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版画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3 09:09:3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粘贴画论文(整理)

儿童手工粘贴画这样上

【摘要】一堂成功的手工粘贴课不仅能愉悦儿童的身心而且能挖掘儿童的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因此,老师应该正确定位、把握尺度。才能有力推进儿童美术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

手工粘贴画 老师指导

成功

在新课改的今天,作为美术老师的我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抛弃以前的陈旧的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美得事物越来越多,美丽的园林环境、漂亮的服饰,优雅的住所等等,这就需要大量的美术人才来设计、来创造。那么,我们除了教给孩子们应有的画画技能之外,更多的要教给他们动手操作能力,从小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我想手工制作是必由之路。

儿童手工制作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培养儿童动手、动脑,启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儿童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它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手工教学活动,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美化生活,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开设《手工粘贴画》特色课。手工粘贴画是一个将环保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粘贴画的材料随手可得,多可能为垃圾的边角余料,但在心灵手巧的艺术爱好者手中就能变成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少儿学习粘贴画,不仅能锻炼儿童手与脑的协调能力,而且对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以最大限度发挥少儿自由思维、自由想象的能力,还能培养少儿的观擦能力、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挖掘美,感受美得过程,创造更美的艺术。创造出有浮雕感的粘贴画,产生具有画笔所不能取代的艺术效果。

在儿童手工指导过程中,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丰富的素材、多样的工具更能有效地激起幼儿丰富的联想。各种彩纸、卡纸、树叶、毛线、破布快、各种谷粒、等。如:谷粒可以用来粘贴包上、瓶子上花纹,破布片、毛

1 线可以用来做小女孩。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儿童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首先要准备必须的材料,如:剪刀、彩纸、卡纸、胶、皱纹纸,废旧材料等。还要交给他们如何使用剪刀、胶水,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的使用方法。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可以让儿童积累经验,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

美工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部掌握的,它需要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并表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建构一个技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每次活动确定一个教学技能的重点。再次是要稳住他们的情绪。学生对从未开设的科目手工粘贴非常好奇,所以课堂上孩子们激动异常、兴奋,如何上这样的课?既能驾驭住学生,又能让学生有条不紊学习粘贴画。于是,我不得不放开,放开思想,放开心胸,但放开的切入点在哪里呢?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放开了收不回怎么办?乱了套可麻烦了,这是我最担心的,所以,我必须参与他们的制作,和他们打成一片,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地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然后再给他们每班分几个人一小组选出一位当选组长,确定本节课粘贴画主题后由组长分配组员具体任务,再进行分工合作。

一、先由一名有创意的组员设计草图,再让其他几个人修改,在设计时要注意粘贴画的操作特点,要对形象进行大胆取舍,以便利于剪、斯、贴时的大小适度,

二、取材选好 准备粘贴的各种彩纸,注意色彩搭配,需要用彩笔添画的地方还可以添画,用铅笔画好后然后再剪,按组长的

2 分工,一个人负责剪,两个人负责贴胶,再选一位细心的粘贴。在没有粘贴前选一张卡纸做底色,同时注意整体颜色的搭配。

三、开始粘贴,对着草图现将各个图形的位置在底衬上标好,再把剪好的图形摆放到画面上,看一下实际效果,经过调整修改之后,将胶水仔细地粘在地板上,粘贴时按照先远景后近景、先大面积、后小面积的原则来进行。最后全面检查一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修正好边框,一幅手工粘贴画就完成了。

四、将粘贴画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他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他们用各种彩色纸粘贴出一个小女孩时,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草地、太阳、白云等为作品修饰、增色。在他们粘贴飞机图片完毕后,可引导他们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粘贴画有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变化多样等特点,是一种深受人们爱的工艺美术项目,但是,必须有足够的毅力,我教给孩子们观察、表现的技能技巧,总结出的基本方法、步骤,让他们熟能生巧,易学易做,有的初学的学生喜欢做但不敢放开做,怕做不好,有的爱粘贴但怕麻烦怕苦,不能坚持完成一幅画,学具也不收理,撑上几天就说累了;有的学几天就说会了。针对在这些情况,我定出一些具体的常规要求,每次粘贴坚持检查、评比。所以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幼儿的作品。幼儿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妥善处理幼儿的作品。而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幼儿能力的肯定。告诉他们做手工是动手动脑双边活动,首先要养成好习惯才能收益终身;帮助他们解决难点,鼓励他们大胆操作,我常告诉他们:复杂的画不可怕,知识内容多一点,多是由简单的形状构成的,只要有主到次,一点一点地做好,整幅画就完成了----坚持就是胜利。

就这样手工粘贴课在各班进行着。经过几周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了,也非常投入,感兴趣。特别三六班有的同学不仅在课堂上做,回家以后都在粘贴画,有的同学还让家长帮

3 着做。一天早晨,我刚到办公室就有几位学生手捧粘贴画交给我,是用树叶粘贴成的小鱼在水里游玩的一幅画。有的是用毛线粘贴的一位老奶奶,并且告诉我昨晚一直做到十点钟。当时,我非常欣慰,感动,说:“真漂亮,!快把它贴在教室里,让全班的同学都看看”,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室的墙上贴满了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手工粘贴画。所以,我把三六班设为手工粘贴加强班。让其他班爱好手工粘贴的孩子来他们班参观学习。每到手工粘贴课学生们都提前准备好材料,在教室静静的等着我,看着他们那双渴望的眼神,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课堂上只要我说开始操作,孩子们个个都那么投入,认真,配合的那么默契。他们的手工粘贴作品大有进步,无论选材、搭配内容都很好、画面富有创意,我把他们的作品收集起来,选出最优秀的准备张贴到学校的橱窗里展览,等到家长会时,让他们大开眼界,给孩子们一个肯定,支持孩子们全面发展。我想,他们一定会连声称赞的。

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倡导自由与平等,和谐与民主的今天,“尊严”万万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抛弃“课堂”。需要的是创造,我们必须抛弃“引导”需要的是交流,我们必须抛弃传授与讲授,需要的是呵护与爱心,还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们交流,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与世界,我们和他们在这短暂的40 分钟共度美好快乐瞬间。这样无数个美好快乐瞬间一定会造就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装点、美化、建设我们的家园。

推荐第2篇:涂鸦之作就是画论文

摘 要:面对学生作业中的“涂鸦作品”,是否可以鼓励他们借鉴大师们的自信,大胆地将自己的“第一感觉”直抒胸臆、率性而为学生美术地“涂鸦”,激发学生的自信与敏锐的印象感觉。作为师者,有责任去唤醒学生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而不是埋没这种“原生态的感觉”,让他们懂得美术未必就是写实、逼真的代名词之后,延伸到生活中会借助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个性“涂鸦” 画

在美术教学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业中,有些学生作业看起来有流畅的线条、合理的构图、严谨的制作、优美的画面。这样的优秀作业有时可以算得上是美术作品,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欣慰。但毕竟是部分学生的作业,而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作业看起来却有所欠缺,线条随意,造型不准,画面粗糙。与习惯上看起来好的作业对比十分明显,感觉就像幼童在“涂鸦”。

而在我凝视课本中梵高作品《自画像》、《向日葵》、《星月夜》、《麦田上的群鸦》,还有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塞尚的油画《风景》等等,在这些大师们笔下的造型与笔触中,那种毫无拘谨的自由与任性的“胡画”,不断激起我的联想。这样的作品在同学的眼中甚至成人的眼中有时会被称为“涂鸦之作”。我们的编著者将其放在欣赏评述及造型表现单元中的用意又何在呢?欣赏的同时不断引发我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抒情和表现。庄子说过“鼓琴足以自娱”;元朝画家倪元林也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中国画最后发展到“写意”。为的就是抒发自我的胸中之意气,描绘主观的第一印象,宣泄自己的绘画激情与理想寄托。在美术学习中为什么不能鼓励学生像梵高那样注重激情、注重感觉、直扑颜色、直抒胸臆的率性而为。

