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播学概论讲稿1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都是老熟人了,自我介绍就免了。不过,在上课之前,我先提几点上课的要求。一是纪律。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能遵守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当然,和综合大学的课堂比起来,同学们的纪律性绝对是杠杠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课堂上尽量不要和周公交朋友,当然,我也尽量不把课上成催眠曲,不给周公同志送资源。二是自由。大学课堂应当是自由的课堂,是不同思想不断碰撞的课堂,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没有道理,希望同学们能放开想象力,能积极提问交流,有任何问题 ,你随时可以举手打断我,我不怕你们的问题为难我,我更怕连为难的机会同学们都不给我。三是勤快。我记得在你们刚进校的专业介绍会上,高主任送了你们几个字,其中一个就是“勤”字,勤动手写写文章,勤动眼看看书籍,勤动脑思考问题,勤动嘴提问交流,勤上网关注信息„„俗话说天道酬勤,换句话说,勤字和你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课程。教材你们都拿到了,传播学概论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后面我们要上的新闻发言人、舆情引导等课程都会用上里面的一些理论。既然是概论就是偏理论的东西,一旦说到理论,就和枯燥、乏味、单调等等词汇有所牵连了,当然,大家也别想得太难过,到底这门课好不好学,我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留点悬念比较好,要不然这接下来的一学期也太难过了。我们的教材使用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11年出版的,对于传播无处不在的、时时翻新的传播学而言,时间上算不得新鲜,但是,就传播理论而言,已经很久没有更新的、更有权威的新的传播理论诞生了,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沿用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说,时间还是可以的。而且,这本书写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应该说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是国人编写的教材里面最好的,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说的,内容比较全面,有系统性,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可读性,我建议大家还是抽时间好好看看。我上课一般挑重点的讲,不可能把书上的内容都给你们介绍了,大家都看的懂字,我纯粹讲教材就没有意义了,但是考试还是要以教材为依据的。

除教材之外,还给大家列了几本参考文献,邵培仁编的《传播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方汉奇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二版;郑保卫编的《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一版;马新明编著的《新闻的力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龙力莉主编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案例与启示》,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喻国明编的《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时间都不是很新鲜,最近的也是10年的,更早的都到02年了,都十几年前的书了,而且最多也就出到第二版。这几本参考读物,建议大家都翻翻看,了解一下,当然,如果有野心的,就都仔细看看,特别是龙力莉的这本书,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想特别给大家推荐几本书。作为大家的指导老师,我给过大家一个阅读书目,但是那个阅读书目包括了三个方向的内容,不是很纯粹。

