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七讲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6: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讲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课题活动的指导实践说明,学生活动效果具有明显的成果化。研究性学习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既是学生活动的目的,也是实现活动的有力措施。通过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强调研究性学习报告撰写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真正地实现活动。

一、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目的

1.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是为了总结调查的结果,研究的结果,实验的结果,介绍新的实验(或试验)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提出科学的观点、理论并证明,汇总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或某一大区域或一个国家,或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情况、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发展趋势)。

2.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是记录、传播大家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调查、研究、实验等等上述各项工作的结果,使这些工作、研究的结果成为共同的知识、科学和技术财富。研究论文撰写出来也是为了便于人们进行科技交流与借鉴。因此,研究论文都必须公开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刊登,要让自己的研究情况包括意图、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所立论点和所列论据都宣于示众。这与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论文无功利目的,无经济效益,向人们揭示的是客观的规律,自然的现象。发明创造成果则有实用价值,可以申报专利,而且其初始目的就有经济的利益在内。

3.研究性学习报告还有供同行验证的作用,根据论文提出的方法、材料、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条件,应该完全重复出相同的结果,否则就有问题了。所有的研究论文一经发表,其论点、结果都可供其他人引用和借鉴。所以评价一个科研论文的价值标准,以被他人引用的次数来衡量。

二、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报告既然是大家在研究学习中各种研究、调查、实验(试验)结果的文字总结,因而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之前必须进行各种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实验工作,这些就是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基础。

因此,任何研究性学习报告都不能凭空臆造,不能无根据的胡编乱写,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也不能灵感所至,空想发挥。科学实验、调查研究都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由此才能获得真实的、符合自身规律的结果,才有价值而为人们认可、采用。

三、怎样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1.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逻辑性

2.创新性: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因此,任何重复别人研究或模拟别人研究的工作在科学研究中都是没有价值的,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自己的观点。

3.实用性:对于技术性研究注重的是实用,要有实用价值或潜在的实用价值,而基础性研究不注重实用,注重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

4.可读性:论文写作文字应以标准简化汉字为准,标点符号要正确,序号应一致,术语、公式、计量单位等都应规范,不使用非规范用语。

例如:计量单位用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缩略语首次出现用全称。

1 5.保密性: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利益的保护。

(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现形式

常见的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有调查研究类报告,科学研究类论文,设计制作类发明三个方向。

调查研究类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它包含: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科学研究类论文:这类报告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材料是什么?研究过程如何?由研究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分析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还要向读者阐明有待讨论的问题。

设计制作类发明: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设计的图纸等等。设计制作类不一定要求做出大的设计报告,一个较小的创意,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属于好的设计研究。

本类报告一般要求作者要注意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对于一些核心数据和关键性设计要加以保护。

(三)研究性学习报告的阶段要求

规范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包含三个阶段,一是开题报告,二中期报告,三是结题报告。这里主要介绍中期报告和解题报告

1.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即为报告初稿,必须说明几方面问题:研究该课题的目的、怎样研究该课题的,课题的初步结论是什么,今后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中期报告要注意报告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

1.1格式要求:

对学生的研究性报告有约定的格式要求,主要要求有: (1)论文题目用宋体三号字,作者姓名用小四号字,组长姓名置于首位,并在右上角用“*”标注。姓名之间用“,”隔开。

(2)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黑体小四号字写,用少量文字写论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字写,后面是3-6个关键词(宋体小四号)。

(3)正文部分都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 正文各层次依次用数字“

一、

二、三„„”,“(一)、(二)、(三)„„”,“1,2,3„„”,“1.1,1.2,1.3„„” “1.3.1,1.3.2,1.3.3„„”来标记

引用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在引用部分用[1],[2]等等标注。 1.2内容要求: 总体可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写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说明研究过程,如是“实验部分”,实验中所用仪器、药品要标明规格,生产厂家、测试条件、参数。如是社会调查须说明调查表的设计构想、调查对象要求、调查时间、地点、样本的广度、信度等等必要信息与说明。

