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资助育人典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6 21:04:3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XX大学XXXX学院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多年来,XX大学XXXX学院资助育人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步伐中进行,并且始终将其作为学院学工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抓,坚持将资助育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诚信感恩教育相结合,与维护校园稳定相结合,同时,我们在帮困资助之余在精神上育人,教育所有受助学生要学会感恩,要把感恩的心化为成长的动力,精神上的育人对于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全方位健全完善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

一、基本情况

1、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公正评审助学金

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是资助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工作环节。每年六月份开始,我们即在学院范围内启动困难学生申请的初步宣传工作,向老生广泛告知申请流程和须知,新学期伊始则对新生进行资助政策的宣讲,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审定中实行动态管理,成立以系别专业为区分的认定评议小组。通过实际情况来看,我院进行困难认定申请国家助学金成功的学生为616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成功的学生为175人,贫困率达20.55% 。

2、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的育人功效

目前,学院设院内勤工助学固定岗40多个,机动岗30多个。主要岗位有学院办公室助学岗、学工办助学岗、教务办公室助学岗、图书馆助学岗、后勤服务中心助学岗、餐厅食堂助学岗、机房助学岗等。按小时计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补助,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勤工助学岗的设立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缓解了自身经济困难的压力,同时,帮助学院很多部门减轻了相对的工作压力。

3、关注学生动态,多样化资助形式开展

日程开展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家庭突发情况或者较大经济损失现象开辟特殊补助通道,在掌握了解情况后进行临时性补助的发放,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特殊优势联系企业并成立了永达奖学金,对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奖学补助以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年度的“爱心义卖”活动,将师生的爱心聚集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义卖所得将全部作为学院特困学生临时补助。

二、攻坚克难

作为一所以专科生为主体的二级学院,XXXX学院开展了具有本院特色的资助育人工作,虽然每年学院的贫困生比率皆高于平均比率,但是我们的工作始终是在有序的进行。近年来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外省市生源的逐年增加,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困难认定工作也随之加重,在学院人数多、离本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我们成立由学院XXX院长担任组长开展的困难认定工作,以专业区分民主评议为依据,以帮困育人为目标,坚持帮助真正有困难的学生不让他在学习上有后顾之忧。总之,我院的帮困助学工作压力将逐年增大,但随着国家、上海市和学校各级投入的加大,并通过学生自强不息的努力,相信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三、资助育人新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按照十八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将帮困、资助、育人落到实处, 将“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认真做好家庭经济苦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和励志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活动;有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资助的公平公正。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持续爱心义卖行动的热量,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审签人: (学院盖章)

日期:

推荐第2篇: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和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后,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秉承“和谐、爱心、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把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作为教育学生的新载体,把资助工作的全面落实作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把资助管理的严格规范作为科室考核的新要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教育引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起到了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主要部门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生资助领导组。下设以学生科、财务科、专业部人员为成员的资助管理中心,并明确了资助领导组和管理中心的责任及要求。具体工作中做到了领导组靠前指挥,学年初开会安排部署,学年末开会总结检查,日常工作抓制度、抓监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程参与。每月通报情况,每周周报总结,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指导系统和自下而上的保障体系。

(二)奖助并行、健全体系

目前,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和省教育扶贫资助为主体,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和顶岗实习并行的学生资助体系。至今,全校36128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资助金额达2709.5万元;1048人/次享受省教育扶贫资助,资助金额达209.6万元;3650人/次受到免学费资助,资助金额达333.72万元;7884人/次受到奖学金奖励,金额达111.92万元,帮助在校贫困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

(三)壮大队伍、培训骨干

为了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把资助金发放到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4台专用计算机和1台打印机。中心成立以来,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以及校内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组织了有关人员进行了骨干培训,学习政策、熟悉业务、明确职责、提高要求,有效保障了太原铁路机械学校资助工作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内高效运行。

(四)扩大宣传、注重引导

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不仅是按规定发放,同时还要宣传好、管理好、使用好、监督好。太原铁路机械学校把宣传引导作为助学育人的重要内容。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学校宣传政策、学生科解释办法、专业部组织实施、班主任动员引导的四位一体宣传模式。让每个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感受党、政府及学校的关爱,从而真正发挥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对中职学生的作用,进而保证资金的顺利发放。

二、建立公开透明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一)规范工作程序,把好发放关

首先,申请程序严格。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本人提出申请、班级民主评定、专业部初步审核、学校公示认定的申请程序。第二,学籍资助信息准确。学校自主开发了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唯一学籍”,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注重动态管理。学生学籍注册、退休转学、毕业等环节规范,及时更新上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贫困学生档案数据库,建立及时,信息准确,档案齐全。第三,管理工作及时。在工作中做到了五个“及时”,学生信息在学生入学时及时登记、审核、确认;每周及时对学籍异动学生进行变更;款项下拔后及时做好发放的通告、领取工作;学生银行卡丢失后及时补办;款项未到时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二)完善资助制度,把好监督关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组织监督是保证。首先,用规章制度保监督。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和运行制度、学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度、学生民主评议制度、资助结果公示制度、助后跟踪检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其次,用完善组织保监督。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各专业部、财务科三方相互协作监督。纪检部门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不违反国家政策,不侵害学生权益。再次,用透明公开保监督。及时公示受助学生名单,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随时抽查发放情况,杜绝了各类资金出现截留、挪用和发放不及时的现象。

(三)及时发现问题,把好使用关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始终坚持“把好事办好,钱要花在刀刃上”原则。一是教育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国家资助政策,严禁以评定和发放资助金来谋取私利或送人情、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二是通过专题教育、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在受助学生中广泛开展“有钱我该怎么花”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制止铺张浪费、吸烟酗酒、迷恋网吧等不良消费。三是所有受助学生书写承诺书,接受全校师生监督。四是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准确提供学校消费信息,及时反馈资助金发放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坚持教育引导,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品行。

(一) 助学为先

学校以国家助学金和省教育扶贫资助金为主体,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手段为补充,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交不起费用而辍学。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为金钱所困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为生病住院而成为经济负担。

(二) 励志为重

学校经常通过讲座、培训、主题班会、致学生的公开信等形式,积极开展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奋发有为,克难奋进,自强自立。

(三) 感恩为导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在贫困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组织受助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做公益活动等。现在,学校已经有数千名受助学生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企业单位的骨干和业务能手。

总之,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帮困育人”的资助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本实现了学校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乐学习、服务成长的工作目标,促进了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荐第3篇:资助育人班会设计方案

资助育人班会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活动以“资助育人”为主题,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等活动, 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资助政策, 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 宣讲诚实守信事迹, 倡导契约精神, 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自觉履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 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

二、活动地点 9.8 教室

三、活动方案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主题班会, 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密切关系.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

四、活动目的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资助育人教育相关活动, 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 从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进一步教育受资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自觉抵制高消费或奢侈浪费行为, 珍惜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心.