1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所以今天特别给大家推荐几本书。第一本是《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同学们看过多少以人名命名的书?我相信是不多的,一般以作者的名字命名的书都是不错的。这本书的英文版我有收入,当时还是在当当网上买的,并不是很厚,不过翻译成中文以后,变得很厚,有近500页,价格也要50来大洋,不便宜,当然,如果你们找得到电子版,那就省钱了。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几乎把所有的传播学理论最新的东西都揉进去了,有学者说,麦奎尔先生有个极大的强项,那就是他自己研究的东西没有他编的这本教材有力量,这书都出到第五版了,而且被很多学新闻传播的人阅读。其实很多人写教材很强,写文章不行,比如说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仅这本书,这位老兄就赚得满盆钵,大家知道他赚了多少吗?三千万美金。他一辈子就写一本教材,不停地修订,隔一两年就出一个新的修订版,所以我们就不停的买,现在这本书在当当上卖的已经是第十一版了。可以说,全世界搞人文社科的差不多都会去买一本这本书,特别是在美国的高校里面特别普及。所以说,当你只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能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不怕不成功,但是坚持和韧性刚好是我们的同学们,包括我们的很多老师所缺乏的。麦奎尔其实也是类似这样的人物,他的理论不多,但是编的教材很强。抽象思考的能力是麦奎尔这本书最大的贡献,他可以把很枯燥的理论、或者很长的文献、或者很多人写的东西糅合成一小块,把最经典的一部分呈现给大家,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第二本书叫《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这本书比较简单,但是它是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的代表性著作,这本书我们应该好好读读。在世界大战中间,你会发现,敌对的国家各自会采取什么手段。有句话大家应该很熟悉,“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的。这在战时每个国家都会采取的措施。在美伊战争中就有一个著名的虚假宣传,叫女兵林奇的故事。这个宣传出来之前,美国国内对于战争的反对声浪正愈演愈烈,战争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牺牲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国内的家长们就想召回战场上士兵,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女兵林奇的故事就横空出世了,报道一出来,然后美国国内的支持率达到一个峰值,但是后来被证实,女兵林奇的故事纯属虚构。如果大家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技巧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第三本书是《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著。都说传播弥漫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传播的源头从哪里开始的呢?我们都认为传播学是从19世纪末开始萌芽,然后二战开始繁荣,但是这本书把传播的历史溯源得更久远,一直到苏格拉底、柏拉图那些思想大家那里。柏拉图洞穴理论,苏格拉底的对话,其实这也是传播,没有传播,这些理论又缘何得以流传。亚里斯多德谈到修辞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逻辑和修辞也是为说理服务的,说理难道不是传播?这本书的强项就是把各个不同学科里面,尤其是哲学、宗教学里面那些与传播有关的东西都梳理到了这本书里面。

传播学理论里面唯一对其他学科可能有贡献的,大概就是《创新的扩散》这本书,其作者罗杰斯也是比较有名的传播学家,以后说到传播学的发展,必然是少不了这个人物的。其实,传播学这个学科里面的大量理论都不是传播学本身的,而是来自其他学科的,从人类学到动物学,大家去图书馆里面,里面的书不是都有编号么,从A到Z所有的理论都能在传播学里面找到影子,其实有不同的人在那里挖掘。比如我们的群体传播,你能很明显的看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影子。我们在研究传播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向理工科发展。我记得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当时就使用了数学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得到了答辩教授的一致肯定。其

2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实传播这门学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内容,越是学到后面,越是有这样的感受。其他学科也有这样的野心,特别是人文学科,比如我们的哲学,就想一统天下,所有的学科都是哲学派生出来的。而我们的生命学科的学者们也叫嚣着,所有的学科都是由生命学科决定的,当然,如果从物种的起源来看,的确是这样,如果人都不在了,还谈什么学科分类呢。我们传播也是,人类,人类社会,离开了传播怎么能行呢?杜威说“社会基于沟通而存在”,没有沟通,没有传播就不叫社会。所以研究人的本身,或者研究基于人而构建的社会或社权,那必然是需要传播来介绍或者解释的。我们传播学甚至还有更深的层次,哪怕你就一个人坐在一个荒岛上,不能与外界交流,但你还有一个内传播,I-to-me的传播,主我对客我的传播。你会发现,你的一举手一投足,说话、表演,这所有的东西都和传播有关。创新扩散理论是一个实证研究。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实很多同学应该也了解,人文社科类有几种研究方法,一种是思辨型的,比如我们的哲学、美学、历史等,以逻辑来支撑它的逻辑体系,当然,历史还有史料。文章好不好,你去看推论严密不严密,符不符合逻辑。还有一种就是借用自然科学方法,就是借用研究物的方法来研究人,或者说量化研究。

由于时间关系,阅读书目暂时给大家介绍这四本,以后在课堂上我还会陆陆续续给大家介绍一些传播学相关的经典书目,这些书不仅是为学传播学服务的,也是人文社科类的经典书目,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去阅读。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应该是我们不可停留的追求。这些书如果图书馆没有,我这里基本上都有电子版,翻译版本的、英文原版的,如果同学们有需要,可以到我这里来拷。不过大家都是电脑高手,找这些东西应该不在话下。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邮箱、qq和办公室,欢迎大家以任何一种方式与我交流,其实我们已经在网上交流了不少时间了,应该不陌生了,可以不用拘谨。

