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霸王别姬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9 07:47:3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霸王别姬》读后感800字

《霸王别姬》读后感800字

钟美玲

四面楚歌,军心涣散,在危急时刻,霸王欲带爱妃虞姬一起离开,虞姬忍痛割爱,于是自刎。无奈之下,大王独自离开。这一幕幕惊心的场面, 让我们凄然泪下,虞姬的勇气值得我们钦佩,霸王与爱妃的深厚情感又使霸王迟迟未独自离开。

读后使我联想到无数君王爱美人,虚度光阴,最后江山不保。商纣沉迷于美色,整日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被妲己迷得神魂颠倒,朝中民心涣散,最后被周武王所灭;唐玄宗沉溺于美色,不理朝政,最终也荒废了江山。相比之下,霸王与虞姬之间的爱有理有度,霸王深爱着虞姬,虞姬深爱着霸王,面对敌人的包围,虞姬处心积虑,不惜牺牲生命让霸王独自离开,虞姬是一位值得爱惜的女子,不愧为大王所爱。

当我们听到霸王欲带虞姬走时的那段感人肺腑的话,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有人认为大王之所以失去江山是他的那种儿女情长,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的。倘若项羽果断些,离开虞姬后不再那么犹豫不决,坦然地面对事实,渡过江东,而不是无言面对江东父老,最终选择自刎。也许历史又是另一番局面。可是,古往今来,有这样一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回想当年,年少时的霸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作战勇猛,人人称赞。李清照这样高度评价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有\"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让世人可歌可泣。不论生死也要在一起,人们歌颂纯真的爱情,让人们有勇气去爱。霸王与虞姬的爱情传古至今,霸王同虞姬离别时的患难见真情的依依不舍,直至虞姬自刎,霸王才肯离开。项王的情不同于商纣沉溺于美色之情,()它是朴实的,理智的,发自内心的。让人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怀。即使是一代君王,君王也同样应享有普通人的那种情感。

《霸王别姬》 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离别时一场朴实而感人的夫妻情深,我久久沉浸于其中。我们每个人脑海里都有离别时的情景。也许是亲人之间的离别,朋友离别,爱人离别,第一次出远门时的依依不舍,朋友之间难得相聚时泪花夺眶而出,或许更多。那种感伤,有些人,一旦离开,就是一辈子的事。

推荐第2篇:霸王别姬

院系:油气资源学院

班级:地质1002班

姓名:曹宗

学号:201011030206

《霸王别姬》影评

这学期的选修课不加思索的就选了《电影名片欣赏》,而且第一节课老师就把“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没有之一”的《霸王别姬》完完整整的呈现给了大家。

基本剧情如是: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必须承认,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国产电影有种本能的偏见,认为就是拍不过人家的大导演,拍不出人家的大手笔。当然,其实这是谬论。现在不用谁站出来批判一下我的这种情节,我自己也会毫不客气的承认。

小豆子始终以静默、思索的状态出现。小豆子体会了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从一而终”。他宁死不唱“我本是女娇娥”,完整的透露他生性倔强。可是小石头用烟斗捅他的嘴的时候,这种信念的最后防线也垮塌。终于唱出“我本是女娇娥”的小豆子,已经完全进入了另外一种人格,小豆子已带着同样的执著地走向另一端。于他不疯魔不成人生,缺乏对一切现实的考虑,心中只盼着和段小楼永远扮下去,演下去。从小时冬夜第一次与师兄同床共枕到第一次与师兄合唱《霸王别姬》,小豆子就知道,自己要当一辈子的虞姬,跟在霸王的身边。于是他在单飞独演《贵妃醉酒》时,倒在台上的是玉环的身子,脸上却是虞姬的绝望。十一年后,终于等到重逢,段小楼不是他想象的那种人,也不是他期盼的那种人。几十年的痴迷,在这一刻被顿悟击得粉碎。

小石头讲述的是大师哥的故事,是一个逐步屈从于社会秩序的角色。他在经历了人事的变换在年老之时与影片第一场戏中显出同样的屈从、谦恭、谄媚来。段小楼是最现实的,他一早就分得清戏与人生,师父说的“从一而终”,对他来说不过是套话。与程蝶衣不同,他演了几十年霸王,却没有真正学来霸王的气度。为了救程蝶衣而有求袁世卿,却只剩下了无助而唯喏的嘴脸;更不要说在革命小将的威逼下背叛他最亲的两人。终于结局只是曲终人散。关师傅在影片中大多时候声色俱厉,时而又谄媚谦恭,既有超我的追求又有自我的压抑还有自我的释放。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小楼和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导演的第五部影片,它选择了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导演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影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剧中两男一女的情感纠葛,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灾难时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历史环境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影片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更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可以说,它是一部绚丽的、令人陶醉的史诗,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和一个丰碑。

影片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原著小说,描述的是新旧社会梨园里的一段凄婉悱恻的“爱情”故事。影片并没有着重记述风云变幻的世事更迭,而是以野史般的笔触来渲染近半个世纪的一段情愫, 描述了两个京剧艺人在时光流转的岁月中,在艺术上、心灵上的阴晴圆缺,以及那被爱恨纠缠的欲说还休的迷离人生。“霸王别姬”本是一幕历史逸话,而在这里,它被演变成一缕梨园的风气,一幅时代的画卷,一个历史的烙印。

影片中的每个场景、每个画面都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导演并且很巧妙地将文化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街市、四合院、古老的城墙、传统的小吃、鸟笼、蛐蛐罐儿、大烟等等……这些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观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影片之中,就连胡同中的各种吆喝声都被渲染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当然,片中的京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文化亮点。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影片。

该片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极为丰富深广,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具历史深度。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生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象华丽、剧情细腻\"。这是外国专家的看法,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象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影片中选用的几个京剧的片断,是经过严格精选的,陈凯歌说是要\"尽量借这些片断说明程、菊及段三人关系的变化\"。但事实上,不单如此,这些京剧片断,对于塑造程蝶衣的形象,是极具魅力的视听元素。影片中一出《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一路演到*以后。片头关师父形容京剧风行的盛况说:\"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乍听下似乎夸张,然而直到片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日本的入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而经由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而更显出它的价值。国民政府军的压迫,文化大革命的改革、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这项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在片子开头的倒叙中,当程蝶衣与段小楼在*十多年后,再度在一体育馆内粉墨登场走位,立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示京剧艺术并未遭*消灭。诚如MaxTeier说的,\"《霸王别姬》是艺术的优越胜过政治的破坏与历史的险阻,一个极其有力的象征\"。陈凯歌自己也说,\"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本片获奖1993年法国康城影展“金棕榈”奖

1993年法国康城影展“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1993年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及最佳剪接奖

1993年美国全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93年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1993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及最佳女配角1994年美国全美记者协会最佳外语片金球奖

1994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佳外语片及最佳摄影1994年英国奥斯卡最佳非英语片

1994年日本影画批评家协会最佳男主角

推荐第3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影评

《霸王别姬》是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内地电影,导演陈凯歌也由此晋级国际级导演行列。这部细腻、悲情的影片讲的是两个戏子与一个女人的故事,陈凯歌把它装进中国50年的历史中。

《霸王别姬》演员阵容强大,在选择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演员问题上,还颇有些幕后故事。

据说《霸王别姬》的原著小说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为张国荣量身定做的,其原因倒也有趣——李碧华的母亲是张国荣忠实的影迷。但导演陈凯歌打算请主演《末代皇帝》的好莱坞华裔演员尊龙来扮演程碟衣,因为片酬太高,又因为李碧华的坚持,这个角色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国荣手里。

《霸王别姬》耗资2000万人民币,在影片拍摄的1993年,创了国产影片投资的最高记录。除去张国荣和张丰毅,影片还请来了巩俐,这是考虑到《红高粱》之后巩俐的海外号召力。

其中一场戏,段小楼把妓女菊仙介绍给蝶衣,蝶衣打翻醋坛而菊仙春风得意。拍摄时,三位演员正在表演,忽然巩俐给了镜头一个惊喜的笑脸,正是这个笑容,是巩俐在戏中最美丽的一瞬间。原来是正演戏的她看到了忽然到访探班的张艺谋导演。

电影中演到日本人入侵,蝶衣劫后余生。张国荣主动提出蝶衣的妆应该更凌乱一些,才更有伤痛的感觉,张国荣要助手过来亲他一下,助手不敢,于是导演陈凯歌亲自出马,揽过张国荣狠狠亲了一口,这脸上犹如血痕的胡乱一抹,正是陈大导演的杰作。

霸王段小楼不能体谅虞姬程蝶衣心下的苦,葛优演的袁四爷却成了蝶衣在艺术领域唯一的知己。这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保留了哥哥张国荣的原声:(汉兵已入境,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许多人都对巩俐的表现不以为然,包括部分俐迷也武断地指出《霸王别姬》不是巩俐的代表作。但究其原因,却不甚明朗, 1.不象功利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漂亮妈妈》《爱神》等影片中巩俐都是绝对的甚至是唯一的主角《霸王别姬》在观众的眼中始终将目光锁定于霸王和虞姬身上,因而巩俐的主角身份受到质疑。2.受媒体的影响,一直将《霸王别姬》单纯地读解为一部同志电影,而且哥哥的表现也的确太过精彩。因而巩俐的主角身份再次受到挑战。

3.大部分观众甚至俐迷知识水平不够,缺乏判断力,人云亦云,在对待《摇啊摇》上也存在这个问题。我想如果抽去巩俐这个角色,这部电影将会是一个及其乏味无聊的苦情戏,这里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同性异性之爱,更是人性之爱。是人性在那个历史暴力的年代所展现出来的大恶与大美。暴虐与平淡。在原著的扉页上,李碧华有这样的注脚: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事实上,这必然要纠缠到作为“婊子”菊仙的出场,而巩俐出演的菊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仅一个敢爱敢恨那就算不得创新。 那么她是不是仅仅是个点缀或符号呢?在这个妓女身上体现了女性特有的光彩,尽管她自私。她的出现总是使单一的影片叙事融进了更多的内容,才不至于把这类题材的电影落入俗套。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菊仙在国荣戒烟那场戏中所展现出来的母性的光彩,当身着大红嫁衣的菊仙子绝于房梁之上时,所有的人不能不为这个倔强又美丽的女性动容,那个曾经如此坚强的女性是何等的刚烈何等的洞明。这与小说所说的婊子无情行成了强烈的反讽。而巩俐的表演可以说

是非常到位。这个角色是这么的复杂,但巩俐出色的完成了这个角色。笔者认为这是巩俐第一次出演这么复杂而有深度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比《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等都要进步很多。

如果说程蝶衣是至情至性的话,那么段小楼就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凡夫俗子。戏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既是仅仅是手段,那么段小楼的不温不火的粗犷与实际就显得有血有肉了,而段小楼的存在也就使得观众们不至于在张国荣不留痕迹的表演中飘忽的太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段小楼的牵制作用也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他只是在观众们忘乎所以的时候,在声色俱厉的吼叫声里能够使我们回归现实。于是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影片会让铁骨铮铮的段小楼在关键时刻出卖自己的人格。这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也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人的理解,既然有了一个如此纯情的程蝶衣,那就塑造一个在戏外历经沧桑的真实的人。

葛优,他演袁四爷,把角色演坏了。换任何一个面容姣好的男人,袁四爷这个人都会稍稍讨人喜欢,当然,演技有没有优子棒,那就另当别论了。程蝶衣不是同性恋,这并不是因为他是半途改旗。他爱的是他的戏,他的京剧,他的虞姬,他的贵妃,所以他自然会喜欢霸王,更何况是打小就护着他,照顾他,成全他的师哥。如果他是同性恋的话,我倒觉得他跟了袁四爷才是福,那是懂他的人,懂戏的人。更比段小楼有涵养,有内容,有能力。他对于国学的精通,是可以带着程蝶衣走上另外一种境界的。若史上却有其事的话,跟了袁四爷的程蝶衣绝对不弱于四大名旦。

蒋雯丽。小豆子的妈,一个妓女,为了儿子有口饭吃,不遭人白眼,生生切下儿子的小小指,死了,生了。 同是下九流,她打心里看不起自己,觉得梨园比窑子干净。 师傅不收六指,娘没了办法,你也下九流,你不给我生路,怎么着呢?跪你总行了吧?再不行,我是窑姐,多个男人不多,少个男人不少,你想怎么着吧? 举手投足间,把一个饱经风雨的妓女,娘,演得淋漓尽致。蒋雯丽的强项是饰演经历坎坷,精神异常,少有些神经质的女性,一切东西都会从她的眼里泄出来。

小四也和程蝶衣一样,也一心成个名角,所以总是心甘情愿的忍受师傅程蝶衣的打骂。可是到了新社会,讲究人人平等,穷苦人翻身当主人的时代,小四的心慢慢也了变化。有一天,小四因为唱词唱错,被程蝶衣罚跪搓衣板,而且头上还得顶一盆水。这个时候,小四再也无法忍受师傅那种对他的压迫,愤怒的起身把水打翻在地。而他的师傅看到这一幕,在他看来就是翻了天的造反行为,骂他如果这样,那永远是下三滥的玩意。小四回去拿了行囊,准备永远离开程蝶衣,自己的恩师和养父。并且临走时说,您这话要在旧社会,也许行,但搁着新社会,不行!!小四就是带着一份和师傅赌气的心里走了,他一定要让师傅看看,没了师傅,在新社会里我照样成名角。在以往,老师还有父亲的威严,都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君亲师在过去那个时代都是高高在上的。而现在小四表演给程蝶衣,程蝶衣这位身兼父亲和老师的双重的他,表演给他看的这一幕,是程蝶衣从来没见过的。愤怒之余,他也是不解的疑惑,他总是痴迷于戏里的王侯将相,没察觉外面的变化

《霸王别姬》,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声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推荐第4篇:霸王别姬

戏梦人生终虚幻

—浅析《霸王别姬》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戏梦人生终虚幻

——浅析《霸王别姬》

摘要:

苦痛,像是长在心里的器官,与生俱来,拔不掉,割不断,一生都跟随着痴情的人,去承受磨难百般,却还要向着不变的方向如一而往、从一而终。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里面所描述的程蝶衣,

就是这样的一个因痴情而被一生的苦痛波折折磨致死的悲剧人物。他唱京戏,演虞姬,在舞台上为了与共霸王愿牺牲性命,而实则是在扮演着自己;他闹婚礼,抽大烟,在生活中为了要和爱的人唱一辈子的戏,实则又再现了虞姬。戏里戏外,程蝶衣和虞姬竟在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世道里合二为一,爱着一个人,至始至终,又都注定了悲剧。 关键词:霸王别姬张国荣

引言

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1993年上映的电影《霸王别姬》,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本片由汤臣电影公司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共同投资拍摄完成。全片影像华丽,兼具史诗格局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讲述了两个伶人的悲喜人生,并掺合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

一、影片分析

电影的主角是两个京剧戏子和一个妓女。编剧李碧华说:“世人认为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我偏要写婊子有情,戏子重义。”编剧所说的“婊子有情,戏子重义”,指的是菊仙和程蝶衣。菊仙有情,程蝶衣重义。段小楼是假霸王,程蝶衣却是真虞姬。段只学到了“霸王”的皮毛,程却学到了虞姬的精髓。

