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0: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

李利华

感悟,是指在与文本进行充满思维和语境直觉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人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而阅读教学中的感悟,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从而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怎样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呢?不妨从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求悟”。

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情节性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读书,或是利用录音、多媒体等技术把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做,最终只能使学生对书本失去兴趣,使感悟变成空中楼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才是感悟的基本途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则能悟”,都是强调了“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每节课上,我们都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让朗读成为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二、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抓住关键词来切入。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感悟时坚决摒弃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的做法。只有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美的印象。比如孙双金老师教《三顾茅庐》,就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带有纲领性的关键词来切入,使学生领悟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纲举起来了,目(网眼)就张开了。我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先让学生结合解题,指点他们区分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刘大川)的句子;最后分析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块钢板,是一位军神?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感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关键之处,反复品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会意、入情、悟法、明理。

三、感悟不应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万能钥匙”。

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许是为了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去,许多教师都喜欢时不时地让学生感悟感悟,且一感悟便不可收拾,不论课文特点,不顾学生实际,“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想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在跟着学生自己的感觉走。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知识、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老师是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也要考虑课文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感悟。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感悟体验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引导他们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情感体验等去对分散的、零碎的及不太正确的感受进行归纳、整理,比较、综合,促进他们内化书本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适当而有效的指导可以催生感悟并推动感悟的深化。学生自悟与教师导悟相结合,是培养感悟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我感到下面的方法对促进学生感悟文本比较有效:

1、抓关键词启迪悟性。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去细心品一品,用心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能较好地启迪学生的悟性。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有这么样一句话: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咐,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教师在教学时扣住“研读”一词让学生体会。 师:为什么要“研读”而不用“阅读”呢?

生:“研读”除了有“阅读”的含义外,还包含“研究”的意思。因为由于战乱、时间跨度长等原因,历史文献中有记录不全处、有前后矛盾错误处、有描述简略处……这些都需要考证、补充。

生:我觉得从“研读”一词能感受到司马迁写《史记》的认真与投入,他要写出一部让世人称颂的著作完成父亲的遗愿。

生:我觉得这不仅可以看出司马迁认真的态度,更能联想到《史记》之所以能在文学史上有那么高的地位是与司马迁的研读分不开的。 ……

学生通过对字词的感悟,不仅了解了文字直接所传递的信息,更能让学生深入研究,使学生对司马迁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为后文理解司马迁用生命著成的《史记》能有更深入的认识。

2、通过标点点评启迪悟性。 标点在文章中是不可小觑的,它就好像是给文字加了调和剂,有时让文字拥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有时又是欲言又止而让读者的心情无法平静;有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无限地遐想。通过标点也能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有这样一段汤姆爸爸说的话:“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怎样的?除了从字词中体会,你还能从标点中体会出什么吗? 生:我觉得一个感叹号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语气更强,要读出爸爸当时不容置疑的语气,让汤姆明白必须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没有丝毫商量的语气。 ……

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抓住标点,不仅让学生领悟文学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还更激起了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朗读的感情更投入。

3、深入比较启迪悟性。

学生在阅读中要想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体会到文章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通过比较,在比较中联系,在联系中感悟。这种做法往往也可以收到“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的教学效果。

如《蜗牛的奖杯》一课,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中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形象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和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第二幅插图是两只伏在地上的蜗牛,与第一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时让学生比较蜗牛前后两次不同变化,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学生通过比较很自然地明白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4、在画画中启迪悟性。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因此,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描写,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画,能让学生在思维方式的“切换”、表达方式的改变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地领悟课文。 例如杜甫的《绝句》这首古诗,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如果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画出这样的画面,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把握。许多时候,学生的“信手涂鸦”,其效果远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好得多。

5、在表演中启迪悟性。

表演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表演时,会不知不觉淡化自己的学生意识,课堂意识,学习意识,强化自己的生活意识,主体意识。表演时除了要指导表演的学生当好“演员”外,还应引导其他学生当好“观察员”、“评论员”,对“演情”进行评价,达到“以演助读”、“以评促读”的目的,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真实地感受。 例如《怀素写字》这一课:

师:读了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师:我们班有些同学写字也很认真,请他们上黑板,照着字帖写几个字给大家看看。

(几名同学上黑板表演写字)

师:你觉得谁写得最认真,为什么?

生:张啸宇写得最认真,因为她像怀素一样,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写。 生:我也觉得张啸宇写得最认真,因为她写的字最漂亮。 师:张啸宇,你能介绍一下写好字的经验吗?

张啸宇:我在写字之前,总是先认真地“读帖”。也就是先看清字的形状,分析字的结构,再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记在心里。

师:哇!真不简单,比怀素写字还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的。

6、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启迪悟性。 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因此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就显得肤浅而片面,有的甚至对一些事物浑然不知,无法理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障碍。作为语文老师,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相关直觉经验提取出来,并有效激活,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对感悟课文内容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教学《春笋》一文时,如何让学生懂得“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一句的意思和“唤醒”一词的意思。在教学这一句话时,我点拨学生想一想早晨妈妈是如何唤醒你起床上学的,这下学生可来劲了,各有各的说法,还加上了一定的动作。在此基础上,我还是不急着让学生说出“唤醒”的意思,而是让他们反复朗读。学生在读中揣摩、感悟,读着读着,学生将重音放在了“唤醒”一词上,并有了一定的感情。到这里,学生其实已经真正弄明白了这个词、这句话的意思了。

7、有效激活想象启迪悟性。 在阅读感悟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就好象给学生的思维装上了飞翔的翅膀,学生可以由书上的想到书外的,可以由课堂上的想到课外的,可以由自己而想到作者……课堂上激活想象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领悟文本内涵,从中受到感染,获得启迪。

如《荷花》一文:

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们的朋友还有很多,他们会来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 生:水牛走过来,告诉我耕地的快乐。

生:青蛙从荷叶上蹦过来,告诉我跳跃的快乐。 ……

想象是一种创造。让学生借助想象到语言文字中去感知、去领悟,当学生凭借着作品语言,跨越光褒空间去神游时,作品就成了学生心中美丽的画卷。

8、巧用“设错”艺术启迪悟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设错,引发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启迪学生感悟的办法。

还是以刚才《“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为例,在揭题板书时,我故意漏掉了“必须”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马上举手提醒漏了“必须”两个字。我故作镇静,辩解说“必须”可以省略不要。立即就引来学生的一番辩论:没有“必须”语气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后我就用红粉笔把这个词添加了进去。老师这样的“出错”让学生体会了文题的精微,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的兴趣。但也要注意老师“出错”的 “火候”。

当然,阅读感悟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注意体会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法,不断丰富阅读经验,提高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感受到并且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悟到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描绘的尤其是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要让阅读中的感悟从外延走向内涵,我们渴望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感悟中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灵,读懂我们民族的语言。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感悟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意境

在引导中教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初探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课例研修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