关于考核方案,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比较关心,这里就和大家说一下。这是一门考试课,考核分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笔试,成绩以期终考试卷面成绩为准,占总成绩的60%,综合考查本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是平时成绩,包括实训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其中实训2次,包括两次作业,占总成绩的2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课程的每个环节。

说起传播,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到底什么是传播,它的定义是什么,这是我们这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请同学们来谈谈你对传播的理解。„„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这些都是传播。拿手机为例,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麦克卢汉媒介-人的延伸理论,手机成了我们的手的延伸,眼睛的延伸。没有手机,我们的生活就变得不习惯了,我知道有同学是博客达人,微信也玩得很多,好像一天不刷微博,不发微信,生活就不完整。的确是这样,手机的诞生,不仅方便了我们的沟通,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带了了更多的乐趣。同时也有同学也说,没有手机,我们的交流会变得更为纯粹与真实,在那个以书信为主要沟通方式的年代,人们的感情更为真挚。这不无道理。不过,历史总是往前发展的,当你习惯了iphone之后,你还想用只有电话短信功能的小手机吗?生活总是在往前发展的,问题的存在不是否定事物本身,而是促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出现,正因如此,人类世界的科技才能不断更新发展。比如核武器,不能因为核武器的破坏力巨大就不发展,君不见核反应堆现在几乎遍布世界,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多少能源?物本无罪,原罪在人。

