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2: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世界通史》

教 学 大 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通识类选修课,通过世界通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树立历史发展观;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和研究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辅助以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72)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它的发展过程,掌握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条件,认识原始社会在各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人类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难点:人类的婚姻状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知识要点: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生命的起源

从猿到人的过渡

最早的人属

直立人

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知识要点:旧石器时代

工具的进步

采集和狩猎生活

血缘家族

氏族的产生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 知识要点: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及其意义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第四节 文明的产生 知识要点:金属工具的出现

社会大分工

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

父系氏族的解体

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 第五节 史前文化

知识要点:宗教的萌芽

史前艺术

科学知识的萌芽

文字的萌芽。 思考题:

1、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劳动起了什么作用?

2、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原因是什么? 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原始社会史》,林跃华主编,中华书局。 《人类自然史》,吴汝康著,科学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纲》,林志纯主编,人民出版社。 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章

古代埃及 (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奴隶制度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并对古代埃及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古代埃及国家的形成和埃及国家政权的特点

难点:埃及中央集权君主制形成的原因;埃及文明结束的原因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埃及国家的产生

知识要点:埃及的自然条件 国家的产生 诺姆

金字塔 第二节 古埃及国家的历史演进 知识要点:早王朝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土地制度与阶级结构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金字塔的建造及其后果

古王国的衰落

第一中间期时期的埃及

统一王国的重建

中王国的社会经济及王权的巩固

希克索斯人入侵与中王国的灭亡

新王国时代

埃赫那吞的改革

第三节 古埃及的文化

知识要点:文字

文学

建筑与艺术

科学知识

宗教

四、思考题:

1、尼罗河对于埃及古代历史有何影响?

2、比较古王国与新王国,说明古代埃及政治生活的演变趋势。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埃及古代史》,费克里著,商务印书馆。 《埃及古代史》,刘文鹏著,商务印书馆。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三章

古代西亚(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亚一些主要国家,例如:苏美尔、古巴伦、亚述、新巴比伦和波斯等国家的古代奴隶制的主要特点,并对这些国家对人类古代文明的杰出贡献有所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西亚文明的特点;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犹太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难点: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历史发展进程;西亚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自然条件及居民 知识要点:自然条件

居民

西亚文明特点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文明国家

知识要点:苏美尔

古巴比伦

亚述

新巴比伦

腓尼基

第三节

古代巴勒斯坦

知识要点:巴勒斯坦

迦南

摩西十戒亚伯拉罕

扫罗 大卫

所罗门

第四节

古代伊朗

知识要点:伊朗高原

米底

波斯人

波斯国家的建立

对外扩张与帝国的形成

居鲁士

冈比西斯

大流士一世

薛西斯

大流士改革的主要内容、意义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建立

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

文明整合

希波战争 第五节 古代西亚文化

知识要点:文学

科学

建筑

四、思考题

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范围与历史内容。

2、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城邦政治的主要特点。

3、《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吴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东方社会政治形态史论》,刘学灵著,上海远东出版社。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四章

古代印度(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印度奴隶制度发展过程,并对早期佛教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让学生掌握古代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时代的基本特点,并对早期印度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主要教义有所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哈拉巴文明的特征;婆罗门教;种姓制度;原始佛教 难点:种姓制度与奴隶制的关系;佛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基本教义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

知识要点:南亚次大陆

自然环境

居民

哈拉巴文明

黑暗时代

历史分期 第二节 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

知识要点:吠陀经典

早期吠陀时代

后期吠陀时代

瓦尔那制度

婆罗门教 第三节 从列国分立到统一帝国

知识要点: 工商业的发展和大城市的兴起

兼并形势与摩揭陀称霸

反婆罗门教思潮的兴起

嗜那教 早期佛教的产生

基本教义

乔达摩·悉达多的传教活动

亚历山大的入侵与孔雀帝国的建立

阿育王的统治及宗教政策

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

土地制度

奴隶制度

种姓制的发展

评价阿育王

佛教传播路线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第四节 佛教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要点:佛教的兴起

佛教的基本教义

发展和传播

四、思考题:

1、何谓哈拉巴文明?哈拉巴文明在古代印度历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3、婆罗门教包括哪些经典?婆罗门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邱永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印度教——宗教与社会》朱明宗、尚会鹏,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宗教与印度社会》王树英,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五章

古代希腊(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了解“城邦”的概念,掌握斯巴达国家的形成过程及政治经济制度、奴隶制度。掌握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及对雅典政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爱琴文明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斯巴达国家的统治特征;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义。

难点: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希腊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爱琴文明

知识要点:自然环境和居民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第二节 荷马时代 知识要点:《荷马史诗》 铁器

