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

摘 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精讲课例,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篇引带,实现阅读教学的省时高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语言的深处去,才有可能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内涵,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也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呢?笔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如下。

一、通过精讲课例,掌握阅读方法,以篇引带

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不同的主题来组元编排的,且每个单元都至少有一篇是具有引领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精讲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领悟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掌握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步骤、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其它课文,就能够通过教学一篇,引带多篇,不仅实现阅读教学的省时高效,而且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学习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中,通过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学生感悟了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那么在《火烧云》一文的学习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学习的方式用同样的方法来体会火烧云的变化多端,感悟作者赞美大自然的心境。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1)重视导入环节,激发兴趣。课文导语设计,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力求在课文导入时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板书课题后,通过“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和想说的”一下子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我想知道爬山虎是什么?”、“爬山虎是不是小壁虎啊?”、“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爬山虎的脚可能和我们的脚不一样吧?”......再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通过文章的作者介绍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做为一名建筑师,为我国人民熟知的不是他的建筑设计,而是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怎样的呢?这样,学生在一接触文章就在质疑和思考,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在初读感知时给学生明确初读要求,便于他们有的放矢的读课文。初读课文,学生要把整篇课文读通,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生字词,这个环节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辅导,这时,我通常是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初读的效果、收获和不懂的内容,特别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完成初读的要求,对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这样,学生的初读交流汇报时就有汇报的内容,不管是字词、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自己了解到的、懂得的、不懂的等等都可以与同学交流讨论。

(3)在精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及难点部分进行学习,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学生在读时的感悟往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内容相结合,通过精读,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我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让学生说说你对小鸟对着灯火唱歌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发言有很多:小鸟珍惜他们的友谊,信守承诺;小鸟为他的朋友而伤心;大树没了,小鸟没了自己的家,他很难过 ......我没有刻意去引导学生往哪方面感受,学生完全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对文本呈现自己的感悟。

(4)在总结拓展时,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每上完一篇课文,我都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和体会,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把文中的人文精神与自身行为相对照,进行了自我反思;有的流露出对文中人物品质的深深崇敬;也有的联系课文内容把文中的人物作出了客观正确的评价。他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对文本的解读中,从那一句句真挚而深刻的语言中,我看到孩子们身上闪烁着质朴、善良的光环,透过这光环,我看到了童真、纯洁的美好心灵。这就是孩子们的世界。

三、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1)教师可结合课内阅读实际情况适时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如学习《蟋蟀的住宅》、《冬阳?童年?骆驼队》、《景阳冈》、《草船借箭》等课文,我就及时介绍课文出处,讲述相关精彩内容给学生听,激发读书的欲望,鼓励学生去读原著,再推荐相应的《昆虫记》、《城南旧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课外读物。

(2)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更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引导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 4

引导学生阅读

在引导中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内阅读方法引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浅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