在学习中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还是按部就班地传播步骤?视乎两者处于一种难以处理的矛盾之中。因为前者培养的是一种个性的主动,后者培养的是千人一面的被动。但实际上,培养主动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学,而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严、更高了。因为建立自信并非“一日之寒”,改变观念与意识首当其冲。通过欣赏梵高、马蒂斯、毕加索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大师们敢这样画,我为什么就不敢”,就在于改变原来的观念、意识和眼睛的审美角度。画的“像和不像”不能成为情感宣泄的标尺,“好看不好看”不能成为他人对我的审美感觉的评判标准,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主动与自信就可以建立起来了。这在色彩绘画训练的初级阶段,主动与自信对一些刚刚接触色彩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看似自由与开发的“胡画”中乱画中,“涂鸦之作”实则反应出教师在进行色彩训练时,是以感性为主,还是理性为主的指导思想。 甚至有时在色彩画面上的层次表现,达不到一定程度上的“乱涂”,即难以反映绘画者的激情与感受,也难以体现其把握全面、内涵丰富、更具有欣赏性、趣味性的审美尺度。

如果在色彩训练初期严格施行绘画的步骤与方法,有可能使学生失掉自我感觉,只能这样画而不能那样画的教学指导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也听说过孩子在初学钢琴时恨不得要把钢琴砸了,究其原因在于初期的呆板和无趣味的严格训练,使初学者失掉了自由和自信,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捕捉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就可以不像素描学习那样“由浅入深”慢条斯理地再现客观物象,必须不拘泥于细节、形体和步骤,鼓励其快速地捕捉色彩“感觉和印像”特征,并在画面上呈现出来。这种方法虽有“胡画”之意,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与敏锐的印象感觉。有时教学的条条框框可能会磨掉学生的自信和锐气。但作为师者,有责任去唤醒学生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而不是埋没这种“原生态的感觉”,“胡画”应该在这种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胡画”首先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敢于下笔,敢于表现自己的“感觉和印象”。为了表现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就应该敢于不择手段,不拘泥于细节,而着眼于“整体的感受”。自信和创新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有的优良品质。毕加索、马蒂斯、佛洛伊德、张大千、徐悲鸿等之所以能成为继往开来的大师,就在于他们在看似“胡画”的过程里,在创新艺术上建立起来一种开拓自我、建立自我的信念与卓识。当然,这种信念是在反复的“涂画”中体验和领悟才建立起来的,是不同于前人、别人而形成的绘画风格。

“涂鸦胡画”看似无法,实则是强调“印象与感觉“的绘画入门的训练方法。无法度的“涂画”在素描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把“涂鸦之作”与有方法步骤的理由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色彩素质能力会快速地飞跃。对色彩初学的学生“绘画好难”的感慨更应是一条捷径,克服了因画不好产生的烦闷心理,能使他们更早更好地进入五彩缤纷“色彩感觉”之中,不同风格的作画形式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感受。狂放不羁的美、工整细腻的美、浓妆艳抹的美、清新典雅的美,呈现充满个性的绘画风格。

“涂鸦之作”就是画。美术教学中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作画,“肆意”涂鸦,不给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当学生由衷地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时,那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成就感、轻松感,有利于性格的健康发展。当他们懂得美术未必就是写实、逼真的代名词之后,延伸到生活中会借助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受。再发展下去,艺术和青少年的成长就会由兴趣发展到乐趣,再发展到志趣了,终极目标是“人人都是艺术家”。

这也就是新时期美术课所期望的目标吧!

推荐第3篇:董其昌画学理念探析论文

董其昌对李流芳的人品及画品大加赞赏:“李孝廉长蘅,清修素心人也……长蘅以山水擅长,余所服膺,乃其写生,又有别趣。如此册者,竹石花卉之类,无所不备,逸气飞动。嗟嗟!其人千古,其技千古。”④可见评价之高。明清之际,除董其昌之外,大家对于李流芳的评价都相当高,这可在明清人的画评以及题跋中有所体现。但是,近百年来,李流芳却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是李流芳始终被笼罩在董其昌的光环之下,相对于董其昌而言,李流芳是一个纯粹的绘画实践者,他对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大多数都是认同的,这在他的绘画题跋以及绘画实践中可见一斑。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结合他的绘画,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他,并肯定其绘画成就及历史地位。

师古人亦师造化

李流芳与董其昌无论在艺术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画法上,两者都有着无法割舍的血脉关联。他们都主张在师古的同时也要师造化。首先,在如何师古的问题上,李流芳与董其昌的认识是相同的。李流芳主张博采众长、不求形似,反对一味摹古。他在《为与游题画册》中称:“余画无师承,又喜临摹古人,如此册子,荆、关、董、巨、二米、两赵无所不效,然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荆、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其为元镇、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摹古人哉!”⑤李流芳所处时代临古之风盛行,画家大都对古人亦步亦趋,这种对待传统的态度,李流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谓稍存笔墨之性,不复寄人篱壁,但当世耳食者多,识真者少,聊借千载上诸君之名,以恐喝之。效颦学步,非予本性,令摹古者见之,当为一笑。然后世有知此道者,亦或相赏形似之外耳。”⑥董其昌亦有类似的言论:“巨然学北苑,元章学北苑,子久学北苑,倪迁学北苑,一北苑耳,而各不相似,他人为之,与临本同,若之何能传世也。”⑦从前人师古的经验可以看出,每个人对同一临本的感悟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绘画面貌,自我感受在临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要受到形似的限制。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摹古风气甚浓而毫无生气的时代,无疑是推动绘画发展的新思潮。其次,在如何师造化的问题上,董其昌认为:“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⑧他还说:“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⑨李流芳也曾说“然余画无本,大都得之西湖山水为多,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但不能名之为某山、某寺、某溪、某洞耳……大都常游之境,恍惚在目,执笔追之,则已逝矣。强而名之日某山、某寺、某溪、某洞,亦取其意可尔,似与不似,当置之勿论也”。⑩李流芳与董其昌的绘画都从真山水中来,采取的都是目识心记的方法,将自然山水心摹手追,提炼为绘画作品,“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从而与真山水拉开距离。

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

绘画与诗歌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为造型艺术,而诗歌与音乐一样同为时间艺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基本精神上有相通之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一语道破了诗歌与绘画间共同的本质。宁静、幽远而丰富的自然山水既是诗的表现对象,也是绘画的表现题材,山水“质有而趣灵”,人们在世俗中生活,渴望自然山水中的那份纯洁与宁静。在诗与画的关系中,董其昌更多地是继承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他在绘画实践中自觉地追求“诗意”“余以辛卯之秋游武夷,曾为《二窝二律诗》,独未图耳。今见逊之此图,追踪子久,烟云奔放,林麓深密,实为画中诗。”⑾他又在《画旨》中说:“水作罗浮磬,山鸣于阗钟,此太白诗,何必右丞诗中画也?画中欲收钟磬不可得!”⑿绘画只适宜描绘眼睛所见到的具体事物,却很难表现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体验。董其昌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诗都能用绘画表现出来,可惜却没有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阐述。在这一问题上,李流芳要比董其昌认识得更深刻,他在注重诗意表达的同时也发现了诗歌与绘画的内在差异,诗歌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绘画,《自怡悦斋书画录》中记载了李流芳的一段画论:“淑士在山中,取唐宋人小诗闲适者,属余书一素屏,犹以卷舒不便,因作册子书前诗,又令以诗意作小景。夫诗中意有可画者,有必不可画者。‘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余画会之诗总不似,然亦何必其似?似诗亦不似画矣,岂画之罪欤?”⒀李流芳的“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无疑是对宋代以来传统诗画关系认识的一种反驳,两种艺术形态都有其各自的构成规律。虽然它们之间在境界上是相通的,但如果刻意为之,就失去了“画中有诗”的本意,“似诗亦不似画矣”。