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说明通过研究得出的初步结果与对结果的分析,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什么,还要进一步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部分:结论,用少量的文字阐明本文的结论。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标明作者、杂志名称、书名、出版社、发表时间、页码。 正文部分可根据自己文章内容安排各部分内容,不一定完全按照五部分来写,但必须条理

2 清晰,要阐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初步结论、研究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上交中期报告打印稿,在班级交流中期报告时必须制作幻灯片展示。

2.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为论文终稿,其格式和内容要求既和中期报告有相同之处又更加具体、完善。 2.1格式要求:

(1)封面:左上角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小一号字),下面依次写论文题目(一号字)、课题小组成员姓名、班级(组长姓名置于首位,并在右上角用“*”标注),指导教师,结题时间(年、月)(都用二号字),封面字都用宋体,所属学科及关联学科。

(2)第一页:第一行为论文题目,用宋体三号字,加黑;第二行为作者姓名,用小四号字,组长姓名置于首位,并在右上角用“*”标注。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第三行在圆括号中标注学校、城市(小四号字);第四行写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字);第五行写明指导者工作单位(小四号字)。

(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宋体小四号字写,用300字以内的文字写摘要。“关键词:”用宋体小四号字写,后面是3-6个关键词。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都要最好能够翻译成英文。

(4)正文部分都用宋体小四号字,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 2.2内容要求:

内容总体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写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要突出本文的新颖之处。

第二部分:说明研究过程,如是“实验部分”,实验中所用仪器、药品要标明规格,生产厂家、测试条件、参数。如是社会调查须说明调查表的设计构想、调查对象要求、调查时间、地点、样本的广度、信度等等必要信息与说明。

第三部分:研究分析,说明通过研究得出的最终结果与对结果的分析。在研究分析中,图名、表名用黑体小四号字,坐标轴要标清楚表示的量以及单位,单位要用国际单位制。

第四部分:结论,用少量文字阐明本文的结论。 第五部分:致谢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标明作者、杂志名称、书名、出版社、发表时间、页码。

文章必须条理清晰,必须表述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怎么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四)、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各部分应注意的事项

1.题目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题目是所做工作的最直接表达,即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事。故题目应直入主题,要确切、恰当、简明。用词应简练、醒目、切题,忌空、长,不宜文学化、广告式或诗句用语等。在表达特定的方法、材料、目的时或主题尚不能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用副题(一般情况不用副题)。

1.1总的要求是:

A.中文标题不宜超过20字,英文不宜超过10个单词; B.题目是个短语不是句子,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C.不用自己发明的短语或符号; D.不用学科名称作题目; E.有助于检索。 1.2易犯的毛病

A.字数太多;B.题目过大、过于抽象;C.题目含义不清;D.题不对文

3 1.3常见的标题形式 例如:调查报告类:“关于重庆磁器口古镇经济文化情况调查报告”,“基于网络调查下的高中生学习和体制调查报告”,“笑商——以重庆城镇居民为例”,“正是旧貌新颜时——微企产业园植入老社区的旧城改造模式成效调研(以嘉陵三村为例)”等

科技论文类:“通过树皮形态和构造特征识别树种初探”,“桥之殇——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对水流条件的影响及船撞风险分析”,“铅、锌、锰对藻类污水深度净化的影响研究”,“立体空间中基于计算机视觉与几何关系的定位算法”

设计制作类:“基于Zigbee技术的考场手机定位检测仪”“防止油门当刹车踩的驾驶陋习矫正装置研究”“气动式甘蔗刨切机”“一种新型火灾预警与灭火系统”

2.作者、作者单位

论文都应注明作者,要给出作者姓名,两位作者以上的需排序,以承担工作任务大小和实际贡献来决定先后次序。(贡献大小可依其在实验于过程中的构思即出主意、工作量、工作的主次、关键问题的解决等进行衡量),不以职位高低、资历深浅排序。论文署名的五个条件:

