最令我无比感动、难以忘怀的是 李大钊。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的是:爱国英雄李大钊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迫不得已把相关文件和书籍烧掉。没过几天,敌人突然来袭,不由分说的抓走了李大钊一家。李大钊受尽折磨,但仍然不屈不挠,敌人以为,只要用 绞刑 这个可怕的字眼就会让李大钊屈打成招,可是,李大钊却更加坚定,敌人怒火中烧,把李大钊绞死了。1927年4月28日,这位爱国英雄,永远,永远离开了我们。

李大钊这个人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没有了他,没有了这一位位伟大、为党事业牺牲的爱国英雄们,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吗?

瞧,**广场上,那徐徐飘扬的五星红旗,那鲜红色的旗帜,染红了我们的心,染红了我们的魂,他高高的挂在旗杆上,高高的挂在人们心中;听,那庄严肃穆,激情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的自豪,我们的激情,我们的骄傲;看,飞上太空的天宫一号,王亚平,聂海胜,他们不怕危险,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科学,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当我们用着现代高科技,手机,电脑,难道我们不为祖国的发达感到自豪吗?当我们躺在舒软的沙发上,看着电视,难道不为中国的和平感到欣慰吗?祖国步步走向繁荣昌盛,我们日日引以为骄傲!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爱国英雄们,用双手,用血汗创造的吗?

祖国,我不想用这些词章来博得您对我的爱,但是,我想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对您深深的爱,那就是 努力学习。

我身为中华的少年,更要接住这时代的接力棒。要好好读书,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刻苦学习,为大家,为父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要努力奋斗,争取做下一代的接班人!

祖国,您是华夏儿女心中的根,也是我心中的根。

推荐第9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何雨)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何雨)。其中,我被里面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祖国伟大精神而深深个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读后感《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何雨)》。

文章见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被一群宪兵、侦探、警察抓走了,作者和他的妈妈还有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非常安静、镇定地和敌人斗争,后来,被绞刑牺牲了。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大人物敬佩不已,我们要向他学习。

推荐第10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300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革命先辈为了祖国的未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像:刘胡兰、董存瑞、赵一曼……今天我又学了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学完这篇课文,使我久久难忘,让我思绪万千……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李大钊一家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的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敌人的痛恨和对父亲的敬仰、怀念之情。表现了李大钊先辈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沉着、镇定的高贵品质。

我要像李大钊先辈学习沉着、安定这一品质。和李大钊比起来,我真是羞愧不已。我因为一点小事就急躁,李大钊面对一大批军队都不急、都不害怕。我因为父母批评了几句就闷闷不乐,甚至生气,而李大钊对待自己的家人却那么慈祥、和善……我以后要向李大钊先辈学习!

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它是无数革命战是泡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后好好学习,不能让西安倍的鲜血白洒,用知识来捍卫自己的祖国!

第1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生读后感

当看到电视里播着有关革命的电视剧、电影,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浮出一个问题:革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现在,我明白了。革命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所以,当我一想起那些在沙场上拼杀的革命战士,心里就会由衷地敬佩他们。

在我国的文学长廊里,有许多革命题材的小说。在这期间,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

课文里的李大钊同志,是革命人员。他虽然没有在沙场上拼杀,但他却做着极其重要的工作。

当时,正是国m党反动派的统治时期,他们正在对北京地下党人员进行抓捕。在这极度危险的工作环境下,李大钊同志没有丝毫退缩、畏惧,他依旧从事于革命事业,一丝不苟。

工作环境越来越严重,局势也越来越紧张。终于,可怕的一天来了。先是工友阎振三被捕,紧接着,自己也被抓到警察厅里。

由于当时张作霖的残暴,李大钊在牢里受了苦刑。即使如此,对于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半个字都不肯透露,敌人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几天后,他终于在法庭上和自己的亲人见面了。对于法官,他是冷静的。对于亲人,他是温柔的。对于敌人,它是冷峻的。真是爱憎分明啊!

从课文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李大钊的怀念,对敌人的痛恨,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对于革命,我们要向李大钊同志那样,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民的未来添上一份美好!