气韵苍莽、水墨淋漓

北宋的郭若虚把绘画称为“心印”,并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⒁气韵的生动与否关乎人品,而所谓的“人品”即人的学问、修养。李流芳在《檀园集》中指出:“书画本高人之事,非读书万卷,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者不能工”。⒂儒家以“修身为本”,读书可以使胸次高朗、淡泊名利,能陶养出超然世俗的情怀,能“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这也是文人画与画工画的本质区别。董其昌更进一步指出:“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⒃

董其昌认为,要达到气韵生动,必需做到两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艺术家要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把握,做到这一点也就“脱去尘浊”。行万里路就是要师法自然,只有这样“自然丘壑内营”,才能随手写出。对于“气韵”一词,董其昌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李流芳虽然没有理论的阐释,但是我们可以从其绘画中看到气韵兼备的效果。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所谓“气”乃阳刚之美,在山水画中则表现为“气势”“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所谓“韵”即阴柔之美,清雅脱俗,淡逸而幽远。气与韵同时并举,则刚柔相济。倘若偏于“气”则失之刚硬而有纵横习气,偏于“韵”则失之纤媚而流于俗。董其昌将“气韵”一词只当“韵”来体会,因此,以“淡”字作“气韵”的内容,其绘画风格也是淡的,徐复观认为“顺乎万物自然之性,而不加以人工矫饰之力,此之谓淡”,⒄他还指出“以淡为韵的后面,则是以清为韵,以远为韵;并且以虚以无为韵。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落实于绘画之上,必然地到达点。”⒅董其昌对倪瓒的作品十分推崇且极力模仿,并自谓深得云林之精髓,他的画平淡温和,以柔媚为尚,多是单墨轻染着色,有一股清丽润泽之气。

李流芳的绘画大致可分为早期的荒寒幽远、若淡若疏一路和晚期的气韵苍莽、水墨淋漓一路。这个分期大致以48岁为分界线,他的早期绘画显然受到董其昌的深刻影响,以“淡”为宗,构图严谨,笔法工细,以淡墨写出,如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长林丰草图》。他还曾仿过董其昌的山水图(藏于故宫博物院),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李流芳是完全遵循董其昌的绘画思想的。然而,到了晚年,李流芳追随吴镇的风格,用墨浓密润泽,力遒而韵雅。清人奚冈题《山水册》云:“不特命笔设思超逸绝尘,而寸幅之间,能具千里之势,尤可贵也”;陈继儒跋《松壑清游图卷》“长蘅初弄山川仅游戏耳!顷见此卷,真得董巨三穞。山谷论书画以沉着痛快为宗,东坡题道子吴生下笔气以吞,长蘅足以当之,由其胸中有万卷书助其羽翅故也”;近代书画家、鉴赏家吴湖帆也曾在跋《仿倪云林山水图》中惋惜地说:“李檀园拜向仲圭石田,丘壑简而气最雄,惜未登大年。”如果说,李流芳早期作品以韵胜,则他的晚年作品沉着痛快、气韵兼备。这种“千里之势”“沉着痛快”“下笔气以吞”“气最雄”的笔势、笔力在董其昌的绘画作品中是很难寻觅到的。

推荐第4篇:画

《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本课教学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完成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先学。

(二)小组内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和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学生前置性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字。

2、按顺序观察画面,找出本课的反义词。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我能搜集许多条谜语。

《四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是一首优美生动的儿歌。作者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儿歌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大量叠词,富于童趣且朗朗上口。各小节语言句式典型,结构大致相同,有利于学生认识基本句式,进行仿说练习。本课出现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复现率较高,象形、指示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形象的记忆。所配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优美,是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媒介。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

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初步认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练习仿照课文写诗。【教学难点】 掌握“竖弯钩”的写法,把字写端正、规范。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完成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先学。

(二)小组内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和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学生前置性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遇见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说说每个小节写的什么季节,有什么特点?

3、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4、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推荐第5篇:画

《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本课教学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完成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先学。

(二)小组内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和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学生前置性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字。

2、按顺序观察画面,找出本课的反义词。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我能搜集许多条谜语。

《四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是一首优美生动的儿歌。作者通过对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儿歌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大量叠词,富于童趣且朗朗上口。各小节语言句式典型,结构大致相同,有利于学生认识基本句式,进行仿说练习。本课出现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复现率较高,象形、指示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形象的记忆。所配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优美,是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媒介。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

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初步认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练习仿照课文写诗。【教学难点】 掌握“竖弯钩”的写法,把字写端正、规范。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完成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先学。

(二)小组内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和组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

学生前置性预习作业:

1、初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遇见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说说每个小节写的什么季节,有什么特点?

3、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4、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推荐第6篇:论文《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

梁美菊

以“创意”美术的教学方法放开孩子手脚,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大胆让幼儿去用绘画方式展现心中“画”,是美术新课标的灵魂。开展美术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想象、愿望、情感。让儿幼儿去探索、发现,而不是将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我班幼儿十分喜欢涂涂画画,但到了绘画活动中往往有的幼儿就不敢画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我不会”如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幼儿就会害怕画画甚至于讨厌画画。因此我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我,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追求快乐的学习,体现“创意”二字,以创意为主,结果不求统一,让孩子的作品出现不同的表现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首先,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把潜意识中的创造图像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幼儿绘画作品。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照着画,这不是创造是临摹;教师画一笔幼儿学一笔,这不是创造是模仿。模仿画会使幼儿依赖教师,从而失去自主性,使幼儿丧失主动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失却了自我,剥夺了想象的自由,扼杀了创造性。我们的理念是“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其次,幼儿作品表现的好坏与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也要适当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等一切绘画都离不开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创造想象。但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去强调技能, 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由于能力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幼儿的作品惟妙惟肖,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表现技能要求过高,一定要按比例画得像,那就会使幼儿不敢大胆创作,束缚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个观点,才能更好地处理传授知识技能与发展创造力的关系。

一、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一次艺术活动《创意热气球》中,我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了解幼儿所熟悉的热气球的形状、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引导幼儿大胆创意出各种热气球,可以打破常让孩子规发明新的热气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大胆绘画,他们兴趣很浓,看到老师的作品感到很新奇,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自己来创造心中的热气球。这节课我正抓住孩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每个幼儿都主动地去绘画,而且都是愉快地完成了作品。画出了各种形状的热气球。

2、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一味让幼儿自己去发挥、创造性的绘画,幼儿的绘画技巧容易停留在原水平上,提高较慢,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时,要求幼儿用点、线、面、画出不同姿态的蝴蝶,首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心中蝴蝶的形状,让幼儿知道从侧飞,正飞看到的身体面是不一样的,再让幼儿认识半圆形、椭圆形、圆形等,蝴蝶身上有漂亮的花纹,教师先示范半圆、圆圈,三角形长椭圆的不同画法,展示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图案去装饰,有的幼儿还说我想在蝴蝶的身上画出小花,小动物等,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大力支持孩子的大胆想法,充分让幼儿去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本节课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改掉了以往千篇1律单调画面,同时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主题画《我是建筑师》中,我丢弃了以往绘画课的老师示范过程,示范法虽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先请孩子说一说自己所过的建筑物有哪些?再引导幼儿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建筑?再欣赏有代表性的不同建筑物作品,把两者灵活运用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以幼儿有了一定绘画技巧与生活经验,重点从发挥想象力方面进行了引导与启发,使幼儿大胆的进行了创意绘画,画出了自己创造的建筑物,画面内容丰富,真正做到了老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3、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引导幼儿看看户的植物、昆虫等,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会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

二、学会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优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要理解幼儿的心里,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注重现画面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一点一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的机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更强。

2、尊重每一个幼儿。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评价幼儿的作品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得清,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

总之,同一绘画内容,创意美术课上,会出现风格不同的作品。教师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应“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什么”比“怎样画”更重要。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幼儿园(斜石巷2号)电话:8239836 邮编: 810000 作者:梁美菊 (电话:15110996780) 时间:2012.4

