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5.仓库保管员A出于对单位领导不满,蓄意纵火烧掉仓库,发泄私愤。当他把火点燃后,发现有人正向仓库走来,觉得事情有败露因而有被判罪的危险,随即将火熄灭。

问:A的纵火行为构成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抑或犯罪即遂?请说明理由。 (1)A已经点燃了火,即已着手实施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

(2)A把火熄灭,是由于怕被人发现达不到犯罪追求的结果,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

(3)A已经着手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4)A的放火行为没有得逞,没有达到预期烧毁仓库的目的,所以不属犯罪既遂。 46.某甲系某企业经理,此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素有业务往来。某甲之父与某乙一起赌博,输给乙3000元,无力偿还。某乙以“父债子还”为理由,催逼某甲代其父偿还赌债,遭到甲的拒绝。某乙便拒付所欠该企业的货款,于是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此案应如何处理?理由何在? (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因正常的业务往来而发生债权关系,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

(2)而赌博系违法行为,赌债不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3)某乙无权向任何人讨还赌债,更不得以拒付货款的手段逼迫该企业代其经理之父偿还赌债。

(4)某乙应清偿所欠该企业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拒付货款给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某个体户甲从外地购进一批服装,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有注册商标和生产厂家名称,还有一部分仅有生产厂家名称,没有注册商标。甲认为销售没有注册商标的服装是违反商标法的行为,自己如销售这批服装,也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故准备向卖方提出退货、索赔。

问:没有注册商标的商品是否可以销售,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8分,共17分)

45.甲食品厂派采购员乙赴某地采购板栗1万斤。乙到某地看货后觉得板栗质量不错,遂与丙供销社签订了购买3万斤板栗的合同,并声明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于一周内把订货数量通知供销社。乙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厂领导未置可否。供销社于一周内未接到通知,便依约将3万斤板栗运至甲厂。因3万斤板栗大大超过甲厂的需求量,甲厂便要求退货1.5万斤,遭到供销社拒绝。甲食品厂拒付货款,为此,供销社诉至法院。 问:依照法律规定本案应如何处理?

45.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订立的合同,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但被代理人明知代理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本案中采购员乙多买2万斤板栗的行为显然是超越了代理权的行为,而甲厂领导对此越权代理行为未作出明确的否认表示,则乙的订约行为对甲厂产生法律效力,甲厂拒付贷款于法无据,为此,甲厂应承担支付全部货款的责任。

46.甲、乙等人在某县聚众赌博,甲在输掉全部赌资后,认为乙在赌博中作弊,遂恼羞成怒,用水果刀将乙当场剌死,接着,又用水果刀威胁所有在场赌徒交出赌资计人民币80余万元,而后逃逸。过了几天,甲在该县又因贩毒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问:(1)甲某犯了什么罪?

(2)法院应适用何种刑罚制度对甲某判刑? (3)此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 46.(1)甲某犯有故意杀人罪、抢劫罪、赌搏罪和贩卖毒品罪。

(2)法院应根据数罪并罚制度对甲某适用刑罚。

(3)本案应由犯罪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某甲(男)和某乙(女)原系夫妻,因感情破裂而离婚,并对财产进行了分割。离婚后,甲、乙二人的心情都很苦闷。友人劝说甲、乙复婚,二人都答应可以考虑,但并未办理复婚登记,也未同居。正在此时,甲因车祸死亡。他生前无子女,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均已早亡,仅有一同父异母兄弟某丁。某丁正在清理甲的遗产时,某乙赶来,以某甲妻子的身份要求继承甲的遗产。某丁不同意,因而引起纠纷,诉至人民法院。此案应如何处理?

