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5000字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7 15:00:3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字理论文

字理识字,注入情感因素,激发识字兴趣,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字理识字,将一个个汉字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故事,身体语言,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识记生字,并使之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及审美情趣。

过去我曾进行过“注音识字”、“集中识字”等实验,过去的一些识字教学改革曾促进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也束缚了我们老师的手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识字的结果,数量,忽视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忽视学生识字的情感培养。二是识字教学形式单一,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能做到海纳百川、各取所长。三是不重视写字审美教学,机械单调的写字占据了学生的书写活动。学生无法从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成了应付的作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难,难记、难认、难写,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一笔笔笔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

我国识字教学经验丰富,流派纷呈,字理识字教学法我对它一直很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也有意识地运用,并总结出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一、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汉字虽然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形似字多,容易混淆,但是汉字的规律性也很强,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学方面的学习,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爆学生的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字体解析,使汉字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需要。

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抓住特点,举一反三,区别汉字

例如教到“看”字,就分析字形由“手”和“目”组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认识了这两个字,理解了字理,在学这个字时,学生都说“这不是把手放在眼睛上了吗?”我进一步告诉他们,把手放在眼睛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生根据原有知识找出了结论,抓住了汉字的这个本质属性,不仅知道了这个字怎样写,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写。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么我们怎样对这些字进行区别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又如:“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草字头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而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竹字头。 “乌——鸟”字怎样区别呢?先观察乌字,引导学生想象“乌”字的每一笔分别表示乌鸦的头、脖子、身子、爪及尾巴,再让学生想象,为什么鸟字的中间有一点,而乌字没有?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看不见它的眼睛,这样一比较,既记住了汉字,又激发学生去想象,变枯燥的数笔画对比记忆为有趣的形象记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通过这样的熏陶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不再坐等老师把生字教给自己,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识字,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积极与别人合作、沟通、交流,建构新的知识。

三、运用字理知识创造美

由于掌握了识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对识字的需要,因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学习的成功,使学生有意注意较快地向主导地位发展。此时,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理性层面上看问题、想问题的好习惯。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他们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正如学生们自行分析的汉字:“人”字就像一个人迈开双腿走路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汉字变活了,使之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的过程中牢记了字的音、形、义,这未尝不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他们在锻炼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这也验证了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将美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教师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传统识字教学的精华是十分宝贵的,而是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把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我们的识字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用开放的态度继承成功的识字教学成果,创新字理识字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推荐第2篇:字理论文

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彰显汉字语言独特的魅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及作文的基础。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汉字的构字理据,即字理。可以说,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美、理解美呢?

1、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起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关于汉字教学说过这样一段话:“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汉字是由不同笔画组合而成的形状似方块的文字,在书面上,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多彩的画,具备独特的形象美。如教学书写简单的“象”字,依次出示“手”的实物图、甲骨文“象”字、篆体“象”字和楷书“象”字,并一一为学生讲解这些“象”字的象形意义演变过程。在“三口之家:父母子”中, “父”古文字的外形是一个人一只手里拿着石块或是木棒,在古代只有男人主要从事生产和战斗,这样,一个勤劳勇敢的男人形象便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女”和“母”两个字、在古文字中是一个女人席地而坐、怀抱婴儿喂奶的形象,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汉字中体会家庭的亲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我知道那是学生们理解字理的同时,从心底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此时,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我们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2、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象美

汉字深蕴文化,富含字理。这个字理就是汉字组成的规律,就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字理根据儿童的认识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并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觉美感。

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分析字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往往是从景物的外在形象开始,因为形象美显得明确、具体,不

1 仅给人以突出的印象,而且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还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接美感。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通过溯源图教学象形字;通过“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等。这就是把象形字还原成图画,把会意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如教学“水”字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流水图,流水抽象图,古体“水”和楷体“水”, 表现出“水”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在教“休”字时,把它演绎成一个人赶集累了,靠在树旁休息的小故事。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先让他们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再恰当运用图片、幻灯、录相等手段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身临其境的感知汉字的形象美。最后,教师可做示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生字扩词,如“山川”、“山水”等等这样应用性的理解字义,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强化发现美的效果。

3、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华夏文明象征的汉字,汉字与文化有着同构性。汉字以其独特的自身形体结构中负载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如学“山”字时,可用简笔画勾勒出山的形状,学“川”字时,可在黑板上画出流水的形状。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义。但教师在画图时应注意,图画要体现特定情境下的典型意义,表现出汉字形成的过程,如教学“燕”字时,不能随便画一只横飞的燕子,因为“燕”是由一只向上飞翔的燕子形状演变而来的。只有让学生从汉字与图画中找到共同之处,才能让孩子感悟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又如学习“伐”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伐”由“人”“戈”组成,像用“戈”加在“人”的颈上而被击杀的样子。“伐”的本义是砍杀、砍伐,引申为攻打、声讨。学习“删”字,引导学生分析“删”由“册”“刀”组成,册是竹简,所书写的字有误就用到消去重写。本义是删改、删节。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能透彻地了解字义,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浸润

古人造字时,往往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孝字,从老省,从子。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

2 之门,古人认为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真乃“字小乾坤大”,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5、让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的效率低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顽疾。如果结合汉字的字理特点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学生经常遇到的形近字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关键词语的比较等难点问题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决。如“辨”“辩”“辫”“瓣”四个字,均为形声字,“辡”是声旁,“刀”“言”“纟”“瓜”分别为形旁。“辨”字为刀字心,用刀把物件剖开就能分辨其内质;“辩”为言字心,辩论当然用语言;“辫”字为绞丝心,辫子如交织的丝绳;“瓣”瓜字心,本指瓜类的籽或瓜果中可切分的片状物。学生根据它们的形旁便能将四字区别。又如学习“攀”字时,一个思维僵硬的学生会去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使思维得到抽象与形象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联想的方法记忆字形和字义:山上有两棵大树,树上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树枝,有一个大人用手一抓树枝就爬上去了。由此可见,字理识字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提升了灵感思维,发展了逻辑思维,使思维发展朝向形象性与抽象性。

汉字如诗似画,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析解汉字,那么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才会像在欣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阅读一首首优美的诗。而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练习,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学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字理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的发展,让古老的字理彰显永久的活力!

推荐第3篇:六千字论文

关于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思考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是今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而农村村民自治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的村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显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四个方面。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村民自治的相关政策理论,结合重庆市开县的村民自治的现状,描述其现状,分析了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村民自治 完善

我国是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中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就谈不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村民自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村民自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很多现实的问题,成为村民自治发展的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新农村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说:“自治的定义并不难,它是指我们自己治理自己。[2]”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改革的新事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和学者对此下过很多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徐勇对村民自治的定义,他将“村民”的“自治”与“乡村”、“农村”、“乡土”的“自治”、“治理”、“控制”相区别,从而将村民自治定义为: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3] 。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指村民自治领导人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指村内重大公共事务由村民集体决定,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组织和形式参与本村事务的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指村民通过与国家法律精神相一致的章程、规定及其他制度形式,监督村民自治组织领导人和村级事务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是村民自治的保障[3]。

“四个民主”揭示了农民群众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完整性、统一性。四者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具体的运行规则和程序,形成村民自治完整有机的整体,贯穿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4]。

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

1农村民主选举的现状

在中国当今每个村都建立有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村委会选举实现了从委任制到选举制、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三大飞跃。如重庆的开化县在2007年,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了村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七届换届选举工作。据调查统计,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县选民参与率达到了80%,新当选村委会成员的素质明显提高。新当选的597名村(居)委会主任与上一届村(居)委会主任相比,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0.5%上升到2.3%,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18.7%上升到22%,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68.8%上升到70%,小学文化的比例由4.7%下降到1.6%,提高了了基层管理主体水平。

2农村民主决策的现状——“八步工作法”

通过20多年的农村民主实践的锻炼,农村民主决策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在公共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八步工作法”。 概念上来讲,八步工作法是指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策,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7]。其主要步骤为: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楚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方案确定后,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群众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群众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成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群众均可随时查账[7]。

在逐步的工作实践中,将“八步工作法”广泛运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扶贫、等工作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56件,兴办公益事业 562起。新修和整治村级公路1385公里,修桥21座,建人饮池405口,修渠堰1.1万米,使215个特困村人均增收91元。

3农村民主监督现状——“六大流程”管理

农村民主监督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在扩大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形成了“六大流程”管理。从2009年开始,普遍实施了以程序监督为关键、民主监督为核心、联动监督为保障的村级事务“六大流程”管理,探索出了一套监督制约基层组织权力运行、预防治理农村干部腐败现象的新机制。从各村实施43个重要事项的通行做法入手,根据每个重要事项的相关政策规定,对操作程序进行细化,结合村民自治和廉政建设的要求,把群众参与、办事公开、上下监督渗透到其中,分类进行优化整合,再造工作流程,并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固化操作步骤。“六大流程 ”具体是指:第一,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按照深入群众收集民意、两委会议初定方案、议事听证形成共识、党员大会审议方案、群众投票公决方案、镇乡街道审核把关、干部群众共同实施、群众参与检查验收、实施结果全面公示等9个步骤进行;第二,对村务公开,按照提出方案、审查审核、进行公示、答疑解释、反馈归档等5个步骤进行;第三,对村级财务,收入按照统一开票、存入专户、审核入帐、逐笔公示,大额支出按照事前民主决策、乡镇把关,报销实行公开会审、集体审查、逐笔公示等步骤进行;第四,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按照民主决策、发布公告、公开竞标、签订协议、落实协议、归档备查等6个步骤进行;第五,对项目工程建设,按照集中民意申报项目、群众公决建设方案、民主监督项目实施、张榜公布建设结果、民主管理项目资产等5个阶段、18个步骤进行;第六,对财政直补资金和救助扶助资金的发放,按照公示政策和指标、民主讨论决定工作方案、民主决策确定上报方案、公示结果兑现补助4个步骤进[8]行。

“六大流程”管理的实施,保证了党的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实施一年后,2009年反映农村问题的信访件只有268件,占信访总量的40.97%,比2008年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当年农村新发生的问题仅18件,全县“零信访村”的数量越来越多。

4农村民主管理的现状

为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使村民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一是各村普遍制订了“一个章程、六项制度”,即: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财务监督制度。二是完善了民主管理机构,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按居住区域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或推选产生,每15户左右推荐1名;村民议事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直接选举产生。三是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各村在坚持定期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议事小组会议的同时,普遍建立并落实了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议

1明确划分两委职责和权限

从根本上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利益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村民自治的政治保障,实行村民自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8]”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委会之间会出现矛盾和冲突。长期以来,“两委”矛盾始终是影响和制约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 提高民主管理的有效性

目前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制订了村规民约制度,但制度执行效果质量却不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民主管理的有效性,建立村规民约落实反馈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具体做法为:首先要明确反馈的范围和内容。凡是已经颁布实施的村规民约都应列入反馈的范围,凡是村规民约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执行效果,都是反馈的内容。其次要明确反馈的主体和对象,凡是与村规民约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应纳入反馈的主体和对象。

1.2 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一是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使其认清监督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村务监督当中。二是要强化村务公开。实行村务公开是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开县虽然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但执行效果却不是很好,导致民主监督大打折扣。

2规范和引导宗族势力

农村传统宗族制度是一种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积淀和整合的制度形态,因此,宗族作为封建残余和历史积淀物的再度泛起,还需要通过长期努力和工作,充分

[19]运用村民自治这一全新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来控制,使之逐步转化。换而言之,要使我国村民自治能够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以有效实施,就必须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宗族势力,积极引导他们理解和支持村民自治。

2.1强化村落宗族的伦理协调、教化和文化功能

我们应在可利用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宗族组织的力量,强化村落宗族的伦理协调、教化和文化功能。宗族内部由血缘基本秩序所形成的伦理亲情在人们内心激起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最终形成一种人伦伦理观念,对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起着一种内在的伦理协调功能。同时,村落宗族的族规、族约、祖训等权威性资源“象征着祖宗的法杖,对广大族众有着很强的约束力。[20]”广大宗族成员在思想深处是服从于这种宗族权威的,这对他们有着很强的教育和约束功能,起着国家法律法规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此外,村落宗族的一些文化历史活动,如祭祖、灯会、庙会、舞龙等也是村落宗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对农村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村民党员和村委会干部在制止宗族势力恶性干扰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思想上要淡化党员的宗族观念,摆脱传统的封建意识;作风上要使党员端正工作态度,做到雷厉风行,不受宗族势力的左右;组织上要积极吸纳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入党。

2.3通过法律来明令禁止宗族势力的恶意干扰

村民自治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因此,要保障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就必须先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对于干扰农村社会稳定的宗族势力,法律法规应出台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加以坚决地限制和打击,以消除其对农村社区和村民自治的不良影响。

3 巩固村民自治的基础

经济和文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实践能否走向深入,进一步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主要决定于农村经济、文化是否能跟得上其发展进程,为其前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1 巩固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必然地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在农村顺利推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就必须加大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兴趣,为村民自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巩固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

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会对村民自治的有效运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21]”因此,要使村民自治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4 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良好的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参与要求农民有适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的政治意识、健康的政治心理等[22],因此,要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除了增强村民的文化素质以外,我们还应从加强村民的主体意识,增强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两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王玉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民自治[J].传承,2009,(5) :38 [2] Sartori.The Theory of Democracy [M].Oriental Pre,1993:587 [3]徐勇.中国村民自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3 [4] 武威市民政局.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搞好村民自治[J].武威日报,2008.7.2. [5] 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37 [6]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1:44 [7]金修治.从“八步工作法”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新重庆,2005,(8) : 14

[8]开县纪委廉政室.开县依托“六大流程”着力构建村官防腐保廉体系[J].新重庆,2007,(5) : 23

推荐第4篇:字理论文

浅谈字理教学中的点滴感受

关于识字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字理识字,它的优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它能够巧妙地运用汉字形义统一这样一个原则,加强对字理的讲解,切合汉字表义,文字的这样一个性质,易于产生对汉字的正确观念。第二,字理识字比较容易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激发孩子对汉字学习的兴趣。第三,字理识字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错别字的产生。最后,字理识字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字理识字的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识字教材。通过实践,我总结了运用字理识字的几种方法:

一.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类型:

(1)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乖:乘人不备(拆字法)。俄:先人后己。化:华北。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与人方便。今:用心读书(反拼法)。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券:拳头对刀(移位拼字法)。翠: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悲(会意拼字法)。 (2)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我们从上述字谜可以知道制谜的两大要求:

(1)语言要求。谜面用字都是熟字,谜面用语都是人们所熟悉的词、成语、俗语以及语意完整的句子。这就是说,编制字谜这种识字教学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或形义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通过丰富的联想,用熟字教生字,以“已知”解决“未知”。

(2)内容要求。谜面内容应体现以下“三性”:

思想性。谜面内容应做到观点正确,思想健康,这样的字谜才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益智性。猜谜本是一种智力游戏,它对开发儿童的智力有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制谜要有利于学生的猜谜,让学生根据谜面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运用推理、判断的方法,猜准谜底。

知识性。谜面虽小,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物事,社会现象等都可入谜。这样的字谜才能达到通过识字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之目的。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和知识性的字谜,让学生猜,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二、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握(提手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

三、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 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辨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四.部首表义,求同法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部首系统,如

一、|、乙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颖”字中的水部、“腾”字中的马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无关,有的与字义有关。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亦即按义分部)。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项”、“颈”、“额”、“颊”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与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有关;分析“儒”、“侠”、“俭”、“侈”、“仰”、“伏”等字的意思,认识人部的表义类属:从人的字,字义多与人的类别(儒、侠)、品性(俭、侈)、行为(仰、伏)等有关。

部首表义,求同法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和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当然,除了常见的这几种字理识字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的识字方法,但不论是何种方法,首先,每一种识字经验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验、去探索!我们应该提倡新的教学思路——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多元化,走一条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多种经验的识字教学的路子!