推荐第7篇:指印画计划总结教学设计论文

指印画计划

指印画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

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指印画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指印画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弟子规指印画的制作不仅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传统思想教育。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二年级教室。

3、指印画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教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欣赏佳作,提高欣赏水平。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以儿童画为主,以手工制作为辅,以创作画为主进行教学。

5、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指印画兴趣小组总结

上学期,我校结合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兴趣小组——指印画小组。本学期成果显著 ,师生共同努力结合弟子规制作了指印画弟子规,学生兴趣浓厚。

小组人数:12人

活动地点:二(1)班教室

课程简介:什么是指印画?就是利用手指上的纹路,也就是指纹来画画。

活动过程总结:

一、按时活动专时专用。

二、让学生了解双手的神奇妙用,打破学生画画只能用笔和绘画 工具的定式思维,开阔眼界。

三、比较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进步。

1、重指导。

从第一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指印了的特点;通过教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学生观看,让学生初步学会了印指印 的方法,虽然孩子学认真,

但有些孩子总想用力印清楚,结果印出的图案只有红红的手指印,却没有上面的纹路。这时,我又用老师印的指印和学生的进行对比,让孩子讨论评价哪个印得最好,学生发现了差距。通过讨论和老师提醒,就总结出了印好指印的方法:

(1)手要干净。

(2)沾颜料的手指先在印油盒里轻轻按压,不要太用力,颜料不能 粘的太多,太多的就会就会看不出形状,而且画面不干净不美观。

(3)手指接触纸面完整,印的时候不要移动。

(4)在纸上印的时候也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指印才能清楚好看。我们整个学期的活动安排是层层递进的,由学习按指印,再进行简单的指印添画,最后将单个的指印添画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随着课不断的深入,学生学会了在纸上可以用不同的手指印画,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印有大小不同的变化,在画中大的地方用大拇指,小的地方用小指,根据需要灵活地交换印,还学会了正着印、横着印、斜着印、两个三个指印重叠,等等许多不同的印法;学会利用手指头按压出各种不同

的图形,并在图形上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各种创意的联想;学会了运用指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同时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

2、重激励。

低年级的孩子,兴趣坚持时间比较短,如果课上总是一味的让孩子练习,

很快就会失去兴趣,那么课堂学习的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我们在每次的活动中都会及时寻找孩子画法好或创意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还经常进行限时创作,比如在五分钟内,哪些同学添加的指印画又快又生动,把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并进行欣赏讲评,让孩子在兴趣中去学习。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舞台。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构图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指印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将兴趣小组开展得富有特色。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体会着学习的快乐,一起享受着创作成功喜悦,当然,也还有一些不如意,比如,对学生的引导

做的不够细致,学生的绘画技法还不够纯熟,构图技巧还有待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还不够丰富。期待着新学期里孩子的新进步!

创意印画与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创意印画,就是利用手指或借助玩具、树叶和瓶盖等简单工具,在画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创意印画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意识,提高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本文就小班幼儿创意印画开展的必要性加以分析,并指出了创意印画对儿童想象力的开发的推动作用。

创意印画 创造力 想象力 培养

绘画,对于孩子的思维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绘画,能够轻松抒发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表达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及想象能力,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近年来,创意印画活动也逐渐开始在幼儿园内开展,那么印画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总结的见解与分析。

一、创意印画的特点

(一)工具简单,摆脱画笔的束缚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画的“逼真”不是绘画课最重要的目的和标准,绘画课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创意印画,一般对绘画工具没有太多的限制,在绘画创作过程当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进行绘画工具的选择,这样,更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提高创作积极性。

(二)在自由的绘画空间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创意印画,不拘泥于画笔的束缚,可以使孩子们进行自由的美术创作,画笔的多样性,培养丰富多彩的颜料,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在绘画课中领略色彩的魅力。在这样的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颜料的合理利用以及亲密的接触,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

创意印画,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意印画,让孩子们通过五彩缤纷的颜料,编制内心最美丽的画卷,独特的画笔,天马行空的手法,满足孩子们的表达欲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绘画手法。

创意印画过程,是一个合理发挥想象能力的过程,创意印画首先是借助手指、瓶盖、树叶等工具,将工具上添加喜爱的颜色,在画纸上拓下相关图案,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图案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细节的添加和修改,完善整个图案。可以说创意印画是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创意印画的制作需要孩子们在图案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象,进而进行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整体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创意印画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不断丰富的过程,而这个丰富的过程则需要孩子们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协调能力,而这个过程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开发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孩子创意印画开展中的建议

在孩子创意印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作为老师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希望创意印画在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促进方面能够全力发挥。

教学地点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室内进行,老师可以适当的将教学环境延伸到自然环境当中,以丰富的自然景观来促进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比如,在以春天景色为创意印画主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先在园内的草地上进行嬉戏,感受春天的气息,体味春天的魅力,轻抚绿油油的小草,触摸随风摆动的柳枝,让孩子们对春天的景色做充分的了解,然后在进行印画创作的时候,孩子们会结合他们的了解去绘画,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质量较好的绘画作品进行肯定,更应该对绘画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们予以正确的鼓励手段,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总结

创意印画,是一种全新的美术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自己心中所描绘的画面,更好地表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想法,因此,创意印画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老师在进行课堂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多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使创意印画课堂能够受到更好的效果,更大限度的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更加开心、快乐、健康的成长。

教育论文:指印画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研究课题:印画活动中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 研究者:

刘玉霞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孩子体验印添画活动的乐趣,陶冶身心,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2、通过研究,启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幼儿的综合性知识,培养有思想、有主见、有创意、能表现的孩子,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3、通过研究,让孩子自主收集印画材料,学习用各种材料印画,并能借助线条、色彩、构图来添加表现自己的想象。研究方法:

1、谈话法:激发孩子运用印画方法表现美的兴趣。

2、观察法:让孩子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形态,并寻找、收集各种作画材料,能利用其他辅助工具对印画加以修饰。

3、行动研究法:通过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印画,研究如何优化教育活动,边实践边研究,不断调整研究步骤。

4、游戏法: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以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培养各种能力。研究途径及方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拟订合适的目标,充分发挥印画工具价值,注重孩子创作的过程,调动孩子积极性,提高兴趣。

2、优化教育方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年龄特点,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从情感、认知、技能、欣赏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3、与孩子共同收集可利用的作画材料,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表现美。具体安排:

1、手指印画:甜甜的西瓜

初步学习手指点印的技能,萌发对手指点画的兴趣。

2、手指印画:美丽的小花

学习用手指点画花,认识红、黄等颜色。

3、手指印画:葡萄架

学会用手指点印的方法表现出葡萄的主要特征,萌发对色彩的感受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手指印画:毛毛虫

学习用点印的方法表现出毛毛虫的主要特征,培养孩子不争抢、互相谦让的良好品德。

5、纸团印画:草地

学习用纸团蘸色印画,注意蘸色的量,要求幼儿不争抢颜料,做到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6、车轮滚画:大花被

学习用玩具汽车的车轮滚画的方法,能大胆创作画面,并遵守印画操作常规。

7、手掌印画:梧桐树

初步学会用手掌印画和用色彩反映梧桐树叶的特征。

8、手掌印画:仙人掌

用手掌拓印出仙人掌,并能用点、线添画。

9、落叶印画:秋天的树

观察秋天的树叶,学习用落叶印画,提高幼儿的作画兴趣。

鼓励幼儿收集多种废旧物印画,并借助其他美术方法对画面加以修饰。

美丽的指印画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指印的特点。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3、初步学会运用指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

1、自制各种各样的指印画、两张情景指印画。

2、颜料、绘画宣纸、抹布、记录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能干些什么呀? 幼:画画,吃饭等。

师:小朋友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再来看看老师的手还能干什么? 师在纸上用手指印一个指印,添上几笔变成一个听音乐的人。

二、新授:

师:老师有个问题,刚才老师是怎样把听音乐的人印出来的? 幼:先用大姆指按一下印泥印在纸上.。 师:老师用什么方法把它印出来的? 幼:用手指来印.。

师:对,是用手指来印。这样的画我们叫做指印画。刚才老师除了用大姆指来印,还可以用其它手指来指吗?