第1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5.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素材】

1.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2.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课件播放《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去感受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的英雄事迹!

二、了解作者、李大钊、写作背景

1.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交流: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了解革命先烈——李大钊。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慷慨就义。(课件出示)

3.了解写作背景。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课件出示)

三、学习字词

1.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学习14个生字。(课件出示重点生字)

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舅”是妈妈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

4.认读新词。(课件出示词语)

军阀、僻静、恐怖、绞刑、宪兵、肥胖、苦刑、舅老爷、娱乐场、押下去。 指名认读,同学们纠正。 5.解决词语意思。(课件出示)

四、把握内容

自读提示:(课件出示)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交流:

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熟读课文。 2.会写14个生字。 3.填空。

4.《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写于_______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________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

1.被捕前。

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读书,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问句可以体会到什么?

交流:(课件出示)

●1947年,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课件出示)

●烧掉文件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搜查、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课件出示) ●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课件出示)

2.被捕时。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读书,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课件出示)

●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3)指名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3.被捕后。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读书,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交流:(课件出示)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4.被害后。

(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读书,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

(2)交流:(课件出示)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四、体会写法

1.出示提示,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请在文中找出和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2.交流:(课件出示)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总结好处:(课件出示)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深刻。

五、总结全文

1.出示提示,小组讨论。(课件出示)

●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2.交流:(课件出示)

●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作业内容) 1.把自己的感想写在小本本上。 2.查找其他革命烈士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课文比较长。怎样实现学生自主、老师从旁协助,顺学而导呢?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抓住文章的整体脉络,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体会课文表现的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孩子们体会的比较到位。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到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一个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我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读中悟情,质疑导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3篇: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朱红颖《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一)读单元导读,明确要求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三单元的学习,在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生:读单元导读。

师:在预习时读了单元导读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不错,我们多数同学已有了自己学习的方法,读了单元导读后对整个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要求我们就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有利于我们后边学习的开展。 师:我想问一下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 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师:难忘的历史画面,打开书翻到45页,这个单元都将为我们展现哪些历史画面呢?

生: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的画面,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延安窑洞前毛泽东深情演讲的画面,中南海里周总理办公室彻夜灯光不灭的画面。 师:我们如何学习这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呢?编者给了我们几点建议? 生:3点。 师: 哪说点?

生: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师:我想问个问题,我们学过的课文的叙述顺序都有哪些? 生:顺序、倒叙、插叙。(师板书)

师:我们过去已学过了文章的叙述顺序,多数同学都会判断文章是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次重点是让我们的同学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用上这些叙述顺序。

(二)谈话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师:考考大家,再过5天是什么日子?(提示4月5日)生: 清明节 师:那天我们会放假一天,知道为什么吗?生:上坟,扫墓。

师:对,到墓前怀念我们的亲人,除了怀念我们的亲人之外,这天我们举国上下也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到烈士墓敬献花圈、花环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革命先烈(出示画面)知道是谁吗?生:李大钊 师:预习时请大家去搜集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谁来说说你对李大钊都了解到些什么?(生介绍资料)灯片出示

重点指导:怎样分析,整理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时间上(1889—1927)获得信息(年仅38岁,牺牲时年轻)他的各种经历(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以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 他做了哪些贡献?等

目的:指导学生会选择有用的信息,抓关键地方,当一些信息出现时多想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信息,有什么目的。

简单介绍文章背景。师:因为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当时军阀割据,张作霖下令逮捕共产党,1927.4.6早晨李大钊被捕

(三)进入课文学习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李大钊的文章。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读出长和回忆的深沉)。生齐读(2遍)。

师:这是谁对李大钊的回忆?生:李星华(板书)课件。 师:知道他们什么关系吗?(父女)

女儿对父亲的回忆。回忆的是十六年前的事。现在是哪一年呢? 生:(2016)

师:各位同学还没把自己完全放入到文章中去,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要想到自己也生活在那个时候,周围也是那样的环境,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46页,我们齐读第一段(生读)。文章中的现在是哪一年呢?(1943年)板书

师:1943年正值李大钊被害16周年。李星华在延安写下了这篇《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了十六年前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事。 师:现在是哪一年呢?生:1927年 板书

师:文章哪些段落在回忆十六年前的事呢?(2-32)

师:文章先写现在,接着回忆过去的事,他这样安排,是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顺序呢?(倒叙)红笔标示。

师:一般回忆录多采用这样的叙述顺序,都先写现在的事,接着回忆过去的事。以后我们同学要写回忆性的文章,也可采用倒叙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

师: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们过去在学长文章时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回忆回忆。《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尽量把文章读短?怎样读短?