3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给大家看几张图片,大家能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大家都说的对,但是也不完全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在进行传播,关于这一点前面三张都没有问题,第四张图只有一个人,怎么也在传播?大家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是在做某个决定且不是很确定的时候感到很纠结,当然,哪些暴恐分子不算,拿刀砍人都是很坚定的样子,普通人正常人可做不到。谁来爆料一下,你在做什么决定的时候会比较纠结?„„看来大家的这种经历还是挺丰富的(插入个人经历)。其实,你的这种犹豫就是就好像是你内心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拉锯战中胜出的就体现在你最后的决定上,这个就是主我与客我的较量,当然,用到这里就是传播,专业说法叫自我传播。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传播无处不在。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件事情的?„„请你说出五个与美国有关的词汇。这些印象是怎么得来的?„„很好,同学们说的这些都能贴上美国的标签,我附带问一句,有哪些同学去过美国?在那边呆了多长时间?在你呆的这段时间里有没有感觉到与同学们说的这些词语想背的地方?„„看来亲身去感受过这些词汇的人很少。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当我们的大众传播越来越发展的时候,拟态坏境——也就是媒介给我们构筑的一种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我们对美国的这些印象几乎都是从传播中获得的:比如电影,比如美剧。每年美国大片在中国捞金捞的厉害,基本上院线每上一部美国大片,票房都是过亿的,过十亿都是很正常的,几乎占据了票房的大半江山,然后“自由女神像、民主、自由”等等价值观念就被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所熟知。中国是个大蛋糕,好莱坞也不是傻子,频繁在片中启用中国内地的演员,以讨好中国观众。当然,中国最近几年的电影也有长足发展,很多部电影都创造了票房佳绩,2013年电影市场数据显示,全国总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全年内地上映电影305部,其中60部电影票房过亿,国产片占到了33部。国产影片票房127.67亿元,同比增长54.32%,占比58.65%。相较2012年引进片票房以51.54%的占比压倒国产片,国产片在2013年重新夺回市场主动权。你们看,没有传播又怎么可能有这些。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传播呢。传播学中的“传播”一词是英语Communication的对译词。源于拉丁语中的communication和communis。在中文里,传播有传达、传染等含义。而Communication的含义包括了传达、传染、通信、交流、交通等。从词意上来讲,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完全对等。从学理上看,界定传播的概念有两种传统,一是社会学传统,一是符号学(语言学)传统。社会学家库利在定义传播的时候,强调的是传播的社会关系性。他认为,传播是人与人关系的用意成立和发展的机制。而符号学家皮尔士则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得到传达。其实这都是传播,只是不同的角度而已。从社会角度而言,没有传播,我们肯定不能好好的交流了,也不要想好好的谈恋爱了,就算是动物,还还得依靠气味来判断呢。而在传播过程中,如果没有符号,没有具有意义的符号的传递,那传播也是不成立的。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我们现在的网络,声音、文字、气味、动作„„这些都是符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4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其实关于传播,不同的学派,也有不同的定义。我相信我们区队没有不玩微信的人吧,有一个动作我相信大家都做过,那就是看到自己喜欢的,或是有价值的,总喜欢做一个动作,分享到朋友圈。这其实就是共享说,施拉姆认为“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想努力共享的信息,思想或态度。”其实不难理解,就拿我们的分享到朋友圈来说,你选择分享的动因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就是希望把我认为好的信息传给朋友们,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信息或许对我的某一个朋友有用。前段时间,我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无意间找到了名家朗诵名篇的资料,我知道郑正平老师和孟羽中老师都对这个感兴趣,而且他们在教学中或许用得上,我就顺手发连接给他们了。这就是共享。我的硬盘(500G+1T)里面有很多资料,同学们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过来淘宝。分享其实是一种境界,常在群里面看到同学们在吼“寝室有杨梅、寝室有什么什么”,同学们都是高境界的人,不过现在的小孩,很多都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不好不好。不过,说起来共享说是很有道理,不过难道共享说就没有缺陷了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很好,尽管施拉姆是我们传播学之父,但大家的学说也不是都是完美的,要不然我们直接拿此定义传播不就足够了,何必再讨论呢。所以说,不要偏信大家,不要迷信权威,我们需要个人思考。回过头来,共享说的问题在哪里?小情侣闹矛盾了,男生要解释,但是女生不听。这是什么状况?拒绝!所以传播是不成功的,信息没有完成共享!再比如,我说一句日文,翻译成中文是“好久不见,你好吗?”但是日文没有同学能听懂。也就是说,我的传播完成了,我和大家分享了我的信息,但是同学们并没有理解内容,这个分享是不成功的。(误解、独处)这就是共享说的局限性。在定义传播的时候,还有一种是互动说,就是用语言进行思想的交流。这个我倒是不想多说,其缺点和优点都是显而易见的。人际交往,必然互动,但是我们的书籍、广播、电视、广告等大众传播,互动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的,但是在新媒体上,其实还是适用的,比如论坛,比如微博。学校规定,不准谈恋爱,但是,事实如何同学们比我更清楚。这个例子其实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影响说有关系。影响说是指“传播就是某个人传递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的行为的过程”,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影响说是针对宣传效果来说的,就是说,这个宣传有效果就是一种传播,没有效果就不是传播。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很多传播只是完成了传播的过程,但是效果却不一定有,就好像学校的不准谈恋爱的规定一样。在前面有提到,界定传播的概念有两种传统:社会学传统和符号学(语言学)传统,在传播的不同定义里面,有一种就是符号说,强调传是符号的流动。B。贝雷尔森认为,“所谓的传播就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符号说对于前面的定义而言,范围是扩大了的,而且符号说里面符号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除了我们常用的文字意外,声音、图像、表情等等都是符号。看看大家手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蹬的,那个不是符号呢。我们说了这么多传播的定义,我想请同学们来思考归纳一下,这些传播的定义尽管偏向不同,但终有其本质,那他们的本质共同点是什么(⊙o⊙)?„„很好,都存在“传”、“收(受)”的行为,那具体传受的是什么东西呢?

