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架起具体事件与作文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架起具体事件与作文的桥梁

柏步芳

2007年1月12月

摘要 :作文是应该密切联系生活事件,以事件驱动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再现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作文即作人,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只有架起作文与生活事件的桥梁,作文教学才能真正真走出困境。

关键词:事件驱动教学法;生活事件;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萌芽》杂志社与全国九所著名高校共同主办的“中华杯”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的冲击波,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作文教学,这是对近几十年来作文沉闷现象的挑战,它迫使作文教学反思自身积存多年的弊端。

从教的方面看,主要是没有抓住文章写作的关键问题,而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规范”教学上。在素质教育不离口的今天,很多地区的中学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塑造”成一个个应试机器。学生作文就像是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瓷花大碗,严重地抑制甚至扼杀了人的创新精神,人为地掐断了联结生活的脐带。其实,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开发和强化。

我们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往往是先讲规矩和格式,而后就训练这种规矩和格式,或写作,或修改,意在中规中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训练成了一种纯粹的工艺制作;又由于格式是不难掌握的,于是,写作训练成了一种根本没有挑战性、没有创意的行为,再加上一切都是基于假设,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相关性,或者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一种相关性,故总是提不起兴趣。重表达,轻内容,重模式,轻创新,把学生思维限制在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僵死的教条化规范中,而漠视了他们对生活事件的真实感受与见解。我们认为,这正是失败的作文教学的根子所在。如果改用事件驱动教学训练法,则情况大为不同。

什么叫事件驱动教学训练法呢?简而言之,就是创设一个生活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有多种明显的或潜在的写作需要写作者自己去发现、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得到锻炼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把写作看作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对策或策略,并不是谁在故意给人为难、让学生去重复某种程式制作。

在写《我的老师》时,先不让学生参看任何范文,而是设定事件,直接让学生卷入“事件”,并“逼迫”他们解决包含在事件中的难题。我们可以提问:

这么多年中哪个老师骂过你?教育过你?他有哪些言行让你觉得可笑?当

他骂你、教育你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他除了骂你、教育你之外,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比如外貌、工作成绩什么的?

学生在这种事件面前是主动的,他大可以纵横捭阖,自如地处理有关问题。同时,对写作的评价标准也由过去的只论文本标准(即文章文体人合不合规范,表达通不通畅),转而看生活事件中的个人行为和思想了。这当然更入符合写作的实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便大为改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数学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瘦瘦的,不太高,鼻梁上架一付大眼镜,以致我们常为那个小鼻头难受。一口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有时也讲一两句广东话,但谁也听不懂。他的嗓门儿很大,一开口就露出两个大板牙,上课到激动处,常拿三角板很响地敲桌子,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所以我们同学很怕犯错。遇到满意的事情,他也会笑,那两个大板牙外露,也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一个生活中的普通教师便神形毕肖地站在了读者面前。学生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杜撰什么不太容易见到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了。

正是在事件驱动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文体训练统一到了事件之中,并由此体味到了生活中写作的真实情况,这比单独训练某一文体,以文体的合不合规范的评价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这种训练也给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它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单一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在激发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因而更具挑战性,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种真正面向素质教育的训练。当然,、如果操作不当,如在一个时间段训练好几种文体,易流于浮乏,无法精深。我们过去过于看重作文的工具性,把作文当作了一种手段,忽略了其人文特点。那么现在的作文训练应回到作文即作人的人文精神的教人过程中,力争为每个学生找到成功的最佳模式,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引向成名成家的精英模式。若能在作文中鼓励学生随意作文,只要能写出对生活事件的最真实的感悟,即使在内容或表达上不尽意,仍要给予充分肯定。有的学生在随笔中洋洋洒洒几千字,尽情倾诉成长的苦恼,对社会的迷惘,对人事的见解。尽管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幼稚,但并不可笑,反而是可宝贵的,因为这才是他们的生活。

湖南省教科所的李真微老师曾经把作文归纳为“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三个原则。“生命化”即激发主动性,享受生命,摄住生命瞬间,把作文当作生命的真实写照。“生活化”即把作文融入生活,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把生活当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把作文中的“人”化为生活中的“文”。“生态化”就是体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达到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作文教学应把核心定在人本身,反映人生,完善人格,以发展学生为宗旨,不只是限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上。作文即作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依我浅见,学习作文只学好一点就行了:即我们应当如何体验生活事件,处

理生活事件。也就是说,通过教学,让学生回到生活事件中去,引导他们去正视生命,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感于生活事件,再诉诸于文,达到作文与作人的和谐统一。

作文应从生活事件中来,到生活事件中去。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做架起生活事件与作文的桥梁的工程师,让作文教学安稳地过渡到素质教育的新阵营!

参考文献:

(1)周淼龙.别一种询问:写作是什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291).291.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心灵桥梁

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架起沟通的桥梁

架起沟通的桥梁

架起沟通的桥梁

架起理解的桥梁

架起沟通的桥梁

架起具体事件与作文的桥梁
《架起具体事件与作文的桥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