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听课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7 18:06:54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听课体会

语文听课体会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到凤水二小参加听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首先是教师语言有魅力,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在狭小的课堂中,能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声情并茂的语言也勾起了学生的思绪。两位老师都说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是的,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黄远鹏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寻找幸运花瓣的快乐过程的探究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老师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但他们有共同的一点,让我很感动,唐文武老师提到,要“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备教材”赵艺老师也提到要“用心去备教材”,我想只有当教师本人和文本产生了感情,才有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带他们去领悟文本带来的感动。 还有老师们非常注重“听、说、读、写”中“写”的训练,课中都安排有“写”的训练,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理解,拓展了思维,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最后老师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多种多样的,两位老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贴切、适时而且到位,唐文武老师评价的语言最为丰富,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你有一课感受语文的心;你真聪明,看得出你是个留心观察生活的人;你的情感真丰富„„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自然顺耳,连我也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更别说孩子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想不要吝啬这些语言,应该也要让我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老师们的语文教学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需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一次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推荐第2篇:听课体会

听公开课心得

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数学科学学院2010级全体同学到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听课,我是其中的一名学生去听课,这所中学坐落在桂林市的铁山工业园附近。那天一大早,我们便坐上校车来的这个慕名已久的重点中学,尽管这个地方有点偏远,并且是新校区,但很安静,有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走在校园里,感觉到这里的教学条件的优越,设施齐全,不知比一般城镇的中学好多少倍!

怀着惊讶的心绪来到我们听课的教室(礼堂),这次的课是“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由不同的老师上同样的内容,进行对比。听众有我们、初中生和国培学员(老师),第一节课由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涂爱玲老师授课,第二节课则由国培学员的代表授课,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与探究,收获多多。

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便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导入,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探究新知,应用新知,再探究新知,应用新知,即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便于加深记忆。在课堂进行当中,还进行一些创新,加入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也就是知识点回顾,先由学生总结,在由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提炼知识与方法。整堂课的教学进行非常的顺利,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作业的布置可知,要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从而便有了选做题与必做题,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深知,能授好一节课,需要扎实的教育功底:教学定位,教学要求,教学过程,教学量课堂突发事件等能力。在教知识时过程是非常的重要,可以穿插一些方法名词,举例尽可能全面,但结果的优化也不容忽视。课堂小结要简单易懂,还要便于记忆且不容易混淆或断章取义。

我在这听课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新的教学名词“变式教学法”,与“换汤不换药”有相似之处,即教学的内容与知识点不变—药,但过程与方法不尽相同—汤,以更开放更有效的方式来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的心得体会便是,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特别是要突出这堂课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目标。

推荐第3篇:听课体会

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

英语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11月19-20日为期两天的湖北省襄阳市第十届初中英语优质课即说课评比活动已圆满结束,这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我听得8节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比如男教师习惯于更直观的运用实物来导入,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而女性教师则习惯于通过影片来导入。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一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其中来自古城的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课堂用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发音标准,优美,美剧味道十足。我想如果是有这样的一位老师能给我们教学的课,也能算得上是一种享受吧!

三、突出了扎实灵活的语言操练

这些老师从课文的整体着眼,通过情景并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操练新词语和新句型。在操练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尽可能地使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式活泼,还充分注意了训练的速度、节奏和密度。

四、强调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课程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这些课中,各位老师坚持做到以语言内容和语言功能为主,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辅,使内容和形式、功能和结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通过叙述、问答、讨论、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做事,运用语言吸收和传递信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真实交际。

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这些老师由于运用了比较多的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节约了讲解的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的主动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市优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然孩子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金冉

襄阳市三十四中学

推荐第4篇:听课体会

语文综合性学习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解放路小学 尚全邦

5月12日—14日,,我和我校几名同事到酒泉中学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酒泉地区语文综合性学习创新大赛”活动。有幸聆听了我县黄彩玲、丁春兰及各县市20位老师的20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认为他们的课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活动主题生活化,体现了开放性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内容就会零散。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欲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掘综合性学习主题。本次赛课“手的世界”“家乡特产”“数字连缀别样美”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均源自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题的确定从生活实际出发,题材学生感兴趣,有研究价值;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扣住学生学习学习、活动的兴奋点,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物可记,有情可抒,可操作性强。课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突破了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习置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真正做到了结合生活实际学语文、用语文。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注重了体验性

