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德国评价朝鲜战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5 12:01:1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各国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评价

中美俄朝韩五国中学教科书如何描述朝鲜战争?

2010年07月07日 03:24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88

美国·教科书名:《世界历史》(第五版) 课文题目:朝鲜战争是中国的不幸

作者:威廉·杜伊科尔、杰克逊·斯皮尔沃格尔(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家) 出版社: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

编者按:美国的公立中小学不采用统一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本文所参考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现今美国最流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之一。

美国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级教授《世界历史》。关于朝鲜战争的章节在本书中被归入“冷战在亚洲”目录。书中谈及朝鲜半岛双方时使用的是“北朝鲜”(NorthKorea)和南朝鲜(SouthKorea),为读者方便,本文翻译为朝鲜和韩国。全文如下:

朝鲜战争帮助冷战扩散到了东亚。在1894-1895年的日清战争后,朝鲜这个中国的附庸国逐渐落到了日本和俄罗斯的掌控之下。1905年日本打败俄罗斯后,朝鲜被归并进入日本帝国,并延续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宣布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朝鲜摆脱日本的控制。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苏联和美国同意按照38度纬线将这个国家分成两个不同占领区。他们最初想在朝鲜半岛恢复和平后举行全国大选,但随着美苏关系恶化,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各自独立的政府,一个是北方的共产党政府,一个是南方的反共产党的政府。

两个政府沿着分界线的对立非常紧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入侵南方,他们的行动显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杜鲁门政府立刻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要求会员国联合抵制侵略(由于联合国拒绝将中国席位给予北京的新政府,苏联为示抗议没有出席这次会议)。到9月份的时候,在美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率领下,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挺进,目的是统一朝鲜半岛,成立一个单一的非共产党的政府。

杜鲁门总统担心,联合国部队逼近中国边境鸭绿江会挑起中国的干预。但麦克阿瑟向他保证,中国不会做出反应。然而到了11月份,中国的志愿军部队站在朝鲜这方开始武力干预,并击溃了联合国部队,将其驱赶回南方。尽管战争还在持续,在最初的38度分界线附近最终形成了一个静态的防卫线。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中国干预朝鲜战争是想在亚洲推行共产主义的明显证据,最新资料也显示,毛泽东当时认为亚洲正在兴起一股革命。但事实上,中国参战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担心敌对的美国在其前沿驻军,并可能越过边境发动攻击。麦克阿瑟当时还公开鼓吹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为攻击共产党中国做准备,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担忧。

不管怎样,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来说尤其不幸。在朝鲜入侵韩国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20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中苏两国在1950年签署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文译者为人民日报社美国分社记者管克江)

中国·教科书名: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编著: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主编:吴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2月第2版

记述章节: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一课“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军队进入原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扶植下,1948年5月朝鲜南部成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9月,在苏联支持下,朝鲜北部成立以金日成为国家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对立政权。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的冲突不仅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既可以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人民迅速攻占汉城,并向南推进,韩国军队节节败退。这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利用苏联代表拒绝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问题之机,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是“侵略者”的决议,并宣布武装援助韩国,并悍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7月,联合国安理会又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美国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同年8月,朝鲜人民军已占领了南部9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把“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压缩在东南海岸一带。为挽回败局,在麦克阿瑟策划下,美国调集在东亚的全部机动兵力5万人,在500架飞机和300多艘军舰的配合下,于9月15日突然在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并切断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后路。朝鲜战场上的对比发生了改变。9月28日,美军占领汉城;10月,又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美军很快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推荐第2篇:《朝鲜战争》读后感

朝鲜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半岛,缺乏战略纵深(犹如后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上确实适合美国这样军队),1950年的6月25日,一个小时内在38线上信号弹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全线进攻,南朝鲜的部队中都有美国的顾问.至于是谁推动了这场战争的开局,我觉得不外乎是麦克阿瑟或者是苏联,因为如果南朝鲜统一北朝鲜,那么麦克阿瑟在他的军事生涯上几乎可以比作从珠穆朗玛峰达到了月球,而如果被朝鲜统一南朝鲜,那么苏联在远东完成了最完美布局,但美国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未必想打,当时美国的重点应该在欧洲,远东的布局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了,只能是麦克阿瑟自私的想法,后来他的一些做法简直就是想把战争引入中国境内,并想用蒋介石的军队拉到朝鲜来打,这样的结果只会使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时候的中国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决境内的安定,南方还在剿匪,进攻台湾打了败仗,基本没有空军和海军,当务之急是解放台湾,也不可能鼓动金日成(也没钱和装备去支援),后来仗打到那个程度,苏联没有派空军和地面部队,我直接怀疑是斯大林就是在利用中国人,包括1945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中苏联人的作派,实在是龌龊,后来中苏决裂,真正是明智之举,避免了被苏联当枪使,做附庸国的下场都不会舒服.战争的开局对北朝鲜的人民军很有利,经过几个月,几乎把南朝鲜李承晚的部队赶进了大海,苏联人支援的坦克部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海陆空军队全面介入,直接体现了先进武器在当代战争中的作用,另外,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仁川登陆\"非常完美,大量人民军被包围、切割、消灭,侥幸逃脱的只能进入游击战状态。美国人乘胜追击,先头部队几乎看到了鸭绿江,这个时候,彭德怀领导的志愿军已经昼伏夜行地进入朝鲜战场,直到第一次战役,美国人的飞机居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中国军队,彭德怀充分利用了在解放战争中的优秀传统,前三次战役以巨大的伤亡取得了战略成功,之所以伤亡很大(整个朝鲜战争的伤亡是惊人的,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公布真正的数字,我估计在50万),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没有空军,后勤补给线几乎被美国人的空军完全封锁,在50年的冬天,在气温只有零下30度左右的情况下,中国人名志愿军很多没有棉衣棉鞋,吃的也很少,非战斗减员及其惊人,设想在那样的境地,打一场伏击,为了不让美国人的飞机发现,趴在雪地里一晚上,第二天开打的时候会有多少已经永远睡去?后勤补给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了朝鲜战争,冻死的,饿死的,伤病不能得到治疗的.......麦克阿瑟下台后,继任的李奇微将军充分利用了中国军队这一弱点,他发现中国人的每次战役最多只能持续7天,为什么?后勤跟不上了。所以他的战术讲起来很简单:志愿军进攻时边打边退,等到第八天,全线反击,并且空投部队在交通线上包抄。这个发现成就了李奇微。

其次是武器的全面差距,没有防空炮火,没有空军海军打击美国人的后方,手中的武器都是日本人和蒋介石留下来的,弹药的规格也不一样,我觉得中国人凭借的是样:精神意志、人海战术、高明的战略战术!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有美国人的武器装备,在50年冬季就可以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当时的武器装备以及朝鲜半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导致无法完全实现中国的军队指战员所熟悉的战略战术,朝鲜以山地居多,大多南北向,南北间的通道就那么几条,基本都在美国飞机的覆盖之下,白天不能打进攻,没办法对付飞机的轰炸和扫射,你要完成一次包抄,都得靠腿两条腿和美国人的坦克、装甲车、卡车赛跑,人家走公路,往往你还不敢走公路,得穿山越林的跑,这样,一场围歼战打成了追击战,有时候围住了还是拿不下来,因为缺少火炮支援,没有防空手段,作战效果比战术意图相差太远,伤亡还很大。应该说整个战争的过程很复杂,在书中每每读到一些重要的地方感慨很多,一一写下来费时耗力,最后只留一点点想法:1,朝鲜战争对中国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最后留下社会主义的北朝鲜,战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2,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了现代战争中后勤线的重要性,并且为此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那么在未来战争中,后勤补给需要怎么样运作?这很复杂,回头找本相关的书看看。3,用前辈建国者的精神发展军事以及民用科技,网上的新闻讲现在国产战机用的发动机还都是进口的,都建国61年

了,这不知道干什么吃的。4,目前的南海局势,不妨打一场局部战争试试。5,民族的确是有性格的,战争中最是一目了然。

推荐第3篇:朝鲜战争观后感

朝鲜战争观后感

我很佩服我们的革命先烈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毅力,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在他们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也通过他们,展现于世人面前,很感谢我们的勇士们,他们让我们走上了一条优秀民族的捷径,让我们的国民开始有了大国的意识,龙的腾飞很大程度上是从那一刻开始的.

事隔50余年,到了今天,很遗憾的,在一种绝对自大和绝对自卑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人民只记住了美国大兵是如何在志愿军狂飙突进中丢盔弃甲,如何仓皇逃窜,我们一贯津津乐道,所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要有绝对的勇气和足够的毅力,我们一定能打倒他们,扯下他们的面具,要知道,这和2战中日本的神风精神何其相似,又是同样的悲哀.

不错,没有勇气和毅力,任何军队都会一事无成,然而,有了两这并不代表就有了胜利.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应该冷静的思考和琢磨,我们是怎么胜利的,而不是吹嘘胜利,法国就是在对一战胜利的吹嘘和沉迷中被德国在第一回合斩落马下的.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苏联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要知道,苏联的存在,不论主客观,都让美国保持了足够的克制和容忍,为避免搽枪走火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既不敢大规模空袭中国后方,也不敢动用最拿手的原子弹,对美国而言,战争是极不对称的,美国无奈地抛弃了惯用的先进武器和战略思想,返回到20世纪初和中国展开无穷无尽的阵地战,可以说,在战争开始,美国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他在强壮的苏联门口打仗.克拉克的悲叹,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战斗.是很有道理的.

一场战争只有放到国际的大背景中才更有说服力,才更让人心悦诚服,我是不相信新生的共和国空军能和美国空军打成平手还占点上风的鬼话的,我只记得当年的日本人在空中是如何被美国人当火鸡屠宰的,夸大的话我们只能到国外去说,那是应该的,但我们切不可在过内重复,谁都知道,我们的飞机上还有斯拉夫人的脸孔.

当然,也不能说我们只是检果实的猴子,原则上说,我们的志愿军是强大的,我们的胜利也是艰苦和必然的,苏联铺平的道路还是要我们去走,战壕里的美国鬼子还是要我们去清除,我们的活最累,我们的付出也最大.我无意于降低我们英雄的地位,我的声音小但清晰,我只想提醒我的同胞,在狂热的胜利的欢呼和喝彩中,我们所遗忘的一些记忆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两极世界里,我们的胜利不是我们单独获得的,不论是在以前或是以后,我们都没有,都不会有单独的胜利,战争是门高深的艺术,忽略周围的任何一个微小方面都意味着灭顶之灾.

推荐第4篇: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一些客观评价

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一些客观评价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朝鲜时间),朝鲜内战爆发。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南北双方为了朝鲜民族的统一问题而进行的一场内战,美国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侵略行为。

韩国人称朝鲜战争为“韩国战争”或“6•25战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从权威主义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人们开始反省权威主义时代的历史,在这种背景下,韩国人对朝鲜战争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是:

1、从深层次来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外部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和美、苏两国军队的分割占领;朝鲜战争爆发的内部原因则是民族社会内部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南北实力的差距。

2、李承晚政权对引起那场战争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承晚为了摆脱政治危机,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在南北关系上推行恐吓政策,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武力“北进统一”。李承晚政权的这种恐吓政策不可能不给朝鲜北方以强烈的刺激。

3、50年来,一直有人在议论是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的第一枪。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多大意思的问题,因为在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间,“三八线”上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一直没有间断,南北双方互有进退和得失,1950年6月25日的全面战争只是一系列武装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金贵玉在1999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披露,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49年6月29日,一支隶属于韩国军队的虎林大队,就有252名队员越过“三八线”,袭击了靠近雪岳山和金刚山的一些村庄,有些甚至还渗透到位于北纬39度的元山市附近的安边地区。

4、韩国学者认为,美国对诱发朝鲜战争负有责任。郑镕硕博士在《美国的对韩政策》一书中指出,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说时声称,美国在太平洋的防卫线北起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本土、琉球群岛,南达菲律宾,韩国和台湾均不在美国的太平洋防卫线之内。朝鲜北方据此做出判断,美国不会干预朝鲜半岛事务。

5、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部分苏联的档案送给韩国总统金泳三,个别韩国学者根据这些残缺不全的档案对朝鲜战争的起因提出了片面的、不科学的看法。但是,也有韩国学者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并没有将有关朝鲜战争的关键性的资料提供给韩国,而且在俄罗斯送给韩国的档案中还有被篡改的嫌疑。所以,以此为依据来研究朝鲜战争的真相是不客观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朝鲜战争对韩国政治的影响非常深刻,可以说其余波至今犹存。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本已处于风雨飘摇地位的李承晚政权得以稳固,李承晚奉行的治国方针是“先统一,后建设,不统一,不建设”。他利用战争时期的“反共”意识形态宣传和专制机器打击反对党的力量,以维护其专制统治。1960年终于爆发了“4•19革命”,把李承晚政权赶下了台。虽然李承晚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他利用“反共”和“北方的威胁”为借口来打击反对派,从而谋取政治利益的手腕被后来的朴正熙所继承。

