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4、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5、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主张,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6、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7、终身教育: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8、个体的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9、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又身心成熟机制决定。孟子、威尔逊、弗洛伊德等是内发论的典型代表。

10、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它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华生和洛克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11、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个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12、遗传素质——是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

13、环境: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14、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的差异。

15、发展关键期: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16、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17、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8、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是,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19、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2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21、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22、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2

23、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

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24、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5、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的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6、教师: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以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7、教育机智:指的是在突发事件面前,在很短时间内灵活、巧妙处理问题的能力。

28、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9、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

30、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

31、学科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2.教科书: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

的具体化。

33、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即包括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 课程标准的问题。

3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4、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3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想品德的过程。

36、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37、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使他们比较全面 深刻地掌握知识。

38、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39、巩固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再现。

40、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4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4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 生学的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

4 各种教学方法及其含义。

44、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4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各种德育原则及其含义 德育方法各种及其含义

46、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47、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8、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一次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

49、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50、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包括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51、品德评价: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52、操行评定: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做出评价。

5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

54、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

55、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其特点是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验证性。

5

56、行动研究:是教师也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将教育者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57、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述、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含义。

58、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59、班级: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

60、教学评价: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 6

1、白板说:是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的关于教育认识的学说,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如同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 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