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旋转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2 07:33:18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美丽旋转》读后感

《美丽旋转》讲了14岁的雯雯,白净高挑,身材修长。舞姿动人,舞技出色。乍看五官并 不出众,一旦上了妆,所有的线条棱角就会大放异彩,那样的明眸皓齿,那样的顾盼生辉,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格外生动迷人。雯雯是专攻民族舞的,尤其擅长孔雀舞。去年,在全省少儿舞蹈大赛上 ,她的一阕独舞《小小金孔雀》,因揉进了新颖高难的“美丽旋转”,出其不意地夺得大赛金奖。雯雯上了电视,上了报纸,成了远近闻名的“小金孔雀”,姚美丽也被人们尊为美丽的“孔雀妈妈”。而“美丽旋转”,也成了一个新的舞蹈动作品牌,受到人们的热捧和仿效。

但在一次全国舞蹈大赛前夕中,雯雯被教练姚美丽莫名取消了参赛资格。而一向把雯雯视为顶梁柱的舞蹈团长姚美丽一夜之间像是换了个人,从美丽慈祥的“孔雀妈妈”,变成了一个冷漠无情的冷血女巫„„雯雯因无法了解真相,雯雯愤然出走,遇到了曾经的舞蹈老师于美美。于美美请雯雯到她经营的酒店,欣赏了“美美艺术团”的宴舞表演。经不住于美美的一番鼓动,雯雯也登上了酒店小舞台。

经过了很长时间,雯雯才明白和她一直在一起的“孔雀妈妈”为了事业而放弃了孩子的抚养,而她的孩子每在孤单的时候总观察昆虫,久而久之,昆虫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小说结尾写道:“如果2014年不是世界末日,我们还有可能.........”一个扣人心弦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美丽旋转》所展示的故事,让人心痛啼嘘。“孔雀妈妈”为了事业放弃时孩子的抚养而遭受到的惩罚,是对家庭教育的呼唤:雯雯无意受到的伤害以及因为热爱舞蹈落入陷阱的遭际,是对挫析教育的认同。当然,在毛小虫等一批年轻的独立特行者身上,更有者青年一代对于个性教育、自然教育的理解和尊重。

我喜欢雯雯的单纯、善良、执着信念,喜欢毛小虫的富于正义感,聪明、机警、勇敢。也喜欢这本书写的爱的奉献、爱的复杂性,更喜欢美丽旋转的舞蹈中不断升华者的人性!

推荐第2篇:旋转之歌

旋转之歌

旋转的落叶,不是悲歌,而是乐曲;道路和尽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题记

有人踏青,是因为他们欣赏春天的蓬勃;有人避秋,是因为他们悲憾秋天的死气沉沉。而我却要歌颂这首旋转之歌。这是一首无声的音乐,只有用心聆听,用心感悟,用心吟唱,才能发现其间美的情感,动听的曲调。

旋转的落叶,不是在独自旅行。

春天,它们萌芽,在母亲的摇篮中渐渐睁开双目,慢慢长大;夏天,它们各自发展,在母亲的怀抱中渐渐茁壮成熟;唯有秋天,它们共同回“家”,即使这必须付出,离开母亲,离开家的代价,但是它们却在另一个大“家”中,拥抱更多的家人;暖暖的冬日,旋转之歌的曲调转为低沉悲伤,像是在悲诉着离别,直到下一个春天的到来,那些曲调才慢慢转为轻盈欢乐。其实,在社会中担任着主音符的人,也像落叶一样,一代一代的更替经历着相似的过程。

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天使的双手迎接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父母用爱呵护的;每一个人的成熟,都是困难用利刃磨练的。最终当我们自身有一定能力时,就是我们相聚的时刻,就是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时刻,这一刻,旋转之歌就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形成,从心底演唱,也许歌词并不是最绚丽的,也许曲调并不是最优美的,但却唱出了歌的灵魂时,这首歌就会成为永垂不朽的历史。

旋转的落叶,不是悲歌,而是乐曲道路的尽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是美景的浓缩,更是人生的写照。人的一生如同叶子一般,从一开始的萌芽到后来的舒展,以至于后来的茁壮,再至不停地贡献,原以为冬会是自己的终点,却是在孕育下一个萌芽的开始。当不知不觉中来到另一个困难面前,要做出更艰难的决定——是平凡,还是伟大?平凡等于沉默,伟大在于献身,连大自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就更难以逃避了。

如同点缀、选择自己的人生,这必须都是要面对的问题,要解决的难题。如果你还在迷茫,还不知道如何选择,何不加入旋转之歌的队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曲调,在自己的曲调中用心去倾听。当心中有一扇门打开时,那就是你的选择,你的人生路坚持着走下去,不用担心会走到路的尽头,因为心有多大,路就会有多长,也只能坚持着走下去,才能看到你最终获得的奖品、礼物。

旋转之歌的曲调是自己谱写的,歌词是自己编排的,是悲是喜?会成为不知名的小曲,还是会成为永不退潮的NO.1,其实,结果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让我们大声唱出自己的歌,大胆演绎自己的人生,旋转之歌定会闪亮!