推荐第5篇:朝鲜战争再认识

朝鲜战争再认识

提起“朝鲜战争”,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往往脱离不了中学教材里那几句简单粗鄙的结论,简化为一场社会主义中国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之战。脑中涌现的全是慷概激昂的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悲壮画面,画面里豪情万丈的铁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精忠报国,视死如归。

基于这样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朝鲜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似的历史辉煌。而对这这场战争的“反思”却没留下任何的空间和余地,以至于在战争结束后60年的今天,中国一大批年轻人对当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和认识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这困惑表现在:教科书给我们当年灌输的关于我们所大力支持的小兄弟朝鲜的伟大决定和当今朝鲜的政治丑态对比如此突出,而我们所对抗的敌人——韩国,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实在让我们大为不解。以至于网上很多年轻人总是这样发问:当年的朝鲜战争到底是中国输了,还是美国输了?有的人甚至断言南朝鲜赢了这场战争,其理由是现如今南朝鲜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和北朝鲜落后的生产力和独裁统治之间的尖锐对比。

关于网友对朝鲜战争所做的结论当然轻率幼稚,其推理也显得不和逻辑。不能将现如今两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用作推断当年朝鲜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中各种因缘巧合和偶然因素。对这一点我并不感到奇怪,奇怪的是在战争过去60多年后今天,对这一问题竟然还是如此的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这在这个自诩为擅长修史的国家实在荒唐透顶了。和另一场战争一样,从我们中国人在这两场战争结束后的反应来看,我们中国人的确缺乏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胜利的确很容易冲昏我们的头脑,一场战争,不管正义之战也好,还是侵略之战也罢,失败和战胜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一个真正强大和优秀的民族,对待战争,不应该像儿戏一样,胜利便高唱赞歌,将敌人弱视如蝇虫蝼蚁,失败之后便低吟哀歌,将自己贬低为草芥之徒。“手撕鬼子”这样的戏我们看得是看得够多的了,翻开历史的前一页,视自己为“东亚病夫”之辈匍匐在敌人膝前的画面也还清晰可见。

对于战争的反思,我们是多么缺乏和不足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必须”反思,一个不会反思的民族,会有什么出息。推而论之,我们何止对朝鲜战争缺乏反思啊,甚至对抗日战争,以至以前的国共内战,都没有过真正的反思。上升到一个高度,我们甚至可以说:

“我们民族是一个对历史都缺乏“反思”的民族”!

这里谈“朝鲜战争”,那我们便就从“朝鲜战争”本身谈谈,我想,更多的人,特别是官方,是时候对这场战争反思的时候了,没有对战争真正的反思,就谈不上对历史的反思。官方的确是出于好意的宣传,为鼓舞民心民气计,为宣扬积极乐观计,不过最后怕这“好意”不一定得到“好处”。宣传多了便成了麻痹,麻痹多了便麻木,麻木过了就麻烦了,这麻烦就是愚昧啊。所以,民间也罢,官方也罢,是时候让我们国家的孩子的历史教科书上那几句“大大提升了民族自尊心,提升了国际地位,鼓舞士气......”之类的空洞的话语删掉的时候了。这话本身没错,可是它抽象,虚幻,空洞,或者它只展示了有利的一面,却掩盖了另一面,(也许那一面更有意义),这另一面是——战争的残酷。光辉掩盖了残酷,一代代小年轻们便把那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因为那时常是考试重点。

可真正翻开历史那一页,我们会发现,历史不忍细读啊! 一个粗线条的概括朝鲜战争便是:南北朝鲜交火(北朝鲜先出兵)——美国介入——金日成求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中国出兵。

我们传统的印象便是如此的简单,简单的甚至有点草率了。哟略一看,看似美国顺其自然的出兵,中国理所当然的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毅然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无可非议。但仔细的去分析去细读深思时,不由的会惊叹其中国与国,人与人, 意识形态对立之间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政治博弈与人性冲突。

现在试图从这次参战的国家中分析一下这场的战争的政治博弈以及其中隐藏的事实以探其根本。

对于中国出兵和美国出兵。也许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一直对其了解比较暧昧晦涩,以为美国的出兵和中国的出兵都是出自两国之本意而心甘情愿,可何曾想到其中竟然暗流涌动,步步为营。首先看美国:这场战争最开始以金日成带领的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为开端,而不是南韩最先发动攻击。美国一开始并不想贸然出兵也不知道北朝鲜会出兵南下,可当金日成的部队开到38线以内并攻下汉城时,美国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这很不利于他在亚洲政治版图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美国意识到其强劲对手苏联在北朝鲜背后的怂恿和出谋划策,意识到了危险。美国当然知道也认为这是苏联在摸自己的屁股以探其虚实,看看这头美洲豹是否有雄风和胆量敢接招。当然这时的美国出于对其眼前亚洲政治利益和与苏联竞争的关系所以不得不而不得已出兵了。

其次是中国,从未披露的官方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开始并未有出兵的想法和冲动。甚至一开始毛泽东就不曾得知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背后眉来眼去要演这一出戏,直到战争打响之前,毛泽东并未有事先得到消息。虽然苏联一开始也在暗示毛泽东出兵,但毛泽东一直谨慎考虑,不置可否。金日成求救时,毛泽东还告诫叮嘱他,此时作战的不利因素太多,不可贸然出兵。甚至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虽然官方宣布了胜利,但毛泽东仍然认为出兵朝鲜是极错的行为。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是我党七大后犯的第一个历史错误。1957年又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由此可见,中国在当时也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得已而做出的决定,事后的后悔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出兵实在情非得已。

再次是朝鲜和韩国。这次战争虽名之“朝鲜战争”,其实真正的叫较量却不在南韩和北朝鲜之间,这两个政权背后的政治力量才是博弈的关键点。意识形态的对立致使两个政权的对立,但这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后仍然是美苏两国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而已,犹如东柏林和西柏林。而金日成为何有此种底气敢贸然出兵,背后必然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虽然当时南韩李承晚政府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如北朝鲜,但其背后是强大的美国作为支撑,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金日成背后的推动因素便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纵观战争始末,南韩也罢,北朝鲜也好,都是围着两个超级大国走,自己所能左右的局面太小了。

在朝鲜战争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虽然苏联在两军交战中并未投入太多的军力,仅仅是派发了空军参战,但苏联却是朝鲜战争的最大推手并且起了主要作用。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伟大导师斯大林的嘴脸,一开始竭力怂恿金日成参战,而后步步为营诱使美国出兵,最后在将中国也牵涉进来。将这一切一切串联起来,我们似乎斯大林下的这盘五行阴阳棋下得巧妙精彩。苏联一直未曾派遣正规军参战,派来的空军既然也是身穿中国军队的军服,手握中国的国旗佯装中国军队,俨然一个局外人的态度似的,以此可见斯大林的用意和野心。毛泽东还算是个明白人,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表态出兵的错误,多次指责斯大林

和金日成应该为这次战争负责。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这次战争中——

“中国和美国都是被“拖”入这场战争的,都情非得已” “南韩和北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傀儡”的角色”、“苏联无疑是这次战争中的最大得利者,坐收渔翁之利也!”大家都被斯大林玩了一把。

对美国而言,这场战争至少在表面形式上是输了,正如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东北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对中国而言,虽然在官方宣传中一直突出其积极意义,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战争对中国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妨碍了中共军队收复台湾,错失了良机。其次是战争令国内经济损失严重,国库空虚。

苏联是最大赢家,斯大林成功逼迫中国出兵对抗美国等盟军,也借此出售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赚取资金物资,中国直到1965年才清偿完所有欠款,中国官员战后又抱怨苏联是“死亡贩售商”(merchants of death),在朝鲜战争期间出售大量劣质枪炮弹药给中国[265],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此段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朝鲜,美国,在这次战争中更像是被苏联手中的棋子,做了无辜的炮灰。

后记

以上关于朝鲜战争论断,有的属于读书学习中和开学师时老师所讲解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认识,有的是我个人的一些论断。在这里我力图从一个新的,全面的,客观的,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朝鲜战争,但限于本人非历史专业出身,历史基本功也不扎实,难免有事实错误和价值判断失误的地方,在此声明,以期谅解。但我并不是想谈论朝鲜战争本身,我更多是想通过一种这样客观,全面的角度去探究以阐明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真正态度,同时也有感于中国在教育界历史教科书等多方面历史教育和历史认知的荒谬折射出这个民族对待历史所缺乏集体态度,那就是——

“从历史中学会反思。”

1205031047 新闻班张伟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三凌晨02:56

推荐第6篇:读《朝鲜战争》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朝鲜战争》这部大型战争历史书,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悟。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领国,“朝鲜”这个不知名的半岛发生了一场令世界震惊的战争“朝鲜战争”,当时,朝鲜半岛在美国佬的挑拨下混乱不堪,美国为了在东亚站住脚,得以与苏联这个超级大国抗衡,便把目光瞄在了朝鲜半岛。

现在经常听老一辈们将朝鲜战争的故事是,总是能听到几个字“北纬三十八度线”,这条线就是分割整个朝鲜半岛的交界线。谁也没有想到,这条关系民族利益的线,竟然是一个美军官随意画的,这条线画的毫无军事作用,这条线穿过了朝鲜4条大江,一百多座高山,横劈十余个村庄,使得美军吃了这条线不少的亏。

朝鲜半岛被分成了金日成统帅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由美国傀儡使唤的由李承晚统治的大韩民国。

两国成立后,北朝鲜(就是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人民辛勤劳动,北朝鲜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而南朝鲜就大不相同了,整个国家混乱不堪,经济衰败,整个李承晚政府在美国佬的经济支持下,才勉强维持国家经济秩序。

一天晚上,一场大战争爆发了,朝鲜人民军突破三八线,借助苏制坦克,和胜过韩国的大量枪支快速前进,李承晚政府大楼一片混乱,电话铃声到处响,可见朝鲜人民军对南朝鲜的打击有多大,朝鲜人民军乘胜追击,连续攻下了开城,板门店等军事要塞。韩国国内更是一片鸡飞狗跳,到处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美国大兵,和南朝鲜志愿军的败兵,城内各大街道都挤满了人。这时,美国方面当然也好不了,南朝鲜是他们的走狗,一旦南朝鲜被共产主义北朝鲜攻占,美国的东亚手柄就会失去,失去对东亚仅有的一点控制,使得苏联更加强大。于是,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紧急在五角大楼召开会议,最后,打算进行政治调停

。然而,战争贩子麦克阿瑟却不乐意了,公开侮辱总统,最后由于某种原因,决定,由麦克阿瑟这位远东总执行官担任将军,统领整个美国远东军,直接干涉朝韩问题。

南朝鲜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被朝鲜人民军吞噬,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那是一个夜晚,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集团军进入了南朝鲜仁川港,登陆了。就在这时,我国向北朝鲜实施无偿援助,当晚大批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领土,由彭德怀直接领导。北朝鲜人民军在美国强大数倍的军队的镇压下,在美国超级武器的攻击下,渐渐衰落了。我国志愿军却整装待发,准备战斗,前方的战士热血横撒,后方的人民众志成城。 最后,美帝国主义没有打倒我们伟大马克思主义论,和共产主义国家,只好被迫签订合约,朝鲜半岛被分成了两半。正如周恩来总理说的:“任何国家要与我们共产主义的亚洲六万万人民作斗争,我们亚洲人民必将拿起刀枪,血拼到底,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让我们记住那些死去的战士们,是他们为我们打下了美好江山,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想为保护人民而用作斗争的战士们致敬!