影片描写了一代名角儿成长,发展,衰败,破灭的过程。程蝶衣看到名角儿唱戏,意识到通过舞台艺术,能获得生命的价值,得到人生的尊严,从而唤醒了他投身戏剧舞台的觉悟。程蝶衣是一心演戏的

戏痴,却一步步沦为面首,汉奸,烟鬼,沦落为揭发嫂子菊仙的罪人,最终以自刎告别霸王。段小楼惧怕像袁四爷那样被镇压,背叛了至亲至爱的人,“一姬一妓”都抛弃了他,最后落下孤家寡人。先有心死,才有人死,然后才有艺术的死,揭示了艺术与人生,演员与角色,角色与生活的关系,揭示了艺术家人格与艺术兴衰的关系。

在国子监的火堆旁,程蝶衣沉痛的说:“你当今儿个是小人作乱,祸从天降!不是,不对,是咱们自个儿一步步走到这步田地来的,报应!我早就不是东西了,连楚霸王也跪下来求饶了!那它京戏能不亡吗?”程蝶衣,段小楼的悲惨命运,具有一定的时代典型性。

影片时间横跨半个多世纪,涉及了三代京剧艺人。编剧紧紧抓住了结构的关键:“一人一事”。一人即程蝶衣,一事即以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情感冲突为情节主线。

影片将历史动荡对传统京剧艺术的波及,具体落实到环境与人物的冲突,人物与人物的冲突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关师傅,太监张公公,袁四爷,青木,法官和伤兵,小四和红卫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势力。

故事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构成:结义,恩怨,背叛,较典型的戏剧三段式结构(他的新戏《梅兰芳》也是由“斗戏传”、“弃情记”、“秉义志”三部分组成),形成一种史诗性的散点与线性相结合效果。作为一种史诗性戏剧结构,剧情有不断引入的人物,也有不断推出的人物。第一部,引入张公公,退出小赖子,第二部引入菊仙,袁四爷,青木,退出关爷,张公公,第三部引入小四,退出袁四爷,菊仙。每

一部分引入的历史色彩性人物,造成外部坏境的改变,由外到内改变人物内心,深化人物间的矛盾,造成戏剧动作的持续发展,将冲突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影片中的人物是符号化了的人物形象,比如说霸王。戏中有三个霸王——小赖子,小石头,袁四爷,他们代表了三种人生道路。第一个霸王——小赖子,小赖子与小豆子见面时戴着霸王面具,开口闭口,朕如何如何。小赖子在开场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逃跑,第二次逃跑后,又随着小豆子回戏班,怕师傅打板子,吓得上吊自杀了。他的贯穿行为是拒绝,逃脱,小豆子没有选择跟随着小赖子逃离的道路。

第二个霸王是小石头,小石头与小豆子相见的第一句台词是:睡在我的被窝里吧!暗示着两个人的“夫妻”关系。小豆子被师傅打板子时,小石头敢于出来保护小豆子;后来还强迫小豆子转成旦角。最后,程蝶衣认定了段小楼,决心从一而终。最终,他还是对段小楼绝望,演出了“姬别霸王”。

第三个霸王式袁四爷,他是一个经历几朝几代都不曾倒台的权贵。他给程蝶衣送条幅:“绝代风华”,又送了玉蝴蝶,暗示着他把程蝶衣看做女人,他是一个采花的浪子。程蝶衣因为段小楼娶菊仙,情感失落转而依附袁四爷,并为袁勾霸王脸,暗示着他渴望依靠一个镇的霸王。程蝶衣和袁四爷两人在月下唱戏,程蝶衣在恍惚中将袁四爷看成了师兄段小楼。当程蝶衣抽出宝剑,袁四爷惊叫:不要动,它是真家伙!点出袁四爷玩不起真的,是假霸王。程蝶衣并不是袁四爷所

谓的红尘知己,只是他的玩物,是不能信赖和依靠的人。

戏剧学家马丁·艾思林曾说:“如果你在一个刚去的市镇上,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步行,都一个一里两里之外的地方去,那么这个旅程在第一次显得是无止境的,但是在第二次,当你记住了道路上那些成为次要目标并把旅途连接在一起的路标时,厌烦就会减轻,时间也就过得快多了。因为一件事物,如果没有形式上的,缺乏表示其内在联系的标志,它就会显得是无止境的。一旦我们了解到这个距离··那么朝着一个明确的,遥远的目标前进时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因此,结构的清晰和演出过程中设置明确的“路标”是戏剧中极为重要的形式上的因素。

一部史诗性电影往往具有“史”实的一面,展示宏大的社会场景,历史进程,众多的人物画像,也具备“诗”的特点,饱含高度的主观情感,诗化处理,在叙事线索上分支更多,包容更广。在剧情发展中,存在大量的“路标”也就是关节点,这些关节点包括:人物性格发展的关节点,人物情感发展的关节点,人物关系发展的关节点,人物动作发展的关节点,动作的关节点等。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程蝶衣,段小楼还是菊仙和小四,他们都有明确的目标,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完整的动作线,这就使得电影中的意志冲突非常强烈。《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一生扮演了三种身份,成全者小石头,拯救者霸王,背叛者段小楼,从一个拯救者蜕变成为了一个背叛者。程蝶衣也经历了三次艰难的人生抉择:小豆子——确立人生信念。从苦难中找到戏剧理想和人生位置。程蝶衣——

唯美主义的人生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虞姬——反抗现实社会,拒绝现实人生。从戏剧人生中惊醒后,毅然在戏剧中结束自己的人生。这里边的每一次变化,都有一次全新的定位和命名。

全片的大多数情节,其实仔细分析起来都是由性而起,这可否理解为本片的叙事动力?而作者也在文中对性意识的理念进行了表述。第一次,小豆子入张府,吓得说要尿尿,张公公取出一个水晶缸,暗示在太监的眼里,男性器官是多么珍贵。第二次,袁四爷请程蝶衣吃“姬别霸王”,从龟颈取血,暗示阉割性器官,在袁四爷眼里,男性器官应该割舍。两个玩弄程蝶衣的权贵有着完全相反的性意识。

关于性暴力,导致性倒错。第一次,母亲为送小豆子进班学戏,斩断他的六指,暗示着阉割。第二次,那坤叫小豆子唱《思凡》,小豆子总是念“我本是男儿郎”,小石头用烟袋锅捅他的嘴,暗示着性强暴。性扭曲,先来自母亲,后来自师父师兄,编剧强调造成程蝶衣的性倒错的压迫和诱因,来自一种伦理纲常下的“爱”。而片中所有的恩怨情仇则来自于这样的“爱”。

二、结束语

《霸王别姬》人物性格的符号化取向与绣像式,脸谱化的戏曲传统是一脉相承的,电影语汇的符号化表述,也与戏曲的符号表述达到高度一致。在叙事方法上,明显带有传统戏曲的史诗性叙事的特点,偏向于故事有头有尾,情景戏剧化,人物命运传奇化等等。这部影片为电影民族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叙事范例。

推荐第5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这是一个太复杂的故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霸 王 别 姬 》讲 的 是 楚 汉 相 争 的 故 事 。楚 霸 王 ,何 许 人 也 ? 那 是 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 扫千军的勇将孟帅, 老天却偏偏不成全他, 横 可 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 刘邦给困死了。 天晚上, 着大风, 让 那 刮 刘 邦 的 兵 唱 了 一 宿 的 楚 歌 ,楚 国 的 人 马 一 听 ,以 为 刘 邦 占 了 楚 地 ,全 都 慌 了 神 了 ,跑 光 了 ,听 得 霸 王 也 掉 下 泪 来 。人 纵 有 万 般 能 耐 ,可 终 也 敌 不 过 天 命 啊 !那 霸 王 风 云 一 世 ,临 到 头 就 剩 下 了 一 匹 马 和 一 个 女 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虞姬不肯。 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而后拔剑自刎, 从一而终啊! 讲这出戏, 这里边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 得自个成全自个。 是 人 戏子的悲哀──一切为了成角 霸王别姬──程蝶衣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一直搞不懂蝶衣为什么在最后文化解放的时候选择了自刎, 少 多 年 都 过 去 了 ,好 多 年 没 有 唱 戏 了 ,突 然 回 到 舞 台 ,为 舞 台 而 生 的 他 用 自己的生命,终结了一个绚烂的神话。 程 蝶 衣 ,一 个 窑 子 里 女 人 的 孩 子 ,在 母 亲 走 投 无 路 的 时 候 把 他 交 给 了 喜 福 成 科 班 ,从 此 他 进 了 梨 园 行 ,走 上 了 唱 戏 为 生 的 道 路 。程 蝶 衣 的 成 长 ,让 我 们 窥 伺 了 一 下 戏 子 的 人 生 。古 时 候 的 戏 子 ,在 没 有 上 过 学 的 情 况 下 学 唱 戏 ,那 长 长 了 戏 文 就 要 靠 师 傅 一 遍 一 遍 的 教 给 ,然 后 慢 慢 的 记 下 来 ,他 们 吃 了 多 少 苦 ,受 了 多 少 罪 ,没 人 能 够 了 解 。只 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要挨多少打,要流多少泪。 戏 子 有 戏 子 的 悲 哀 ,因 为 他 耀 眼 的 角 色 是 旦 角 ,从 小 受 角 色 的 影 响 ,无 论 是 思 想 还 是 行 为 ,都 能 透 露 出 从 骨 子 里 渗 出 的 女 人 味 ,梨 园 行里讲, 怕 思凡》 其中一句为 我本是女娇娥, 不是男儿郎” 女 《 , “ 又 , 作 为 男 孩 的 蝶 衣 ,因 为 男 孩 的 本 能 ,一 次 次 的 背 错 ,在 他 的 心 里 他 本 是 男 儿 ,郎 又 不 是 女 娇 娥 。是 科 班 师 傅 的 毒 打 ,是 自 个 成 全 自 个 的 誓 言 ,是 亲 爱 的 师 兄 失 望 的 眼 神 ,蝶 衣 终 于 不 再 背 错 了 ,蝶 衣 也 终 于 变 得女人了。作为一个戏子,他是成功的,可是作为一个人呢? 蝶衣早已把自己当作女人来看待了, 女人的行为, 人的心里, 他 女 他 爱 着 他 的 师 哥 ,他 跟 师 哥 的 女 人 吃 醋 ,他

为 了 他 的 师 哥 糟 践 他 为 之 生存的戏。段小楼给他的评价是“不疯魔,不成活”“你是真虞姬, 我 是 假 霸 王 ”,袁 四 爷 给 他 的 评 价 是“ 快 入 纯 青 之 境 ”,可 见 蝶 衣 对 戏 的 痴 迷 程 度 ,人 生 即 是 戏 ,戏 即 是 人 生 。他 不 能 忍 受 师 哥 跟 别 的 女 人 一 起 ,于 是 他 便 以 一 颗 报 复 兼 放 纵 的 心 成 了 袁 四 爷 的 红 颜 知 己 。他 已经不能分清男与女, 的眼里只有他的师哥。 句歌词是这样写的, 他 有 “ 可 是 女 人 爱 是 她 的 灵 魂 ,她 宁 愿 奉 献 一 生 ,为 他 所 爱 的 人 ”此 时 的 蝶衣是不是这句话的写照呢?蝶衣的生活就是一个悲剧, 如他是个 诚 所 言 ,唱 戏 得 疯 魔 不 假 ,可 这 做 人 也 疯 魔 ,在 这 人 世 上 ,在 这 凡 人 堆 里,咱们可怎么活呦。 终 究 ,蝶 衣 还 是 蝶 衣 ,蝶 衣 是 本 是 男 儿 郎 ,又 不 是 女 娇 娥 。他 为 此奉献了一生,他要在生命的尽头终结这个绚烂的神话。 如 果 肝 肠 寸 断 还 不 能 算 作 悲 剧 ,那 么 ,老 天 爷 ,到 底 怎 样 你 才 满 意? 霸王别姬──段小楼 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 敢 爱 敢 恨 是 小 楼 的 特 色 ,他 也 因 此 得 到 了 菊 仙 的 爱 。小 时 候 的 小 楼, 名叫小石头, 福成科班的大师兄, 群孩子的头, 皮捣蛋, 小 喜 一 调 聪 明 可 爱 。从 不 怕 师 傅 的 暴 力 ,他 了 解 师 傅 ,尊 重 师 傅 ,也 能 像 师 傅 所说, 个成全自个, 是小楼的成长过成让我们看到了跟多的希望。 自 可 他 喜 欢 唱 戏 ,就 努 力 去 唱 ;他 真 心 的 对 待 师 弟 们 ,换 来 一 群 真 心 对 待 他的人,尤其是蝶衣;他喜欢花满楼的菊仙,就义无反顾的娶了她, 从 不 嫌 弃 她 的 出 身 ;菊 仙 在 师 傅 面 前 说 蝶 衣 不 是 的 时 候 ,他 又 站 出 来 维 护 从 小 与 他 长 大 的 师 弟 ,不 管 他 的 师 弟 之 前 对 他 做 过 什 么 。这 就 是 段 小 楼 ,风 风 火 火 的 小 楼 。我 喜 欢 小 楼 ,是 因 为 他 是 真 实 的 存 在 ,段 小楼的形象是那么的丰满,他告诉我们生活是怎么一个样子。 霸王别姬──菊仙 有爱,就要去追寻! 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子,当段小楼说要娶她,并且喝下定亲酒后, 菊 仙 就 决 定 要 从 良 ,然 后 嫁 给 他 了 。窑 姐 的 身 份 没 有 阻 碍 她 追 求 真 爱 的 脚 步 。“ 花 满 楼 不 留 结 许 婚 的 人 ”,多 么 可 爱 的 笑 话 ,多 么 美 丽 的 谎言。女人就应该这样,有爱就去追寻。

推荐第6篇:霸王别姬

《论--霸王别姬》

影片《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于1993年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一举捧得第四十六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中最重要的两项大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大奖”。这部影片值得称道之处着实不少,它拥有史诗般的宏大规模、波澜起伏的情节、瑰丽的影像色彩、复杂深刻的人物形象,可是最吸引我的还是影片中主人公程蝶衣凄美梦幻的悲剧一生。我利用层层递进的研究方法,以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为参考资料、以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为基础、以前人对影片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对影片中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剧根源做了深层次的探究,力求得到程蝶衣悲剧一生的根源是由于外在强权社会的摧残和内在自身性格的偏执性两方面造成的。

在影片中关师傅是“一个从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家长形象”,他是戏班的核心人物,在戏班里他既是师又是父,这使得他身上具有了明显的封建家长所特有的冷酷、专制和强权。长的文静秀气的的小豆子被师傅指派学旦角,然而这绝不单纯是小豆子被派定为生角、旦角的问题,而是一种暴力施之于其的性别改写。“中国戏曲的高度写意性为男旦女生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封建礼教男女大防之戒律,使这种可能性在很长年代里成为一种必须遵循的行业规范。”[1]此时关师傅就成为这种行为规范的维

护者。他维护的方式就是对戏班学徒的非打即骂。《思凡》中的一句对白:“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这是师傅指定小豆子要唱的台词,也是小豆子赖来生存的这个戏班子为“吃饭”而必须让他如法炮制的戏,可是他竟因屡屡把它错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遭到鞭笞。

