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荷塘月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2: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情感与态度方面: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 的哀愁”,理解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 :

一是领会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特点

二是理解本文中的“月”与“荷”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载体。 教学难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荷塘月色》朗读带和一些舒缓的音乐;

并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制成ppt,做好课上展示的准备。 课时安排: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使学生逐渐理解文章的中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2分钟)

同学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听音乐,音乐可以拨动心弦,而有的音乐可以使心灵宁静,不错的选择;k歌,拉两个好友到ktv狂吼一阵,一切烦恼都没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时代背景(6分钟)

请2-3名学生上台介绍作者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我再从作者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方面出发进行补充。

三、朗读(10分)

1、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能够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要求学生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和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指导朗读

3、齐读重点段落,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 这样学生有了可遵循的方法,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

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请同学们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类散文。

(2)可从景物、画面、语言、情感等方面特点去分析。 (3)总结:本文有“三美”:绘画美、语言美、情感美。

五、赏析课文,思考领悟。

(一)赏析文章的“绘画美”

由文题可知,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那些段落描写了这两种景物? 明确:

4、

5、6三段。

请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的妙处。

分析第4段。(对每句做标号)

1、请用一个短语概括第四段内容,并指出描写的侧重点 明确:月下荷塘。(重点描写荷塘,月是陪衬)

2、本段描写了荷塘的那些景物?分别是那些句子? 明确:

荷叶:

1、2句 荷花:3句 荷香:4句 荷波:

5、6句 荷韵:7句

3、请具体赏析这些句子。

(1)

1、2句(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赏析:

“田田”:叠词的使用不仅使得行文轻缓舒展,读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写出了满塘荷叶茂密繁盛的特点。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比喻:将“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绰约优美的风姿。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2)3句(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赏析:

拟人:“袅娜”“羞涩”将荷花拟人化,赋予女人的神态特点,突出了荷花的柔美。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比喻: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丽的本质,突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排比短句。

(3)4句(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赏析:

比喻(通感):用听觉的音乐来比作荷香,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以声之渺茫悠扬状味之优雅淡远,启发人们从舒缓飘渺的歌声中去体会荷香时断时续、时有时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的特点。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4)

5、6句(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赏析:

比喻:将“叶子与花的颤动”比作“闪电”、“波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和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5)7句(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赏析:

写出了荷叶的美的神韵与情致。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4、整体赏析本段。 明确:

(1)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荷叶、荷花、荷香)。这是静景描写。紧接着他就捕捉到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以及脉脉流水的描写(荷波、荷韵),这是动景。动静结合形象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2)侧面描写。

本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来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类似的写法在初中学过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体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分析第5段。(对每句做标号)

1、请用一个短语概括第四段内容,并指出描写的侧重点 明确:荷塘上的月色。(重点描写月色,荷塘是陪衬)

2、本段借助了那些景物来描写月色?分别是那些句子? 明确: 月光:1句 雾:2句

荷叶荷花:3句 淡淡的云:4句 月影树影:5句 月光月影:6句

3、请具体赏析这些句子,看这些句子如何描写月光的? 明确:

(1)1句(月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赏析: 比喻:将“月光”比作“流水”赋予月光以动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色淡而净、流动、一泻无余的特点。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泻”可否换为“照”字?

如果换成照“照”,“照”是月光射在荷花上的意思,平淡无奇没有动感,也与“流水”的比喻不相协调。“泻”字极为传神。赋予月光以动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色淡而净、流动、一泻无余的特点。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2)2句(清雾):“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赏析:

“浮”可否换为“升”?

“升”仅是由低处往高处移动;而“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以动写静,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侧面突出了月色的朦胧飘渺。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3)3句(荷叶荷花):“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赏析:

比喻:将“叶子和花”比作在“牛乳中洗过”、“轻纱的梦”,不仅写出了荷叶和荷花在月下的特点:奶白色而又娇艳欲滴的实感和轻柔飘渺的姿容。也突出了月色的柔和朦胧飘渺的特点。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洗”字极为传神,以叶、花的奶白色而又娇艳欲滴的实感和轻柔飘渺的姿容的特点衬托出月色的柔和朦胧飘渺的特点。

(4)4句(淡淡的云):“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赏析:

比喻:分号前的文字承上文而来,交代月色朦胧的原因,分号后的文字是写自己的感受。这里的难点是“酣眠”“小睡”比喻什么?从本句来看,“酣眠”当是比喻“朗照”,“小睡”当是比喻今晚“淡淡的月光”,朦胧的月色。但是从全篇来看,这个句子却是另有深意。作者在第三段写道:“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由此可见,“酣眠”指的是永远的“超出”、永远的“自由”;“小睡”则是指短暂的“超出”,“片刻的逍遥”。“别有风味”也就是指“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所以,这个句子倒是作者描写“荷塘月色”的点睛之笔,抒写了作者“偷得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

(5)5句(月影树影):“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赏析:

比喻:将树影月影比作鬼,写出了月影、灌木影的阴森恐怖,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忧思。将“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比作“画在荷叶上”,写出了杨柳倩影的美丽与可爱,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画”可否换为“映”字?

“映”是月光照射,影子显现在荷叶上,平淡无奇,没有动感。“画”极为传神,赋予月光主动的意识,仿佛有无行的手在展纸上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6)6句(月光月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 赏析:

比喻(通感)。将“光与影”比作“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把光与影化作跳动悠扬的旋律,突出了月色的朦胧飘渺营造了温馨、幽雅的意境,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4、整体赏析本段。 明确:

(1)虚实结合。

先写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荷花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虚写,虚中间实,贴切的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特姿态,突出了月色朦胧轻缈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2)衬托手法。

只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极力摹写月的投影,月影、柳树影,衬托出月色的朦胧与柔和,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分析第6段。(对每句做标号)

1、请用一个短语概括第四段内容。 明确:荷塘四周的景色。

2、本段描写了荷塘的那些景物?分别是那些句子? 明确:

柳树:1——5句 蛙声与蝉声:6句

3、请具体赏析这些句子。

(1)1——5句(柳树):“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赏析:

比喻:3句将树色比作“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的阴暗迷蒙,渲染了荷塘的幽静气氛,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愁。5句将路灯光比作“瞌睡人的眼”,写出了灯光下月色的朦胧,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愁。

拟人:5句将路灯光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态:“没精打采”,,写出了灯光下月色的朦胧,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愁。

叠词的使用:

1、2句:“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不仅使得行文轻缓舒展,读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写出了树之多,“重重围住”表现树之密。描写“空隙”,反衬了树之茂密,又扣住了月色。

数量词的使用:2句“一片荷塘”;3句“一团烟雾”;4句“一带远山”;5句“一两点路灯光”。这些量词的使用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加强诗情画意的作用,营造了朦胧的意境,突出了月色的朦胧,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愁。例如:初中教材中《湖心亭看雪》中的量词的使用就很有特色,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6句(蝉声与蛙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赏析:

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一方面写出了自然生命的自由,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反衬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另一方面由前文写眼前现实的荷塘月色之景过渡到下文写古代虚幻的采莲之景。 (3)整体赏析本段。 明确:

动静结合。

1——5句是静景,从视觉角度描写荷塘四周的景色,6句从听觉描写蝉声与蛙声。表现了月色的朦胧,突出了环境的幽静,流露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二)赏析文章的“绘画美”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 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