推荐第5篇:字理教学论文

巧妙运用字理教学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字理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原则,是依据汉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字理教学的内容有: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教学、字理教育。字理教学主要是在教学时渗透字理析解让学生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学以致用,适当迁移,从而自觉地喜爱汉字,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字理教学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可提高识字课堂教学效率

“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小学中低年级侧重于字理识字,如果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能巧妙地运用字理教学,必能上出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让一个个汉字,在学生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副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的前提,是引起探究的第一步。识字教学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识字的能力。字理识字的基本策略:分解组合、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字理识字的基本程序:(引出—析解—返回)依据语境,引出生字;析形索义,理解本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义。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

1、图示法—如“束”,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一束鲜花的“束”为什么是“木”字中间加个“口”?教师通过“图示法”,将“束”字的本义表示出来,使学生悟出“口”是绳索,“束”是用绳子把树枝捆扎起来的意思,这样的汉字析解,形象、具体,使学生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束”字本义的理解,而且对“束”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

2、演示法—如“掰”。

3、描述法—如“帽”,老师板画“帽”的古文字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的“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渗透了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智,使他们对汉语言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4、联想法—如“沙”。

5、故事法—如“疑”。

6、比较法—如“幕、墓、慕、募、暮”。

7、歌诀法—“朝”。老师通过板画对“朝”字进行形义析解:“朝”左边“日”的上下的“十”表示草,右边还有个“月”字,很“早”,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去。歌诀:一轮红日升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不仅详解了“朝”的字义,还在学生面前勾勒了一副“旭日东升”图,唤起了无尽的遐想。

二、可帮助理解和掌握用词的准确性

中高年级侧重于字理析词。字理析词的程序是:分解析词—组合会意—据文取义—比较品味—运用迁移。如教学《安塞腰鼓》中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时。可随文切入引出词语“骤”进行字理析词,先探寻本义,骤:形声字,从马,聚声。本义指马疾步,由马的快速奔跑引申泛指快速、急速、突然等,如:骤雨、骤变,而“暴”字偏向“凶狠、猛烈”之义。然后返回语境,细细品味文中词义,再换词比较,感悟深意,理解鼓点的急促,文中用“骤雨”,而不用“暴雨”,是为了更好地突出鼓点像“骤雨”般的“急促”。经过字理析词和对比品读,学生很快就领悟到“骤雨”和“急促”搭配着用能又“准”又“好”地突出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如理解《沙漠中的绿洲》中的“星罗棋布”, 可先对“星罗棋布”和“漫山遍野”进行比较,再分解词素,而后会意,用字理析“星、棋、漫、遍”,得出“星、棋”都是一个一个互不相连的,结合课文插图,就像阿联酋的绿洲那样,虽然分布有密有疏,但还是一块一块分得清楚;而从“漫、山、遍、野”每个字表达的是阔满、普遍、一大片一大片分不开界线的意思。所以课文用 “星罗棋布”更准确。

三、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重在品味词语。如进行《安塞腰鼓》的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搏击”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先质疑:文中描写后生击鼓为什么不用“打击”“敲击”而用“搏击”,接着字理析词“搏击”,“搏”:搏,从手,尃声,本义为抓取,引申为拍击、击打等义,如搏击、搏斗,又由击打时的动感引申为跳动,如脉搏。幻灯播放后生击鼓的画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腰鼓有节奏、有动感,又是整个人跳动着击,所以用“搏击”更为恰当。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感悟“搏击”更深层次的意思,:这里隐伏着一个作者虽未说明,却涉及课文中心的问题,抓住并理解了“文眼”,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了作者借助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歌颂,使整篇课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又如在阅读教学《沙漠中的绿洲》时,可这样开课:为什么阿联酋人民能在“不毛之地”中“生存”?然后从析解“不毛之地”和“生存”这两个词语导入课文学习,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又如“恶劣”, 恶,会意字,由亚心两字组成。亚的古文字像在天地之间有两个鸡胸驼背、十分丑陋的人。丑陋的心就是“恶”。劣,会意字。力少则体弱,本义是弱小、低下,引申为坏、差。再用“恶劣”和“险恶”或“恶毒、顽劣、不良、丑恶”等词语进行对比析词,恶毒偏向于阳光或内心,不够全面;顽劣、不良、丑恶这三个偏向于形容人的品行;而险恶的险是左耳旁,表山地、丘陵、台阶,所以险字有山势或情况凶险可怕的意思。与沙漠不符合。而且,“恶劣”与“自然条件”是一组有关联的词语,“恶劣”能包含阳光、温度、风沙、土质等各方面的差,因此,“恶劣”这个词语放在课文里最为全面贴切了。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课文来就简单多了。

总之,祖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我们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拿起“字理教学”这把利刃并进行巧妙地运用,那它就一定能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难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6篇:田字格教学论文

从田字格入手进行写字教学

曲艺

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给写字教学带来了新理念,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从田字格入手进行写字教学,简单有趣,学生乐于学习。

关键词:写字教学; 田字格; 学生 ;观察; 兴趣。

新课标的贯彻实施给所有学科都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就写字教学而言,怎样降低学生习字的难度,使之乐学、会学并很快达到写字美观规范、书写自如的目的,是目前写字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的写字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田字格进行写字教学可以使学写字变得简单有趣。

一、以田字格为坐标,比较笔画的变化。

在笔画教学中,以田字格为坐标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长短、倾斜角度、弧度变化等非常的简明易懂,学生会很快掌握这些笔画的写法。如:一般的横画紧贴横中线下起笔、横中线上收笔。而斜横却是在横中线偏下起笔,在横中线偏上收笔,斜横与横中线的夹角明显。汉字当中的短横起笔、收笔要写在左右半格中心之内,而做主笔的长横起笔、收笔要写在左右半格中心之外。在讲撇画时,弧撇与竖撇的弧度学生不易把握,但把这两个笔画的起笔放在竖中线上书写,学生就会发现:虽然这两个笔画都有一段竖直向下的行笔,但竖撇与竖中线的夹角小,弧度也小;而弧撇与竖中线的夹角大,弧度也大。经过比较,学生一下就抓住了这两个笔画的特点。

二、确定汉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学语文第

一、二册中,每课的生字都是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的,这些写在田字格中的

汉字就是写字教学的最好教材。培养刚入学的孩子养成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非常重要,盲目地描红、临习很不科学,会使孩子失去练字的兴趣。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最上边的笔画和最下边的笔画位置,学生经长期观察就会发现横向的笔画在字的最上边时,一般是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位置;横向的笔画在字的最下边时,一般是写在田字格下半格的中间位置,但“口”“二”“工”等字除外。这时再告诉学生因为这些字的笔画较少,不能写得太散,所以要写得扁小紧密些,所有笔画都向田字格的中心靠紧些。而纵向笔画在字的最上边时,一般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稍偏上些;纵向笔画在字的最下边时,一般写在田字格下半格的中间稍偏下些。如:指导学生写“米”字时,要观察“米”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一笔“点”在上半格中间偏下的位置起笔,收笔靠近竖中线;第二笔“撇”与点对应,起笔比点的起笔稍高。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起笔,起笔与收笔以竖中线为中心左右相称;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起笔比“点”“撇”稍高,行笔至下半格中间偏下收笔,为垂露竖。第五笔“撇”在“横”“竖”交叉点上起笔,向左下方伸展是左边外延,第六笔“捺”在“横”“竖”交叉点稍下起笔,向右下方伸展与左边撇画呼应。用同样的方法再找出字的左右两侧笔画的书写规律,如:内紧外松、外延伸展等。

三、以竖中线为中心,使汉字在田字格中左右均衡。

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后,能够把汉字写得较规范,但有时字在田字格中重心容易偏移,有的字在田字格中左半格重右半格轻,有的字左半格轻右半格重。重心是汉字的根本问题,每一个字都有一个重心,好象天平的准心,稍微偏斜就不平衡。如:写独体字“卜”时,竖如果写在竖中线上,右面再加一点,就使人感到田字格右边重,左边轻,天平的准心就会偏右。所以,为了使“卜”字的重心在田字格中左右均衡,竖要写在竖中线偏左。再写出 “土”“中”“产”“户”几个例字,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为什么“土”“中”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而“产”“户”的撇以上部分不应写在竖中线的正中,而应稍偏右。独体字的左右均衡问题解决了,合体字的左右均衡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如,包围结构的“床”字,“木”字中横和捺的收笔要向右外出,“司”中的“横”与“口”要向左外出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几个字,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字在田字格中的左右均衡问题了。

四、运用田字格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规律。

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规律,通过田字格可以使学生很快悟出汉字的结构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很容易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如,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总有一部分最宽;左右结构的字中,有的字左右相向,有的字左右相背;左上包右下的字头应把下面的字包住一大半露出一少半……各种结构的字都有都各有自己的结构特点,通过田字格进行写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快弄清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规律。 [1]学习写字,除掌握字的结构特点之外,还应让学生懂得字的结构规律,如“整齐平正、

分布均匀、比例适当、重心平稳、点画呼应、长短变化、伸缩穿插、轻重适宜、偏旁容让、疏密得当等。[1] 把字放进田字格中去了解这些规律,学生很容易掌握。学生学会了观察,掌握了规律,字自然写得漂亮,对练字就有更浓厚的兴趣。[2]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学生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就不愁练不好字了。 参考文献:

⑴《写字》[M]《写字》[M]参考书第十册第三课

⑵《名人名言C》[M]青海人民出版社

低年级写字教学必须用好田字格 [ 2007-1-19 18:48:00 | By: 长弓 ]

低年级写字教学必须用好田字格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而写字则是巩固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汉字字型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在田字格里反复抄写的传统教学并不理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要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必须用好田字格。

学龄儿童的知觉表现得比较笼统,不容易发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的联系,在认字形时,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发生增减笔画,颠倒结构等错误,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清晰地感知字形;通过分析、比较,准确地辨别字形特点,牢固地记忆字形。

1、看笔画的写法:

初学写字,教师要逐字逐笔讲清要领,要反复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形态特征。如“九”、“飞”、“心”三个字,“九”的第二笔是“乙”,“飞”的第一笔是“乁”,两个笔画外形基本相似,但前者有一明显的平弯部,后者则是自上而下的小斜钩,中间没有“平弯”部分。而“心”的钩则是卧钩,虽呈弯势,但总体感觉略平。又如“马、乌、鸟、”三个字,都有共同的两个笔画:“ㄅ”和“一”。“ㄅ”的写法应注意,第一折略向右上抬,第二折则向左下方内*。“一”写的过程是由左到右,起笔应偏左,右处收笔不与第二折连接。掌握了这两个笔画,写这一类字就得心应手了,就能获得触类旁通的效果。

2、看笔画的位置:

我们还可以借助田字格的横中线和竖中线来把握整个字的位置,如“小”的应写在竖中线,左右两点分开,列在两旁,高度与横中线略平。又如“来”字,“丨”要写在竖中线,第二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ノ”和“ヽ”则由横竖相交的中点处向两边伸展,这样摆正方位,写起来就迎刃而解了。

3、看笔画的联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指导重点应放在整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联系上。一般来讲,汉字笔画和部件的组合关系,大体可以分为长短型、高低型、宽窄型。长短形:如“生”,三横中的第二横最短,第一横稍长,第三横需平滑有力,长而稳当,给人一种安稳、踏实的感觉。类似的字如

三、且、再等。高低型:如“火”,第一笔点应稍低,而第二笔短撇,位置略高,这样使字形上下错落,变化有致,找出这种关系,字也就写好了一大半。此类字还有江、形、多、聚等。宽窄型:如“林”左右同为“木“,但左“木”略窄,其“ヘ”改为“ヽ”,右“木”则宽大放纵,尽显流动飘逸之美。

以上这几种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汉字中的大部分字兼有多种组合关系。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笔画对照法”或“部件互比法”能让学生从字的本身去发现规律,举一反三,这比田字格中的“线条观察法”灵活得多,因为小学阶段中真正写田字格的时间只有一到二学期,大部分时间学生作业是写在线条格中的,掌握了字的本身特点,将来在方格中、线条格中书写能少走弯路。

在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形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多作示范,学生通过观察老师逼真直观的动作,能深刻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协调。

一般示范,教师大多在黑板上范写,字的部分笔画容易被教师的手遮住,学生不能完全看清运笔过程,如在展示台上范写,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某些部件笔画也可制作成动画课件,把清晰的变化过程展示给学生。还可以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到展示上示范,教师引导下面的同学评议,这种方法直观、方便、及时有利于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小学低年级田字格写字教学实践 之压线笔

所谓压线笔就是指汉字在田字格书写中,笔画压住田字格的中横画或中竖画。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压线笔的方式有三种,即压线横(汉字的横画压住田字格的中横画),压线竖(汉字的竖画压住田字格的中竖画),压线点(汉字的点画或交汇处压住田字格的中横画或中竖画)。压线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但由于没有关于其的教学理论及经验,在低年级教学中是极易被教师忽视。 根据我近一年对压线笔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压线笔对字的形体、重心、部首的宽窄和高矮有着精密的联系,下面,从压线横、压线竖、压线点三个方面做一分析:

一、压线横教学

上紧下展类。字例:喜、事、重、弯、穿、甲、豆、室、身······这些字的压线笔横画基本上是字的下体位,因此,就决定了这类字的书写规律:上紧凑,尽量腾出空间,让字的下面写得舒展些。这类字的习得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上下体的字基本上都是上紧凑下舒展。 左窄右宽类。字例:院、样、哇、指、经、精、砰、课、除······这类字左右高矮一致,右边部首的压线横占右中横画的较多位置,也就是说压线横决定了右边部首的宽度。

左宽右窄类。字例:敬、献、敛、刘、歌、割、部、即······这类字左边部首的压线横占左中横画的较多位置,也就是说压线横决定了左边部首的宽度。

左高右低类。字例:扛、师、部、朝、幼、即、什、伸、听······这类字的压线横,要么左边底部位压线,要么右边高部位压线,压线横都决定了字形体——左昂右缩。

左低右高类。字例:读、绩、鸡、呼、峰、戏、吸、峻、烽······这类字的压线横,左边高部位压线,要么右边底部位压线,压线横也决定了字的形体——左缩右昂。

二、压线竖教学

1、左右对称体。字例:尤、串、夫、川、当、幸、永、术、由、京、国、示坐······这类字有的是独体字,有的是上下结构的字,有的是包围结构;有的压线竖整体压线,贯穿上下,如:术、由。有的压线竖压上,如:当字。有的压下,如:示字。但总得来说这类结体的字左右平衡。