推荐第4篇:学校资助育人工作总结

“助困”与“育人”相结合,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

资助体系

——在校园金秋助学 推动师生结对子助学活动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 资助的不同类型和途径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有其特殊性, 因而资助工作要与育人工作密切结合, 高校资助工作要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充分发挥各种资助政策的不同育人功能, 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 通过资助工作开展育人教育, 使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诚信、自立、自强、感恩等优秀品质。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方式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每种方式在发挥其独特效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对此,高校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规范管理和实践运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

一、切实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要求把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提高到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来认识。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数量也随之上升,目前有3826人被列为校级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能否安心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业,关系我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各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支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指出,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就是解决最大的实际问题,生活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才能安心学习。

第三,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救助弱势群体,古已有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大会,是在实际行动上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团结互助为荣”。同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贫困家庭的孩子能读书,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校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音符。

第四,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接受高等教育是基本的人权,也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压力,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打工谋生,无法集中学习,学习压力极大。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助困,可促使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公平、公正和友爱。因此,只有切实做好助困工作,尽可能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才能有效缓和因贫困产生的矛盾,才能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第五,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就是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帮助他们当中一些有潜力的孩子成长为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我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制定了许多资助方法,我校的资助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2011年组织了两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格认定工作,共认定在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26人。原则上按照A档10%,B档20%,C档30%,D档40%进行划分。其中:A档381人;B档共764人;C档共1141人;D档共1540人。

2011年组织办理各项奖、助、减免、贷款等资助累计近2万人次,总计405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87.8517万元。这些资助措施100%覆盖到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国家政策,有效缓解了学生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维护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但是,应当注意到,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由于现实沉重的经济压力、城乡之间的差别、消费水平的巨大反差、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就业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等问题的存在,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自卑、焦虑、抑郁、敏感多疑、麻木冷漠、逆反偏激几个方面。

二是资助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认定机制存在缺陷, 各地对“贫困”的界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资助力度不均衡 。如对国家现有奖、助、贷、补、免五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性不强,对多种救助项目的统筹安排和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缺乏充分了解,造成教育救助力度不够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现行各项贫困生救助形式是以无偿或半偿为主,渗透着传统的救济思想,在把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视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贫困生是未来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的人群这一基本情况。

三是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现在学生助困主要是“授之以鱼”的给予性资助模式为主,“授之以渔”的自我发展激励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造成了有学生申请才予以办理。“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不能够针对个体予以更为细致地开展工作。这样的帮助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些甚至会伤害到他们相对脆弱又自卑的心灵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全过程助困育人

学生助困工作应该贯穿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阶段,包括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一是开辟“绿色通道”使新生报到不再受阻二是做好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认定及建档工作。三是持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助困工作。。四是注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校后的贷后管理工作

2.做好全方位助困育人

高校不仅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而且在精神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仅关注贫困学生的眼前困难,更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一是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二是开展发展支持教育。。三是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近

3.拓展全员助困育人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员参与到助困育人的队伍中来,拓展助困育人多元化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化教育助困。二是落实学校助困育人工作,壮大校内助困队伍。三是开拓社会捐赠渠道,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助困

三、认真开展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成人成才。

在市总工会、市教育工会的倡导和推动下,我校工会从2007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了校园金秋助学活动,五年来,校园助学活动由经济助学发展到以经济资助为主,思想、学业、生活、品行的全方位助学。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校工会在各学院开展的教师与学生“一帮一”结对子签约助学活动,切合实际、影响广泛、卓有成效。不仅深入推进了校园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实效,成为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校工会作为此活动的主办单位,通过校工会领导与全体同志群策群力、狠抓落实、创新思路,保障了活动扎实、有效发展,使我校校园金秋助学活动一直走在全市各高校前列,在此,我代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对校工会的辛勤努力和丰硕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与热烈的祝贺。

近五年来,“一帮一”助学活动创造了全新的助学形式和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助学、学业助学、品行助学、心理助学“四位一体”的助学理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助学机制。活动在校党委领导下,各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参加的“一帮一”助学活动领导小组,以师生自愿为原则,以生活、学业、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为主要帮扶对象,以师生共签“一帮一”协议为主要形式,建立完善的助学档案,设定一年为一个帮扶期,每年适情进行调整和充实,由校工会负责全校助学活动的组织协调,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进行。“一帮一”助学活动的开展以来,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学生成才、教师进步、组织提高、校园和谐“四赢”的效果,成效显著。

学生工作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实施单位,为了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活动内涵,希望各学院一如既往第给予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保障工作高效落实。在此,我对各学院提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希望各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一帮一”助学活动领导小组,做好此项工作的动员、部署、协调与指导工作。

二:狠抓落实、强调时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活动推广方案,把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参与活动比例,努力做到积极主动,高效落实,确保活动的时效性。

三:注重总结、创新思路:全面总结近年来开展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的做法和经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完善机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把师生结对子“一帮一”助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同志们,目前党和政府在高校实行的资助政策,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广大人民群众反响最好的一项制度安排。站在事业发展的新高点,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5篇:资助育人 激扬青春

资助育人.激扬青春

岁月无情,你已不是当年热血男儿,你用你的一生呵护我,伴我成长。可是岁月催人老,如今你积劳成疾,心有力而力不足。即便这样,你仍继续的为我付出,不辞辛苦的在外拼搏。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利刃,带走了你的大好年华,却不曾说声对不起。即便这样也改变不了你对我的爱。

你用你的一生换取儿的半生安逸,你的眼角已多出些许皱纹,白发已悄悄浸染你的黑发,不知何时你的背驮了,你的腰弯了。在你的面容上可以看到岁月对你的无情伤痕,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对你的摧残。在你这饱经风霜的面颊写满了你一生的酸甜苦辣,如今我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在你眼里还是未长大的孩子,感谢你的陪伴与教诲,是你教会我成长与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感恩,让我领略到阳光的妩媚,感恩,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每当 听到《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例如:我现在可以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学习,无忧无虑的过着大学学习阶段的生活,这是一个学生最感到幸福和骄傲的,可以静下心来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都是国家给我的机会,让我圆了大学梦,感谢国家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好心人;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让我们不再为学费而烦恼,再也不用为了交不起学费而断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我的梦想是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能为国家近一点微薄之力,报答国家给我这个机会。现在的职业学校都是把专业技术放在首位,而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除了有积极学习的心态,还应抱着一份感恩的心情去学好每样东西,读懂每一份感情,毕竟我们的今天是国家给的。能有幸的被国家资助,真的很感激国家为了我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我们能成才创设条件。资助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只是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暂时的困难,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在经济上长期处于困窘的局面,可是它却能使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立自强。正所谓扶贫不忘扶志,助学重在育人。而作为贫困生应该坦然面对现实,理性看待别人拥有的一切,自信自立,自强不息,凭着自己的能力赢得同学、老师和社会的尊重。我不会辜负你们殷切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这份感动会一直鞭策着我前行,我会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绝不会向困难妥协,因为我的背后有含辛茹苦的父母,有再生之恩的国家与学校期待的目光,我怎么能输?我要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不旷课、不早退。团结集体、激进向上。

