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阅读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8: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得益彰(zhāng明显)龙吟凤哕(huì 鸟鸣声)举箸(zhù 筷子)提笔 ...

B.惟妙惟肖(xiāo相似)妇孺(rú 小孩子)皆知 强聒(guō 过分哕嗦)不舍 ..

C.迥(jiǒng 差不多)乎不同 恃(shì依仗)才放旷浩瀚无垠(yín 界限;边际) ...

D.沥(lì滴)尽心血千山万壑(hè 山沟或大水坑)锲(qì 刻)而不舍 ...

⒉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未雨绸缪温文尔雅神采奕奕消声匿迹

B.相题并论一泻千里以身殉职无所适从

C.怒不可遏流连忘返趾高气扬咄咄逼人

D.走头无路怡然自得受益匪浅循规蹈矩

⒊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潜滋暗长(生长)触目伤怀(心)

B.义愤填膺(胸)一丝不苟(假如)

C.笑容可掬(双手捧着)呼朋引伴(招引)

D.变卖典质(抵押)令人发指(直竖)

⒌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病的一项(3分) ..

A.稻田里没有鸟害,如果不扎“稻草从”,不喷洒农药,鸟雀也不会上门。

B.为防止学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不发生意外,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到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D.晚饭后,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茶杯里的雾气袅袅升起。

6古诗文填空(9分)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③,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巧用比喻,一语双关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⑤新疆独特迷人的旅游景观,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作为主人我们欢迎八方来客,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⑥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A)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B)经过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

①将A处拼音所对应的词语工工整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1分)

②B处得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③请在下面的空格内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12个字以内)(2分)

乡村不言谢( 18 分)

( 1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2)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线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育借的忐忑和不安。

(3)“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4)“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5)“今天来客,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儿。”

(6)被借者绝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7)“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别耽误了播种。”

(8)“线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拿。”

(9)外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权,犁用完了,放这儿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10)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嗑后,在要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东西还拿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11)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孩子说完便走。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12)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13)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的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瘪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了赤脚医生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致谢。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嘣”磕了三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你这是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14)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有时候,老家人到城里办事,不愿意把钱花给旅馆,就到我家借宿。每次来,他们都要给孩子带些零食,我都要习惯性地说声“谢谢”,听到我道谢,他们的神情立即变得尴尬起来,我很后悔,赶紧打住。(15)前一段日子,父亲的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

19、乡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的?请具体列举出来。(4)

答:

20、本文的主旨(中心)是什么?( 3 分)

答:

21、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

“我也碰过之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太婆那儿拿的。” 这段话的恰当位臵在第自然段与第自然段之间。理由是:4 分)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邻里之间借东西,借者自然大方,是因为被借者没有优越感,会主动借出以取悦对方。

B、本文形散而神不散,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串联起来,表现了主题。

C、结尾处一句:“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表现了大娘对我的责备,由于我的言谢,便疏远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D、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将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与城市作对比,暗讽了城市人习惯说谢谢的风气。

23、本文在处理材料方面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4 分)

答:

珍惜“有效期限”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l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吸饱水分,渐渐沉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和感恩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儿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l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的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以强国梦想为追求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l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丙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2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证的?(3分)

23.第①段引用几米漫画及小诗的作用是什么?(1分)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作用:

论证方法:

24.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不奢望上天的给予

①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李光耀送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样一行字:你想让上天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③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列亚洲第三位。

④上天给每个国家(地区)的东西,确实都不多。就拿我们知道的来说,它仅给杭州一个西湖,仅给曲阜一个孔子。。它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

⑤上天的馈赠虽然少得可怜,但它是酵母。君不见,聪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变成了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利用孔子把曲阜变成了圣城。君不见,沉思中的牛顿因那只苹果,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上无可撼动的地位;潦倒的迪斯尼利用老鼠,创造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动画帝国……

⑥也许你曾抱怨上天不公。在同龄人中间,它送给别人漂亮的容颜、富裕的家庭、聪明的脑袋;送给你的,也许只是一个旧书包。然而,假如你有幸读到了李光耀的那句话,你也许会突然振奋起来——原来那个普通的书包是上天有意送来的,说不定,若干年后它就会变成价值不菲的文物。

17.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3分)

18.开头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请联系前后文思考,将第④段横线上应填的过渡旬写在下面。(2分

20.小明擅长打篮球,可是因学习成绩差丽感到自卑。请你结合本文,联系小明的实际,以朋友的身份对他说几句劝勉的话。(3分)

⒈D⒉C⒊B⒋B⒌D

⒈古诗文填空(每句1分,共9分)(每句错别字超过两个即不得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衣沾不足惜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⑥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2、①众志成城②去掉“经过”,或去掉“让”③示例: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

(三)乡村不言谢( 18 分)

19、(1)还犁的主动把犁放好,然后说“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

( 2)还线的与主人唠一会儿家常,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

(3)借油的会叫孩子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

(4)老潘上孩子给黄麻子磕三个响头,说“命是你给的,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

(评分意见每一个要点占1 分)

20.3分本文写出了乡人的热情、质朴、真诚和乐于助人,赞美了小乡村充满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评分意见:答对乡人的品格占1 分,赞美乡村的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占2 分。)

21、4分。第(8)——(9)段之间。 ( 2 分)理由:因为这段话是写被借者说的一句体贴的话,按照上文借者的顺序,这段话是对借油者说的,所以应该排在第8 段被借线的主人说话之后。(要从文章内容出发说明理由,2 分)22.3分。B 23.4分。详略得当(或有详有略)( 1 分) ,详写了黄麻子救潘家孩子一事,略写了乡村人借犁、借线、借油等生活琐事。( 1 分)因为详写黄麻子对潘家孩子的救命之恩,从而更加突出乡村人大恩也不言谢的朴素民风。(2 分)

22.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珍惜亲情、珍惜梦想、珍惜生命。思路分析:文章先论证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再论证我们要珍惜有效期限。第①②两段论证了前者,③~⑥段论证了后者,并从三个方面论证。

23.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思路分析:文章开头引用小诗这是议论文提出论点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兴趣,引起对所提论点的重视。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根据文中论据来判断即可。24.示例:庄子说:“人生天地问,若白驹过隙。”这个句子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过得飞快的含义,告诉人们应珍惜光阴。我们现在已初中毕业,回想刚入初中的生活,犹如昨天,但不觉三年已过去,我们也应珍惜时间,抓住今天。

17.主要观点:不奢望上天的给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条件创造价值(财富)。

18.(1)引出论题。(2)作为论据证明观点。(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9.示例:对个人而言,它给每个人的东西同样少之又少。

20.示例:小明,你的篮球打得那么好,这是上天给你的资本,我们都很羡慕你,如果你能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也会成为有出息的人。

~武汉市九年级大考大阅读试题汇总

九年级古诗文阅读竞赛初初赛试题

九年级记叙文阅读

九年级阅读计划

九年级阅读答案

九年级作文阅读

语文九年级阅读

~武汉市九年级大考大阅读试题汇总(优秀)

九年级语文试题

九年级Unit7(试题)

九年级阅读试题
《九年级阅读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