推荐第7篇:《远东朝鲜战争》读后感

《远东朝鲜战争》观后感

近段时间,在工作的空闲时间我拜读了王树增先生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结合到我国目前的国际形势,经济实力,真的不禁感慨万千,思绪飞扬。

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的进步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历史。人类面对对世纪的展望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无论和平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发展的愿望是多么的深切,战争却每一天仍在地球上发生。战争的含义就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用来解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以及不同阶级和宗教派别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

现在世界的政治格局越来越明朗,美国这个经济强国,试图用经济来托起武力的臂膀,去干涉任何一个发展中、正在发展的国家。而作为世界强国的中国也一样面临着美国的困扰。近段时间越南,日本,朝鲜,韩国,菲利宾等一些小小国家,在美国的教唆下,对我国的领土及主权屡屡侵犯,试图打破中国的平静,和谐的生活。中国人不畏强权,我们热爱和平,但是绝不害怕战争。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一个刚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在它宣布成立的那一天,它甚至还没有完全解放它的全部领土,人民解放军的大军还正在向西南和西北挺进。而在已经解放了的广大地区,与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对的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势力也仍然是军事上的重大问题。连年不断的战争使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国本处于原始耕种状态的农业更是一片凋零。而就军事来讲,中国农民的梭缥能够夺取国家的政权,这已经是举世不争的事实。在1947年至1948年间,甚至连美国顾问们都疑惑他们援助的大批武器装备为什么就是无法支撑那个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为什么拥有先进美式武器的“国军”会在装备原始的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下几乎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为什么“国军”的几百万人会不得不丢弃汽车、大炮和坦克让共产党的士兵和民众用牛车拖走。中国军事上崇尚“得道多助”是与哲学上崇尚“精神力量”相一致的。当战国时代的军中巫师们烧龟卜占“天时”的时候,中国战争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思想已初见端倪。中国人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为最主要的因素。虽然中国人将火药的发明更多地运用到了驱鬼的爆竹和喜庆的烟花上,但是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热兵器还是比西方人早近千年。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战争物质的千般演进从不曾动摇中国人古老而坚实的精神基础,即使要被迫面对高质量的战争物质的重重包围。

世间万事万物,“人的因素第一”,这是领导着一支农民军队创建了新中国的毛泽东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也是中国战争艺术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当前的中国处在工业化时期,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这要持

续到本世纪中期,现在国家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加大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海陆空武器装备纷纷研制成功并服役部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和信心。 神9的成功,海陆空三军的日益壮大,国民生产总值的迅猛提升。无不昭示了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热爱和平,不畏战争,我们不侵犯他国的主权与尊严,但也绝不允许别人来践踏我们的尊严。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民主,富强而奋斗终身。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傲然耸立。

推荐第8篇:朝鲜战争案例市场调研

1950年初的,朝鲜战争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政府就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会否出兵的问题展开了反复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自顾不暇,不会也不敢出兵。

同时,有两家公司对这次战争进行了战略预测,一家是美国兰德公司,另一家是欧洲德林公司。两家公司均花费巨资对这次战争作了战略性的研究。尤其是德林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研究分析,该公司认为如果美国向朝鲜出兵,中国也一定会出兵;若中国出兵,美国注定要失败。

这一份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只有七个字:“中国将出兵朝鲜”。另外还附有380页的研究报告。德林公司已经找好了它的买主——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德林公司要价500万美元,但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却认为它只值数十万美元。差价太大,双方自然不欢而散。

而嫌贵的后果是什么呢?正如历史所记载的一样,美国盲目出兵朝鲜,中国怎么能允许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美国惨败。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人为了吸取教训,仍然花费了280万美元买下了德林公司的这项研究成果。

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出兵朝鲜?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谁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2、战争前,美国为什么不买德林公司的研究报告?战争后,美国为什么还高价购买报告?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什么?

3、研究报告的定价依据是什么?与成本有关吗?

4、如果重新为这份研究报告定价,以使美国人能够接受,并放弃朝鲜战争,应当定价多少?

美国为何出兵朝鲜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朝鲜内战爆发。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事实上,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朝鲜半岛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还于1949年撤出了先前进驻的军队。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美国最终出兵朝鲜呢?本文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揭开美国当时态度转变的内幕,并希望能给我们观察现实问题,特别是看待新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两场战争提供一些启示。

北方打了南方个措手不及

美高层密商决定军事干预

1950年6月25日是星期日,就在这一天的凌晨4点,分别部署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两侧的北、南朝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军队对位于翁津半岛的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进行了激烈炮击,随后兵分四路发动了地面进攻,分别剑指翁津、汉城、春川和东海岸的南朝鲜军队阵地。

此次进攻完全打了南朝鲜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南朝鲜许多军官及美国500人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已离队度周末,许多军队还摆在三八线以南的10到30公里处,加上力量处于劣势,前沿防御阵地很快被占领,军队迅速向南溃败。到6月28日晨,北朝鲜军队已逼近汉城。汉城市内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及政府官员惊慌南逃,随后不久,汉城陷落。

由于美国东部时间比朝鲜时间晚13个小时,华盛顿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是在当地时间1950年6月24日(星期六)的傍晚时分。国务院值班官员马上向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做了汇报。当时腊斯克正与陆军部长佩斯在一个朋友家里做客。闻讯后,腊斯克迅速赶回国务院与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进行了商议。随后二人向国务卿艾奇逊建议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当晚11点半之前,该建议获得了身在外地的杜鲁门总统的批准。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北朝鲜立即停止行动,从南朝鲜撤出全部军队。

6月25日,总统杜鲁门从外地飞回华盛顿。当时白宫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所以杜鲁门在白宫附近的布莱尔大厦召开了由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国务卿艾奇逊、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腊斯克、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无任所大使杰塞普、国防部长约翰逊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会议一直进行了3个小时,最后与会者一致认为:美国必须予以“反击”。杜鲁门于是批准增加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同时命令三军参谋长立即作好参战准备。

正如美国所料,北朝鲜没有理会联合国的决议,反而势如破竹般地向南方挺进,而南方军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6月26日夜,杜鲁门再次在布莱尔大厦召开会议,并做出决定,命令美国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参战,支援南朝鲜的李承晚军队,但没能阻截住北朝鲜的攻势。29日,杜鲁门授权空军轰炸三八线以北地区,同时派一队美军驰援,确保釜山港的安全。朝鲜战争升级。

6月30日,美国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从朝鲜战场视察回来后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说李承晚部队已“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目前能够坚守汉城以南战线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经杜鲁门批准,参联会授权麦克阿瑟使用他所指挥的陆军投入朝鲜的战斗。同一天,麦克阿瑟即通过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向第24师下达了出动命令。随着地面部队的参与,美国完全卷入了朝鲜战争。

战前忽视朝鲜半岛

美国撤出全部驻军

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美国如此快地在朝鲜半岛出手完全出乎苏联和北朝鲜的预料。因为在战前,美国并不太重视朝鲜半岛,甚至对爆发战争也没有多少思想准备。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分别派军队进驻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随着半岛形势发展,苏联主张双方从半岛撤军,并于1948年底撤出全部军队。从1947年9月开始,五角大楼逐步倾向于放弃朝鲜半岛。军方认为朝鲜半岛没有战略价值,即使美军要在西伯利亚或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动用空军即可超越半岛地理障碍,予以有效打击。当时,美国政策战略重点在欧洲,随着美苏在柏林对峙,欧洲局势紧张。美国急需加强驻欧军事力量,以维护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因此在亚洲的所有行动仅限于\"防守\"。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严格奉行低税收、低赤字的均衡预算政策,在此情况下只能确保重点,即欧洲。因此,自美军进驻半岛以来,国会在向半岛驻军拨款问题上便争论不休,致使当地驻军的经费和装备供给严重不足,后勤出现危机。最后美国军方高层批准撤军,并于1949年6月撤出在半岛的全部驻军,仅留下部分军事顾问。

在战前,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估计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还不会爆发战争,北方可能会通过游击战、心理战和政治压力等手段实现目的,不大可能公开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艾奇逊甚至还在1950年1月发表演讲称,“亚洲的未来取决于亚洲人民,美国不会干预。受到攻击的人民必须首先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抵抗,然后才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行动。”此番讲话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不会为避免南朝鲜的“陷落”而使用武力。

武装干预原因复杂

历史进程在此拐弯

如果历史按此逻辑发展下去,美国将放弃朝鲜半岛。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月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历史发展进程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首先就是美国认为,不在朝鲜采取行动将危及它的全球战略。当时冷战伊始,东西方紧张对峙,美苏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等许多地区势力范围还没有划定,摩擦不断。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同时,美国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才能向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国显示强大力量,否则其盟国可能会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西方阵营将崩溃。上述想法在杜鲁门向盟国的通报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

此外,杜鲁门政府这么做也缘于其受到国内压力。美国1949年从朝鲜半岛撤军前后亚洲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以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国会议员及众多媒体,群起指责政府因政策失误才“失去”中国。杜鲁门政府的民调支持率从1949年1月的69%下降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37%。杜鲁门意识到,如果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南朝鲜“陷落”,国会就可能弹劾他,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就保不住了。于是,朝鲜战争就成了他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一张牌。

最后,美国出兵朝鲜还与杜鲁门总统的性格特别是他的历史观有密切关系,有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因素。杜鲁门早年经历坎坷,形成了坚定、果敢、喜欢挑战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性格影响了他在1950年所做的决定。

此外,杜鲁门早年形成的历史观也决定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认识。从1934年起,他作为国会议员积极倡导美国中立。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他内心里为自己早期的立场感到可耻甚至有罪恶感,进而坚定地认为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抵制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进攻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而美国没有领导各国反对侵略是错上加错。当他一听到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时候,马上就将此次战争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他说:“在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件中,力量强大的一方袭击弱小的对手已不是第一次。这使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些例子,如日本进攻中国满洲,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如果我们不遏制住这种势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爆发……”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杜鲁门做出介入朝鲜战争的决定就不奇怪了。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并最终挫败了美国侵略者,有效维护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事实证明,这场战争改变了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外交和安全格局,且对今日东亚及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第9篇:朝鲜战争60周年总结

朝鲜战争60周年辛酸总结

2010-06-25

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整整一个甲子了。真相越来越清晰了。

1,联合国如何定义朝鲜战争?

战争的一方,是朝鲜和中国。朝鲜肯定说是韩国侵犯朝鲜。中国的教科书中,说法比较含糊,定性为韩国发动侵略,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而是把描述重点放在后来具体的战役、后方的支援中。

战争的另一方,是联合国派出的16国联军(多国部队?这词儿听着耳熟,想起来了,是伊拉克战争嘛。应该抗美援伊)。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建有战争纪念馆。这些国家都说是朝鲜发动的侵略。

别的国家咱回避。单说朝鲜和韩国。对于这两个国家截然相反的叙述,大家相信哪个?„„

然后我们来看联合国开放式的资料馆里的记载

“1950年6月25日(星期天)朝鲜共产党领导人金日成在没有发出任何警告、也没有宣战的情形下,乘机越过三八线进犯毫无准备的南韩。南韩军队虽然英勇抵抗,但是事实证明12万韩军不是配备各种苏式重型武器和俄制t-3型坦克的20万北朝军队的对手。金日成偷袭成功了,到8月初就攻占了90%的韩国领土,并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大邱附近的洛东江才被暂时控制住。大韩民国向联合国发出呼吁。

“联合国通过三项决议,谴责朝鲜共产党的侵略行为,要求北朝军队撤回三八线,并呼吁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给大韩民国以军事支援。美国军队首先抵达,随后共有21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参战,其中派战斗部队的有16个国家,支援医疗及设备的有5个国家。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下,在仁川出其不意成功登陆,形成大包围一直把朝共军队赶出了南韩,拿下平壤,并把朝鲜军队打得溃不成军,退到中国边境。”

此后,中国进入抗美援朝。

2,苏联人耍了什么花招?

我曾经写过博文《抗日战争:掉进了“苏联陷阱”》。该文章有3句核心:1,前提:我们可以勇敢地去牺牲,但绝不能愚蠢地被利用。 2,过程:无耻的苏联人,把中国当枪使,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3, 结果:中国人成了挡箭牌,学雷锋充当“国际黄继光”去了。

我认为,这3个核心是分析整个抗日战争所要明白的第一要务。

卷入朝鲜战争,中国人是不是又一次掉进“苏联陷阱”?可以这样说。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服从苏联命令。

在历史造假方面,苏联人是中国人的老师。幸运的是,苏联解体了,一些历史资料随之解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点历史真相。新解密的前苏联国家档案,揭示了朝鲜战争的内幕与真相。

1950年1月19日,苏联驻平壤大使什特科夫就电告斯大林,“金日成请求斯大林允许他发动进攻,解放南韩”。30日斯大林回电答应“可以帮助他,但必须依靠毛/泽/东,有北京支持”。当时斯大林最希望中国与朝鲜能消灭并牵制大量美国军队,使世界权力平衡倒向对苏联有利一边。那时斯大林的全球梦包括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存在共产党的国家。

甚至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派联合国军队支持南韩时,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本可以行使否决权,否定这一决议。但是斯大林指示他“缺席不要去”,让决议通过。

苏联拒绝行使否决权的举动,曾让世界大惑不解,都说苏联错过了阻止西方出兵的机会。实际上斯大林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故意让联合国决议通过,好让毛/泽/东与金日成去拼死拖牢美国,他可以坐山观虎斗,并腾出手来解决西欧问题。 3,中国为什么参战?

“国际主义情怀”之说,太幼稚了,都不好意思去驳他。

“屏障”说,比较流行。难道,一条区区的鸭绿江能成为缓冲区?如果爆发战争,人家可以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随便选个地方登陆,难道非要绕道朝鲜吗?

真正的原因,是苏联的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打得朝鲜军一败涂地。10月,斯大林一再催促中国出兵。当时中共高层普遍反对出兵。当时反对呼声最高的是林彪,他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装病拒绝出任中国赴朝志愿军司令一职。他认为新中国刚解放,军队应整休恢复,而且当时美军具有完全的制空权,大炮优势是40比1,如参战志愿军会有大量伤亡,并且美国可能轰炸中国大城市及工业基地,甚至可能朝中国扔原子弹和不利于解放台湾等等。事后,毛泽东说:“抗美援朝出兵在中央最高层最初表决结果只有\'一人半’(半人指周恩来)支持出兵”。但在斯大林一再的压力下,10月1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斯大林的黑海畔别墅谈判出兵事项,斯大林承诺大批援助中国军事工业建设计划,及马上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先进苏联武器装备,并派空军协防东北等,而且斯大林还把中国军队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样条件下,毛泽东最后决定“出兵”,并在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和战时准备,投入巨大兵力物力。当时中国人不知道是与联合国开战,以为出兵只是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是为了“保家卫国”。

中国出兵,苏联出武器装备。这些装备不是无偿的,而是要中国人用多少火车的粮食换来的。

中朝军队是谁指挥的?朝鲜方面说是金日成,中国方面说是彭德怀。现在有学者认为其实一直是苏联人在指挥。就像1946年以后的国共决战,苏联提供了武器并负责指挥(当然,那一次,苏联也出了数十万军队),这也是服从苏联命令的重要原因。 4,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在朝鲜?