有人说:“青春美好的,但又是短暂的,因而也是遗憾的。”但青春并不短暂,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只要你的生命中写下了奋斗和奉献这两个词,你就拥有了一份和太阳一样灿烂的青春。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上大学不容易,因此我加倍勤奋努力,从不敢懈怠,也从不敢奢侈在物质上的满足。我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在大学期间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定基础,回报国家,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方面,在生活上,我更加勤俭节约,不去羡慕别人奢侈的消费。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的心在成长!感谢国家资助政策——让教育变得公平,感谢政府助学金为我们这些贫困生提供了帮助,感谢那些帮助别人却不求回报的人。我不敢吹嘘自己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对得起国家的资助,能扛得起这份沉甸甸的希望,做到问心无愧!我要时刻把“感恩”二字记在心头,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今天我受助于人,明天我助他人。”,我将用一生去实现这句话! 在我那漫漫人生之中,每次受到别人的恩泽的时候,心中除了感激之外,就是报答了。我知道,我要报答的人实在太多了,有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及同学,有一直陪伴自己的朋友,还有给了我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各位领导们!一路走来,若不是他们给了我真挚的爱,给了我帮助,我又怎会有今天,我要报答他们,不只是安慰,不只是幸福,更是希望,人生的希望,生活的希望,我会努力、坚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地大光明的彼岸。在爱的阳光下,除了感受温暖外,我应该去努力奋斗,发奋图强,力图让更多的人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因此,我会把握好职中的三年时光,磨炼自己,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业,争取做一个有用的人,以便在日后能帮助更多的人,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爱的青年学生,让爱在互帮互助中永远传递,也让我得到更好的成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祖国,感谢有你,感谢你让多少向往知识的学生没有停止学业,没有停止自己的梦想,您受恩于我们,我们一定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传递到每一个莘莘学子的手中。因为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感恩。

化机:1531 姓名:刘建文

推荐第6篇:资助育人活动总结

黉阳中学关于开展学生资助育人主题教育

活动的活动总结

为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发挥资助育人功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加大资助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积极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结合我校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生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先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把资助宣传、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励志精神和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时间:

2018年3月15日—3月21日

三、活动主题 资助育人、应助尽助。

四、开展情况

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资助是基础,育人是目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各班主任切实围绕“经济资助”这个基础,精心备课,认真组织,共计20个班召开了学生资助主题班会,900多名学生参加,确保了教育活动全覆盖努力达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增强了同学们对国家助学政策的理解,使同学们意识到了作为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应具有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奋发学习、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同时各班同学还积极分享了自己对“感恩、诚信、成才”的理解和体会,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爱与奉献是永恒的主题,爱是前进的动力,正是这份爱与关怀让他们变得更坚强,也让他们更加意识到了做人要懂得感恩和诚信的重要性,坚定了他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成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栽培、关怀和资助的信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做好2017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精准扶贫工作。我校按照《淄博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组织班主任家访并向所有学生下发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认真做好记录。经过家访,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经班级民主推荐、级部评定、学校审核和公示,确定了28名“爱心一日捐”受助学生,受捐助的学生倍加感动,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感恩学校,回报社会。

同时,学校政教处、团总支也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最大可能的争取社会力量对我校学困生的资助。

黉阳中学 2018年3月15日

推荐第7篇:浅谈高校资助育人

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帮助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多年的艰苦探索和高等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对促进教育公平产生了重大意义。但具体实施还需要一定过程,目前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下是浅国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及结合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大环境背景,析论述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困境及难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局面出现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成效。

1、基本数据。近日,教育部对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自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

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 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

另外,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数的11%。

2.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情况。中央部属高校已全部按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凡符合政策规定的申请贷款学生基本上可及时得到贷款。部委属高校中工作开展较好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

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在逐步推进,绝大多数地方的高校按照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并已开始贷款审批和发放工作。2004年6月以来,湖北、河南、山

东、辽宁、安徽、河北、广东、上海、云南9个省的贷款合同金额均已超过1亿元,另外,贵州审批合同金额达到0.95亿元,工作进展较快 。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多,加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环节过多,后期监督和资助后教育力度不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更多的挑战。

1.资助工作简单化。

一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岗位发放和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

二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入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即往往视金钱为万能的。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一些内在困扰,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

2.资助项目难以确定。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1)同学相互比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再广,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一些家庭状况尚可的同学也掺和进来,真假难辨。于是,申请的同学纷纷在班级同学面前哭诉,比穷,最终依靠投票决定助学金的归宿。

(2)老师直接确定。有的老师对同学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名额多少,分轻重缓急,自行确定名单。但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是若百密一疏,二是若有人质疑暗箱操作(即使准确),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在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按说,这种方法很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干部也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一起蒙国家的钱。

3.育人功能不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还不够等问题。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在勤工助学方面,一是勤工助学的岗位大多属“劳务型”工作,二是勤工助学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

济利益,却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总之,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引导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片面理解了各项资助的内涵。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创新贫困生资助机制,优化“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1、奖(助)学金的考核机制

奖(助)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学生的欢迎,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每一项奖学金都有严格的评选制度,保证了奖(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一些高校在奖(助)学金管理中大都非常重视评选等发放前的管理,而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大学生用奖(助)学金的不理性消费也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我校在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的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同时,非常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办法要求辅导员负有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全面总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和学生的总结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

2、困难补助基金的诚信贷款制度机制

在前几年我校困难补助的发放都是无偿的,这种无偿发放机制使得有的贫困学生因认为无偿地接受资助相当于受人施舍而羞于申请困难补助, 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也得不到及时资助;而有的非贫困生反而钻政策的漏洞, 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方式获取困难补助金。这样,有限的资助经费就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困难补助金的效用,我校从2002年起对这种发放方式进行改革,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 实施贫困学生诚信贷款制度。

3、创新勤工助学的管理机制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是受到各高校普遍欢迎和重视的助学之路。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岗位公开招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加大校外助学岗位的开拓力度等形式,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机制