戏班师爷无情地挖苦他说:“尼姑是男的,还是女的,你怎么连雌雄都不分了?”这种错当然不是他的愚笨所致,这是一种坚持、是他潜意识中一次次痛楚而又绝望的反抗、是对性别倒错的顽强抵制、是对自己性别的一种本能的捍卫,也是对他一生悲剧演变本能的逃避和抵抗。此时可以明显看出,这时的小豆子,还有强烈的性别意识,对自己的男儿身份还比较清楚。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你进入不了角色,那么外界就得采取非常极端的方式要你转化。旧时京剧学习班训练中那出名的严厉与残酷, 稍微一唱错就是劈头盖脸的暴力教育,使得师傅打烂了他的手掌,即使这样他仍然不吭声、不告饶,甚至欲把被打的皮开肉绽的手浸入水中,企图以废手来进行最坚决的反抗,他宁肯残废也不愿接受传统文化暴力的改写。这终于激起了关师傅的狂怒,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顿毒打。正如英国学者斯马特在《悲剧》中曾说到:“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反抗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但“女娇娥”、“男儿郎”的错误仍在继续,改写仍旧设有完成。他经历的无数

苦难、同行(小赖子)的自杀以及同伴们天天所受的痛苦生活,也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以关师傅代表的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残忍和虚伪。离开体制、背叛体制的下场是残酷的,这种残酷的现实使他渐渐明白,要么不成活,要么一定成角儿。直到一直保护他的师哥小石头也开始作为暴力的又一个实施者,抄起师傅的烟袋锅在小豆子的嘴里一阵狂搅之后,这次的暴力实施终于完成了小豆子性别改写中的最后一笔。他彻底认同了自己作为旦角的性别身份,服从了、皈依了集体信仰,遵守了他必须遵守的行业规则。只见他带着迷醉、自然、淡定的表情款款起身,行云流水般的道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至此程蝶衣完全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受害者,也彻彻底底地被他所处的传统文化所“化”了。在这个阶段里悲剧人物程蝶衣的性别转换的过程正体现了历史、文化对命运的深刻烙印。

就在“男儿郎”的小豆子在传统文化暴力的压制下逐渐完成了向“女娇娥”程蝶衣的畸变之后,他一心一意只想唱戏、唱好戏,可黑暗社会中的恶势力又一次次的给程蝶衣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但凡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表现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人的命运之时,无不着力挖掘人物的内在心灵,刻画人物的内在性格:拿破仑的魅力在他的自信、果断、一往无前的性格美;哈姆雷特的感人则在于他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却又无力支配自己行动的性格悲剧;阿Q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文学典型,是由于他性格

中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在传统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人们必然会形成的畸形的心理状态;而“奥勃洛莫夫性格”则成了从欧根·奥涅金、彼却林、罗亭到奥勃洛莫夫,一代俄罗斯文学中艺术形象的内在联接要素。可见,性格之于艺术形象,正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人有了血液,生命才能继续,艺术形象有了性格,才有其独立鲜活的生命力。艺术大师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没有把人物形象局限在离奇曲折的情节上,而是着重展现了这些人物形象特有的性格,因为“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而影片中程蝶衣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性格的悲剧,之所以酿成这场悲剧,除了来自社会的各种压迫摧残外,还有就是悲剧主人公程蝶衣性格上的原因.

对《霸王别姬》中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剧根源进行分析阐释,不仅仅可以发现悲剧的形成因素,又可以对人物及其走向悲剧结局的人生历程作深入了解,利于促进人们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居安思危,更好地体味和珍惜生活。其次,也可以引发人们对“从一而终”的另一角度思考——灵活变通的“从一而终”,即从“一”到“终”,“初衷”和“最终”是坚持不变,但从“一”到“终”的过程和方式却是可以灵活处理的,可以具体环境具体分析的,可以随机应变但又不违背起码的人格尊严的。既然环境不能顺从我意,那只能是改变和完善自己去适应环境,智者不是拼死去改变环境而是改变自己,从而在各种环境中更好地生活。

结论

一次次的悲惨遭遇逐渐使程蝶衣转变了性别意识,最终落入男女同

一、人戏不分的境地。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模糊了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线,从而使他的人生进入了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梦幻世界之中。偏执性格导致“从一而终”的强烈意愿与不断变化的历史形成相互抗击的困境,外来的种种的力量施与个体的身上,使其与其信仰和理想或生离,或俱灭。“虞姬怎么演,也都有个一死”,正是程蝶衣一生悲剧的伏笔。他偏执的性格使其一生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不管世事如何纷扰都只是执着于艺术,他对人生理想是最执着,但这种执着却是偏执扭曲甚至病态的。对于“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来说;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理想世界里的理想主义者来说,他的生命中的两大支柱之——爱情、艺术都已毁灭,至此他的命运也就滑入了悲剧的深渊

推荐第7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电影音乐赏析

《霸王别姬》,一部92年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和巩俐主演的电影,讲述了程蝶衣,一个视戏剧为生命,对爱情无比忠贞的戏剧大师悲剧的一生。他从小被母亲切掉了第六只指头卖进戏班,接受严格的戏剧训练,与戏班的大师兄段小楼相依为命。经历过许多磨难,终于成长为一名红极一时的戏剧大师,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爱的大师兄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谁知道命运赋予他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程蝶衣悲剧的人生穿越多个复杂时期,清政府统治时期,他被宫中大总管猥亵;抗日战争时期,他被迫为日本人唱戏,而在此时,心爱的大师兄段小楼也娶了青楼女子菊仙;抗战胜利后却被国民党当汉奸抓去审判;全国解放后却迎来文化大革命,被当牛鬼蛇神批斗„„他悲惨的一生最终在打到“四人帮”后得到结束,而结束的方式是——自杀,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楼的怀中,就像虞姬一样。

电影当中有许多精彩的配乐,它们突出人物性格,渲染电影气氛,调动观众情绪。其中多处音乐更是由中国京剧 院乐队和中国中央乐团演奏。

下面就几处精彩配乐做下简单赏析。

电影的开始,是已经迟暮之年的重逢,开篇的锣鼓,黑暗中亮起的灯光,仿佛揭开了沉重的一幕生活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电影的音乐除去插曲、主题歌、戏曲选段,断断续续的大概有四十几段,单是凭音乐,就可以串起一段难忘的回忆。

故事的开头,程蝶衣的母亲带着幼小的程蝶衣到了戏班,被告知由于他的第六只手指而不能被收留时,母亲狠心地把他的第六只手指给切掉。程蝶衣被带去厨房的时候,响起自左到右的金属“嗡嗡”声表现出主人公心里的压抑,当手指被切掉后,母亲带抱着他去打手印,在此过程中,金属“嗡嗡”声夹杂一下一下低沉的大鼓重击声,渲染一种心惊肉跳的气氛。程蝶衣满手是血地在纸上盖上手印的一瞬间,却响起戏剧表演时的吹奏音乐,暗示程蝶衣的一生将就此跟戏剧联系起来。

就在母亲丢下他一个人走掉的一刻,响起一把高亢的吆喝声,正是修剪子人的吆喝声,在四处回荡着。刀具,抛弃,血,成了程蝶衣此时的回忆。而在故事发展到程蝶衣在宫中的天井看到一个在风雪中被抛弃的婴儿,他不顾反对,毅然把婴儿带回去。此时,那把修剪子人的吆喝声再次响起,可见,从被抛弃的婴儿身上,程蝶衣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从而产生同情。

那自左到又的金属“嗡嗡”声从程蝶衣一走进戏班大院开始就总是伴着戏班大院出现,无论是小时候平常训练,还是十多年后两主人公再次回到戏班大院。话说,在那个戏班里,除了严格的训练,被往死里打是很平常的事,一阵阵环绕的“嗡嗡”声表现出了主人公对这个戏班大院的恐惧和心里的压抑。

小时候的一件事震撼着程蝶衣的心灵却也因此让他坚定了走戏剧这条道路。那天学徒们都在休息,癞子在吹嘘冰糖葫芦有多好吃的时候适时响起一把属于冰糖葫芦的吆喝声。受不住诱惑的癞子和蝶衣竟逃出大门。背景音乐“门外”:戏班的小兄弟们天天早上在河边喊嗓,稚嫩的声音不明所以的参差不齐着你还记得吗?师傅教训我们,要从一而终啊。一把见证命运的宝剑,缓缓的抽了出来,一如岁月的静静流逝,在某个时刻吧哒一声停了下来。热闹处锣鼓嘎然而止,师兄啊,“不要问我是否再相逢,将往事留在风中”。戏仍在上演,锣鼓重又齐整整的响起 - “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

推荐第8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是一部由程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电影。该电影1993年5月24日获得第46届法国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成为轰动一时的大片。本片获此殊荣不仅是有强大的著名明星阵容,尤为重要的是影片本身的丰富内涵及艺术价值。从所讲述的内容来看,这不仅是一部历史剧,也是一部情感大剧。

影片的时间跨度大,从清末民国初年到解放后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以一部影片浓缩这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和人物心理变化,个人人物的命运始终深受时代大环境的约束,对这些人物的讲述其实就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展示。中国古代对社会的现实记述是通过史书、诗歌辞赋、戏剧、小说等表现出来的,自从电影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出现以来,人类有了新的方式来表达大众的普遍情感。屈原、司马迁、杜甫、关汉卿、吴承恩的作品只是表达作者个人对社会民生的个人著作,程凯歌导演的作品却是可以为大众所普遍接触的鲜活的影视作品。

与《霸王别姬》具有同一特色的电影还有《活着》、《芙蓉镇》,此类作品在国内很少公映,因为其内容触及土改*等敏感话题。但是此类作品却是比较客观再现当时社会的面貌,故而对于想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人来说,这些此类电影是值得看的。我个人最感兴趣的还是《霸王别姬》里段小楼、程蝶衣、菊仙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电影名字叫《霸王别姬》,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部剧是悲剧。霸王别姬源自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的时候,此时四面楚歌,准备突围但心里担心虞姬,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而死。此后霸王别姬的故事为众人熟悉,在京剧上也常演出。在京剧的舞台上,杨小楼演的是项羽,程蝶衣演的是虞姬。杨小楼和程蝶衣自小一起长大,同门学艺,一起登台表演。二人在互相的接触中,程蝶衣对杨小楼的感情已经超越同门师兄的情谊。由于程蝶衣师傅的严格要求和他自己潜意识认为自己是女孩子,再加上扮演虞姬日久,程蝶衣内心有一种女儿意识,忘却自己是男儿身,不能自拔的爱上了杨小楼。但是杨小楼始终当他是师弟看待,始终没有明白程蝶衣对他的暧昧感情。杨小楼后来娶了一个妓女菊仙,程蝶衣还为此与菊仙相互嫉妒,杨小楼全然不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即便杨小楼也爱程蝶衣,他们的感情也不会为世俗所接受。虽然在《左传》《后汉书》记载有皇帝喜欢过男人,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程蝶衣对杨小楼的爱不符合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要求,杨小楼也没有觉察到程蝶衣对他的爱,只是觉得是一种师弟对师哥的依恋吧。程蝶衣始终处在一种单相思之中,总是想着他是虞姬,杨小楼是霸王,他们两个人就这样过着,一辈子不离不弃,但是杨小楼在心里把自己当男人,把程蝶衣当男人。作为男人总会有男人的需求,杨小楼娶了菊仙,单相思的程蝶衣必然痛苦不已,知道有一天杨小楼提醒他是个男儿身,程蝶衣猛然明白这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梦,最后用剑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刻他才是真正做了虞姬,但是人间也再无程蝶衣,杨小楼也就是一个孤独的霸王了。 从剧中可以看出杨小楼和程蝶衣的命运总是脱离不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的。从时间上可以分为清末民初*时期,国民党秉政时期,日本侵略时期,共产党秉政时期(打败国民党、群众运动、知识分子改造、文化大革命四阶段)。杨与程的命运总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浮沉。

在清末时期,清廷被革命党推翻,短时间内又不能确立国家新的政体和秩序,一切都处在混乱之中,所有的人都在痛苦的挣扎着求生存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伶人更是如此。程蝶衣母亲青楼女子,估计程蝶衣亦不知其父是谁。中国古代青楼妓女和伶人的社会地位很低,社会评价不高,常为社会统治者和一般民众所轻视。由此可见程蝶衣的生存压力和社会歧视。程蝶衣被其母亲送到戏班谋生,由于出身不好常受到嘲笑和欺负,学戏也面临师傅的压力和鞭打,为了扮演虞姬却忘不了自己是男儿身。但是有杨小楼对他的保护和他个人转变态度,戏艺越来越精,所扮演的虞姬成为经典,程蝶衣也成为名角,这对他来说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是很有希望的,至少不用在挨饿了。但是社会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妙,不公平是普遍的现象,只不过处于不同地位和阶段所遭遇的不平是不同的。再一次演出中,以为前清的老太监看上了他,这位太监有你恋童癖,在老太监的威胁和利诱下,程蝶衣被侮辱了,他不得不惨然地接受这悲惨的命运,就像羊脂球被社会抛弃不得不被德国军官侮辱一样,这都是社会强加给个人的悲剧。

民国虽然建立了,但是社会还是承袭清朝的社会,为恶的人还是为恶,受欺负的人还是受欺负,社会还是那样贫穷,个人还是得为三餐痛苦挣扎。革命并没有带来所要的秩序和富裕,旧秩序的崩溃使得黑暗势力可以更加无所顾忌。自由民主虽然已经在文本里了,但是离平常百姓还远着呢,民不富足焉有自由与民主?程蝶衣本想就这样靠好好演戏与杨小楼过生活,但是杨小楼娶了菊仙,程蝶衣无法挽回杨小楼,为了忘却内心的痛苦他抽了鸦片,甘心被旧式大官僚袁世卿调戏、玩弄,在这样的自我堕落中麻痹自我。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社会缺乏明朗的发展前景,个人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公正的政府没能建立,人民没有方向,人人都在痛苦针扎,有钱的没钱的都麻醉这自己,得过且过地生活着,这样的社会怎么会有前途和希望。从程蝶衣当时的处境来看,当时社会黑暗,人民很痛苦,在茫茫之中找不到希望所在。

日本人的到来打破了北京的平静,原本打算就这样得过且过的程蝶衣和杨下楼也不可避免卷进了中国日本之间的斗争中。日本人抓走了杨小楼,威胁程蝶衣为日本人唱戏,不然杨小楼有性命之忧,菊仙去求程蝶衣救助杨小楼,程蝶衣恨死菊仙,但是又不忍失去杨小楼,他毅然去给日本人唱戏,那怕会被带上汉奸的帽子。杨小楼获救了,但是杨小楼认为他不该与日本人合作,杨小楼再次误解了他。尽管被误解,但是程蝶衣没有解释,默默承受这一切。八年抗战,日本人被赶跑了我,国民党回来了。程蝶衣被国民党宪兵抓了,因为他给日本人唱戏,有当汉奸的嫌疑,可能会被枪毙。在审判席上,程蝶衣怎么都不承认自己是汉奸,他也没有说为什么给日本人唱戏,不能给出合理解释有可能吧被判决为汉奸,幸好程蝶衣很有名气,国民党中懂得京剧的开明高官救了他。程蝶衣捡回一条命,但是内心依然孤独、寂寞,只有与杨小楼演《霸王别姬》的时候他会很忘我与快乐,生活在短暂的快乐中。这个不存在的虞姬就是他的生命,他生活的希望。