2、左宽右窄体。字例:酷、触、敝、副、剧、歌、融、翻、删、颠、殿、魁魅······这类字在汉字中的比例较少,特别是常用字,小学语文一册书中生字只有十几个。压线竖部位的部首比较大。

3、左窄右宽体。字例:波、浪、跟、根、钢、弹、祖、相、饱······这类字的比例比较大,主要是字的偏旁居左者多。竖的压线横也有全压和上压、下压之分。

三、压线点教学

1、多点压。字例:字、庆、交、客、互、图、令、、、、、、、

2、左右压。字例:必、心······

3、独点压。字例:之、久、欠、元、火······

以上压线点有的是点压中线横或重线竖,有的是点压线,如它字,有的是笔画交汇处压线,如久字。特别是压中线竖的点决定了字的重心,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压点的位置。 三字诀概括如下:

压线横,字最多,有五类;上下体,笔画少,均衡压;笔画多,下部压,上紧密,下舒展,最常见;左右体,有宽窄,有高矮,仔细看,有规律,左偏旁,右多畅,最为多;左如宽,右亦展;上下挫,高矮配,忌均衡。

压线竖,最常见,有三型;对称型,压种竖 ,挺且直;右部宽,右压竖,左宜收;左边展,左压竖,双相宜;左右型,压竖部,要舒畅;竖收宫,要悬针,落起缓。

压线点,压中竖,为多数;必心类,压中横,多点呼,有侧应,不失态。多点压,在中竖,重心稳,若偏离,字失势。独点压,字匀称,舒笔画,形态稳。

在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也要要重视写字教学。这是因为汉字是一种特殊的表义文字,从字型本身讲,就是一种文化,具有独特美感。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灵性。小学生学写汉字,不但是认字识字的需要,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需要,而一年级又是学生开始接受正规写字教学的初始阶段,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字理分析的指导,引导他们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熟练掌握书写技能。

我觉得在写字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田字格能帮助初学写字的学生写好字的间架结构。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第一次指导写字的时候,我都要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让学生懂得在田字格中,横的那条线叫横中线,竖的那条线叫竖中线。田字格分四个小格,左边上边的小格叫左上格,下面的小格叫左下格,右边的上面的小格叫右上格,右边下面的小格叫右下格。然后根据课文后的田字格中的生字的范字,和学生一起分析字形的间架结构,这一横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这一竖是不是竖在竖中线上,这一撇从什么地方撇下来,撇到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以后对每课书的生字书写,都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就能根据田字格,写好字的间架结构,,为今后的钢笔字书写打好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字的指导一定要到位,例如每个笔画的起笔、止笔、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宽窄,部件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板书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再做指导。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第三,要指导学生写好字的基本笔画。在每一课的生字教学中,我都要指导学生认识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笔画顺序,偏旁部首,结体规律,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写好每个笔画,难写的字进行示范,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写完字后进行讲评。第四,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也是写好字,写快字的关键。在学生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人要挺直,胸离桌沿一拳的距离,手离笔尖一寸的距离。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常常个别纠正写字的姿势

写字教学科学有效

作者:艾碧玉

时间:2007-11-8

【信箱投稿:yhejiaoyu@163.com 】 [ 收藏本文 ]

写字教学是最基本的语文技能训练,是实用性的启蒙教育。我们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指导,有效地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打下扎实基础

1熟悉“田字格”。小学生初学写字,不知从哪里下笔,写出来的字有的东倒西歪,有的顶天立地,熟悉“田字格”对他们掌握笔画的位置、字的间架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书写框架很有帮助。所以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观察并了解“田字格”的作用。

2.写好基本笔画。笔画是构成文字的线条,先写好基本笔画,才能写好字。教学初,教师要在田字格内教学生写好“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例如,教写“横”时,教师先示范,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给学生看,边写边教授要领;起笔在“田字格”的横中线左边框附近,起笔时要顿一顿,然后沿横中线平画到右边框附近,收笔时再顿一顿。这一横要写得居中,起笔、收笔处离框边距离相等。又如写“撇”,要求他们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轻快,写出撇尖。再如“捺”,提醒学生起笔时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轻轻提起,形成捺脚。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认真巡视,个别指导,甚至手把手教,要求每个学生在“田字格”中把每一种基本笔画都写得正确、有力。基本笔画训练到位,写得正确,变化的笔画、复合笔画学习起来就容易许多。

3.指导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基本笔画练好以后,就要侧重教学生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让学生知道笔顺有一定的规则,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对每个字的形体都有很大影响。初学时,每教一个字,教师要让学生先书空,然后执笔书写,让他们逐步掌握笔顺的一般规律。

学好间架结构是使字体端正美观的重要前提,尤其在学生开始写合体字时,必须着重指导学生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匀称。首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字的结构(是左窄右宽、左宽右窄,还是左右差不多;是上大下小,还是上小下大),这个环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在深入观察中发现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要从中发现某些笔画书写时上下与左右之间的展蹙避让,使写出来的字结构紧凑,比例恰当。其次要注意第一笔的定位,它是写一个字的基础,第一笔写偏了,整个字就不易写正。最后,还须反复提醒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的字不要满格,要留有余地,这样才美观。

二、培养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写好字,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正确的执笔姿势与书写姿势、认真的书写态度、整洁的书写习惯等。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在写字的准备课上,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两幅写字姿势图,反复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边讲解边示范,务必使每个学生都正确掌握写字姿势以及握笔时五个手指的分工,正确执好铅笔。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书写姿势,可编儿歌如下:“写字时,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眼睛离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长,胸离桌子一拳头,拇指、食指头碰头(即不让拇指包住食指或食指包住拇指)。”教师还应时常教育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还有利于保护视力和体形,有利于身体健康。每次写字前,要让学生重温写字的要求,把写字儿歌念一遍,反复提醒和认真检查纠正,以使正确的写字姿势在他们的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专心书写和保持整洁的习惯,学生不仅要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还要保持桌面整洁,爱护写字用品。“提笔即是练字”,要让学生把良好书写习惯迁移到完成其他作业之中,认真写好各种作业的字。当然,教师也要适当注意作业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书写,并不时提醒、督促、激励,以帮助学生增强规范书写的意识。

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只要教师常抓不懈,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绝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写字教学的基本思路及策略

作者:谢雄龙

时间:2007-11-8

【信箱投稿:yhejiaoyu@163.com 】 [ 收藏本文 ]

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这种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眼睛、大脑、双手(手臂、手腕、手指)等器官的高度协调。也就是说,要想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写字者必须有效实现“三动”:动眼,认真观察;动脑,深入思考;动手,细心操作。其中,动眼是关键,动脑是核心,动手是根本。因此,写字教学只有强化动眼、动脑这个基础,才能保证“动手”的优质和高产。只有让学生的大脑、眼睛和双手得到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学生把字写好。从这方面看,写字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让字“入眼”

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要想把字写正确,需要观察;要想把字写美观,更需要观察。不细心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笔法特点,就难以把字写正确;不细心观察字的框架结构比例、部件组合方式,就难以把字写美观。所以,指导学生写字,首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字。

指导学生观察汉字,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即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样子和特点,对字形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这些部件、笔画是不是经过变形后组合在一起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只有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认真思考,让字“入心”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写分开”的精神,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让学生练写的字,都是学生基本了解字义,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中初步运用的字。这些字的字音、字义及其初步形态已留在学生心中了。教学时,要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汉字的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经历“成字于胸”的心理过程:

(1)这个字在哪里学过,有哪些意思?

(2)这个字常和哪些字用在一起,对我们说话、写作有什么作用?

(3)要写好这个字,必须重点写好哪些笔画或哪个部件,

学生通过思考上述问题,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心理图式,激活思维,进而将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统一起来,对汉字进行新的认识与重组,又能引发学生的审美追求,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美化汉字的线条与结构,使汉字以完美的形象整体地、个性化地建构于学生心中。

三、指导学精心历练。让字“入笔”

入眼、入心为的是入笔。要入笔,还需反复操练。在写字过程中,操练是将心理表象转化为外在形象的必由之路。

指导学生进行精心操练,首先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写字,做到坐立端正,凝神静心,笔无虚“发”。其次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练写的整个过程看,应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如练写笔画,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怎样下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抓起,并通过反复操练去掌握要领和技巧。就练写一个字而言,先要将一个字写正确、写规范,然后再通过美化某些笔画,优化整体结构等措施,把整个字写好、写美。

实践告诉我们,写字教学如果忽视基础训练,盲目引导学生去追求“好”与“美”,只能是“拔苗助长”。

“好字是精心练出来的。”不练,就无法将心中的美字注入笔端;练而不精心,就无法有好字出现。

四、指导学生用情写字,让字“入格”

“格”是一种心理镜像。这种镜像是长期观察、思索、历练、感悟的结果。“格”具有渐进性,坚持练习,持续发展,不断积累,“格”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完美;“格”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心中的“格”各不相同,这与他的知识、经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字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人写字平整方正,有的人写字秀逸典雅,有的人写字纵横飞扬,有的人写字紧凑有力。这都缘于人的情感、态度和气质的不同。“字如其人”、“见字知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人的感情、态度和气质对练字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指导学生写字,先要诱导学生以美好的情感、良好的态度和上佳的气质表现去写好每一个字,历经每一次写字过程。只要逐步诱导、熏陶,让学生渐渐形成动笔有情、情中书写的良好写字心理,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个性的字来。当学生在书写练习中逐步感悟发现,在诱导熏陶中慢慢成长,进而步人“用情书字,乐在字中”的写字境界时,好字之“格”也就在他们心中形成了。

人眼、人心、人笔、人格是写字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传统的写字教学,只注重让学生拿笔便写,“照葫芦画样儿”,很少带领学生去经历入眼、人心、人笔、人格的过程,这是不符合写字教学规律的。以往的写字教学,之所以出现“学生天天练字,却写不出一手好字”的结果,其原因主要在此。所以,写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经历“人眼、人心、人笔、人格”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写字的方法技巧,培养写字的情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的综合素养。

再谈田字格书写的意义

练习写字所使用的格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田字格与米字格,前者多用于硬笔书写、后者多用于毛笔书写,而米字格则以田字格为基础,增加两条对角线而成。因此,练习汉字书写,最为基础的标准格当属田字格。

如今,坊间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写字练习本,其中使用的格子五花八门,回宫格、回米格、九宫格、方圆格等等,还有在田字格或米字格的基础上增加各种辅助线的写字练习格。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

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即这些林林总总的写字练习格,到底对于书写者有多大帮助?笔者不否认各种练习格中的辅助线对于书写者有不同程度的提示价值,但辅助线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辅助线越多,将使书写者越依赖辅助线,使书写者脱离辅助线的过程无形中加长了。

以下所列举的,是笔者认为首选田字格作为练习格的一些理由:

首先,田字格具有普及性。田字格作为最为精简的练习格被广为应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的生字就使用田字格来展示。学生对于田字格的熟悉与习惯程度,是其他写字练习格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校外写字教育采用田字格练习写字,可以做到与学校教育的良好衔接,避免了换用练习格所产生的抵触与不适。当然,并非其他类型的练习格不好,但许多不同样式的练习格都无法到达与田字格相当的普及效果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笔者更鼓励学习者们采用最为精简的田字格进行书写训练。

其次,田字格便于笔画练习。初学文字书写者都要从基本笔画的书写开始学习。在田字格中方便练习笔画书写。横中线与竖中线是书写者最基本参照线。例如书写顿笔之后走向不同的三种撇:平撇、斜撇与竖撇,根据这三种撇与竖中线构成的不同夹角来区分这三种撇。平撇末端的出锋处,即与横中线基本平行;斜撇的轨迹,与横中线或竖中线构成不同的角度,而起笔从竖中线开始,与竖中线的夹角在30度到50度左右;竖撇的练习,也可以将竖中线作为基准线,即从起笔至开始变竖为撇的线段都写在竖中线上,“先竖后撇”中的“撇”段的写法与斜撇基本一致。除此之外,横、竖与其他由单笔构成的复合笔画都可以在田字格中找到相应的参照线或参照点,只要解决好定位问题,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也就很顺利了。

最后,田字格便于结构安排。要指出的是,笔画的练习,都是为了写出完整文字而服务的。而在田字格书写文字便捷的原因在于田字格的四边与横中线、竖中线所划分出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还可以作为独体字或包围结构中左右对称文字的中轴线;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文字,也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及其构成的分区中找到相应的参照系。此外,楷书审美中所同行的文字“上紧下松”与“内紧外松”这两项基本原则也可以通过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作用表现出来。所谓“上紧下松”,即将单个文字的多数笔画写在横中线之上,即单字的重心应处于横中线之上;所谓“内紧外松”,即书写单字时,多数笔画往竖中线靠近或围绕横中线、竖中线的交点(田字格的中心点)布置,同时将文字中主要的横、竖、撇、捺等单个笔画写得舒展些,这样就可以在田字格的书写中体现出“内紧外松”。而田字格的中心点,也是将文字书写时居中布置的重要参照点。

小学时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学习汉字书写的关键时期,并且也是从低年级的田字格书写向高年级的空白方格书写的转变时期。田字格与空白方格的差别当然要比其他类型的练习格与空白方格之间的差异要更小,除了田字格,不论哪一种练习格中的辅助线都要更多。培养田字格的良好书写习惯更有助于在剔除横中线与竖中线的空白方格中书写。因此,使用田字格作为文字书写的练习格能为脱离田字格书写或脱离辅助线书写打下更好的基础。

既然使用辅助线练习写字是为了最终脱离辅助线,那么,在初学者使用的练习格中,删繁就简,保留必要的辅助线即可。以上观点,抛砖引玉,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国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具体到小学生来说,“正确、端庄,行款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用田字格,米字格的目的就是训练孩子掌握汉字的排列,规整。

认清田字格的作用

By xuxiaomin 发表于 2009-6-21 10:21:17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一旦离开了田字格,字就写得歪歪扭扭。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是由于学生一时不适应造成的,只要多写一些时间,这种状况就会消失。其实不然,最关键的原因是在于我们没能正确认识田字格的作用。田字格本身不是汉字的一部分,它只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起到辅助参照的作用。通过与边线、中线及其分割出来的空间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分辨汉字本身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可我们许多时候却本末倒置。在写字教学中,不是充分地利用田字格辅助参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理清汉字自身各个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是把指导的重点错误地放在了比较汉字的笔画、部件与田字格的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指导汉字本身的结构。

1、认清主笔,把握结构。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它对整个字起着平稳、稳定和美化的作用,把这一笔强调突出了,写好了,字自然平稳而富有神采。用一个形象的比方来说,馀笔就似绿叶,主笔就如红花。馀笔要收敛紧缩,主笔则要从容舒展。如:“金”字,撇捺合做主笔,此时,撇捺就应该左舒右展,结构才会稳当。再如:“载”字,斜钩为此字的主笔,写的时候上下都要明显地超过左部。而一些独体字要写好的话,一般来说取决于横画和竖画。如三角字“上”,只要抓住第三笔“—”,做到“平直伸展”,就能体现三角字的“下宽”,把字写稳。又如“斗”。抓住中间一横写得长一些,就能体现菱形字“上下窄中间宽”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看出字的“主心笔”,就能基本做到把字写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常常问一问:“你觉得写好这个字哪一笔最重要?”时刻提醒学生找准主笔的重要。

2、学会比较,进行归类。要写好合体字,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归类,不同结构的字该怎样体现方块字的特点。如左右结构的字“科”,写这类字要求学生做到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上下结构的字“姿”,上下部分布局要匀称。左中右结构的字“湖”“懒”,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上中下结构的字“蓝”,各部分要写得扁而宽。各种结构形态的汉字都有规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归纳出书写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写好字打下基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3、把握时机,教学“笔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为了让学生把字写漂亮,孩子一开始写字,就反复指导学生能写出笔锋波折,可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模仿老师起笔、行笔和收笔,结果学生把横竖笔画写得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蚯蚓一样。不管老师怎么详细地指导,孩子如何努力练习就是写不好。其实这时候孩子的手部肌肉和神经的发育都没有健全,经过老师的详细指导,他们已经知道每个笔画应该怎样写,但在书写的过程中,小手无法完成轻重缓急的运笔过程。有了这样的不足,教学效果自然就事倍功半了。不仅如此,长期的努力不能成功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对写字失去兴趣。这段时间,我们只要求学生做到横平、竖直、撇尖、捺有力。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逐渐加强起笔收笔的变化,体现艺术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会学生“看”

By xuxiaomin 发表于 2009-6-21 10:22:43

我们都知道书法家字写得好看,原因是心中有字,知道这字怎么写,所以写得好。为此,“看”在写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会看教材。细细地观察可以发现低段的学生常犯的一个毛病:喜欢用橡皮擦。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看教材,看一画写一画。这个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在写字之前先认真、仔细地看,从汉字的整体入手,透彻地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字再动笔。

2、会看教师范写。写字教学属于“直观教学”,滔滔不绝的空洞讲解所达到的效果远远不及一个瞬间的实际动作。为此,教师要重视范写,范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写好字应该注意什么。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通过看老师的写,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该怎样用笔、行笔、顿笔,每一步应该注意什么,让学生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

3、会看作品。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或同学以及优秀作品中的字。从中找出优点和不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只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写字教学方法,写字教学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学生也一定会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做为对你最好的回报!