A.必须参加过本项研究的设计或开创工作,如后期参加,则必须赞同原来的研究设计; B.必须参加过论文中某项观测或取得数据的工作;

C.必须参加过观测所见和取得数据的解释,并从中导出论文的结论; D.必须参加过论文的撰写;

E.必须阅读过论文的全文,并同意其发表。

作者的单位包括地址和邮编的标注是为了方便读者与作者联系。 3.摘要

摘要是这篇论文的浓缩,也可以说是论文的简要介绍。摘要应包括实验的主旨、缘由、目的、范围、时期、主要内容、取得的结果、结论及其价值及意义。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能够独立使用(可以编为论文摘要集,一般在600-1500字),它能使读者完整地了解原论文的概貌。因此摘要必须是完整、准确、简练地代表原文(但不能代替原论文),要求言简意切。摘要的注意事项:

A.包含论文主要信息但不能太长。 B.使用第三人称。

C.不加注释和评论、不举例子、不用引文。 D.不宜与别人研究相比较。 E.不用图表、公式等。

F.第一句话尽量少用“本文……”、“作者……”。 4.关键词

关键词是适应计算机管理而产生的,是论文题目中最关键的3-5个词。如“基于zigbee技术的考场手机定位监测系统”,其关键词为:zigbee技术 考场 手机 定位 监控系统;“餐余猪骨制多孔炭净化含铬废水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关键词为:猪骨 多孔碳 净化 铬废水 锂离子电池。

例1:基于zigbee技术的考场手机定位监测系统

摘要:系统包括定位终端、讲台主机和监控室,定位终端的数量与考试座位的数量相同,每一个考室内的所有定位终端与该考室内的讲台主机相连,所有讲台主机与监控室相连;定位终端用于定位正在使用手机作弊的考生,并将作弊考生的座位号及个人信息上传至讲台主机;讲台主机控制报警装臵报警;监控室接收讲台主机传输的作弊考生的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本系统通过定位终端检测手机与基站连接时的信号实现对工作手机的识别与检测,从而完成对考生使用手机作弊行为

4 的定位检测,本系统组建的监控室—考室—考生的星型拓扑结构,实现密布整个大考场的监控网络,在监控室能够直观地显示各考室实时情况,便于监考管理。

关键词:zigbee技术

考场

手机

定位

监控系统;

例2:通过树皮形态和构造特征识别树种初探

摘要: 树皮是树干的最外层部分,种间形态特征差异很大,但种类相对较为稳定,以此为依据鉴别树木简单直观,可以克服树木形态学特征随季节性变化及随分布区域、立地条件影响变化对树木识别准确性的影响,但以树皮形态和构造特征无系统数据可查。本研究以25科,37属,42种常见乔木树种为对象,通过实地采样、软化、刨切、拍摄等处理,就其树皮构造特征(断面及树皮内表面)进行研究,并结合活立木树皮质地、颜色、气味(滋味)、厚度、气孔、开裂及剥落方式等特征,肉眼或放大镜下观察、记录,对树皮形态与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归类,并辅以不同观测面、不同放大尺度下的图片,达到通过树皮识别树木之目的。树皮图库建成后,不仅可作为林业爱好者识别树木辅助手册,也可为木材加工企业、质检单位、木材贸易部门提供原木识别的直接参考依据。

关键词: 树木识别;树皮;外表特征;内部构造;树皮图库

5.论文主体(引言、正文和结论)

研究报告的主体,也就是这篇报告的主要部分。根据报告的类别,基本包括引言(前言、导言、序言、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其格式有小差异

5.1调查报告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5.1.1前言: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5.1.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5.1.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例3:

基于网络调查下的高中生体质与学习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一上期末考试前期,班上很多同学都得了重感冒,有些同学还发展成了持续性的高烧,对期末考试非常有影响。放寒假后,我们两个同学在聊到网上转发极盛的湖北吊瓶班一事时,都有一番感慨,前后两事联系起来,我们突发奇想,想要对高中生的体质和学习进行一番调查,希望能够藉此解决现在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和学习的问题。俗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质是智育德育的载体,毛主席曾向全国人民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然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高中生,对体质和学习的重视比重渐渐发生了改变,为了更好地促进同学们的学业进步全面发展和引起对自身体质的重视,并对此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大家的普遍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我们利用这次寒假的时间做了这一次社会调查。

