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神奇计算工具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3 08:32:2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连平县第一小学 冯志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和使用。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要求功能简单一些的,不要太复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

活动一:逐一出示口算题卡,以抽签游戏形式导入 (老师手上有一沓口算题卡,我设置了几个红色的地雷,我们来玩抽签游戏,要小心抽到地雷哦!) 70+20= 90-50= 25×4= 7.6+2.4= 7.6×2.4= 2100-2100÷7=

1000+125×8= 532×78= 416000÷128= ( 红色部分题目为“地雷”).(设计意图:通过在口算过程中出现一些口算困难题目, 532×78=? 416000 1

÷128=?贴小纸条出示题目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工具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能想个法子来又快又准的解决这个困难吗?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学生可能回答:算盘、计算器。

师:“对,算盘,计算器都是计算工具,它们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地运算,那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计算工具呢?

活动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课件出示(设置了图文超链接功能、动画效果),逐一简单介绍:算筹、算盘、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器等。着重让学生感受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算速度之快。

师:“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4902万亿次,怎样?很神奇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活动三:认识计算器

(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计算器在生活中各种场景使用的情况。(运用超链接功能)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器。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课件动画效果、视频展台功能)

(2)请一生介绍上台自己的计算器(利用视频展台进行实物操作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课件展示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名称,介绍运 2

算符号键、小数点键的用法。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ON关机按off。

2.学习计算器的操作:(设置了动画效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125×4,先输入1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故意按错数,抛出问题:“如果输错了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认识“CE”清除键的功能。如果输入错了,按 CE 键(设置了放大镜)清除后重新输入,继续计算。

活动四:扫雷勇士。(用计算器解决刚才口算困难的题目。)

活动目标: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1.你学会了吗?能帮同学们把刚才口算中的困难题目解决掉吗?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设置了板中板)出示:532×78= 416000÷128=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两道题的。

4.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学生演示(实物投影)

5.老师点评 :注意在输数时应该从高位输起,可以先估一估结果。

二、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算出括号的数。

(设计意图:在巩固计算器使用方法时也复习了加减乘除的验算。)(设置了动画、蒙层、橡皮擦) ( )+2151=10355 ( )-5729=41265 428 ×( )=240108 229313 ×( )=329 2.任选一个自然数,用计算器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设置了蒙层、橡皮擦)

( )×878-765×2+2000-470÷1756=( ) 3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多次计算、验证、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任选一个数,在代入以上算式中的最后计算结果还是得原来的那个数。)

3.北师大版教材36页第3题。(详见教材)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经历较大数目的几步计算,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并在此题中渗透节约、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计算的习惯。)

4.数学游戏:计算接龙,我说你算。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男女)合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设置了蒙层、橡皮擦、计时器)

(1)( )+245=( )+3194=( )-2943=( )。 (2)( )×83=( )-840=( )×29=( )。

5.拓展练习:用计算器算算,再仔细观察式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币奖励)(答案设置了动画效果)

25×3= 25×6= 25×9= 25×12= 25×15= 25×18= 25×24= 25×36= 25×48= 25×72= 25×96=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并小结: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设置了动画效果)

三、回顾小结

1.师:用计算器计算与口算、笔算相比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当运算数据特别大、计算比较复杂时,我们才借助于计算器进行快速运算,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2.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轻松一刻:学校组织数学考试,允许学生们使用计算器。在考场上,同学们都奋笔疾书,用计算器演算着各种试题。这时突然从考场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了一声惊呼:天哪,我怎么把家里的遥控器带来了!(设置了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教材第36页第

1、2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发展: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器。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内容不多,所以在讲科组教研课之前,我总觉得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常见,照着计算器按就是了,没有什么好讲的,让学生自学、多多操作实践也就会了。但当我用心地去查阅资料,挖掘教材时,才发现这一课大有讲头、而且学校老师也没有什么现成的课例,抱着试一试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课的课堂秩序不是很好掌控的,为了避免在课堂上拿着计算器当玩具摁个不停,我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在没有计算任务时要把计算器放在课桌的右上角,不可随意拿出来玩。因为事先打好了“预防针”,所以整节课的课堂秩序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以抽签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创设“埋地雷“教学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为下一环节“扫雷”埋下伏笔。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势,通过设计一些口算和大数目的计算器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要联系实践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不能过度地依赖计算器。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创设了“轻松一刻“数学小笑话这一环节,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得到了做事要认真细心的教育启示。