推荐第7篇: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

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

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众所周知,论文是一类很严谨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轻松无忧论文网表示,论文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那么,前言作为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讲到这里,很多人会问,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

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想知道论文前言一般多少字,最好要先了解论文前言的写法,写论文前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

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2、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为宜。

3、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

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论文的前言作为论文的开头部分,写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写论文引言一定要多多斟酌,仔细考虑,争取做到最好。当然,轻松无忧论文网也可以帮助你写作论文,值得推荐!

推荐第8篇:《字理识字教学法》论文

字理识字教学法

合浦党江木案小学 龙绪芬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运用联想来把握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突破字形这个难关。字理识字教学研究的目标是依据汉字构造规律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方法如下:

一、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汉字虽然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形似字多,容易混淆,但是汉字的规律性也很强,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学方面的学习,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爆学生的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字体解析,使汉字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一幅 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需要。

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抓住特点,举一反三,区别汉字

例如教到“看”字,就分析字形由“手”和“目”组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认识了这两个字,理解了字理,在学这个字时,学生都说“这不是把手放在眼睛上了吗?”我进一步告诉他们,把手放在眼睛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生根据原有知识找出了结论,抓住了汉字的这个本质属性,不仅知道了这个字怎样写,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写。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么我们怎样对这些字进行区别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如:“蓝”“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草字头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而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竹字头。“乌——鸟”字怎样区别呢?先观察乌字,引导学生想象“乌”字的每一笔分别表示乌鸦的头、脖子、身子、爪及尾巴,再让学生想象,为什么鸟字的中间有一点,而乌字没有?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看不见它的眼睛,这样一比较,既记住了汉字,又激发学生去想象,变枯燥的数笔画对比记忆为有趣的形象记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通过这样的熏陶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不再坐等老师把生字教给自己,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识字,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积极与别人合作、沟通、交流,建构新的知识。

三、运用字理知识创造美

由于掌握了识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对识字的需要,因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学习的成功,使学生有意注意较快地向主导地位发展。此时,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理性层面上看问题、想问题的好习惯。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他们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正如学生们自行分析的汉字:“人”字就像一个人迈开双腿走路等等。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汉字变活了,使之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的过程中牢记了字的音、形、义,这未尝不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他们在锻炼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这也验证了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将美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传统识字教学的精华是十分宝贵的,而是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把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我们的识字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用开放的态度继承成功的识字教学成果,创新字理识字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推荐第9篇:字如其人 小学写字教学论文

关于写字教学的研修

一、校园汉字听写大赛的总结

1.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差,学了这个字,学了另外一个字,但组合成一个新词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在规定的30秒内无法动手书写。

2.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本来还会得字词,但一上台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从学生的上台状态看,学生紧张,。

3.学生的书写出现笔画顺序的错误。

各位语文老师都亲临现场了,不知大家有何看法,现在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对上次汉子听写大赛的发现。(讨论环节)

二、谈谈写好字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而我们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学生学写汉字,也是接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灵性。古人有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由此可见,把字写好的重要性。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字的好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这个人的面貌。

郭沫若先生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

-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是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责任。

3、写一手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要想写好字必须全神贯注,平心静气,不能心浮气躁,并且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小学生最缺乏耐心和毅力,正好可以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锻炼。因为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字无百日功”。练字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改正马虎、粗枝大叶的毛病,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刻苦的作风和锲而不舍、专心致志、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写字不仅有利于巩固识字,也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做事耐心细致的习惯。

4、写一手好字,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写字训练,学习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刻苦的作风,还能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等良好的品质。有人说写字就是写修养、写气质、写格调、写境界。这句话

- 3

孩子学习其他功课也会用心,包括平时做事也会认真对待,相信他的人生也在发生着改变。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曾有人说过,对待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性格急躁的人,让他练练字或许能让他们改掉这些坏毛病。就让一手好字,改变学生的一生。

6、写一手好字,愉悦大家的身心

学生练习写字,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一方面也是给别人以方便。写一手漂亮的字,于己是一种愉悦和享受,于人则是一种尊重和责任。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也能让学生多拥有一项技能,这是能力的体现。学生写好汉字利己利人,所以应加强写字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于私,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天天批改学生的作业,字体工整的作业,特别是漂亮的作业,对我们来说是养眼,是享受,即使有错误也不觉得生气,而那些作业潦草、凌乱,即使全部做对,我们批改时看着费劲劳神 。

三、谈谈如何让学生写好字

1、写一手好字,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很爱听故事,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诱导,让他们明白道理,喜爱汉字,对写字产生兴趣。如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

- 5

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特别是汉字的基本笔画。一年级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从一笔一画开始写,就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好,才能让学生写好汉字。而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写字习惯,而且没有那么多的精力重新学习基本笔画(除非专门的书法),也很难改正。因此教师在给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都一定要让学生写字,要让学生伸出手一起书空一遍,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让学生逐步学会写基本笔画,并反复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时教师要不停的行间巡视,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4、写一手好字,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笔画是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独体字由笔画组成,部首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而来,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包括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练习写字时就要一步一步地练习,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起一个良好的开头。

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看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并且要反复地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

- 7

级里的几个写得最好的学生的优秀作业让学生传阅,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每次五朵以上红花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本子。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谁的花儿最多,加倍奖励。展开写字竞赛:每个单元都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十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写字簿。以此激励每个学生用心写好每个字,每样作业,使班级形成好的写字氛围。

7、写一手好字,要科学安排时间。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的习惯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慢慢形成的一个过程。因此,首先要重视每次的教学生字的时间,并且要科学安排写字时间。因为现在的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比较重, 课堂内指导学生写字常常来不及,如果因此把书写放在课外,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些字,所以就布置大量的生字词的抄写作业的话,学生会因此为了写作业而写字,随便应付,而导致写字质量下降。所以我们要保证每次课堂中的写字时间,力求在课堂中完成新授生字的指导,并且把每课的生字分散在每节课中写,保证每节语文课至少有五分钟的书写时间。

8、写一手好字,要齐心协力严格要求。

还要指导学生提笔即练字,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仅写字课要认真写字,其它课也要认真书写;不仅语文作业要书写规范,其他各科作业同样要书写规范;不仅在教室里要端端正正地写字,在家里同样要端端正正地写字。教育学

- 9

推荐第10篇:刘思宏论文(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

者海镇新星小学刘思宏

小学英语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小学英语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因此,对于小学英语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是我们当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启蒙性教学,启蒙时期学习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最深刻,形成的习惯最难以改变,甚至对于一生都有重要影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写包括书写和写作两种。书写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在四线格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字母、单词、句子,并做到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等正确、规范。但是在学生写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易犯的错误,并且还不容易纠正,这就促使作为老师的我们结合实际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进行一番探索。

1、英汉书写的关联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而且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既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更有不同之点。首先就相同之处来讲,英语、汉语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但是汉语与英文在书写上存在的差异很大:第

一、与书写汉字的“米”型方格练习簿不同,书写英语的是四线三格练习簿,严格地说来,书写英语的是“斜三格”练习簿,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平平稳稳、四四方方地写在米型方格里,而英语字母,则要倾斜地写在斜三格的正确位置上。第二,除了大写的英文要占斜三格的中上两格外,26个小写字母中,有13个仅占中间一格,它们是a、c、e、m、n、o、r、s、u、v、w、x、z;有7个仅占中上两格,它们是b、d、h、i、k、l、t;有3个仅占中下两格,它们是g、q、y;还有3个占满斜三格的上、中、下三格,它们是f、j、p。特别注意,在英语里,没有任何字母仅占斜三格中的第一格。第三,在斜三格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应该严格占满其中应有的格子,但又不得超出这个格子。例如字母a,应该充满斜三格的第二格,不应有丝毫的缩水,更不应该超出中间格的上线和下线;字母b下端的小圈圈,应该占满斜三格的第二格,既不应有丝毫的缩水,更不应该超出第三格的上线和下线;字母i、j、p的“头”,仅仅超出第二格而已;真正占满三格的字母只有一个f,这与汉语拼音不同,在汉语拼音中,它只占一二两格。美观的英语书写,需要一丝不苟。

2、英语书写存在问题的原因

作为英语教师,学生在书写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们日

常的课堂练习及各种测验中发现由于书写体与印刷体混淆学生产生的错误率较高,虽然

平时也经常在强调这些问题,但是学生还是反复出现这些错误,令老师感到困惑和纳闷。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分析,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学生“屡教不改”。 第

一、小学生记

得快忘得也快,这是他们的记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老师要做到时常督促和提醒来提高

学生的书写意识;第

二、由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他们本身的意志自控力

比较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观察不够认真细致,所以就有可能把teacher写成tencher,

把first写成frist等;第

三、班级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走马观花似的“巡检”,

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也是导致小学生书写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3、解决英语中书写问题的策略

首先,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习惯不会是自然生成,通常都是

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而形成的,英语书写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在书写教学一开

始学写字母时,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

要强调每个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 约5°)。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

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

教师要及时指正。在板书时注意规范自己所写的字母和单词以及书写的速度,同时引导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通过实物投影仪书写模仿的效果比让学生

通过黑板板书模仿的效果要要好得多,这种方法是值得采用的。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

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

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其次,通过归纳书写技巧的方法来纠正学生

书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各种儿歌、口诀对学生英文字母的书写进行辅助教学,例

如:字母书写有规律,右倾五度正合适。大写一律上两格,上不顶线是原则。小写字母

怎么办?请你耐心往下看:头上有“辫”上两格(b, d, h, k, l),有“尾”下面两格

拖(g, q, y),无“辫”无“尾”中间格(a, c, e, m, n, o, r, s, u, v, w, x, z),

惟有f, j, p占三格,i, t中上一格半,对照课本仔细看。但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关键还是要反复练习。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鼓励他们

通过想象总结出一些生动、有趣的形象、动作、歌谣,从而来帮助他们强化英语的书写。

再次,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清易混字母。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容易混

淆以下字母:a和d,a 和u,f和t,m和n,u 和v,n和r,v和r,i 和j, g 和y,

p和q,I 和l, 以及J和l。如果我们在开始字母教学时就采用比较法教学,那么学生

到高年级学习时出现的抄写和拼写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采取递进式比较法教学手段,

让学生从相似字母的认读,到抄写再到听写的过程来逐一区分好a和d,a 和u,f和t,

m和n,u 和v,n和r,v和r,i 和j, g 和y,p和q,I 和l, 以及J和l这些易混

淆的字母。

在通过对易混淆字母的比较教学后,学生张冠李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最后,通

过多样化的书写竞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

小学英语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具有交际性和趣味性的听说活动,而

书面作业,特别是抄写对于他们而言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了。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

三种方式:

3.1、在每个单元学习完后出一份以该单元话题为主题的手抄报进行比赛,比赛的

评分以书写规范、拼写正确、为主要标准。

3.2、定期举行英语书法展,优秀作业展等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并促使学生养成

准确书写的习惯。

3.3、每个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在班级当中举行两次以上的班级书写比赛和书写PK

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们身为英语启蒙老师,对待小学英语学习基础的英语书写教学,应当有计划地、

有步骤、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进入高一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第11篇:字

《红楼梦》读后感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还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很感谢续者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让她别了宝玉,我觉得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不过不是有句话说:赛翁失马,焉之非福吗?对于黛玉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悲剧结局,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睡时,看着宝石仍在凡是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是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也是不赞成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地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颚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愤恨,气极至亡。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到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甚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地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的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问题。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二离开贾府的,否者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斗争,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黛玉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如既往地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www.daodoc.com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土早在时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假的,它却真实得可怕。不过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迷失中品读这本书。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终于,终于,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人只知道,原来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贾母是非常疼爱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之后,只得一切按照贾母的意思去办。

再去看王熙凤,她果敢,泼辣,心肠却也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地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结束了这本红楼,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后的结尾诗中结束了......

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题记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不过,会有人看懂,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的确,那淡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起。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旧旧的样子,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口齿噙香对月吟。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面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只有回音。

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终究还是覆灭了,只留下宝玉出家和宝钗作寡的悲惨结局供世人哀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兴盛了几十年的大家族的衰亡?