推荐第3篇:旋转教案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的前提下,本章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同时,也能对平移、轴对称有更深的认识。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证)有关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问题时,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动手操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一) 教学重点

理解旋转的定义、识别旋转的三个基本要素和理解旋转的性质。

(二) 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与图形紧密联系的事物,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将实际事物转化为旋转变换,引入新课。 2.教学内容处理

(1)通过观察,总结出旋转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由点、线、三角形的旋转和动手画图巩固旋转的三要素,并总结出旋转的性质。 (3)通过例题加深对旋转的性质的理解。 3.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具准备

硬纸板,ppt等。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引入新课(5-8min) 1.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引导学生集体回答ppt上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幅图由教师指出旋转的特点,第二幅图由学生检验并指出旋转的特点,第三幅图简单的再次检验。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概念。4.思考旋转由什么决定的。 5.随堂练习:59页 练习

1、2

(二)层层递进,延伸知识点(30min) 1.旋转三要素的巩固和旋转性质的理解(25min)

(1)借助几何画板,由教师展示点绕旋转中心旋转后的图像,指出旋转三要素。并观察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关系——相等。得出结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图1 (2)借助几何画板,由教师展示线绕旋转中心旋转后的图像,指出旋转三要素。并观察两旋转角的关系——相等;两线段的关系——相等。得出结论: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AB=A\'B\'。

图2 (3)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动手操作课本探究中三角形绕旋转中心旋转后的图像,统一标记△ABC和△A’B’C’。小组间进行对比,解决ppt上的问题,小组代表作答,集体补充。

图3

图4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性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相等);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5)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旋转的性质的理解。

图5

(6)随堂练习:61页 练习

1、

2、3 (7)图形欣赏(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

(三)总结(5min)

1.一起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再次强调重难点。

(四)作业

1.上交作业P62 1;

2.课后作业P61-62

2、

5、

6、7;3.预习如何画旋转后的图形。

六、板书设计

知识点罗列

七、教学设计思想

(一)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能力;

(二)通过多种回答问题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

(三)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通过动手画图,加深学生印象。

推荐第4篇: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学会 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⒊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 教学难点:能找出旋转后的原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 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 转,并感知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

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征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钟表 播放动画(指针从12到1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指针的旋转?谁能说一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师演示指针由“3”到“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2)小结

我们描述了这么多的旋转现象,想想,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呢?

2、探索图形的旋转,认识旋转的特征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问题后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书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组织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师适当引导。重点交流出:

1、风车绕点O度。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师:用我们手中的三角板验证一下我们的发现

学生交流出: 1:三角形的形状、大 小没有变。 2:点O的位置没有变。 3:对应线段的长度没 有变。 4:对应线段的夹角没 有变。 师:现在我们以图形A为基本图形,来旋转变出这个图形来。

师:要想旋转出这个图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谁想来试一试?其它同学观察,上来旋转的同学要边做边想,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师:谁来说说,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样旋转的? 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3、课件演示,学生观察。(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观察课件演示旋转过程:呈现第一次旋转。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A怎么样旋转得到图形B? 生:a、图形绕点O旋转 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c、旋转90度。

(2)呈现第2次和第3次旋转后 的图案 师:怎么样得到图C和图D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旋转过程。

4、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中,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图形旋转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中心、方向、度数)

师:对!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是什么在旋转,最重要的是要说清旋转围绕的点,旋转的方向,旋转多少度。

三、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师:现在都会说了吗?好!下面请你仔细观察,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为中心旋转的。比比看,这回谁说的最准确。(完成55页“说一说”的第一题。) 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这三组图形有什么发现?(用同样一个三角形旋转,旋转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2、转一转,说一说,完成第56页试一试的第一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我想大家更想动手试一试吧! 请同学拿出图形,按照书 上的四幅图,和同桌合作先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1)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师:旋转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知道用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吗?你们看,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大风车中的图形(课件出示)

师: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以后是哪个图形所在的位置?(课件演示,学生抢答,关键说说是怎么发现的)接着让学生填写52 页“说一说”的第二题。 师:就是这个图案,不能用其它方法把它旋转出来?

四、绘制图形,体验图形的旋转过程

1、自主画图。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纸。 (2)请学生看清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引导学生明确: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学生独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2、总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周围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五、归纳总结。

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验,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⑵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推荐第5篇:旋转教案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 案

魏海燕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发展空间观念。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创造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探索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课,揭示课题。

老师手里旋转一根绳子,问:老师在用绳子干什么?(生:转圈) 老师:嗯,不错!好玩!出示课件

老师:玩过吗?好玩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这样运动? 出示课件

老师:摩天轮和电风扇是怎样运动?(生:绕旋转点运动)

旋转木马和旋转门厅又是怎么样运动的?(生:绕旋转轴运动) 老师: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老师:生活中这些旋转的现象太多了,想不想了解旋转中的数学知识呢?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旋转!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轻松导课,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做游戏学习新知。

老师:物体除了绕旋转点旋转,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转的方向不一样)

老师:旋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 老师:的确旋转的方向不一样。旋转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老师:我们用手指头来转圈吧!顺时针转一圈,逆时针转一圈。 老师:我们还可以用手臂来旋转,顺时针转90度,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逆时针旋转90度。 老师:摸摸刚才的旋转点。(生:摸)

老师:以自己的身体为旋转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逆时针旋转90度,最后顺时针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通过眼睛,手指,手臂和身体来感知旋转方向,让学生对新知掌握更好。)

(二)合作探究新知旋转三要素。

老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要旋转正确,你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旋转?(生: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老师:对,旋转的三要素是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我们在描述旋转时,就需要准确的说出旋转的特征。同学们愿意来尝试吗?课件出示钟面

老师:钟上的时针有旋转现象吗?绕哪里转?旋转点就是点O,旋转方向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度数呢?时针旋转一圈是多少度?(360度)钟面一共有12个数字,把360度的钟面分成了多少个间隔?(12个间隔)那么,时针每经过一个间隔就旋转了多少度?(计算好了,把答案分享给同桌,再举手汇报!)经过一个间隔就旋转了30度,经过3个间隔旋转90度。真好!

