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4: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青山不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阅读课文感受老人形象。

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与图片。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学生齐读课题

2、检查词语预习

出示肆虐、盘踞、劲挺、归宿、荡漾、日月同辉等词语 指明学生解释词义

二、阅读“阅读提示” ,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名学生读学习要求,出示:

⑴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大家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认真快速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位山野老农面对困难,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

四、教师引领,感受“奇迹” 寻找奇迹

1、师:同学们,作者认为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要求学生默读过程中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并标注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升华自身感受)

3、小组汇报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这景色美吗?这句比喻句把──比作──?(在风的吹拂下的满山杨柳比作绿色的波浪)

师: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漫山遍野绿意盎然)

师: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改造的山沟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赞美,满腔的欣喜。)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可想而知。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上面的句子。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读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师:“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指导朗读:是啊,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那份感激深情地再读一遍课文,去寻找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 感受环境

1、自由朗读,画出答案,标注感受。

2、学生汇报

第二自然段大环境描写

师: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板书:险恶 第三自然段小环境描写

师:刚才我们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感受到山沟的环境是相当险恶的,那你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知道了什么?板书:艰苦、年纪大

师:课文还有哪些对老人年纪大的描写?

生: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

生:七位老汉已有五人离世。 生:老伴也离开了人世。

师: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仔细读读句子,思考:该怎样理解这句话?【老人知道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山沟,愿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师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 作者感情

师:作者对老人的这一行为是什么看法呢?齐读课文

6、7自然段

生:“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生:“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师:“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怎么理解?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是永恒的。 回归主题

同学们我们在回到本课的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谈谈你的理解。

小结: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不会老。

拓展提升: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板书设计:

81岁

大环境——险恶

五人离世

创造奇迹

老伴离开

小环境——艰苦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