45 本案中,被继承人某甲生前无子女,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均已亡故。某乙虽曾为甲的配偶,但二人已经法定程序离了婚,解除了夫妻关系,又不曾复婚,因而法律不承认某乙是某甲的配偶,她无权继承某甲的遗产。 某丁是被继承人的同父异母兄弟,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 由于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某丁应当继承被继承人某甲的全部遗产。

46.甲(1984年12月24日生)、乙(1986年12月10日生)兄弟二人在其邻人丙的教唆下,多次进行抢劫。2000年10月18日在一次作案时,甲、乙同被抓获。甲、乙、丙三人各负何种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抢劫等重大罪行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甲在实施抢劫行为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依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乙在实施抢劫行为时,不满14周岁,不应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

丙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抢劫罪,应按抢劫罪从重处罚。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刘某是某市电子管厂临时工,李某是该厂仓库保管员。刘某因参加赌博而欠下他人赌债,遂产生盗窃本厂库存铜线圈卖钱还债的念头。一日晚11时30分,刘某骑一辆三轮车窜至本厂仓库,叫醒正在睡觉的李某,令其打开仓库,并威胁李某,如不从,就向公安机关告发其开办的录像厅播放黄色录像。李某无奈,打开仓库门锁,刘某盗走铜线圈200余件,价值4000余元。后案发。

问题:(1)李某在本案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2)对李某应如何处罚? (1)李某是受刘某胁迫而参加盗窃犯罪的胁从犯。(2 分) 因为李某符合胁从犯的三个特点:

①李某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1 分)

②李某主观上明知自己的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不愿意但仍实施了犯罪行为; (1 分)

③李某是受他人胁迫而参加犯罪的。(1 分)

2)由于胁从犯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小,(1 分)所以对胁从犯,刑法规定应按其犯罪情 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 分)因此,对于李某应视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1 分) 46.甲幼年丧母,由其父抚养长大。后其父再婚。甲与继母乙关系不和,造成父子关系紧张,后矛盾激化,甲与其父立据宣布脱离父子关系。几年后,甲父死,临终留下遗书,要求把其遗产平均分给甲、乙及其与乙所生儿子丙。但在执行遗嘱时,乙阻止将三分之一遗产分给甲,声称甲与其父已脱离父子关系,已无权继承其父遗产,并将该份遗产据为已有。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甲父所立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 (2)甲父遗产应如何处理? (1)甲父所立遗嘱有效。(2 分)

理由是:甲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遗嘱自愿真实;遗嘱内容不违法。(3 分)

(2)甲方遗产按甲父遗嘱处理,即将甲方遗产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人。(3 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30岁),一日带邻居的儿子乙(12岁)上街去玩,看到有摸奖的,甲摸了几次均未中,便让乙去

摸,但乙没带钱,甲给乙5元钱,并说:“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结果,乙摸得价值20万 元的大奖。

问题:乙摸奖中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6-P226

答:

有效。因为:公民因年龄和智力发育的不同以及精神是否健全,可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种。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给乙5元钱,乙摸得价值20万元的大奖的行为是与其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因而是有效的。

46.被告人甲,男,23岁,200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经常在街道上游荡,不时在菜市场上强拿强要, 起哄闹事。同年9月12日,甲在一路口看到一妇女蹲下系鞋带,其风衣口袋露出手机的金色链条。甲挤

上前,紧贴妇女身旁,将手机偷走。后甲因打架被拘留。拘留期间,甲主动交待了其偷窃手机的罪行。因

受害人未报案,司法机关并不知道此情况。后经查证,证明其交待的罪行属实。9-P387 问题:(1)本案中甲主动交待其偷窃手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1)答:

自首行为。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虽非自动投案,但是他们如果如实地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对于此种供述也视为自首。 (2)答:

自首是犯罪分子改恶从善、悔罪自新的具体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本案中对甲盗窃手机的行为应减轻处罚。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的丈夫乙自1995年1月外出打工后一直下落不明,2001年经甲申请,法院依法判决宣告乙死亡。

不久,甲、乙二人的女儿丙由丁合法收养。2003年甲与戊登记结婚。2005年乙突然回家,法院依法撤销

了对其的死亡宣告。现乙主张与甲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丁,当初收养丙未经其同意,完全由甲一人

作主,是无效的,主张解除此收养关系。6-P224-226 问题:乙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

不成立。因为:宣告死亡是一种推定死亡。当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尚未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撤销宣告原则上应具有溯及的效力,即等于从未为死亡宣告。但应同时保护善意人的利益。如其配偶已再婚,除非能证明其于再婚时明知被宣告人还存活,应承认再婚的效力;其未成年子女如已被他人合法收养,也不得单方要求解除此种收养关系。