课件制作方面我用的希沃白板5,在练习的设计上,我由浅入深、有梯度地进行训练,比如四则运算的练习,我先出示数目较小的题目后、紧接着出示了加减乘除的验算,再出示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器的同时,既复习了验算,又能感受到学习计算器所带来的快乐。当然也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最后一道题的课件没有达到与实际教学同步,出现了一点故障,我居然没有发现,真是很不应该。

推荐第2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刘利香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

4、429×20

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3、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

9、125×8×

7、9870÷

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

8、99×99

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

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推荐第3篇:《神奇的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工具》教学设计

饶河县第二小学

付甜甜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画图软件中比较常用的三种工具:刷子、橡皮、颜色填充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了培养学生使用绘图工具的兴趣,更好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了开发和重组,把本节课的标题《变魔术》改为《神奇的工具》,以学生学习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不同任务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能力。本节课内容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其它工具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只学过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很难在独立绘画过程中找出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而且工具样式单一,也不容易创作比较理想的作品,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会被抑制。因此,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对这些图形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大胆尝试操作,积极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工具的用法及技巧,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灵活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掌握文件保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及绘画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有爱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运用引导、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五、

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老师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准备一幅没有颜色的大森林与小动物的图片放在学生机供学生使用。准备一幅可供学生自由想像设计的图片和学生自学资料、小锦囊。准备学生自评表、互评表。

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幅图片,大家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问题吗?(展示)为什么没颜色呢?原来生活在这片森林里的小动物不爱护大自然,随意的破坏环境,森林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突然有一天,这片森林和小动物都失去了颜色。怎么办呢?可急坏了这些小动物。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找回颜色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神奇的工具去帮助这些小动物好吗?

二、

任务驱动、巧妙设计

任务一: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填充工具和刷子工具的学习)

1、老师质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师:想一想,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要用到工具栏中的什么工具?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填充工具)

2、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学生认真阅读填充颜色的方法(课前准备的方法形成资料放在学生桌子上),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同学这间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3、发现问题

整个画布的颜色都变了

4、分析、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锦囊,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锦囊内容

5、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小组结合锦囊内容,合作探究用放大镜和刷子工具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巡回指导)

6、交流成果,渗透情感

找生上前展示,边说边演示,让学生总结使用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渗透情感。

任务二:清理垃圾、建设家园(橡皮工具的学习)

1、操作实践,创设情境(展示)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帮小动物们找回了颜色,可大森林现在的环境很不好,你们看,地上还有很多垃圾,小花也遭到破坏,地上已没有多少绿草了,现在我们来帮助小动物们清理垃圾,建设家园好不好?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清理垃圾呢?

生:橡皮工具(学生结合美术学科回答问题)学生尝试操作

2、发现问题

为什么用橡皮擦过的地方与我使用画线颜色不一样呢?

3、适当点拔,小组协作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总结橡皮有两种用途:擦除和绘画)

4、建设家园

用刷子工具把残缺的植物补上。并保存文件。

三、

学生反思,填自我评价表

四、

接受挑战(展示)

师生谈话,你喜欢一年四季的哪一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他自己的景

象,你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利用今天所学的工具将下面这幅图设计出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象。要求:(有绘画的人物或景物或小动物)图略 交流成果学生自评、互评

五、

总结、强化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然后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教学,对学生期盼、鼓励,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

推荐第4篇: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10.28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

4、429×20

3、2940÷28×84。三道题做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旗开得胜,当然也有个别同学由于动作慢或按错键等原因而掉了队。于是,我适时地教育学生“即使是用计算器,也需要我们认真、仔细”。

3、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与计算器比赛”的游戏,学生开始不敢比,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勇敢地站了起来。于是班里的同学分成了“计算器组”和“口算组”两个小组。其实,这次我是有意想让“口算组”赢。于是,我出示了如下四道题:72÷

9、125×8×

7、9870÷

21、(8913+5468)×0÷458。果然,“口算组”以三比一赢了“计算器组”,输的同学都大喊“不公平”。我安定了一下学生们的情绪后,请他们思考:比赛的输赢是将要的,关键是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于是,得出了如下一系列的结论:“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计算也要因题而异”、“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简算和计算器算相结合”等等。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道9999999×9999998让学生用计算器来算,可计算器却显示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的计算器显示“溢出与错误”标志,事实上这道题用计算器是无法求出答案的。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了列竖式,但很显然这种方法太麻烦。于是,我在黑板上板书出三个算式:99×9

8、99×99

8、999×98,请学生找出和刚才那道题比较“像”的一道,学生很快找出99×98,接着我又请学生按照规律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也马上就写出了999×99

8、9999×9998,我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并观察其规律,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终于得出了9999999×9999998的得数,学生们真得好兴奋!