生:把它划分为几部分,用小标题标注每一部分的意思。

师:我们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2-32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它分为四部分,注意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在旁边用小标题把各部分的意思写出来。(生动手,巡视,找准对象,请其发言) 生交流,板书,概括总结。

2-7

被捕前8-17

被捕时18-29

法庭上30-32

被捕后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十六年前的这四件事谁来将这四件事连起来说说,说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组织一下语言。 请生说,师再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李星华在1943年时回忆了16年前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以及当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说给同学听,训练主要内容落下去)

二课时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的图或视频。)

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课件展示:一组英雄的照片。)

师:看了这样一组照片,你们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生1: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 生2: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 生3:狼牙山上的五壮士......师:大家说的真好,他们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同样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课件展示:李大钊的肖像画。)

师:今天,我们就和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一起去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精读细品,领悟情感

1、学生自由读文

师: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捕前、被捕、被审。

师板书: 捕前 被捕 被审

2、学习第一部分(捕前)学生读2-7自然段,

师:父亲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局势的严重表现在那几件事上? 生1: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生2:张作霖要派人检查,生3:工友阎振三的失踪。 师: 这些事进一步说明了局势的严重。

师: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母亲和一些朋友常常劝父亲离开北京,父亲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展示:重点句子——父亲坚决地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生:读父亲说的话

师:把“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划线,思考: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生:经常对你说。我不能离开。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父亲坚决地说:“经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师:这句话说明了父亲的态度很坚决。父亲把革命工作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是,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句子中还两次使用了反问句,强掉了父亲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局势多么严重,他都要坚守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板书:局势严重

坚守工作 生:读这句话。

3、学习第二部分(被捕)学生齐读8-18自然段 师:“可怕的一天”指哪一天生:4月6日。

师:果然怎么解释?生:在意料之中。生:本文指父亲想到了事情的结果。 师:划出描写敌人语言的词句。生1:不要放走一个!生2:你认识他吗?

生3: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师: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什么?生: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凶残。 师:找出描写敌人动作的词句。生: 一拥而入生:挤满了这间小屋, 生:拿着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指着,生:夺下父亲的枪。 师:课文就是通过这些语言、动作来表现敌人的凶残。

师面对敌人的凶残“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生惊恐、害怕、瞪、剧烈的跳动 师:面对惊恐害怕的“我”,父亲说了什么?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学生读句子:语气要平稳,从这句话中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 师文中的哪个词还能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生:不慌不忙。板书:不慌不忙 师:“我”的惊恐害怕,与父亲的不慌不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正面描写了父亲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作者在这里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敌人的凶残,“我”的恐惧,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从反面和侧面衬托父亲的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高大形象。板书:临危不惧 师:这时的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父亲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就这样,残暴的匪徒把父亲和我都带走了。

4、学习第三部分(被审)

师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和父亲又见面了,那是在什么地方?学生读19-28自然段。 生:在法庭上。

师:这时“我”看到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划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从父亲的外貌可以看到父亲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板书:平静慈祥

师:显然,父亲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看到这些我们的感受如何? 生:我忍不住喊出声来生: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

师:面对我们的哭喊声,父亲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课件展示:重点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生:读句子。

师:父亲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父亲的表情是安定沉着的。板书:安定沉着

师:伟大的力量指什么?在原句上划出。生: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师:正是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声而忧伤,相反,他用坚定、沉着影响亲人,是亲人化悲痛为力量。学生再读,感受父亲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5、学习最后一部分

师:从那一别,我们再也没见过父亲,更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诀别。

学生读,四位学生分别读最后四段。

师:父亲的被害,作者是怎么知道的?生:从报纸上看到父亲的被害。

师: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全家人的心情如何?