短暂几年,局势又变了,程蝶衣个人的命运也随着局势有了变化。国民党丢了政权,共产党进了城,现在北京是一番新气象。群众被组织起来了,程蝶衣、杨小楼、菊仙这些旧社会的人应该翻身了吧。前清的太监已经被人遗忘,在大街上乞讨。旧时有钱有势的风云人物大官僚袁世卿被抓了起来,被群众运动斗的很惨。陈蝶衣觉得旧时的大人物被打倒了,新的政权却是有力量,这是个很新鲜的政府,在程蝶衣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现在他经常被邀请去演戏和讲座,他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积极地为社会培养京剧人才,他内心获得做人的尊严。程蝶衣经常去参加座谈会,发表有建设性的看法,但是他的有些观点与现在政权的看法不一样,有时被看做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他感觉到了这个政权很激进、很革命,也感觉到危险和担忧。随着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开始,陈蝶衣划成右倾,他现在孤独的生活着,在大跃进和自然灾害时期都默默的挺着活下来。他偶尔偷偷去看杨小楼,从窗户里窥一眼,当看见杨小楼和菊仙亲热时,他很惶恐和无奈的跑开了,他也许明白菊仙能给杨小楼他不能给予的。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就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1966年,*的风暴来临。程蝶衣、杨小楼、菊仙都没顺利躲过这一劫。在红卫兵的威胁和压力下,他们三个人在*中互相揭短,互相侮辱,所言所为都超过了人类道德的底线。菊仙过去做青楼头牌的经历被揭发了,她受不了打击自缢而亡。杨小楼、程蝶衣做人的尊严和道德在这场大革命中被摧毁了,他两人的内心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平静了,所有的人的精力都疲惫了。当程蝶衣和杨小楼再次演《霸王别姬》已经没有以前的热情,只是重温他曾经对那位师兄的爱意。在歇息的时候,杨小楼提醒他是男儿身,他仿佛明白了,这几十年都是一场梦,自己渴望做虞姬但不是真的虞姬,真的虞姬已经先楚霸王死了,陈蝶衣用宝剑自刎,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真正做虞姬的代价,也是在最后一颗他自己才明白,他的死使得杨小楼明白蝶衣是那样爱着他。

我以为《霸王别姬》是历史悲剧,用这部悲剧来讲述历史和爱情,以小见大,展现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从这个方面来说,《霸王别姬》是部很成功的电影。就电影所展示的时代内容来看,这个社会改革和革命都是社会转型的代价,英国、法国在社会转型的时候将国王送上过断头台,法国更经历过雅各宾派恐怖专政,俄国革命将王室灭绝,中国社会变革也流了不少的血。所以,对内容要客观去看,不要太冲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内在的必然性,要理性地去看待这一切。

今天中国秩序已经建立,改革也在进行着,一切都已经上了正常的轨道。曾经娜娜出走了,今天娜娜觉醒了,回来了,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

推荐第9篇:霸王别姬

看《霸王别姬》有感

小尼姑年方28正青春,被师父销去了头发,我本是立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什么腰系黄条身穿直裙,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不由人心急似火,奴把袈裟扯破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的众百姓痛苦颠连,(大王回营啦)此一番连累你多受惊慌,

“戏总是要唱的,你也不出来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小豆子你就听师哥一句,服个软,还不是我的霸王你的虞姬”“虞姬为什么要死”“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可那是戏!”

“都骗我,我也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井颓垣,段。。段小楼,你天良丧尽,狼心狗肺,空剩一张人皮了,自打你贴上这个女人,我就知道完了,什么都完了。你当今儿是小人作乱,祸从天降。不是,不对,是自个儿一步步,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囚地来的。报应,我早就不是东西了,可你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那它京戏能不完吗,能不完吗?报应,”

“大王,快于宝剑赐予妾身,赐予妾身”“妃子,不,不。。不可寻此短见呐”“大王,快将宝剑赐予妾身”“千万不可”“不灵了,不灵了,不跟趟了,老了”“汉王,他,他杀进来了”“在哪里”自杀了。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立娇娥。这一句话似乎就注定了这个结局,这一切只因为虞姬这个角色让蝶衣终究还是死于剑下。他男儿的天性被抹杀了,他注定要妖媚柔情,而当他内心形成了一种女子柔情之时又不被世人所了解承认,此时他的痛苦就如同哑巴吃黄连,无人知晓,这样的确是个悲剧。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上这样的问题,有些男孩的性格显得很温柔,真的很像女的,当然,更有一些节目正引以为豪——反串。如果当成一种艺术本身来讲,我们可以接受,可是我们知道艺术是扎根与我们灵魂深处,你追求艺术,艺术也成了你的一部分,你的性格和行为也蕴含了你艺术的气息。如果说他真爱这个艺术,他自己不会觉得自己属于另类,那么他可以活的很开心,因为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能够包容各种艺术,只要你能将这份艺术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启迪。

任何一个爱艺术的人都会受到社会的尊敬,任何用心去做的事都会得到肯定,也许不是所有人的肯定,当也会是很都人的赞同。那些没有准备充分的“创新”最好不要拿出来,拿出来的东西都必须是自己满意的,花够心思的。那些搏一笑之欢的噱头只能是噱头,不登大堂之雅,一句话的艺术真正体现在它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我个人的性格有点中性化,我觉得自己应该再阳刚一点,这是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而不是狂妄。我对于艺术,只要有爱好都可以学,我相信自己可以自由的入境出境。只要我没有做我的艺术,我就是一个男人模样,如果我搞艺术,我就是属于艺术的那个人。

推荐第10篇:霸王别姬

之前看过哥哥的《倩女幽魂》,《纵横四海》,《白发魔女传》,《英雄本色》......,看见过哥哥英俊潇洒的神偷形象,看见过他风流倜傥江湖大侠的样子,为他青春年少宋子杰而神魂颠倒,为他情深意重穷书生而钟情......而在《霸王别姬》中,我看到了哥哥的另一面,一个为戏痴狂、从一而终、理想主义的戏子——程蝶衣。

程蝶衣是导演陈凯歌在这部影片中所着力凸显的人物,就我的看法,更愿意认为他的霸王。从根本上来讲,是他执著了一辈子的京剧艺术,也是他沉浸了一辈子的\"从一而终\"的人生与文化理想。

蝶衣的生

在影片开始时小豆子被母亲生生剁下一只六指,后来又因为唱错《思凡》被师哥用烟锅捅了满口鲜血,这两个场景连同其后被张公公凌辱一节,可以说是促使小豆子成为程蝶衣的三次或精神或肉体的阉割,是种种外在的暴力在年少的主人公身上的肆虐,小豆子因此而屈服,被迫实现了意识上的性别指认的转换,从而写就了程蝶衣这燃烧释放的一生。

蝶衣的情

“一笑万古春, 一啼万古愁, 此梦非你莫属, 此境非你莫有。”

伴随蝶衣的两行清泪,一丝幽唱“汉兵以略地,四面楚歌生,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仅是如此之威力,道尽蝶衣一生风化,一世平淡,任他使众生倾倒,任他梦中千百次回眸,却始终不得心中那一红尘知己,让人恍有疑虑“此戏唱与谁,为谁唱?”为皇亲国戚,为袁四爷,为日本人,为国民党,为共产党,为平民百姓......,风花雪月,人世间的变化,但蝶衣却只是为他的师哥,他心中虞姬的霸王段小楼,但这个“霸王”却非“力拔山河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而仅仅是人间一凡夫俗子,红尘中一平凡男子。蝶衣对他之情他并非不知,可一句“戏要疯魔不假,可在这人世间,在这凡人堆儿里,可怎么活呀”,伤了蝶衣的心,但执著的蝶衣仍然没有放弃他的梦,但这也就开始了他人生的痛苦。

故事中霸王是懦弱的,面对蝶衣的情,他怕了。只可怜蝶衣为他,不惜放低自尊,背上汉奸的罪名,他却不领情,不在乎,更加记不得。可即使这样,蝶衣却依然爱他,至死不渝。熟悉的话语在耳边念着“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错了,又错了,可这一错,就是一生一世,可并无悔无恨,爱了一辈子,唱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可说是执迷而不悟,只因“霸王是假霸王,虞姬确是真虞姬”。

程蝶衣对段小楼,也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同性恋。戏中的程蝶衣本身就是个\"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痴情戏子,正如他师兄所言\"不疯魔不成活\"。他对师兄的感情更多的来自于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亲情,那是一种眷恋,一种依赖,一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一种无力抗拒曲终人散的落寞。这种感情,也是一种习惯,完全基于精神,那是柏拉图式不现实的,却也是最纯洁最震慑人心的。

终究,蝶衣是个戏子。台下的戏子是多么的让人瞧不起,但是台上,却又是那么的风光无限。而戏台上的一生一旦,其实有很多经典的戏码可以合演,如《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等,但他和师兄小楼最受欢迎的戏码,却是《霸王别姬》。——戏倒是好戏,可惜是出悲剧。常言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有时竟一语成谶。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戏演得多了,渐渐的,他真把自己当成了虞姬,人戏不分了。

他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当虞姬,就是和小楼在台上唱“一辈子”的戏。但可惜正如小楼说的:“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所以小楼最后还是娶了别人,而那些年师兄弟俩因为种种原因数度分分合合,不知差了多少月,多少天,多少时辰没在一块唱戏,那“唱一辈子的戏”的愿望注定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蝶衣的结局

程蝶衣的人生理想,切实地体现为和师哥好好唱一辈子戏,\"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偏偏他生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偏偏他的师哥并不同他一样是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戏子,于是,他终于悲哀地发现,\"你们都骗我\"。默默地过了十几年,然后,年华逝去的虞姬,终于在他的霸王面前拔剑一刎,以谢\"霸王\",以谢他心中一辈子的理想。也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信条:从一而终!虽然是悲剧收场。但我们试从另一角度看,蝶衣也是幸福的,一如所有找到信仰和归宿的人一般幸福;蝶衣也是美的,一如所有作为独立生命存在的性灵那般散着永难磨灭的美的光芒。

程蝶衣是一个真正的戏子,真正入戏的戏子,他用了自己整个的心身和整个人生去拥抱满舞台的传说,用自己所有的血泪在谱写了一曲只应天上有的世外清歌。

1.《霸王别姬》能否算得上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大片?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尽管它是一部合拍片,但是按照品质传统的特点,《霸王别姬》完全符合大片所要求的条件。影片启用了当时香港与内地最具影响力的演员,精致的故事结构,华丽的影像语言,以及精巧细致的布景,使得影片的制作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宏伟的工程,而这个工程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被导演精心的修饰着。影片尽管延续了政治批判的惯性,可是它还在追求现实精神的回归与勃发,影片勇敢的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描写了社会历史存在的尖锐性矛盾,以一种直面人生的现实精神,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和震撼,从而使得影片在品质传统里不失其艺术性。而所谓的品质传统里的艺术就是艺术在商业大片里的移植,对于这样一对一个形而上的一个形而下的精神与物质,进行合理的安排无疑是一种技巧性的手法,因为它既要取得商业的利益,又要使观众不自觉的接受影片所提供的深度,而且这种深度是永恒的,从而使得我们不论是在那个时代还是在现在以及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观看影片,都能体会到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张力。

《霸王别姬》所展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大,关于在某种环境里人性的张扬的一部电影。而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霸王别姬》的

艺术成功之处就是对于扑朔迷离的的人性的独特的把握。有谁知道人性是什么?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而在电影里人性是一种最原始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社会也往往因为它的某种原因而“成就”某种人性,尽管我们常说那仅仅是艺术的,可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原先的小豆子成了程蝶衣,是因为他有了一种对现有身份的认同。小豆子“本是男儿郎”,在戏里却要做“女娇娥”,这种性格与行为的扭曲,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程蝶衣。在戏里“她”娇柔百态,俨然就是一个女儿身,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的无限风情,无不透出一个假虞姬的真性情。在戏外所谓的“不成魔不成活”是他的戏在人性里的根植,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虞姬身份,同时也深深的把从小所依赖的大师兄,也就是现在的段小楼,真切的比作霸王。可以这么说在程蝶衣看来,人生即是戏,而戏即为人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程蝶衣荒诞的举止与行为,因为他已不仅仅是入戏太深那么简单了,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对人性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的误区不仅仅是存在于他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个社会对他的人性的误区解读,以至于到最后当程蝶衣感觉到无法再做他的虞姬的时候,影片为程蝶衣选择了一个比较艺术化的结局,那就是保持他的纯真人性让他的生命嘎然而止。在纯理性的社会里,一种特有的人性向来被看的很神经质。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理论,程蝶衣带有典型的神经质的精神官能症,他们之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及外在影响的不善于应付及令人不可解得反映,他们的敏感性、易激动性;他们的善变、不稳定性,以及他们之不能做好任何事,缺乏知识能力。但是在电影里这种理性会变得趋向浪漫,因为电影在寻求质感的同时,也不会忘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的观影诉求远比现实要来的高,也就是说,他们观影很大的目的就在于脱离于现实。

如果说程蝶衣是至情至性的话,那么段小楼就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凡夫俗子。戏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既是仅仅是手段,那么段小楼的不温不火的粗犷与实际就显得有血有肉了,而段小楼的存在也就使得观众们不至于在张国荣不留痕迹的表演中飘忽的太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段小楼的牵制作用也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他只是在观众们忘乎所以的时候,在声色俱厉的吼叫声里能够使我们回归现实。于是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影片会让铁骨铮铮的段小楼在关键时刻出卖自己的人格。这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也是导演对于那个时代人的理解,既然有了一个如此纯情的程蝶衣,那就塑造一个在戏外历经沧桑的真实的人。

品质传统里的艺术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命题,何为艺术?我们该怎样定义艺术?电影里的艺术又是怎样的?这些都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而品质传统呢?在这个华丽的外表下艺术能否生存?