当然,计算器的功能是宽泛的,计算器的使用是充满技巧的,计算器的型号更是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始终本着“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巧妙预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马 爱 邦 2014年10月28日

四年级语文课文上《落花生》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提问“落花生”与“苹果,石榴”有什么不同时,大多数学生从两方面谈起:一是颜色不同,二是果实生长的地方不同。这是,我班邢一泽这个小男孩举手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辨别果实成熟的方式不同。苹果呢,看颜色、形状就知道有没有成熟,而花生呢挖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成熟。” 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说:“你是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会读书,会思考。”他又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好比落花生。”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他不仅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还想到了“落花生”的可贵品质,着实难得。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本节课上完,我认为自己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下次教学时改进。

1.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过多,没有抓住重点。下次上课我要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也能节省时间。

3.朗读较少。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过少。 总之,在“六步三查”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课堂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薛 克 举

2014年10月28日

四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反思

薛 克 举

2014年10月28日

推荐第5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可先通过与学生交流、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所掌握的计算工具。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情感价值方面: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学会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教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 1

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一)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

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例如(边说边操作)

10、

325、470

9、6890

(二)计算器的认识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请同学们向你们的同桌介绍一下对计算器认识,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4

推荐第6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出示算式,快速说出答案。9999×1=9999 (学生快速报出答案) 9999×2=

9999×3= (学生不能一下子报出答案) 9999×4=

师:在计算后三题时,我们都要通过比较慢的口算或笔算的方法才能把它们的积求出来,那谁有办法不用笔算,也能快速地知道答案呢?(电脑、算盘、计算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计算工具的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1)、算盘的知识。 (2)、计算器的键盘结构。 (3)、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自主学习课本23~27页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及时指导帮助。)

2、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质疑问难。(教师收集信息,相机指导。)

三、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互动。

生1:在药店、银行等地方都是用算盘来计数的。 生2: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1。

生3:电脑是计算比较方便的一种计算用具。

生4:计算器上有开关键、运算符号键、数字键、存储运算键……

生5:CE是清除键。……

生6:开关键有写为ON/OFF也有ON/C的。 生7:按ON/OFF打开计算器,屏幕上显示“0”。

生8:在运算过程中,若发现已经输入的数据不正确,可使用清除键清除错误。

……

2、激发知识冲突。

边交流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并让学生针对学生的交流自由质疑问难。

生1:从9999×1=9999 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中能不能找到规律,直接写9999×5= 9999×7= 9999×9=的积?

生2:为什么每次计算前要清“0”。

生3:用计算器计算45×77=,为什么有的得数是3485。(由于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液精,在斜视的时候不太清楚,有些数字容易看错。如:“8”、“0”、“6”、“9”。这个学生就是把“6”看成了“8”。)

……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

2、拓展题:

(1)、4996+4997+4998+4999+5000+5001+5002+5003不用计算器能快速地算出得数吗?

(2)、3×4 33×34 333×334 3333×3334 33333×33334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两题的积,再找出规律写出后三题的积,并用计算器验算

推荐第7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你认识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 9÷9=1 1111104÷9=____ 108÷9=______ 11111103÷9=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推荐第8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

1、

2、

3、

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3.课件出示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

7、

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8.课件出示:

师:后来发展成用□表示0,大约700多年前用○表示0。

(三)了解算筹的不足,产生对“新型”计算工具的需求

1.师:试着用小棒代替算筹表示出19612368。(学生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小棒不够用的情况)

2.师:摆出来了吗?谁来试试?没摆出来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小棒不够用,太占地了摆不下)

3.师:我们只是用算筹摆一个数试一试,古人不但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你知道古人要随身携带多少根吗?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你想不想也随身带着?为什么?(不方便)