出示课件 老师:读: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度,这句话里面,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你是什么?指针从“12”会到那里呢?用手指旋转一下,同学们, 老师:从“1”到“3”,我们的指针怎样旋转呢?用手指转一下举手回答,请按照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的顺序来说。

老师:从“3”到“6”,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 多少度呢?同学交流后汇报。为什么是90度?能给个理由吗?(一个间隔30度,3个间隔90度)

老师:从“3”到“6”,指针只能通过顺时针旋转到达吗?逆时针旋转到“6”要旋转多少度呢?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举手汇报,给个理由

老师:从“6”到“12”,指针绕点O 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才能到达?还有没有其他的旋转方式也可以到达“6”?(生: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

小结,老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旋转能准确说出旋转的三要素,真棒!可是。。。。出示课件

(三)动手操作,探究旋转性质。

老师:光头强有问题了。同学们会自己旋转吗?(生:会)

老师:两个人一组旋转好了,就举手背伸直。我们要请同学们来旋转哦!

抽生展示台展示。出示课件:(旋转后,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刚才有可能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忘记观察了,大家一起来观察吧!出示课件

老师: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旋转后的三角板,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老师:那么谁的位置在整个旋转的过程中都没有变?

小结:旋转物体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利用旋转的这个特点我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出示课件

三 轻松练一练

课本做一做和练习题。 四 师生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关于旋转您知道了哪些?

推荐第6篇:《旋转》教案

《旋转》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旋转。

教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出示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在教学时选取的实例特别要注意。在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特别是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通过粉笔的不同旋转,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感知旋转方向。

教师:下面进行眼力大考查,看谁观察最仔细,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马上举手,好吗?第一组,开始。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旋转角度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做两次动作。 教师:你发现这两次有什么区别吗?

预设:旋转的方向不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方向) 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像这种方向的旋转,和生活中谁的旋转方向是一样的?叫什么旋转? 预设:顺时针旋转。(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请学生观察屏幕;说得出来,说完后欣赏图片。板书:顺时针)

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那像这样的又叫什么呢?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逆时针旋转吗?(板书:逆时针)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屏幕展示。 (2)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眼力大考查继续,下面进行第二组,请仔细观察。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同一方向,但角度不同进行旋转,请学生区别。 预设:旋转角度不同。(板书:角度) (3)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最后一组,这次有点难,看谁能发现?

老师再把粉笔分别绕两头旋转一周,请学生说说这两种旋转哪里不同?(板书:中心) 教师:看来旋转时,绕哪个中心旋转很重要,同样是这支粉笔,同样是绕一周,绕的中心不一样,旋转轨迹也完全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实例入手,在看似简单的变化中请学生比较不同之处,形象地感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

2.学习指针的旋转,进一步认识旋转

(1)从“12”到“1”。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变化。说一说这个指针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边讲边分析,他讲清楚了什么?直到最后把选择三要素都请出来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讲时,不要求他们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旋转三要素说出来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教师:从“1”到“3”,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呢?

(2)填一填,从“3”到“____”,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

(3)像这样,你出一题,请其他同学来填一填。然后同桌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不断完善对指针旋转的描述,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1。

(1)先出示左边的图,再出示右边的图。 教师:左侧有车通过,左侧车杆怎么变化呢?

预设:左侧有车通过,车杆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教师:汽车已经通过,车杆又回归原位,车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2)请一个学生来当车闸,演示右侧有车通过,请大家说一说车杆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出示练习题2。

先独立填一填,再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旋转”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在讲一个物体旋转时,如果讲清楚了这三点,也就明确了它是怎样旋转的了。(板书:旋转的三要素)

教师:关于“旋转”,我们后面还要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推荐第7篇:旋转走马灯

旋转走马灯

教学目的:向小朋友传递简单有趣的物理热学现象,激发小朋友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手段:PPT+实际操作+语言讲解+师生互动

教学流程:

1、先引出走马灯,用一些美丽的走马灯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用大风车引导学生思考走马灯的旋转需要什么条件并简述原理。

3、现场教学生制作简易的走马灯。

4、将走马灯的原理延伸到日常生活

教学内容:

申: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实验是旋转走马灯。这里有一些美丽的走马灯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万圣节的南瓜灯,这是利用现代工艺制作的走马灯,这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走马灯。听旋转走马灯这个名字就知道它会旋转。那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会旋转的东西?(是)哥哥手里的风车可不可以旋转?(可以)刚才同学们也说了风车旋转需要有风的作用。那我们走马灯的旋转需要什么呢,哥哥手里是一个自己制作的走马灯,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构造,一个被挖了一个孔的易拉罐,里面有一支蜡烛,上面有一个扇叶一样的圆盘。现在哥哥轻轻的对着走马灯吹气,它有没有在旋转?现在让它停下来,哥哥点燃这支蜡烛,我们一起看看走马灯有什么变化,走马灯转起来了是不是?也就是说要让走马灯自己旋转起来需要点燃蜡烛是不是?蜡烛点燃加热空气,由于热胀冷缩,热空气就会上升,从而推动了走马灯的旋转。下面让我的小伙伴为大家带来简易走马灯的现场制作。

王: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蒋:刚才大哥哥给我们展示的走马灯漂不漂亮呀?那这样的话我们就自己制作一个吧。