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资助体系中的主渠道。为了有效解决首批工商银行贷款学生违约率较高的问题,我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通过以下途径开展诚信教育“两课”教学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助学贷款,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及毕业生离校教育中专设诚信教育。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倾情报恩,首先把尚欠的贷款还完,这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成熟的表现。其次,在学校的就业网中可为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专设助学公告、友情提示栏目,提醒所有贷款同学按时还本付息。同

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根据不同学生可提前半年分别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去信,以提醒督促学生按时还本,开展“1+1”结对子活动等形式,加强贷后管理。

二是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

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工作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两者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才能建立起帮困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育人与帮困的结合:

高校助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缓解乃至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经济资助工作,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助困为契机,重视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推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全面实现助学目标,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而且是高校助学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高校助学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许多贫困学生困为经济原因伴生了很多问题,根本无法和普通学生站在同条起跑线上,贫困学生成都路上充满艰辛。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宁愿在外边做兼职也不接受各种资助,严重影响了学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守承诺,严重失信;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对各种资助形成依赖;还有部分贫困生心理负担过大,自我封闭等。这些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到高校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为高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学工部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帮困育人,加强对受助贫困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思路,贫困生资助工作以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为助学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坚持自强自立教育为核心,育人工作以 “获奖思进、获助思源、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线,做到三个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助困育人效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助学资源的效用,同时也为贫困生的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时机。在贫困生的资助实践中,结合每项资助的特点和贫困生的实际,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1、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目前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项目大多是由学校自身创造和联系的一些适合学生业余工作的岗位,就我校而言,有家教、学工组助理、办公室助理、科研助学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自食其力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贫困生走自立自助的道路,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知名教授的治学经历讲座、身残志坚人士励志讲座、成功校友、知名人士奋斗经历讲座及优秀贫困生事迹的学习讨论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教育,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收益来解决经济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2、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前提。

二、加强正面的诚信教育,这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三、深入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关键。

四、完善诚信方面的各项机制,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保证。从2003年开始,学校把每年四月份设立为“诚信教育月”,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诚信评估机制、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等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理解了诚信,提高诚信立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了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素养,学生贷款履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高校在帮困助学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3、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贫困生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是社会爱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社会爱心捐助对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虽然爱心捐助方不图回报,但是受助者不应该将接受爱心捐助理解为理所当然,,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有所回报。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我校积极开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题的贫困生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针对西安市贫困家庭的义务“一帮一”家教活动、知识援助活动、陕西三原敬老院贫困生帮扶活动、贫困生关心孤寡老人活动,使贫困生把自己的受助与对社会的回报结合起来,把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学生纷纷表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一定量的公益劳动是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回报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可见,公益劳动将育人与帮困得到了良好的结合,也教会学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5、把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

通过开拓学生科研助学岗、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立项申报等方式,促进了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同时制定和完善《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项目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科研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给与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给与表彰和奖励。以旅游与环境学院为例,2002级黄芳、张奕君两位同学积极参与赵景波老师、葛淼老师的科研项目,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学院不仅为其报销了调研、打印等费用,而且分别给与个人鼓励300元。从2005年到2006年9月,学院学生共有13篇科技论文发表,其中在《中国沙漠》、《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中国岩溶》等核心以上期刊占80%以上。通过科研奖励、科研助学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困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又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成才,是帮困工作的宗旨。然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只是帮困工作的最低目标,,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即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充分将育人工作与帮困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介绍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有关情况.中国网; 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

推荐第8篇:浅谈高校人性化资助育人

浅谈高校人性化资助育人

摘 要:加大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校园一项重要的任务。教育部发布许多优惠政策,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顺利通过这个绿色通道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国家知识科学型人才,构筑了建设和谐社会,繁荣校园的资助育人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助学指导工作

国家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高等学校贫困生的问题,为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2000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02年开始实行的国家奖学金,2005年开始设立了国家、省政府助学金。各高校也在努力完善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形成了“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即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以及学杂费减免等。

一、“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必要性

虽然国家和高校通过一系列助学措施,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基本上使他们不再为生活费和学费而发愁,能够安心学习。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无偿资助中出现的依赖现象

由于大学生中受资助的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部分困难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消极等待,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在得到资助后,

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认为是理应得到的。有些学生把学校资助看作“不拿白不拿”,想方设法挤进贫困生行列,甚至有个别学生拉关系办假手续,骗取补助或者用助学金吃吃喝喝,铺张浪费。

(二)家庭成长环境造成的心理问题

由于造成贫困生家境困难的原因各异,影响他们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态是复杂多样的。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贫困生这一群体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调节心理压力而产生了思想认识与心理上的误区。

(1)心理上的自尊和自卑的矛盾。贫困生自尊心普遍比较强,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他们也非常敏感,他们担心同学因自己的贫困而看不起自己,一些学生因此敏感多疑、自我封闭,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自卑心理。

(2)情绪孤独、抑郁。一些贫困生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并因此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遇事感到困难重重,无能为力,进而否定自我价值,对学习、生活乃至娱乐缺乏兴趣,体验不到其中的快乐,喜欢独处,沉默寡言,逃避现实,消极懈怠,形成了孤独和抑郁的消极心理状态。

(3)学业焦虑。大部分贫困生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学习基础差,但为解决生活问题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在外打工,学习时间的减少致使

贫困生在学业上的焦虑十分突出。

以往的资助大部分是停留在“助贫”的层面上。但这并非其全部内涵,除经济资助之外,大学生资助工作还应具有教育功能。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资助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节,一个良好的育人契机。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变单纯地“助贫”为“助贫”和“育人”并举,把对做好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责之一。

二、“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与信用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信用缺失问题一直是影响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为了使贷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良性循环,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国家助学贷款等国家资助模式的建立,在大学生这个层面上建立起了诚信教育的载体,应充分发挥载体的教育功能,把信用教育贯穿到助学贷款的整个过程中。为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能健康、广泛地开展,许多高校近年来一直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使他们感受到“人无信不立”的思想教育,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二)无偿资助与感恩教育、回报社会活动相结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加以继承和发扬。作为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非常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其经济资

助,以解其学业的后顾之忧。但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这对于完善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还应适时地在贫困生中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组织受助贫困生参加说一句感谢话、写一封感谢信、做一件感谢事等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教育贫困生能感他人所感、知他人之情,学会感谢人,常怀感恩心。

(三)勤工助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勤工助学正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深入实践的有效方式之一。 勤工助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勤工助学还有利于大学生锻炼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大量事实表明,高质量的勤工助学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质量的勤工助学活动是能体现当代大学生智力水平,反映大学生发展方向的实践活动。智力开发型勤工助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成才要求紧密关联,不仅能给学生经济帮助,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因而应该成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类型。为此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要做到三结合:一是与科技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教师科研课题的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科研能力;三是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四)针对性活动与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

由于多种原因,特困生这一群体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他们普遍比较自卑。经济的贫困固然可怕,精神上的“贫困”更可怕。一个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贫困,被经济贫困吓倒,自卑自弃,不思发愤自救或者弄虚作假干脆躺倒在救济金上,资助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让特困生在心理上战胜困难,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另外,用一些成功的事迹激发和鼓励贫困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贫困将是一笔财富,它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人的意志,从而能正确对待贫困并战胜贫困。优秀贫困生的典范作用也能唤起贫困生的实际行动,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我,积极进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俗语说“扶贫一时,扶志一世”、“扶贫先扶志”,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将“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主体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

[1]姜继红.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社会学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25-27.[2]樊立英.大学生勤工助学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134-136.[3] 胡保卫.试论大学生勤工助学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j].绍

兴文 理学 院学报,2002(6):103-105.