师: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了解用算筹的记数方法,通过说出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的活动,体会位值制的作用。通过用小棒当算筹表示“19612368”这个活动,使学生体到算筹的不便,从而产生对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需求。】

二、认识算盘

(一)认识算盘 1.课件出示

师:对,就是算盘。(学生随意说) 2.课件出示:

师: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二)算盘的作用

(1)师:算盘可以用来记数,也可以用来计算。

(2)师: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

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课件出示:

师:算盘上表示出的数是多少?(35215862) (4)出示:算盘

师:请你在算盘上拨出60

2、534067。

(5)师:如果让你用算筹表示这两个数,你觉得怎么样?用算盘记数要比用算筹记数方便许多。计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国的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三)认识两种算盘 1.课件出示:

2.师:观察有这两个算盘,它们有什么不同?

3.师: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因为中国古时候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对算盘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以大家互相介绍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旧知。通过让学生读出算盘上的数和在算盘上拨数的活动,了解算盘的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要是用算筹表示这两个大数,会怎么样,突出算盘的便捷,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鲜等国的原因。】

三、认识计算器

(一)国外计算工具的发展

1.师:我国的计算工具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发明了计算工具。你都知道什么? 2.认识计算尺 (1)课件出示:

(2)师: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3.认识机械计算器 (1)课件出示:

(2)师: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是1642年,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4.认识计算器和计算机 (1)课件出示:

(2)师:在莱布尼兹把帕斯卡发明的只能做加减计算的机械计算器改进成也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后,一直要到20世纪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3)师: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以用手轻轻托起,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二)认识计算器 1.计算器的用途

(1)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机工具呢?

(2)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手机上就有用起来方便) 2.课件出示: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

3.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步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作用。 4.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且携带方便的特点。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推荐第9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

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

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推荐第10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2.认识一些功能键。 (1) 由学生来说明。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呈现:

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 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8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 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 反馈计算结果。 (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第11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并会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首先谁先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1.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2.出示课件,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 2.介绍算盘的组成: 3.算盘的两种功能: 4.练习

老师说数,请你拨,比比谁拨的快

2468

6890

5632

76890

3456

7894

20948

23098

(二)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功能键: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2.计算操作:

由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然后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课件出示:计算器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26×39

312÷8

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4.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63×7842 365×734

327180÷492

三、课堂作业

1、教材30页的第

11、12题;

2、教材30页第13题看清要求在书上完成;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筹

算盘

计算器: On/c开和清除键

Off关闭键

第12篇: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神奇的计算工具。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三、精彩展示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实物投影呈现:

菜 单

酒 :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 8元 青菜: 3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四、测评反馈 (1) 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 反馈计算结果。 (4) 引导提问: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如:

①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1) 计算25×4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菜 单

酒 :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 8元

青菜: 3元

第13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内容,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备课时,我也参考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总觉得这些设计偏重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行不通吗?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工具已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

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抢答等形式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像这样类型的课,根据我们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如何做好只要\"引领\",而不是死板的传授学习呢?

第14篇: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内容,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备课时,我也参考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总觉得这些设计偏重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行不通吗?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工具已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

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抢答等形式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像这样类型的课,根据我们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如何做好只要“引领”,而不是死板的传授学习呢?

第15篇: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会简单的使用计算器。 2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2 新知探究

(一)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二)算盘

1、认识算盘

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

2、算盘的作用 算盘上的数表示多少?

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3、两种不同的算盘: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三)计算器

1、认识计算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器或类似的计算工具? 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

3、用计算器计算38+27。

4、用计算器计算30×18。

3 巩固提升

1.我国最早使用的、至今仍然行延用的计算工具是( 算盘 )。 2.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 计算器 )。 3.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是( 计算机 )。

4.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十万 )位;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十亿 )位;一个十一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百亿 )位。

5.894 700 000这个数,4在( 百万 )位,表示( 4 )个( 一百万 );8在( 亿 )位,表示( 8 )个( 一亿 )。

课堂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板书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2、算盘 认识算盘

算盘的作用

两种不同的算盘

3、认识计算器

第16篇:《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课程名称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9课时的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并重点向学生介绍了两种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目的是告诉学生算盘、电子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