学生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一轮教学改革特别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在此次赛课中,多位老师的活动设计体现了这一特点。如酒泉西大街小学的殷兰老师在《妈妈的爱》一课让学生尝妈妈的手艺、金塔东大街小学的丁春兰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前组织学生分组做有关太阳的小实验;玉门周正婷老师在执教《数字连缀别样美》一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对联、诗歌等。活动中,学生自主开展活动,阅读材料,搜集资料,筛选素材,研究精品,合作试验,展示和汇报学习成果;活动后,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地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倾诉心中的酸甜苦辣。这样,学生亲历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发现了在书本上难以发现的生动事件,经历了课堂上难以遭遇的现实情境,获得了从教科书上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和感悟。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注意了发展性

本次课赛,几乎每个课例从资料搜集,到汇报展示、讨论交流、总结提升,整个过程,均以调查、游戏、竞赛、评价、讨论、创作和表演融为一体,自主探究、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三足鼎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创造精神、意志情感等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终生可持续发展断定良好基础。特别是黄彩玲老师的《手的世界》这一课,紧紧围绕“手”这一主题,开展了诸如展示手的成语、诗歌、优秀片段;小组合作说手的相声、写熟悉的一双手、剪剪手撕撕手、朗诵手的诗歌;欣赏手的艺术品;玩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形式多样,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乐中学。

四、活动指导有效化,突出了语文性 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程蕊红老师执教的《书海拾贝》课例中,老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能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课堂充满活力且活而不乱。

推荐第5篇: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长清五中

于春兰

前两周我参与了年轻教师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收获颇多,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对我而言,这次讲课评课的参与是一种提高,更是一种激励。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语言方面

听课后,我认识到教师的语言的重要性,它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董敏老师的“非诚勿扰”,很好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她的语言幽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较好、较轻松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于霁老师的课如此地精炼、到位,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还有吕光栋老师的课,由实际生活的例子(万德美食节)联系到本节课讲的反比例函数,语言幽默,学生容易接受。在赵英英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觉声音的存在以及传播,从而引入本节课声音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他们的课让我明白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其演绎的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幽默的语言及鼓励的话语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二.课堂知识的落实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课堂知识的落实很到位。李少芳老师的数学课的教学---严谨而且科学。先让学生做题导入,把问题抛给学生,采取合作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的理念。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她的课让我明白了课堂的落实不仅要到位,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之后才能更好地教学生。 三.用评价的方法激励学生

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评价,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董敏老师、于霁老师,她们的课堂充满了挑战,学生的积极性高,课堂活跃,全英文的教学,完全融入其中,她的课堂采取的是小组回答问题比赛的形式,哪组获胜就奖励一分,对学生多多表扬,多多鼓励,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些使我认识到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课堂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更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改正自己的缺点。今后我会注意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一定不能忽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具体。

经过这次听课、讲课及评课,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每一位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

推荐第6篇: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临床专业的我,一不小心掉进了教书育人这个美丽的“陷阱”。2011年夏天,刚刚毕业的我带着满腔的热血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岗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至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9月1号我来到学校报到,还没能够真正的给自己一个定位。

不觉间已经工作3年,听课—备课—讲课,一直遵循的工作流程,从没认为哪个环节出错,哪里有什么不对。这学期在教研室主任韩丽华的带领下,我们科室全体的年轻教师集体相约去听本科室李晓光教师的《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李老师是我们科室的强力干将,中流砥柱,有着10余年的丰富教学经验。而与我们最大不同的是,她是师范毕业,接受过完整的科班教育。我们只听了一节课,听课的重点不在于内容,而是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如何给学生定位好本门课程的要求,我们身上所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形式”。课后自己好好的反思了一番,现在总结如下: 一 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韩主任常说第一节课很重要,直接决定了你的学生以后在这门课程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一节课时对同学们提出很多要求。那么如何提出这些要求,怎么提出来,这还真是一门学问。而李老师有着她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应课堂要求,她没有直接死板的命令,而是用了一些巧妙的图片,让同学们从中感悟,哪些行为不属于这个课堂。哪些行为更符合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

二 如何融入学生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个特点,尤其是高职的学生。他们比较孤立,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即使你向他们提出问题,我们也经常会受到完全冷落的待遇。可李老师不一样,感觉她特别有亲和力,每每能够看见她的学生在下一学期还会和她特别亲。个人感觉这和第一次课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亲和并不代表纵容,相反,恰当的亲和可以更好的管理学生。

