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息烽县青山新华希望小学

陈晓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读读记记本课中“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内容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目前,本班学生已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已经学完了第三单元全部内容,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学习课文的一些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不够积极、主动,朗读课文技巧也掌握不够理想。在平时教学中多采取措施、多找方法、多分析原因。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有新起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图文结合,激情导入

出示晋西北沙尘暴时风沙肆虐的图片。这就是以前的晋西北。大家知道现在的晋西北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现在晋西北: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写的《青山不老》。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用手跟着书写,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读课文,听清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晋西北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15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段,并在旁边加上自己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一亩”有多少大?667平米,3700亩就相当于300多个青山新华希望小学这么大,有51414多间我们教室那么大。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有关语句。【板书:大环境——】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语句。

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险恶】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险恶?

(1)“肆虐”是什么意思(任意破坏) 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 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B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请同学结合注释理解这句话。

像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自己展开想象来理解和读懂词语,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2)“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盘踞”、“怪物”。

(3)把从文字当中读到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分组读:这是中国„„)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板书:小环境——】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却做到了?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他已经很老了?默读课文,划一划。【学生默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教师展示(1)(2)(3)(4)】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生活中,80多岁的老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文中句子说说)

80多岁的老人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板书:艰苦】

4、从现实再次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如此险恶困苦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美丽的景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1、导语: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为了这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文章最后为何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

“另一种东西”是指:表面上是老农创造这片绿洲,实际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造福后代的情怀。老农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是他的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学生齐读体会:作为一个„„)

“青山是不会老的”指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老农的精神不老,难道青山还会老吗?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所以----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引读【出示: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教师读)──(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然而,我们今天该怎么做呢?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六、小练笔(5分钟):把想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可亲可敬的老人所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青 山 不 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