推荐第9篇:精准资助典型案例

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穷

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 中职教育精准资助典型案例

一、摘要

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脱贫,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帮扶。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穷。教师对贫困生的帮扶,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差等生”,更应倾注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贫困生的个人素质和生存能力,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最终才能达到我们追求的“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二、资助方式及内容

1、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从学生进校的那一天开始,老师就开始全面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贫困学生更要深入进行了解。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础。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

2、要关心、爱护贫困学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所谓的差等生,他们学习成绩很烂,语数外简直一塌糊涂。如果单单从学习成绩这样一个指标来衡量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全部是差生,根本看不到其优点。再加上他们家庭贫困的原因,更是不利于学生的进步的。作为职校老师,应尊重他们,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

奉献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利用我们的关怀去爱戴他们,让他们知道除了学习成绩不好,还可以动手学习技能,拥有一技之长。

3、树立目标和信念,转变思想观念

在学习之余,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生活没有目标,思想观念没有得到转变,“穷根”已深深地扎入灵魂深处。作为职校的老师,不是要教会他们学习多少文化知识,而更迫切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目标和信念,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现状。

4、技术支持

在学校,让学生积极学习技能技术,

同时积极和贫困学生家长联系,进行家访,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要,利用学校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扶。

三、实施过程 1.加强思想教育

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语数外这些科目的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专业课入手。经常找贫困生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总结性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详实的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

四、亮点做法 1.做到\"真诚\"二字

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二字

即能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学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

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学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五、显著成效

根据省厅精准扶贫精神和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安排。本着“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智”的精神,针对我校15级铁道运输管理一班佟建军、翟冬雪两名同学的优秀表现,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并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精心关怀下,两人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校表现突出,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师爱幼,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学生科 2017年5月9日

推荐第10篇:贫困学生资助典型案例

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典型案例

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为充分发挥有限资助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解困、助学、励志、锻炼、成才”的工作目标。我校主要从以下环节优化资助实效。

一、创新资助机制管理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对中职在校生适合免学费学生全额免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评议和认定,对接受中职助学金的贫困生进行认真的评选,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1、成立了学生资助办公室。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办公室,办公室以校长为组长,资助办、总务处、政教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资助办公室全面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名额比例分配,审核工作,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2、制定相关资助管理制度。

3、学生资助卡的办理。学生资助卡由学生本人自行办理,但因在实际办理过程中部份学生存在年龄不足16岁、无身份证等银行不予办理的情况,我校资助办主动和银行接洽,采取学校出证明,提供学生户口薄及监护人身份证等方式,积极主动的为学生办理好银行卡,使资助金额得以极时发放。

二、规范贫困生申报认定工作,确保资助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资助工作透明度。每项资助项目开展前,学校都利用QQ群、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通知下发到各班主任及家长,并通过校园广播、学校内张贴资助政策及资助项目,公布资助对象、条件,让全部学生知晓政策。

2、个人申报。由学生本人根据有关政策条件填写贫困生申请表,汇报家庭基本情况,以往救助情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原因等。

3.班级评定小组评议。由全班同学根据申报人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评议。

4.班主任审核。班主任根据申请理由、申报人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及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初次审核,并签署班主任意见,把符合政策要求的学生提交给资助办公室。

5.学校研究。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各班主任上报的贫困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学校贫困生总体情况,确定资助学生名额。

6.进行公示。确定资助名单后,在全校进行为其5天的公示,如公示期有导议,经调查属实,及时调整,并再进行公示。

7.建立档案。我校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建立、完善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严格执行认定程序,公开透明,公正公平。

8.实施资助。按照公示情况,对经济上贫困的学生实施资助。

9.资助发放。学生助学金由市教科局资助中心统一打卡发放到学生资助卡上,由学生自行保管。

10.及时告知:资助金到账后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及学生家长,做到家长知情。

三、不断完善贫困生档案创建工作

1.加强对家庭贫困学生档案建立工作,及时更新贫困学生信息。通过问卷调查,举办座谈会等多种形多及时跟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2.加强对资助材料保管。纸质材料分类归档,电子材料备份保管。

四、提高工作责任心,确保资助工作和谐

1、拓展资助渠道。在完善国家、社会和学校等无偿捐助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资助方式。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如半工半读,寒暑假工等,以获得一定报酬用于生活开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如我校学生可利用假期在阆中本地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做勤工俭学。

2、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宣传力度,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实施帮助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群体,争取得到到更广泛的支持和关注。

3、科学合理认定。将学生开具的证明材料和日常表现相结合是科学、合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较有效的途径。全面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而不是片面关注、相信“证明”,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名需要资助的“真困难生”,做到“应助尽助”。

4、激发学生潜能。在资助过程中,“资助”仅是载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人成才,还需激发学生自身能动性。家庭经济难学生由于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往往存在着自卑、封闭、孤僻等消极心理。因此,想要实现“育人”目标,就须加强対他们的心理干预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气馁心、脆弱敏感心、封闭孤僻心。一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讲座、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个別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与辅导等方式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激发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追求成功的精神力量;二是通过学校社团活动,如舞蹈、摄影、礼仪、茶艺等,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多参与,展示自我特长,收获成功与快乐,获得自尊与自强,重塑信心和目标。

5、做好跟踪服务。随着时间变化,资助对象会不断变化。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资助政策,积极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跟踪资助服务,特别是要抓好他们的实习、就业工作。一是建立贫困生零距离就业制度,推行企业入校招聘,筛选出适合贫困生就业的企业岗位,专门设立贫困生就业专区,提高服务实效性。二是建立贫困生就业反馈制度。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招生就业处有针对性地定期、不定期到企业走访,了解贫困生的工作与生活情况;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入职心理,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引导。

总之,中职学生资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资助工作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題也需系统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资助实效,达到应有的资助目的。