幼儿回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教师让一个幼儿用这4个手指来印指印。 师:那么它们印出来有什么不同? 幼:它们印出来大小不一。

师:对,它们印出来是大小不一的。

师:那如果用大姆指还可以用哪个部位来印呢? 幼儿回答,并让她上来印给大家看

师:刚才老师用一个手指来印,加上几笔就成了一个听音乐的人,现在老师请你们也加上几笔能不能变成有意思的东西。 幼儿印,教师指导。

师:现在啊,我们五个手指要来玩游戏了,看看它们是怎么玩的? 教师分别用五个手指头印,最后变成一条毛毛虫。

师:接下来大家来看看老师这变出什么东西来?(多媒体出现幻灯,各种各样的指印) 教师把指印画分类,问幼儿这两类有什么区别。

师:老师印这条金鱼时用了几种颜色?(一种)那就是单色指印,那我们来看看这朵花用了几种颜色(三种)这是多色指印。我们来看看,单色的指印和多色的指印有什么区别? 幼:更加漂亮.。

师:它们是用手指的哪个部位来印的? 教师一边示范印,一边讲解。要用手指印不能用手指涂,等画干了再用记号笔来添画。 教师给幼儿欣赏两张准备好的情景指印画。

师:现在我也请我们的小朋友来用小手制作一副漂亮的指印画,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印得最漂亮.。

三、学生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点评:你觉得哪张漂亮,为什么?你喜欢这张上的哪一个指印画?

五、活动结束;

我们上了这节有趣的美术课,你们的指印画作品真棒!真是了不起。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动脑,创作出更有趣,更漂亮的作品。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丽。今天这节课的创作弄脏了你们的小手,你们回去后要把小手清洗干净。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指印画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也收获颇多,这样的课还是应该多上的,不需要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来走,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所收获的课就是一节好的课,从学生准备颜料的情况来看就知道学生有多期待这样的课。作为美术教师应当深刻地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该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相信这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支持。

指印画《小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的绘画技能。

2、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了解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形象的方法,并大胆尝试,创造添画作品。

3、在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注意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儿童用书人手一册。

2、彩笔、印泥、抹布。

活动过程:

1、带儿童做手指操,激发幼儿兴趣,熟悉各个手指名字。

2、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观察手印画。欣赏手印画,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哪些有趣的小动物?这些画与我们原来的图画一样吗?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画的吗?

3、教师出示手指罗纹,(告诉幼儿为了让小朋友看清楚,这是一个放大的手指印。)教师示范手印画,让儿童初步了解手印画的基本画法。

(1) 先用手指蘸上你喜欢的颜料,然后,在纸上印几个手指印,还可以换一个手指和一种颜色再印几个手指印。提醒幼儿手指印不要印得太密,以免影响添画,使画面过于拥挤。 (2) 去洗手间洗手,并将手擦干净。

(3) 用彩笔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 (4) 教师在范例上添画,变出一只漂亮的小鸡

4、儿童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儿童注意画面的整洁。

5、展示儿童作品,儿童互相欣赏、讨论。

指印画反思

上课前,和一年级上课一样,我先给他们播放视频,然后展示相关的图片进行创作,边讲解关键要点边适当示范。指印画比起普通的学生绘画形式要新颖一些,主要是先用手指印出颜色再用勾线笔在上面添画。我简单示范了的颜料的使用方法,一切都有序进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的,可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时候,竟然发现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个别胆大一点的学生颜料也是弄的厚薄不均,有的甚至直接用水彩笔画出指印来。 没有办法,我只能从最简单的单一指印画逐个给学生示范,学生才逐渐反应过来。我要求让学生至少完成十个指印画,可一堂课下来没有几个完成的,还嫌时间过得快了。

推荐第8篇:关于张世杰水画语言特性的论文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所谓现代人的思维究竟在哪些地方更高明?结论是,除了在不断制造出杂七杂八的供人享用的东西方面,在对整个自然万物规律的认知方面好象并没有高出什么。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老子的这12个字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就不是现代人能讲出来,而且许多人即使看到也很难真正理解到其全部。

由此,我想到书画艺术。总是有不少的理论家今天提出要打破传统’明天又提出要继承古人,昨天讲危机’今天讲辉煌,总是在不停地搞出一些“敏锁”的吉论。

庆幸的是,艺术自有其规律,往往不是靠行为之后的理论所左右。那些潜心艺术创作的人也很少受理论影响,这才总是能有“创作”之作,而非“复制”之物。

数千年前古人看到的山,看到的水,看到的云,看到的万物大致与现在相同,即使有变化,也不会面目全非,所以,他们要想将这些自然中打动人的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也一定是要寻找到最适合的“语言”,达到最准确的传达,再现最生动的神韵。

在这一点上,古人是早已做到了的:那就是概括!将所面对的自然之态中那些与自己内心没有碰撞的“杂物\"含弃掉,只留下那些让自己内心评然而功,久不忘怀的要素,即使是中国的工笔画也是如此,画面中所留下的一定是必须的,经过反复构思’精心布局后的概括。

中国的写意画则更为典型。“写意”则强调的是“意”,这种“意\"是艺术家面对自然山水时被打动时的那种冲动的“概括”,是在对这种“冲动”进行过回味后的“概括”,最后是落实在创作中的“概括”,这一个变化的过程,正是体现艺术家从万物的自然之态上升到艺术之态的认知、概括、表述的过程,体现的是艺术家是否真正领悟到“大道至简”的标准。

张世杰的众多山水画创作已经达到了“至简”的境界,山是山,但不是哪座具体的山,水是水,但不是哪条具体的水。。欣赏其作品,往往是被其笔下的山势,水态,云语,雾意所打动。他的作品从自然中来,又完全摆脱了自然的局限,达到了从“物象”到\"象”的艺术转承。

自然造化了万物,心境造化了艺术!从自然到心境才是艺术家的本质。

张世杰的山水画常依所表现之物与内心的需要而变化,这就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笔韵丰富,随心造意的特点。无论巨幅,还是小品都意透笔端’高度概括。

大道至简,大家之风!

推荐第9篇:指印画

指印画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指印的特点;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3、初步学会运用指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4、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美术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指印画作品、印泥、颜料、黑色中性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特别的画,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黑板上展示作品)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这些画中的小秘密?

2、发展阶段:

教师现场演示一个指印,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这个指印跟老师的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原来老师的画就是指印画出来的)我们的手印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大家想不想试试啊?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看一看,手上有几根手指?(五个手指头)它们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请大家想一想:这几个不同的手指头,印出来的指印效果会相同吗?老师来试一试,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师在纸上分别印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印,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不同的手指有大小不同的变化,而且它们大小不一。)

在画画中大的地方用大拇指,小的地方用小指,其它几个可根据你的需要灵活地交换印用,还有我们的手指头,不仅可以正着印,也可以横着、斜着、两个三个指印重叠,或是整根手指全用上,反正有许多不同的印法。

师提出几个画指印画的几个注意事项:在手指印画的时候,颜料不能粘的太多,太多的就会就会看不出形状,而且画面不美观,还有不能压的太重或太轻,不能太多颜料或太干了,也不能太用力或用力不平均,或是太轻了,还有最重经手要干净。

欣赏指纹画作品,思考分析制作方法,尝试画指印画。

第二课时可进行自由创作。以单个物品为主。

3、拓展:

利用学到的方法,制作完整的一幅指印画作品。

推荐第10篇:画鼻子

画鼻子

画鼻子游戏,我们好久没玩了。今天于老师就组织我们玩画鼻子游戏。不用说,我的心早就飞到游戏中了。

于老师先告诉我们规则,然后,她又在黑板上画一个脸、眼睛、嘴巴、耳朵,就差鼻子了。接着,于老师又叫我们第一大组排队作游戏。程正阳是第一个,于老师把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把他送到讲台上,给他一支粉笔,让他去画鼻子。程正阳这儿摸摸,那儿拍拍,终于停下左手,右手拿着粉笔开始画,他把鼻子画在右耳朵下面了,同学们笑得直捂肚子。程正阳也赶紧下来,可能是不好意思了吧!轮到我时,我非常非常紧张,于老师帮我蒙上眼睛后,我就摸索着走上了讲台,我想,前几位同学都是画在嘴巴下,我应该画高点才对。于是拿起粉笔画得尽量高点,结果,满以为画得合适的我,把鼻子画在眼睛下了。我只好垂头丧气的走下讲台。轮到李忠云了,她也像我一样把鼻子画在脸外边去了。教室里哄堂大笑,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每个同学都画完了,黑板上的脸已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鼻子大王了!这节课玩得真开心,虽然是个小小的游戏,却让我始终忘不了。

第11篇:《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生字。 2.知道“远近”,“有无”“去来”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导入:

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给同学出个谜语? 我也来给大家出几个谜语,学生猜谜语。

引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2.(出示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 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板书山、水、花、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二、初读今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中。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或请组员帮忙,多读几遍。然后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每人读给组员听一遍,小组合作读。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先小组讨论,再汇报。(加一加,熟字加偏旁,认识偏旁走之)

4.识字游戏。

四、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小组合作读诗,一人读一句,再互相评价。

2、教师指导:①“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②“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当怎么读呢?

③“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④“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和它打个招吸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诗里有几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

你还会说哪些反义词,小组合作一起说说练习纸第二题。

5.填词背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闭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五、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人、火、”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第12篇:画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画》教案

一年四班 兰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会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了解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远-近有-无 去-来;会正确书写4个生字(人、火、文、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你们是不是还牢牢记在脑海里呢?好,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上来,你们还记得《猜一猜》这首谜语诗吗,大家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背一背吧!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上到下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可是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你们想不想看啊?好,请大家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 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请学生齐读课题《画》

3、故事激趣

讲述小伙伴——小鸟想要带大家去它的森林乐园玩,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随小鸟的步伐跋山涉水,进行新知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小伙伴想带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去它的森林乐园玩,你们想不想去啊?(出示小鸟动画)

三、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挑战一:克服困难,通过大瀑布,装满11桶水(进行11个生字的学习指导)

师: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瀑布,不过没关系,小鸟告诉我们一个小秘诀,只要大家装满11桶水,瀑布就会自动打开一扇门洞,你们想不想挑战下啊?好,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59页,自己先读一下课文,昨天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小老师带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从而学习新的生字词。)

(2)、比比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请学生找找生字词中的后鼻音,翘舌音,前鼻音,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区分汉字的读音)

(3)、让学生谈谈记忆汉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猜谜语),教学新偏旁——走之旁、竖心旁

师:(出示谜语)三人在日下郊游——谜底:春

(4)、开火车读去调生字,小组竞赛(获胜的小组加上小树叶) (5)、挑战二:射苹果

师:非常棒,小鸟带着我们打开了门洞,你们想不想看看门洞里面有什么东西啊?好,我们一起用力推开门洞!

进入小鸟的苹果乐园,进行游戏大挑战“射苹果”。

师:拿出你们的小工具(小手)当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的时候,请你们瞄准小苹果,射中它,看谁射中的苹果最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师:哇!小朋友们真棒,现在它请来了它的小伙伴,唱起了动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鸟的声音。(播放鸟叫声)

小朋友们的声音是不是比小鸟的歌声还悦耳呢?好,现在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声音读读我们今天的课文。(小鸟展示读书要求:坐端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节奏,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师:你们真会读书,老师把笑脸送给你们!

四、指导生字书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复习笔画笔顺“横、竖、撇、捺”

2、学习生字“人、火”(师讲述书写生字时要注意的格位)如:火第一笔点在左上格,第二笔撇在右上格,第三笔撇从竖中线撇下来

3、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五、总结: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小鸟的森林乐园,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充满了勃勃生机,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诗歌。

六、作业布置

回家练习书写,人、火,并试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画

山 水 花 鸟

厦门市集美区李林小学

2013年11月5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画》教学反思

姓名:兰芸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以故事激趣的教学方式,创设了森林乐园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比较高,课堂氛围比较浓厚,整体环节比较紧凑。但是,在生字教读上,学生的竞赛热情比较高,开火车读生字词的时候,学生速度比较快,因此有些生字词的拼读比较不到位,前后鼻音没有及时的纠正。读文时间比较短,读诗的节奏较慢。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注意把握课文朗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对课文进行认知学习,生字拼读上,改善学生生词拼读含糊的特点,提高课堂生字学习效率,从而更加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教学。

第13篇:画角

四上《画角》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画角这一操作活动,加强与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并通过容易与量角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步骤,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学习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在学习本节课之间学生已经掌握了度量角的方法和技能,并且能使用一副量角器拼出已知角的和或差,这些都是学生用量角器画角的基础。本节课是一节技能操作课,画角的方法与度量角的方法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之处。需要学生静上心来仔细地去琢磨,去感悟其中和奥秘。数学动作技能的学习不是独立的、简单的一种动作的学习,往往是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的。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动作技能,首先要了解:角的知识、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还要明确:(1)画什么样的角?(2)如何画?(3)使用了学具?(4)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仅老师心中要有底,而且学生也要清楚。所以在教学时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铺垫,确保学生具备本节课学习的技能。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2、经历用量角器画角方法形成的过程,在探索中学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学习的经验。

3、在画图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画指定角的度数。 难点:选择恰当方法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分类,谁来说说角都分为哪几类? 学生说,师投影出示。

谁能具体的描述一下各种角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画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师: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测量出它的度数,并指出它是什么角。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画出的是一个什么角?是多少度?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都画出了自己想画的角,并测量出了角的度数。如果让你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怎样画?

交待任务:画一个75°的角。

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说画法。 指名板演,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画角的步骤是什么?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是:第一步,先画一条(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

)重合,0刻度线和(

)重合;第二步,在量角器上与所画角的度数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

);第三步,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

),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这样就画出了一个角。

师板书:两合、找点、连线

教师按画角的步骤演示75°的画法。

师:对于画角,你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要注意的问题? 师: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用其他方法画一个75°的角吗? 学生讨论、交流。

师介绍三角板画角:认识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没有75°角,那怎样画呢?

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可以用两块三角板,45°的角和30°的角拼到一起就是75°。 学生试着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用量角器画出20°、95°、140°的角。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2、用三角板画出15°、120°和150°角。说说你是如何用三角板画角的?

思考:什么样的角可用三角板画?(两角和、两角差是15°的倍数的角。) 说说下列各角哪个可用三角板画?90°、80°、165°、145°

3、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并和同桌交流你折角的过程。90°

45°

135°

4、选择题:

(1)量角的大小,要用(

)。

A.直尺

B.量角器

C.三角板 (2)用量器画角时,要先画一条(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A.100的角

B.150的角

C.300的角

5、判断

(1)画指定的角一定要用量角器。

(2)210°的角是无法画的,因为量角器上最大的度数180°。

6、试画一个210度的角。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半圆仪画角的步骤是什么?