46.2006年5月3日,甲开车携朋友乙等人去某旅游景区游玩,快到目的地时,乙提出让他开一会车。甲

知道乙正在学车,尚未取得驾驶执照,开车尚不熟练,且旅游景区游人较多,担心乙开车会有危险,但又

碍于情面,同时也认为有自己在旁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上开车。车行10分钟后,至旅

游景区,车辆与行人渐多,乙有些心慌,在一转弯处,因躲避对面车辆,乙急打方向盘致车撞向旁边山壁,

两名行人被车撞倒,一人死亡,一人重伤。9-P374-375 问题: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

不构成。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耆两个以匕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第三,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让乙开车,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两人并无犯罪的主观共同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17岁的高中生甲向30岁的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买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要求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认为乙不应该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钱已丢失,因而拒绝还钱。 问题:6-226

(1)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2)如果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甲的父母是否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1)答:

甲的父母有法定义务向乙偿还1000元钱。理由:

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为17岁的高中生,其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其无生活来源,其父母有义务为其偿还。 (2)答:

无法定义务。理由: 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其可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父母无法定义务为其偿还。

46.某市发生狂犬病疫情。一天,甲出门上班,猛回头发现一犬紧随其后,吓得拔腿飞跑,犬在后猛追。甲慌不择路,跑进一条死胡同,两边都是高墙,尽头只有一扇木门。甲回头一看,犬已快到近前。甲使出吃奶的劲撞开木门,将已到近前的犬关在门外。 问题:9-370

(1)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2)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为什么? (1)答: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得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

构成条件:

(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

(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 (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 (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

(2)答:

构成紧急避险。理由:

甲的行为符合上述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故属于紧急避险。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王甲因病去世。王甲育有一子王乙和一女王丙。而王乙已先于王甲去世,王乙之子王丁尚年幼。

问题:王丁能否继承王甲的遗产?为什么?6-282 (1)王丁可以继承王甲的遗产。

(2)这是一种代位继承现象。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有权继承其父或母应继承的财产份额的一种制度。

46.某甲投毒杀害某乙,在某乙服了毒药后,某甲幡然悔悟,主动给某乙服用解毒药物,使之脱离了危险。

问题:某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对其应如何处理?9-374 (1)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2)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此案中属于第二种。

(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6-P272-273∕279 问题:

(1)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可以。

(2)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不能受理

(3)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应当。因为:我国婚姻法第46条明确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46.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9-P396-397∕366 问题:

(1)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应当。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凡年满14周岁的人犯此罪的,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应定性为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5.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 问题:

(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有效。因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l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甲作为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应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其买卖行为有效。

(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合法。因为: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可以独立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应事先征得父母同意。因此,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合法的。

46.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9-P356-357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是。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凡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不论行为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也不论所侵犯的是我国的权益或外国的权益,郜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本案中,外籍人迈克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当然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村民某甲在某镇准备开一个饮食店。镇工商所的干部某乙,因主管办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要求某甲在开张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他供应饮食。某甲由于急需领取营业执照,接受了某乙的要求。供应了一段时间后,某甲感到长期下去亏损太多,便向乙提出停止低价供应的要求。某乙不允,继续每天以低价强行取走食物。某甲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46.村民王某想盖房,因缺少木料,便想到其家附近的铁路仓库窃取枕木,因仓库看管较严,

王某不敢下手,于是便到附近新修建的铁路上窃取了枕木20根。幸而有人发现,及时向驰来的列车发出信号,才未酿成大祸。

问:王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乙、丙三人深夜潜入某公司的仓库,乘保管员睡熟之机,拖出了一箱价值5000元的货物,并将该箱货物扔出墙外。丁路过此地时,发现该箱货物无人看管,遂用自行车拉走。 等甲、乙、丙三人来到墙外时,发现赃物已无踪影。

请问: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为什么?