三 认真的态度

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完全是个良心活。虽然教龄已经数10载,但李老师这种认真的态度却没有一点变化,依然兢兢业业。今年的教学考核她的教案居然得了满分,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她所教授的班级都是平行班,也就是说一样的内容她要重复很多遍,但是在她身上我没有看到一丝丝的厌烦。她总能在相同中找到更吸引人的不同。

四 独特的语言魅力

平时生活中李老师就是一个特别有诗意,充满浪漫的人。她能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非常华丽的词藻表现出来。包括她的课堂语言也一样,听她的课感觉是一种享受,让人有特别舒服的感觉。循序渐进,引人入胜。

虽然只是听了一节,但是这一节带给了我很多启发。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教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育人。给学生讲课时,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应该多多的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的努力,争取能够像李老师一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机能教研室 郑毛毛 2014-12-8

推荐第7篇:听课体会

听《地震中的父与子》心得体会

——廖莉

5月15日,我有幸在青山中心小学观摩了王晓老师的一堂语文课,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王老师执教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这篇课文我已经给学生上过两次,对内容的把握也比较清楚,但是在听课时仍然感触颇深,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听后细细品味,更是受益无穷。

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学生。

本课亮点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执教者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特别是让学生感悟“父亲的了不起”的时候,老师适时播放了四川汶川大地震,雅安地震的一些感人画面,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更是情感得到了升华。

亮点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情到深处无怨尤”。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执教者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王老师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听了这堂课,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生,我打算:

第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狠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推荐第8篇:听课体会

2016年春季综合实践计划

三(3)班

一、

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保护眼睛

三月中旬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感恩母亲节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听课体会 王莹莹

2016年5月,由湖北数学教育协会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在黄石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丹江的老师在讲《因数和倍数》时,用丹江水库的风景图介绍,让学生找出丹江的最有特色的地方—水,又从矿泉水的制作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武昌的老师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摆一摆、做一做、涂一涂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在讲《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两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用七巧板拼图形》这一课中,老师用七巧板的由来,以及动画图形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课件做得色彩鲜明,并且内容联系紧密,利于学生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由长度单位让学生猜一猜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的猜想与科学家不谋而合”“老师喜欢眼睛亮的学生”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推荐第9篇:听课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听了近一个月学校举办的“教改大课堂”研讨课,我感觉每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都有“生命课堂”的影子,都具有学习意义,收获颇多。 下面是我听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在这点上讲课的老师都有充分的体现。例如付慧慧老师讲《春雨的色彩》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两次“沙沙沙”读法的不同,先指名让学生读第一个“沙沙沙”,然后老师范读第二个“沙沙沙”,接着提出“老师读的跟王蒙同学刚才读的一样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点评感悟明白春雨下大了,第二个“沙沙沙”要比第一个“沙沙沙”读得更快更响些。

二、注重引导个性朗读,让学生读出自我。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同一篇文章、同一句话在不的学生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老师们讲课时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例如:姬丽萍老师讲《五彩池》一课,指导朗读描写池水的一句话时,先是让学生自己体会练习读,然后指名让不同的学生读,并问道“你想让大家感受到五彩池的什么?”通过这种引导使有的学生读出了五彩池的神奇,有的学生读出了五彩池的美丽。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了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几位老师在讲课时基本都设计了仿写的环节。如牛芳老师讲《卢沟桥》时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进行仿写;冯秀老师讲《五彩池》时,给出广场上的菊花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写出美丽的景物。

推荐第10篇:听课体会

《Christmas is coming》听课体会

——我的教学加油站

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孔老师的英语授课。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从中我学得了无数教学经验,对于我这样一个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新老师,无疑是给我上课一堂无比宝贵的课。 这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语篇课文《Christmas is coming》,孔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很新颖、很用心,给学生们展示了别开生面的一个圣诞节,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圣诞气氛。在教学手法上,孔老师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从这堂课中,我反省到了许多我存在的教学误区:

1、害怕学生听不懂而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中文。

我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上课下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另一方面又因为害怕用英语授课学生听不懂,导致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所以采用了大量的汉语教学。而孔老师全堂几乎都是用英语授课,课后孔老师说:“我也知道很多句子,尤其新句子学生会听不懂,但是你可以反复说,加上肢体语言,不断重复,学生慢慢也就会懂的。”因为我的顾虑,导致我自身都没法真正将英语运用到教学中,怎么去要求学生做到呢?日常的语言积累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所以不能因为顾虑而犯下错。