第11篇: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典型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彭泽县浪溪中学

徐业胜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为响应上级号召,加强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让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我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努力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下面总结一下我多年来具体负责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方面的心得。

一、春风化雨,做“爱心使者”

学生资助工作的好坏与否,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庭的幸福未来,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学校、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与未来。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如何做好 “爱心使者”,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以下两点:

(1)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工作中,时常碰到一些学生对集体类的事情不是很关注,但在涉及到个人的一些事情,往往会比较关注。因此,我要求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班团干部会、飞信、学校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将上级和学校的资助制度、标准和申报程序,第一时间传达到每名同学,做到人人皆知、人人通晓。

(2)学生反映的困难及问题,现场办公,做到矛盾不上交。日

常工作中,鼓励学生与班主任、老师交流和反映问题,对于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解决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然而对学生来讲,却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因此必须做到矛盾不过夜。

二、铁面无私,做“执法先锋”

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与资助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农村,在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评定申报中,不能排除极少数同学存在混水摸鱼的现象。对此,我严格执行评选标准和资助制度,敢于唱“黑脸”,做“包公”。

(1)坚持原则,认真对待。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审批报送,自己能够严格程序、制度和标准。针对极个别学生弄虚作假现象,自己敢于较真,该家访家访、该教育教育、该取消的取消,严格按照制度标准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正义,维护了学校的威信。

(2)统筹兼顾,宽严并济。对于申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同学,要坚持做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不搞“一刀切”,也不搞“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是统筹兼顾,宽严并济、实事求是。该补助的补助,不该补助的坚决取消。如2016年秋季,我校九年级金根欣同学,因父母离异,爷爷年高体弱,交不起伙食费,我先帮她垫付,待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指标下达后,帮她申请了该项资助,让她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三、以人为本,做“知心朋友”

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简单说,就是在工作中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几年来,我坚持做到 “两

个结合”:

(1)坚持帮助学生解困的同时,力争达到与育人相结合。解困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育人的效果。工作中,自己区分资助对象,关注重点环节,在对学生资助的同时,力争达到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对学生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活动,既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施展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树立自信心,又让他们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加原动力,努力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2015年春季,学生凌晓青父亲有病,我在关心她的学习的同时,关心她的生活,让班主任为她争取到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使她学习干劲大增,本来就很聪明的她更加勤奋刻苦,以优异成绩考入彭泽二中零班。

(2)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家长密切配合。工作中,充分发挥班主任职责,积极和学校各科室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积极争取资助,还要不断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变化,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发现新情况,及时调整资助对象。这样既全面了解了学生,又促进了班级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更满意了,收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总之,作为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我热爱学生资助工作,在工作中,我时常进行换位思考,用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感受、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温暖,走出身心困境,谱写时代励志新篇章。

第12篇:小学“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教案

“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

“资助政策,助我成长” 活动意义

使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学生心中,确保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对国家和社会有所回报。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

此活动是为了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让全班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掌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性等各项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和申请程序。

2018年4月27日。 活动地点

五(2)班教室。 参加人员

五(2)班全体同学、班主任。 主持人:

本次班会形式:知识问答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为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国家中学生资助政策,普及资知识,今天,八年级三班举行以“助学教育助我成长”为主题题的班会活动。全体大家晚上好!

有人说,风雨中挺立才是真正的英雄。各位同学们,我们感谢国家助学政策给我们撑起的一片碧蓝天空,它赋予我们的是成长中的无私和求学路上的感恩。

有人说,重生是为了脱离地狱,而拨开云天见天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天堂,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报答,国家乃至学校给予我们的资助之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无私,充满帮助。

二、接下来我问你答,进入本次班会重要环节 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知识问答 问题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学杂费吗?

________同学答:免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

问题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教材费吗?

________同学答: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教科书资金,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由地方承担。同时国家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正版学生字典,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

问题三:国家对寄宿制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

________同学答: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可以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

问题四:你了解国家的营养改善计划吗?

________同学答:营养改善计划。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补助形式为向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不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营养餐地方试点。

问题五:寄宿生生活补助基本申请条件? ________同学答:(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

三、最后总结:

主持人:我们出身贫寒,但是我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喜欢探索?? 我们来自农村,家徒四壁但是我们从不抱怨,反而热爱贫穷?? 我们求学路上,追寻梦想,追求自强,寻找希望的灯塔?我们怀揣着感激,拼命让自己自强,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请班主任为此次班会做闭幕词:

班长:随着________的精彩的班会总结,报告结束和两位主持人的精彩的激励之言的话音落下,我们的班会也走向了结束的征程,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的求学之路提供了坚强后盾,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之下,好好学习,报效我们的祖国。

下面我宣布:

五(2)班会到此结束,感谢全体同学们的大力支持!谢谢!

20180427

第13篇:“学生资助育人”主题班会记录

“学生资助育人”主题班会记录

班级:五(2)班

主题:学生资助主题教育 形式:讲说、互动形式 与会师生:班主任、全班学生 班会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免保教费、普通高中免学杂费政策。

班会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助学及其他资助政策,促进相关助学育人工作可持续发展。 班会流程: (1)导入:介绍班会背景,班会目的及班会大致流程,和班会出席人员。

(2)通过介绍助学育人有关政策的资料和对学生产生的帮助,以及产生社会影响和反馈。

(3)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完成一对一诚信教育谈话和学习国家资助育人政策。

(4)班主任老师发言。 总结:

本次班会成功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国家资助育人政策,培养广大学生的诚信、关爱、感恩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觉素养和行为规范。

第14篇:学院“资助育人”主题活动报告

***学院“资助育人”主题活动报告

——资助中坚持育人 育人中创新资助 自2007年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来,为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寒门学子成长成才,进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提供保障,根据郑州大学资助中心统一工作部署,我院专门成立了***学院资助协作小组,并指定专职辅导员张舒迪老师负责此项工作,对我院学生的资助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有效保障了我院资助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保证了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在校党委和院党总支高度的重视与悉心指导下,我院的资助工作不断拓展资助渠道,建立贫困生爱心助学的长效机制,全面创新助学模式,积极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强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不断探索贫困学生帮扶的方式方法,使“经济帮扶”与“感恩回报”相结合,构筑了良好的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结构。现将我院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汇总如下:

一、以资促学习,以德助成才

每年九月新生入学期间,我院党政一把手都会亲临“绿色通道”现场,为初来乍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送上暖暖的关心和实实在在的一份安心。温馨四信——以“新生慰问”、“爱心倡议”、“关注成长”、“祝贺成功”为主题,以悉心的关注与呵护,持续鼓励学生的学习成长;学长支招——我院持续组织开展“学长导航(主要包含学、传、帮、带等)”系列活动,形成高年级优秀本科生与低年级困难学生“点对点”“点对面”的学习交流制度体系;“党员学导制”——