纵观红楼历史,贾史王薛的衰败是必然。封建统治者有意的削弱了四大家族的权力,同时,四大家族内部的腐朽也是导致这种结局的必要因素。

荣国府其实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等级分明的“社会封建阶层”,“统治者”的独裁转职,追名逐利的争斗陷害,攀比虚荣的腐朽心理„„

要说《红楼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恐怕就是那些丫鬟们了。她们是为主子服务的直接下属,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有的费尽心思为主子铺路,为的就是“一荣俱荣”;有的则想方设法地迎合“上位者”,以求更大的利益;更有甚者,爬上主子们的床,以求更高的身份„„当然,有能耐再加上运气,一跃成为贾府丫鬟组成的金字塔的最顶峰也不是不可能的,金铃儿就是一个典型,可这种人毕竟在少数,剩下的人,无非是一级压一级罢了,得势的去压迫那些失势的,大丫鬟们去压迫小丫鬟们,压迫者趾高气昂,被压迫者有的苦不堪言,不堪凌辱,于是自尽在这肮脏的贾府,成为了一缕亡魂;有的怀恨在心,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理,不择手段的向上攀爬,为的就是一朝得势,报仇雪恨,可这又陷入了不断重复的恶心循环之中了„„

贾府中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细细想来,不是贾赦,贾政,更不是贾敬,而是年长的贾母,在“百善孝为先”的封建社会,这个答案不足为奇,贾母偏向谁,荣国府的恩宠就指向谁,贾母忽视谁,荣国府的矛头就对准谁。贾赦与贾政的差别待遇就是一鲜明的例子,继承了荣国府的贾赦成了贾府名义上的主人,然而他住的不是贾府的正房,反倒是深受贾母喜爱的贾政住在了正房之中,贾赦长子贾琏的周岁宴甚至比不上二房次子贾宝玉的满月宴,这都从侧面说明了贾母的地位和对贾政二房的宠爱。

红楼之中,贾府是个纯消费性的“组织”,上到王公贵族打交道,下到街头小贩买物品,都要花钱,而贾府的钱来自于哪里?贾府本身经营并不太好,收入有限,更多的是上头下来的赏赐,还有祖上积累的财富。王熙凤管理贾府财政时,不仅自己补贴了很多钱,为了补贴贾府的赤字,她甚至去放了高利贷,这恰恰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一个重大罪证。

再说说林黛玉吧,人们都戏称林黛玉实为零待遇,事实的确如此,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扬州巡盐御史,虽然清正廉洁,但林家身为大家,毕竟也是有几分财富的,然而,在林黛玉扶棺回贾府之后,林家的财产不知所踪,事实上是被贾府王氏所瓜分,即便如此,贾府人待林黛玉并不好。贾母与林黛玉总是带了点亲疏的,无“亲”可依的黛玉身体不好,贾府的丫鬟们总是对林黛玉“用药昂贵”说三道四,心爱的贾宝玉与薛宝钗也是纠纠缠缠不清,让她不由心中郁结,充满寄人篱下之感。

此外,贾府妻妾之间的争斗,丫鬟之间的陷害,还有贾府凭借权势,坑害他人,或使犯罪者逍遥法外的例子不在少数,这些大抵就是导致贾府衰亡的原因了吧。

大青朝四王八公的灭亡,意味着那个时代封建王权的加强,更意味着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暗示着这封建王朝也将如这贾府一般灭亡,正所谓,盛极必衰的道理。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第12篇: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3、古人为什么起字和号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4、何谓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

1 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学工、支农等。

对联是汉字文化和文学派生出来的产物,在世界诸多语言文字中绝无仅有。它既是汉语的艺术,也是汉字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没有汉字,就谈不上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上下两幅联句,它的特点有:

1、上下句称为上联、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

2、从修辞学观点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它用结构相类似或完全相同的词、语、句来表达有联系的对称的内涵。

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徵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拼音文字是无庸置疑的。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产,功在汉字。

对联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裁,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可谓中华瑰宝,国学明珠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成方块状,造字的原则是表形、表意、形声,多数由几部分组合而成。于是乎,有些脑筋灵活的对联爱好者就利用这一特点,将汉字拆开来构思对联,其中有不少令人难忘的佳作。

明朝初年的书生吴文泰和他的朋友丁逊学,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一次,吴文泰派两个家人给丁逊学去买木头,很晚才将木头抬到丁家。次日,他到了丁家,看到四个木工在制作家具,很快就完工,便吟出一个句子让丁逊学来对: 四口兴工造器成,口多任务少 当时,「器」字的中间不是「犬」而是「工」,所以他将「器」分拆成四个「口」和「工」,而「口」是人的代称,现在丁家确是「口多任务少」(工人多,工作量少)。丁逊学也很有急才,听了马上响应: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书隶书,古色古香.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谜语和汉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有密切的关系。谜语,接谜底可分为字谜和非字谜两大类。

“谜语”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刘勰认为,谜语是由“隐语”发展来的。在曹魏时代,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说的谜语。南朝的《世说新语》一书,记载了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几则谜语故事。其中一则说,杨修为曹操建筑相府大门,刚架好椽梁,曹操看到,让人在大门的门板上题了一个“活”字。杨修看到这个字后,便让人们把大门拆了重修,说:“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宋代以来,制谜猜谜活动广为流行,形式繁多。因元宵节赏灯时要将谜语写成纸条,贴挂于灯上供人品猜,于是又有了“灯谜”之称。这种习俗至今在许多地方保留着。

字谜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有的是综合利用字形、字义间的关系。比如:“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它的谜底是“日”字。因为作为事物的“日”(太阳),看去是圆的;写作“日”,是长方形;作为时间单位的“日”,冬季夜长昼短,夏季夜短昼长。

有的是利用字形结构和笔画关系,这种谜语比较常见。比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谜底是“省”字。因为“自”、“小”两个字合在一起,是“省”字;“目”、“少”合在一起,也是“省”字。

还有的是利用错觉造成字谜。比如:“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谜底是“孕”字。前半句以“了”和一撇构成了“乃”字,后半句以“了”和“一”构成了“子”字,“乃”“子”合在一起就是“孕”字。再如:“道士腰中两只眼,和尚脚下一条巾。虽然平常两个字,新进秀才想不清。”谜底是“平常”两个字。因为“道士”谐音是“倒‘士’”,即“干”;再加“两只眼”,就是“平”字。和尚的“尚”字下面再加“巾”字,就是“常”字。

此外,还有以谜面为字的谜语。如:“乙。”它的谜底是俗语:“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因为“乙”与“一”的读音相近,“乙”在序数中排在“甲”后面,表示第二。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

地理差异大 – 物质基础差异大 – 生活习惯差异大

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很大

自然条件不同 – 中国被分为很多不同的区域

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是淮河秦岭

陕西部分在北,部分在南 – 是元朝统一后从军事角度的考虑,打破了文化差异。所以陕西南部的文化与四川的文化相近,因为一直都是同一地理形成的文化。

朱元璋做皇帝后,想让老家受好处,搞了个京师(江苏 + 安徽),但是地理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还是无法改变。清代时为了让两边经济平衡,把它从南到北分为安徽与江苏。

南北的小麦与水稻带来的饮食差异。

3

地域文化离开了自然环境则很难存在。最好的例子是北方的旗人进京后就变了文化。

外来民族(游牧文化)接受汉文化(农业文化),还是因为汉人的土地更适合于农业发展。

地理间文化差异大是应该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

当时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运河,最快速度从杭州到北京还需要很长时间。 没有机械运输的年代,物质的交流是很难的,因为运粮的人自己也要吃 古代东南经济好,但是向西北运输的时候就很难,因为逆流而上 交流运输不便导致了地方的分割 – 区域文化形成

交通不便的地方都有敬山神拜河神的习惯 – 长期被割裂在某在地方,对这个地方就产生了观念与感情甚至精神崇拜。天天看山的山区的人就会对一些高山产生了崇拜,认为神灵就住在山上。

汉族(华夏)的先民也是崇拜山的,所以就有了五岳

南方人勤劳,北方人懒散,与气候与地理条件也有关系。因为古代的时候,北方人地多,而且冬天不适宜耕种,久而久之也就懒散了。南方则一直土地不足,而且气候上允许反复耕种,所以南方人要勤劳耕种,所以就勤劳了。

匈奴的生育率低,生个孩子不容易,所以妇女要多嫁多生,因此父亲死了,母亲要嫁给儿子继续生孩子。 江一些地区有“典妻”习俗

2、移民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美国可是鲜活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动很多,尤其是清代以后的大移民 —— 我们的根究竟在哪里?

流动人口对当地文化不一定有归属感,而移民则不同,会有所接纳。 移民接纳或者改变当地的文化。

长的时间内都是黄河流域南下,将中原文化扩展到全国。

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 中国开始一个世纪的移民 – 北方的中原文化传到了南方 – 到了隋唐时,江南的文化水平已经不比北方落后了。 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近代(清朝以后) 今天地域文化影响最大的还是近代的移民。

历史上,江西人迁到湖广,湖广移民到四川。康熙到乾隆间的100多年,移民很多。清军平四川时,四川人口所剩无己,于是移民进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运动。后来又有四川人迁到云南贵州,于是他们的语言都是西南官话体系。 北方很多人都追溯自己的家乡洪洞大槐树,其实就是山西的一些大槐树下为移民聚集地。

清末的大移民 闯关东(1860年开始,清朝取消对东北的封禁) ·军旅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

天津方言也是移民的产物 – 最早是(明朝初年的)军事移民,为江淮一代来的人 – 明代时一直都是同一个地方征召的,所以口音就一直很统一。现在的天津话,就是当时那些人的口音改变了当地口音。 文化离不开人。 影响当地文化的因素

4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政治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 ·移民数量少,没有经济社会地位,本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 ·土客相当,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文化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时,就改造了海南的地域文化。 伟人的作用。

、政治权力与行政区划的影响

中央集权之前,分封割据是主流。西周分封71个诸侯国,因为当时的交流不便利,中央无法直接管理地方。

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影响巨大 – 各个诸侯国的习惯为君王所定的,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比如说 北魏孝文帝学汉族文化 历来以农立国,所以统治者一直推广农业(本业),不支持其他行业(末业)发展

(历史上学者们都认为农业最重要,因此重农轻商,不断推广农业) 解放以后,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已经开始消亡。

台湾也是如此。国民党政权到台湾后,蒋介石大力推广国语,以凝聚来自各地的人。

4、民族分布

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影响 椅子与床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物

中国的民乐也基本是少数民族来的,从西方传过来的。 石窟等艺术也都是以少数民族的为主

文化和人是分不开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个地方的人随着开展各项生产、贸易等社会活动,有很多有意义或优良的传统就流传下来,就形成了文化

区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而形成具有该地区的文化特点的文化.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进士10495名,占全国的10.99%;有状元41名。自汉代以来,江西有800余人列传,有90人任宰辅。《明史.儒林传》共著录115人,其中 江西35人,居第一。从秦汉至清末的两千余年间,相当一部分江西人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思想等领域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东晋陶渊明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大师。唐宋八大家,江西就占有三家:欧阳修、王安

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朱熹、汤显祖、宋应星、八大山人等,以上为古代江西十大名人,杨万里、陆象山、解缙、谭纶、邓子龙、况钟等也为江西古代人杰的卓越代表。 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有如夏夜星空灿烂、光耀夺目。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姜夔、文天祥、洪迈、刘过、汤显祖、蒋士铨、周行清、朱耷、宋应星、裘日修、雷发达、宋祁、刘恕、马端临、陈寅恪、傅抱石„„数不胜数,一位又

5 一位的文化巨擘,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

地理环境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十分宽泛。比如说通常我们会说北方人大气南方人精致,西北人豪放、东北人豪爽,其实都是受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江南地区为例,江南长期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这得益于江南水系发达并且海运方便,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实质成为了商业中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重商主义、资本崇拜。而生活与江南地区的人也就随之而产生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可以说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起着 重要的作用。如:不同的经、纬度,人的肤色不同。就如中国,北方人大气,南方人细腻,东北人豪爽,西北人豪放。这些都是因为地理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造成了南方人的性格细腻、内向,同样,北方广阔,所以粗犷。再如商业文化。对古代:古代有“南船北马”之说。等等 江西区域文化是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移植 入江西以后,在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背景下经过交汇,融合, 改造,创新而发展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即赣文化。一方 面,江西历史上从未在经济与民族成份上形成独立的封闭系 统,也从未形成独立的割据势力和稳定的政治中心,决定了赣 文化易于吸收异地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长处,具有兼容 性、引进性、开拓性、务实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赣文化依附于 中原文化所形成的正统性、保守性的弱点也很明显。这种文 化以传统儒学为核心,以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为其基础,偏于 滞缓和保守。从地理环境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三面 环山,地势周高中低,从外向内,由南到北,渐次向鄱阳湖倾 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亚热带气候使江西热能 资源丰富,江湖众多,水域辽阔,农林矿产资源丰富。优越的 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种植业开发历史,使境内民众生活自给 自足、富庶无虞,有着浓郁的恋土情结和自满意识,逐渐积淀 成一种安于现状的生活习性与比较凝固的思维方式,加之封 闭的大环境,使这一心态代代传承,缺少了一种追求更高层次 的生活生存条件的动力机制,形成一种封闭保守、小心谨慎、容易满足,不思进取的农业文化心态[7 ] 。

赣文化的这种负面特征在封建制度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 济环境中可以较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当社会发生深刻发展和 变动时,它因为固守传统的观念而持一种谨慎和观望的态度, 思想偏于保守,冒险意识不强,不易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和科学 技术的影响,往往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经济方面,江西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优越的自然条件 和保守的农业文化心态,使得江西在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农 业偏好,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1950 —1970 年代,自然资源优 越可以提供较多的农业剩余,当时全国农产品匮乏,尤其是三 年自然灾害时期,江西还向外省输出粮食,由此形成了思维定 势和自我满足心理,不假他求、小富即安的文化观念得到了加 强,难以产生对外开放的动机,直至进入1980 年代以后,全国 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海地区掀起以轻工业为主导的

6 工业化浪潮,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而此时“画好山水画,写 好田园诗”仍然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可以说,在改革 开放初期的

一、二十年,江西的农业文化并未受到工业文明本 质上的冲击与改造,赣文化中的保守、谨慎、自足等负面特征 无法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农业经济 向工业经济的转变速度缓慢,在建设农业大省的观念指导下, 江西人多做小生意,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在市 场竞争中,偏安求稳, 固守中庸,缺乏商业冒险精神和创新精 神,企业发展步履艰难,还有些企业竞争意识过度,合作精神 不够“, 窝里斗”现象时有发生,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很有 注重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创新,将“以文促省”与经济发 展内在统一,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区域文化特点是高屋建瓴地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

深层次因素。推动江西经济全面发展不仅是靠资金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更具活力的 区域文化的形成。江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学术上善于开拓 领域、开宗立派,黄庭坚的“江西诗派”,汤显祖的“临川四 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朱熹的理学,道教的净明教、天师 教、佛教禅宗的杨歧宗、黄龙宗,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江西文化还有着革故鼎新、敢为天下先的传统, 王安石的政治改革精神影响了一批忠臣义士,而生长、壮大于 江西红土地上的井冈山革命文化,更是江西文化中的宝贵财

富。蕴含、浸透于井冈山革命文化的“内核”是一种敢于开拓、勇于变革、敢闯新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内核”,正是 江西实施“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 加快江西崛起的发展战略所需要的。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井 冈山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江西发展实践加以弘扬 和发挥,形成对内凝聚力、对外感染力;同时,又要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清除江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胜即安的观念 和封闭保守,守土不怕穷,创业怕风险的小农经济意识,树立 市场经济观念、公平竞争观念、效率效益观念等新观念,形成

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独立意识等新意识[9 ] 。当前, 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给江西带来产业转 移的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将有利于江西加速推进工业化, 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更要注重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的区域文化的创建,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通过 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政策、文化宣传、文化教育等手段, 营造一种求新思变、开明开放、诚实守信、善谋实干的文化氛 围,调动文化主体的积极性,实现文化主体的自我能动变革。 通过文化这一经济发展内源力的推动,实现江西经济与文化 的良性互动。

3.2 加强教育投入,努力增强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区域文化的形成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是生 产力的第一要素,知识存在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之中,它们是经