第三节 古风时代

知识要点:奴隶制城邦

斯巴达

雅典 公元前8—6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

城邦的形成及海外殖民斯巴达国家的产生

斯巴达国家的阶级结构

政治制度与社会风尚

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形成

雅典国家的萌芽

雅典的部落组织

提修斯改革

平民反贵族的斗争及雅典城邦的形成

梭伦改革

皮西特拉图僭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 第四节 古典时代

知识要点:希波战争 爆发的原因

马拉松战役

萨拉米战役

希腊胜利的原因

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的起因及性质

主要经过

对希腊社会的影响

公元前4世纪社会经济状况

城邦间的争霸战争

城邦危机 第五节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知识要点: 马其顿地区的自然条件

马其顿国家的形成

腓力二世改革

马其顿征服希腊

科林斯会议

亚历山大东侵

帝国的建立和分裂

对亚历山大的评价

托勒密埃及王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亚历山大里亚文化的繁荣

塞琉古王国的兴亡

马其顿王国及其控制下的希腊

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希腊化 第六节 古代希腊的文化

知识要点:神话

文学

奥林匹亚运动

四、思考题:

1、公元前8-6世纪的希腊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

2、公元前8-6世纪希腊海外殖民的背景、范围、性质和影响。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古希腊史》,塞尔格叶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著,商务印书馆。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六章

古代罗马(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原因、古代罗马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从而掌握罗马王政时代、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罗马帝国时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及古代罗马文化。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罗马共和国前期贵族和贫民的斗争及其结果;罗马的对外扩张;罗马向帝制的转变;罗马帝国的衰落。

难点:平民争取政治权力地斗争;罗马对外扩张的动因;罗马向帝制转变的原因;基督教的兴起和演变。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罗马的王政时代 知识要点:意大利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伊达拉里亚文明

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

罗马城的起源

王政时代的罗马社会

塞尔维乌斯改革 第二节

罗马共和国 知识要点:共和国的建立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与军事组织

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对意大利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对外扩张胜利的原因

布匿战争

对马其顿的战争

行省制度

包税制

罗马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西西里奴隶起义

格拉古兄弟改革

马略军事改革及其后果

同盟者战争

苏拉独裁统治的建立

斯巴达克起义

前三头同盟与恺撒的独裁

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国的覆灭 第三节

罗马帝国 知识要点:元首政治的建立

皇权的加强

早期罗马帝国的内外政策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佛拉维王朝

安敦尼王朝的统治

帝国前期经济的发展

隶农制的发展及对帝国经济的影响

帝国前期的文化

三世纪危机

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演变 第四节 古代罗马文化

知识要点:文学

史学

哲学

建筑

四、思考题:

1、古代罗马世界的地理范围及其特点。

2、罗马共和国前期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的起因、经过与历史后果。

3、罗马人的扩张进程与统治政策。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罗斯托夫采夫著,商务印书馆。

《罗马史》,李维著,商务印书馆。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十字军东侵(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1、欧洲各国封建制度确立以后的封建发展史、特点及原因

2、教权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

2、十字军东侵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城市的兴起(3学时)

一、城市产生的原因

二、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和城市自治

三、城市手工业及其行会

四、行会反城市贵族的斗争

五、帮工、学徒反行东的斗争

六、行会的解体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十字军东侵(3学时)

一、十字军东侵的原因。

二、第一次十字军东侵及其所建立的十字军国家

三、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和拉丁帝国

四、十字军东侵的后果

五、思考题:

1、西欧封建城市产生的原因经过

2、十字军东侵的原因,后果和影响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的生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5年。 沃尔克《基督教会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八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1、封建制度

2、基督教与早期西欧社会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法兰克王国

2、西欧封建制度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英王权的加强(2学时)

一、早期历史

二、王权的强化

三、议会君主制

四、瓦特•泰勒起义与中古后期的英国 第二节 法国王权的加强(2学时)

一、早期历史

二、王权的强化

三、议会君主制

四、巴黎起义与扎克雷起义

第三节 英法百年战争和英法农民起义(2学时)

一、战争起因

二、战争进程

三、战争影响

第四节 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2学时)

一、

国 1封建化进程的缓慢

2、政治进程:

3、对外扩张:

4、教俗之争:

二、意 大 利

1、政治形势

2、使徒兄弟派

3、城市共和国

第五节 西班牙国家的形成(2学时)

1、西哥特时代

2、穆斯林的统治

3、收复失地运动

五、思考题:

1、十字军东征的社会背景、基本过程和历史影响。

2、比较英国与法国的议会君主制,说明两者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3、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进程和结局。

六、参考文献: 《十字军东征》,扎波罗夫,三联书店。 《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尧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九章 东欧的封建国家(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1基督教对东欧历史的影响 2拜占廷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东欧各国历史特点 2东欧各国封建制度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拜占廷帝国(2学时)

