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8: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稍微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

(二)教授新课

1、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听彭丽媛和王世慧的版本,比较不同之处) (1)带问题欣赏

【1】两首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答:王世慧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4/4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她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3/4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2】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答:旋律舒展、感情奔放。 【3】全曲分析歌曲有几个乐句?答:带有山歌的风格四个乐句。 【4】一个乐句有几个小节?答:一个乐句两个小节。 【5】你能发现前三个乐句中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吗?答: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方法(简单介绍鱼咬尾的特点)

(2)这首民歌的结构形式

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起音乐主题的呈示。

承对主题的巩固 承上启下。

转使音乐内容深化节奏、调式、调性形成对比。

合综合全曲大团圆。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出示课件,简介民间歌舞曲——地花鼓 (2)聆听《王大娘钉缸》(带着问题聆听)

歌曲表达怎样的音乐情绪?你觉得通过聆听让你联想到所熟悉的哪首歌曲?

答:情绪: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联想到《好汉歌》尤其是衬词部分。实际上《好汉歌》这首创作歌曲正是借鉴了《王大娘钉缸》这首民歌的一些素材创作而成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仍然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之一。接着聆听《好汉歌》 (3)民歌与创造歌曲之区别

【1】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例如和声走向等等),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 【2】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发展。 【3】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 【4】不体现作者曲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例如印象派德彪西,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等等,这些作曲家都有明显的自己的风格)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1)用《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传说吸引学生注意力。(关键字:战国末期 秦始皇 万里长城 哭得尸骨都露了出来)

(2)播放课件,带着问题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1】歌词的写法是什么?

【2】情绪是如何的?答:歌词的写法采用“十二月”体的写法。

【3】聆听江苏民歌《孟姜女》,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答: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词采用“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内容概括简练,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缘由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演唱上,体现了南北风格上的差异,一刚一柔,粗犷与细腻形成了鲜明对比。

4.总结民歌的音乐特点(P31)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1

醇厚的中原韵说课稿

4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设计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