王:我们所需的材料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平时喝水的纸杯,两支小蜡烛,透明胶,剪刀,打火机,实验材料都准备好了,,就开始制作吧! 蒋:第一步就要把小纸杯杯身对应两侧剪出两个四方小口。 王:纸杯上小口的形状可以多种,只是在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蒋:剪好的杯子呢就是这个样子了,小朋友们看一看呢。

王:好了,现在姐姐受伤拿的是一个已经剪好的纸杯,现在就需要将细线穿过纸杯的杯底将其固定。作为走马灯的上座,做好就是这个样子(展示)

蒋:下面有姐姐来做灯的下座,那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小蜡烛(展示)固定在这个纸杯的底部。固定蜡烛的时候因为要用到打火机,小朋友们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自己单独去制作走马灯哦。

王:好了,那现在这个简易走马灯的大致框架已经做好了,就让姐姐们来组装它吧。

蒋:这时姐姐需要点燃纸杯中的蜡烛,待蜡烛燃烧到一定的时候,就要把纸杯灯的扣在纸杯灯的下座上面。

王:而我就需要用刚刚剪好的透明胶去黏合好两个杯口。

蒋:透明胶的长度一定要适合杯身的大小,才能完全将杯口封住,现在姐姐就要把组装好的简易走马灯挂在铁架台上,小朋友们猜猜走马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王:那现在请前排的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纸杯灯在干什么呢,看哪位小朋友观察的最仔细,有奖励哦! 王:(寻找小朋友)观察到了什么? 蒋:现在纸杯灯的制作就结束了,那让刚才的大哥哥给我们说说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现象吧。

申:现在大家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个走马灯,也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它来解释!比如节日放飞的孔明灯。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最开始的孔明灯时用来传递信息的,现在人们多在节日放孔明灯用以祈福,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哥哥在这里也用孔明灯祝同学们学习愉快!让科普列车带着我们一起前往下一站!

推荐第8篇:旋转教案

5.2 旋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说出旋转具备的三要素 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

3.培养学生学会类比、学会总结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旋转的概念和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利用性质作一个图形的旋转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忆,课前提问(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提问) 1.请你说出什么叫旋转? 2.旋转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3.旋转有什么性质?

问题:生活中的一些旋转例子?

二、新课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旋转的相关性质) 1.归纳总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旋转中心是点不是直线

② 旋转的三要素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③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④ 作旋转图形的方法是:先找图形中的关键点,利用旋转的性质再找到对应点,然后按原图形的方式顺次链接对应点。 2.旋转具有的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3.图形的旋转有什么特征?

1、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相同;

2、图形上的每一点旋转的角度相同;

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4、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5、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

三、例题讲解

例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得到△ABE,若AF=4,AB=7

D (1)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求DE的长度

F4A7ECB (3)BE与DF的位置关系如何?

四、课堂练习

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着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三角形OE,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 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 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BAOEF2.已知△ABC,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对应△ADE,请画出△ADE。

BCA

四、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有那些?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推荐第9篇: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旋转要素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判断挂钟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挂钟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钟摆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 意见不统一。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①学生举例。

问题: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 ②教师举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动态)

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

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特别是教师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补充实例,如道闸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问题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风车)请注意观察,风车的叶 片是怎么运动的?

问题2:这个风车的两层叶片旋转有什么不同?

问题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导入:通过观察风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

【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层风车叶片旋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

问题1: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

问题2: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问题3: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

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

问题1:这里还有一个空白的钟面,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特别加入空白钟面和指针的教具,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

(4)借助自制教具,突破难点。 问题1: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问题2:判断钟摆是不是做旋转运动?为什么? 教师演示教具。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自制教具——模仿钟摆运动,利用粉笔把钟摆运动的轨迹留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做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也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可以是任意的。】

◆感悟旋转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1)模拟操作。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

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它画在方格纸中。

(3)辨析深化

问题: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错例辨析:这里还有几份画的不太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问题? (旋转中心错;旋转方向错;线段长度错) 小结:看来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三个要素。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

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2.研究面的旋转

(1)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问题1: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请利用老师提供的活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操作。 (2)展开想象,激活思维。

问题2:如果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 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风车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首先,请学生想象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到方格的什么位置?其次,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桌面上操作,对刚才的想象进行验证。最后再次展开想象,如果依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3次,最终会旋转成一个什么图案。一方面为下节课学习例4做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另一方面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感受旋转的应用

1.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欣赏生活中的雪花及千手观音舞美造型。

【设计意图: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在感受旋转的应用的阶段,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注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同一个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

【教学反思】

一、根据试教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例3。一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于把例

3、例4放在一起学习。我在试讲时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发现,如果在一节课内既要完成认识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明确旋转的含义及特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例3)。又要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把三角形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例4),40分钟不够用,很多环节只能行云流水,不能落实。所以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在完成例3教学任务同时,精心选择“铅笔”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学生借助围棋盘的桌面为平面,同桌配合完成各种形式的“旋转”活动。然后再把铅笔想成线段,加入研究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为例4做孕伏。

二、注意丰富教材实例,解释概念本质

提起“旋转”一课,相信不少教师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是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有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钟摆没有转一圈,所以不是旋转,应该是平移”。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

圈。实际钟摆的运动属于钟摆围绕一个点作局部的圆周运动,也应该属于旋转的范畴。

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小学阶段关于图形变换的教学定位在于积累感性体验,形成初步认识。如果选取例子不够典型或者具有局限性,就容易屏蔽概念本质,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于是,我增加了一些旋转角度非360°的实例,如道闸、钟摆等。