5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笼统来说就是信息。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信息。其实也不是新名词,信息我们都司空见惯了,不过作为专业的同学而言,我们必须要了解其客观的定义。我们之前的内容换一种表达可以这样说,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可以说信息和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一切“表述”(或反映)实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极乐鸟跳舞是在求偶,烽火狼烟代表敌军来犯,红玫瑰代表爱情,等等。也就是说,广义的信息包括自然界信息和人类信息,而作为传播学而言,我们要学习的主要是人类信息,或者说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信息。社会信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过程,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进一步来说,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传播可以冠名社会传播,是人的传播,不是动物的传播,尽管我们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当然,动物传播和自然传播也是有专家在研究的,比如我们的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他们通过研究蝙蝠的信息传递方式研究出了雷达,通过研究海豚的发声方式研究超音波,等等。不过这些不在我们的学习范围内。根据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传播有哪些基本特点(⊙_⊙)?我请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很好,根据我们前面讲的不同学派对传播的定义,以及刚刚讲解的内容,传播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五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关于这一点,我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应雨辰同学在上学期的读书报告会上讲的一个例子不,就是茶杯犬与雪橇犬的例子。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解释了共通的意义空间的含义。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前面一部分我们解决了什么是传播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是传播学的问题,传播学究竟研究些什么问题?传播学,从字面含义上讲,就是研究传播的学问,传播又是社会信息的流动过程,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那么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流动过程,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的学问。但是传播究竟包含了哪些问题呢,等下我们一个个来讲。社会传播可以分为五大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我之前给大家展示过几张照片,大家说说看,那几张照片分别代表了那类传播?„„很好,看来大家都知道。应该说,社会传播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说起来,大家都很熟悉。可以说任何的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换句话说,社会传播就是在社会信息系统中进行的。如果说社会传播是一个大圆圈 ,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这五种传播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的个体,是构成其他四类传播的基础,人际传播是最普遍的传播类型,人是群居的动物,完全与世隔绝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类渴望交流,与其他人交流就构成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范围更大,但是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又有一定

6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的交叉。而大众传播是五类传播中范围最广的。可以说传播存在普遍的系统性。社会信息系统有这么几个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双重偶然的系统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有一个总结,传播学,研究的就是在社会信息系统中,几类传播的运行规律。

这样说比较笼统,不够详细。我们换个思路。中泰群体事件大家都很熟悉。那你们有谁清楚中泰群体性事件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发展的呢(⊙_⊙)?在这个事件当中,逮捕了一批人,他们是如何接受信息的(⊙_⊙)?也就是说,在群体事件中,群体中的个体传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_⊙)?在群体事件中,往往伴随着谣言的传播,谣言是怎么传播的,有什么规律,如何控制(⊙o⊙)?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预防群体性事件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我们能熟练掌握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对群体性事件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那么我们工作开展起来会更轻松,不至于毫无头绪。

我们都知道传销危害严重,有同学能具体来说一说吗(⊙_⊙)?那么多人深陷其中是主动还是被动的(⊙_⊙)?应该说现在的这些传销的组织人员实在是太低端了,用拘禁、暴力的方式发展下线,真是没水平。有同学知道文鲜明统一教吗,他居然能让他的教徒接受他的指婚,有很多人在此之前 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厉害吧,但是他的这种权威是怎么产生的呢(⊙_⊙)?这也是我们传播学要研究的问题。

招远麦当劳血案,让邪教的身影再一次曝光于公众的目光之下,邪教,披着宗教的外衣,却是干着邪恶的、反人类的勾当,包括那些恐怖势力,新疆棋牌室砍人案发生以后,新闻《1+1》披露了该事件当中唯一被生擒的犯罪分子被洗脑的过程。年轻、冲动、对伊斯兰教义的无知、对天堂的向往,构成了恐怖分子的渗透的缝隙。恐怖分子自杀、砍人等恐怖行为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但是吉米。琼斯,一个不知名于世的基督教牧师——说服教徒们作出不可思议的事情:毒死亲子,自寻短命,杀害不从命的其他教徒。此惨案致使913人丧生,包括200多名儿童。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在现代自杀史上没有先例。这又是如何发生的,他真的就有那么强大的说服力(⊙_⊙)?这也是我们传播学要研究的问题。