为新生配备一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精神激励。

在新生入学以后,我院举办“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包括组织辅导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次深度谈话,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相关教学政策和所学专业内容,明晰未来学习发展方向;开设“绿色成长课程”,主要围绕人际交往、社交礼仪、学习规划与设计等主题展开,大多采用团体辅导、课堂讲授等授课形式,让学生们可以在参与和互动中吸纳知识,创造出一种不同于第一课程教学的学习成长体验。这些举措使得学生资助工作由“授之以鱼”逐步转向“授之以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有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二、创新资助举措,完善育人机制

1.形式、载体创新: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贫困学生。我院根据贫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党员教育,进一步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进行了扶贫帮困方式上的创新。我院推出了一名教师党员加一名学生党员加一名贫困学生的“三方同行育良才”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不仅在学习中对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在生活中也可以让贫困学生继续感受到爱的温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在维护了贫困学生的尊严的同时,也使贫困学生能够在校园里能全方位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我院******专业的**同学,在大一开学伊始因家庭贫困差点儿未能圆大学梦(《大河报》报道),在受到学院的特殊资助之后,真诚地

对其负责老师说:“人家都说上大学后就轻松了,我入学以来也比较失落。但是当我知道社会、学校、学院给了那么多资助来帮助我们完成学业时,我开始变了。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责任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好好学习、回馈社会!”

2.内容、方式创新:尊严救助+义务服务+感恩反馈。开展贫困生“爱心志愿劳动”工程,一方面通过展示党员的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能够站在贫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坦然面对资助,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资助,从而充分顾及到了贫困学生的尊严。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积累的爱心服务时间越长,可支取的相应工作机会、获得助学的机会就越多;再一方面,对于已取得国家、社会、学校资助的学生,必须以实际行动兑现爱心。形式主要包括协助老师做好一些学校、学院的日常事务工作、社会实践、社会志愿服务、义务帮教等;同时,学校针对贫困学生的思想、社会服务情况,建立反馈机制。例如,我院各联系党员必须定期向学院党委汇报与贫困学生的沟通情况和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个人总结服务感想,积极反馈学生服务动态。

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在资助主题活动总结事曾这样说,“通过‘爱心志愿活动’,有不少贫困生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轻家庭的负担。我们这种资助方式,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既从经济上帮助了学生,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节约了学生外出打工而花掉大量的联系和路途上的时间。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较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三、加强诚信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我院充分利用班级微博、人人、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通过班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结合贷款工作,有效实施了“三个到位”诚信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贷款工作氛围。一是认识到位。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全部教育之中,特别是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进一步加强贷款毕业生诚信、还款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坚定其就业后按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二是分析到位。针对每个贷款毕业生,建立了包括学生学号、姓名、院系、身份证号、贷款时间、金额、学位类别、拟毕业时间、贷款合同编号、还款账号、联系电话等内容的个人信息档案,加强了申贷、在校生贷后及还贷管理,根据每个贷款学生学籍变动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提醒贷款毕业学生了解自己的还款情况,有效降低了违约发生率;三是引导到位。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诚信教育的开展,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毕业学生的还款率不断提高。

同时,我院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广泛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开展了“关爱生命,从我做起”主题教育;2013年4月21日,我院组织了“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向四川雅安灾区祈福、献爱心的赈灾活动,号召贫困生主动帮助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组织受助学生到敬老院

以及贫困地区小学开展公益活动,同时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灌输其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社会责任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新要求。我院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不断开拓学生资助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思路,使我院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受到了广大贫困生的热情称赞。面对新的要求和任务,我院资助协作小组负责老师张舒迪表示,将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探索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使资助工作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帮扶更加有力、教育更加有效、效果更加明显。

第15篇:用正面典型教育人

用正面典型教育人 用反面典型警示人

——xxxx开展正反两方面典型学习

为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汲取反面典型的经验教训,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3月20日,xxxxxx公司党支部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开展学习教育。

当天,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专题学习了高德荣先进事迹。高德荣说:“我从一个独龙族穷孩子苦孩子成长为党员领导干部,深深懂得,如果没有党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工作,不忘恩、不忘本、不妄为的信条不会改变,上不负党、下不负百姓的决心也不会改变”。高德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把“为民务实清廉”落实在行动上,生动诠释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学习他信念如山、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大爱无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务实担当、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如果说高德荣的先进事迹是给大家一次灵魂的洗涤,那么警示教育片《失去自由的忏悔》就是给大家敲响了长鸣的警钟。警示片讲述了原副州长xx等官员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修养,抵御不住诱惑,利用职权收贿受贿、侵吞国有资产、权钱交易,以致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不同岗位的典型案例,个个发人深省,使大家再一次受到了深刻教育。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正反典型爆发出来的冲击力,震撼着全体党员干部的灵魂,警示大家要管好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利,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真正做到勤政廉政、廉洁自律。

第16篇:八中管理育人典型经验

春风化雨育德入心 活动载道成德于行

—管理育人典型经验材料

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通榆八中多年来一直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在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我们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收效。

一、突出一条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素质。

印度有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完美的人格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因此,我校以学生养成教育为主线,狠抓学生德育工作,把对师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抓制度建设,使学生养成教育有章可循。

为了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除了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养成教育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优秀寝室评比》等。对学生学习、行为、礼仪、卫生、劳动、锻炼等方面提出要求,让学习强化、督促检查有章可循。

2.抓强化教育,使学生养成教育规范有序。

(1)新生入学,进行入学教育,以制度学习为主,规范学生的各种习惯。秋季开学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讲座,在学生进入校门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准,与养成教育相配合,通过电视表扬优秀学生、表彰优秀班集体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

(3)抓细节,促养成。针对养成教育内容,组织各项检查、抽查、整治。每天多次检查或抽查的常规有:进出校秩序,教室、卫生区打扫等;定时检查或不定时抽查的常规有:课间操、教室桌凳、书本摆放、学生个人卫生、就餐等;整治的常规有:进出校不穿校服,不带校徽,迟到,乱扔垃圾,说脏话,违反纪律,佩戴首饰等。所有的检查都与学生操行评定和班级、班主任的考核挂钩,让学生在学校检查、老师教育、学生监督、集体舆论的氛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报、曝光。舆论的作用是强大的,为了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利用楼门两侧电视对好人好事,常规检查的结果予以通报,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5)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对于部分后进生,通过班主任、家长、政教副校长、校长的层层教育,督促其养成良好习惯。