朝鲜战争历时3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不计其数的人伤残。中国方面伤亡数字出现各种版本,如果采用中国官方的说法,大致如下:赴朝参战人数130万,死亡27万,被俘3万;苏联官方文件认为中国死亡人数为100万。国际统计,美国死亡人数3万7千人,英联邦各国1263人、其它国家1800人。在这场战争中,南韩估计包括平民在内的死亡人数大约有100万,而朝鲜高达250万人,导致战后北朝鲜男女比例为1比4。 5,中国和朝鲜胜利了吗?

似乎每一场战争我们都取得了胜利。中日、中苏、中印、中越。朝鲜战争也不例外。

自己说自己胜利,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就引用美国人的话,这样显得真实(为什么美国人说的就是真实的呢?我感到奇怪)。教科书中写道:关于朝鲜战争,美国将军承认是“在一个错误地点、错误时间,选择一个错误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战争。”

等一下,美国将军原话是这样说的吗?现在我们知道了,美国人说的是如果把朝鲜战争继续下去,一直打到中国境内,那才是“在一个错误地点、错误时间,选择一个错误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战争。”

朝鲜战争的起因,是金日成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退回到三八线。如果我们把朝鲜和中国付出惨重伤亡看成是胜利,那真的是胜利了。 6,韩国人如何评价中美参战?

韩国人对于美国人把他们从金日成铁蹄下拯救出来,非常感激。

他们对于中国人的评价„„

韩国人对于如今的民族的割裂、同胞的沦陷,非常痛心。

2008年2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根据我的观点,这个世界需要美国的领袖地位„„对于联合国来说,美国是最好的朋友,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朋友了。”“我虽然生长在韩国,但被美国和它高尚的思想深深鼓舞着。当年,美国士兵们来到我的祖国,并挽救了它。那些美国士兵是那样善良,对我们又是那样慷慨。直到现在我仍然深深地感激美国人民对我们民族作出的牺牲。”

7,朝鲜人如何评价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军队?

我没有去过朝鲜的有关纪念观,在这里,摘录一位朋友去了之后所见

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朝鲜志愿军纪念馆”,讲解员指着着二本精致的名册说:“这里有中国志愿军在朝牺牲的几万人全部名册。”我发觉这个女解讲员说谎竟一点不脸红?——中国官方统计志愿军就死了40万。像册里面醒目处有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的画像,讲解员又讲了毛岸英的故事,把毛岸英在指挥部被轰炸机炸死编造成英勇救同事牺牲,张市长连声应说:“可惜!可惜!”我听了忍不住问:“老张,难道你也不知道毛岸英怎样死的吗?”老韩马上插上一句:“如果毛/岸/英活到今天,中国会怎样?”张市长支吾了一下说:“可能像朝鲜。”金医生马上说:“怎么可能?!百分之百是朝鲜!”我心想真是老天有眼,给中国人一条活路,否则中国就像朝鲜人一样,继续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太阳里”。

参观朝鲜战争纪念馆,听朝鲜讲解员的话就知道这是一个充满谎言的纪念馆。我曾去过不少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等,从这些参战国家的战争纪念馆里多少了解了一些事实,一些真相,更不用说主要参战的美、韩纪念馆,但唯有在这里充满夸大和谎言。最主要的是捏造事实:说自己是进行了一场反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又说朝鲜人民军与中国志愿军消灭了美韩160多万侵略者,直接打死美国强盗40多万,击落飞机12000多架,打沉军舰560艘、击毁坦克3300辆等等一长串数字。我问讲解员:中国志愿军死伤多少?她说几万人,我们听了都笑起来。我又问,朝鲜人民军死多少?她不回答了。连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张市长都忍不住说“一派胡言”„„

在朝鲜为中小学课本里,充满对于金日成、金正日的歌颂。其中有一篇《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举起了枪》,描写了金日成用步枪打下美国飞机的神话。以下是课文的全文:

明朗的朝阳从帘隙映入了洞口,李警卫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帘子。金日成将军放下了笔,吹灭了汽灯。他看着洞外,笑了笑:“又是一夜过去了。时间过的这么快,不抓紧怎么行啊!”李警卫:“将军,你不要太累了……。”金日成将军笑了笑:“出去走走吧!”

从洞里出去,就看到了山上山下。山上山下都覆盖着白雪,但白雪间,夹杂着烧焦的树木,炸弹的残骸,控诉着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山下,英雄的人(和)民军战士们,纷纷从掩体内走出,正在准备又一天的战斗。金日成将军快步向山下走去。战士们看到金日成将军,连忙上来向伟大的领袖问候。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慰问战士:“夜里冷不冷?”“不冷!”“大家有信心坚持到取得胜利吗?”“在将军的领导下,我们有万分信心!”

这时,一个通信兵来了:“报告将军,中国同志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来了!”金日成将军说:“还不请中国同志过来?”

山洞内,警卫员倒上了茶水。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招呼彭德怀司令:“请喝茶。我们现在在战争年代,条件不太好,只能这样款待你了。”

彭德怀司令敬慕地看着金日成将军:“你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和美帝国主义战斗,我们很佩服。”

金日成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努力的。”

彭德怀司令:“也只有在你的领导下,才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金日成将军:“别这么说,还有你们的帮助嘛。打击美帝国主义,有什么困难吗?”

彭德怀司令:“困难很多,如果没有先前你们对美军的战斗,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也会更加困难。”

金日成将军:“我们的战士都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们指导。”

正当两人欢声笑语时,洞外,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一个战士跑进来:“美军飞机要来了!”周围的人,马上紧张起来。金日成将军把手一挥:“来了就打击他!”

不过一会儿,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枪声,就在山岭间回荡交错了。金日成将军拿过一支38式步枪:“我们出去看看吧!”李警卫:“将军,这样太危险了!”彭德怀司令也连忙劝阻。金日成将军笑了,举了举手中的枪:“这支枪就是我从日本人手里缴来的,当时面对面的战斗,总比现在危险吧!”

金日成将军持枪来到洞口,只见数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不停地来回投弹,每次飞过,都有爆炸在地上响起。英勇的人民军战士们,不停的射击着美国飞机。

金日成将军愤怒地拧起眉头,他看到又一架美国飞机准备从阵地上飞过,他举起了枪,瞄准了敌人的飞机。当敌人对准了我们的阵地,正在往下飞来时,将军开枪了。瞬间,一团巨大的火团,在空中爆发燃烧了,残骸纷纷落下。战士们欢呼起来。剩下的美国飞机惊呆了,他们再也没有勇气继续,纷纷向南方逃跑了。

战士们在阵地上,向着金日成将军欢呼:

伟大领袖金日成万岁! 伟大将军金日成万岁!

看到朝鲜人那样评价中国人的牺牲,看到金日成居高临下接见彭德怀、然后用步枪打下美国飞机这段故事,我觉得: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果然是“最可爱的人”。

谁该为今天韩国、朝鲜的民族分裂负责?

美国人至少被韩国人感谢着,那么,对于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中国人,有人感谢吗? 一些中国人说朝鲜人没良心,说他们本应感谢中国。那我要问:朝鲜人民如今落到那般“幸福”的生活中,他们应当“感谢”谁?

推荐第10篇: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最近,原苏联国家档案资料有部份解密,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终于泄露出来。 原来侵略者并非“美帝”李承晚匪帮,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于信息封锁,至今多数人仍沿袭过去的思维模式,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帝”挑起的 。图为彭德怀和金日成的合影。(网络图片)

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

(网路图片)

【编者按】最近,名为醉笑风铃的作者撰文《朝鲜战争欺骗了历史》在网上热传并引起轰动。原来侵略者并非“美帝”李承晚匪帮,而是金日成、斯大林。但是由于信息封锁,至今多数人仍沿袭过去的思维模式,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帝”挑起的。

近日,原苏联国家档案资料有部份解密,关于金日成等人如何策划发动朝鲜战争的经过终于泄露出来。

1、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知情不?

1949年,金日成奔走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要求合伙发动“解放”南韩的战争。在金日成的殷切要求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的三个精锐师在1949和1950年初调入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供金日成调遣。(见鲁南生:《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三个师原来归四野林彪统率,他们曾身经百战。

这样一来金日成手下的兵力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加的都是精兵强将。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放胆在1950年6月25日,有计划、有准备地发动了入侵南韩的战争,因为有备而来,一鼓作气三天之内就攻下韩国首都汉城,世界为之震惊。所以,金日成出兵南韩,中国事先就知道的。

2、关于抗美的宣传

朝鲜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内的宣传一致认为是美帝指挥南朝李承晚发动的战争,全国很多城市举行声势浩大的大游行,开大会声讨“美帝国主义”。

细想一下,如果是南韩发动战争,他们乘势而来,怎么会三天之内,就丢了自己的首都汉城呢?在当时声势浩大的宣传运动中,人们是不会思考这些问题的,因为那时的人都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当然,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也是),所以只能跟着反对“美帝”侵略。

(网路图片)

3、朝鲜战争死亡人数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最残烈的一场战争,造成了500万人的死亡,(平民死亡300多万,军人死亡100多万)。中国志愿军死亡人数,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很多战士死得悲壮凄惨。

志愿军10月入朝,本想尽快结束战斗,没有想到拖了三个冬天,后勤补给跟不上,很多战士冻死。根据美国人写的回忆录提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志愿军和联合国部队之间的阵亡人数是14:1。在这场战争中除了造成人员死亡之外,还耗费了中国的大量财政开支。

1951年中国的财政出支有50%是用在朝鲜战场上。(见毛选五卷P66)

4、失败的第5次战役

1950年冬天,志愿军已经打到朝鲜的三八线,彭德怀主张暂时不过三八线,因为军队损失已经很严重,而毛否定了彭德怀的意见。

结果是:仓促发动的第四次战役,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相反,美军抓住志愿军不具备一周以上连续作战能力的弱点,大举反击,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挫折。不仅损失了5万多人,放弃了刚刚占领不久的仁川和汉城,而且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又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见《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P877)

第五次战役目标开始决定主要在三八线地区打击敌人,到后来却发展到要打回三七线以南去了。

第五次战役开始不久,美军掌握了志愿军的作战规律,利用其机械化程度高和火力强等优势,使志愿军无法发挥运动战的特长。结果,志愿军全线被迫后撤约40公里才勉强阻止住敌人的推进,且损失严重。仅此战役,志愿军就有1.7万人被俘,占整个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被俘人员的80%还多。(见《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P877 )

(网路图片)

5、谁是朝鲜战争的胜利者?

战争是否取得胜利的标准是什么呢?这要看战争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金日成:策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十分明显是要在南韩建立统治。或者用他的话来说是“解放”南韩,是要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而结果呢?花三年时间,朝鲜死亡无数人,最后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八线,南韩还是在李承晚的领导之下。

中国:联合国通过决议谴责中国是侵略者,中国在全世界受到孤立,在那以后美国有理由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也失掉了“解放”台湾的机会。中国志愿军被俘人员是2.08万,是美英两国战俘的4倍还多。在战俘遗返时,中国战俘有1.6万人不愿返回中国,(占被俘总数的三分之二)。(数据见《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唯一的收获是落下了敢与美帝叫板的名声(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中国老百姓宣传的)。

(网路图片)

美国人:捍卫了南韩的主权,但也没有推翻金日成政权,损兵折将,又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

苏联人:没吃亏,相反还卖了不少武器。直到60年代,中国还在偿还苏联的军火费。

日本人:占了大便宜。在战争中接了美国不少定单,建立了经济崛起的基础。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今天的建筑系学生,在学到当代纪念碑设计的时候,恐怕都会接触到这个设计范例。在中国,有不少介绍美国的文章,都提到过青草坪上,刻满了阵亡者姓名的这个黑色花岗岩墙。一方面,人们当然是被它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所吸引;另一方面,人们也好奇地注意到,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当时刚二十出头的一个华裔女孩,她当时还是建筑系的大学生。更何况,她和中国似乎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追根溯源,她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这样,就有了一点传奇色彩。也使美国越战纪念碑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建筑系大学生的范围。可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近旁,还有一座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战争纪念碑,那就是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不锈钢的散兵线(网路图片)

这实际上不止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

走进这个园区,首先相遇的,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大家都知道,以写实的战士塑像作为战争纪念碑的组成部份,这已经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设计手法,似乎了无新意。可是,这个纪念碑以最传统的设计方法入手,却能够赋予参观者一种特殊的感受。作为对一个设计作品的分析来说,它的突破点在哪里呢?朝鲜战争纪念碑的设计者,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而是将他们一个个拉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显得非常紧张。它和一般纪念碑设计另一个不同之处是,这些塑像都没有高台底座。他们不是高耸的英雄,而是普通士兵。他们的脚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地上。这么一来,士兵脚下的这块土地就自然地融入,成了雕塑群的一部份,战场也就因此而被生生地移进了这个纪念园。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在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的身上,这时,设计者甚至将整个气候和环境都引了进来,成了这个雕塑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释。于是,战场的严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为一个战争片断,整体地走进了 4