7 济增长的动力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知识经济 作为一种智力的经济,也是以人为本的,而教育是推动人类社 会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杠杆,也是解决人才问题、提高人口素 质、增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江西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 的发展,但教育投入不足,多项教育投入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相当差距,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还不强,教育综合 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高等院校拥有丰富 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新观念传播教育、高层 次人才培养和高科技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江西目前只拥有 一所国家重点支持的综合性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寥寥无几,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 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特别要重视高等院校的内涵建设,建 立鼓励竞争、激发活力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 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要提高高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度,加强高校重点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知识 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和社会科技 进步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职业教育 服务经济的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加强校企 合作、产教结合,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拓宽 专业服务面,推行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促进学校有效对 接”长珠闽”的用人需求。

3.3 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江西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红色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及其众多的革命遗址、遗物, 构成了江西的红色文化;江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傩文化、陶 瓷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民居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区域色彩浓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临川文化 等等,构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江西区域文化。

第13篇:音乐鉴赏 四千字结课论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 乐 鉴 赏 结 课 论 文

By:Diing_543

题 目 简论二胡的起源、发展及具体曲目赏析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1 页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2015年 12月 27 日

摘 要:

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而传统器乐作为其重要的传承方式与载体,其地位之重不言而喻。从历史上看,音乐艺术在很早以前就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精神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身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有这个责任与义务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去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本篇论文由中国传统器乐入手,选取了二胡这样一个具体的乐器为写作角度,简述这类乐器的历史、特点、渊源、分类及发展状况,通过对具体器乐的简述及具体曲目的分析达到对传统器乐的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同时通过本片论文的写作,从二胡映射到中国传统器乐,从中国传统器乐再映射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本人通过小角度的论述,以小见大地发表了个人从小方面到大层次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国传统器乐;二胡;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2 页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目 录

引言 .....................................................1

1.中国传统器乐二胡的起源 .................................1 1.1胡琴类乐器的起源 ......................................2

1.2胡琴类器乐的特点与发展 ........................................2 1.3二胡的起源 ....................................................3

2.中国传统器乐二胡的特点、分类及其发展史 ..................3 2.1二胡的特点 ....................................................3 2.2二胡的发展史 ..................................................4 2.3二胡的分类 ....................................................5

3.二胡曲目《二泉映月》赏析及作者艺术风格简论 ..............6 3.1华彦钧背景 ....................................................6 3.2《二泉映月》赏析 ..............................................7

4.以二胡为例简述中国传统器乐的未来发展趋势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3 页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引言

中国传统器乐门类之广、范围之大让人折服,因而本人选择了具体的一类乐器“二胡”作为论文的切入点,从其起源、发展、特点及具体二胡曲目分析入手,简论二胡及中国传统器乐。

1.中国传统器乐二胡的起源

近百年来是我国民族乐器、独奏音乐的高速发展时期,其间也包含二胡这样的一种乐器。事实上,二胡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但由于它是一个创新型比较提出的一个品种,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二胡也已经在我国的民族器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1.1胡琴类乐器的起源

二胡属于胡琴类乐器,纵观历史,胡琴类乐器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家族,“胡琴”一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指的也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是在宋朝之前胡琴类乐器指的是弹拨乐器,而在元代之后则代指了拉奏弦鸣的乐器。另一说说法则更详尽一些,称胡琴类乐器均源于唐代的奚琴,追溯其历史渊源,我们能够了解到,从北宋起就出现了用马尾弓拉弦的胡琴,便成为了当时主要的拉弦乐器。后来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马尾胡琴形状长柄、无品、音箱梨形、两弦,琴头上镶着龙首,用马尾弓拉奏,曲声抑郁,可知此处所提及的胡琴就是我们现代二胡乐器的前身。在追溯到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驻守在北部边疆的宋代军队中,就更是已经广泛使用以马尾做弓弦拉奏的胡琴来作为军队中演奏的军队音乐、为将士们解乏带去欢乐了。而再到了南宋,胡琴已相当流行,逐渐从军队走到了人民群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历史带我们回到元代,这个时期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广为交流、融会,导致胡琴的形制更为融合了少数民族与内地汉族的文化,兼容并包地很好地将不同文化诠释了出来,从而带来了其与今日流行的龙头二胡已比较接近的外形。从元代开始,胡琴之名已逐渐成为拉弦乐器的泛称。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1.2胡琴类器乐的特点与发展

上文我们已经提及,从元代开始胡琴已经不单单指某一种器乐而是成为了一类拉弦乐器的泛称,包括历史中有所记载的奚琴、嵇琴、火不思等,特点是该类乐器通常使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综合的胡琴一类乐器,可以说是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创造,更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南宋之时,胡琴类拉弦乐器开始走上发展时期。中国大批制造乐器用的丝弦,也始于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之际,故丝弦有“杭弦”之称。在当时文人的笔记、小说里也不时提及,在《绿窗新语》中的“金彦游春遇春娘”故事里,就写有:“金彦与何俞出城西游春,见一庭院华丽,乃王太尉庄。贯酒坐阁子上,彦取二弦轧之,取箫管合奏。明代,胡琴类拉弦乐器随着戏剧和曲艺的兴起而有所改进和发展,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尤子求的《麟堂秋宴图》画卷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由胡琴、箫管和拍板三种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图中所绘的胡琴,是龙首、卷颈、二弦、马尾弓,而且有了用以固定弦长的千斤清代,胡琴用于宫廷的瓦尔喀部乐和庆隆乐中,而前者还要使用四件胡琴演奏。据民间传说,胡琴是经东胡人之手传入牡丹江镜泊湖一带及东镜城等地的。后来成为朝鲜族人民所喜爱的拉弦乐器。 1.3二胡的起源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二胡是胡琴的一个种类,也是一个分支,是中国弓弦乐器中的一种,是我国各地名族民间乐队中的乐器。历史上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便是在北宋。

我国宋朝大学者沈括在他所著的一本名著《梦溪笔谈》(卷八)中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件事情:在一次宫宴上,一位名叫徐衍的“伶人”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徐衍能为皇帝演奏,自然时很有艺术造诣的艺术家。他演奏得情切切,意绵绵,情声并茂,回肠荡气,听得皇帝大臣个个高兴。忽然,只听“嘣”的一声,原来,因徐衍感情太投入,拉到深情处,用力过猛,竟然就把一根弦拉断了,“二胡”成了“一胡”。在这种场合,拉断弦时不吉利的,弄不好要砍头的。徐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衍急中生智,面不改色,手中的弓不停,指不乱,竟然在剩下的一个单弦上继续拉着,直到把曲子演奏完。

这个故事就形象而详细地记录了这一种以二胡乐器为代表的这一种多把位的演奏形式的创新之处。所以我们认为,二胡所使用的这一种多把位的演奏方式在北宋时期已经成熟并得到发展。然而,在接下来的几百年时间里,我们并没有在具体的历史文献里再次看到或者了解到再一次的多把位演奏的形式。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强调“多把位”的演奏方式,因为在此前关于胡琴类乐器的记载中,我们都了解到此前的乐器都是一个把位的演奏方式,不同的乐器小类虽然在形式或者音色上有所区别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种类。直到二胡的出现,直到这种多把位演奏方式的出现,才算是一种独立品种的产生和出现。

2中国传统器乐二胡的特点、分类及其发展史

2.1二胡的特点

2.1.1构造特点

二胡和其他弓弦乐器的构造基本相同,分为琴杆、琴筒、琴轴、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为竹制外,其他部件均为木制。琴筒主要分圆八角和方六角两种,此外还有扁圆筒、圆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侧还蒙有蟒皮。基本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二胡的演奏方式以及相应的音色特点。与上文所提及的二胡的起源一致,二胡之所以能作为胡琴类乐器的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器乐史上占据相当翘然的地位,正是由于其创造性的多把位的演奏方式。

2.1.2音色及演奏特点

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其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就如同人的歌声一般。为什么能够形成这样的特点呢?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另一方面是由于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构造基础的特点,在一般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想来这也正是二胡器乐的迷人的另一个方面。正是如此方才使得二胡的演奏情感表现力极强,广为听众所接受。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2.2二胡的发展史

2.2.1明清之前

关于二胡(即多把位演奏方式)的最早历史记述是在北宋时期(前文已经提及),但仍被称作胡琴。元代开始胡琴得到更普遍应用,而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普遍被用于各种戏曲伴奏,民间乐器的合奏,且演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 2.2.2近现代之后

我们现在所定义的二胡,应该被称作现代二胡。而这一品种的真正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初,近百年来,随着民族器乐的越发普及,二胡逐步成了江南丝竹等民间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在此期间,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二胡演奏出现了新的创造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从而为我国二胡器乐的演奏注入了新活力。为此,我们可以说,我国从五四运动起二胡演奏进入了兴盛时代。每一次艺术创作高峰的形成,必然离不开艺术家们的杰出贡献。 2.2.3二胡的近现代创新发展

20世纪初,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先生对二胡的演奏开始了从一个把位到三个把位的演奏探索。而到20年代,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演奏更是做了大胆的创新,他所创作的二胡练习曲和10首二胡独奏曲把二胡的音域扩大到四个、五个把位,创造了四把位、五把位的演奏手法,并吸收了西洋弦乐器的某些演奏手法,使二胡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提高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从此,二胡摆脱了原来仅处于伴奏、合奏的地位,而成了一件具有特殊韵味的独奏乐器。在刘天华先生等一批音乐家的努力下,二胡艺术在30年代开始登上了高等学校的大雅之堂。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大的时代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五六十年代在张韶、张锐、王已、项祖英、鲁日融等一批二胡教育家、演奏家的努力下有培养出了新一代的二胡演奏高手,闵惠芬、王国潼、肖白墉等一批演奏家是新一代二胡演奏家的代表;专业二胡作曲家的出现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2.3二胡的分类

在我国传统认知中,二胡是最普遍的中国擦弦乐器,是表现力也最强的乐器,大量被用在戏曲伴奏,像锡剧、京剧、越剧、淮剧等等。但同时其演奏难度也是在中国传统器乐中最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初作为一类单一的独立艺术品种的二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实现自身不断的进步,渐渐衍生出了多种种类。

2.3.1中胡

中胡,比二胡低四度到五度,琴筒比二胡大些,音色浑厚低沉,多用于乐团的中音部份或伴奏,其他构造和二胡几乎没什么差别,中胡的独奏曲很少,用手指头都可以数得出来,少有没有独奏。 2.3.2板胡

板胡,二胡家族的异类,和其他的胡琴有很大的不同,板胡没有琴筒,音箱是由椰子作成,正面以桐木板蒙面,分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低音板胡,板胡的声音尖而高,音量奇大,指距很小,拉的时候手指全都挤在一起,尤其到了高音部份,指距更小,音高便不容易抓准。 2.3.3革胡

革胡是典型的创造型二胡种类,是近现代为了国乐团里没有低音乐器而模仿大提琴造出来的乐器。因此可以将其称作中国版的大提琴。其指板,琴桥,弓子,定弦等等,都和大提琴一模一样,革胡曾经是国乐团里唯一的低音乐器。 2.3.4高胡

高胡又名粤胡,是为了为粤剧伴奏由二胡改造而成的高音胡琴,是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高胡的声音高亢清亮。传统的高胡在琴马底下没有垫布,也没有琴托,演奏的时候必须夹在两腿的中间,由两腿夹的松紧度和左腿盖住琴窗的百分比来控制琴的音色,通常琴和腿之间必须垫布,这布的质料和厚度也和音色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的高胡经过改良之后,已经有了琴托,演奏的方法也和二胡一样。 2.3.5京胡

京胡的起源比较早,最早被记录于乾隆末年。是随着京戏的形成,为了京戏的伴奏,从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京胡的音量非常大,一般的京剧伴奏乐团大概会有两把京胡,京胡可以说是京剧伴奏音乐的灵魂,除了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京剧伴奏以外,并没有什么独奏曲。而京胡在京戏之外的应用呢则是相对比较狭窄的,由于其奇特的音色,并不适用于现代国乐团,故并无过多的其他方面的应用。

3二胡曲目《二泉映月》赏析及作者艺术风格简论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二十世纪初期是我国二胡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期间,民间出现了一位华彦钧,专业队伍里则出现了一位周天华。这二位说是我国二胡事业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的开创和奠基人物。下面先简论华彦钧及其作品《二泉映月》。

3.1华彦钧简介(——1950)

3.1.1出生背景

华彦钧是我国的一位民间音乐家,相对于他的真名,他的艺名更广为人知——瞎子阿炳。他的出生是道士,其父华清和是一个雷尊殿道殿的当家道士。正是因为这样的出生,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他的求学道路。但华彦钧从小就对音乐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将其父所会的乐器笛子、二胡、琵琶等全学会。但由于后来的疾病原因、道教斗争、社会大背景,华彦钧最后双目失明、衣食无着落、沦为了街头艺人。了解他这样的身世背景,十分有助于我们后期理解他作品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3.1.2艺术发展

华彦钧的艺术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没落之前,华彦钧更多走的传统的音乐道路,并不时为道教服务,精通多种乐器以及弹唱。在当时的乐坛有一定的地位,但并没有特别的声誉。真正他达到艺术的巅峰、二胡演奏事业的巅峰是在其沦为街头艺人之后。这一时期,为了生计阿炳必须得舍弃过于传统、保守的二胡演奏方式,他开始融入当时更多的社会背景、百姓生活,自创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小调,一时间广为流传。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3.1.3艺术成就

时至今日,当我们提及二胡的时候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立即想起《二泉映月》、想起阿炳,事实上华彦钧整个的艺术生涯为我们留下的曲目就仅仅是三首。却正是这仅有的三首曲目,为我国的二胡演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三首曲子分别是《寒春风曲》、《听松》、以及我们即将鉴赏的《二泉映月》。 3.1.4艺术特点

华彦钧来自将来民间音乐的土壤,他的作品是在江南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以极大的创造性在技巧上突破了民间音乐的旋律特征,获得了一种音乐的新生。例如,空把滑音,在一个固定把位上演奏二胡三个把位的旋律;以分弓为主的演奏并加入了切分的方式;节奏十分丰富;旋律跳动比较大。

3.2《二泉映月》赏析

3.2.1曲子历史

据历史考证,阿炳曾坦言自己从来不在卖艺的时候拉《二泉映月》,因为曲子本身是较为安静且较长的。更多的时候他会选择在湖边或者河边拉这首曲子给自己。同时其实这首曲子是没有题目的,是后人在对阿炳及其曲目进行分析时才冠以了这个名字。 3.2.2作品结构

《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在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得到层层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他种种苦难和遭遇。乐曲的后半部分,音乐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积聚起来的感情迸发了,乐曲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这是作者对旧社会愤怒控诉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反抗和斗争。 其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

引子。

引子弱起,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引子短暂但却具有一种非常有专业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特点的集中的感情的流露,这在当今的民族器乐演奏中都是非常罕见和珍贵的。 第一段。

在第一段中,阿炳在仅仅两分半的时间里做了六次变奏,且每次变奏都不相同。 第二段。

第二段一共八拍,用了六个节奏型,这在江南丝竹音乐里十分罕见,可谓是极具创造性。

在一共六个部分中,反复应用了

一、二段的技巧,将情感表达到了极致。3.2.3作品感情

作品更多采用了以景托情的方式,在抒情的、恬美的、诗样的意境里,表达了对无情现实生活的沉思,通过其独特的悲苍,在深沉之余却又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3.2.4曲子成就

华彦钧通过《二泉映月》突破了江南民间音乐的演奏习惯,开创与吸收了新的演奏技巧,在弓法、指法、把位上创造性的发展了我国的民间二胡演奏艺术,更注重与神韵的表达而非在技巧的展现,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意境和艺术情趣。他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革新者和创造者,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4.浅谈以二胡为例简述中国传统器乐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下的社会,必须承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被快餐文化充斥着。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往往我们崇尚西方文化、乐于接受流行文化。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认识世界,却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学习我们的国家的知识,让世界认识我们。

以二胡在当今的发展程度为例,如今在广泛的范围内,更多的孩子都在黄金的学习时期学习钢琴、小提琴等等的西方经典乐器,却鲜有听到学习二胡等传统乐器。显然,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内涵丰富的传统音乐往往被认为是不如时的代表,传统文化也子啊人们心中淡化。毫无疑问,孩子的教育正是文化传承的基石,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我们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将文化很好的继承下下去,也才能将文化发扬光大。个人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甚至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论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中国传统器乐二胡的了解与分析作为一个切入角度,浅谈了中国传统器乐,再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器乐无疑是很好的载体与传播方式,望通过这样这方式提供一个了解民族文化的新途径,也表达了个人对民族器乐、民族文化的发展担忧。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参考文献

[1] 黑陶.《二泉映月》.新星出版社(2010).[2] 《二胡入门》.新华出版社(1998).[3] 中国知网.[4] 百度百科.