三、巧设教具,突破难点

钟摆运动方式是什么?使学生乃至我们教师都有困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会加深学生对旋转含义的理解。该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呢?我结合自制学具——细绳的一端系上一个白色的粉笔头,一只手捏住细绳的另一端慢慢地小幅度地摇晃,并在黑板上渐渐形成一个圆形的运动轨道(教师边摇晃粉笔边顺势在黑板上画出它的运动轨迹),请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观察,现在你觉得钟摆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为什么?这时学生一致认为钟摆的运动方式应该是旋转,因为它是围绕一个点在做圆周运动,只是它旋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钟摆可以分解成向左摆动时在做顺时针旋转,向右摆动时在做逆时针旋转。

我的再思考:本节课如何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更好地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能够使学生感悟。

图形的旋转

图形上所有点的旋转。

推荐第10篇:旋转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旋转》教学设计 大江路小学 吴晓慧

课题概述: 《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一个运动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入,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向。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旋转现象的本质和特性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图形的变化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得一些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学生在平时都是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的思维水平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思维的能力,可以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探究知识。

教学策略选择:在联系具体情景,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设计了想一想,看一看,动一动,说一说,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本堂课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功能,制作了flash动画,几何画板和白板软件,展示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从而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寻找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相信,在座的一定有很多游戏高手,其实,学好课本知识也可以提高你的游戏技能,因为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不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款有关图形变换的游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出示游戏画面:俄罗斯方块。提示学生:游戏开始后,你们告诉我,画面上的图形应该怎样变换,放到什么位置?我们一起合作,好吗?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表述,教师操作。(手忙脚乱,词不达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的必要性。 4.我想大家是会玩的,只是你们不知该怎么说,才能表达得更准确,因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刚才,我看到许多同学的手势,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出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自然地引出课题。

4.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旋转?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二.认识顺时针旋转现象,并会用语言描述旋转过程。 1.课件出示转动的时钟和水车,看一看,这两个物体在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伸出你的手指同它一起转一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称之为顺时针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称之为逆时针旋转。 (让学生伸出手指感受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不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都是绕着一个点在转。)我们就把这个点叫做旋转点。

2.课件出示时钟,时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旋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指针的转动。

(1)先请同学来指一指时钟的旋转点(白板展示)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点O 请你观察,指针是绕点O怎样旋转的? 演示:指针从12到1 (顺时针旋转) 从哪转到哪?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1 旋转了多少度?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出示: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2)你能完整的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吗?

演示:指针从1到3 出示: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3) 要把一个运动对象描述清楚,需要从几个方面说?

旋转点,旋转方向,角度,(板书)

(这里的角度指的是从开始到结束的角度)

(4) 演示:指针从3到6 根据提示描述指针的旋转: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6。 (5)演示:指针从6到12 你能自己完整的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吗?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度到12 (6)指针还可以怎样转到12?

指针从6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到12 演示:指针逆时针从6到12。

设计意图: 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旋转过程。 三.通过风车的旋转认识旋转的本质

不过,时针是永远不会倒转,孩子们,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吧!说到时光倒流,倒使我想起小时候最喜欢玩的一件东西:出示:风车 1.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描述风车的旋转过程吗?

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多少度?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 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度,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度。那么,有什么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呢? (没有变的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O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短,夹角) 设计意图:认识逆时针旋转的本质并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想象继续旋转

如果我们将风车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风车会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 1.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旋转,就请你根据旋转的三要素来说一说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巩固旋转的三要素。 2.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你能准确判断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旋转的三要素和本质特性。 3.你能不能自己按要求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4.我们见到的美丽图案,往往是经过一个图形多次旋转而成的,你知道下面的图案是有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吗? 5.请你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五.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愉悦,知道自己本节课学习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11篇:11.2旋转

11.2旋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

2、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含义.

3、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

4、会画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某一角度的图形.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画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某一角度的图形

一、学习准备

1、如图1,怎样将图形甲平移到图

形乙的位置?画出平移的方向。

2、如图2,把图形向右平移5格, 图1 图2 再向上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填空:图形平移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___________. 图形平移后,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变。

二、通过观察讨论得到旋转的定义

1、议一议下列图形有哪些特征?

2、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绕________按照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这个定点叫做_______________,转动的角度叫做______________.

3、问题1,

线段OA绕着O点旋转到OA′的位置,点O就叫做__________,∠AOA′就叫做__________.思考:(1)线段OA绕着O点旋转到OA′的位置时,OA上其它各

点(如点B)在作什么变换?

(2)点B绕点O旋转到点B′,旋转角是哪个角?这个角与∠

1

AOA′有什么数量关系?

三、探讨得到旋转的性质

将图中三角形ABC绕点O旋转到A1B1C1的位置,对于两个三角形AB与A1B1是对应边,∠ABC与∠A1B1C1是对应角,你能找出图形中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吗?并试指出图中的旋转角?

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旋转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旋转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这里的旋转角的大小有什么数量关系?

(2)图形旋转后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圆等这些图形经过旋转后分别是怎样的图形? 旋转的性质: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____________旋转____________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四、例题讲解

例1:(1)已知点A和点O,将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60°.(2)已知线段AB及点O,将线段A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 · O A

第(1)题 第(2)题 例2 如图画出△ABC绕点O按逆时针旋转45°后的图形.2

思考:

(1)如图1,点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它经过的路线是怎样的图形?

(2)如图2,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45°后,它所扫过的平面部分是怎样的图形?画出这个图形。

图1 图2

五、课内小结:

1、图形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绕________按照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这个定点叫做_______________,转动的角度叫做______________.

2、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____________旋转____________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六、练习:

1、书后练习题

2、如图,正方形绕对角线的交点最少旋转几度,可以使它与初始位置的正方形重合?每转多少度会重复上述现象?