纪念园。传统的写实群雕就这样被新颖的设计思路所突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按照建筑界的行话,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作品。南面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在这座墙上,还隐现着浅浅蚀刻的许多士兵的脸部,这些形象不仅是写实的,甚至可以说是真实的。因为所有这些脸部,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照片中美军各个兵种的无名士兵的真实记录,临摹刻摹的。纪念墙的花岗岩是磨光的,开阔地的塑像群因此而映射在墙上。随着我们的脚步移动,两组形象便流动地,互为背景地融合在一起。战场的引入,新闻照片的应用,都表明着设计者在刻意寻求一个历史真实的感觉。而正是设计者的这个追求,让走入纪念碑园区的我们,不无困惑。

我们当然是困惑的。

因为我们从小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长大; 我们熟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看了无数遍电影《英雄儿女》;

哪怕是在美国打工,我们只要一张嘴,都会不假思索地唱出《上甘岭》的插曲。

(网路图片)

在我们出生出世长大成人的每一天,我们最崇拜的艺术家们,就是以他们最卓越的才能,以最优美的旋律,最动听的歌喉,向我们讴歌这场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以致我们在一生中有过多次痛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朝鲜战争的前十八年,没有最后一次赶上报效祖国的机会。我们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推出天经地义的逻辑:我们的父辈跨过鸭绿江,就是“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至于为什么要跑到鸭绿江那头去“保卫”,是因为唇亡齿寒。美帝国主义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挑起朝鲜战争,就是要利用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企图将刚刚诞生一年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就像要杀死一个天真的婴孩一般。为此,我们的爱国主义绝不是干巴巴,而是血肉丰满的。既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却又伴随着诗意无限的对祖国的热爱。这与我们青少年时代的浪漫和激情实在很合拍。

就像《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一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柔情,和“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激昂,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因此,我们向来不认为自己接受过什么说教,那是一种已经化为血液流淌在胸中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如此难以割舍,它不仅会伴随我们从小到大,而且也会伴随我们越洋过海。我们就这样毫无思想准备地突然“踏入敌阵”,走进了美国朝鲜战争纪念园区,蓦然面对“行进”在朝鲜战争 5

的开阔地上的,那19名疲惫艰难的美国士兵。我不由自主地说,这就是被我们打败了的“美国野心狼”了。

关于这些美国士兵,园区内只有一句短短的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在读到这段碑文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眼中穷凶极恶的“美国鬼子”,却也是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儿女”。我们停在这只有一句话的碑文前,不由有些发愣,就愣在“保卫”这个词上。

(网路图片)

美国兵千里迢迢去朝鲜,他们凭什么言称“保卫”,他们又究竟去保卫了什么?

这是一场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战争。我们也想到,在有着信息自由法的美国,政府不可能对于这样一场战争,向他们的士兵和家属隐瞒重大历史情节。

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是在1995年6月27日才揭幕的,远在1982年揭幕的越战纪念碑之后,那么,在经历了对越战的不断重新认识之后,美国人在建立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时候,为什么还能够保持整整半个世纪的自信,坚信这样一个远征是正义的呢?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是我们此生第一次站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站在交战双方的边界。我们感到奇怪的,不是上面的这段碑文和疑问,而是我们怎么直到站在这个“敌营”的纪念碑前,才第一次产生这些疑问,我们怎么直到今天,才想到有必要了解和知道,我们当初战场上的敌人,他们又是怎样看待和解释这场战争的。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很难在纪念碑上直接找到彻底的答案,因为这个纪念碑园区的文字非常少。除了上面这段碑文,另外,就只有一句话的碑文了,那是用银色的字,镶镌在一座同样简洁的黑色花岗岩纪念碑上的。纪念碑座落在一个圆形的水池中。它是整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主题:“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虽说提到“自由”这样一个“主旋律”,可是整个设计基调仍然是低沉的。和越战纪念碑一样,它强调的仍然是“代价”,是战争对于生命的摧残。因此,作为对主题的诠释,在围起这个水池和纪念碑的石块上,我们看到刻着参与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的伤亡记载:阵亡美军54,246,失踪美军8,177,被俘美军7,140,受伤美军103,284。我们从未接触过这些战争数字,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它的份量。 6

在这些数字里,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无知。我们一向以为,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只是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而已,战场上都是“美国狼”。而从以上数字表明的事实,与我们原来的印象差异很大。美军在联合国军中的比例,远远低于我们的想像。我们于是想知道,当年志愿军的敌人,究竟是些什么国家。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园区的最后一点文字。那是当年所有加入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和提供医疗支持的国家的名单,他们是:

希腊,法国,埃塞俄比亚,丹麦,哥伦比亚,加拿大,英国,泰国,瑞士,南非,南朝鲜,菲律宾,挪威,荷兰,新西兰,卢森堡,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

(网路图片)

离开这纪念碑时,我们感到,一切基于主观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的解释,都可能是有偏差的。

作为一个平民,首先需要知道的只是历史事实,只有当事实是清楚的,听取各方面的解释,才可能是有意义的。

于是,我们从国际互联网,查寻了最基本的有关朝鲜战争的时间表和历史资料。在二次大战刚刚结束五年,人们享受和平还很短暂的时候,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突然打破国际公认的划分南北朝鲜的三八线,进攻南朝鲜,并且长驱直下,几乎灭了南朝鲜。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派出联合国军援救南朝鲜,其中包括作为主力的美国军队。美国人至今自豪的,他们的儿女去保卫的那个“从未见过的国家”,就是南朝鲜。而南朝鲜人,就是美国军人保卫的那些“素不相识的人民”。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经过三年残酷的战争,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签字,维持三八线。只有三八线依旧。

我们一向被告知,中国人民必须打这场战争,不打就会亡国。我们一向被告知,连美国高级将领也承认,他们在朝鲜“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现在我们才知道,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五星上将奥玛尔‧布莱德利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他的原话是,假如因为朝鲜战争,“我们就打入中国的话,那么,我们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段话和我们原来理解的意思,实在差得太远了。

我们读完这段历史的史实,就再也没有兴趣探究在三年的朝鲜战争之后,到底是谁把谁逼到谈判桌前,争了这最后的一口气。因为,基本事实在是太简单了:战争之前,是和平,是国际公认的,南朝鲜和北朝鲜也承认的,划分它们边界的三八线;战争之后,恢复了和平,维持了同一条三八线。三年的时间,唯一被改变的,是上百万生命的丧失,几百万人致残,无数和平的家庭被毁坏。我们从华盛顿回来,从一大堆照片中,抽出一张装进了镜框,放在桌子上。照片的上端窄窄的一条,是那座黑色的纪念碑,隐隐可以看到那句有关自由与代价的碑文,照片的大部份是纪念碑下的水池,水池里,一只飞来的野鸭正把嘴翅膀,静静地享受着和平温暖的春日阳光。

朝鲜战争的结果是:

留下了一个无耻的、独裁的、虚伪的、专制的、封闭的邻居!!! 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民主的、自由的、开放的、包容的对手!!!

(网路图片)

第11篇: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在这个寒冷的假期,我读了一本厚厚的书—《朝鲜战争》,读完后,我觉得这个冬天更冷了,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弹药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我在上学期写了首诗,叫《战争》,我把它写在这里:

有的人喜欢它,

有的人憎恨他,读后感《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有的认为了强大,

不断地制造它。

有的人为了和平,

不断地抵制它。

它的名字叫“战争”。

这里,没有胜利。

多少孩子为它哭泣,

多少家庭因它破碎,

多上梦想被它毁灭,

多少奇迹被它摧毁,

多少大厦被它碾平,

多少多少都被它吞噬。

古往今来,

战争太多。

可是:

没有战争,哪有大秦天下?

没有战争,哪有开元盛世?

没有战争,哪有强大的美国?

没有战争,哪有伟大的中国?

没有战争,哪有今天的生活?

没有战争,哪有和平?

战争的气味使人厌烦,

芳草的气息让人向往。

战争的孩子饥肠辘辘

和平的孩子丰衣足食。

战争的利益让人贪婪,

和平的世界更加美好!

大人们说:“我要战争!”

孩子们说:“我要和平!”

战争是好?

战争是坏?

无法给它义。

对于我来说:

我爱和平!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沙区公园路小学六年级:王旭楠

第12篇: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在这个寒冷的假期,我读了一本厚厚的书《朝鲜战争》,读完后,我觉得这个冬天更冷了,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弹药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我在上学期写了首诗,叫《战争》,我把它写在这里:

有的人喜欢它,

有的人憎恨他,读后感《作文 读《朝鲜战争》有感》。

有的认为了强大,

不断地制造它。

有的人为了和平,

不断地抵制它。

它的名字叫战争。

这里,没有胜利。

多少孩子为它哭泣,

多少家庭因它破碎,

多上梦想被它毁灭,

多少奇迹被它摧毁,

多少大厦被它碾平,

多少多少都被它吞噬。

古往今来,

战争太多。

可是:

没有战争,哪有大秦天下?

没有战争,哪有开元盛世?

没有战争,哪有强大的美国?

没有战争,哪有伟大的中国?

没有战争,哪有今天的生活?

没有战争,哪有和平?

战争的气味使人厌烦,

芳草的气息让人向往。

战争的孩子饥肠辘辘

和平的孩子丰衣足食。

战争的利益让人贪婪,

和平的世界更加美好!

大人们说:我要战争!

孩子们说:我要和平!

战争是好?

战争是坏?

无法给它义。

对于我来说:

我爱和平!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沙区公园路小学六年级:王旭楠

第13篇:朝鲜战争的另一种观点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 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 。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 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 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 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 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 鲜人民军作战的部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1951年1月22日 ,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 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 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 ”和“大国地位”来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5月16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37度线进抵三八线时, 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 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 ,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

6月13日斯大林下令和谈,23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25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 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 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 ,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 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 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 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 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 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 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 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 。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 ;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 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 方讥讽道:“贵官不是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 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 3年8月28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 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如果他 愿意的话。”

朝鲜停战协议的签字过程更微妙。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签字,签字人为联合国 军代表哈里逊(协议签字中文以“海立胜”签署)中将、北朝鲜军代表南日大将。南日签 字以后,并没有理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签字、已经住在开城来凤庄的彭德怀,远道直奔平壤 ,当夜给10时金日成签字。然后再送回开城,次日上午9时30分才轮到彭德怀签字。直至 今日,板门店那个谈判大厅里,除去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外,看不到有任何中国的痕迹 。

在整个停战谈判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联合国军从来没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当成军 队战俘,而只作为“武装平民”。而这些“志愿军”自己的国家政府始终不承认参与战争 并作为其中一方时,这些战俘就成为《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所依附之国”的问题。 他们或者没有“所依附之国”,或者“所依附之国”为北朝鲜。一句话,他们不是中国的 战俘,因为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自己介入了朝鲜战争!因此,对其自由遣散是符合国际公约 规定的即使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人,或者健忘到无以复加地步,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军仓皇 撤退、我军顺利开抵三八线并发动第三次战役之时,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向中国提出了五项 原则:立即停火;一切非朝鲜军队分批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统一问题;由美、英、苏、中四国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问题。鉴于中国军 队已经攻到三七线附近,中国拒绝了,要求必须“联系政治问题讨论停战全部条件”。

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没有理会中朝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达成“纯属军事性质并 仅适用于在朝鲜的交战双方”的协议;没按照中方以三八线为界停火的原则,而是执行了 美方要求的以实际控制线停火;没有实现中朝方“立即停火”的主张,却实现了美方先签 字后停火的要求;中朝方慷慨激昂地宣布:“立即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是没有商量 余地的”,结果协议按照美国的主张把这个问题交给高一级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战俘 ,延宕了两年的谈判,最大的僵局就在于遣返战俘:中朝方坚持全部遣返战俘,美方坚持 自由遣返。最后的协议认可的就是自由遣返。打了三年,换回个“一边倒”的《停战协议 》,除去按照美国指定的战线停火之外,我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实现。真不知我们的宣传中 所欢呼的“伟大胜利”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

在漫长的朝鲜战争过程中,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泰国于195 0年10月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11月20日印度军队乘机也雄赳赳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 国领土,到朝鲜战争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1951年8月30日菲律宾同美 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9月1日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9月8日旧金山和 会通过《对日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3年9月,美台签订《军事协调 谅解协定》;10月1日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5年1月11日美国、巴 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5月15日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 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我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年7月20日,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往中国物资的特种许可证,并禁止一切出口管 制物资进入中国,对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 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0月27日,巴黎禁运机构中增设了专门控制和监督对中国 实行禁运的中国委员会。到1953年3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45个。

我们出兵保住金家政权的同时,却失去了西藏最肥美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也失去了亚太、南亚地区的威望及影响。难道把所有周边国家推到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也算“国威”或 “大国地位”的表现?最严重的是日本的地位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 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 鲜一战打出来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 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对于“抗美援朝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的莫大讽刺,就在朝鲜停战后的政治会议问题上 。