师:画角时,要根据角的度数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以便准确快速的画出角。

第14篇:《画》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画》说课稿

五峰中心学校

杨有兰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说教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要以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诵读文本,触摸语言,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读中体悟语言之精妙,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从而知其味,得其趣,悟其神。并树立“生活即语文”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抓住父亲的话联系实际进行重点品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三、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的“点金术”授人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讨论理解及运用,读、思、议、说、悟的方法学习。这样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 流程及设计意图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我认为一年级识字教学应该让学生先认字,然后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学会写字。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古诗诗意,认识11个生字,而将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时,我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中,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分组读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教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五、说教后反思:

认真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堂上不时地乱动、坐不住,而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紧紧停留在表面,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2.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他们参与还不够积极、主动。3.课上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仅停留在口头褒扬阶段,实效性不强。4.时间把握欠妥当,前松后紧,使得后面的教学草草了事,自己也临时对预设的教案进行了调整,连板书设计也未能按计划完成。5.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唱读的纠正: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改进:1.认真学习《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合理的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突破重、难点。2.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好课为上好课奠定基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3.用新颖、灵活的教法来指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变不爱学为爱学、乐学。4.教学中尽最大努力关注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要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5.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师评、生评、生生互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6 .每上完一节课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心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反思中不断完善,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7 .多和带同头课的老师交流,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丰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8.业余时间多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著,用新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地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形式和目前的工作。

第15篇:画 教案

画 教案

教学目标:

一、

通过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帮助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和语感、乐感的培养。

二、

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2/4拍子的节奏规律。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乐句的:“rit符号,听出和唱出渐慢和渐弱的效果。

教学难点: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随机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来发现新的难点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热身活动:全班一起背古诗两三首。(同学们,你们刚才朗诵得真好听,那时你们读出来的,可是你们听过唱出来的古诗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下面的音乐,唱出来的古诗。、、、、、刚才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二、

欣赏伴奏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感受。(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做适合的动作、、、、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旋律美不美?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是的,非常优美,宁静、抒情、动听,其实这是我国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词就更好听了。、、、)

三、

欣赏范唱音乐,说说出自哪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听出是哪一首诗了。原来古诗除了能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

四、

学生谈听到歌词后的感受。(请同学们再听一次音乐,不要打开书,也不要唱,听听唱歌词时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看谁的小耳朵最尖、最灵敏)(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吗?让我们来重听一次最后那一句音乐、、、、这种唱法叫渐慢渐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后我们唱歌遇到这个标记就要怎么唱啊?、、、、、、)

五、

认识2/4拍子,感受其强弱规律。(接下来我们再听音乐,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强弱规律,并拍出来、、、)(同学们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听出来,也能拍出来了,表扬你们自己。)

六、

学唱歌词,解决难点“一字多音“的唱法。(现在我们来学唱这手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唱。)(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告诉老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

七、

运用:将学过的古诗套进本曲旋律来唱。(我们已经会有感情地唱《画》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诗“画”每一句是几个字,那我们可部可以也选一些五个字的古诗套进去唱呢?同学们自己试一下。、、)(有哪位同学准备好了吗?请你来、、、、好听吗?老师也来唱、、、、)

八、

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我们学习了用朗读和唱的方法来表现音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可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和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你们见过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吗?让老师来模仿、、、)

九、

小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请请到的同学自己到台上选乐器,选要快,还要互让,不能抢、、、)(另外叫两位同学来学古人朗读、、、)

十、

整合:(全班朗读一次,音乐响起,没表演的同学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让老师们听听是唱的同学唱得好还是演奏的好还是乐器伴奏好。)

一、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

第16篇:画熊猫

《画熊猫》教学设计

段晓波

教案背景: 《画熊猫》这一课是自编三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如何使用计算机提供的椭圆、油漆桶和橡皮等工具来绘画简单的图形和图画,处理图形信息。

2、通过观察,概括出熊猫明显特征,在绘画时熊猫只需用到简单的几何图形和黑白简单色,简单易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创造自己作品的兴趣。

4、学会保存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机中简单的绘图工具画图,并培养学生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

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画出可爱的小熊猫。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视频,导入活动

1、播放小熊猫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师:小熊猫可爱吗?(板书:可爱)说说它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可爱呢?

3、学生说一说大熊猫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归纳,板书)

4、同学们真棒,那么大家再想一想,根据小熊猫的特征,我们通过什么图形、颜色来表现合适呢?

5、指名说一说。

二、尝试工具,做好准备,老师示范。

1、打开画图软件;

2、找出画大熊猫所需要的工具如圆、油漆桶等,做好工具准备。

3、教师演示如何画熊猫: A.画熊猫头部

(1)单击椭圆工具。 (2)单击椭圆样式一。

(3)按住鼠标左键不放,轻轻拖动,画出一个椭圆,作为熊猫的头部。 (4)画熊猫的眼睛,耳朵,嘴巴等。 (5)用橡皮擦出多余的线条。 B.画熊猫的躯干和四肢。

(1)用椭圆工具三画熊猫的躯干。 (2)再次用椭圆工具画出熊猫的四肢。(正圆:shift+椭圆) (3)如画得不好可使用橡皮工具。 C.着色

用油漆桶工具给画好的小熊猫着色,着色时注意所着区域封闭,必要时可以使用放大镜工具予以帮助。

三、创作作品

学生上机绘画。进行创作。

(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工具可以随意选择,综合利用,不必拘泥于一种方式和途径。如利用铅笔工具,也可以画出椭圆、圆形等。)(教师巡视指导)

四、保存文件 欣赏作品

1、保存文件:

教师指导学生保存文件。(单击文件保存,确定图片保存位置,将文件为可爱的小熊猫,单击保存)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里。

注意:存储是信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存储的信息可以被重新调用。计算机具有存储功能。完成的画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为了避免突然断电或者死机等造成信息丢失,要及时地保存文件。

2、欣赏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提倡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像\"与\"不像\",应以赞扬为主,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经验进行不同的要求与指导。)

五、活动交流

通过画大熊猫,请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手工画画与计算机画画的不同?

六.板书设计 黑眼圈,圆耳朵

可爱 胖乎乎,毛茸茸

黑,白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是在电脑上画画,每位学生的画画兴趣都很高。重在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主动摸索方法,掌握操作技能。通过选择工具、样式以及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成功创作中体验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乐趣,并通过巩固练习、讨论交流经验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能正视在计算机操作中遇到的困惑,将基本操作技能内化吸收,为后面的计算机学习打好基础。

第17篇:画森林

画森林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会认5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森林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森林最终将会枯死。

4、初步感知生态平衡的深远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通过画家一次一次的修改让学生感悟到森林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枯、杨、抖”。整体感知,精读第1—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考,以疑促学

1、示课文中的三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自由谈。学生可能会说:这些画都画得很好,非常漂亮;森林里的景色很美(有……有……还有……);第二幅图上的叶子为什么都没有呢?我发现第三幅图最好看……

3、过渡:大家的小眼睛真会观察,你们知道吗?这三幅图画是出自同一位画家的手,为什么他画的森林有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森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辅导。

2、组内自主识字。教师要注意发现会学习的小组,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采用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挑读等形式,大面积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4、游戏巩固:找朋友。

5、送生字宝宝回家,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相机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体会画家画画技术的高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认读,再齐读。

2、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指导学生学写“杨、抖、枯”三个字。

3、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是左窄右宽,教师范写“杨”。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并评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另外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森林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森林最终将会枯死。

4、步感知生态平衡的深远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画家把树“画得像极了,看上去好像只要刮过一阵风,白杨树的叶子就会抖动,松树和云杉的枝条就会摇晃起来似的”。结果怎样呢? 为什么画家画得这么好,树木还会枯死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第

4、第5自然段,想想为什么画家画得这么好。树木还会枯死呢?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勾画出相关句子。

2、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相互交流发现。

是啊,这么明显的青草、小花,画家都没有注意到,多疏忽呀,所以他很乐意地重新画了一幅,还加上了青草和小花。这时,画家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3、怎样用读来体现画家的得意?抓住“得意”一词来体现。谁能演一演?(你觉得怎样得意就怎样演) 评评演得怎样?(可以从表情、动作、朗读的语气等方面去评演) 互相学着演一演,比一比谁是个最得意的画家。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可是,过了不久,树木又开始干枯,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6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画家为什么忘了画蘑菇?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帮助学生认识“找不到,并不等于没有”) 是啊,森林里还有一些我们不是经常看到的事物,但是它们却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小精灵提醒得多好啊!我们去读他们的对话? 指导朗读:抓住“可不是、怎么、不过、不是、都能”等词语读出画家自责同时又想申辩的样子。抓住“找不到、不等于没有、一定”等词语体现小精灵的态度。