第12篇:平移旋转教案

《平移、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方法

讲述法、研究法。

课前准备

方格纸、欣赏图案、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猜一猜今天侯老师是怎么来上班的吗?

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学生交流)

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

二、新课学习1.体会平移和旋转。

师:下面是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录像。

要求:(1)请同学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课件播放:电梯、火车、风扇叶片、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录像。)师: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

师:像电梯、火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把课题补充完整)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物体 “平移”和“旋转”的两种运动方式,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旋转的物体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2)现在请大家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尽情表演平移与旋转。

(3)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吗?出示判断

(4)是平移的在图下面画“—”,是旋转的画“○”,教师巡视。

(5)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6)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如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在小组里说一说,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

三、结论总结

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平移的距离相同。那么要判断一个图形向哪边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出这个图形中的一个点,看这个点向哪边平移了几格,那么整个图形也就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四、课堂练习

1.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______现象。

2.钟面上,时针从12转到3,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

五、作业布置

1.在生活中搜集有关平移和转移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2.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平移、旋转

平移:电火车、电梯。

旋转:螺旋桨、风扇叶片。

第13篇:旋转卡教案

中国有个俗语叫做“眼见为实”就是说眼睛看到的物象都是真实的可靠的吗? 同学回答

现在看我手里的画面,这一面是什么画面呢?回答(鱼)这一面呢?(海洋)同学们都看清楚画面内容了吗?学生回答。快速旋转旋转卡,现在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鱼在水里游)哦,鱼在水里游 可是你们刚才明明看到的是一面是鱼,一面是水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呢个同学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提问

回答(现在呢,让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板书:视觉暂留所谓的视觉暂留呢就是说,景物能够引起人们的视觉印象,在景物消失后还能在视网膜上保持0.1S的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暂留。旋转卡在快速转动的时候,第一个画面在严重的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第二个画面印象就产生了,由此反复呢,就产生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视觉暂留原理用旋转卡的方式让画面在我们眼前动起来。

在做之前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个旋转卡的画面特征和制作过程。

战士第一个旋转卡 这一面是鱼,这一面是海,在旋转式我们能看到与在海里游。 第二章旋转卡 这一面是鱼,这一面是树,在旋转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回答(鱼在树上)哦,鱼在树上,这张的情形你们觉得合理吗,为什们不合理呢?鱼在海里游是因为于是生活在海里的,这他们是相关联的,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那鱼在树上对吗那应该怎么改呢??

现在我这里有几组搭配,但是按他们没有连在一起,现在需要大家帮我练一练。

知道了旋转卡画面的构成,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它的制作过程。谁能说一下他的第一部应该是什么?剪出图形。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第二部,设计图形,在设计图形这一步,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那位同学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卡通两面的图案是相关联的

第三部,穿孔,插棍,完成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旋转卡的制作过和注意事项,现在就让我们动动手开始制作吧,我这里还有几组参考图案,可以参考一下

第14篇:旋转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两种不同方式,对学生来说这种物体运动的现象是观察得到,体悟得到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在教学《旋转》一课时我在此基础上从数学化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设计,整节课数学味更浓一些,而且比较生活化。目的是帮助学生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将无意认识有意化,无序思维有序化。

首先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小火车、转椅、秋千、摩天轮等,在分类中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运动现象。可是在教学中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产生很多疑惑,摩天轮、荡秋千的运动不容易归类,如:荡秋千,学生很难把它归为旋转一类。因为它一般不会做圆周运动。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和老师讨论,我们找到如下解决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旋转”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但如何从对旋转的初步感知上升到对旋转的深刻感悟,也就是如何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经验呢?可以从学生常看、常玩的“表”、“纸风车”开始,让学生观察表、转动纸风车,并说说如何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2、注重数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开展数学操作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并记录操作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在“画例4图”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转一转”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第15篇:关于旋转 教案

旋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

(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

(7)复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通过复习近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

(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

(7)复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通过复习近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1

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关键2

1.利用几何直观,经历观察,产生概念;

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习题 课后题

第16篇:旋转木马教案

《旋转木马》教案

辛欣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拥有华丽的装饰,还闪烁着绚烂的灯光。对于孩子们来说,天堂般的游乐场,永远是那么的迷人。他们乐意跃上马背,在欢快的灯光和音乐声中,随着圆盘的转动,颠簸起伏,旋转舞动,风从耳畔吹过,让他们快乐地尖叫,体验奔驰的感觉,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到飞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旋转木马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搜寻出以前坐木马时的快乐情景。甚至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现在的伙伴们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寻找童年的记忆。

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教科书从材料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 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出陀螺:“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样玩具,你们认识它吗?” 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说:“陀螺” 教师问:“谁会玩?”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让陀螺旋转起来

“我们观察一下现在的陀螺,为什么它可以旋转?” 学生会说出对称、平衡、中心点、重心点等词

举例说明:现在数学课上我们正在学习圆,那圆的中心点在哪呢? “圆心”

还有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制作纸工风车,最后按按钉的时候我们会把按钉固定在什么位置?“中心点上”如果固定在偏离中心点的位置会怎么样?“旋转不起来了”

教师小结:想要让物体旋转起来,是需要一个对称的图形,要找准物体的中心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旋转的物体或大型玩具呢? 学生们会说出旋转木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工旋转木马 引出课题《旋转木马》

二、欣赏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旋转木马的模型,观察一下旋转木马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伞盖、轴、木马、底座

三、制作过程

拿出一个教师之前准备的已经做成的没有装饰的旋转木马,让学生分析我是怎么制成的,对我的旋转木马进行拆分,同时出示幻灯片和投影,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清楚。

四、小组讨论本组的设计方案

分别对伞盖,木马进行设计,然后总结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的给点启发

五、小组合作完成

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短时间内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有趣的旋转木马。教师巡视指导,有好的作品随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出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播放旋转木马的音乐)

六、作品展示

将做好的作品让小组代表拿到前面给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有独特的个性存在,没有做完但是想法很好的作品也可以拿出来展示,然后选出大家认为最棒的、最个性的旋转木马!