第14篇:关于氹字的规范研究论文

自从《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 年正式发布以来,对于其重要历史贡献,人们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撰文,就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如《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特色栏目“语文现代化”专栏,以及其他学刊近年来就陆续刊载了不少此类文章 。这充分说明,对于政府支持的学术行为,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味唱赞歌,而是能够予以客观理性的评价,同时充分说明,“汉字规范人人有责”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任何字表都是通过不断讨论和反复打磨而日趋完善。有鉴于此,为促进我国字表建设,提升我国汉字规范水平,在此,笔者拟就该表有关“氹”字的规范处理,谈谈自己建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的不同看法。

一、我国辞书以及《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于“氹”字的规范意见

汉语工具书普遍将“凼”与“氹”视为异体字( variant forms of the same character) 关系。所谓异体字关系是指发生在字样( glyph) 有别而字音、字义、字用全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符之间的自由变体( free variant) 关系。因为其存在毫无益处,只是给有关学习和使用徒增麻烦,故而“留一弃余”成了这类文字规范处理的基本原则。

“凼”和“氹”属于使用年头有限的后起字。以下两点事实可资证明: 一是古代出版的词典字典( 包括《康熙字典》) 中找不到这两个字,二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古代汉语语料库中也寻不到其踪迹。据现代版词典和字典提供的信息,“氹”的形成时间先于“凼”。

2013 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前述二字处理上倾向认肯“凼”否弃“氹”。通过前文讨论大家已经知道,目前绝大多数词典和字典都持这一态度,《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上做法具有广泛代表性。当然我们相信,该表绝非只是随大溜,其研制者都是文字学专家,在“凼”和“氹”的规范处理上,会将字理及其他相关因素考虑在内,不会仅仅照搬“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处理意见引发的反弹以及有关调查与思考

就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次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商伟凡明确发出不同声音。在《“海峡两岸地名应用无障碍”构想》一文中,他对留“凼”弃“氹”做法提出不同意见。他指出: “氹”常被用于地名,如澳门有个岛屿叫“氹仔岛”,地名用字有其约定俗成的“习惯”,应予尊重。他主张将“凼”与“氹”视为不同字种( character species) ,概言之,他不同意废除“氹”。仅就该文看,商先生主张保留“氹”是出于对老百姓用字习惯的尊重,即所谓“名从主人”,而实际理由并非仅限于此。笔者研读过商先生有关地名规范的几乎所有文章,了解其观念和观点。在地名用字规范上,商先生一直秉持慎之又慎、呵护有加的态度。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从传承文化保存历史的需要出发。

首先,“氹”作为地名符号使用分布区域相当宽广,意欲将其剔出历史舞台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氹”作为地名符号使用主要见于我国南方。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在于: “氹”的本义是指规模不大的“水坑”“水洼”,在我国这样的自然景观多见于雨水丰沛、地势跌宕的南方,而难得见于雨水稀少、地势平坦的北方。表上各区域均举四例,就实际使用频率看,“氹”作为地名符号使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粤语区,其次是湘语区,再次是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

其次,“氹”已经产生与其字形相吻合的形容词性引申用法,留“凼”弃“氹”将大大削弱有关表达的形象感和生动性。多年来在粤语地区一直流传着叫作“氹氹转”的童谣。试看下面这首名为《月光光》的“氹氹转”: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池塘,有条麻绳八尺长,剪开麻绳两长短,短的拿来呃酒粮,长的拿来呃姑娘,呃个姑娘矮屯屯,早早起来打屎忽,打到屎忽红卜卜,家姑拿去喂田螺,田螺壳,吉倒阿公脚,阿公啊啊叫,新抱哈哈笑。

再次,“氹”已经产生与其字形相契合的动词性引申用法,以“凼”代“氹”将大大削弱有关表达的幽默感以及地域色彩。2014 年 11 月 23 日午后,台北“商业电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东南亚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香港特首梁振英关于“占中事件”的讲话,二者的报道都提到特首强调对青年人不能只靠“氹”。这里的“氹”乃是“哄”的意思,梁先生认为须让非法占中学生“是其是,非其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此场合不宜通过“氹”解决问题。前述报道都是根据香港大公报当日早晨发布的题为《梁: 对青年不能只靠“氹”》的新闻。即此可知,“氹”这个汉字以及它所负载的动词性意义亦即“哄”,已为东南亚华人社会普遍熟知。“氹”作为动词使用除了表示“哄”以外,还表示“套( 骗) ”之义。

我们已知“氹”的本义是指规模不大的“水坑”“水洼”,“哄”和“套( 骗) ”之类动词意义与此风马牛不相及,可以肯定“氹”的以上动词意义并不是由其名词意义直接派生。那么它来自何处? 愚以为是由“氹”的形容词意义引伸出来的。如前文所述,在童谣“氹氹转”语言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影响下,在“氹氹转”语言组合的语流义变作用下,以及在“氹”第一笔曲折圆转笔势的隐喻下,“氹氹”产生了“团团”之类的形容词意义。由于字组意义与单字意义之间常会出现由此及彼的转移( 如火伴→伙; 昏姻→婚) ,加之汉字字形本身具有表意性( “氹”第一笔的后半部分原本表示水坑或水洼的半圆形底部,与圆转义有着直接象征关系) ,这就使得单独出现的“氹”在特定语境下很自然地有了“团”的形容词意义。英语中与“团”意义相近的round 具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汉语中的“团”其实亦如此。在“把泥巴搓成团”的表述中作为名词使用,在“把铁丝团成铁环”的表述中作为动词使用,在“人都长团了”的表述中作为形容词使用。原因在于: “团”所反映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从实体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它的名词性; 从过程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它的动词性; 从性状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它的形容词性。因为“团”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动词使用,一旦“氹”有了“团”的形容词意义也就自然地有了向“团”的动词意义转移的潜能。而该潜能事实上业已转变为现实,于是有了“氹”表示“哄”和“套( 骗) ”的用法。

总体上看“氹”属于方言成分,因为迄今它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而并不为北方人所熟悉,但语言工作者对此则不能不予珍惜。从事规范化工作不仅应当具有前瞻性,同时应当具有人文情怀,对于那些尽管仍属方言范畴但传布甚广的语言成分,对于那些富有表现力且极可能成为普通话后备军的语言资源,对于那些作为地名符号使用因而记录着历史反映了文化的语言现象,则还是多加呵护为好。

三、结语

往在汉语异形词( words with non-standardizedvariant forms) 的规范处理上,我国学者始终沿着“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思路考虑问题,近年来逐渐意识到这样做不甚妥当。如今在异体字的规范处理上,我国学者其实也已有所改变,如对于“哲”与“喆”、“渺”与“淼”之类异体字,业已放弃“留一弃余”的简单做法。( 参见《通用规范汉字表》) 不过在如何处理“凼”与“氹”之类的异体字上,却未能摆脱“留一弃余”原则的束缚,表现得不那么宽和灵活。本文看上去只是在讨论“凼”与“氹”的规范处理问题,其实言在此而意在彼,是欲通过解剖麻雀般的个案分析,促进异体字规范上不那么宽和不那么灵活的做法有所改变。

第15篇:汉字文化论文——字里千秋,浅谈析字

字里千秋

——浅谈析字

曾看过这样一个一个浪漫伤感的爱情故事。

有一对认识很久的男女,他们彼此爱慕,却从不明说后来男孩要出国留学,临行前他鼓起勇气和女孩说:“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女孩说:“我要说的,就是您。” “您?”男孩惊奇的问。

“恩”女孩什么也没说,点了点头。 男孩始终惊奇的看着女孩,但女孩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我要说的,就是您。” 男孩戴着女孩的疑问,出了国。

男孩出国后,他们经常用E-mail来联络,但女孩每次都会在信件的结尾署名为“您”

男孩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女孩总是要在信件的最后署名为“您”,男孩也多次的问女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女孩却每次都不从回答。

日子久了,两个人的通信频率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男孩决定在异国娶妻,并打算定居,不回来了。

男孩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女孩,但是女孩什么也没说,还是那句“我要说的,就是您。”

就这样,男孩完全的断绝了和女孩的联系,有一天,男孩把女孩的mail打印出来,打算拿在手上看。他把纸折了两次,如果摊开来看,由上到下就是四个小长方形。结果他看到。。。。。。

结果男孩突然的发现,在女孩署名的“您”中间,刚好有一条折痕,将“您”分成你和心。于是男孩终于明白了“您”的意思。

男孩看着打印出来的女孩的信件,留下了眼泪,男孩拿起笔,在女孩每封信件的结尾署名的后面,写下了一行字——“你在我心上!!”

原来,“您”字拆开即为“尔旁有人,你在心上”。女孩运用汉字字形的奥秘含蓄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心,可见汉字文化之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体系,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数千年来,汉字之所以既能保持形象性的特点,又得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它在形体上具有一套稳定而灵活的基础结构,形成了可分可合的特点和极强的再生能力。“析字”是汉语独有的一种修辞格,它充分发挥了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采用析形、析音、析义等形式来寄意寓理、表情达意。

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是形、音、义有一定的关系。析字格有化形、谐音和衍义三种形式。就思维角度言之,析字手法映射了语言使用者对字音、字形、字义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从心理上观之,析字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文字的一种崇拜心理。以审美角度视之,析字格的运用则可以凸显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形体美。对于汉字的这种形体美,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之“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生动地描绘道:“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崚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因此,套用鲁迅先生的说法,我们可以将析字格的修辞效果概括为:化形,则形美以感目;谐音,则音美以感耳;衍义,则意美以感心。

化形析字是通过增损、离合或借助汉字形体来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最主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拆分离合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来达到修辞的目的,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称八十八岁为“米寿”,就是将“米”上下拆开后重组。《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过记载,和珅邀请纪晓岚为自己新建的凉亭题字,纪晓岚送其“竹苞”二字,和珅以为是褒奖之词,隆重张贴并四处炫耀,最后被同僚一语道破。实际上纪晓岚此处就巧妙地运用了字形离合,把“个个”合为“竹”字,而“草包”合为“苞”字,骂和珅之流是“个个草包”。

前些日子,看到高中语文老师发微博提到汉字简化的问题:曾看到有台湾朋友评议大陆简化的汉字,语惊四座:“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導无道,兒无首,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可巧而又巧的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赌还是赌,贼仍是贼!”有同学当即在评论下反驳:“求学在外,不见即非亲?无心无求之爱方为真爱。软件开发,无生岂无产?信息工厂,一机一车间。江南米粉,无麦亦成面。光热传导,又有何道可言?京腔儿话,何见其于句首?中华版图辽阔,西北常阴而何见雨也?且不论电器开关,今旋转门何为开而何为关也?深山僻乡,郎皆入城学习工作矣。如此看来,简体才是更加准确实际。”台湾朋友剖析字形,批判简化字,我的同学逐字反驳,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时代感强,实在令我佩服。

谐音析字是析字中的一种,它又分单纯谐音的,利用反切的“切脚”,和利用顺倒双重“反切”的“双切”三种情形。如所周知,人们的表达并不总是以直率袒露为妙,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曲表比之直白、隐晦比之袒露更加适切于题旨情境,更能准确地传达说话人的情和意。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场合,“谐音析字”这种辞格颇能显示出自己的功效,因而使用频率较高。拿《红楼梦》来说吧,其中的不少人名便是用“谐音析字”法造成的,如“甄士隐”、“贾雨村”、“秦钟”、“王仁”等等。所谓“甄士隐”者,实际上指的是“真事隐(去)”;所谓“贾雨村”者,实际上指的是“假语村(言)”,但作者却偏偏不以“真事隐”、“假语村”之类名之,而以谐音字代之,所以然者何?曹雪芹在第一回中说道“: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话,为的是“隐”;而“隐”又正是“说梦”的需要。如果说使表达隐晦曲折这是“借音析字”的主要作用的话,那么,应当看到,这出自故意的“隐曲”后面往往还伴随着说话人的某种特殊情趣。

衍义析字是从字义出发,推衍的析字。它分代换,牵附,演化三种情形。《红楼梦》第五回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里的“霁月”意为雨后出月,演化出“晴”字;“彩云”则是成花纹的云彩,演化出“雯”字;这即是点明此为晴雯判词,揭示她的悲惨命运。

在析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测字。汉代兴起的谶纬学说借用拆字预言凶吉,而这时对汉字的分拆尤其是如何分拆、分拆后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已经变得相当重要,因为拆字的结果关系人的凶吉祸福。拆字与谶纬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春秋时期拆字的性质,拆字变成了预测的一种工具。从早期的分拆字形发表主观看法转变到以分析汉字来影响社会的政治前途和人生祸福,测字术就在东汉末年谶纬之风炽热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

史料记载:崇祯帝勤政敬业,试图振奋明朝,一保江山。但时不利兮,终自缢身亡。一日,帝忽一梦不吉,问太监王承恩。承恩不能答。告之帝在城外有一老者占卜极准,可一试。 帝即带承恩及宫内侍卫数人化装出城。至老者处问占,老者让其测字,帝抽一字“友”,大惊,再抽为“有”,帝已脸色失青,最后抽中“酉”字,即退身而走,老者忙曰“天意也”。承恩急问,帝曰:友字是反字出头,意为反贼将成;有为“大明”二字各去一半,意大明江山已失一半;第三字酉为尊字去头尾,尊为皇帝,即亡命也。叹:天亡我也。从这结果看,崇祯测字倒是应验了,但其中也绝无什么深奥玄机。试想,测字的本是跑江湖的,走南闯北,消息灵通得很,远比深居紫禁城内的皇帝更明了时事。崇祯微服测字问卜,测字的虽不一定确知他就是崇祯皇帝,但看他的派头,也绝非普通一般人,必是上层人物无疑。他既问国家大事,测字的便想要借此机会把天下形势的真相说个清楚,说明测字的机灵,而所测之字又是那么巧合,所以这也绝不证实测字术有什么灵验。