《霸王别姬》给了我们关于这些很多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艺术与品质传统的结合。在我看来品质传统已经不仅仅是商业性质的了,它的存在很多时候是由于剧情的需要以及艺术的需要,甚至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它给我们的电影创作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商业与艺术并不完全是对立的。

第11篇:霸王别姬

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高二(5)李昊

程蝶衣的一生,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剧烈的一段时期。一部霸王别姬,一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史。在此期间,封建、民国、北洋军阀、日寇、新中国、文化大革命,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将中国闹了个天翻地覆。只有程蝶衣,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戏痴,真正地从一而终,将自己对戏剧的痴迷与对霸王的忠贞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一)

程蝶衣戏剧人生的起源无疑是一段惨痛的回忆。做妓女的母亲无法再收养他,为了将他送入戏班,狠心切掉了他多出来的一根手指。京城雪天的庭院,寒冷凝固了血,也凝固了痛。那狠心的一刀,剁断了六指的根,也断了小豆子男儿身的最后一丝系念,完成了戏身的蜕变。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当他终于口流鲜血正确说出这段词的时候,他的性别也恍惚了起来。

此后,程蝶衣与段小楼二人联手演绎《霸王别姬》,名动京城,成为京城第一名角。但向往已久的名角生活也并不是那么如意,先是蝶衣被前朝太监张公公糟蹋,后是段小楼被侵华日军抓捕,两人一直互相扶持,直到花满楼的菊仙出现,打破了程蝶衣“从一而终”和段小楼唱一辈子虞姬霸王的美梦。菊仙让段小楼慢慢开始褪去身上的霸气,开始热衷于追求平稳安逸的生活。

记得他说过,一辈子,少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是一辈子。,舞台上霸王别姬时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和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儿女情长,已令他深深迷恋,再加上师哥对自己的关心爱护,程蝶衣理想化地认为自己与师哥就应该从一而终——不管世俗偏见。而段小楼如此快的转变让痴迷于戏剧、已经分不清戏剧与人生的区别的程蝶衣妒火中烧,嫉妒很快演变成与京剧评论家袁四爷的沉沦。唯有沉溺于戏中,人戏不分,方能暂时忘却那刻骨铭心的痛。此后,他又迷上了大烟,药物的刺激让他生活在自己的虚幻生活中,似乎和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沉浸在自己的戏剧世界里。

直到*的来临。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也是人性最丑陋一面赤裸裸的体现。在这十年里,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中国人丑陋的灵魂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肆意狂欢、践踏。人们似乎在一夜间丢掉了所有的束缚,道德、廉耻、情操、礼节、历史、文化,全都不要了,有的只是那一片刺眼的红色海洋和海洋下面涌动的人类最最卑劣的东西。被压迫了数千年的广大“贫下中农”们向“正统社会”、“高雅艺术”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愤怒。这些是程蝶衣无法理解的,也不想去管的。但他只是时代大潮中的一小片孤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现实是残酷的,小楼在变,京戏在变,归根结底,时间在流失,时代在改变,无论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转,时代本身始终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不会为了迁就蝶衣而静止不动,而蝶衣对于从一而终近乎疯魔的追逐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丝毫的懈怠,这也注定了,蝶衣的悲惨命运。

*中,他们在“人民群众”的高压下互相揭发,互相背叛。段小楼为了自保揭发程蝶衣,而且越说越溜,就像在唱一出戏,一出楚霸王卑躬屈膝低头求饶的戏。昔日的楚霸王英勇不复,而蝶衣心中的段小楼是那个至死不肯过江东的楚霸王。他心中的段小楼死了,京剧也死了。

但是他不能死。他是属于京剧的,他的虞姬只能死在霸王边上,只能死在舞台上。即使那个霸王曾经太多次往他伤心难过,心如死灰。

最后他唱到“小尼姑年方二十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

娇娥……”,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就好像越过了所有这些跌宕起伏的一切回到了蝶衣小时候,回到了原始的蝶衣,而那些中间的过往有有怎样的意义呢?就好像大梦初醒。他似乎明白了,所有他以为不变的,京剧也罢,段小楼也罢,时代也罢,观众也罢,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从一而终,他对戏的痴迷。

没什么好留恋了的罢。他轻叹一声。霸王去了,虞姬为何要留在世上呢?

于是他拔出宝剑,毅然决然地轻轻一抹,随着段小楼的惊呼,巨大苍穹飞翔着血色凄艳的花朵,好似在祭奠着一个神话的破灭与重生。

虞姬是为自己所仰慕的英雄的逝去而自刎的,程蝶衣则是为京剧的灭亡——理想的逝去而自杀的。他终究没能走出来。

(二)

再来讲讲段小楼。这是这部电影里最有“人情味儿”的一个角色了。他是程蝶衣的师兄,蝶衣的霸王。但最重要的,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将戏和生活分得很清楚,台上演霸王,如痴如醉豪气十足;台下却也寻花问柳,花前月下,柴米油盐,人情世故。或许只是技能只是糊口,所以他三番五次的丢弃京戏,他只能是假霸王,仅把演戏当演戏而不是生活

他是世俗的,爱上了一个女人而无视自己师弟对自己异样的感情。为了活下去,他随波逐流出卖自己的灵魂,同*里千千万万的人一样。他有他的欲望和软弱,他有他的刚强和骨气,是里面最接近我们自己的一个,是最像真实的我们自己的一个。我们能责备他吗?他只是为了生存。应该责备的,是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里千千万万丧失了良知与理智的人们。

这一生,小楼竟不是蝶衣的知己。他只是一个舞台上的霸王。一个渴望寻常茶饭、妻小天年的男子,承受了一段无法承受的感情。他所追求的平淡生活,终于被这段感情毁灭。

(三)

最后,讲讲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个人,袁四爷。

应该说,剧中除了程蝶衣,唯一的戏痴就应该数袁四爷了吧。尽管每次看到他都想笑- -|| 袁四爷是“梨园行的霸主”,很有地位,但他同样对戏剧有着疯狂的追求。四爷这一生没机会登上舞台为他理想中的艺术奉献自己,他必须在世俗名利中打滚,这是无可选择的。但是在蝶衣为戏而痴的灵魂里,他可以看到另一个自己,纯粹的倒影。于是他无可救药迷恋上了蝶衣。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出卖身体的戏子与买笑追欢的大爷。那是两颗相通的纯粹的灵魂,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值得惺惺相惜。

四爷的结局是死。解放后,在镇压反革命分子的运动中被枪毙。在那样一个时代,这种事情实在是司空见惯。

但他的死却深深震撼了我。即使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他也毫无惧色,昂首挺胸,恍惚间竟然让人隐隐感到有霸王之雄风。在一片扭曲的人脸与沸腾的骂声之中,四爷昂然抬首,迈着四方步被押赴刑场。他的戏结束了。如程蝶衣般在他一直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结束了。就如走投无路末路英雄的霸王一般,镇定从容地迎向了自己的死亡。

(四)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程蝶衣,无人懂你是你最大的悲哀。

你一梦几十年,恍然醒转才知道大错特错,原来这一生不过是个骗局。

什么从一而终至死不渝,从头到尾,都只是你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第12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艺术人生

以前对于写影评,我没如何考虑过。对于电影的赏析,我更多的是享受其中的故事精彩,不懂得也没注意到电影中除了故事还有其他的元素,通过了本门课程,我知道了从多个角度欣赏一部电影,不是只有一个好的故事才是好电影。当然,写这次的影评,我从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出发,忽略了其他的元素并非我本意,只是我并不擅长对于其他的欣赏,就是看不出好坏,所以就挑自己会的写。

评论电影之前先介绍一下该影片的导演——陈凯歌。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自1984年至今,他导演了《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等作品。《黄土地》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它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获19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1985年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等6项国际奖。90年代,陈凯歌拍出大异于以往风格的《霸王别姬》。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无极》在口碑上几乎一败涂地,也对陈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008年,陈凯歌重新把目光对准了他拿手的京剧艺术,导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前面的介绍大多是参考文献得知,《黄土地》我没看过,但是传记影片《梅兰芳》我看过,我想拍摄这些讲述京剧戏子的生平是陈凯歌的一个特点,就我个人来说,他很会拍这类主题的电影,拍的很好。之前并不知,这讲述京剧戏子的电影是港片。 虽然没有那些特别突出的港片特征,但是其文艺性在当时独具风格。

电影中的男男恋的尴尬关系,在港片中并不少见,起码我在平时的一些港片中和香港电视剧中叶有见到,在内陆的银幕上却没怎么见。从中可见同性恋在香港所受的要比内陆宽容些。《梅兰芳》和《霸王别姬》中都有着三角恋关系,可能《梅兰芳》中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这两部影片中都有着一类人——对于舞台,对于戏剧近乎疯狂的执着追求。本片中的程蝶衣总被其师哥说:“蝶衣(师弟)你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啊”。是的,从导演在程蝶衣少时,也就是小豆子时,安排了小豆子与小赖子逃走的那一场戏时,就替以后的程蝶衣痴迷于京剧埋好了伏笔。二个小学徒在观看名角的演出时的表现,小赖子在名角出场时首先哭出来:“他怎么成角了,那平时得挨多少打啊,我们什么时候能成角啊?”。而小豆子全身心的观看着演出时,不知不觉中淌下了热泪。我像就是在这时,小豆子才真正开始热爱唱京剧了,对于平时师傅的逼迫训练也该没有了那么多抗拒,转而接受。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二个已经逃脱的小学徒不计后果的回到那个需要艰苦生活的戏班子,想继续他们的小学徒生活。然而,师傅的怒火让小赖子恐惧了,小赖子早早的结束了自己在这个世上的旅程了。师傅说过,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小赖子成全了自己吃到糖葫芦的美梦,不用再被师傅责罚的梦。小豆子成全了自己成角的梦。

电影中小豆子男扮女装,在那个不大不小的戏班院子里,走廊哪有是热闹的生角走场,而走廊这头是孤单单一个旦角站在那井边沿上,没见带着淡淡的忧愁,而后的表现“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那女娇娥”清晰的女声却唱出这句,该说小豆子当时的执着,坚持,这本是戏,然而他却如此认真对待,后来当他接受时,也就是入戏时,才那么在戏中沉迷难以自拔。“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一句用在陈导塑造的程蝶衣这一角色上很是贴切。将自己真的看做了女人,才会被情所困,为情所累,才会在京剧中将人物唱活,才会将戏中的情感带入现实中,才会对于“从一而终”的执着追求,才会选择在最后让自己在戏中消散于天地之间。虞姬自刎这一场戏,电影中真正具体表现的有两幕,一幕是程蝶衣与袁四爷在他师哥接受菊仙那晚,与袁四爷对唱的,不过最后被袁四爷所提点醒,而第二次是在影片结束时,这次的霸王是他师哥,程蝶衣确实自刎了。不知道是因为太入戏了要自刎?还是因为对于师哥和自己对其所寄托的情感的失望而自刎?还是对于十年前的那场批斗中失去了对于京剧的希望而自刎?总之,程蝶衣自刎了,在那个曾经喜爱的舞台,在那个无比熟悉的搭档面前,在那柄贯穿他演艺生涯的宝剑前自刎,给自己和师哥的独特对的霸王别姬画上了句号。但从始至终,程蝶衣只与师哥段小楼唱霸王别姬,而段小楼却并没有同他那样坚持。在戏园子这样鱼龙混杂的环境中,程蝶衣是单纯的,执着的。他热爱戏曲,爱师哥,似乎他所做的一切离不开这些。段小楼从小就表现出有处事圆滑的一面,在遇见菊仙以后,这一面更加被放大了。不得不说,程蝶衣的执着成全了他在戏曲上的艺术成就,菊仙的处事圆滑与对生活的向往成就了她脱离青楼却摆脱不了悲惨结局,段小楼的性格则令他相继失去身边的那些真正关心的人,成为悲剧。虽然悲剧,可是程蝶衣的演出还是让人难忘,亦如他的扮演者张国荣,逝去的生命,留下的是后来者对其的精彩表演的热爱。他在荧屏上的身影始终会被人们所追随。

第13篇:霸王别姬

电影大师分析论文学院:

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霸王别姬分析论文

任课教师:

成绩: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必须有摘要(摘要不能少于40字)

2、正文全部用宋体、小四号字

3、行距1.5倍

4、必须打印在A4纸张上面

5、页面设置:上 下25.4

左 右31.8

6、字数不得低于2000字

7、不许加图片

8、封面页横线上的内容不能为手写,必须打印,可选对齐或居中,均可,但要统一。

注:封面页的格式,,要美观。横线不能有长有短。切记!!!

请大家准时交论文!!!

12月13号前交

摘要: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它就是第五代导演的扛鼎之作《霸王别姬》,它获得了岂今为止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奖。他讲述的是两个戏剧艺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辛酸经历,不仅表现了主角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无奈,也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正文:

本片历来为人称道,它不仅震撼的使用电影语言和电影技术,还生动的塑造了主角形象,并辛辣的讽刺了人性的龌龊,另外,他所揭示的人生道理和展现的艺术意义也发人深省。本片的大概内容是描写两个唱戏的师兄弟,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生活,如何继续自己的戏曲生涯,其中不乏暴露人性中的弱点,以及时代的阴暗。

《霸王别姬》精彩的构建了蒙太奇体系。首先,整部片子贯穿在蒙太奇时空体系下。影片故事从77年开始,接着回到民国初,划过抗日时期,国民党反动时期,解放后,再到文化大革命。最后又回到*结束的1977年,使剧情更加丰富动人。其二,在影片开场,以戏曲准备开头,灯光为过度工具,镜头转入民国初。在小豆子第一次正确的唱宫娥时,镜头以戏曲为过度转入张公公府。接着巧妙的运用一幅照片转入两戏人成人后成了角儿。在历史变更时,镜头出现字幕——七七事变前夕,马上出现学生示威游行与之呼应。镜头出现有人保释程蝶衣,马上出现国民党司令与之呼应。镜头出现1948年前,国民政府离开大陆的字幕,马上出现解放军进驻北京来呼应。如此完美的蒙太奇体系更使片子表达震撼。最为巧妙的就是用一件贯穿全剧的道具——剑。故事开头,出现两位戏子,其中霸王手提宝剑。当镜头到张公公府时,小石头第一次见到那把剑,提到手就说:“霸王要是有了这把剑,早就杀了刘邦,那时就是你真正的正宫娘娘了。”言者无罪,听者有心。小豆子将这句话当成他师哥对他的定情诺言。并回复:“师哥,我一定给你这把剑。”后来,张家破败,小豆子寻剑未得。而在偶然中到了袁四爷家,又一次看到了这把剑,激动不已,以为这把剑可以帮助挽回他与师哥的\"感情”,

不想他将剑送给小楼时,小楼只一句“好剑”已是全然忘了当日之话,这又使蝶衣痛心不已,从此也能看出小楼不是真“霸王”。而在袁三爷后院蝶衣唱戏入迷,险些将剑自刎口脖。四爷急喝“慢,这可是真家伙儿,呵呵。”阻止了程蝶衣在辉煌的时刻死去,让经典成为永恒;也从侧面暗示了程蝶衣的结局。在解放后,蝶衣又一次将剑送给小楼,由此引发在*时红卫兵以此剑为由,批斗小楼,使局面更加悲惨。最后在电影结局,蝶衣真的抽出了剑,在戏曲中完结了自己的生命。在此片中,运用一把剑作为暗线贯与全篇,更显导演的高超,更能使人回味不已。

主角儿形象与人性得龌龊讽刺.本篇完美的塑造了程蝶衣的典型,深受广大影谜的喜爱。蝶衣的经历是悲惨的,从小因长了六根手指不被戏园接受,母亲狠心的用菜刀切下他的第六指,再定型为花旦后,总是唱错,先是受到师傅的毒打,最后又被最爱的师哥用烟筒戳嘴。在成功的唱完第一场{{霸王别姬}}后,又遭到张公公“奸辱”。即使在成为角儿后,又遭到师哥的“舍弃”和“背叛”,最后痛心而绝,令人惋惜。蝶衣的感情是唯一的,对于事业,他只爱戏,不管什么人,不管在哪,只要喜欢,他都会唱。真正达到“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对于人,他只爱他的师哥,信守“从一而终”。他可以给土豪唱,给日本人唱,可以给国民党唱,也为劳动人民唱。从小,他只愿和师哥睡一起,成为角儿后,他要求与师哥唱一辈子,他不愿看到任何女人与小楼在一起,当然这种爱注定了他的可悲,注定了这只是一场虚幻。另外,本片辛辣的讽刺了旧社会龌龊的人性,令人叹仰。小豆子在遭受三次肉体或精神上的阉割后,终于成了角儿,但这是在暴力下的“杰作”,使之产生对男女性的混浊,充分体现了旧社会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在*前,菊仙递给小楼一把伞,意为遮风僻雨,从此小楼开始时转变,他看但那爷被打倒,袁四爷被处死,越来越害怕,完全失去了“霸王”的气概,在批斗时,为了保命无情的“揭发\'程蝶衣,并口称与菊仙划清界限,直接导致了菊仙的自杀,也间接的导致蝶衣对小楼更加失望,一句:“连你楚霸王都下跪了,京戏还能有什么希望啊!”也最终自杀。同时,由蝶衣捡来的小孩并成为他的师父,但最后小孩忘却恩情与蝶衣抢戏,并成为红卫兵不断对蝶衣进行批斗。另一方面,蝶衣两次脱险实际都是菊仙的帮助,但在批斗时蝶衣无情毁灭菊仙,使悲剧愈演