众所周知自二战期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而且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起,中国便被 世界公认为“五大国”之一了。而朝鲜战争以后,美、英、法不再承认中国的“五大国” 身份与地位,更微妙的是,为了朝鲜政治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政府1954年1月9日发表声明 ,支持苏联提出的由四大国柏林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国参加的5大国政治会议以促进国际和平问题。如此,等于中国自己认可了四大国之外的第五大国地位。

2月18日结束的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决议并没有认可这种第五大国的承认:“鉴于用和平方 法建立一个统一与独立的朝鲜将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恢复亚洲其他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 ;建议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 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武装部队参加朝鲜战争并愿意参加会议的国家的代 表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

这个决议问题之一是苏联把中国卖了,它同意放弃它原来提出的仅有“五大国”参加的主 张,而把中国与其他国家一同罗列,实质上否定了“第五大国”的地位存在;问题之二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决议,自己默认了对“第五大国”地位的否定,心甘情愿 地与众多国家平等与会。而这个众多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却是由四大国决定召开的 ,稍有外交知识者都不可能看不出个中实质。

“屁股决定脑袋”是最省事也最实惠的,依照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信条,抄抄录录拼拼凑 凑,既不用费心也没有风险。弄不好还可以得些赏赐,赚个实惠。不过,当年的好干部焦 裕禄有句名言:“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想,别人嚼了几十年的馍,再拿到网上来 嚼,还要津津有味,不知自己是何种感受。

第14篇:朝鲜战争的另一种观点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 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 。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 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 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 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 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 鲜人民军作战的部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1951年1月22日 ,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 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 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 ”和“大国地位”来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5月16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37度线进抵三八线时, 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 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 ,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

6月13日斯大林下令和谈,23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25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 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 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 ,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 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 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 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 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 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 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 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 。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 ;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 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 方讥讽道:“贵官不是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 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 3年8月28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

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如果他 愿意的话。”

朝鲜停战协议的签字过程更微妙。停战协议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签字,签字人为联合国 军代表哈里逊(协议签字中文以“海立胜”签署)中将、北朝鲜军代表南日大将。南日签 字以后,并没有理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签字、已经住在开城来凤庄的彭德怀,远道直奔平壤 ,当夜给10时金日成签字。然后再送回开城,次日上午9时30分才轮到彭德怀签字。直至 今日,板门店那个谈判大厅里,除去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外,看不到有任何中国的痕迹 。

在整个停战谈判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联合国军从来没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当成军 队战俘,而只作为“武装平民”。而这些“志愿军”自己的国家政府始终不承认参与战争 并作为其中一方时,这些战俘就成为《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所依附之国”的问题。 他们或者没有“所依附之国”,或者“所依附之国”为北朝鲜。一句话,他们不是中国的 战俘,因为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自己介入了朝鲜战争!因此,对其自由遣散是符合国际公约 规定的即使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人,或者健忘到无以复加地步,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军仓皇 撤退、我军顺利开抵三八线并发动第三次战役之时,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向中国提出了五项 原则:立即停火;一切非朝鲜军队分批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统一问题;由美、英、苏、中四国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问题。鉴于中国军 队已经攻到三七线附近,中国拒绝了,要求必须“联系政治问题讨论停战全部条件”。

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没有理会中朝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达成“纯属军事性质并 仅适用于在朝鲜的交战双方”的协议;没按照中方以三八线为界停火的原则,而是执行了 美方要求的以实际控制线停火;没有实现中朝方“立即停火”的主张,却实现了美方先签 字后停火的要求;中朝方慷慨激昂地宣布:“立即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是没有商量 余地的”,结果协议按照美国的主张把这个问题交给高一级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战俘 ,延宕了两年的谈判,最大的僵局就在于遣返战俘:中朝方坚持全部遣返战俘,美方坚持 自由遣返。最后的协议认可的就是自由遣返。打了三年,换回个“一边倒”的《停战协议 》,除去按照美国指定的战线停火之外,我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实现。真不知我们的宣传中 所欢呼的“伟大胜利”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

在漫长的朝鲜战争过程中,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泰国于195 0年10月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11月20日印度军队乘机也雄赳赳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 国领土,到朝鲜战争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1951年8月30日菲律宾同美 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9月1日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9月8日旧金山和

会通过《对日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1953年9月,美台签订《军事协调 谅解协定》;10月1日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5年1月11日美国、巴 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5月15日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 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我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年7月20日,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往中国物资的特种许可证,并禁止一切出口管 制物资进入中国,对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 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0月27日,巴黎禁运机构中增设了专门控制和监督对中国 实行禁运的中国委员会。到1953年3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45个。

我们出兵保住金家政权的同时,却失去了西藏最肥美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也失去了亚太、南亚地区的威望及影响。难道把所有周边国家推到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也算“国威”或 “大国地位”的表现?最严重的是日本的地位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 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朝 鲜一战打出来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 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对于“抗美援朝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的莫大讽刺,就在朝鲜停战后的政治会议问题上 。

众所周知自二战期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而且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起,中国便被 世界公认为“五大国”之一了。而朝鲜战争以后,美、英、法不再承认中国的“五大国” 身份与地位,更微妙的是,为了朝鲜政治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政府1954年1月9日发表声明

,支持苏联提出的由四大国柏林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国参加的5大国政治会议以促进国际和平问题。如此,等于中国自己认可了四大国之外的第五大国地位。

2月18日结束的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决议并没有认可这种第五大国的承认:“鉴于用和平方 法建立一个统一与独立的朝鲜将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恢复亚洲其他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 ;建议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 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武装部队参加朝鲜战争并愿意参加会议的国家的代 表于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

这个决议问题之一是苏联把中国卖了,它同意放弃它原来提出的仅有“五大国”参加的主 张,而把中国与其他国家一同罗列,实质上否定了“第五大国”的地位存在;问题之二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决议,自己默认了对“第五大国”地位的否定,心甘情愿 地与众多国家平等与会。而这个众多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却是由四大国决定召开的 ,稍有外交知识者都不可能看不出个中实质。

“屁股决定脑袋”是最省事也最实惠的,依照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信条,抄抄录录拼拼凑 凑,既不用费心也没有风险。弄不好还可以得些赏赐,赚个实惠。不过,当年的好干部焦 裕禄有句名言:“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想,别人嚼了几十年的馍,再拿到网上来

嚼,还要津津有味,不知自己是何种感受

v 烫蘦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 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 。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 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 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 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 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 鲜人民军作战的部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1951年1月22日 ,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 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 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 ”和“大国地位”来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5月16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37度线进抵三八线时, 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 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 ,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

6月13日斯大林下令和谈,23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25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 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8时经广播 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 ,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 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 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 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 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 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 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

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 。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 ;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 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 方讥讽道:“贵官不是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 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 3年8月28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

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

第15篇: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姓名:张小鹏

学号:20142802320121 专业班级:14级行政管理2班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姓名:张小鹏

学号:20142802320121 专业班级:14级行政管理2班

摘要 周恩来总理曾言:“朝鲜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朝鲜战争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关键词 朝鲜战争 国际 影响

开头语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至此,朝鲜战争结束,朝鲜战争虽然历时仅3年,但战争产生的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周恩来总理曾言:“朝鲜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朝鲜战争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一、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朝鲜战争导致了中美军事的直接对抗,战后造成了中美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发展正常关系,双方陷入了尖锐的对抗。在美国方面,初次失败以及随后的挫折激起了对中共政权深刻的恐惧和敌意。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这种对抗给中国的外交和国际环境带来了很多困难。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使得解放台湾的计划一拖再拖,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庇护,1954年12月,美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担了“保卫”台湾的义务,以赤裸裸的侵略行径阻挠中国完成统一大业(详见本文“朝鲜战争对两岸关系的深远影响”一段)。极力维护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阻挠中共代表的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在安理会冻结起来,而在联大全体会议上,美国控制着较多数的国家,致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迟迟不能恢复。再者,美国大大强化了对新中国的遏制孤立政策,经朝鲜战争,这种政策被制度化、系统化、固定化,其具体表现主要是:经济上实行严厉封锁,政治上孤立中国,军事上构筑亚太军事体系,其中包括韩国、菲律宾、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台湾在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内形成了对中国新月形包围态势。朝鲜战争开始后,中美开始了20余年的对抗。

二、朝鲜战争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就在朝鲜停战的前一天,古巴的卡斯特罗开始了武装斗争。在东南亚,朝鲜战争的胜利对越南人民抗法斗争是一个极大的鼓舞,1954年,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大捷,对正在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在50年代形成了迅猛的潮流,大批非洲国家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例如1954年秋,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开始抗法民族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还促进了亚非独立国家争取和平中立倾向的加强,1955年,亚非新型独立国家冲破帝国主义的阻挠召开万隆会议,会议宣布新独立的亚非国家要求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外交,这一要求最终形成强大的国际政治潮流,随后发展成非集团的不结盟运动,并形成了第三世界力量。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彻底动摇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三、朝鲜战争对中苏关系的影响。早在抗战时期,美国的官员就有这样的看法:将来的中国必然属于中国共产党,因此也应该早日调整对华政策。1944年7月,美国政府不顾国民党的反对,向延安派出了一个十余人的军事观察组,与中共建立了半官方的关系。对于美国的积极态度,中共也有积极的回应。毛泽东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战时与战后都愿与美国全面合作”。中共与美国各有所求,而此时苏联正忙于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但这一切,斯大林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到了1949年,苏联对于即将联立证券的中共还有许多猜忌,斯大林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共是人造奶油的共产党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另外,南京解放后,苏联大使馆是唯一一个迁往广东的大使馆,这也表明了苏联对于中共态度的不坚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大使馆及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留在了南京,并于中共方面代表黄华举行了会谈,“会谈虽然因为各种因素制约,未能在美国承认新中国问题上达成谅解,但美国有条件承认新中国的政策立场却得以达成共识。”可以说,美国对于中共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那就是中共领导下的中国不甘心为苏联控制。美国对于新中国政策态度的暧昧加上新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策略,使苏联对于中国有所猜忌,是中苏关系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中苏、中美关系会就此维持下去,甚至中美关系有更为深刻的发展。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对于两国的关系则由一开始的纠缠不清一下子变得极其简单了:朝鲜战争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也终于使中苏站在了反美的同一条战线上,苏联对于中共的猜忌就此打消,中苏关系走向了真正的同盟。所以,中苏同盟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不祥的阴影中,只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中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决定出兵帮助朝鲜,才加强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巩固和发展了中苏同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四、朝鲜战争对两岸关系的深远影响。1949年12月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确立了以台湾本岛为中心,以东南沿海岛屿为前沿,以在大陆残余力量为内应,以争取美国援助为后盾的军事部署,企图与中国共产党继续较量。中国共产党很快就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事力量,解放了海南岛,舟山群岛等岛屿,使台湾直接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炮火之下。此时台湾外围已破,屏障尽失,不但不能反攻大陆,反而其生存也成为问题。迫于形势,国民党一方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面向美国寻求援助,另一方面派密使奔赴大陆,商讨国共再次合作的可能,国民党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美国杜鲁门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犹豫不决,出于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美国政府准备弃蒋并寻求其他亲美势力取而代之,同时不甘心失去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设法与中国高层保持接触。在1949年8月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归咎于“其领袖不能应变,其军队丧失斗志,其政府不为人民支持”。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军事基地”。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出兵朝鲜,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一反半年前的立场,公然声称“我以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随后,美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空军进驻台湾。以朝鲜内战为理由出兵中国台湾,介入中国内部事务。同时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主义出发,中国正骨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国际形势的突变和美国出兵台湾,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暂时中止进攻台湾的计划。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转变对台政策,由不介入转为公开介入。美国态度转变之快,原因何在?这是因为杜鲁门政府习惯用冷战的思维去对待、处理发生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冲突。美国认为中国出兵朝鲜是向其势力范围挑战的行动,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具体表现。如果任其发展,让中共解放台湾,那么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圈就会有崩溃的危险,因此必须保住台湾,使其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抗衡苏联,遏制中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此时,从当时新中国的国情出发,人民解放军也必须避免两面作战的局面。新中国作出暂缓攻台的聚顶,是当时形势使然。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由此形成了两岸长期对峙的局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两岸关系陷于长期对峙,并由国内问题向国际问题演进。朝鲜战争结束后,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使得双方单存依靠军事力量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大。根据形势变化,国共两党开始调整各自政策,两岸关系进入长期隔海对峙局面。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逐步稳定下来,大力发展经济,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台湾与世界多数国家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和政治关系,特别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更为密切。这就使得台湾问题由单纯的国内问题,开始向国际问题演进。

第二,由于美国干涉,台湾问题日趋复杂。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即支持国民党反共的同时又极力避免卷入其中,其核心就是保持台湾与大陆的分离。为此美国一方面承诺保护台湾,向国民党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另一方面又极力限制国民党对大陆的军事挑衅。显而易见,美国是相隔绝台湾和大陆的联系,保证美国对台湾的永久控制,其实质就是想制造“两个中国”。