2、重字词,轻语篇。忽略了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英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说英语,因为它是一种语言。而我通常把它分解开来进行教学:先导入——学生听课文录音——讲解生词和短语——用所学词或短语造句或翻译或填空——学生接着听下一段课文录音......孔老师说这是错误的教学方式,属于部分——整体——部分的方式,只适合于已经大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而正确有效的是应该采取:整体——部分——整体,即篇章(语篇)——句子——词汇、语法点(语言知识)——语篇的整体理解。这样学生学习起基础词汇时才不会觉得生硬困难,将词汇融入到整体感知中去学习,才会让学生深刻理解词汇、运用词句。

3、重朗读,轻默读。没有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通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包括我)都会在设计一个教学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并找到问题答案。这看似没问题,但孔老师这堂课开始设计问题让学生寻读时,强调了一点——要安静的默读,一点声音都不要发;在全篇讲完、学生理解透后再大声朗读课文。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这样来区分出声与不出声呢?

在与孔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才明白: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而阅读季节主要靠默读。默读是为了理解的阅读,涉及浏览、寻读、抓要点、理解句子意义以及句子间、段落之间的联推理等重要的阅读理解策略;朗读则是强化活动,主要是练习和提高学习者的语音能力,但在一般情况下它会分散注意力,干扰大脑思维,影响理解,还容易使人产生疲劳,严重制约阅读速度。所以要分清作用,不是“瞎读”。我听后犹如醍醐灌顶,这么重要的一点我居然没有意识到,还怎么能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4、板书设计没有逻辑性。

本节课我还感受到了一大亮点,那就是孔老师的板书。非常具有逻辑性,每一字每一句都相互照应,互相联系,各个知识点间的衔接十分紧密。仿佛是本次课的一个“统计图”,让人一目了然的感受到了板书的真正意义。而我们通常板书也许仅仅是将课文的重点写在黑板上,加以强调而已,其中一点逻辑性都没有。真是自愧不如啊!

本次听课的体会太多,给我的触发也很多,我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更多,我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很难,但只要我们及时反省自己的教学漏洞,及时改进、学习、专研、进取,终有一天,也会成功。这次听课犹如我教学的一盏明灯,给我将来的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是我的教学知识加油站,充实了我的很多教学空白点,更是我的教学医院,让我及时发现了自己太多的缺点和漏洞,以免我走进教学误区,害了一群求学的孩子。

第11篇:听课体会

苗圃行动:听易剑梅老师讲《天生我材必有用》

心理健康活动课心得体会

四川省广汉市南兴学校 陈少波

2011年11月23日在广汉市职业中专学校听易剑梅老师上了一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前是从来没有听过心理健康课,也从来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所以内心充满着期待想看看这课的模式究竟是什么样。听了以后我针对上的这节课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有成功可取之处,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遗憾不足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中肯的评价,合理的建议,崭新的理念的获得,真是受益匪浅。

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观摩课,我认为有些环节处理得很好。

1、针对性很强。这课是针对刚上职业中专的新生的课。这些学生对前途充满期待,来到职业中专,有些失望,因为这好像不是大家看好的重点大学,满载疑惑进入该校,充满着迷茫。作为一名职高生真的就没有用吗?这是受众者的需求。所以该老师针对这一需求,给学生上了这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课程。

2、环节设计清晰。整个活动设计三个环节:了解自己的能力;感受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潜力,付以行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提出问题,通过活动交流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没用,有些能力是我们没发现的。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用了一篇文章《沉香》给学生创设了情景,让学生知道充分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老师还用到了评价表,让学生来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找到真正我的实际位置!

3、情景的创设,气氛的烘托比较到位。先请学生预测自己在1分钟能鼓掌多少次。大多数学生预测

二、三十次,然后实际鼓掌远远超过这一预测。气氛轻松,引人入胜。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文章《沉香》,优美的旋律,发人深思的故事,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进入情景,融入角色,想起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是否也犯过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又有好奇心,通过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进一步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得出结论“充分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本节课能够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游戏:拇指的作用,拇指的摆放可以表示:我最棒。用写作的方式:我为自己 而感到自豪,因为 。就是学生全员的参与与静思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做体转运动,通过放松后发现原来自己还可以使体转的角度更大,发现了自己的潜能,都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这些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参与面广。

