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计算工具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6: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2.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 和聪明才智。

2.在探索学习中,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算器。 【学生准备】小棒、算盘、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超市里买了生活或学习用品后,去结账时,结账处的收银员是怎样给你们算账的呢?(利用计算器来算账)用计算器来算账有什么好处呢?(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减少了排队时间) 想一想:什么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餐馆、银行、火车站售票处等地方,会计、审计、售货员等人员) 2.揭示课题: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远古计数

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如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板书:远古计数)

(二)算筹: 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1.介绍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思考: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演示: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出示情境图

(1)介绍: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2)介绍用算筹记数两种摆法(出示例题:横式和纵式图) (3)思考: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

(4)介绍: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出示例题: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5)出示情境图:思考:这个数是多少? (6)介绍“0”的表示方法

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出示例题: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后来发展成用□表示0,大约700多年前用○表示0。 (7)了解算筹的不足,产生对“新型”计算工具的需求 试一试:用小棒代替算筹表示出19612368。(学生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小棒不够用的情况)

提问:摆出来了吗?没摆出来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小棒不够用,太占地了摆不下)

(7)师:我们只是用算筹摆一个数试一试,古人不但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你知道古人要随身携带多少根吗?大约270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你想不想也随身带着?为什么?(不方便)

说明: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了解用算筹的记数方法,通过说出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的活动,体会位值制的作用。通过用小棒当算筹表示“19612368”这个活动,使学生体到算筹的不便,从而产生对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需求。

(三)算盘的认识 1.认识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说说关于算盘,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课件出示算盘结构图)

明确: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2.算盘的作用

(1)算盘可以用来记数,也可以用来计算。

(2)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

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⑶ 出示情境图观察: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35215862) ⑷ 试一试:在算盘上拨出602 和 534067。 ⑸ 思考:如果让你用算筹表示这两个数,你觉得怎么样? 用算盘记数要比用算筹记数方便许多。计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国的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6)认识两种算盘

出示例题:观察:这两个算盘,它们有什么不同?

介绍: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因为中国古时候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对算盘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以大家互相介绍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旧知。通过让学生读出算盘上的数和在算盘上拨数的活动,了解算盘的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要是用算筹表示这两个大数,会怎么样,突出算盘的便捷,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鲜等国的原因。

(四)认识计算器

1.国外计算工具的发展

我国的计算工具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发明了计算工具。 (1)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2)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是1642年,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3)认识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以用手轻轻托起,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认识计算器

(1)计算器的用途

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工具呢? 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思考: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手机上就有用起来方便) (2)介绍计算器

① 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拿出计算器,看看你手中的计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计算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强调:虽然计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 ② 请同学们看一看,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你知道哪些按键的功能?和同学交流一下。

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

CE 清除键:仅消去当前显示的数据,计算过程中,不影响前面的数据及运算,一般用于修改输错的数据。 OFF关闭键:用于停止使用计算器。 M+ 储存键:用于某些数据的记忆与储存。 M- 减少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减去。 MR呼出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呼出。 MC 消除储存键:用于消除数据的储存状态。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并寻找和新知的结合点。让学生自愿的学习新知,也更容易掌握新知

小结:这些是运算时使用的最基本的按键,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它们的功能,并在计算中灵活应用。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x2等,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时我给学生自主学习计算器功能键的机会。学生自己摸索、实验,互相讨论、交流,自己寻找、发现,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3.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步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作用。

4.小结: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且携带方便的特点。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 )计算。

2.老式算盘上方有( )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下方有( )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 ),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 4.在计算器上,+-×÷叫做( )键,AC叫做( )键。 5.clock是( )键,DATE是( )键。

6.在运算过程中,若发现已输入的数据不正确,课使用( )键清除错误。

7.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 )、( )和( )。

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对你的同伴说些什么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 有利于自我构建知识,体现主体地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工具,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认识了算盘和计算器,还知道了计算器上每个按键的功能。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五:课堂作业新设计

如果你是计算器生产商,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功能吗? (考查知识点:计算工具的认识;能力要求:了解计算器的功能)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算筹 3.算盘 4.计算机: 5.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