综上所述,朝鲜战争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转折,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历史时期。

五、朝鲜战争使美国的对日政策迅速变化,从而影响到日本的经济政治走向。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社会经济。正当日本经济进退维谷之际,朝鲜战争的爆发给日本带来了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重大转机:地处朝鲜东邻的日本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直接推动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在经济上,3年朝鲜战争期间广义的特需订货收入累计35.6亿美元,使日本的国际收支上的赤字一扫而光,继续了大量外汇,又把萧条期间国内积压的货物销售一空,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特需成为日本由萧条转变为繁荣的杠杆。在政治上,1951年9月,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签署,次年生效,战后长达6年之久的放开占领状态结束,日本获得了主权独立。在日本成为美军侵朝基地期间,日本国内“逆流”迅猛发展,日本军队—“国民自卫队”借助美国之手再度复活。同时,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影响的清算很不彻底,时至今日,日本队对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仍缺乏深刻的反省,军国主义的逆流时长泛起,不能不说与美国对日处理的不彻底有很大关系,不能不说与朝鲜战争毫无关系。

六、朝鲜战争极大的影响了欧洲局势。表现如下:

第一,在经济上,朝鲜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全世界原油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轮新的通货膨胀,欧洲各国出现了物价上涨、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第二,在军事上,美国由于担心冲突有扩展到欧洲的危险,担心苏联趁虚而入,因而着手加强北约的军事力量,朝鲜战争期间,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北约组织联合部队司令,由此北约从一个抽象的政治联盟形成了一个军事实体。美国还借助朝鲜战争实现了武装西德和控制西德的计划,西德恢复为主权国家。

第三,在政治上,朝鲜战争促进了欧洲国家的保守政府发展的趋势。如1951年,右派政党在法国大选中获得了胜利:1951年10月,英国选民抛弃了工党,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再次上台执政:在德意两国,1953年的选举结果表面上截然不同,但实际上执政的民主党个它们开始执政时相比,都已变成保守得多的政治力量。随着保守主义的逐渐得势还产生了欧洲政界领袖的相应变动。到1953年,带有浓厚传统民族主义色彩的老式保守主义成了西欧左右一切的政治力量。

七、朝鲜战争打击了美国的战略进攻态势,暴露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但军事上却深陷于朝鲜,从而削弱了其在欧洲的防线。持久的战争为给美国带来国家利益,反而成了美国经济的巨大负担,引起了国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人民群众的反战运动的兴起。战争暴露了美国和西欧盟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美英两国之间的矛盾,由于担心欧洲防务遭到削弱,担心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影响,英国坚决反对美国扩大战争。正是由于或内的反战运动、西方盟友的压力以及战场上的失败等诸多因素迫使美国不得不提出停战谈判的要求。

八、朝鲜战争对冷战形势的影响。朝鲜战争无疑是两级冷战格局期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从局部看,对中朝人民来说,它是一场旨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而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他是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从整体看,朝鲜战争是美国继对华政策失败后,为抵消新中国成立的影响而企图在远东修正雅尔塔体制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朝鲜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打乱了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部署,却在客观上有助于苏联,从而使两极达到某种程度的均势。由于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美国却在亚洲发动了这样会一场战争,这无疑削弱了其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重点,有助于苏联地位的加强。美国再次战后,实力下降,日本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则在战后进一步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两大阵营泾渭分明,进一步加剧了美苏冷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浅析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杨荣) 【2】《朝鲜战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赵玉强) 【3】《浅析朝鲜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何岚) 【4】《论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马焕明) 【5】《试论朝鲜战争对冷战形势的影响》(王光臻) 【6】《朝鲜战争与中苏关系》 【7】百度百科:朝鲜战争

试论朝鲜战争的国际影响

第16篇:1 朝鲜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志愿军入朝鲜作战的原因 (3)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简单经过

2能力目标:通过朝鲜战争的学校,探究朝鲜战争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讨对中美关系和事件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明确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借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朝鲜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朝鲜战争主要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朝鲜战争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朝鲜战争概述

1、(活动探究)请学生概述他们所知道和理解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2、(知识补充)教师讲述:朝鲜战争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称呼:朝鲜:祖国解放战争;韩国:韩国战争、六二五事变、6·25战争;中国大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韩国冲突(Korean Conflict)、韩战〔Korean War〕

3、朝鲜半岛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鲜半岛是朝鲜族世代的居住地,历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

(二)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回忆我们学过的朝鲜近代历史。朝鲜过去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属国。

1894年,蓄意侵略朝鲜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清朝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成功排挤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

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在俄国的支持下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日渐白热化,终于引发1904年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又排除了俄国的势力,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定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指出了朝鲜半岛因“高丽人(Korean)没有自治能力”故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

2、提供有关朝鲜战争爆发背景的资料,请学生自己总结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方面分析) 谁是嫌疑犯?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

——杜鲁门1951年5月16日

赫鲁晓夫:我们在这个小范围里,可以讲,朝鲜战争是北朝鲜发动的,是苏中两国都同意了的。

彭真:不对,我们没有同意。我参加了政治局的讨论,这个问题我是知道的。 赫鲁晓夫:我们也看到了文件,毛泽东是同意了的。

彭真:有两点必须说明:

一、发动朝鲜战争,我们事先不知道;

二、战争打起之后,你们派大使找我们中央,说苏联出兵不妥,斯大林想要我们来出兵。

——《赫鲁晓夫与中共代表团谈话纪录》

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从8月27日到昨天这两个月间,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已侵入我国12次。最近不仅在鸭绿江,而且已飞到宽甸来示威、侦察、扫射和轰炸。如果美帝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怎么能安定生产? ──周恩来《抗美援朝,保卫和平》

212软件公司计划在朝战爆发60周年之际推出一款即时战略游戏——《再战三八线》。游戏以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为题材,游戏中共有15个任务,收录了当时朝战的各场真实战役,而玩家能在游戏中选择朝鲜、韩国、中国、美国、苏联...等阵营进行游戏。

请您根据所学知识为该游戏撰写简要的历史背景说明。

(三)朝鲜战争的经过

1、战争双方力量对比。通过双方兵力、机枪、火炮、飞机、坦克等的对比,得出朝鲜在战争初期兵力强于韩国。

2、朝鲜战争的经过:将朝鲜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即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国军之战;第二阶段为美国出兵与国际的干预;第三阶段为中国志愿军的抗美援朝。第三阶段为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请学生分析中国参战的原因以及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贡献和牺牲。

(四)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课后反思: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呢对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有了很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朝鲜战争不仅是朝鲜半岛的同意问题,更是二战后美苏两极争霸的产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加入到了战争,并对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此次战争,让我们更加明白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自觉维护世界的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出现。

课后习题 思考:朝鲜战争的影响。

板书 朝鲜战争

第17篇: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感想

历史的因与果

—读《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有感

学号:51140400019

姓名:陈芳

听了沈教授关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讲座我非常的惊讶,因为正如大部分中国学生一样我根本没有把这二者联系起来过。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中国和苏联因为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一起同资本主义斗争,是好朋友,而出兵朝鲜战争中国人民是为了保家卫国。现在才明白中苏同盟新条约的签订导致了斯大林决定发动朝鲜战争,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挽救中苏同盟。

相信很多听了讲座的同学同我刚听完时的感受是一样的,有一点失望。失望的主要在于原来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书上讲的那么无私与伟大,社会主义联盟也参杂着太多的利益纠葛。仔细深思之后觉得我们国家领导人当时的决定于作为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作为国家领导人在制定国家政策与外交政策时,必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当时抗日战争与内战刚刚结束不久,我们党和国家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休养生息。而当时国际局势复杂,社会主义所处的环境仍然很困难,我们需要团结当时同属社会主义的苏联。但是由于我国独立的要求,我们需要废除之前国民政府与沙俄及苏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势必会损害苏联的利益,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得罪苏联。因此为了弥补苏联的损失,维护中苏同盟,中国需要同苏联一起,在朝鲜半岛留下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即北朝鲜,来弥补苏联在中国辽东半岛的损失,因此当时领导人同意出兵朝鲜。

当我们再去探寻中苏同盟与朝鲜关战争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时的局面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埋下了原因。中国之所以谋求签订新的中苏同盟条约在于1945年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里面包含了了对于中国来说不平等的协议,比如说将外蒙古从中国的版图独立出来,回复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实力范围,以确保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与不冻港等。而国民政府在大国的干涉下不得不被迫承认这一不平等条约。内战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结束,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利益,我们党和国家必然要提出废除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的中苏同盟条约。

这一原因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当时国民政府实力不强,软弱的一个结果。如果当时国加有实力的话,完全不会被大国挟持。从这一因果,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国力在外交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始终要把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不断完善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真正做到独立自主。中苏同盟正式确立应该是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生效的1950年4月11日,此条约的有效期为30年。但是由于中国与苏联在各个方面的矛盾,如历史,边界,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的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矛盾,从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逐渐开始缓和,并在70年代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从中苏同盟的兴衰与中美关系的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此作为不同的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我国的外交政策。相信这些政策的制定者都是十分清楚在外交领域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原则。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看新闻的时候,我注意到许多网友的回帖显示出他们在对待我国外交政策的不理性。遇到关于中国老朋友的如俄罗斯,朝鲜等新闻的时候,无论事实如何大部分人总是一片赞美之声,而对于似乎是老敌人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新闻时总是一片嘘声。特别是当我们中国人提到日本的时候,恨意明显。有许多国人甚至把这种恨意发泄到普通的日本公民身上,如在某些爱国日打砸抢日企甚至辱骂日本普通公民。这是十分不理性的,我们需要记住历史和热爱我们的国家,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和日本我们也有许多共同利益,需要合作,而对于普通的日本公民我们更应该理性对待,因为大部分的日本民众都是善良的。

再将目光转回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经过这次战争,韩国与朝鲜以38线为界分别统治这朝鲜半岛的南北两部分。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历史问题一直困扰着朝鲜半岛,是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世界动荡局势之一。而同属于社会主义的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朝鲜的社会主义发展是不健康的。存在着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初期的许多相似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肯定得有朝鲜的人民自己来解决。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指引朝鲜和在不损害我国利益的前提下去帮助朝鲜,使其步入社会主义的发展的正轨。这样我们亚洲才不至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

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在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关系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历史很微妙,很多人觉得历史发生在过去,是可以隐藏的。但是由于因果关系的缘故,总会有部分真相会存在,当我们顺着这部分真相去追寻与探究,必然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意义与乐趣所在。总之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第18篇: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不应该去侵略别国2006-06-05 14:39:08 来源: 论坛 网友评论 36 条

本文共2页 第1页 第2页

前国会众议员麦克洛斯基:

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

皮特·麦克洛斯基现在是美国加州一个县的律师。1951年,他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尉排长到朝鲜作战过9个月。在三八线以南、北汉江沿岸的春川至水三里一带打过几场恶仗,终身难忘。

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之夜,他布置士兵两人一组在前沿阵地的单兵掩体内布防,间隔三四米。每隔一个掩体有一人放哨。他每隔15分钟用步话机呼一下各个掩体放哨的士兵。半夜12时的一次呼叫,五号坑没有回应。派人过去一看,在上面放哨的美国兵已被志愿军侦察兵抓走了,下面的士兵仍在呼呼大睡。两边掩体内放哨的士兵仅几米之遥,居然没有发现。志愿军侦察兵的神出鬼没令美国海军陆战队称奇。

还有一次,他在一名牺牲的朝鲜战士身上找到一张照片。这名战士只有十七八岁,照片里有20余人,像是一张三代人的全家福。看着这张照片和已经死去的朝鲜士兵,他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像自己这样一个牛高马大的美国兵,从万里之外到这里来杀死这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什么呢?这个朝鲜青年可能就居住在距战场百里之内的地方,照片里他的祖父母、父母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不该遭遇自己的孩子被打死的悲剧。

麦克洛斯基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人有好多年都不愿意向家人谈起战场上的情况。一直到年届退休,当年野战排的老伙伴们在一起聚会时,大家才爱回忆一下往事。麦克洛斯基后来也在战斗中受过两次伤。但他仍然非常佩服中国的军人。中国军队的装备这么差,但打仗十分勇敢,一往直前,不怕死。他说:“我尊敬他们超过尊敬我们自己的将军。”

从朝鲜战场回美国后,他从事法律工作,并在后备役部队里留到1960年。他从1966年至1982年连任八届美国联邦众议员。1972年他在八个州里与尼克松竞逐共和党总统提名。他对记者说:“我知道我不可能获得党内提名,但我要借竞选的机会宣传反对越战的主张。”他认为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越南南北方要不要统

一、如何统一是越南人的事,美国政府不应该把自己的青年人派到那里去打仗。1973年他同另一个众议员共同提议取消用于越南战争的拨款。

1975年,麦克洛斯基曾作为第一个访华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到过中国,还见到了邓小平。他告诉邓小平,自己身上留有志愿军手榴弹的弹片,还是42军的战士给炸的。邓小平风趣地说,那时候我们称你们是“美帝国主义”。麦克洛斯基诚挚地对记者说,他希望美中日韩朝这些过去打过仗的国家今后永不再战,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在美丽的河山之间永远和平地生活。