愈悲,对于此种旧社会人性龌龊的讽刺,既展示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也展现出人的怯弱与追求自身利益的“本性”。

电影中也不乏人人生的道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完本片,我学会三个做人的道理,先是戏师的一句话,“要想人前富贵,您必得人后受罪。”做人如唱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第二个是戏园的一段歌谣:“自古人生一世,须有一技之长,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全在年轻。”这就是生存的基本道理,术业有专攻,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才能有的出息。最后是在片中两次出现的“这里有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您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若想成功,关键在于自己。看后此片真是不仅感伤,更使人沉思。另外,在艺术意义上,他揭示了一个大道理,就是不管经过如何的历史,经过怎样的破坏,艺术文化是永远不会被“铲除”的,就入戏师那句话:“是人就得看戏,猪啊.狗啊,就不看,那些都不是人,是畜生。”正是如此,不管是日本人,国民党反动派还是市井百姓,劳动人民,都得听戏。不管是外族的入侵,党派的争斗,还是“文化大革命”,艺术永远不被毁灭,京戏任再续唱。总之,《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之中雅俗共赏的典范之作,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的最成功的代表,他深刻挖掘出中国文化及人性,透射一股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使我受益匪浅,它的获奖真是当之无愧。

第14篇:霸王别姬

>鉴赏

这部戏剧原名《楚汉争》,是根据昆曲《千金記》和《史记•项羽本纪》改编而成。在当时民国初年首演,即造成极大的轰动,堪称京剧中的经典之作。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与杨小楼联袂合演两人的剧坛绝唱:《霸王别姬》,也曾轰动一时。1993年,著名导演陈凯歌将其改作为电影,使得这部剧本的影响力空前的扩大。其受欢迎程度,让后来不少文人以此为样本写了不少剧本。于是,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剧情梗概:楚汉相争,楚霸王在九里山遭汉王刘邦的十面埋伏,被围垓下。羽以酒浇愁,闻四面楚歌,虞姬舞剑娱君后自刎。 鉴赏:

楚汉之争,它超乎了平常的兵家之争的情节,太多的情感元素的融入,使得它一直以来都显得别具一面。《霸王别姬》戏剧也因此往往成为众多名家的经典,堪称为京剧中的不朽之作。霸王与虞姬之间荡气回肠的唯美的爱情、霸王与刘邦之间的天下之争在那一刻瞬间即被凝固,一时间人性、爱情在我们面前生动的上演·····下面,我将以自己所学的有限的戏剧知识理论对其进行简要的赏析: 唱选词

虞姬、项羽唱段节选

(姬唱)劝大王休愁闷且放宽心。

(羽唱)怎奈他十面敌难以取胜,

(姬唱)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

(羽唱)无奈何饮琼浆消扰解闷,

(姬唱摇板)自古道兵胜负乃是常情。

······

《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代表之作。一上场,音乐声响起·····大帐之中,项羽正襟危坐,虞姬拂袖上前,悲沉的音乐声响起,气氛瞬间凝固;仿佛,透过音乐声,我们即将预感到一场大战的来临。是不舍的缠绵,还是一决生死的霸气,多多少少又让人觉得夹杂着些许的叹息······随着唱腔的继续,音乐声开始变换,帐外刘邦大军正严阵以待,四面楚歌,音乐让我们开始让我们领略着一股凄

美····随即,瞬间音乐变换,铿锵有力的弹奏着,于是,音乐的响起使我们清晰地知道,那个力拔山河兮的霸王回来了,英雄气概回来了!而后,项羽杀出重围,乌江边凄美的音乐再次响起,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虞姬自刎,项羽仰天长啸,杀敌于前,而后随虞姬而去·····音乐声渐趋缓和,却更透着凄凉、唯美的叹息!自始至终,在戏剧中,音乐声让我们提前的进入着戏剧,由此,我们更加洞悉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戏剧有了一种源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厚重、真实。

音乐历来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音乐,它更能带给我们对戏剧的一种感知,让我们从内心、从情感上去认同,去欣赏。音乐

的轻重缓急、节奏弦律的快慢与否,都更深刻的从侧面加深着我们对戏剧人物的理解,直达他们的内心,融入情感,伴着音乐声静静地感受······

京剧的装扮,项羽的英雄气概,虞姬的美丽楚人都让我们一览无余。光鲜的戏服,腰挎长剑,气宇轩昂,这不是英雄是什么?虞姬则是彩妆素裹,头戴珠冠,拂袖半遮面,还不足以楚楚动人吗?这些戏剧方面的细节更让我们一开始就对戏剧人物有了初步的轮廓,对人物的情感把握有了最初的依据。所以,一部戏剧的设备与着装的效果也是显然的,它的衬托并不仅仅停留于外表,透过这些,它其实可以引领我们走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我们对戏剧的评判与欣赏!

伴随着戏剧的进行,灯光开始配合的变化着······虞姬走向项羽,那是俩人唯美的爱情时刻,那一刻,灯光是亮中透红的,因为主人公那种炽热,对爱情的坚贞,红色是最好的象征;而后,整个垓下,四面楚歌,哀鸿遍野,灯光一片暗黑,或许唯有如此,那种撕心的疼痛才会更真实体现在项羽心中,他无奈,他悲愤,暗黑的灯光下,他热血沸腾着···可是,他如何又能将他满心的愤怒掩饰的干干净净?于是,暗黑的灯光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我们只能看见,项羽脸色铁青,目光坚定而又些许的犹豫,可是灯光掩饰了所有,那一刻我们仍然只见项羽的英雄本色。最后,自刎乌江,悲壮、催泪,灯光又开始改变,黑得更深,却又逐渐的开始变白,它要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那悲壮的一幕,那至死不渝的至爱一幕,灯光暖暖的,却多少又

充满着悲情的气息,那一刻,我终于神奇般的发现,原来灯光让场景更具气氛,营造出的那种氛围让我们直入真实!

灯光的作用在戏剧中就是那么的神奇,无意中让我们更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戏剧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将我们本身的情感渲染的更深切,从而向主题迈进。《霸王别姬》中的灯光效果无疑是成功的,它加深了英雄人物的塑造,渲染了戏剧本身所应有的氛围,从而在这部戏剧中,它赚足了我们这些观众的眼泪与叹息······

而最让人动容的,不管是为项羽的英雄情义还是感动于与他们的爱情的凄美结局,对白都是最让我们能从深处领略的窗口。一句句的“大王”,让人对虞姬的美有了更深一步的审视,两人的亲密,两人的深情,对白都让我们深有体会,不僵硬不冗长,一切恰到好处,项羽痴情,虞姬深爱,两人至情至性的情爱在这样的对白中演绎的惟妙惟肖。项羽的对白干脆直接,符合其英雄的气概;虞姬的对白婉转深情,衬托出其一代古典美人的特有气质。于是,对白于另一个层面加深着我们对戏剧的理解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在这点上,《霸王别姬》是成功的,它的对白出色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于戏剧的本身而言,它其实有着更让人触动的东西,不管是在表面上还是给人带来的情感冲击上。《霸王别姬》真正能让我们从中午到的东西则远远不止这些,它还有更深层次的,甚至于史书上无法记载的东西,而借助于戏剧,我们能领略的更加形象些,对人物的把握也更加有感觉些!

其实,我一直认为项羽才是这场战争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而虞姬,尽管香消玉陨,却正是因为这样的坚贞,才会让人记住千年。当然,她也许根本不在乎万古流芳。可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样危急的时刻,她眼看着死神一步步走近自己挚爱的男人,尽管她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一个也会怕,也会不知所措的的女人。她太爱自己的男人,那样的情况下,她不知道该为他,或是能为他做些什么。于是,她选择了了断自己,为自己的男人减少一分牵挂,留下一分生机。她走了,带着多少的不舍,多少的留恋,和多少的牵挂走了。她走的是那样的凄美,曲终人亡……

有人说项羽自刎乌江是懦弱的表现,说他应该重整旗鼓,重新来过。在我看来,却觉得这是他最好的结局。与他并肩作战的将士们死了,与他生死相随的虞姬死了,千万江东父老的期望辜负了,除了死,他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别忘了,他是英雄,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苟且偷生不是他的作风,那只会更让他蒙羞。死,是他唯一的选择。他不舍虞姬,真真正正的陪她走过一辈子!

项羽多少时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面对始皇,说完,吾当取而代之,不过是血气上涌,一时的豪情勃发罢了。也许他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会失败,因为英雄多少要受伤,所以垓下之围失去最好的突击时间。这种浪漫主义的人根本就不适合打天下,打下了也绝对守不住。办家家酒,过把英雄瘾对项羽来说足矣。

拔山盖世的气概与失败的结局是不和谐的,但英雄美人誓不相负的坚贞爱情是和谐的。项羽是英雄,至今仍然如是!他们旷古悲催的爱情感染者一代又一代,而这种结局并没有改变着项羽的英雄形象,相反,观众对此心生怜惜。这种结局也恰恰掩盖了项羽在争夺天下的失败,他仍然是一个王者,一个英雄!

每每谈论着《霸王别姬》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响起那首诗: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项羽仍然是个英雄,争夺天下他输与刘邦,但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他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人,事业上、爱情上皆是!

《霸王别姬》是我所喜爱并且推崇的一部戏剧,喜欢它的氛围,喜欢它里面的人物,喜欢它里面那生死相爱却又凄美无比的爱情演绎;推崇它的唱腔圆润而又气势磅礴,推崇它的主人公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其实,这部戏剧也让我学会了很多,并有所感悟。于情爱与事业之间,人们往往难以抉择。情爱是人生中一笔财富,经历了却不一定能如人所愿;而事业则是人一生中奋斗不息的追求,迷茫中仍要坚持不懈。有人说,爱情是张网,网住了事业,羁绊了自己的发展。可我却并非如此认同,诚如项羽,失去了天下,却给世人演绎了一曲

经典的爱情绝唱,试问能做到此举的,天下又有几人?于情爱与事业之间,我们要做出抉择,可是,往往它们在我们不经意间已然是可以共存的。于是,前方的道路上,我时常以项羽的年少大志用来自勉,促己奋勇向前;而又时常陶醉于霸王虞姬的唯美爱情中,惊叹于这出世间少有的绝唱!因此,《霸王别姬》让我感悟着,前行着;于是,我对它也是喜爱着,推崇者······

何素容

2010年12月19日凌晨3点于一师 忍不住我要说两声,为了帮你搞完这篇文章,我特意熬到了3点,姐,拜托,下回这么好的事不要再找我啦,求你······另外此时已断网,所以我没有借鉴任何资料,充其量只是事先抄了几句台词,所以你不要担心是抄袭的!上面的几千字全是我乱编的,你觉得要得就要得,实在不行,你自己改改,这样的东西我从来没写过,好难编啊,妹几、、、虽然说我鸭屎喷的点几,但这跟喷鸭屎有关系吗?肯定是你上课没认真听啊,唉···不讲啦,要睡觉,下回要来吃饭,不吃心里不疼快啊,老爷的天,硬是比包夜还苦!

第15篇:霸王别姬

霸 王 别 姬

时间:楚汉战争末期一夜

地点:垓下

人物:项羽、虞姬、项庄、桃夭、军中书记

幕启。简单的营房之内,虞姬与侍女桃夭在往后台正中的桌上一瓶内插着野花枯草。

桃夭:夫人您看这样可否?

虞姬:还可以。

(画外音起。项羽:“项庄,传我令下,今日就在此安营扎寨,待得明日,再随我杀入汉营,直取无赖刘邦!”项羽边说边上)

虞姬、桃夭(对视,欣喜地):大王回来了。

虞姬(迎上):

姚夭(施礼):

(桃夭施礼后悄然退下。)

项羽(点头):嗯。(见花)哦?难得你还有此闲情逸致。

虞姬:这荒郊野外,只有这等野花枯草,也是偷得片刻欢娱,只望大王您能开心。

项羽:唉。叫我如何开心。想我项羽,力能拔山举鼎,武功盖世无双。起兵于乱世,三年而威振诸侯,

八年而族灭暴秦,分封天下,政由我出,号为霸王。此等大业,近古来何人能有?!眼见帝业将成,可恨那刘邦无赖,以小人之道,偷我江山,毁我功业!(痛恨地)刘邦老贼,我项羽与你誓不两立!明日我就要取你项上人头!

虞姬:大王,如今我们兵少粮尽,明日一战,敌众我寡,凶多吉少。大王何不东渡乌江,重振旗鼓,再

创江山?

项羽:重振旗鼓,再创江山?!(摇头)。想当年,我项羽挥师西渡,破釜沉舟,金戈铁马,一路凯歌,

本想成就大业衣锦还乡,而今江山败落,英雄穷途,我何以面对江东父老?!

虞姬:楚地原是吾乡啊,大王„„

(虞姬话未完,四下忽传楚歌)。

项羽(一怔):你听,虞姬,(大惊)这是什么声音?!

虞姬(惊):这是楚地民歌啊!

项羽(大惊):啊,莫非楚地已尽为汉军所夺?!为何楚人如此之多也?!

虞姬(强自镇定,安慰):大王,那刘邦奸诈,或许这又是他的诡计。

项庄(按剑,匆匆上):大王!四下已为汉军所围。他们高唱楚歌,众将士已惊醒,军心骚动!

项羽:刘邦老贼!实情也罢,奸计也罢,你在扰我军心!乱我阵脚!你好狠毒!罢罢罢!项庄,传我令

下!若有乘此作乱者,斩!

(项庄领命而去)

项羽:虞姬,江东已不可图也!(长叹)想我项羽平生功业今日要毁于这垓下,(愤怒而仇恨地)哼!明

日,我定要杀入汉营,与老贼刘邦决一死战!

虞姬:大王!从长计议呀!

项羽:事已至此,如何从长计议?!只是,明日我一去,你„„

虞姬:大王不必顾及我。

项羽:虞姬,你一生随我辗转南北,征战沙场,吃尽人间百苦。本想等我称帝天下之时,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如今„„

虞姬:大王,死生本如归家,富贵更是浮云。此刻能守在大王身边,臣妾已足矣。

项羽:好好好!乌骓乃我良驹,虞姬是我知己。来人,拿酒来!虞姬,今夜你陪我痛饮!