一、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拜占廷文化

第二节 波兰(2学时)

一、古波兰建国

二、波兰统一国家形成

三、波兰立陶宛君合国成立 第三节 捷克(2学时)

一、胡司宗教改革

二、胡司战争

第四节 俄罗斯国家(2学时)

一、基辅罗斯

二、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三、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五、思考题:

1、比较5世纪前后的西罗马与东罗马,说明两者在历史道路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2、如何评价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的内外政策。

六、参考文献: 《俄国历史概要》,波克罗夫斯基著,人民出版社。 《俄国通史简编》,孙成木等著,人民出版社。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章 亚洲的封建国家(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1、阿拉伯国家产生与伊斯兰教的兴起

2、阿拉伯文化发展与贡献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阿拉伯国家发展的历史

2、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1学时)

一、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二、伊斯兰教产生以前的阿拉伯社会

三、穆罕默德在麦加

四、穆罕默德在麦地那

第二节 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与发展(1学时)

一、四大哈里发的扩张

二、倭马亚王朝

三、阿拔斯王朝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1学时)

一、哈瓦立及派的兴衰

二、什叶派的演变

三、逊尼派思想体系的确立

四、苏非主义

第四节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学时)

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和扩张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

2、奥斯曼帝国的继续扩张和君士坦丁堡陷落

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及帝国的衰落

1、帝国的统治制度

2、帝国的衰落

第五节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1学时)

一、社会氛围

二、主要成就

五、思考题:

1、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

2、查希里叶时代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

3、伊斯兰教城市的历史背景。

六、参考文献: 《阿拉伯通史》,希提著,商务印书馆。 《阿拉伯通史》,纳忠著,商务印书馆。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一章 16世纪以前的非洲和美洲(共2学时)

一、基本要求:

1、埃及历史演变

2、宗教改革在西欧历史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地理大发现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北非的伊斯兰教诸国(1学时)

一、法蒂玛王朝时期的埃及

二、阿尤布王朝时期的埃及

三、马木路克王朝时期的埃及

四、马格里布的新兴国家 第二节 中南美洲(1学时)

一、马雅人国家

二、阿兹特克人

三、印加人国家

四、印第安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五、思考题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诸多层面的历史运动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参考文献: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古代社会》,摩尔根著,商务印书馆。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二章 欧洲文艺复兴(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⒈人文主义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性质。 ⒉对人文主义的历史评价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

2、人文主义思想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早期文艺复兴(3学时)

一、文艺复兴的大背景。

二、文艺复兴为什么起源于意大利。

第二节 意大利和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3学时)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二、德、英、法、西等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三、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思考题

1、人文主义的社会性质与时代特征。

2、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六、参考文献: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克哈特著,商务印书馆。 《意大利文艺复兴》,朱龙华著,商务印书馆。

第十三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新航路的发现(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1、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影响

2、宗教改革在西欧历史上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地理大发现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生(2学时)

一、手工行会与手工工场的比较。

1、技术的进步

2、分工的扩大

3、手工工场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2、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二节 地理大发现(2学时)

一、社会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历史影响

四、早期殖民掠夺

五、思考题

1、15-16世纪西欧历史的时代特征。

2、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一般特征的比较。

3、比较手工行会与手工工场,说明两者的相同处与不 同处

六、参考文献: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克哈特著,商务印书馆。 《意大利文艺复兴》,朱龙华著,商务印书馆。 《地理大发现》张箭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四章 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与法国(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1、英法专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英法宗教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英法两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产生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英国(2学时)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二、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

三、海外殖民扩张及与西班牙的斗争 第二节 法国(2学时)

一、16世纪经济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

二、法国的宗教改革与胡格诺战争

三、黎塞留与法国的重商主义

五、思考题

1、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意义

2、英法的宗教改革及其后果

六、参考文献:

《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尧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明不列颠经济史》,克拉潘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五章

尼德兰革命(共2学时)

一、基本要求:

⒈西班牙统一王国的形成 ⒉尼德兰革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性质

2、尼德兰革命意义

三、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四、讲授内容:

第一节 中古时期的西班牙(2学时)

1、16世纪之前的西班牙及西、萄国家的形成

2、中古后期的西班牙及其内外政策 第二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2学时)

1、西班牙对尼德兰的专制统治

2、尼德兰革命的爆发

3、独立初期的荷兰

五、思考题

1、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1、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参考文献:

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六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运行轨迹,美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进程及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背景,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和革命进程,深刻理解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从而深刻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阶级关系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运行轨迹,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要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曲折与反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及影响 第二节 美国独立战争