纵观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本节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数学课堂中他们喜欢上的一节课,只要认真听讲,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而本节课又是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一体的课,因此在本节课学习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提升教学活动效果。利用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及课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学生课前参与: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介绍计算工具,拓宽视野

(三)算盘的认识与使用

(四)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五)课堂检测

(六)课堂总结

(七)课外拓展

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谈话引入新课

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课件动画演示】 (1)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动画】 (2)中国人发明算盘:【课件动画】 (3)17世纪初,美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课件动画】 (4)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机。【课件动画】 (5)计算机【课件动画演示】 算盘。【课件演示】大屏幕示:(算盘图片)

(1)课件出示:算盘应用情境图(课本图片:中药划价用算盘很方便,在一些银行也使用算盘。)

(2)课件: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 (3)关于算盘你还知道什么? (4)练一练: 课件出示练习题; 计算器。【课件演示】(计算器图片) (1)课件示情境图(25页)

(2)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3)自主学习,同桌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4)计算操作。

利用计算器尝试计算【课件演示】(练习题) 课件示: 课堂检测题

根据总洁课件示本节学习主要内容 未来的计算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准备好,把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打交道最多的是什么?(学生:做题计算)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数字越来越大,有的同学都悄悄用什么计算了?(学生:计算器) 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一起探究计算工具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教师补充讲解: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

师生共同观看动画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为了计算方便,发明了计算工具,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独特的计算工具算筹。但算筹携带不方便,容易损坏。

介绍算盘:大约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动画介绍:计算尺 动画介绍:机械计算机

师生观看动画计算机的介绍;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电子计算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图片展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师引导:你还在那里见过算盘?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资料图片展示各种样式大小的算盘图片。讲解: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算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请看:算盘资料拓展【课件演示】算盘图片并介绍;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世界上最长的算盘有10.1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汇报:如:不同样式的算盘;使用算盘计算的口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算盘的知识,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1、大屏幕演示:动画算盘图,可以随便拨珠,填写数字,(师生互动)大屏幕上老师拨数,让学生说算盘所表示出的数;或点名学生拨数,其他学生说(或者填写相应数字)算盘上所表示出的数。

2、课件示:算盘图(课本24页图),让学生写出算盘所表示出的数。生活中人们在算账时通常利用什么计算工具?引出计算器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介绍功能键: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种计算器。(25页计算器图) 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自己手中计算器功能键名称及用法。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 按=键,显示结果。计算后,再按on/c键,清屏。 (1)386+179

互相说说使用计算器的步骤。并尝试: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学生在大屏幕上操作演示。(大屏幕动画演示,计算器上可以操作) 试练: 825-138 并点名让学生演示操作。 试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学生用自己带的计算器操作)先估算大约得几?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1、我来当小法官(学生集体做) (1)OFF键是开机键。

(2)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3)算盘上的算珠每颗代表一。()

(4)967×89×0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简便。() (5)17世纪中期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

2、用计算器计算。(25页做一做第一题)小组比赛 55846+7646

6908×37 13027-8934

111111111÷9 66280×23

395412+10589 这一节课同学们和老师合作学习的非常愉快,相信大家也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计算工具,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知识的话,我们可以上网再查查有关资料吧。

扩充素材,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运用学生喜爱的动画视频加深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的认识,激发探究数学的欲望。 运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以及动画视频展现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人类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根据学生课前了解的算盘知识与生活中算盘应用情境图的出示和运用多媒体查阅的算盘的扩展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此部分实物算盘加上课件显示提升学习活动效果。

由多媒体呈现的动画算盘能随意拨珠,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从课件展示生活中以及学生身边列举出计算器应用实例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器上的具体操作,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尝试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恰当合理的在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精心设计练习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

据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有一些计算工具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身在农村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虽然在我的精心设计下,教学效果很好,但教学效果还是有所欠缺。

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学并交流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课件创设情境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整节课的安排上,我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第17篇: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3.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4.了解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2.怎样使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算一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你们喜欢数学吗?你们的计算能力怎样呢?出示975×18= 哪位同学能够很快的算出来呢?用什么方法?