给大家看一段视频,BBC纪录片《走进北朝鲜》,你们看,医生治好了他们的白内障,但是他们复明以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感谢医生,而是感谢金日成、金正日,表决心要好好工作,吧啦吧啦。朝鲜民众对金日成的极度崇拜是如何形成的?这和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密切相关,也是我们的传播学要研究的问题。

说到朝鲜,我这里再和大家普及两个概念:传播障碍——是指在传播活动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比如:语言障碍、经验障碍、知沟障碍、兴趣障碍、环境障碍。传播隔阂——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

7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意误解或有意曲解。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的隔阂等。我 相信对于这两个概念,同学们结合视频会有很好的理解。

我们现在讲第三个问题:怎么学习传播学(⊙_⊙)? 要学好传播学,其重要前提是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人类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那人类的交往活动也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同学们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还应当明白,学习传播学,是为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当观念正确了,我们再来讲行动。给大家讲讲海宁警车撞人事件(2014年4月29日),通过该事件的处置始末掌握学习传播学的方法。

4月29日早上8:57分,嘉兴人论坛V在新浪微博上发帖,【今晨海宁一电瓶车驾驶员出车祸当场死亡,肇事车辆疑似警车

9:30分许,网名王叄囍的人微博发帖:1014年4月29号海宁市长安镇盐仓高速路口发生车祸交警撞死人逃逸 事发到现在依旧没有救护车到现场 这就是所谓人民警察的态度和做法?让我奶奶就这样躺在马路上距离我到现场已经有一段时间除了警察其他一概有关方面人员通通没有到场 这就是所谓你们所谓的人命警察?并附有图片。该微博截止当天中午11:21分,有28人转发,4条评论,其中网名gao-yi-qing的发微博说早上7点50多分的时候经过,有看过120的车在旁边停着的,对原帖中没有120的说法进行了驳斥。

12:40分,海宁公安于在微博上发了“关于海宁涉警交通事故的情况说明”,对该事件的初步调查情况进行了公布。

截至4月30日早上8:50,王叄囍的微博转发130条,评论94条,明显的情绪对比,对警察深恶痛绝的,毫不信任的,理智分析的,都有,但不信任的情绪更为突出。

到下午14:40左右,嘉兴万事通 转帖了海宁公安的情况说明。有26条评论。

在该事件的处置过程当中,有几个焦点问题: 一是警察撞了人然后脱了警服就跑。(群众要打他,然后跑了,打了110和120)

二是很多警察围在哪里,但是没有对尸体进行相应的处置,一直让尸体躺在地上。(120判断人死亡了,就叫殡仪馆,程序正确,但是死者为大,警察应该有一定的处置,为避免抢尸体的传言出现,应该让家属或是周围群众见证整个过程。)

三是1818黄金眼到现场采访,主要针对的是家属,警察没有做出更正面的回应,尽管在当天中午的时候发出了情况说明,但是没有积极的应对媒体。致使视频大量转载。

车祸是早上7:30分发生的,120十几分钟后就抵达,1818黄金眼是上午10点左右抵达现场的,而视频是第二日播出的,播出的内容偏向于家属,并未出现公安的信息。关于当天中午12:40公安局发出的声明并未提及。在这个过程中,公安局公关办的反映是比较慢的,在当天采访到第二天播出这段时间,完全是可

8

浙 江 警 察 学 院 备 课 纸

以召开信息发布的。而且在事情的调查处理方面,也是较慢的,公关办要以基层的调查取证为依据,所以,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要快。不能在媒体采访之前处置好,就在内容播出前抢占有利时机。

四是事件以赔偿家属70万告终。但是影响远远未止。 舆情引导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习传播学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树立正确的观念外,还应当从各类事件中总结经验,多看,多听,多练,多学,提升自身能力。

9

传播学概论讲稿3(版)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试卷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优秀读后感

自考本科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解释(推荐)

传播学概论期末重点

传播学概论讲稿1
《传播学概论讲稿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