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9: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简答

一、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世界三大工人企业爆发,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

四、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答: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

①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③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五、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答:

1、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

2、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在某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

六、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答: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

(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七、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八、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九、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答: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①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个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②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③ 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加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十、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与联系

答: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同时,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十

一、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社会改革的作用表现在:

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

十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答: (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2)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十

三、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过程答:

(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含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 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十

四、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按照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是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是可变资本。意义 :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生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十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但其基本形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 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十

六、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答: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但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格局的变动演化,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十

七、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思想领导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政治领导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组织领导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论述题

一、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

1、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

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指导意义: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把远大目标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二、论述:怎样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具有哪些职能?

(1)就货币的产生和起源而言,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货币产生的过程揭示出:货币

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值。

②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不断运动,称为货币流通。

③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职能,是指枉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贷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三、试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二,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三,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四、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 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 波动。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发展。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 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商品价格变动的信息,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调整自 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自发地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两极分化现象,在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中,是经常发生,屡见不鲜的。

五、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通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也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一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的看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六、论述: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3)共产主义社会所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自身个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人不仅完全摆脱了自然界的奴役,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发展。还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2)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3)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 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4)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解析: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业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如下 三个阶段:

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首先,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成果。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