其实计算器是计算工具的一种(板书:计算器),生活中你们还看到过哪些计算工具?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算盘

说一说对算盘的了解。让学生讲述,而后加以补充。 (1)认识算盘 (2)算盘的作用 (3)认识两种算盘

2、认识计算器

(1)让学生来说一说对计算器的了解

(2)说一说生活中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计算器? (3)小组讨论计算中各部分的名称,请几名介绍。

3、合理的选择计算工具

(1)说一说其他有计算功能的工具 (2)比赛:算一算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A)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41×6 441×6 4441×6 44441×6

(B)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 (C)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44441×6 4444441×6 44444441×6 (D)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E) 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F) 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小组交流)

三、小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同认识了计算工具,在学习过程中,你的表现怎样呢?你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你们会表现得更好。

第18篇: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2.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 和聪明才智。

2.在探索学习中,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盘、计算器。 【学生准备】小棒、算盘、计算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吗?当你们同家人在超市里买了生活或学习用品后,去结账时,结账处的收银员是怎样给你们算账的呢?(利用计算器来算账)用计算器来算账有什么好处呢?(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减少了排队时间) 想一想:什么地方、哪些行业的人员会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呢?(餐馆、银行、火车站售票处等地方,会计、审计、售货员等人员) 2.揭示课题: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远古计数

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如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板书:远古计数)

(二)算筹: 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1.介绍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思考: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演示: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出示情境图

(1)介绍: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2)介绍用算筹记数两种摆法(出示例题:横式和纵式图) (3)思考: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

(4)介绍: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出示例题: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5)出示情境图:思考:这个数是多少? (6)介绍“0”的表示方法

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出示例题: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后来发展成用□表示0,大约700多年前用○表示0。 (7)了解算筹的不足,产生对“新型”计算工具的需求 试一试:用小棒代替算筹表示出19612368。(学生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小棒不够用的情况)

提问:摆出来了吗?没摆出来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小棒不够用,太占地了摆不下)

(7)师:我们只是用算筹摆一个数试一试,古人不但用算筹记数,还用它计算,所以要随身携带。你知道古人要随身携带多少根吗?大约270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你想不想也随身带着?为什么?(不方便)

说明:算筹不方便,计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筹,简化演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就成了人们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了解用算筹的记数方法,通过说出算筹表示的数是多少的活动,体会位值制的作用。通过用小棒当算筹表示“19612368”这个活动,使学生体到算筹的不便,从而产生对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需求。

(三)算盘的认识 1.认识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说说关于算盘,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课件出示算盘结构图)

明确: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2.算盘的作用

(1)算盘可以用来记数,也可以用来计算。

(2)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

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⑶ 出示情境图观察: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35215862) ⑷ 试一试:在算盘上拨出602 和 534067。 ⑸ 思考:如果让你用算筹表示这两个数,你觉得怎么样? 用算盘记数要比用算筹记数方便许多。计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国的算盘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6)认识两种算盘

出示例题:观察:这两个算盘,它们有什么不同?

介绍: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因为中国古时候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对算盘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以大家互相介绍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旧知。通过让学生读出算盘上的数和在算盘上拨数的活动,了解算盘的记数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要是用算筹表示这两个大数,会怎么样,突出算盘的便捷,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鲜等国的原因。

(四)认识计算器

1.国外计算工具的发展

我国的计算工具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发明了计算工具。 (1)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2)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是1642年,由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发明的,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3)认识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个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每秒可以计算5000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以用手轻轻托起,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认识计算器

(1)计算器的用途

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工具呢? 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儿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思考: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手机上就有用起来方便) (2)介绍计算器

① 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拿出计算器,看看你手中的计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计算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强调:虽然计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计算) ② 请同学们看一看,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你知道哪些按键的功能?和同学交流一下。

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

CE 清除键:仅消去当前显示的数据,计算过程中,不影响前面的数据及运算,一般用于修改输错的数据。 OFF关闭键:用于停止使用计算器。 M+ 储存键:用于某些数据的记忆与储存。 M- 减少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减去。 MR呼出储存键:用于将储存数据呼出。 MC 消除储存键:用于消除数据的储存状态。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并寻找和新知的结合点。让学生自愿的学习新知,也更容易掌握新知

小结:这些是运算时使用的最基本的按键,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它们的功能,并在计算中灵活应用。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x2等,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时我给学生自主学习计算器功能键的机会。学生自己摸索、实验,互相讨论、交流,自己寻找、发现,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3.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步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作用。

4.小结: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且携带方便的特点。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 )计算。