五千年沧海桑田,汉字始终闪耀着它独有的光辉。汉字的结构造型独特,涵义深远悠长,绝非他种文字相比。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探索汉字的奥秘乐趣无穷。汉字必将以其独有的魅力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第16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笨”字原本无贬义

“笨”字原本无贬义

大家都知道“笨”的基本义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灵巧,不灵活;费力气的意思。不过在古代,“笨”的原始义和智商却毫无关系,“笨”这个字指的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南唐的徐锴进一步解释道:“笨,竹白也。”清代朱骏声通训定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谓之竹孚俞。”《广雅·释草》:“竺,竹也,其里曰笨。”可见“笨”是竹子的里层,是一层白色的薄膜,像纸一样又薄又白,可作造纸的原材料。

“笨”的这一原始语义到了东晋时期发生了变化,以竹之粗大喻人体肥胖。据《晋书·羊聃传》:“兖州有八伯之号,其后更有四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可见此时的“笨”已经转义成了粗大沉重的意思,但并不含贬义。 到了东晋中期,葛洪在其《抱朴子》中列举了数十种恶人,其中说:“杖浅短而多谬,暗趋舍之臧否者,笨人也。”在葛洪看来,笨人是指那种见识浅陋,谬误百出,又不懂得善恶得失的人。直到这时,“笨”含有了贬义的感情色彩,其后,“笨伯”也指愚笨之人了。

宋代以后“笨”的粗陋、不灵巧、愚笨等义逐渐被普遍使用,明清时已成为其基本义了。晚清人李鉴堂所编《俗语考原》一书中说:“山东人谓粗鲁人曰体汉,体与笨同。”这个“体”应读作bèn,是“笨”的异体字,在《广韵》中即可见到。值得注意的是,“体”作为“體”的简化字,最早出现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上,这时“體”的俗字“体(tǐ)”和“笨”的异体字“体(bèn)”的音义开始分化。明清以后,人们普遍用“笨”不用“体(bèn)”。今天的简化“体(tǐ)”即取宋元以来的俗字而成。

.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第17篇:字、发

件的字号是用来识别发文单位的。

建国初期,国务院的文件也有“国发×字”的格式,其中的“×”是用来区分文件的类别的。后来,“中发”和“国发”的文件,没有了这个“字”字,直接编号来区别不同文件。

各地方党政的发文,也没有这个“字”字。如

川府发(2006)第78号 一望而知是四川省政府的文件。

陕发=陕西省委发文;黑委发=黑龙江省委发文,陕政发=陕西省政府发文......

现在在文件字号中带“字”字的,有这样几种情形:

几个部门联合发文,如

财政部、电力工业部文件:(81)电财字第56号

某部门的下属部门发文,如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文:财政部(86)财税字第103号

某部门用来区别文件的类别,如

四川省财政厅[川财基(1999)09号] 是关于证券基金方面的文件。

......总之,是为了“一望而知”是谁发下来的文件,并没有死规定该怎么做。

“发”:发文的部门或机关,如:\"中发\"(中共中央发文的简称), \"国发\"(国务院发文的简称).

“字”:发文的类别.如:中发(纪字)有关\"法纪\"的文件

中发(计字)有关\"计划\"的文件

“发”一般指上级机关的发文,现只有(中发)(国发)才用到,一般的机关也不用“发”字了。

“字”是以前机关单位发文时一般常用的格式,现在也不用了。如果一个单位的某个部门要发文时也只是用[2006]晋林(纪)、(计)、(党)1号

现在有行文规定了,你可查阅一下就知道了。

2008年4月5日早10点59分,有读者向本栏目提问如下:

在公文写作中,“代字”的后面我经常分不清楚是用“字”还是“发”,有人说上行文是用“字”,下行文是用“发”,但我经常看到从省、市下发到区政府的文件还是用“字”,现想请问专家该怎样用,以解心中的谜团。

答复如下: 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个小要素组成,机关代字又由行政区域代字、单位名称代字、行政关系代字三个更小要素组成。这位读者的问题实际上是行政关系代字的相关问题。所谓行政关系代字指发文字号中能够明确行文方向的代字,如“发”、“字”、“函”、“呈”等。但目前无论《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这种代字的使用规则均无明确规定。本书意见应当明确赋予其标明一份公文是“下发”还是“上报”亦或“平行”的作用。例如用“发”作为下行文的标志,用“报”或“呈”作为上行文的标志,用中性的“字”或“函”作为平行文的标志。如国务院文件的行政关系代字有“国发”、“国函”等,其中的“发”和“函”分别指明“下发”和“平行”两种发文性质。

公文中标题的顺序和具体用法

[ 作者:杂志社网络部 来源:应用写作杂志社 点击数:

入:jihua918 ] 【字体:

202 更新时间:2008-10-7 文章录

2008年10月6日晚9点19分,有读者向本栏目提问如下:

非常高兴能收到您的来信,最近特别关注贵刊的网站,确实收益非浅,本人也打算订购2009年的刊物。同时本人想询问一下,公文中标题的

一、

二、三以及

(一)

(二)

(三)等顺序和具体用法,希望贵刊能在网上给予回答。

答复如下:

只要细心一些,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并不难掌握。

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

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

(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

一、”,第二层用“

(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 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 )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

一、”“

(一)”“1.”……的序号。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

第1级——1

第2级——1.1

第3级——1.1.1

第4级——1.1.1.1

序号应左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

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

第二层用“

(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

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

一、”“

(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

(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

(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若层次标题不必独占一行或者该层次没有标题,应直接使用“(1)”这种层次序号而省略掉中间的层次序号。

(2)科技类文稿的各层次内部,若再需要分点叙述时,可用“(1)”这种层次序号;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3)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1)”这种层次序号之后是本段标题,标题末用句号或冒号或空1字,其后接写正文,不另起一段。如果没有本段标题,则序号之后直接写正文。

(4)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①”这种层次序号必须共用于同一段中,即“①……②……③……”必须同为一段。

摘自《应用写作》2008年第10期第26页,科技写作栏目:《应注意文稿中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作者:何建民。

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继续支持《应用写作》,敬请大家积极订阅2009年《应用写作》。

第18篇:字检讨书

字检讨书

检讨书

敬爱的老师: 您好!对那天我所犯的错误,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及认真的反省,我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这也就是我写这份检讨书目的.我作为xxxxx的一员,我应该时刻是以班级体荣誉为重,不应该被一些其他的事所分心。正是由于我的浅薄与无知导致班集体在宿舍卫生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导致宿舍卫生没有按要求按规定按时完成,致使班级荣誉受损,在此我不找任何理由,这都是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我却没有把他给做好,而我当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认为不仅如此,还应不断的检讨,只有检讨,我们才能不犯相同的的错误;只有检讨,我们才能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只有不断进行检讨,我们的人生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的检讨自己,才能够在不确定的未来更好的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挫折。曾子也说过:一日三省吾身。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在一次次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老师的句句话就像一只只利剑一样,针针见血句句珠玑,让我感到无比的愧疚。

诚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作为宿舍的一份子,打扫宿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不要说在检查宿舍卫生时,更不要说是在学校评选文明校园、学校领导三令五申狠抓严查时,就是在平时我们也应该打扫好宿舍的角角落落,毕竟宿舍是要自己住的,有谁愿意睡觉的时候自己头上还挂着蜘蛛网,有谁愿意在难闻的厕所臭气中安然进入梦乡。既然如此,肯定也没有人愿意在学校准备升大时还让这种事情继续发生。然而问题确实发生了,虽然是无心犯错,但这么明显的问题显然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作为宿舍的一份子不仅应该做好自己,而且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注意打扫并保持公共区域及厕所的卫生,使宿舍的卫生问题不是问题,其实也不应该是问题,这是我们宿舍里每一个成员的义务与责任。

诚然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既然在这个集体中,就要想着如何使这个集体变得更好、更加团结,而这个时候我们所能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不仅仅是作为组织一员所感到的自豪与光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和谐的集体中感受着这份温暖、这份关怀。作为xxxxx的一员,我应该时刻想着为集体服务,为同学帮忙,尽自己一份力量为集体这朵花献一份阳光、添一份温暖,这样不仅我们这个班集体能更和谐更团结,而且大家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也会在内心深处也会感到无比的温暖。 班集体就像一棵树,只有我们不

断的为它施肥浇水,这棵集体的树才不至于枯萎,才会茁壮成长,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才会结出硕大的果实。集体里的每一个人就好像这棵树的叶子,叶子是不能离开树而生长的,就像人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生长,只有不断的为集体添光添热我们的树才不至于会枯萎。也正如班长时磊哪天所说的: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他才不不会干涸。所以只有把自己放到这个集体中,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一个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只有五指合拢,才能将xxxxx的拳头打出去。 老实说我所犯的错误远不止宿舍卫生方面,经过这几天的反省,我发现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作风问题和对上级批评的抵触情绪。没有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还找借口。在上级面前产生抵触情绪不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反而在想如何开脱责任,这是对上级的不礼貌以及不尊重,在此就这个问题我想老师郑重的道歉,老师对不起!这样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样的作风性质极其恶劣,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影响都将给班集体的其他同学脸上抹黑,我不敢要求您原谅,换个位置思考一下如果我站在您的角度站在您的位置,遇到这样的学生我应该好好观察他一段时间看他是不是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请老师给我一次认真改过的机会,请老师及班级认真考核、观察。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说明我坚决改过的决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仅要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且还要积极配合;不仅要多为班集体服务,而且还要积极出工出力;对于班集体的活动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积极参加;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还要保持热情;不仅要保持热情,而且还要敢于行动;不仅要敢于行动,而且还要勇于奉献。 人总有一段时间处于低潮期,也总会有一些时候浑浑噩噩,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失去方向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的时候,当我失去对生活应该有的态度的时候,当我失去以往的那种保持乐观向上、保持积极的时候,当我虚度时光蹉跎岁月月的时候,当我不知道那什么来面对人生的时候,当我弥足深陷一脚踩空即将掉下悬崖而不自知的时候,是您让我想起为什么来到这里的理由,是您的那句句痛斥如当头棒喝让我觉醒大学不应再继续堕落,您说的每句话句句在理,句句说到我的内心深处,在您的面前我开始觉醒,我不应该在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我不应该在脚下还有路的时候继续彷徨,不应该在还在生活的时候失去热情与方向以及该有的态度,不该在还算年轻的时候任由时光流逝

。不能说是您让我燃烧了对生活的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至少可以说是您让我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我想这才目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刚才文体委员说学校准备组织越野赛跑,每班要求两男两女。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我会用我的行动第一时间证明,虽然我已有半年多没跑过了,但我已经要开始训练了,现在就开始用我向前迈进的脚步,用我不断流出的汗水,告诉自己我已认真起来,不管要跑多少米我都会认真对待。班集体里面的事我体会到应该各尽其力,这样我们的组织、我们的集体才会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才能凝聚起来,如果各顾个的那样班级风气会更加的涣散,作为班集体的一员看着能不叫人痛心吗?

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服务于身边的人,虽然我现在已不再是班委,但我还xxxxx的一员,我应该向过去、向刚开学的时候一样时刻保持一颗热忱与积极的心,从自己身边做起,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懂得感恩,其实老师负责一个班集体里面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有太多的付出我们看不到,有太多的辛苦我们体会不到,就像孩子永远体会不到父母背后究竟是如何的付出与辛劳,我体会到永远要感谢站在你背后的那个人,不仅仅只有父母还有您张老师。

zuozhe :gf

第19篇:字2

师父给我取学号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徒有其名

国庆元旦又传捷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节节胜利

杖履惠山虞山中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出没无 (锡常 (熟)

诉尽心中无限事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畅所欲言

千歌万曲唱不尽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其乐无穷

这山望着那山高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见异思迁

天时人事日相催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迫不及待

睛天霹雳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一鸣惊人

冰解冰释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化为乌有

新陈代谢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吐故纳新

惊险小说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危言耸听

爱好跳伞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喜从天降

再造乾坤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改天换地

病体自愈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患得患失

古稀者众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人寿年丰 我是仙人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自命不凡

果园漫步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脚踏实地

南郭吹竽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随声附和

翻砂造型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一模一样

四面不通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走投无路

玉器展览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琳琅滿目

翻印底片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颠倒黑白

传送密件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不可开交

有空再看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等闲视之

冬至已过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來日方长

禁止登山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高不可攀

游览手册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引人入胜

不准后退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令人绝倒

哑巴說话 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答案:翻手为云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打一个字 谜底/答案:日

圆心着力 猜一字 谜底/答案:勋

而立之年,独居川中 少笔字 谜底/答案:卅

看上去有两头牛,其实一头也没有 打一字 谜底/答案:年

话别之后弃前嫌 打一字 谜底/答案:谦

座中无人 打字一 谜底/答案:庄

作品别具一格 打字一 谜底/答案:吕

左右乱看 打离合字一 谜底/答案:分目盼

左右夹攻,纵横结合。 打字一 谜底/答案:政

左不出头,右不出头。 打字一 谜底/答案:林

左边一千不足,右边一万有余。 打字一 谜底/答案:仿

左边十八,右边十八,总共六八四十八。 打字一 谜底/答案:校

左边三,右边三,十一立在正中间。 打字一 谜底/答案:非

左边来、少两人,右边往、少两人。 打字一 谜底/答案:柱

左边看是权,右边看是对,正面看一看,仅对两相连。谜底/答案:树

打字一 左边不出头,右边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 打字一 谜底/答案:林

昨晚、今晚、明晚、后晚。 打字一 谜底/答案:罗

昨日不可留 打字一 谜底/答案:乍

罪该斩首 打字一 谜底/答案:非

最后重逢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双

最后一点记心中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叉

嘴下留着八字胡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只

嘴 打字一 谜底/答案:唧

足有一半 打字一 谜底/答案:右

足须一月 打字一 谜底/答案:却

足下不死,我不得安。 打字一 谜底/答案:哦

足球、手球、排球 打字一 谜底/答案:捉

足赤 打字一 谜底/答案:镇

走在上边,坐在下边,挂在当中,埋在两边。谜底/答案:土

打字一

第20篇:字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写字教学计划

一、学生写字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由于他们是刚接触钢笔字,他们写字的时候很随意,不仅不能端正地书写,甚至还经常出现错别字,纸面也不能保持清洁,涂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较为突出的有周子豪、黄俊、花如意等。学生不能规范自己的写字姿势,身直,纸正的持久性较差,对于坐正、肩平、身直,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的规范写字习惯,在近期内将作为写字的常规重点训练,从头做起。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

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写钢笔字,兴趣很高,大部分学生对写字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能注意到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但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做得不够好,本学期要多加指导,加强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漂亮。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坐姿。

2、学习掌握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提的书写技巧。

3、能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4、能使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

6、培养学生对钢笔字、毛笔字的浓厚兴趣。

7、结合书法传统文化并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8、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三、具体方法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写字歌”中要求去做,持之以恒,提出“提笔就是练字时”的口号。

2、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认真研究每一课,把握每一笔画,每一个偏旁的书写要领,突破难点,提高效率,增进质量。

4、鼓励购买字帖,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让练字成为一种习惯。

5、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指导,鼓励,并定时举行优秀作业展。开展书法类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6、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7、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5000字论文范文
《5000字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