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6: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醇厚的中原韵》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们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并能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对接触到得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中原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王大娘钉缸》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2、教学目标:

1)、聆听中原民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

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4)、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3、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2)、从聆听音乐作品中分析出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

3)、在鉴赏音乐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和民歌的流传变异性。

4)、学习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

三、说学法

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我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来分析、理解音乐作品,具体有下面几种:

1、自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有关中原民歌的资料,让他们预先对本课题的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探究式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讨论,在探索中获得知识。

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培养准确把握知识重点的能力。

4、视唱法:让学生敢于动口唱,来提高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这样的互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兴趣。

四、说教法

本课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通过播放影视、欣赏音乐、设置问答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具体有以下几种: 1.兴趣导入法:意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自然地进入课堂环节,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2.直观讲解法:满足学生渴望了解作品背景和内容的好奇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3.视听结合法: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受,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4.鼓励表扬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鼓励表扬学生,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或者风趣的竖起大拇指等等,这些都可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当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根据本课前所学的有关民歌内容《高亢的西北调》和《独特的民族风》,首先进行有关内容的复习。出现几首大家前两个课时的接触过的民歌,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音乐记忆并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授:

1.指出本课要讲的《醇厚的中原韵》所在的地理位置,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茉莉花》,比较不同地方对同一民歌内容的不同音乐表达,从音乐中理解不同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说出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茉莉花》的音乐风格的区别。

2.聆听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重点在听觉上感受音乐的区别,在音乐的主题旋律上充分的进行对比,从中初步认识民歌的变异性。进而理解民歌是不借助手写出记谱方法,是劳动人民自发创作并口耳相传,是不体现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3.聆听民歌《王大娘钉缸》和创作歌曲《好汉歌》,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对比这两首歌的关系,进行学习过程的拓展与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4.聆听民歌《沂蒙山小调》从而感受音乐要素(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演唱者的再度创作所起的情感力量并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以江苏民歌《孟姜女》和初中学过的《长城谣》两首歌曲作为知识的巩固点。尤其是选择了《长城谣》这首创作歌曲为代表来讲解,使学生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开阔。

三、教学拓展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补充欣赏作品,进一步体验民歌和中原民歌的特点并加以总结。

四、小结:

以著名音乐教育家柯伊达的名言来结本课:

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惟有从我们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

六、结语: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说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我愿意在教学的这片海洋当中尽情遨游,用我年轻的热情和充沛的活力为音乐教育做出贡献!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第七周——醇厚的中原韵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1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醇厚之中原韵 中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