4、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为这节课增色不少。讲课前,易老师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精心制作了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有特点,并且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帮助学生领悟到正确认识自己不能低估自己是多么重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潜能,在漂亮的画面与优美的乐曲中使身心放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课前鼓掌游戏环节的设计直入主题,效果良好。她借班上课,没有跟学生有深入的交流。因此,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开课前做了一个鼓掌游戏,然后配着优美的钢琴曲,给同学们送上了一篇短小故事《沉香》。以此来消除同学们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又为本节关于正确认识自己的话题内容做了一个铺垫。

6、课的结尾进行了拓展。通过写作与口头展示,帮助同学发现自己的优点有很多。课堂上,老师用苗圃心理学培训课学来的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活动,向后转的角度可以通过放松的形式再扩大的活动,送给每一个同学以此鼓励。

有优点就有缺点,有得就有失。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

1、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主题。比如设计了一个评价表,真实的我,理想的我,他人眼中的我,在做这个表时,没有给同学说清楚做此表的目的与意义。做过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是很失望的,这与主题:为自我喝彩,是相反的。当然最后老师也点出: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要接纳它的意图。

2、精彩的活动可以引入主题,也可以推动主题到高潮。第一,我为自己 感到自豪,因为 。我觉得可以通过活动展示来表明原来“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过渡到写作的输出,要来得自然一些,课堂推动到高潮也就更容易一些。第二,心理健康课与一般的班会课的区别在与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获得,它需要更多相关的活动来获得与推动,所以比一般的说教更有效,更让人容易接纳。第三,让学生在写作后,让更多的学生做口头表达,让更多的学生来了解自己,认可自己,这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好的实践展示。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言的学生仅有两个。这就是课堂的随机把握不够。

3、评价的形式有点单一。对待学生的精彩发言,老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还有待加强。

4、多看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需要更多的深入的凝练。听了专家的点评,我觉得大家还缺的是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后多看一些专业书籍。在苗圃行动培训后多实践,多总结。提高对心理健康课的认识,让教学设计更丰富,更合理,创立出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课模式。认真扎实地上好心理健康课。

通过这节观摩课,我觉得自己收获了许多:

1、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听了领导与老师们的发言,获得崭新的理念。教师的工作不止是一个说教者,它还是一个心灵的引导者。知道了:要想上好心理健康课,必须多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习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认真参加这次苗圃行动心理咨询培训活动,掌握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系统知识,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课才能够符合心理学的规律,才能够内容丰富,才能够发挥心理辅导的功能。

2、行动上增强了信心。听领导与老师们讲,现在的学校发展趋势很需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工作者。我们广汉的学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拿来用,我们学习后要一步步实践,做这方面的开拓者,路是走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路。现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有的教材,一切都是新的尝试,新的开始。这就激发了我们参加这次苗圃培训老师们的兴趣,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与挑战自己的信心。使我们认为要下定决心,多读书,多学习,多请教,多实践,争取在心理健康活动这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3、观摩课对教师成长起着巨大促进作用。这次观摩自已身边教师的实践,让我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与风格,这对教师成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场领导的指导、引领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就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思路就越来越清晰,越明了。 总之,这节课留给我的收获很大,我希望有机会多听听这样的观摩课,多找机会自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己,在实践中反思,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只要努力,我相信,机会总是会给准备充分的人。我希望我们把理想一步步赋予实践。

第12篇:听课体会

《窗前的气球》听课心得体会

听了王杜鹃老师执教的《窗前的气球》,我收获很多。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象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王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王杜鹃老师在教学《窗前的气球》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听课中我更喜欢王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王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第13篇:听课体会

参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桥头二小

毕崇然 5月24日在赤峰市委党校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名师们通过专题讲座、观摩教学、互动答疑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走向。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构思、真实的教学感悟,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课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的示范课《平均数练习课》,他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因此,教师首先应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度、量,而且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学生的回答,也不要求面面俱到,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一步步地走向问题,逐步增强其概括、总结、自我表达等能力。

华老师这节课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计算题比赛,算对一题算20分,但是各小组的总人数不同。总结各小组的最终得分,让孩子观察比赛结果,华老师问:看了这个成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第二组和第一组并列第一,他们都得了450分。但是华老师继续追问:你还发现了什么?分数上看不出来,那就看人数上。他的提示一出,孩子们立刻发现,第二组人数是5人,第四组是6人,由此引出比较平均数才公平。

这节课还设计了听故事——《猜牛的体重》,引导大家讨论真实体重跟大家猜的体重的平均数很接近是巧合还是必然;根据八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2岁,猜八个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等环节。

