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民歌《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初步认识其音乐风格,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以及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及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从调式、节拍、歌词、旋律等方面比较其地方特征;

二、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就你所发现的现象作分析,说一说专业音乐创作和民歌之间的关系;

三、比较一下,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这两首歌曲,初步认识并运用“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创作具有“鱼咬尾”特点的简单旋律片段,初步了解中原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茉莉花》导入: 听歌曲《茉莉花》回答问题 1:请你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2: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是哪一种类型的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以及民歌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醇厚的中原韵》

(一)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1、从曲名的字面上解读《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描绘沂蒙山风光的歌曲,是一首具有山歌风味的小调。(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2、教师范唱.(学生总结歌曲的音乐情绪以及演唱风格,揭示其“醇厚”的民歌风味。

3、聆听《沂蒙山小调》思考: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构成?这首歌曲在结构上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出鱼咬尾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4、学生跟着音乐演唱歌曲,教师评价。

7、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演唱,再次感受醇厚的民族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和演唱,使学生的感知、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从中感受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

(二)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聆听《王大娘钉缸》,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十分相似?衬词部分在歌曲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演唱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

2、学生聆听对比《好汉歌》中的相似旋律。

(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1、调式相同;

2、部分旋律相同;)

3、以《王大娘钉缸》和《好汉歌》为例探究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课本31页),学生回答,教师做具体分析、总结。

4、一句话概括民歌和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 (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源泉)

(《王大娘钉缸》总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演唱、对比来准确感受、体验歌曲轻松、明快、诙谐、幽默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三)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1、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简单讲述故事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民歌的认识。

2、与江苏民歌《孟姜女》相比较,初步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三、拓展与探究: 用鱼咬尾的方法创作一首四小节的音乐作品。

四、总结

民间音乐在世世代代传播的过程中,是经过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并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这些音乐最贴近普通百姓的欣赏需求和习惯,是拥有最广泛听众的音乐品种。它几乎是我们进行音乐创作的永不枯竭、永不过时的一口甘泉,经过作曲家巧妙地加工和再创作,就一定会产生雅俗共赏、深入人心的经典佳作。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1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4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