46.王某与张某结婚后生有二子王甲、王乙。王甲与李某结婚后独住,生子王小甲,王甲在一次车祸中身亡。王某悲伤过度,身染疾病,于一年后死亡,其遗产为房屋六间。

请问:(1)王某的遗产继承人有哪些?为什么?(6分)

(2)王某的遗产继承人应如何分配王某的遗产?为什么?(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2000年秋,马兰之父因病住院,急需4000元治疗费。马兰年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家境极为贫困。马兰只得四处借钱,由于本村大多数人靠吃国家救济度日,一天下来一分钱未借到。无奈只得到本村搞运输发家的马大富家借钱。马大富见马兰长得俊俏,而自己的呆儿子到了结婚年龄,却因从小痴呆无人提亲,因此打起了马兰的主意,表示钱可以借,只要答应和他儿子结婚,借多少都可以。马兰想到父亲为自己苦了一辈子,这钱无论如何也要借。马大富怕马兰反悔,提出第二天就到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马兰提出办理结婚登记可以,但婚礼要在3年后举行,且借款5000元。父亲出院后,马兰用父亲治病剩下的1000元钱在县城开了个馄饨摊。每月回家看父亲的同时,马兰还去马大富家帮其子整理屋子,无意中发现了其子在省人民医院的诊断书,上面记载着其子患有先天性痴呆。3年后,马兰回村,还清了马大富的借款连同利息共计6647元,并要求解除与其子的婚姻关系。双方争执不下,遂到乡政府婚姻登记机关要求依法处理。

问题:乡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46.董某父母均为农村教师,对其管教较严,很少给其零花钱。董某后因小事离家出走,流落在外,衣食无着,开始以盗窃为生。后在一次盗窃中被抓住。审查中,董某供出其在一年内共盗窃他人财物100多次,价值人民币约5000元。经查:董某只有l5周岁。 问题:董某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

某甲,现年17岁,某足球俱乐部青少年队运动员,其食宿由俱乐部提供,另外有1000元月工资(高于当地平均工资)。2006年10月14日,甲在商场看到自己非常喜爱的一套高级音响,就以自己的积蓄和借款将其买下,花去2万元。甲父对此十分不满,遂以甲尚未成年为由,主张该购买行为无效。 问题:甲父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

46.

甲因婚外情而欲毒杀其妻。一天,甲在其妻饮食中投了毒,其妻吃了有毒的食物后中毒倒地,痛苦挣扎。此时甲看着痛苦万分的妻子,于心不忍,急忙将妻子送到医院救治。经抢救,其妻脱离了生命危险并痊愈出院。

问题: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

某音像商店进回一批新型“随身听”,经价格核算,定价为1999元。售货员王某在制作价格标签时,不小心看漏了个“1”,将价格标为999元。李某来该商店无意中发现此“随身听”价格如此便宜,就问是真货还是假货,在得到售货员王某的确切回答“是真货”,并检查确非假货后,用信用卡支付,买下两台。并连说:“真便宜,真便宜!” 月底,该商店在盘点时,发现少了2000元,经查,是王某标错价格所致。王某通过信用卡找到李某,要求李某退回两台“随身听”,商店将返回他支付的1998元货款。李某当即拒绝,说:“我当时也表示怀疑,是在你确认这个价格无误之后,我才付的款。所以,买卖关系已经成立,你现在不能反悔。”王某说当初自己也不知道真实价格是1999元,是自己抄单抄错了。李某说:“那是你们商店内部的事,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商店无奈,只有起诉到人民法院。

问题:(1)商店与李某之间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法院应该如何判决? 46.

郑某因上班迟到被田某当场批评,便对田某怀恨在心。一天晚上下班后,郑某骑自行车尾随田某至一无人处,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从背后猛地刺向田某。田某受伤后顺势抓住郑某的自行车,将其推翻在地,并喊:“杀人啦!”郑某见势,举刀再次刺向田某。田某在躲避之际将手中的袋子甩向郑某,正砸在郑某的头部。因袋中装有田某带回家准备刷厕所的硫酸一瓶,瓶子被砸破后,硫酸将郑某的双眼烧瞎,并导致面部大面积毁容。人民法院认为田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问题:(1)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须具备哪些条件? (2)法院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小刚的母亲与小华的父亲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表哥小刚与表妹小华年龄相近,是同班同学,总是形影不离。初中毕业后,两人一起到南方打工,为节省房租,合租一套房屋。在互相关心、照顾中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偷尝了禁果。2007年8月,两人回家向各自父母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双方父母受“舅表婚,亲上亲”传统观念的影响,均表示同意。同年9月,两人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登记部门经审查得知两人是表兄妹后,拒绝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8年5月,两人以婚姻登记部门不作为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婚姻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部门能否为小刚与小华办理结婚登记?为什么? 46.甲欲毒杀其妻乙,趁乙不备时在其碗内投入剧毒药。乙中毒后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甲见状十分恐慌,后悔不该投毒杀妻,急忙将乙送到医院。经抢救乙终于脱险。 问题:

甲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17岁,某公司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一天,甲用4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甲的父母认为甲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要求退货并要求卖方退款。而甲却认为用的是自己的工资,不愿退货。 问题:(1)甲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如果甲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完全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其父母的退款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46.迈克系外国国籍,2001年来到我国,在某市外国语学校任教。迈克在我国任教期间,利用教师身份,搜集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报,并窃取我国大量机密文件。某市公安机关于2003年1月将其逮捕,并在其住所内查获一批机密文件。迈克对上述罪行供认不讳,但认为中国法院无权对其判罪量刑。

问题:迈克的行为是否应适用我国刑法,由我国法院进行审判?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5.甲(男,24岁)与乙(女,21岁)经人介绍认识,两个月后登记结婚,不久,乙怀孕。甲脾气暴躁,一言不和即对乙拳打脚踢,乙认为双方感情破裂且自己没有过错,遂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甲给予赔偿。

问题:乙在怀孕期间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如果乙未提出离婚,仅甲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如果乙所述属实,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乙的离婚及赔偿请求?为什么? 46.受害人甲(女,60岁)独自一人从离家不远的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取款2万元。正当她把钱装进信封后准备离开银行时,被告人乙(男,17岁)突然从其身后窜出,将信封抢走。甲呼喊,路人丙协助其将乙抓住。其间,乙抗拒抓捕而使用其所带匕首将丙的手割成轻微伤。 问题:乙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如果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如何定罪?对其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李明,17周岁,农民。1977年李明15周岁时父母双亡,因与哥嫂不和,独自居住在父母留给他的两间平房里,靠种田度日。1999年李明要去外地打工,走之前将其居住的两间房子卖给了村民陈友。李明的哥哥知道后,力劝李明收回房产,但李明不同意。李明的哥哥诉之法院,请法院帮助解决,判处李明的卖房行为无效,理由是李明只有17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问:(1)李明的卖房行为是否有效? (2)李明哥哥诉讼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某人犯张某,因盗窃被发现后逃跑。数天后,因畏惧法律的威严,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问:张某的行为是否是自首?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1分,共22分) 1.张某年满17岁,是某工厂临时工,月收入300元。张某未征得家长同意,把自己的自行车卖给同厂工人王某。之后,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张某的父亲以张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诉请法院确认张某卖自行车的行为无效。

问:法院应该如何处理该案?为什么? 2.被告人范某,男,33岁。李某,男,28岁。王某,男,26岁。范某在1998年4月5日晚八时,和李某、王某策划行抢,商定了三人的分工,并分别携带凶器,准备在行抢受到阻拦时使用。他们来到某百货大楼,由李某在楼外接应,王某携尖刀一把随范某进入商场,为其掩护。范某见商场收款处的收款员正在点款,乘其不备从收款员手中抢下钱就混在人群中跑出商场。与李某一同逃跑。

问:此案应定抢劫罪还是抢夺罪?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甲(男)与乙(女)系恋爱关系。相处一段时间后,乙及其家庭对甲有不满之意,甲因此情绪低落,并影响工作受到领导的批评。甲便萌生了杀死乙并自杀的念头。某日甲到乙的宿舍找到乙,表示与其如此还不如两人一起死。同时趁乙不备,用双手卡住乙的颈部,乙立即大声喊叫,甲即放手。乙的同事听见乙喊叫即赶过来将甲抓住。