七、教师总结

今天看到我们同学们这么开心的制作着自己的旋转木马,并且做得这么漂亮,就好像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很大很气派的游乐场,每一位同学都骑到了自己设计的马背上跟着音乐旋转着,颠簸着,闭上眼睛甚至都可以感觉的飞翔,虽然我们都在慢慢的长大,但是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保有一颗童心,希望你们永远都像坐在旋转木马上时那么开心快乐!

第17篇:旋转的读音

旋转的读音

词目:旋转

拼音:xuán zhuǎn(注意:此处念三声)

基本解释

[rotate;circle;spin;revolve] 绕一个轴转动车轮在旋转详细解释

1.谓围绕着作圆周运动;转动。《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志弱而事强者„„恬然无虑,动不失时,与万物回周旋转。”《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 清 纪昀 《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如日月之旋转,必有交会之躔。” 茅盾 《一个女性》:“ 琼华不置可否的点一下头,没有说话,另一些事在她脑子里旋转。” 艾青 《赞歌》:“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像飞轮似地旋转起来。”

2.扭转。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惟门下大力,自能握此旋转机权也。”《明史·谢铎传》:“禁垣被震,城门示灾,不思竦动旋转,以大答天人之望,是则诚可忧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让他们从人下人变成旋转天地的战士。”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他﹞旋转身子一看,后面没有他的儿子同夫人。”

3.指晕眩。巴金 《利娜·第十二封信》:“我的头开始旋转起来,就像很起劲地跳过了一回‘华尔兹’。” 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九章:“他觉得心里非常难受,突然头脑在旋转。”

4.犹斡旋。黄远庸《最近之秘密政闻》:“凡总统府与国务员之往还交涉,多由此君大力旋转。”

编辑本段概述

发音:旋(xuán)转(zhuàn )

英文:rocendyl: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

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转”字在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的意思时,读第四声。但在“旋转” 中的“转”是个特例,读第三声。这是因为汉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成一个词的时候,产生的一种语音的音变现象。季先生告诉我,语言中常常有一些特例,不是都能按规则来类推的,而是服从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的原则。“旋转”的“转”就是一种约定俗成,服从于习惯的读法,读第三声。

所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477页“旋”字头下的“旋转”(第1478页)的“转”注音是第三声;《现代汉语规范字典》98版出现过注为第四声的情况,在修订版中已经做了修正。

第18篇:图形的旋转

一、导入新课 课 件 出 示 课 题 及 旋 转 的 风 车

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风车)谁来玩一玩?请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呢?(旋转)

二、感知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风叶是怎么旋转的呢?(绕中心点旋转得来的) 对!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 心点” 。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老 师 这 里 的 风 车 也 围 绕 中 心 点 旋 转 , 请同学们来观察他们的 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方向不同) 当风车旋转时,和钟面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 时针方向” ,与指针方向相反的叫逆时针方向。 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的口令来了转一转。

三、欣赏图片

其实,旋转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也是 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同学们,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

这些图案漂亮么?这些图形都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 部分?取其中的一部分,把它叫做基本图 形。这个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就得到了这个漂亮完整的风车图案。

这么漂亮的风车图案到底是怎么旋转得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探 索 图 案 的 设 计 过 程 , 出 示 课 件

1、图形 A 如何旋转 得到风车图案。

请同学们再观察这个基本图形的旋转,课件演示,基本图形旋转了多少度?90°

你是如何判断指针旋转了 90°的?课件再次演示(找到对应边,看旋转前和旋转 后边的夹角)

2、尝试完整的叙述图形的旋转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

请看大屏幕,它的操作跟你的方法一样吗? 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图形 B 到图形 C 的旋转过程?

3、自己完成书54页下方最好一个填空。

图形 C 又是如何到图形 D 的位置上的? 谁能再提一个类似的问题?(图形 A 如何到图形 C 的位置上?)谁 来说一说?

小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并且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旋转点旋转,然后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三)欣赏图案 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简单的图形,经过一定角度的旋转后,都 可以得到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

四、解 决 问 题 。 出 示 课 本 情 境 图

1、纸条旋转,找学生到黑板上做。

2、找中心点。其实生活中许多图形都可以经过旋转得到不同的图案。 请同学们看看这三幅图,你能找到它们分别是绕哪个点旋转的么?