虞姬:大王„„

(桃夭将酒上。为二人斟酒,下。其后虞姬斟酒。)

项羽(举杯,起身望长空):此头一杯,祭我叔父项梁。西楚霸业亡于我手。孩儿对不起您。(洒酒于地。

虞姬亦洒酒于地,再斟酒。)第二杯酒,祭我亚父范增。亚父,项羽当初没听你劝,以致有今日之祸。亚父,望你在天之灵助我明日杀掉老贼刘邦。(洒酒于地。)第三杯,我要祭我江东八千子弟。都是因为我,你们才做了今日之冤鬼呀!(虞姬随其洒酒于地。)

项羽:苍天!你错爱无赖刘邦!苍天不公!我心不甘!(一饮而尽,然后一句一饮。慷慨悲壮地吟诵)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大悲,泪下):大王!

项庄(上):大王,众人皆已平静。

项羽:项庄,我的好兄弟,你来得正好!来人,与我记下此歌。传与后世知道,我项羽顶天立地,今日

困于垓下,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桃夭,奏乐!项庄,虞姬,与我拔剑齐舞!

(众人奏乐,舞剑,书写)

(项羽且饮且歌,痛然泪下)

项羽:(歌罢,仰天长啸,似笑似哭),苍天不公!天亡我也!

虞姬(举剑):大王,宝马助你杀敌,虞姬只是拖累。我,去了!(自刎,倒地)

众(大惊):夫人!

(桃夭扶住虞姬)

项羽:(杯落粉碎)虞姬!我的虞姬!(奔去,接住虞姬)

虞姬:大王,虞姬昔日为你而生,今日为你而死!(死去)

(项羽痛极大呼):虞姬!

(众人大呼,桃夭大哭):夫人!

(灯暗,灯光聚于项羽)

项羽(拔剑,怒目):项庄,传我令下!即刻上马!随我向南杀入汉营!

(战鼓起)

幕落。完

第16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经典叙事解读 (2007-04-05 16:47:46) 转载▼

战争是男人们搏杀的角斗场,是英雄成就威名的舞台,战场上有鼓角争鸣,有热血冷尸。在铁马冰河风卷残旗的战场上,人们触摸到的是男性的阳刚之美。司马迁《项羽本纪》的独特就在于不仅尽情鼓荡项羽作为英雄的风云之气,还在战争间隙演绎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浪漫风情。

“霸王别姬”这节文字可谓千回万转,荡气回肠。这位纵横驰骋的西楚霸王,曾经是何等风彩。江东起事,怒杀宋义,巨鹿鏖兵,分封诸王,彭城大捷„„何等威武!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充溢“生命强力”的人。“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韩兆琦《史记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9页)项羽一开始就不循规蹈矩,粗豪横野本性初露端倪。项羽在人群中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也”,也足见他的强悍与暴戾。项羽相貌魁伟,力能扛鼎,勇冠三军,他似乎就是一个战争天才,战争是他生命中最为耀眼的一部分。司马迁用笔极写项羽的勇猛无比,在战场上,项羽的嗔目与怒叱就足以令敌将心裂胆寒,“羽叱楼烦,楼烦‘目不能视,手不能发’;羽叱杨喜,杨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羽之威猛可想像于千百世之下。”(同上,第635页)司马迁在战争叙事中彰显了一种刚烈强悍的生命之美。我们称项羽为“战神”恐不为过,如果用西方的观念解读项羽其人,可以发现在他身上扬溢着狂放的“酒神精神”。尼采说“酒神祭之作为一种满溢的生命感知和力量感,在其中连痛苦也起着一种兴奋剂的作用,它的心理学给了我理解悲剧情感的钥匙„„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尼采《悲剧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334页)项羽就是一个具有强烈“生命意志”的人,在战场上他把内心深层积聚的熔浆和狂热尽情喷发出来。

然而,如今四面楚歌,英雄末路,只是美人和骏马还在身旁。此时项羽心情用朱熹的话说就是“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韩兆琦《史记笺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33页)胸中愁闷,以洒浇之,佳人依伴,霸王不禁悲慨放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吴见思评曰:“‘可奈何’、‘奈若何’,若无意义,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同上,第633页)“霸王别姬”的女主角虞姬的身世,在司马迁笔下语焉不详,只知道她“常幸从”,项王在帐中夜饮,“歌数阙,美人和之”。《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载虞姬和歌云:“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同上,第634页)此诗虽殆出于后人依托,但也颇能状出当时之情态。至于虞姬的结局,司马迁没有交待,在后人的“补白式重构”中,虞姬为了不牵累项羽,拔霸王之剑自刎而死,美人最后死在了英雄的怀抱里!战场上像战神一样勇猛刚毅的霸王,面对虞美人,也情不能自已,“泣数行下”,这是项羽仅有的一次落泪,这是英雄之泪,也是儿女之泪。也只有当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项羽才会示人以铁血柔情的一面。诚如钱穆所说:“临终慷慨,此情此义亦可长留天地间,获后世之同情矣。”(同上,第643页)

“霸王别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经典叙事,是因为司马迁在此经典叙事中演绎了“战争与爱情”,“英雄与美女”,“生存与死亡”这样三对文学母题。战争是男人的事业,但司马迁却没有让女人从战争中走开;英雄是阳刚崇高的代名词,美女则是阴柔美丽的化身;只要有生命就会有死亡,死亡是任何生命体的宿命。战争成就英雄,战争也意味着死亡;美女象征爱情,美女倾慕英雄;英雄是战争的主人,生存或是死亡在英雄身上相距也只有一步之遥。这样三组相辅相成阴阳相济的文学母题,在“霸王别姬”这个经典叙事中浑然一体,它的出现在中国叙事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段文字向来被视为风云气兼儿女情的不朽之笔,它为后世确立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然而这段令百世而下犹感愤不已的不朽文字,却不是真正的“实录”。 钱钟书引周亮工曰:“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同上,第634页)换句话说,这是司马迁对项羽爱之太深惋之太切,“笔补造化”,对项羽的最后一战做出的“风云儿女式”的战争浪漫想像。司马迁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对细节经常作合理想像,这早已被学人所指出,“通过想像对历史基本事实在细节上作一些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离开了想像,也便没有了描写具体性,所以这种情形却反而给《史记》的人物传记增添了无限的文学的光彩,可以更好地具体揭示出特定的人物的性格特征、面貌和心理。”(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83-284页)钱钟书先生说得更为简炼精辟:“史家追叙真人真事,必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6页)司马迁“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让铁血英雄示人以荡气回肠的儿女情思,为阴森冷酷的战争涂上了一层浪漫色彩。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史迁写项羽与虞姬的笔墨侧重点并非他们私人空间的缠绵悱恻的情事,《史记》写霸王别姬也是为了更好地刻画项羽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形象。李长之说“这真是一个天马横空的人物,„„到了失败的时候,他爱的只有美人与名马,他会对美人和名马唱歌,慷慨悲泣,一洒英雄之泪。„„他爱的名马,他送了好汉;他自己的头颅,也送给老朋友。他是自杀,他不能受辱。这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起事时,才二十四岁,到拔剑自刎时,也才三十一岁。他所代表的是狂飙式的青年精神,他处处要冲开形式。他是浪漫精神的绝好典型。他的魄力和豪气就是培养司马迁的精神的氛围,他的人格就是司马迁在精神上最有着共鸣的!”(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3-14页)司马迁在 “霸王别姬”中的战争叙事,彰显的就是他血管中与项羽相通的浪漫精神,“霸王别姬”也更多地成为司马迁关于战争的浪漫想像。

我们纵览《史记》,发现写男女之事的笔墨并不少,但像项羽与虞姬这样纯洁、美丽、悲凉、凄婉的却是绝无仅有。褒姒、妲姬的叙事成了后世“女人是祸水”的经典个案,齐襄公与鲁桓公夫人则是违反人伦的兄妹私通,秦始皇之母与嫪毐之间纯粹是猥亵的相互肉欲满足,夫差与西施只是以腐其心志为目标的“美人计”的双方当事人„„能称为佳话的要算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了,太史公不拘泥于史家笔法,着力渲染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除了“文君私奔”,这些男女情事大多与政治与权谋相关联,真正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爱情的恐怕只有“霸王别姬”这一个案例了。后来小说的“英雄儿女”叙事模式不能说没有受到“霸王别姬”经典情节的影响,可以说,《史记》虽然不是小说,但它却开创了后世小说铁血英雄加柔情美女的叙事先河。

一部《史记》就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组千载而下犹令人神动的英雄图谱,而其中的“霸王别姬”就是司马迁倾情演绎的一曲“风云儿女”之歌,司马迁以其超凡的叙事策略,为后人建构了一个永不剥蚀的经典叙事。吴见思对此倾慕不已。“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杨燕起,陈可青,赖长扬《史记研究集成·史记集评》,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页)太史公以其不群之气,旷代之识,终成此雄视千古之文章。

第17篇:霸王别姬

程蝶衣人物形象

时代背景:作讲的不是西楚霸王和虞姬间生离死别的故事,而是叙述了两个梨园戏子的一生。故事的背景跨越了晚清的封建腐败、民国的建立到走向衰败、抗日的曲折、新中国成立的欢呼雀跃、*的不理智过激、直到返回影片的开头*结束后十一年两人再次也是最后一次走上他们最心爱的舞台。

角色分析:程蝶衣饰演虞姬时真正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这种传统文化有一种邪异的魅力,再加上程蝶衣小时的奇特经历,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戏梦”中,改变性别改变性格地疯狂依恋着京剧、依恋着虞姬、依恋着霸王——他的师兄段晓楼。这种痴迷与忘我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在时代的交替中他因戏生祸却因戏免祸,因痴迷忘我却因现实颓废。对京戏艺术的从一而终的外在表现就是程蝶衣对虞姬、对霸王——师兄段晓楼的从一而终。这种忘我的热爱铸就一种飘忽、无奈的凄美人生。沧桑人生中程蝶衣注定是因戏而生,因戏而痴,因戏而死,戏就是他的梦,戏就是他的人生

《霸王别姬》是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本片中上演了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且暗藏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隐喻。影片内容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生动地展示了人生中的沧海桑田与辛酸百味。而且本片中塑造的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更是生动饱满 感人至深。

程蝶衣,原名小豆子。九岁时便被沦落风尘的母亲送到戏班学戏。在关师傅的严格教导之下十年磨一剑,终于和师兄段小楼一起凭借《霸王别姬》成了红极当时的“角”。然而人生的沉浮多数是无法预测的,程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波折而且最终以自刎收场。程虽然经历复杂,但总的来说可以借影片中的三句台词来诠释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首先程是一个心理上的性别错位者。小豆子本是一个性格腼腆且倔强的小男孩,但因为他在戏中适演的角色是女身的旦角,所以要想演好他就必须具备一种女性气质与心理,才能实现自己小时的梦想成为风光无限的“角”,才能摆脱贫寒的生存环境。然而这种心理上的性别颠倒是十分困难的,这一点从小豆子刚开始学戏时老是唱错的那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便可看出。可是唱错的代价是惨痛的,关师傅那严厉到近乎残酷的态度是小豆子发生心理变化的第一步,因为任何人的性格中都有软弱和屈服的成份,何况那时小豆子只是一个孩子。如果说关师傅的残酷是小豆子发生心理错位的量变积累,那么师兄用师傅的烟斗对小豆子进行的那次惩罚便是一个质变。当小豆子口角带着鲜血,风情万种地从椅子上从容站起,韵味十足地唱出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时候,小豆子在心理上便已接受了女性化的改造。而张公公的强暴则进一步加深了小豆子对女性心理的认可。也正是这种心理上的性别错位注定了之后他一生的荣辱沉浮。

“缺一个时辰也不算从一而终 ”

程蝶衣又是一个同性恋者。其实,有了上文中形成的那种心理上的确性别错位,同性恋也就“顺理成章”了 。程对师兄段小楼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其中有手足之情有同门之谊也有那种通常只在异性之间才产生的爱恋。小豆子初到戏班时,几乎所有人都瞧不起他、排斥他,而只有师兄小石头照顾他关爱他,于是小豆子便对小石头产生了一种如对父兄的依恋,及至小豆子发生心理上的错

位,这种依恋便随之转变成同性的爱。也是这种变形的爱造成了他与菊仙的矛盾与**。虽然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是心理扭曲的结果,但这份感情的真挚感人却无可否认。如果程蝶衣果真是女娇娥那么他们两人之间的情爱定会传为佳话。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这是段小楼对于程蝶衣说的一句话,也是二人的真实写照。同样是穷途末路,项羽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段小楼选择了屈服和背叛,所以他是假霸王;而程蝶衣对段的感情却如虞姬对项王那样从一而终,而且分不清也不去区分现实与戏的界线,所以蝶衣是真虞姬。这句台词还有另一层信息,那就是程对戏的痴迷程度。为了戏他可以不顾生死的感叹“如果青木还在京戏就传到日本去了”。在别人批斗他的时候他还在“不合时宜”地为京戏的存亡而呼喊。段接发他的那几句话也再次点明了他对戏的痴迷:“他是个疯子他是个戏痴他不管台下坐着什么人都没命的唱,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

“不疯魔,不成活”

这是片中多次出现的一句台词,也是对程的执著的点述。仅就艺术而言 程是可敬可佩的戏之大者 ,对戏的执著使他分不清戏里戏外,正如凡高对画的忘我与执著。使别人在寄予同情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的钦佩与尊重。而他人生的收场方式也极好地印证了程的一生是~为戏而生,为戏而亡。当他举剑自刎的那一刹那 ,我们谁还能得清,那在宝剑下绽放的生命是蝶衣还是虞姬?-

第18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这是一个太复杂的故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楚霸王,何许人也?那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横扫千军的勇将孟帅,可老天却偏偏不成全他,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让刘邦给困死了。那天晚上,刮着大风,刘邦的兵唱了一宿的楚歌,楚国的人马一听,以为刘邦占了楚地,全都慌了神了,跑光了,听得霸王也掉下泪来。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了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虞姬不肯。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而后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啊!

讲这出戏,是这里边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成全自个。 戏子的悲哀──一切为了成角

霸王别姬──程蝶衣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一直搞不懂蝶衣为什么在最后文化解放的时候选择了自刎,多少年都过去了,好多年没有唱戏了,突然回到舞台,为舞台而生的他用自己的生命,终结了一个绚烂的神话。

程蝶衣,一个窑子里女人的孩子,在母亲走投无路的时候把他交给了喜福成科班,从此他进了梨园行,走上了唱戏为生的道路。程蝶衣的成长,让我们窥伺了一下戏子的人生。古时候的戏子,在没有上过学的情况下学唱戏,那长长了戏文就要靠师傅一遍一遍的教给,然后慢慢的记下来,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没人能够了解。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要挨多少打,要流多少泪。

戏子有戏子的悲哀,因为他耀眼的角色是旦角,从小受角色的影响,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能透露出从骨子里渗出的女人味,梨园行里讲,女怕《思凡》,其中一句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作为男孩的蝶衣,因为男孩的本能,一次次的背错,在他的心里他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是科班师傅的毒打,是自个成全自个的誓

言,是亲爱的师兄失望的眼神,蝶衣终于不再背错了,蝶衣也终于变得女人了。作为一个戏子,他是成功的,可是作为一个人呢?