3.抓检查评比,使学生养成教育充满活力。

对各项常规要求检查评比,每周评出 “养成教育先进班级”,并颁发奖状奖品,评比结果与班主任考核、“优秀班主任”的评选相结合。

4.抓各项活动,使学生养成教育形成特色。

(1)抓德育主题月活动。制定具体的主题月实施方案、细则,以主题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一个主题月抓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抓整治活动。抓一个专项,解决一个问题,抓典型、重落实。 (3)抓特色活动。如:寝室内务评比,班级文明公约制定评比,精神文明班评比、文明礼仪评比等。

二、多彩活动,让良好的习惯相随 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养成十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五是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六是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七是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八是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九是养成尊重师长的良好习惯,十是养成乐观开朗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明白,自己从早到晚每一个时间段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日积月累,形成规律。各班针对班情实际,制定班规班训,强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此外,我校还设立了完善的学生会执勤制度,周一至周日,每天都有专门的学生会值周站岗,对好的习惯加以表扬,对坏的情况给与批评。在寝室还有舍管会的成员,在学生回寝后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管理,保证学生在各个时间段都能够有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会在不定时评选出优秀学生会成员和优秀舍管会成员,使学生们在工作上有更大的干劲,保证了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德育工作将坚持以素质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通榆县第八中学

第17篇:全员育人典型案例1

全员育人典型案例---刘效国老师

对象:李汉尊

情况:该同学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兴趣不大,长期不按时完成作业但该同学性格开朗,为人随和,很多孩子都喜欢和他交往。 转化过程:

一、倾注爱心,尊重他的自尊心,与其交流沟通。

以前上课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常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严重。因此,在思想上与老师对立,有时就是破罐子破摔,索性我什么也不听什么不干,你讲你的我呆着我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针对以上情况我想我应在全面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健康等情况,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首先,在学习上,我先注意对他的尊重,上课时当的给他鼓励,提问他简单的问题,如果还是答不上来,就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句婉转的提示。在他回答上来以后,又针对性地大力表扬,并要求同学们为他的进步给予掌声鼓励,一次次,同学们对他的眼神也变了,变得喜欢他了,自然他那木然的表情也变得有一丝微笑了。在生活上,我注意与他多交流,多沟通,做他的知心朋友,。

二、发现闪光点,树立他的自信心

该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只要注意观察其实他们身上有不少积极因素,不少闪光点,如果从这些闪光点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必使他们扬起希望的风帆。经过细心观察他虽然不爱说话,但很具有组织才能,我让他负责统计明天的考勤情况以及每周的安全检查表,令我没有想到是他是最负责人的。

三、与家长互相配合,坚定学困生转化的信心

与家长配合的方式,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在各方面都与家长及时沟通,互换信息。比如经常主动与家长用电话交流,在校表现当着家长的面向家长说清楚。对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对缺点指出改正的方法,并指明其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这件事也使我明白,转化学困生一定要耐心,并且要有针对性,每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不同,方法也要不同,要多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

第18篇:幼儿资助典型事迹材料.doc2

幼儿资助典型事迹材料

在今年的资助幼儿中,以为叫李锦禄的幼儿,他的遭遇很不幸,两位老师主动向幼儿园为他提出了申请。

据了解,他们家有兄弟两个,父母本来都没有工作,本村的土地都被占用,依靠养羊生活,收入很微薄。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妈妈又和爸爸离了婚,爸爸又当爹又当妈,更没有时间去劳动养家,孩子平时的衣食住行也没有了规律,每天脏兮兮的,衣服都没的换,都是老师把自己家孩子穿小的衣服给他穿。在得到资助名额后,联系不到家长,老师帮着写申请,办手续,竭尽全力的帮助孩子。

孩子的姥姥知道这件事后,感谢的话说了好几次,见一次说一次,直夸政策好,老师好。老师们也感觉很欣慰,做到了物尽其用,把资助给了最需要的孩子,给他的家庭也能减轻点负担。让孩子能更安心的在幼儿园上学。

第19篇: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材料

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努力开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新局面**县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材料(定稿)近年来,我县学生资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突出资助工作“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明确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奏响了一曲用爱心铺就贫寒学子成才的和谐之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各校配合,形成全县一盘棋的资助工作格局针对学生资助工作资助经费大、资助面宽、牵涉面广、影响程度深的新特点,我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资助中心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贫困生的认定、奖助评审办法等重大学生资助问题进行研究,有效保障了全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内高效运行。同时,各校也结合实际,由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班级具体组织各项奖励资助的评议、初审和推荐,从而形成了县局、学校和班级三级评审的资助工作新格局,保证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一)营造良好氛围。为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我局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学生民主评议制、资助结果公示制、助后跟踪教育制等制度。

第20篇:中职精准资助典型案例

中职教育精准资助典型案例

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穷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

一、摘要

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脱贫,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帮扶。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穷。教师对贫困生的帮扶,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差等生”,更应倾注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贫困生的个人素质和生存能力,才能让他们有能力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最终才能达到我们追求的“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二、资助方式及内容

1、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从学生进校的那一天开始,老师就开始全面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贫困学生更要深入进行了解。对其各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础。要充满信心地去亲近他们,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和“知心人”。

2、要关心、爱护贫困学生

任何学生、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所谓的差等生,他们学习成绩很烂,语数外简直一塌糊涂。如果单单从学习成绩这样一个指标来衡量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全部是差生,根本看不到其优点。再加上他们家庭贫困的原因,更是不利于学生的进步的。作为职校老师,应尊重他们,进可能地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爱他们,爱是具体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慢慢地去感动、感化学生。

奉献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利用我们的关怀去爱戴他们,让他们知道除了学习成绩不好,还可以动手学习技能,拥有一技之长。

3、树立目标和信念,转变思想观念

在学习之余,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生活没有目标,思想观念没有得到转变,“穷根”已深深地扎入灵魂深处。作为职校的老师,不是要教会他们学习多少文化知识,而更迫切需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目标和信念,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现状。

4、技术支持

在学校,让学生积极学习技能技术,

同时积极和贫困学生家长联系,进行家访,了解贫困生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要,利用学校的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扶。

三、实施过程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语数外这些科目的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专业课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总结性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详实的记录。 3.培养学习习惯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

四、亮点做法 1.做到\"真诚\"二字

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 2.做到\"接受\"二字

即能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学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3.做到\"理解\"二字

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学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五、显著成效

根据省厅精准扶贫精神和学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安排。本着“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智”的精神,针对我校15级春季汽车运用与维修班杨兴发、16级春季电子电工班李俊松两名同学的优秀表现,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并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精心关怀下,两人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杨兴发同学被评为2015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李俊松同学在校表现突出,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师爱幼,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机械工程部 2016年11月09日

资助育人典型范文
《资助育人典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