二.研究过程

1.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具体方案;

2.选定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深入询问,整理与观察;

5 3.分析调查数据和回馈结果

三.调查结果与建议

通过对高中生整体身体状况的观察: 将男生和女生对比来看: 通过进行学校的对比:

通过对同学们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和对自身缺乏锻炼的调查: 通过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体质和学习情况分别进行打分: 综合以上对数据的分析:

5.2科学论文

科技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引言、正文、结论

5.2.1引言 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 引言的主要内容: 1)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即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1)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

5.2.2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文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

1)实验所有的材料、原料、样品、添加剂、试剂……等,逐次予以说明(不是特殊的材料等则无需详细说明)。

2)实验经过

主要设备及操作过程(使用独特的设备及操作细节要予以说明;一般的设备只列出设备名称即可)。自已设计、创新、改进的仪器设备必须详细的叙述(专利产品请注意勿泄密)。

观察的方法或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的条件.注意:在介绍实验经过时,不要写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无论是实验、调查还是考察、研究等的结果及分析就是论文的主体,应分段表述,用图、表和文字一一加以说明,也可辅以照片。

实验结果的表达,是论文的主要论据表述,因此作者应格外注重。 4)在表达实验结果时请注意:

ⅰ.本实验的所有主要目的是否都已列出;

ⅱ.在表明你所论及的论点时,所取用的数据是否最能说明这个论点的; ⅲ.列表说明问题时,应特别认真地设计表格,表格内容的设置:一要十分明确地表达所列数字之间的关系,二要使读者很清楚地明了你所要表述的关系。三是在表格所表达的关系已经

6 比较清晰时仍然需要用一段十分简练的文字来说明表格所要表述的关系。四是表格最好与正文同行排版,不要以附件放在正文之后。

ⅳ.图、表、照片都是重要的论据,在收入正文时应认真筛选,都必须是最能准确表达实验结果的,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照得不清楚的,不突出主题的不要列出。

ⅴ.所有实验数据都应进行整理。要对出现的误差予以说明、进行分析讨论。但所有原始记录都不能在事后进行任何修改、整理、誊录,即必须保持当时记录的原样!

ⅵ.表和图都能很直观地说明问题,一般在表述一个问题时或用图、或用表,作图也要科学,能说明问题,制作精细、简洁明晰。

图、表、照片都应编序号如图

1、图2;表

1、表2;照片

1、照片2……等,图和表都应有名称,照片要有简短说明,如:表1菜白蝶幼幼虫生长与温度关系。照片无论多少都应按序贴在另纸上,不要用一个信封装一沓子就交上去。

表格格式普遍采用三线表,即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见图1,注意:没有竖线)。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栏目线为细线当然,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3条线,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但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做三线表。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见图1 表序: 表题 顶线↑(略粗) 项 目 栏

栏目线↑

表 体

底线↓(略粗) 表注:

图1 三线表的基本要素

ⅶ.论文允许引用他人结论、图、表、照片,但必须注明出处。

ⅷ.计量单位、符号要规范,要严格按照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书写。缩略语首次出现要用全称。

5.2.3结论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结部分。结论的文字是经过对实验所得数据、结果、现象、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后,形成的观点和论点。因此措词应严谨,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须释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结论不允许用\"可能、也许、大概、或许、估计……\"等字眼。一句话只明确地归纳一个认识,或一个概念,或一条规律,或一个结论,而且只有一个解释。

结论来自于实验、调查、考察、研究得到的资料、材料、数据、实物等客观存在,因而在写结论时要认真思考、慎重下笔、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凭空而来;没有数据、事实就不能乱下结论,乱提观点。

结论部份可以提出作者的建议、设想及其他问题。 1).对本次实验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和分析。

