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意外”变通坚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1: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意外”变通坚守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现在课堂“意外”频繁出现。面对学生的各种“意外”状况,是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大胆求异,敢于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或是教师自己制造更多的“意外”,还是对扰乱自己教学设计的声音置之不理,把学生拉回到预定的轨道?新课改提倡张扬个性,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重获生命的活力,但这并不代表对学生的任何“意外”,不加干涉,放任自由,使教学无序混乱。如何把握“意外”处理的“度”,以提高教师处理课堂“意外”的能力,成了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要越过的一个槛。

案例一:“意外”成为课堂新的生长点

这是笔者一堂校公开课的。课题是《鸟啼》(苏教版必修二)。课前经过精心的备课,结合本文的特点,将教学重难点放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体悟作者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上。考虑到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具体的感受鸟啼的氛围,我特地查阅了纪录片《鸟与梦飞行/迁徙的鸟》,并剪辑了其中欧亚灰鹤飞跃自西伯利亚至北方针叶林2500英里的声音片段。

导入设计如下:动用你的感觉,感受这段纪录片中鸟啼声传达的感情?

对于文本笔者预设了如下三个问题:

①首问:作者笔下的鸟啼声有什么特点?(研读文本)

②追问:这些鸟啼声给了作者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研读文本,小组讨论)

③在自然界中,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关于人生、生命的感悟。揣摩你看到的自然界中的小生灵,其生存方式或者是经历给你有何启示?(小组讨论)

上课伊始,按照预设,笔者播放了声音片段,学生很有兴趣,气氛很热烈……

课堂按着预设顺利进行着......

当笔者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符合预期而有点沾沾自喜,准备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也来写一段鸟啼吧,就根据刚才听过的欧亚灰鹤迁徙的片段。

笔者略一思考,改变了自己预设的第三个问题环节,因势利导,口述问题三:再次倾听纪录片鸟啼的片段,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小片段。最后,课堂在学生安静的写作中结束。

反思与处理:这个学生的提问不在笔者的课堂预设问题中,或许因为导入时播放的声音片段,使这个学生对鸟啼有了切身的体会,加上对这篇文章的喜欢,所以跃跃欲试也想自己写一段。假如一定要按照原来的教学环节,势必会打消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仔细思索这个学生的“意外”会发现:就本篇文章,自己尝试去写一段体悟性的文字,不仅能让学生实践运用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使能学会解读声音视频的言外之意,留意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个学生的“意外”不仅没有脱离文本的教学价值,反而比笔者的预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二:“意外”偏离文本的价值追求

这是笔者一堂高三复习的常态课实例。复习知识点为: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复习资料是外国小说《圣诞夜的歌声》。小说讲述了穷靴匠亚诺什在圣诞夜准备教小孩子一首优美古老的圣歌作为礼物。楼上富有而孤独的老爷提出要领养一个小孩,亚诺什虽然心动但拒绝了,老爷又提出给1000本戈让一家人别再唱圣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被亚诺什拒绝了。

笔者设计其中一问题:

研读文本,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感想?

经过思考,笔者让学生依次回答。学生一:亚诺什应该把钱还回去。判断理据:穷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和骨气。亲情是无法用钱买到的。学生二:寻找折中的方法,比如收了老爷的钱,然后带孩子们去街上逛街购物,还可以大声唱歌。判断理据:除了有精神的快乐小孩子也需要物质的快乐。

但有一位学生回答:不应该把钱还给老爷。如果没有金钱的支撑,那么快乐是暂时的。每个小孩对糖果零食都是渴望的,亚诺什即便把孩子送给老爷也未必不对。在穷人家,父母如果养不活孩子,眼看着孩子将饿死,那么送人也是个无奈但正确的选择。

这个学生回答引起了课堂关注点的变化,另一个学生立刻反驳:小孩子会喜欢离开父母吗?小孩子没有穷富的概念,只有被人抛弃的感觉。

也有学生说……

学生们的情绪很激动,但是关注点都集中在穷人到底该不该送走孩子。

笔者打断学生思路,抛出这样的问题:亚诺什家的经济糟糕程度?(文本研读)学生探究后得出结论:亚诺什只是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而不至到饿死孩子的地步,所以选择留下孩子是一种更符合常人价值评判标准的选择。笔者趁势对这个“意外”作出总结:如果实在穷到养不起孩子,那么可以另作打算,但是这显然不是这个文本要给我们的思考。

接着笔者让学生把课堂焦点回归到文本的教学目标上:如果要回答不还钱给老爷,怎么修改这位学生的回答?

反思与处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本意是让学生通过该材料主人公的行为,对该种题型有一个了解并且学会答题的方法,但这个学生的“意外”却把教学的关注点转移到人生话题的探讨:穷人在无奈的情况下该不该把自己的孩子送人?这是由本材料引出的社会话题,脱离本文的教学价值。如果一味地肯定这个学生的个性解读、求异思维而不加以引导,那么这堂课只会变成一堂辩论课。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意外”进行恰当地总结和评价,然后引导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文本的正确解读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这些理念的倡导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任何求异思维和个性解读都值得鼓励。如果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意外”与文本价值和课程价值对接融通,那么这种“意外”是有益的,反之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有所作为”。学生的“意外”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的“意外”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教师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的“意外”游离于文本的基本要素形式,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意外”不着边际或与文本价值背道而驰,教师则要辩证地发展引导。

参考文献

①《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浙江教育出版社

②胡志金:《语文课堂教育机智摭谈》,《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2月

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通联:浙江省海宁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

坚守与变通

坚守与变通_议论文

坚守与变通 高三作文

作文专题拓展与考场四想:坚守与变通

学会变通

议论文变通

关于变通

变通名言警句

变通_守住信念

持之以恒 贵在变通

教学“意外”变通坚守
《教学“意外”变通坚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