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服务型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要正视公共行政改革的现状,围绕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的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法治化及各项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真正构建起适合中国发展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模式。

公共服务型行政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打破了以往政府在社会中的垄断地

位,它尊重广大民众的独立人格和利益要求,强调自由、平等、竞争等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现代价值观念,它将能否为公民提供满足的服务,从而获得和保持公民的信任,作为评价政府行政合法性的重要尺度。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它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如何看待政府(或行政部门)及其人员的角色、职责、

作用、权力以及如何处理与政府行政部门及人员的关系;影响了政府工作人员如何看待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及自己个人的社会角色、职责与作用,如何看待权力及其分配,如何选择行政方式,如何处理成员内部之间的关系及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决定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民主、参与、法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政生态理论告诉我们,行政文化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子系统,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保持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功能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我国当前的“权力本位”文化客观上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

要,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匹配的服务型行政文化势在必行。 本文从行政生态学和社会系统论的学术视角出发,并以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作为切入点,运用系统原理和采用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的力场分析方法分析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力求在明确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消解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阻力途径来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文化。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从文化、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行政文化的型态,并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部分主要从行政生态理论出发,采用力场分析的方法对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第四部分是关于推进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包括确立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增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消解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阻力的一些措施。

文章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核心构建的、致力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

以下特色:

1、透明;

2、参与;

3、有限;

4、责任;

5、回应性;

6、法治;

7、扁平组织结构。

陈杰——我国传统文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编辑:2008-5-31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一种以人伦为本位的文化。由于儒家管理思想体现了农业社会的需要,以及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使得儒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贵于物、义重于利、德高于力、群体和谐、天人合

一、善统真美,这些观念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传统,也形成了中国管理的终极价值。这些思想始终贯穿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对中国管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血缘宗法的社会组织、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这种特殊的文化背

景下,中国传统管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在:第

一、强烈的社会现实性。以经世致用、兴邦治国,化民为俗为目的。第

二、博大的系统观。各种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都在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第

三、鲜明的主体意识。各派都把人视为万物之灵,以天、地、人为管理的最初要素,人总是处于核心地位。第

四、高度的辩证思维。以矛盾的观点观察世界,处理管理关系。对人、人性、人心、人伦、人格、人情、人道的高度重视构成中国传统管理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性内涵,在现代管理中具有普遍的价值和世界性的意义。如新加坡强化儒家伦理教育,提倡儒家管理伦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包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当代政府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一些消极因素,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

一、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又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第

二、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法律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官本位思想仍然严重,权大于法。第

三、忽视个性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行政人员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第

四、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这种“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渗透到政治文化中,就成为人们评价政治和参与政治的一项重要准则,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稳定、协调、平衡,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中庸”之道,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第

五、权力过于集中。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严重影响行政民主进程。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使中国管理焕发出巨大的人文能量,从而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价值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

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

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而

特定的文化氛围、舆论环境会对政府的形象、职能、管理理念产生巨大影响。我

国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服务于民的政府,这也就决定了服务型政府条

件下的政府职能与管制型政府条件下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管制型政府的理念是

“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政府利用公共权力主要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对

社会实施管制,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职能表现出人性化,即服务内容、方式

均是围绕着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民的需要而进行。这就需要政府树立以人为

本的管理理念,了解“人心”、顺应“人心”、尊重“人心”、沟通“人心”、开发“人心”,按民心民意行事,做到体察民心,体恤民情,体现民意,关注民

生,开发民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提供什么样

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较少的考虑社会公众的愿望和多样化需求,政府与公众是一种命令——服从式的单向关系,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恩赐”。而服务型政府则不同,他要求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首先征求服务对象,即民众的同意。政府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为满足自身庞大行政机器运转的需要,而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种服务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等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第三、以法治作为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文化以天理、人情、国法为治理国家的三维,正象有些学者所说的,情是软的、理是圆的、法是方的,三者相互补充,形成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调控系统,使得中国管理既有情理的深度,又有法规的力度。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服务型政府不等于是放任自流的政府,适当的社会管制是必要的,无论是从强调服务型政府的公民本位、公民权利方面来看,还是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方面来看,都需要以法治作为基础。没有法治就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对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就缺乏责任考究的依据,容易滋生种种“权大于法”的腐败现象,因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法治的保障,政府只能在法律和人民授权的范围内行事和提供服务,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第四、保持廉洁高效的作风。从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看,在管制型政府状态下,政府不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各种审批环节繁杂,效率低下,政府管理手段也主要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必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本着方便、快捷、高效、亲切的原则为民服务,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让民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享受服务的主人意识。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下一步管理改革的目标。当今,在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上,政府服务于社会的价值选择与职能定位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服务型政府”只不过是这一历史潮流的观念表达与理论诠释,它所体现的就是政府与社会关系上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行政价值观。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如何实行人文管理

任何管理总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必须依循一定的文化原理,文化构成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心理与根源动力。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没有灵魂的管理,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当前,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只有实行人文管理,即依循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原理进行管理,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激发与开发人文活力,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最大的管理效能。

在管理的一切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能动主体,管理的要义在得人,得人之道在得人心。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在于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民本”观念既是中华传统行政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向背决定着政策的认同与推行效果的好坏,更决定着政权的兴衰存亡。服务型政府建设本质上要求以人为管理效能的核心,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不是高高在上、敷衍塞责的官僚机构,而是肩负使命、责任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他必须以民众的福祉为基点,以民众的需要为依归,为民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过分注重管制理念,缺乏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建设服务型政府,迫切需要改变以往旧的政府管理理念,实现政府施政理念的全面更新,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第一,由“全能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有限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无所不包,政府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究其根源是颠倒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甚至把二者等同起来,没有形成科学的现代政府施政理念,最终导致政府职能无限扩张,许多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政府都管了。如果说在建国初期和实行计划经济时期,这样做还有一定道理或某种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摒弃政府“万能”理念,树立“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树立政府——中介组织——社会的理念。

第二,由“人治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法治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人治在中国具有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形成的人治理念,如大一统观念、人情至上、任人唯亲、家长制、特权意识、以权代法等仍在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效应,严重地阻碍着中国政府改革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后,使人们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要求我们强化法治意识,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对各种行政权力明确界定,对权力运行依法监督,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三,由“管制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服务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是社会管理的惟一主体”的理念对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的影响极为深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施政理念虽然正在由管制向服务转变,但还很不彻底。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彻底摈弃“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全面彰显政府的人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由“效率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效益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用重管理过程的效率理念来衡量政府管理效果,关注更多的是政府管理的过程和投入,片面地追求“效率”。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极少关心政府管理的成本和效益,造成了政府管理成本太高、资源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形成了高成本高速度低效益和高成本低速度低效益并存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在评估政府管理效果方面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效率观念,树立成本——效益的意识,形成效益型现代政府施政理念。

成功的管理应当是适应文化特点,激发文化的内在的创造力的管理。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鲁克说过: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支配,越是能够利用本土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获得更大的成就。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开发出巨大的人文资源,最终实现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作者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

服务型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

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服务型企业

服务型党组织

服务型申报材料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文化建设
《服务型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