在华老师的讲座《融错—减负增效之良策》中,华老师对“融错”教育的精辟剖析——容错、融错、荣错,让我深受启发。在“容错”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包容学生的错误,在“融错”中,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荣错”中,将学生的犯错作为一种学习贡献。他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文化,他不仅仅是引领学生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是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为学生积淀下创新的人格。其次,以“错”促教,以“错”促学。课堂学习无差错,在课堂上出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紧紧抓住学生的“错”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他说: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人各有各的困惑。我要让自己的教学“慢”下来,等待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对他们提出的“不同”,追问“不同”背后的解释,如华老师所说“评价在对错之外”。我要细细聆听学生“不同”的思维,帮助他们分析正确与否,如果是正确的,又可以多出一种解答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下次不再出错,而且铭记在心。“融错,让课堂更温暖!” 这一教育理念让人感受到了华老师亲身体验到的真理,也必将引起大家的触动,把宽容、理解、尊重、赏识送给课上的孩子们!

第14篇:听课体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写字”中

——基于学科优质化建设“识字写字一体化”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沙河镇中心小学 任晓晖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我追随着莱州市“效率课堂”的步伐,又迎来了学校的主题教研活动——基于学科学科优质化建设“识字写字一体化教学研究”。我总感觉自己刚从一道迷宫出来,又走入了另外一道迷宫。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两个比较严重的情况:一是学生普遍存在写错别字现象,并且呈增长趋势;二是学生平时的汉字书写美观程度较低。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既要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聆听了李健老师的识字写字课后,再联系前段时间自己执教的高年级识字写字课,我对识字写字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

一、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兴趣。

识字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其次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还要学会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本节课李老师采用了猜字谜、编诗歌、情境识字等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富有生趣,如,在开课伊始老师就运用字谜“风”导入新课,很好的为本课学习奠定了的基础,在重点指导写“涛”字也运用了猜字谜的方法:左边三个点,右边三十寸。在兴趣中加深了对“涛”字的认识。李老师还范写了“丝”字的象形字,通过汉字的演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愿望,体会到了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这节课出现的三个人物陈涛,宋丹,赵小艺都是本节课的生字,老师设置了自我介绍这一活动进行情景化识字,用清晰、明确又极富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轻松自然地引着孩子一步一步跟她巩固生字。学生受她的情绪感染,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活泼轻松,秩序井然。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社会更是识字的大课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识字,生活处处是语文,上学路上的路牌、店名;校园的标语、信息;商店里的物品广告及商标、包装盒;外出游玩时遇到的名胜介绍;电视节目的字幕、报纸杂志的文字等都是识字的资源。做到形与义结合、识与用结合,识字教学与生活的大课堂链接,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亲近和热爱汉字,并走向自主识字。

二、识字写字环节注重简约。

李健老师执教的《画风》一课与其他课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使用课件,唯一辅助教学的手段就是小黑板,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写字的训练指导,这样上课并不让人感到枯燥,同样有许多精彩之处,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浓厚。

同时我也明白了一堂好课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课件,课件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以前我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围绕着课件转,总想把课件做的要多精致有多精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还总想在设计上求新求变,力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确定好目标,简简单单教语文才是最重要的。

王主任多次强调,目标设计一定要简约,切忌环节过多,一节课是否是高效的,最主要就是看目标达成度如何,学生学会了多少。老师在设计各个环节是一定基于学情的学,和基于学情的教。这就要求我们备课一定要细致,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仅备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运用,还要备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三、归类识字加深记忆。

归类识字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和指导方法。如果只是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说完这个字说下一个字,学生不感兴趣,也不便于学生记忆。但是如果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归类、分分组的话,就会好得多了!我们在这方面要特别细心,平时注意积累,比如一课中的生字有几个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记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就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另外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把他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从读音、从字形分别进行比较,说说哪儿同哪儿不同,再通过组词、语境中选字训练进行区分帮助学生比较记忆。这样归类指导识字也是可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

四、语境中识字提高效率。

识字字写字课一定不要把视角单独放在识字写字上,一定要关注文本,在语文环境下学习识字。我们也经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识字教学应该做到识字与写字结合,识字与朗读结合,要把识字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注重引导学生多用生字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除此之外,还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含有这些字的语句(不仅是课文中的,还要有其他一些内容),指名学生通过读语句,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