生1:舅老爷哭着回来,生2:“我”昏倒在床上,

生3: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醒来又昏过去。

师:父亲的被害,使全家人无比悲痛,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而是带着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敌人的仇恨,牢牢地记住了父亲被害的日子。

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师:父亲被害的日子是哪一天?生:4月28日。

师:课文中两次出现了4月28日,那一次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生:第一自然段。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1927年4月28日

师: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开头?生:倒叙回忆的手法。

师: 这篇课文写于1943年, 板书:1943年

师:那正是父亲遇难十六周年,那么,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形成了什么关系?生:首尾照应。

师:这种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它能使文章更加紧凑,更有感染力。在本课中,突出了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板书:忘不了

三、总结升华,传统教育

师:这篇课文描写了李大钊被捕前后的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掌握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使我们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育学生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14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赵和中心学校 汤瑞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读全文,理清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 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李大钊的光辉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以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1、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2、学生自学第三单元的导语,了解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

3、我们首先要缅怀的是李大钊同志(出示画像)

(二)、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播放《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学生了解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文章第《十六年前的回忆》。(板题)

(三)、听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课文 (1)、听录音,认识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认读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生字。

籍 残 匪 舅 魔

交流已懂的词语。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军阀、宪兵) (2)课题的题眼是哪个词?(回忆)

(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那一天是我忘不了?回忆了多少年前的事情?这些事情是课文的那一段告诉我们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你能试着归纳出小标题吗?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

交流

1、自己心中李大钊的形象。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课内作业。

1、抄写字词

2、课后第一题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被审时(18—29) 被捕后(30—32)

第15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16篇:第十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技能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9/56)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 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20/56)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父爱如山

教后记:

第17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

【说教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说目标】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说过程】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

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

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第18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课文内容

本文以 顺序,通过对李大钊------、-------、-------、---------- 的回忆,赞扬了李大钊 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之情。

二、写作技巧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关系,这样写得好处是 。

三、看拼音写汉字。

Féi pàng kǔ xíng cū bào fěi tǔ jū liū wō tōu

四、辨字组词

藉( ) 揪( ) 魔( ) 竣( ) 浅( ) 籍( ) 瞅( ) 磨( ) 峻( )残( )

五、给加点的字选正确的读音。

着急(zháo zhāo) 夹衣( jiā jiá ) 抽屉( tì tī) 被难日( nàn nán )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含糊( )占据( )残暴( )尖锐( )恐怖( )

七、照样子写词语。

乱蓬蓬、、

怒气冲冲、、一拥而入、、

八、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缩句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4.“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对我说,“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改为转述句

5.他对我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改为反问句

九、用的、得、地填空。

闪亮( )小手枪 僻静( )小屋 回来( )很晚 奇怪( )问

十、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段话运用了 和 的描写。从 和 这两个词句中可以体会到敌人对李大钊施以了重刑。从 一词中可以体会到经历残酷折磨的后的李大钊依旧坚强。 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十

一、匪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匪字最后一笔是( )。

+

第19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

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

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

一、二段。

2.说说第

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第20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荔湾区河沙小学

黄绮绫

一、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

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生听。

师: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生谈自己的看法(无数革命先辈)。

2、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请同学默读45页单元的导读,想想本组课文学习主题是什么?(出示导读主要内容)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同志。

4、出示李大钊的画像。谁来介绍一下李大钊的资料?

5、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我和大家一样,我也作了预习,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6、师板书课题:10 十六前的回忆

生齐读课题

1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A、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B、十六年前是那么远,可作者李星华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十六年作者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C、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找出时间的词语。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 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首尾对应

2、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

A、“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

B、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C、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

2)“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过渡语:过渡 对于孩子的问题李大钊的回答是含糊的,对于妻子和朋友的劝告,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给句子换个说法: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

A、(四人小组) 讨论父亲为什么不能离开?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B、这句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联读、指名读、评读、欣赏读)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

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3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

三、四段内容。

板书设计: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十六年前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回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