蝶衣早已把自己当作女人来看待了,他女人的行为,女人的心里,他爱着他的师哥,他跟师哥的女人吃醋,他为了他的师哥糟践他为之生存的戏。段小楼给他的评价是“不疯魔,不成活”“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袁四爷给他的评价是“快入纯青之境”,可见蝶衣对戏的痴迷程度,人生即是戏,戏即是人生。他不能忍受师哥跟别的女人一起,于是他便以一颗报复兼放纵的心成了袁四爷的红颜知己。他已经不能分清男与女,他的眼里只有他的师哥。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可是女人爱是她的灵魂,她宁愿奉献一生,为他所爱的人”此时的蝶衣是不是这句话的写照呢?蝶衣的生活就是一个悲剧,诚如他是个所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这做人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呦。

终究,蝶衣还是蝶衣,蝶衣是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为此奉献了一生,他要在生命的尽头终结这个绚烂的神话。

如果肝肠寸断还不能算作悲剧,那么,老天爷,到底怎样你才满意?

霸王别姬──段小楼

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

敢爱敢恨是小楼的特色,他也因此得到了菊仙的爱。小时候的小楼,小名叫小石头,喜福成科班的大师兄,一群孩子的头,调皮捣蛋,聪明可爱。从不怕师傅的暴力,他了解师傅,尊重师傅,也能像师傅所说,自个成全自个,可是小楼的成长过成让我们看到了跟多的希望。他喜欢唱戏,就努力去唱;他真心的对待师弟们,换来一群真心对待他的人,尤其是蝶衣;他喜欢花满楼的菊仙,就义无反顾的娶了她,从不嫌弃她的出身;菊仙在师傅面前说蝶衣不是的时候,他又站出来维护从小与他长大的师弟,不管他的师弟之前对他做过什么。这就是段小楼,风风火火的小楼。我喜欢小楼,是因为他是真实的存在,段小楼的形象是那么的丰满,他告诉我们生活是怎么一个样子。

霸王别姬──菊仙

有爱,就要去追寻!

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子,当段小楼说要娶她,并且喝下定亲酒后,菊仙就决定要从良,然后嫁给他了。窑姐的身份没有阻碍她追求真爱的脚步。“花满楼不留结许婚的人”,多么可爱的笑话,多么美丽的谎言。女人就应该这样,有爱就去追寻。

第19篇: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观后感

董正付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为自己的妻子虞姬而写的诗!每次读到这首诗都不得不为一代枭雄的倒下而感到惋惜。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 为反秦群雄的领袖。他曾推翻了暴秦,打败秦国的能帮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王翦等),他一身正气,最恨随风倒的小人,却只瞧得起比自己更强的对手,他从一而终,一身中就只爱过虞姬一人。垓下之别,是他们故事的结局,一首《垓下歌》就诠释了他们故事的整个过程。垓下歌也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每次想到这首诗,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霸王在乌江的最后一战以及最后自刎的场景,于是我看了张国荣版的电影《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程蝶衣小时候被母亲狠心送去梨园,蝶衣在戏班里跟他的大师兄段小楼有了一份超越兄弟的情感。蝶衣曾出逃戏班,但是后来因为意识到只有苦练才能成就艺术的道理,于是又回去戏班,蝶衣因为在戏班里分不清戏里戏外是男是女,所以总是搞错,就连他最爱的师兄也愤怒的罚斥他要承认自己是女娇儿,他终于在潜意识里认定自己是女娇儿,在一次演出后被一位公公

凌辱后,悲惨的他遇到一个弃婴,因同病相怜的原因把弃婴带回了戏

班。蝶衣和师兄渐渐长大,两人因为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蝶衣对小楼的感情就像戏中虞姬对霸王一样,而小楼只是把他当做弟弟,小楼在一次逛红楼的时候,因出手相助妓女菊仙而被迫成亲,于是蝶衣对菊仙有了一种第三者的情感,时间渐渐流逝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蝶仙因为小楼出手打日本人而被迫给日本人演戏,小楼却不明事理的责骂蝶衣,蝶衣非常悲痛的投靠了当时的一位有身份地位而且非常欣赏他的人-袁世卿,让自己沉沦,蝶衣和小楼的师傅看不惯,于是教训了他们俩,菊仙也看不过去,骂蝶衣乱伦,于是小楼一气之下打了菊仙。后来师傅猝死,蝶衣和段小楼两人又重新收养了蝶衣多年前带回来戏班的弃婴,勉强和好。抗战结束后,两人被迫给一群无纪律无素质的国军士兵唱戏,因蝶衣遭士兵调戏,段小楼与士兵冲突,混乱中菊仙流产。段小楼倾力营救蝶衣,低声下气去求曾经玩弄蝶衣的官僚,要蝶衣说谎苟且求释,蝶衣始终不屈,却因其技艺被国民党高官营救。解放后,两人的绝艺并没有受到重视,误尝鸦片的程蝶衣嗓音日差,在一次表演中破嗓,决心戒毒,历经毒瘾折磨后在段小楼夫妻的共同帮助下终于重新振作。却被当年好心收养的孩子陷害,那个孩子逼着要取代他虞姬的位置与段小楼演出,段小楼不顾后果罢演,蝶衣为了大局劝他演,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从此与段小楼断交。*时,段小楼被那个收养的孩子陷害,并逼他诬陷蝶衣,段小楼不肯,被拉去游街,此时蝶衣却突然出现,一身虞姬装扮,甘愿同段小楼一起受辱,段小楼见蝶衣已经自投陷阱,希望能保护菊仙而在无奈

中诬陷蝶衣,甚至说他与人鸡奸,蝶衣听后痛不欲生,以为段小楼只在乎菊仙,又看到自己所怨恨的菊仙此刻竟在可怜自己、帮助自己,便将所有的愤懑发泄在菊仙身上,抖出菊仙曾为娼妓,段小楼因此被逼与菊仙划清界线,菊仙绝望中上吊自杀。

历尽沧桑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十一年后再演(排练)《霸王别姬》,蝶衣情感依旧,却蓦地被段小楼提醒:自己原来终究是男儿。是的,自己是男儿,对段小楼的爱情都不过是一场美好而痛心的奢梦,终于梦醒,却将身心都已倾献。不愿梦醒的蝶衣宁愿像虞姬一样,永远倒在血染的爱情里——从一而终,他用自己送给段小楼的宝剑自刎了。这时,段小楼才终于意识到,他对蝶衣,蝶衣对他,都不仅仅只是兄弟……

整个影片的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来安排故事情节的,《霸王别姬》不只借着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的执著,暗中召唤观众认同“国剧”,更重要的是正如关师父说的,这是在教导:做(中国)人的道理。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部电影就是主人公们用人生演绎的一出“霸王别姬”。

段小楼与程蝶衣从小一起经历那么多风雨,才走上自己的“角儿”,程蝶衣以为自己就可以这样和自己的“霸王”走一辈子,少一个时辰,少一分少一秒,都不叫一辈子!他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都已经忘了自己是男儿身而并非女娇娥,蝶衣是执着的,近乎疯狂的执着。执着于那在当时甚至是当世都为世人所难以接受的感情,执着于一条没有尽头也没有方向的路。他执着于他热爱的舞台 ,舞台上,

他扮演着虞姬,和师兄演绎着那千古流传悲壮之极的悲剧 。 他执着于他所热爱的人生,舞台下,把自己当成了虞姬,最终以虞姬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唯美却不完美的句点。其实,于他而言,又有何所谓的人生与舞台之分。他的人生就是舞台,他在舞台上演绎他的人生。

我没有看到霸王在为自己的霸业进行最后哪怕一秒的厮杀,而是看到他和虞姬这个故事的千古绝唱,但我并没有失望,而是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戏如人生”。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我们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也在想着成为这个舞台上的“角儿”,但戏里戏外我们总得要分清自己是女娇娥还是男儿身,我们可以执着,也可以从一而终,但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才是我们心目中的“楚霸王”。

第20篇:霸王别姬

情理之中——夏凡——评影片《霸王别姬》的人物塑造看罢影片,有两个字一直萦绕心头——“情”,“理”。细想之下,影片《霸王别姬》实是用156分钟为我们描绘了三种人:情中人、理中人、情理之中人。

“蝶衣”一词,有着蝴蝶羽翼的斑斓,亦有庄周梦蝶的迷幻。“程蝶衣”即是“成蝶衣”,蝶衣一生的美丽与虚无从他的名字就已经开始,情中人首推程蝶衣。在影片开始的前十分钟,导演就已经浓墨重彩的为程蝶衣以后的性格打下了一层厚厚的铺垫。影片的第一场戏是妓女艳虹抱着一个孩子于大街上穿梭,那孩子被抱的严严实实,几乎一动不动,这个孩子便是程蝶衣。此时影片已经告诉了我们程蝶衣性格的第一重特征:压抑,隐晦。(太好了,难得的分析)程蝶衣在影片中的第一个正面镜头让我们看到的是:清秀的面容,扎着个红头绳。若不点明,估计十有八九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个女孩子。此时,影片告诉我们程蝶衣的第二个性格特征:女性化。而影片告诉我们程蝶衣的第三个性格特征是在众人嘲笑他衣上所带的棉衣是窑子里的东西时,他绝然的将棉衣烧掉。这是他性格中的决绝与极端。正是这三重性格让他一生于“情”中无法自拔,为段小楼“情痴”一生,为京戏“情痴”一生。蝶衣的一生是中国一段不算漫长但却绝对足够跌宕的历史。多少人在这段历史面前改变,甚至面目全非,而蝶衣却“从一而终”,无论台下是日军,还是国民军,或是解放军,他始终是他的虞姬。这是因为他的性格没有半点“理性”的成分,他不会随境而变,不会适应环境,更不会屈服于环境。他是影片中“情”的绝对代表。程蝶衣沉陷于“情”中是从那句:“我是男儿郎”开始。在京剧的打击声中、与众人的注视里、(和朴刀的教育中)他完成了从“男儿郎”到“女娇娥”的转变。从此一生纠结。影片在描绘蝶衣成角后有这样一组镜头:在观众满天的喝彩声和纷飞的彩带中,镜头自左上方向右下方慢慢平移,我们感觉程蝶衣仿佛在上升,像一只蝴蝶飞向高处。此时,蝶衣的“情”也达到了最高处,这是他美丽的顶峰,也是他痴迷的顶峰。在*的时候,当蝶衣再没法当他的虞姬时,他一把火把他那些视若生命的戏服一把火烧了——无法保护其完美与纯洁,就宁可毁灭,蝶衣一生爱的疯狂又绝望。蝶衣一生为情迷,为情(戏)疯,却最终死在了“理”里。蝶衣一生只理性了一次——“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终于看清了这个事实,但这却要了他命。蝶衣在影片中就是“情”的化身,他理性了,也就失却了他在影片中的意义,于是,他在认清事实后便走向了死亡。

影片中第二个“情中人”是菊仙。也许这个观点很多人会不同意。菊仙那么精明务实,怎么是个“情中人”呢?而就我看来,菊仙的确是“情中人”,而且她的“情”比蝶衣的“情”更完满。菊仙的一生或许是影片中最简单的。因为她这一辈子就围着一个人在转——段小楼。在菊仙自楼上跳下,扑进段小楼怀里时,这扑进的不仅是她的人,还有她的心,和她一生的感情。她这一生所做的事都是为了段小楼,她的死也是为他。把菊仙推向死亡深渊的不是程蝶衣的揭发,而是

段小楼的那句——“我不爱她了,我和她划清界限。”一生的感情就这么付之流水,她绝望了。导演陈凯歌用三个镜头来描绘菊仙的死:第一个镜头:菊仙身穿红嫁衣,自缢于房梁之上。第二个镜头:菊仙的脚,穿着干洁的白袜子。第三个镜头:一双红色的绣花鞋。——菊仙死时没有穿鞋。菊仙是赤着脚来到段小楼身边的,离开时,她同样让自己赤着脚。怎么来的,再怎么回去。生在情中,死在情中。菊仙在自己的世界里圆满了她的一生。

蝶衣的徒儿“小四”是“理中人”的代表。但小四这个人物的塑造显然过于平面化,尤其是到了影片后半部分的*时期,小四基本已经成了*破坏力的一个代号,完全失去了其人物性格,影片在最后给予他的几个镜头也过于形式化,显得苍白而无力。他的存在,只不过是为段小楼与程蝶衣等人在*的遭遇找个理由。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四不过是《霸王别姬》中的牺牲品,他的意义仅止于推动主要人物的情节发展。(与上面及下面几点分析逻辑关系很紧,观点非常合理)

总体来说,段小楼是个有情的人。对蝶衣对菊仙,他都是有情的。只不过最后他到底偏向了“理”,所以我将他列为“情理之中人”。相对于程蝶衣这个人物的精致与细腻,段小楼这个人物显然是过于粗糙的。在段小楼的前半生与他的后半生的性格转换中,我觉的(得)影片处理的不够妥当。段小楼是一个敢于日军作对的人,怎么后来反而在*时弯了腰呢?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复杂,也可以说起初段小楼年轻气盛,后来年纪大了,更务实了。但这些终归是强找来的理由,多少有些牵强,如果影片可以在段小楼的性格转换上再多下一点功夫,相信这个人物会更加饱满和真实。(合理的批评,谦虚的态度。必要)

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情理之中人”,那就是袁四爷。袁四爷在影片中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理性务实,很懂得在乱世中谋生存,所以在共产党执政之前,无论时局怎么变迁,他都是“爷”,但另一方便,他也很懂艺术,懂“戏”,同时也是影片中最懂蝶衣的人。他欣赏蝶衣,知道蝶衣的美,赠蝶衣宝剑,视蝶衣为红颜知己。但是,请注意,袁四爷对蝶衣是欣赏,不是爱。欣赏是理性的,有条件,有理由的。但爱不是,爱不需要懂,只需要服从它的安排。所以当蝶衣被当成汉奸时,袁四爷绝然不肯为了他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四爷是现实的,他明白在着乱世中只有睁大了眼,清醒的面对,才可以活的(得)好。但四爷心中是有遗憾的,因为他爱戏,但他却又不得不放弃戏。而蝶衣对戏的痴狂和沉沦正是四爷心中对人生的另一番期盼。蝶衣的出现弥补了四爷心中的遗憾已经他对自身完美的期许,可以说,四爷对蝶衣的情感是有看自恋的成分的。但四爷最终还是死在了“情”中,当他被当做反动戏霸,宣布死刑,被押走之时,他在戏台上,轻轻的一抬脚,像京剧中人物所跨的官步。他在死亡之前,圆了一场戏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整部《霸王别姬》,多少人在这“情”“理”二字中沉沉浮浮,纠缠了一生。而导演陈凯歌却始终站在“情理之外”,冷眼旁观人物的悲欢离合。影片很少用配乐,最多的也就是使用京戏中的自然鼓乐声,让整部片子显得天然而客观。而导演的作用,就是眉目清淡,不着痕迹的给你说个故事,导演是戏外人,戏中人的“情理”与他无关,他只负责讲述。(幽默的结尾,好。)

评:

1、分析的角度很独特、很有价值。

2、你的影评已经似乎写出了陈凯歌电影表现的极致渴望,非常好。比如三次镜头的三种性格,人格,性别刻画,难得。

3、你深入地理解了这部电影。

霸王别姬读后感
《霸王别姬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