五、指导写字到位养成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教学生字必须相应地进行写字指导。但是,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是指导过程不够细致,写字时间不够充足,对于学生写字姿势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和规范,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们高年级写字程式 “师范写——临写一个——比一比——再写一个”。重点指导的生字,一定要弄明白字的间架结构,弄清楚重点笔画,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评价环节也不可小觑,而且评价一定要基于学情,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和评判、欣赏、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写字的积极性。对于发现写得不好的地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及时采取修正行为,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有错必纠的良好习惯。

识字是一切学科学习之根,学生只有会识字、能识字,达到一定数量的积累之后,才能阅读。多读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丰盈生命。

虽然学习时光是短暂的,但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却是前所未有的。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或许偶尔还会有一些困惑和不解,这次教研活动对识字课堂教学也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集中识字后该怎样学文?怎样与其它识字方法进行关联性的研究?怎样让集中识字来之于情境,回归到情境,形成一个连带的体系?„„但是我相信,学无止境,只要有一颗永远乐于汲取知识的心,我会一直成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语文特色课堂!

第15篇:听课体会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

杨峪河镇中心小学

王卫婷

2017年12月28日,我们在商州区杨斜镇中心小学听了两节语文课,收获很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参加讲课的老师都是成小和二小的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对新事物也非常敏感,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感受之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简洁明快,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加以组织指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授课时,老师的问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一个平等的理念,如“你们班谁乐意读?”,“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吧!”,“大家愿意听谁的评价?”,“你愿意听谁对你的评价?”等等。这种与学生间的正真的平等的交流对话,真正关注学生、与学生共同商榷,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的执教也就变得更加轻松、游刃有余了。

感受之二:找准文本的切入点、厚实的底蕴、灵活的应变及较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纵观两堂较为优秀的课,这四点无一缺失。在执教前,他们阅读文本深挖教材,找准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课堂生动活跃,井然有序。

感受之三:语文教学要牢抓基础教学。

重朗读教学。读是语文课的根,在教授学生朗读方法中以读促学,达到赏析文本的目的。重字词积累。几乎每节课都注重了文中的生字,这一点让我十分欣慰。语文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一门学科,字组成了词,词组成了句,句组成了段,段组成了篇,我们怎能不去关注字词教学呢?重方法的传授。这两节优质课,都注重了学习方法的传授。

感受之四:听课活动后的评课交流受益大。

把发言权交给在座的老师们,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评课,并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听课教师把自己的疑惑和听课体会反馈给执教者,参赛老师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讲给大家听,更多的是互相探讨些问题和交流些经验。

语文教学首先是内容的整体把握,然后再进行字词句段的逐个击破,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是一头雾水了。他人的身上,总是积存着太多的优点,有时我们看得很清,却总是做了行动的矮子,这也许就是智者与庸者的区别吧!让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步伐,用他人高大的形象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16篇: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去泰安听了“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竞赛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次竞赛课中的变化。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百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如可能性的大小、鸡兔同笼、莫比乌斯圈、邮政编码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

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一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

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 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0年11月16日

,我和同事赶到合肥安农大听课。这是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上海市、山东省、江西省等六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 张丽 老师上的《圆的初步认识》, 张 老师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接着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作为工具来画圆。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六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的 汤其鸣 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猜动物”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

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三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一天学习,共听了6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

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17篇: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名师们“另类”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无不让我由衷的赞叹与钦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以及人生境界让我仰叹,使我不知不觉的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旋律之中。专家们的报告观点鲜明,视角独特,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其也只是一知半解。现在就我就翻转课堂的一知半解谈谈我从刘老师的课堂学到的知识。

刘松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混合运算》,说实话一开始上课,作为听课老师的我觉得有些纠结,因为我小学的老师以及包括现有的在一线奋斗的老师都会直接告诉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就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老师会这么解释:这是国务院规定的,或者说乘除法有优先权,或者说乘除法相当于vip。但是我以前的老师以及我自己教学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刘松老师的这堂课上面他先从: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开始放手,要学生去讨论去说去总结。当然当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其实也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此

时此刻感觉自己的专业素养真的有待提高,到底是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呢?所以作为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刘老师这时不是急躁不是慌张,而是充分的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刘老师循循善诱,教学机智和素养体现的淋漓尽致。终于下面的老师恍然大悟,原来结论就是:

1、简便性的原则。

2、生活实际的需要。这些个结论是由我们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的,学生多么的了不起!