3、我们再看一个图案,观察四个图形的位置?完成书中55也第二题。

五、课堂总结: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1、旋转点 顺时针旋转 基本图形

2、方向 逆时针旋转

3、角度:90°或者 180° 新图形

第19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案例分析

一、相关知识点的梳理

1.使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并能进行区分。

2.使学生能根据需求进行定向、定距离的平移,并能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物体运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并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和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有趣、并能产生积极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状态的定义 ,要求学生能进行区分和辩认。 难点:平移的距离则是本课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项目,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甚至是相当模糊的,但是都为他们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这一数学知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生活中数学现象的一种“升华”。因此,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让他们充分地回忆、观察、操作、实验、探索思考,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到亲切、真实、有趣。

四、相关知识点的辨析——相关知识链接

1、什么是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学习习近平移应注意理解以下几点:

(1)图形的平移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平移的方向;二的平移的距离。图形的平移是由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2)图形的平移是图形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况。

(3)图形的平移是图形的整体移动,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

2、平移作图

平移作图的主要依据是平移的性质:经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作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作图要求,找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根据平移作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按原图的连接方式连接关键点的对应点。

第20篇: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松原市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 常雪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数学概念,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会在方格纸上平移

教学难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教具准备:

教师:投影仪、课件。 学生:方格纸、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出示: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电缆车、电梯、风车、转车娱乐场景)

1、你知道这些娱乐项目吗?他们的运动相同吗?

2、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电梯的运动。(要求边做边说)

观察电缆车、风车、转车的运动,并用手势表示。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不是这样运动的。 ( 课件演示)

3、你们能给这些项目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分类标准)

板书学生的分类

电缆车、电梯 风车 转车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在数学上,像电缆车、电梯这样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平移。像风车、转车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今天我们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 板书:平移 旋转

【 设计意图: 对于平移、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和打手势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边做边说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二、合作探究 实践探索

(一)给平移、旋转创造一个符号

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运动给平移和旋转创造一个符号呢?(同桌可以商量) 展示汇报

(二)生活中的平移、旋转。

1、说一说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2、做一做

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让学生说怎么做的)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和老师一起做:伸出你的小手,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三)听故事,评评理

出示课件。老师绘声绘色描述: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听说我们在游乐场发现了那么多数学知识,而且还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因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看,这是什么?小房子左上角和右下角还各有一只小动物呢。

教师提问他们随小房子在做什么运动?小鸟和小兔子发生了争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线长。我们看看到底谁经过的路线长呢?

小组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如果要把小房子放在方格纸上,我们再观察究竟谁经过的路更长一点呢?各小组选择小鸟或者小兔,仔细数一数,他们分别移动了几个格。(课件演示) 汇报:

你是怎么数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动物都站在房顶上,经过的路程又是多少呢?如果都在房子里经过的路线又是多长呢?(第二次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谁能总结一下,一个图形移动几个格,该怎么看? 老师总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几个格,只需看图形上的任何一点就行。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组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欣赏体验等感知活动,并在活动中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于教学难点,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情景化的故事评评理的数学活动,设计两只小动物的比较,很自然的引向了点的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在实际操作中,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总结提高

1、移一移

(1)课件: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你会填写吗?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两名学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3)平移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涂一涂,画一画,

(1)、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

43、1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P

43、2 学生尝试画一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全班交流画法,比一比谁的画法最简便。

小结画法:先将四边形的四个点分别向右平移4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四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课件动态演示)

【 设计意图:通过移一移、涂一涂、画一画数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体验、去认知,较好的体现重点,突破难点。】

四、知识延伸

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出示课件:各种色彩鲜艳并且是学生熟悉的图案。(都是平移和旋转得出的图形。) 这些图形美不美?是怎么画出来的?交流。 你们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创造像这样的图案? 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图案,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同时还能联系其他学科,认识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会得到极大的鼓舞。】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移 旋转

电缆车、电梯 风车 转椅

方向 距离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数学

常雪飞

教材分析:

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移动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观光缆车和推拉窗的移动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只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和旋转。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现象的示例以外,教材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难点是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能真正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并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从生活中让学生理解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对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能真正理解,往往是把图形之间的距离看成是图形移动的距离。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想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平移和旋转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直观感知,为此,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十分重要。本课设计从儿童喜爱的玩具——纸风车,以及家乡的旅游胜地索道揽车的运动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升旗、拧开关、转盘等。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移一移、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学反思

二年数学 常雪飞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的内容中的一个新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旋转或左右摆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旋转。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二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习近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他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教材从生活中的是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材中给我们展示“游乐场”情境,但对这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都到过游乐园亲身体验过,对有些玩具压根就不知道,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区别平移旋转,学生碰到困难,如观察“游乐场”,当孩子们觉得跷跷板、秋千的运动是什么时学生有较大分歧,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为让学生主动学习,我创设“小动物随小房子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分四步层层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一看:引导观察电梯、电缆车等平移,发现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从而找到平移的本质特点:“位置变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没变。”二动:放手让学生利用文具盒创造平移运动,然后同学用动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转,三辩:观看“游乐场”各种器材的运动方式,根据运动变化的不同而分成二类;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平移和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学习习近平移距离时设计了“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这些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数学概念。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生成的资源,及时、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控和反馈,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教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理解并掌握图形平移的距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是两个图形间的距离。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猜测小房图平移的格数,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当产生矛盾时再放手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探讨起小房图平移前后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在交流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有数整体平移的,有数某条边的,有数某个点的。在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策略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感悟平移的本质特征:相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平移的距离,成功地突破了难点,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六、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然,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要注意两点:

一、对学生的注意积极调控。 《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老师们在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课也设计了一系列的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移一移学生操作、探索活动,但在活动后的调控上,还显得方法不多,有部分学生没能及时地转入下一教学环节的学习当中。

二、对教与学反馈的及时与全面。

“反馈的及时与全面”这一问题一直捆绕着我们的教学,虽然我在教学时也很注重对自己教的反馈、学生学的反馈,但借助学生的生成来展开教学略显不足。“怎样将反馈、评价更全面的沟通师生间的、生生间的互动,有效的调整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个问题还将有待我进一步努力研究。

我还设计了画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展示。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画出点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

旋转读后感
《旋转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