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2: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牛寺中心校 韩晓芬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文眼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予和质的集合》,请同学们看课题,结合课文插图,告诉老师,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是古代用来打仗的。

师:对,是用来刺杀敌人(师做刺杀动作),是进攻性武器。那么,图上那两个人左手拿的,上面画着一只鹰的是什么?

生:盾,是防御性武器。

师:是啊!矛是进攻性武器,盾是防御性武器,于是,发明家就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了 ----

生:坦克。

师:这就是发明家的聪明,这就是发明家的智慧,他能取矛和盾之长,集坦克于一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二.活化战斗情境

1.同学们,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课题的意思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画出来!(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课件一: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

生:集合。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

生:大显神威。(板书:大显神威)

师:请全班齐读这句话。(强调“威”的语气)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根据回答,课件出示)

课件二: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a.“庞然大物”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个词的庞大气势吗?(生1:又高大又笨重的武器;生2:又坚固又威武的武器;生3: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生4:是一种令人心惊胆寒的武器)

b.“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不停地叫什么呢?(生1:“直”是不停地意思.他们可能在叫“哇,这是什么怪物,吓死人啦!生2:我的娘啊!怪兽来啦,兄弟们快点跑吧,不然就没命了!生3:求求你,我的上帝,饶我一命吧!……)

c.“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哭天喊地﹑失魂落魄﹑丢盔弃甲)

d.对,这些成语就是形容德国兵当时的惨状,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让我们一起读读。(课件出示)

课件三:落荒而逃

溃不成军

抱头鼠窜

哭天喊地

丢盔弃甲

魂飞魄散

(2)总结朗读: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1916年那一战呀,当时的德国兵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所向无敌。而当他们遇到坦克竟被吓成了这样,你说坦克厉害吗?你能读出坦克的大显神威吗?

生:齐读“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坦克从发明到现在已经将近100年的历史了,可至今它们仍是陆战之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师总结:这就是坦克的神威,这就是集合的力量。因为—

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件出示四)

三.洞察发明之思

1.这就是坦克的神威,这就是集合的力量。可是,发明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矛和盾又是怎样集合的?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根据回答,课件出示)

课件五: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发明家的上方,发明家马上用盾抵挡。生2: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他的下方,他马上用盾抵挡。生3: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左方,他立刻用盾抵挡。生4:我仿佛看到对方的矛刺向右方,他立刻用盾抵挡。)

师:是呀,多么快的矛啊!谁来读出发明家的急?

生: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1—4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课件六:

①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②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③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回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盾

自卫)。

B.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交流第二个想法)师:是呀,自卫,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进攻呀!)。

C.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第三个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矛

进攻)。

3.再次回顾重点句。

⑴.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个重点句吧!

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学生:大显神威。补充板书:矛+盾→坦克)

⑵: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发明家呀?(勤于思考﹑肯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发明家)。师总结:是啊,他这种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四.品味作品之道

师: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课件出示)。

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交流后再次齐读)

师: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享受着集合带给我们的便利。比如说这支铅笔,它就集合了橡皮的优点—可以擦,笔的优点—可以书写。请与同桌讨论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集合的产物?(交流点评)。

师:句中的“谁”除了指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请再与同桌讨论讨论: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哪些同学的优点集于一身?

师结: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充满了集合,我们的未来也充满了集合!有兴趣的你们课外可以再去找找,希望你们天天有奇思妙想,人人成为小发明家。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盾 → 坦克

进攻+自卫 →

大显神威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