问: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被告人严明,女,26岁。严明在与邵某谈恋爱时商定,为了抚养其父母,结婚以后到娘家居住。但结婚后邵某不去,严明怀疑是婆母从中阻挠,对婆母不满,夫妻、婆媳关系一直不好。严明曾于1998年9月的一天服毒自杀,经抢救未死。还想自杀,又留恋子女,便产生了毒死婆母的想法。1999年1月的一天,严明做早饭时,将早已准备好的毒鼠强一包投入锅中。造成婆母、大伯和三岁男孩三人中毒。男孩子先开始呕吐,严明心里害怕,又心疼孩子,立即去附近医院找来医生抢救。经抢救三人全部脱险。

问:严明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还是故意杀人中止?为什么? 2.张锋年满17岁,是某工厂临时工,月收入500元。张锋在工作期间,未征得父母的同意,把自己的自行车卖给了同厂工人王某。之后,张锋因患精神分裂症,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父据此诉请法院确认张锋卖自行车的行为无效。 问:法院应如何处理该案?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被告人丁明,男,15周岁。2001年5月8日,被告人在教室里与同学玩耍,丁明用弹弓装黄豆射同学杨力的后脑勺取乐,正赶上杨力回头,黄豆粒击中杨力的右眼,造成杨力右眼失明。

问:被告人丁明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2.驻军某部军官马义早年丧妻,有一男孩马立升,一直由其祖父母抚养,马立升年满15周岁时,祖父母相继去世,留有房屋三间。祖父母生前指定由马立升继承房产,并办理了更名手续。马立升认为,自己将来要到部队与父亲共同生活,便自行做主把三间房子卖掉了。马义得知后,立即赶回家中,阻止卖房。但买主认为,房子是马立升的,有房照为凭。他愿卖,我愿买,别人无权干涉。

问:马立升的卖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李江,17岁,农民。1995年,李江15周岁时父母双亡,因与哥嫂不和分家另过,独自居住在父母留给他的两间平房里,靠种承包田生活。1997年李江欲外出做工,便将自己居住的两间房子卖给了陈某,李江的哥哥知道后,劝李江不要卖房,但李江不听。李江的哥哥诉之法院,认为,李江只有17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卖房行为无效。

问:李江的卖房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2.某中学学生丁新,现年14周岁,因与同学张祥不和,积怨较深,故于某日晚将同学张祥家的房子点燃,致使一人烧死,两人烧伤,家中财产全部烧毁。 问:丁新对此案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1分,共22分)

1.某甲到杭州百货大楼购买彩色电视机,经与营业员洽谈,决定购买了一台西湖牌彩色电视机,当即付款取货。 请分析在这一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2.被告人严某,女,26岁,家庭妇女,严某在与邵某谈恋爱过程中商定,为了扶养其父母,结婚以后一起搬到娘家去住。但婚后其夫不去,便怀疑其婆母许某从中阻挠,而对婆母不满,夫妻、婆媳关系一直不和。严曾于1994年9月的一天服毒自杀,经抢救未死,还想服毒自杀,又留恋子女,便产生毒害婆母的念头。1995年1月一天做早饭时,她将准备好的灭鼠药磷化锌一包投入玉米粥内,造成婆母、大伯和三岁的男孩三人中毒。小男孩先开始呕吐,严心里害怕,又疼爱孩子,立即去附近医院找来医生抢救。经抢救三人全部脱险,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当天,公安机关调查,严即交待了全部罪行。 问:严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未遂,还是故意杀人中止?为什么?

六、案例题(10分)

甲有妻室和一儿一女,甲妻现已退休在家,儿子乙已成家另过,乙妻怀孕在家待产,女儿丙尚未出嫁,一天,甲带乙和丙外出办事,路途中遇到车祸三人身亡。现甲家有120万元的财产。

问:1.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如何对待这笔财产?(1分)为什么?(1分) 2.对于甲的遗产哪些人能成为其遗产的继承人?(1分)为什么?(3分)

3.乙妻能继承谁的遗产?(1分)乙妻在本案中是什么形式的继承人?(1分) 4.乙的遗腹子是否能够继承?(1分)为什么?(1分)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某甲领着两岁的儿子到邻居某乙家聊天。甲的小孩独自玩耍,被邻居某乙家的大黑公鸡扑上,将小孩左眼和下颌各啄了一个小口子。第二天小孩左眼角红肿、充血,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左眼球外伤、角膜血染。小孩左眼失明。某甲为小孩花去治疗费800多元,某甲要求某乙赔偿,乙认为此事故的发生,是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所致,拒绝赔偿。甲起诉至法院。

问:应由哪一方承担责任,为什么?