2.老式算盘上方有( )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下方有( )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 ),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 4.在计算器上,+-×÷叫做( )键,AC叫做( )键。 5.clock是( )键,DATE是( )键。

6.在运算过程中,若发现已输入的数据不正确,课使用( )键清除错误。

7.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 )、( )和( )。

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对你的同伴说些什么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 有利于自我构建知识,体现主体地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工具,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认识了算盘和计算器,还知道了计算器上每个按键的功能。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五:课堂作业新设计

如果你是计算器生产商,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功能吗? (考查知识点:计算工具的认识;能力要求:了解计算器的功能)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算筹 3.算盘 4.计算机: 5.计算器

第19篇: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教学重点:

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

1、出示口算题,要求30秒钟内完成。3×2 14+6 36÷3 15×6 210÷21 1354×367

2、师:1354×367这么大的数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

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同学们知道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说说你们课前已收集到了哪些资料?

1、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多媒体出示: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什么?(图,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用它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2)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摆

1、

2、

3、

4、5的? 那6怎么摆呢?动动脑筋拿小棒摆摆看。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 这样

7、

8、9也就好理解了。(屏幕直接出示) 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又怎样表示呢? 这么多摆法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最清楚? 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其实,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图)那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

是的,于是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

(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感受我国古老的文明。)

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几百年来,算盘在中国流传相当广泛。就是在当代,算盘仍以它特有的功能,与现代的计算器并肩作战。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①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现在,世界各国学术界一致公认,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②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西德某学校,主人请客人们参观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后,又指着一幅挂图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代表团成员一看,竟是中国的算盘。

③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厘米,宽则为26厘米,共有117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化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后,以赞美的口气说:现在流行于世的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跟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算盘上拨一拨。

4、

9、

10、

23、50、100、378 写出算盘上的数(24页)。

三、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138+489,掌握常规计算方法。

②计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①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②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学习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认识了一些计算工具,你有什么想法?

六、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在算盘上拨一拨。

4、

9、

10、

23、50、100、378 计算器:计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

第20篇: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石桥镇中心小学:胡果硕 张玉清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数学

23、

24、25页

教材简析: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如算盘、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如算盘、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

2、认识常见的电子计算器的各种键的功能。

3、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认识电子计算器的各种键的功能。 教具:

投影仪、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算盘。 学具:

算盘、电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说说你了解或接触过哪些计算工具?

如算盘、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

2、提问:你认为这几种工具相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算盘:方便、经济、快捷。

电子计算器:方便、迅速。

电子计算机:功能多、迅速。

3、了解计算工具的产生及历史,演变(用投影出示)

①古罗马人发明的铜制算盘,②十四世纪中国人发明的算盘,③16世纪苏格兰数学家尼尔发明的尼氏骨片,④17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⑤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的机械计算器,⑥20世纪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并且出示超市的工作人员正在用计算器、计算机计算,⑦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依次出现,⑧计算机1秒能计算出几十万亿次。

4、提问:看了刚才的一段录像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人们发明的这些计算工具比笔算更迅速。

计算工具越来越来先进。

计算机不断更新。

师:随着入学技术的进步,计算工具越来越来先进。

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为将来打好基础,长大了去使用先进的计算 工具,也可以创造更先进的计算工具。

二、探究体验

1、认识算盘

⑴各自拿出算盘。提问:你能用算盘干什么?(可以计数,也可以计算)

⑵引导认识:上面的珠子,一个代表5,下面的珠子一个代表1

⑶反馈:用算盘计数表示

25、

47、9

1、372 ⑷检查并指导怎样用算盘表示数。 ⑸师引导认识用算盘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以后我们再学习怎么用算盘计算。

2、认识电子计算器

⑴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认识各种键及作用。 ⑵师检查并指导认识各种键及功能。

如时间键、日其键、存储运算键、数字键、小数点键、显示屏、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括号符号键等。 ⑶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

三、转化应用

1、填空:你了解哪些计算 工具__ __ __

2、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工具,也可以用笔算,计算下面各题。(1)497+498+499+500+501+502+503=

(2)702×21=

(3)128+284=

(4)532-178=

(5)36+295=

(6)371÷7=

3、小组合作,拿了出计算器或算盘,互相出题,互相检查订正。

神奇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计算工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