知识要点:北美殖民地时期美国民主产生的独特环境,革命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联邦宪法》的特点和利弊。 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

知识要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三级会议,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的贡献和局限性,“八九年原则”

四、思考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曲折与反复

2、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汤普逊《欧洲中世纪晚期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 年。 《法国通史》,张芝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七章:1848年欧洲大革命

(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原因、性质及特点,要求学生掌握这次大革命的爆发与东南欧各被压迫民族解放战争的关系,并了解西、北欧一些国家的革命状况,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1848年欧洲大革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法国二月革命、德国三月革命和法国六月起义 教学难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法国革命

知识要点:法国二月革命背景、经过,六月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德意志革命

知识要点:德国三月革命背景、经过和影响 第三节 东南欧的民族运动

知识要点:奥地利革命和意大利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第四节 1848年欧洲革命的意义

知识要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特点和历史意义

四、思考题:

1、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

2、东南欧各被压迫民族解放战争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八章:19世纪的欧美及日本(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是如何通过改革巩固自己的统治的,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历史地位,掌握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俄国农奴制废除的历史背景,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性质, 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性质分析

教学难点:俾斯麦 “铁血政策”的评价,德国和意大利统一的比较分析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英法两国的改革与美国内战

知识要点:英国的宪章运动的背景,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性质,“美国式发展道路” 第二节 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

知识要点: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加富尔 第三节 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要点:俄国农奴制废除的背景和过程,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要点: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的因素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废除封建制度的各项措施

四、思考题:

1、资产阶级是如何通过改革巩固自己的统治的

2、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五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十九章: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主要了解和掌握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并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垄断组织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意义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知识要点:垄断组织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垄断组织产生的积极消极意义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社会的演变趋势

知识要点:欧美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影响

四、思考题:

1、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影响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六章第五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十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进程和伟大意义,了解十月革命影响下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分析、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总结 难点:十月革命必然性问题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前提

知识要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四月提纲,两个政权并存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和实行

知识要点:四月提纲,两个政权并存,七月事变,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十月革命的经验和历史意义

第三节

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知识要点: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政策 第四节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知识要点:粉碎外国三次武装干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四、思考题:

1、俄国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得到巩固的?

2、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五章第二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孙成木:《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1980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结合战前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情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了解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理解和掌握大战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871-1914年国际关系;战争的根源;战争结果及影响。 难点:战争的根源;影响战争的主要因素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会议后的国际关系

知识要点:维也纳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的历史地位,神圣同盟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

知识要点:一战前国际关系的变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一战

知识要点:一战爆发历史背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战爆发的根源、性质和影响

四、思考题:

1、巴黎和会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为什么?

2、凡尔赛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保罗•肯尼迪著,梁于华等译:《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迪罗塞尔著,李仓人等译:《外交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十二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了解一战后世界的基本形势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这一体系建立的过程;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一体系的实质,评析其作用及崩溃原因。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难点: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凡尔赛体系 知识要点: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所达成的共识, 巴黎和会争论的主要问题,巴黎和会,对德和约, 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知识要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对“凡一华”体系的评价

四、思考题:

1、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2、根据国联盟约的内容分析其实质。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六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十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了解二战的起源、性质、进程及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 难点:二战的起源、性质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大战的全面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知识要点:德波战争,波兰沦亡的原因,东方战线,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知识要点:法国败降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动,苏德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三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

知识要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第四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进

知识要点: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五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知识要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二战的历史地位

四、思考题:

1、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建立的,有何意义?

2、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如何?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丘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历史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势(共3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以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事件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 点:雅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难点:两极格局最终解体的标志、原因和影响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 知识要点:“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华约组织成立

第二节 二战后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知识要点: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矛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存在的问题,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曲折历程。 第三节 二战后的美国

知识要点:美国霸权地位,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复兴计划 和平演变为 第四节 二战后听西欧和日本

知识要点:欧洲煤钢共同体、欧共体、欧洲议会的成立,日本的崛起 第五节 第三世界的崛起

知识要点: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 第六节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知识要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四、思考题:

1、雅尔塔体系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2、两极格局最终解体的标志、原因和影响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六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第二十五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共2学时)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果。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难点:哲学成果

三、讲授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知识要点: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汽车、飞机与V-2火箭,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三大合成材料的问世,生物学与医学的新成就,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知识要点: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

四、思考题:

1、现代战争对科技进步的催化作用

2、现代西方哲学成就

五、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1、课程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

2、课程成绩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3、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形为每次扣除3—6分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参考文献: 金重远主编:《20世纪初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无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

《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通史第二卷

《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通史 读后感

世界通史复习资料

高三班《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近代史读书报告《全球通史》

世界民族音乐教学大纲

《世界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