46.某甲潜入某聋哑学校,意图强奸女学生。某甲撬开房门,见床上睡着一个人(某乙,男,12岁),误认为是女学生,便用双手掐住乙的脖子,企图掐昏乙,使其不能反抗时强奸。某乙反抗挣扎滚到地下,这时某甲发现其为男性,便将被子盖在乙的身上离去。 问: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为什么?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某甲,17岁,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在一家企业工作,月薪1200元。春节回家过年时买了一部价值3000余元的手机,其父母认为,儿子尚未成年,买这么贵重的物品应取得他们的同意,因此要求把手机退还给电信公司。电信公司认为手机无质量问题,拒绝退货。 问:电信公司是否有权拒绝退回已售出的手机?为什么?

46.某日,某甲与同事在草坪聊天。某乙等三人忽然走过来殴打某甲,并抢走了甲的手机、现金等钱物,得手后随即逃走。甲让同事报警,自己向某乙等人逃窜的方向追去。甲追上乙后,与其扭打。乙先是用木棍和甲对打,后又掏出水果刀刺向甲,甲一边夺刀,一边将乙的脖子卡住,乙倒地死亡。法医鉴定乙系机械性窒息死亡。检察院以甲犯有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甲的律师认为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问: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某甲父母、妻子早亡,有子乙、丙。乙有子女A、B,丙有子C。乙早年去世,由其妻抚养教育A、B。乙妻与甲住在一起,对甲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某日丙外出因车祸重伤住院,生命垂危。甲得知后,一急之下,不幸猝死。甲死亡后3小时,丙因抢救无效死亡,遗下配偶和子C。甲、丙均有遗产。

问: (1)甲的遗产应由谁继承?为什么? (2)丙的遗产应由谁继承?

2.被告人丁某,男,15周岁,学生。一天,被告人在教室里与同学打闹,丁某用弹弓装黄豆射同学杨某的后脑勺取乐,正赶上杨回头,黄豆粒击中杨的右眼,造成杨的右眼失明。 问:被告人丁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0分)

于甲与李乙收养一子于频,后生女儿于红、儿子于刚,现在儿女均成家另过。于频平时经常带儿子于全去看望老人,老人特别喜欢孙子于全,而于刚对父母臵之不理,父母曾表示将来不给其财产。日常生活多靠女儿照顾。前年,于红不幸身亡,女婿王飞带女儿王丽一起与岳父母生活,而且对老人更加体贴,老人时常对人说将来财产给女婿。2005年3月,岳父于甲病逝,儿子于刚前来要财产,李乙不从,于刚就将母亲告上法庭。现查明,于甲生前留有一份遗嘱,上面写明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古代的字画送给孙子于全(该字画经过专家估价为10万元)。于甲与李乙共同使用的一套住房价值为30万元,存款6万元。 问:1.本案的遗嘱是什么?(1分)于全在本案中以什么身份出现?(1分)

2.本案的继承人有哪些?(1分)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继承人?(3分) 3.本案能够被分割的遗产价值是多少?(1分)(不要求写出每一个继承人所得到的数额) 4.本案可以适用哪些遗产分配的法律规定?(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春明于2004年去世。生前先后留下三份内容相矛盾的遗嘱。第一份是1998年重病时在医院由他口述并由其两位同事在场记录;第二份是2000年他自己去公证处经公证办理的;第三份是在2003年他自己亲笔书写的。春明去世后,他的遗产如何继承在继承人之间为此发生争议。

问:在处理他的遗产时,应以哪一份遗嘱为准?法律上的根据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2006年3月,甲方向乙方提出提供H51型货物的建议,并附上订立合同的内容。根据甲方的要求以及乙方掌握的信息,该种货物生产原材料即将涨价,乙方试探性地向甲方提出价格偏高,希望降低价格的请求。同年4月,甲乙双方共同签署合同,货物价格降低百分之五,一年内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分十批交货。在合同履行中,甲方已向乙方提供货物两次,在生产第三批货物时,遇到国家价格调整上涨,甲方向乙方提出涨价,几经协商双方终于在同年7月就价格条款重新达成协议,甲乙双方完成第三批、第四批交货。同年8月底,一场地震袭击甲方,原材料和厂房被毁,如果甲方要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面临现状,甲乙双方出现合同纠纷。 问:

(1)2006年3月甲方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什么行为?(1分)同时乙方的行为是什么?(1分)为什么?(1分)

(2)2006年4月,甲乙双方共同签署合同的行为是什么?(1分)

(3)2006年7月,甲乙双方就价格条款重新达成协议,这在法律上称为什么?(1分) (4)2006年8月,甲方不能向乙方提供货物是否承担违约责任?(1分)为什么?(1分) (5)面对地震灾害后,甲方必须履行哪些义务?(1分)

(6)乙方在得知甲方的现状后应怎么办?(1分)乙方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1分)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10分)

小方驾驶一辆载有35名乘客的长途客车由A市驶向B市。当车翻越一座高山后,下山时,客车后轮松动,刹车失灵,摇晃着向下滑行,随时可能翻车坠入山沟。此时,对面有一辆大货车正在爬坡,小方为了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迎着大货车开去。客车因与大货车相撞而停住,但是大货车司机受伤,车辆和货物被严重损坏。

问:小方的行为在刑法上属于何种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张青早年丧偶,有三子一女,均已成家各有子女,并与张青分家单过。一日,张青与长子张小强乘车外出,发生车祸,坠入山涧死亡。张青有遗产合计100万。 问:(1)张青的遗产应当由谁继承?为什么?(6分) (2)若证据证明张小强先于张青死亡,张青的遗产应当如何继承?为什么?(4分)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10分) 胜利食品厂派采购员小陈赴某地农场采购大豆1万斤。小陈到某地农场看货后觉得大豆质量不错,遂与其签订了购买2.5万斤大豆的合同,并声明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于一周内把订货数量通知农场。小陈回厂向厂领导汇报后,厂领导未臵可否。农场于一周内未接到通知,便依约将2.5万斤大豆运至胜利食品厂。因2.5万斤大豆大大超过胜利食品厂的需求,胜利食品厂便要求退货1.5万斤,遭到农场的拒绝。胜利食品厂拒付货款,为此,农场诉至法院。 问:依照法律规定本案应如何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王某在单位揭发了甲有偷窃行为,甲一直怀恨在心。某日,甲带着十三岁的儿子乙准备乘夜间王某上夜班之际,在路上对其行凶报复,得逞。王某昏死在路上,这时,一青年丙路过此地,见一人躺在地上,没有动静,见王某身上有戒指、手机等财物,顿时起贼心,拿得财物仓惶逃去,遇见巡逻警察被抓获。问

(1)乙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刑事责任?为什么?

(2)甲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为什么?

(3)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4)他们的犯罪属于什么类型的犯罪形态?

六、案例分析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

1、赵某和李某签订合同,将自己的房屋以10万元的价格卖与李某,李某当即交付了价款,赵某将房屋交付给李某,5天后,赵某又将此些房以1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王某,并与王某一起去办理了过户登记,赵某要求李某腾房,但遭到拒绝。

请问,本案中,李某对该房屋是否具有所有权,为什么?

1、答:本案中李某对该房屋不具有所有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以登记为成立要件,本案中李某虽然交付了价款,但是没有进行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在法律上是不承认其所有权的,所以,李某对该房屋不具有所有权。

2、库保管员A出于对单位领导不满,蓄意纵火烧掉仓库。发泄私愤。当他把火点燃后,发现有人正向仓库走来,觉得事情有败露因而有被判罪的危险,随即将火熄灭。

问:A的纵火行为构成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或犯罪既遂?请说明理由

2、答:.(1)A已经点燃了火,即已着手实施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

(2)A把火熄灭,是由于怕被人发现达不到犯罪追求的结果,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

(3)A已经着手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4)A的放火行为没有得逞,没有达到预期烧毁仓库的目的,所以不属犯罪既遂。

自考法学概论历年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法学概论历年真题

法学概论案例分析

法学概论案例分析

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法学概论 第一章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法学概论》答案

自考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历年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