分角色朗读。(可戴上小精灵的头饰)

2、画了蘑菇以后,为什么树木继续枯死了呢?读读第7自然段。画上了虫子以后画家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读读? 品读:画家真的是很满意了。读时,强调“真的,很满意……”

3、不久,怪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朗读第8自然段。看到这种情景,画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苦恼,悲伤) 谁能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呢?演一演,演的时候自己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都怪你、整个、都吃光了”;表情“惊呆了、满脸悲伤”。

4、谁愿意帮帮这可怜的画家呢?学生畅所欲言。

(可围绕着第9自然段的内容说,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谢谢你们的帮助,画家接受了你们的意见后,立刻修改了他的画。他刚一画完,森林里的青蛙就……小鸟发出了……

(让学生自己自学第10自然段)

四、课外拓展,主动发展

1.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小精灵满意了,消失在画家画的森林里了。

同学们,你们满意了吗? (预设:如果没有学生说不满意。教师可以说:老师还有点不满意,我看见过的森林还有……) 激发学生去说森林里还有什么? 啊,你们真是一个个聪明的小精灵。这样的森林更美丽了……森林之所以看起来生机盎然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森林之所以看起来生机盎然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不管是高大的还是微小的,不管是人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森林最终将会枯死。

3、如果让你画森林,你能画出一座美丽的森林吗?

4、那你们也学一学画家画一座森林吧!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笔、死、显。

2、学完了课文,这几个字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读一读?

3、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呢?(识记字形)

4、谁来提醒大家书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5、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范写。

6、学生上台书写自己最喜爱的字,大家评写。

7、集体书写,教师巡回指导。板书设计:

第18篇:石头画

石头彩绘

答应了要开教程贴的现在有时间所以来了~画的不好大家见谅总之方法可以就对了~ 先来工具

颜料~丙烯和普通颜料(建议大家用丙烯)我个人喜欢普通颜料些好调色

各种笔调色板(可以直接用颜料盒的盖子)洗笔用的小水桶(能装水的都可以)

石头当然是必备的鹅卵石的挑选如下:

找自己喜欢的形状石头表面不能太粗糙坑坑洼洼不好画也不可以太光滑否则不易上色~ 然后是自动喷漆就是清漆(也可以说是光油)画完以后喷上去显得亮很多

先放一个阿狸的成品~

接下来 第一步:

把鹅卵石清洗干净便于上色然后晾干 以下的石头就是马上要画的~

好的接下来第二步:

把石头底色调好用稍大一点的排笔顺着一个方向来回刷

这里颜色调的是丙烯蓝色加白色让蓝色更亮一些如果太粘稠一定要加水否则涂出来会不平整

刷好一面以后如果有点薄那就等着它干些以后多刷几遍 好了让咱们一起等着它自然干吧。。。。

宿舍没电没法用吹风还有一点吹风吹前面的步骤还可以但是画好以后一定要晾到石头自然干否则会回潮 我去。。。。楼楼手机快没电了。。。等着学校来电继续~

我打的比较大概看自己想要很细致也可以的 嘛。。。。。我这个打偏了一点

以用粗些的笔

然后涂上去也要按照一个方向来回涂哦现在只是涂一个大概颜色细节的地方比如颜色的明暗后面再调整~

~

颜料不可以涂太厚哦当然太薄了盖不住底色也不可以哈~

加入你喜欢一步完成也是可以的那样就不需要再完成后再做后期修改什么的~

~ 涂的时候要把铅笔的印记盖住哈还可以适当修改一下形

。。。好多消息吓我一跳……我就不一一回复了哈太多感谢大家的支持~ 现在是把肉的部分画了我水弄多了一点所以颜料有点稀需要多上几遍颜色。。。。囧~~

在是把整个色块的颜色都填充的均匀一些顺便修改一下外形把大体形状完善比如头发的轮廓等。。。。

~好冷手抖线条画粗了。。。 头发上的高光部分用浅灰刷

帽子的明暗关系画的顺序是先暗后亮

~呃。。。。忘了脸等下画 背部的颜色加深就在之前肉色上面加一点桔红

完工了可以再看看有没有修改或者补色的地方

喷漆这道工序我明天再弄学校要不了多久就熄灯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

后面还会更一些图案的步骤呼声比较大的无脸男也会更在此贴~~

般都会喷好几层~ 拍个照~完工!(马赛克是写的字)

第19篇:画杨桃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NextPage]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4)作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教诲

叮嘱

28 画杨桃

审视

老师

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教学设计

浙江省龙游县教研室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浙江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 赖正清 第一课时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

(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

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①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②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③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④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⑤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⑥唱的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

(板书:画杨桃)

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

①辨析生字:

叮嘱(右下易错)

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

②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③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

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四、演读课文,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1.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我”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角色交换再演读。教师作“我”,一学生做老师,其他学生可以选课文提供的台词,更可以自己创作相应的台词。

设计意图: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五、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严肃、严格,教诲、教育。

2.积少成多:写带有“看“”想”意思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语态想象(填空读)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从后面老师的话语可以看出,老师是不会这样问的,肯定是学生问的,而且是无疑而问,带有嘲笑的味道。)

2.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有个学生取笑说。)

4.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设计意图: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二、主旨领会(背诵读)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朗读、背诵这段话。

4.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三、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①词语意思;②课文写法;③教育意义。)

2.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3.学生交流的教育意义可能还有:①不要自以为是;②凡事要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③小事中也有做人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应该成为第二课时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

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

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

半晌—半天

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NextPage]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

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20篇:画虾

《画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词语、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悟只有仔细观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和词语,读懂齐白石观察和刻苦学习的句子。

2, 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用具

1、生字卡。

2,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书上这幅图上的小虾画得怎样?大家说一说。

2、知道它是谁画的吗?(师引出齐白石)齐白石能成为画家,和他小时候刻苦画画分不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画虾》,看看齐白石小时候是怎样学画虾的

3、板书:齐白石画虾。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2、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正确、通顺、比较流利。

3、抽学生朗读课文,并请学生评议朗读情况及字音。有没有漏或添字?是否流利?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习第二段。

(1)齐白石是在什么情况下迷上画虾的? 请大家反复朗读第二段,并理解“迷”是什么意思。勾画出描写齐白石迷恋画虾的句子。然后同学交流、讨论,举手向教师汇报。

(2)出示两组例句,请学生读一读,填一填,并说一说两句话中哪一句更好。 虾跳了起来 虾腾地跳了起来 他每天观察虾的活动 他每天仔细观察虾的活动 (感受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形象、具体些) (3)抽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听。学生再次感受齐白石着迷的情境。

2、学习第三段。

(1)齐白石画的虾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虾的句子。 (2)出示词语:“薄而透明”、“清晰可见”、“活蹦乱跳”,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出示问题:齐白石画虾画得这么好,很不容易。从哪个词语可以知其不容易?请学生画出“天长地久”这个词语。理解词语并体会齐白石画虾的刻苦用功,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4、全班朗读第三段,注意读出词语的美。带着一种欣赏、愉悦的情感朗读。 再小组

朗读,教师评议,个别朗读,学生评议。

四、总结提问

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自主识字,书写工整

1、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读一读,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组词识字,部件结合识字,口诀识字等等)。

(2)教师请学生指出在认读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似”、“姿”声母为平舌音,“乎”的声母为“h”,而不是“f”。“察”的声母为翘舌音。

(3)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4)同桌互相用生字组词并造句,看谁说得精彩。

2、书写生字。

(1)请学生观察8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安排。说出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乎”为独体字,中间一横应写得最长;“似”、“仔”、“活”应写得左窄右宽,“候”注意中间还有一竖。

(2)教师示范“细”和“候”的笔顺笔画。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4)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3、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五、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1、你能把这个故事再讲给同学听一听吗?

2、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版画论文范文
《版画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