退役中将特雷纳: 美国军事战略由此发生变化

特雷纳先生在1985年退役时的官衔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现在大家仍称呼他“特雷纳将军”。从1985年到1990年,他先后任纽约时报的军事记者,NBC和ABC两大电视台的资深军事顾问,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以及南非、尼加拉瓜、乍得、中东等地冲突的报道。1990年至1996年他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近两年自己创办了咨询公司,业务范围仍是国家安全。

特雷纳当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的一名排长,1951年冬入朝。在三八线南面,东海岸的昭阳江和西海岸的仁津江一带作战。1952年春天交战双方开始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但谈判仍需由军事行动作后盾。特雷纳说,美国军方把板门店谈判开始后的战争称为后半段战争。从道理上讲,谈判已经开始,战争的激烈程度应该较前缓和,但事实正好相反,后半段战争的伤亡数超过前半段,战斗仍十分惨烈。双方为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表示寸步不让的决心,有时为一个战略作用并不十分重要的山头也多次来回争夺。

特雷纳说,在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享有绝对制空权,武器装备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国军队在战争前期主要靠轻武器作战,而且参差不齐,有的是二战结束时从日本人手上缴来的,有的是苏制的,迫击炮就算是连队最强的火力了,由于弹药不充分,他们只舍得对最关键的目标实施炮击。中国士兵还用炸药包对付坦克。到战争第二阶段,中国军队的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军比,差距仍很大。中国军队善于运用夜战近战、迂回包围、围点打援等战术,打了很多胜仗。在防守上,中国军队的坑道挖得深,使美军的空军优势大打折扣,志愿军的防线是较难突破的。

中国军队的后勤供应非常困难,马拉人扛,不像美军那样有卡车把武器弹药送到阵地附近。但是中国军队也因此获得了作战的机动性,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他们就可以作战。美军就不行,他们必须把阵地建在靠近公路的地方,如果公路被切断,他们就束手无策。

特雷纳还对记者提到,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这使美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美国的内战到第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以全胜凯旋,所以美国的军事战略从来都是以全面胜利为目标。朝鲜战争后,美国接受了求全胜反而得不偿失的教训,同时世界上也出现了核武器,有可能发生核大战的新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战争”的概念。只要不涉及美国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就不要去追求全面胜利。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越南战争,打到北方去的想法从没有占据过主流地位,美国一直都以保住越南南方的政权为目标。

军史专家亚历克山德拉:

美国政府应当认真对待中国的事先警告

德尔文·亚历克山德拉现在是维吉尼亚州长木学院的教师。朝鲜战争发生前他从南卡罗莱纳州的西特代尔军事学院毕业。1951年春天他到朝鲜战场,任少尉。

亚历克山德拉已经出过七本著作,内容有关于美国内战史的;有关于1944年至1972年间的中美关系的;还有关于朝鲜战争的。他写的《未来战争》和《名将取胜之道》都有中译本在中国发行。他的另一本著作《朝鲜:美国输掉的第一场战争》的第一版是1986年出的,今年又出了修订本,其中译本最近也将在国内出版。

亚历克山德拉在他的著作中说,朝鲜战争持续了三年,交战双方及平民死亡总人数达150万人,受伤人数达250万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它造成的仇恨、不信任和分裂延续了将近五十年。亚历克山德拉认为这场战争本来可以不必打那么长的时间、损失那么多的生命和财产,种下那么深的仇恨。过错全在于美国政府过分夸大国际共产主义“妄图赤化全世界”的神话。

西方国家的领导人、特别是美国领导人当时收到了中国发出的充分信号,他们如果能够及时作出适当反应,中国就不一定会派兵入朝;即使在中国派兵入朝后,战争也不必持续这么长的时间,造成这么多的死伤。

中国政府从1950年8月中旬起就不断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毛泽东主席8月17日接见苏联副总理莫洛托夫时表示,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在苏联的支援下出兵朝鲜。8月20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给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指出“朝鲜是中国的邻邦,中国人民不能不对朝鲜问题的解决给予格外的关注。这个问题必须而且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1950年10月2日深夜,周恩来总理把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卡召到中南海,十分明确地对他说,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是一回事,如果美国军队也越过三八线,中国必将进行干预。潘尼卡立即将此重要口信报告了自己的政府,并于第二天转告给了英国和缅甸驻华外交代表。华盛顿在10月3日即从英国人那里得到了这个口信。但是美国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杜鲁门总统认为中国只是说说而已;国务卿艾奇逊认为中国是在进行“恫吓”,目的是让“联合国军”撤兵。他们的自信得到了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证”:尽管有中国军队向满洲里移动的迹象,“但没有证据表明中共有进行全面干预的意图”。甚至当麦克阿瑟将军的军事情报主管确认中国在鸭绿江边集结了24个师的兵力时,他们仍然认为“这基本上是一种外交讹诈”。

杜鲁门在10月15日亲自飞到太平洋威克岛与麦克阿瑟会晤。麦克阿瑟当时夸下海口,称“联合国军”可在感恩节前(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消灭朝鲜军队,美国的第八集团军可在圣诞节前撤回到日本。

杜鲁门问他:“中国或苏联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多大?”麦克阿瑟说:“极小。”在场的人都没有对这种说法提出异议。亚历克山德拉认为这是杜鲁门的大错。因为总统拥有全部的情报信息,他应该自己就此重大问题作出判断,而不是交给一名前线指挥官来进行判断。其实杜鲁门这样做是与当时美国的国内政治紧密相关的。11月份的国会换届选举马上就要举行;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正在抬头,共和党已经在攻击杜鲁门政府的国务院里存在“共产党的阴谋分子”。杜鲁门希望以支持麦克阿瑟的好斗姿态来为民主党的竞选打气。

亚历克山德拉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为保卫自身免遭侵略,这是她所以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政府如果认真对待中国政府的事前警告,在1951年就可以结束这场战争。完全可以避免后来多打的二年仗,造成那么多人死伤,结果还是回到三八线,一无所获。 美国的这一步错棋对此后20年的美中关系产生了长远影响。一方面美国因在这场战争中输给了中国而恼羞成怒,一直设法与中国作对。美国对中国的封锁遏制远超过对苏联的制裁。但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效应。美国知道了中国说话是算数的。所以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向美国提出警告,决不容忍美国派兵进攻越南北方。约翰逊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一再拒绝军方的要求,始终没有同意派兵进攻越南北方。

当尼克松总统在1972年着手修复美中两国关系时,他在国内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这表明,如果没有当年美军贸然进攻朝鲜北方的历史性错误,美中两国的关系正常化原本可以提早很多年。

第19篇:《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读书笔记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作业

专业:历史学(师范) 班级:历史11-1任课教师:王瑜 姓名:刘敏健学号:11064060135成绩: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读书笔记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的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沈志华先生是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苏关系,讲有《中苏关系史(1945-1969)》、《斯大林、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建立》、《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起源》等课程。

这本书依据大量确凿的史料,包括前苏联和中国的档案。严肃地探讨了中苏同盟和朝鲜战争之间的广泛联系。沈志华先生以中俄两国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沈志华先生在充分掌握并比较分析近年披露的多国档案的基础上,对朝鲜战争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描述、梳理和研究。本书非常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这种严肃的学术性,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真实,以及这种真实所包含的历史复杂性的艰苦探索。本书理应被看作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一个新的起点。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苏联的远东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起源開始讲起。苏联在远东政策的改变,是朝鲜战争爆发,苏联决定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苏联是处于自己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做出这种转变。书中指出,斯大林从保证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在战后的亚洲继承了沙皇俄国的传统战略,制定了以夺取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为目标的外交方针。苏联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是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因此,斯大林对华政策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政府,重点在于保护和实现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与日本的关东军展开战争。在苏联看来,中国的东北不是中国的领土,而是满洲国。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就是想在此地夺取更多的利益。其中夺取大连港作为苏联进入太平洋的出海口,就是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之一。

但是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与苏联终于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斯大林被迫同意与新中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苏联失去或即将失去它通过雅尔塔体系和1945

年中苏条约而获得的远东权益,这主要是指由长春铁路和旅顺口、大连保证的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正是因为苏联在中国东北失去这些利益,所以苏联把利益获得的重点放在北朝鲜。因为斯大林觉得朝鲜半岛可以取代中国东北,获得苏联远东想取得的政治、经济利益。加之斯大林同意金日成通过武力统一朝鲜,所以使得苏联在朝鲜的立场上不再沉默。决定在远离欧洲这一冷战中心的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完成朝鲜的统一,从而扩大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和影响。

然而,以苏联当时的国力来说,在军事上还是不足以与美国进行抗衡。所以斯大林决定只是以冷战的形式进行对抗,但决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同时斯大林要毛泽东为未来的战争负责,所以在朝鲜战争中,苏联派空军配合中国志愿军作战和军事专家指导。

朝鲜半岛的内战爆发后,由于美国公然出兵干涉,形势急剧恶化,斯大林迫切需要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也决心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进行一番较量。毛泽东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派志愿军赴朝作战,就连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也派去朝鲜作战,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元帅彭德怀的机要秘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的猜疑和顾虑。于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的抗美援朝运动拉开序幕。

战争在边打边谈中度过,最后美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 然而,所有的战争都没有赢家。因为战争双方都是人类,都是同胞,朝鲜战争也一样。表面上看,中国和北朝鲜是战胜国。中国在鸭绿江挡住了美国,而北朝鲜也赶走了侵略者。但正是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失去了收回台湾的最好时机。在战争中由于错过了停战协议,中国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志愿军在战争中阵亡11.4万人,负伤25.2万人,失踪2.56万(其中被俘2.1万)人,因伤病致死的

3.46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62万人,其中仅团以上的指挥员就牺牲了200多人。需要注意的是,中方的兵力损失绝大部分发生在中国拒绝联合国议案、美军发起反攻之后。总结前三次战役,中朝军队和美韩军队在战场直接兵员损失的比例为0.7:1,此时中国军队伤亡约5.65万人,加上冻伤5万人,仅为整个战争兵员损失的1/4。这就是说,由于未能及时改变战略方针而使战争延长,中国竟付出了三倍于前的人员代价,而付出第二次代价所达到的目标,同两年半前相比,从军事的角度看几乎是相同的,但从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就相去甚远了。反

观朝鲜,到现在还是分裂状态,而且南北朝鲜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相差甚远。

战争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伤痛。但愿世界不再有战争。

第20篇:个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方攻入南方,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或许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正确的猜得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会损失惨重并且会妥协。

提到朝鲜战争,许多年轻人对它的影响只是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再加上现代人还津津乐道的黄继光、董存瑞等战斗英雄和民族志士。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国际状况,当时中国可以有两条大的军事方向:其一,全力解放国民党统治的台湾,解放全中国;其二,抗美援朝,消除从朝鲜半岛上对新中国的威胁。从大的表面上来看,肯定是走第一条线彻底解放全中国。事实上,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根本无法打造出一支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海军力量,解放台湾损失极大。如果当时走第一条路线,虽然损失一定很大,台湾问题在今天却将不复存在了;东北边境就会永无宁日,一旦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领了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如果哪一天美国人看共产党中国不爽,那么美国人就立马出兵东北,损失危害将会最大化。只凭当时的中国国防力量单独对抗美国,就无异于在重演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东三省是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这样算来中国工业能否发展就得全看美国人的脸色了。只要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一日,新中国就一日强大不起来。再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北朝鲜沦陷了,那么美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阵营就可以从朝鲜半岛来直接牵制整苏联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可能现在有人会想:“美国和资本正义国家惹不起,那么就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断交,这样让他们斗去,我们自己发展自己”。但事实上,如果真是那样做了,中国就真正的在夹缝中谋取生存和发展,随时会面临两大阵营的同时进攻;并且中国的科技力量和生产力整整落后世界一个时代,没有强国的援助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打,必须要打,并且一定要打。不管它是怎么打起来的,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本质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家国。志愿军在那边受冻,就为了我们这些在祖国的同胞们能好好的享受温暖;志愿军在那边受饿,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在祖国的后辈们能好好的享受美食;志愿军在那边打仗,就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在受战火的摧残。志愿军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他们的梦想——一个大国梦,一个强军梦——而我们将延续并完成这个梦想。

朝鲜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至少不是同一战线上的人,它是战争的根本。如果当时北朝鲜没有对南韩动手,美国就不会在台湾驻海舰,台湾问题就可以相对容易的解决了。但既然打起来了,美资本帝国主义狠,我们就要比他们更狠,因为他们侵犯了我们邻国的领土安全,如果北朝鲜沦陷,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东亚的陆地战线将会拉倒中国边境。

也确实该打,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仍然是那个东亚病夫,抗战14年,东北是苏联打的,原子弹是美国投的,中国人不行,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军队在一些友好的国际友人的客观宣传中有一定的威慑力,但远远不够。在与联合国军交手中,大大改变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就算什么都不为就为了这一口气——一口民族气,抗美援朝也是值了。

谨以此文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伟大爱国者致敬!

德国评价朝鲜战争
《德国评价朝鲜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