2).将本次结果,与自己过去的研究结果(在不同时间、地点、相同或不相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他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分析其异同,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并且根据以往的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的、有根据的与其他作者商量。

3).突出本项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提出可能的原因。 4).分析实验中的缺点、错误和教训,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5).类似工作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本研究在类似研究中处于什么地位。 6).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论文的讨论部分可以把自己实验不完善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讨论;也可以对实验过

7 程中出现的反常或无法解释的现象作出说明、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分析原因。

例4:

桥之殇

——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对水流条件的影响及船撞风险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我在2007的报纸看到嘉陵江黄花园大桥被船撞的新闻:“2007年7月5日中午12时许,由于嘉陵江江水突然猛涨,流速加快,将总吨为556吨的“渝强6号”牛锚链拉断,船舶拖锚向下漂流,撞上了黄花园大桥的3号桥墩。为此,嘉陵江沿线几十道渡口全部关闭,严禁一切船舶通行”。在2007到2011年期间,我在报纸、电视、网上经常看到跨江大桥被船撞的新闻。又在报纸上看到我市在三峡库区己建成特大桥19座,在建特大桥10座,规划建设的还有6座,共计35座。在674公里的河道上有35座特大桥,平均不足20公里就有一座特大桥,其数量和密度在世界都是空前的。桥梁的建设在我市经济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桥梁太多又对船舶驾引、桥区河段的航道变迁、码头岸线缩短、泄洪受阻等方面影响。同时,桥梁建设后,肯定对水流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三峡水库形成后,桥位河段由于河势变化较大,泥沙淤积,滩槽易位,水流趋直和航道船舶的数量、吨位和航速也在不断的提高等因素,随着年份的增加,桥梁被撞风险将逐渐增大。因此研究重庆嘉陵江黄花园大桥对水流条件的影响及船撞的风险存在现实意义。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论文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4论文研究的内容

1.调查嘉陵江黄花园大桥的工程和所处河段的基本情况 2.分析黄花园大桥对水流条件的影响 3.嘉陵江黄花园大桥船撞风险分析 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的建议

第二章

调查嘉陵江黄花园大桥的工程和所处河段的基本情况 2.1 调查黄花园大桥的工程概况 2.2调查黄花园大桥的工程地质、地貌 2.3调查黄花园大桥桥区自然条件

第三章

分析黄花园大桥对水流条件的影响 第四章

嘉陵江黄花园大桥船撞风险分析

4.4.1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来计算船舶正碰黄花园大桥的桥墩的碰撞力 4.4.2 按照《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来计算船舶正碰黄花园大桥的桥墩的碰撞力 4.4.3采用模拟实验和有限元计算法船舶正碰黄花园大桥的桥墩的碰撞力

方法是将船舶考虑为梁板结构,外形尺寸同原型,选用覆盖船的材料为钢板,钢板的厚度为10mm,在船头和船身之间加了一道钢板。且在船头纵向加了梁。其中钢板的材料参数为: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屈服应力为300MPa.屈服后切线模量为2GPa。 计算主要考虑了船舶与桥墩发生正碰的工况,船舶计算模式和计算结果见图24~图31所示。

图24

图25

8 图26

图27 ……

通过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得出船舶对黄花园大桥桥墩的最大撞击力如表9所示 表9 船舶对黄花园大桥桥墩的最大撞击力

船舶恒重 3000t 船舶对桥墩最大撞击力(5m/s)

船舶对桥墩最大撞击力(4m/s)

