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9: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听课有感

有幸观摩了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感触很多。一节语文课让人从其过程中感受到诗一般的美好,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沉浸在王崧舟老师所营造的那种幽冷清透、寂寥苍凉的境界和氛围中。王老师以他丰厚的学养和人文底蕴,纵横捭阖、大气深沉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呈现了一片浸润着浓浓诗意情怀的语文天地,一个精致、和谐、开放、大气的语文课堂,如“聆听一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如对视一双穿越千年、深邃如炬的眼睛”,我感觉如是。

关键词一:厚重

在清越的音乐声中,伴随着王崧舟老师那富有磁性男低音的徐徐道来,当代诗人陈小奇、清朝王士祯、明朝高启、元朝顾瑛、南宋陆游这些都聆听过寒山寺的钟声并深受其影响的诗人们向我们一一走来,这一浏览与寒山寺钟声有关的历代诗歌的教学设计不仅拓展丰富了诗意语文的广阔天地,更引发了学生乃至听课的老师们对经典的追问和思考: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以至千百年来一直回响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耳畔呢?由此步入了下一环节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和挖掘,课堂节奏自然流畅、浑然天成。课的收尾处,伴着悠长不绝的钟声,历代与之颇有渊源的诗人们,从南宋的陆游到当代的诗人们,又依次出现在我们眼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钟声的文化影响力,王崧舟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经典流传千古而不绝的魅力所在。纵观整个课堂,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简单的几个意象,却从古到今,又从今到古,展示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有月之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借明月寄相思愁怀;月落之后愁思转给了谁?钟声,“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搅客眠。”“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一堂课,一首诗,贯穿古今文化,容量丰盈却并不使人感到繁杂晦涩,我感到学生理解了,懂了,模模糊糊中却是愈来愈清晰地触摸着、感受着、品味着诗句的意蕴、诗人的情思,整个课堂从容徐缓的娓娓叙说中透出一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大气。

关键词二:精妙

在谈到自己的教学风格时,王崧舟老师曾说:“一堂好课,如一幅画,总要讲究整体的布局和格调。启课、结课、板块、细节、承接、转换、文本、拓展,我都力求上得精美,上得别致。”《枫桥夜泊》一课确是如此,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显精神,王崧舟老师紧紧抓住了“愁眠”这一核心诗眼,由此衍发出气象万千,“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所有意象都融入“愁眠”之中,是因愁而眠还是因愁不眠?从所见、所闻、所感几个方面分类品读诗歌内涵,解读诗歌意境,引领着学生也包括在场的老师们走进了那个孤寂清冷的夜晚,走进了诗人张继的内心,走进了《枫桥夜泊》。随着品析词句的层层深入,王崧舟老师依次完成了完整一首诗的板书,令人叫绝的是,王老师又把板书从有变无,“愁眠呀愁眠,夜半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你还能看得见、看得清吗?”随之把这些词句一一擦去,只剩下“愁眠”二字醒目的置身于黑板的中央,默默地诉说着诗人的情怀。出乎我意料的是,王崧舟老师对于钟声的理解,他赞成学生的想法,这是温暖的钟声,是宽慰的钟声,是善解人意的钟声,和我理解的一声声撞诗人心灵、增添失意愁绪的钟声大相径庭,这也许即是“诗无达诂”吧,于是“愁眠”二字也最终被擦去,板书出“文化”一词,寓意深远,回味无穷,千百年来寒山寺的钟声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浮躁,回荡在历史的上空,回荡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我想,这钟声,也一定回荡在现场老师们的心中,回荡在学生们的心中。这样的课堂,如何不是浸润着浓浓诗意的课堂?这样的经典,如何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经典?也许若干年后,这些学生中的某个人,在姑苏城外的一座桥上,想着一个人,想着一首诗,边走边吟,边吟边想,体会着那份深深的情愫和别样的感动,我想,这就尽够语文老师欣慰了。

王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聊天,谈心,又似乎是两位贤士在说古论今,师与生间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没有我教你学的感觉。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似乎是完成了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音韵浓郁,古朴,节奏舒缓,让人感觉舒服又不失典雅。王老师提倡的诗意语文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但我能感受到这节《枫桥夜泊》就是诗意般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在咏诵一首轻松、悠扬的诗。充分体现出美好、舒缓、和谐。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爱读书、喜欢语文,进而能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最终能灵活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达到这样的效果应是循序渐进的,应是逐步形成的,应是渗透性的,应是学生兴趣爱好之后的成果。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可以说之后能达到这样的成果或者说能使一些学生顺利达到这样的成果。

“竹影扫地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把课上到这样的境界,非大手笔不能为。我感到,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他对文本、对课程的研磨,是融入了自己丰厚的生命与情感体验,是充满了激情和律动的,但精神气韵却又那么平和淡定、自然率性。荷尔德林说过,人充满劳绩,但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而语文作为“情感和思维的舞蹈”,也应诗意的栖居在我们的课堂上。观照大师,提升自我,从现在开始。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听课感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