3.112104kN 2.617104kN 2000t

1.942104kN 1000t

2.773104kN 1000t级船队

4由图24~图31和表9可见:3000 t船舶对黄花园大桥桥墩的最大撞击力达到3.78410kN,撞击力作用时间持续时

4间为1.1s;2000 t船舶对黄花园大桥桥墩的最大撞击力达到2.96710kN,撞击力作用时间持续时间为0.66s;1000 t船舶

4对黄花园大桥桥墩的最大撞击力达到2.56710kN,撞击力作用时间持续时间为0.56s;1000 t级船队对黄花园大桥桥墩的4最大撞击力达到2.96810kN,撞击力作用时间持续时间为1.33s。3000 t船舶以5m/s正撞击黄花园大桥的桥墩时,黄花园大桥就有较大的风险,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1.通过分析黄花园大桥的桥墩、墩柱的布臵对桥区水域的影响,模拟黄花园大桥这种多腹薄壁桥墩对水域的影响。得出了黄花园大桥的兴建对桥位河段的河势变化以及河床冲淤形态造成和对桥区水域都造成一定、不可忽略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每年2次对照建桥前的资料内容进行同精度、时段、位臵的测量,将分析整理的大桥对桥区水域的影响、桥区河段航道通航条件形成资料通报海事、桥梁、航运企业等相关部门。

2.通过分析三峡水库运行若干年后,桥位段河段泥沙淤积,滩槽易位,水流趋直,河流主槽已移至金沙碛滩面2#、3#桥墩附近,滩面遭受冲刷,普遍冲深1.0~2.0m左右,此时,2#主墩的冲刷坑坑底距基础底部约为2.0m左右,3#墩约为3.8m左右,得出了随着年份的增加,黄花园大桥的风险在加大。建议设臵强有力的防撞设施,如防护构件、桩支承结构、护墩桩、防撞岛等,确保桥梁安全。

3.采用三种方法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船舶撞击黄花园大桥桥墩的撞击力的大小,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船舶撞击力大小,并比较分析了计算结果。得出了随着三峡大坝蓄水深度的不断增加,船舶下行速度加快,船舶的吨位不断增加,下行船舶撞桥概率较高,一当吨位较大的船舶正撞黄花园大桥桥墩时,撞击力太大,后果相对严重。建议有关部门对于风险较大的桥梁(如黄花园大桥、嘉陵江牛角沱大桥、石板坡长江复线大桥、北碚草街大桥)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船舶撞击力大小,开展船舶撞击桥梁的安全评估。深入了解桥梁遭受船舶撞击后的倒塌概率,为后续防船撞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

4.该桥区在大洪水期流速较大,桥墩又位于洪水期的主流带上,若上游船舶出现走锚、失控等状况时极容易出现船撞事故,建议洪水期禁止船舶在黄花园大桥和千厮门大桥之间锚泊。

3.784104kN

2.967104kN 2.567104kN 2.968104kN

9 4.通过采访有关专家,得出黄花园大桥常年有3~4个桥墩处于水中,桥区水位变化较大,通航孔宽250m,满足I级航道单向通航2排2列的代表船队, 在枯水期,船舶主要通过1号孔,航道半径小,通航条件较差,防撞能力低。专家建议采用浮式钢套箱进行防撞。此外,还要加强江面上的安全管理,完善该桥的导航和助航设施,包括引导船舶过桥的浮标标志、桥涵标、桥柱灯等。

5.3设计制作

5.3.1引言 简单叙述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往同类产品的特点和优劣,所留下的问题,你所要通过设计的作品将解决哪些问题等,其写作要求和论文类类似。 5.3.2正文

1)设计过程,及产品的工作流程 2)各个分支或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3)各部位的设计结构图纸 4)工作实现的方式等 5.3.3结论或总结展望

对于设计的作品加以总结,你的设计成果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先进性和创新性等,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继续研究,在本研究的成果下,还可以做怎样的改进等。

例5:一种新型的火灾预警与灭火系统(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 背景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4 1.3.1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4 1.3.2 论文的结构 ........................................................................................................................5 第二章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工作原理 ........................................................................................................................6 2.1 系统的整体框架 .......................................................................................................................................6 2.2 系统的工作原理 .......................................................................................................................................6 第三章各子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8 3.1 火源预警子系统 .......................................................................................................................................8 3.1.1 火源预警子系统的组成 ....................................................................................................8 3.1.2 火源预警的工作原理 ........................................................................................................9 3.2 火源定位子系统 .......................................................................................................................................9 3.2.1 火源定位子系统的组成 ..................................................................................................10 3.2.2 二分法火源定位原理 ......................................................................................................11 3.2.3 正余弦定理计算着火点空间坐标 ...................................................................................13 3.3 灭火执行机构子系统 .............................................................................................................................13 3.3.1 灭火执行子系统的组成 ..................................................................................................14 3.3.2 灭火材料的选择及工作原理 ...........................................................................................15 3.3.3 灭火执行机构的定位原理与位置计算 ...........................................................................16 3.3.4 牛顿定律灭火球轨迹规划的计算 ...................................................................................19 第四章系统部件的机械结构设计 ..........................................................................................................................19 4.1 探测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19 4.2 灭火执行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20 4.2.1水平移动机构机械结构设计............................................................................................20

10 4.2.2弹射器升降机构的机械结构设计 ....................................................................................20 4.2.3发射筒水平旋转机构的机械结构设计 ............................................................................21 4.2.4 建筑物空间预定轨道设计...............................................................................................21 第五章系统的的功能实现 .....................................................................................................................................22 5.1统硬件实现的整体设计方案 ..................................................................................................................22 5.2系统软件实现的整体流程图 ..................................................................................................................24 5.2.1着火点定位子程序流程图 .............................................................................................................24 5.2.2灭火球弹射子程序流程图 .............................................................................................................25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26 6.参考文献

选列参考资料是作者在进行实验或调查时主要参考的书籍、文章;或引用了某些结论、图表的书籍、文章;或对作者的论文作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资料、文献、书籍等。

文献类型标志依据GB/T 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著录,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论文集、会议录[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引用参考文献,其编排格式是〔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6.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如:[1]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76-78. 6.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5] 李小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

6.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6]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

6.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或起始页码..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5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8].http://www.daodoc.com/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7.致谢

对你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作者在进行实验和写作过程中给予了具体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如指导教师、审阅修改文稿、提供某些资料、材料、标本、图片、帮助完成某些内容、实验装置、协助给图、拍照、摄像等等一一表示谢忱。

11 附:研究性学习论文统一格式

(1)纸张:一般要求用A4纸打印,少量的要求用16开或B5格式打印。 (2)行距、页边距: 行距一般要求1.5倍; 页边距要跟据装订的要求,左装订式要求:页边距为上2.5cm,下2.5cm,左2.5-3.0cm,右2.5-3.0cm,页眉1.5cm,页脚1.75cm。 (3)字体、字号。 封面:

(居中,宋体/中宋,二号到初号、加黑,距上顶四行)

——副标题

(右对齐,宋体,比主标题小三个字号、加黑)

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名单(居中,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指导老师(居中,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距下边三行)

正文:

标题(居中,宋体,三号、加黑)

——副标题(右对齐,宋体,四号、加黑) 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名单(居中,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指导老师(居中,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主要学科(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相关学科(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一、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仿宋体/楷体,小四号;行距1.5倍) 关键词:(仿宋体/楷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二、引言(黑体;四号)

引言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三、正文

研究目的(黑体;四号)

12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研究的方法(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研究过程(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正文的表和图内文字用小5号,黑体

图、表要保证质量,使用嵌入式格式插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文字和线条都要光滑。

四、研究结果(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五、研究体会(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六、致谢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七、参考文献(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八、附件(黑体;四号)

原始文字材料,照片,活动记录,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等。 附件的总页数在10页以内,电子稿,Word文档

(4)页码。在页脚插入页码,跟据文章打印要求, 单面打印,在右下角插入页码

双面打印,奇数页在右下角插入页码、偶数页在左下角插入页码;

补充注意事项:

一、论文的标题、内容不要太大、太广,以小见大的手法最好。

二、论文的观点客观平和,不要偏激。

三、为便于编辑出版,论文结构一定要与统一格式相一致。

四、字体的颜色统一

13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怎样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撰写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优秀)

研究性学习中结题报告的撰写

内经学习内容第七讲

第七讲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七讲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