在这节课中刘松老师请学生根据115-15×4这个算式,学生编出这样一道应用题,我有115元,买了4个杯子,每个15元,还剩多少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果违背了运算顺序先算115-15的话,那剩下的钱就是400元,我原有115元,却剩下了400元,显然不符合生活实际。接着老师又出示了生活中比如买票、配椅子、扎风筝等题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得出为什么这么算的理由是:因为数学要符合生活实际,从而挖掘了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本质。最后刘老师总结:虽然3个题目不一样,但是数学模型都是一样的。重视了一个数学建模的思想。由此,我听课的思绪回到了读书时,记得那时候老师曾说过,在你做数学题目的时候,不要老是死做,要学会总结。很多题目都是同一种类型,万变不离其中。只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学会总结,不仅是自己总结,还是要学生学会总结,这样才可以在不断地建模中要学生夯实数学的这座城堡。

最后引出小括号,对于为什么先算小括号,学生就不会胡乱的说这是规定的,有优先权。学生马上就回归到了问题的本质:要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所有问题都一目了然,原来所有的问题都回归了生活。数学,原来如此!

刘老师设计的练习也是非常挑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他就下课了,觉得还是很可惜,因为有一道题目1 2 3 4 5 6 7 8 9=100,这道题目是二年级数学书的一道智力题,很想知道特级教师会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解题。

在这堂翻滚模式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一直都是在磨合,在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后来听了刘老师的讲座,也是非常精彩。从中的三教三不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这些理论,我亦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加油!卿!

华应龙老师在《找次品》一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怕出错,以错纠错,大气磅礴。一般的课堂,为了早点让孩子们感受到“要分成3份,尽可能平均分”,因而总在乒乓球的数据上做文章,总是先从“3个”入手,然后是5个、9个„„。而华老师的课堂却是反其道行之,从2个开始,而后是对“8个”的讨论,再是“9个”。这样的教学“序”,无疑会让路程走“远”一些,但离学生近了,更符合学生的直觉与经验。这节课把他的“融错教育”演绎得精彩绝伦,当学生说出各种从8个乒乓球中找1个特别的都需要3次时,华老师只

是问了学生还有想出更少次数的吗?所有学生均认可最少3次后,开始探究从9个乒乓球中找出1个特别的,却研究得出最少2次可以找出来。这时候全班同学都开始质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球多了1个次数却少了1次?这时,学生们如梦方醒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原来8个乒乓球一样可以2次找出特别的那个,体会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优越性。华老师艺术地处理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更让在座所有老师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回传闻已久的华应龙语录,掌声、笑声不绝于耳,在华老师抛出呼应课伊始比尔盖茨招聘职员题后,许多学生高高举起小手,他笑着对没有举手的学生说:“研究证明,憋得住不举手的人,因为心中有他人,更能走向成功。”此时,屏幕上打出:期待您更精彩……课戛然而止,学生们一个个张大嘴巴,要求华老师继续上下去。 华老师的课堂非常完美地演绎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学本课堂。以学为本,需要追求一个“真”字,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只有让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疑惑),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去思考与表达,只有真正包容学生的差异,而后,才有可能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第二天的观摩过程中,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这一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仲老师介绍说,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叫做“助学”,而不是“引学”,“导学”或是“领学”,他解释道:因为那些词的含义,是老

师在前面拉着孩子走,而“助学”,是老师走在孩子的后面,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仲老师说,我们要为学生制造一个“放松的警惕状态”的课堂氛围。为了学生的进,老师要尽可能地退。印象很深刻的,仲老师在课上首先介绍了这堂课的“游戏规则”——“与同伴交流时这样说”,然后问学生,这节课给老师分配什么任务呢?学生们七嘴八舌,最后给老师安排了一个写板书的任务,仲老师就真的退到了黑板旁边上。课上,仲老师除了与学生一同完成课堂的板书,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每次学生有新问题抛出后不断地“带头举手”,孩子们一个个更加无所畏惧地参与到思考与辩论中来。

平常老师们会有这样的感觉,越到高年级想要回答问题的孩子越少,愿意举手的孩子越少。因为他们在等别人说,因为等待没有风险,而发言有风险。有的孩子就觉得,反正快下课时老师一定会告诉我们答案,那我为什么还要去思考呢?这样的想法对吗?自然是错误的。那我们为什么要让它发生呢?是时候改变这一局面了。学生为什么不会表达?我们有没有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去表达呢?如果老师像一个权威一样地站在讲台前,要求学生说出想法,等着老师去评判,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等着老师去评论,学生真的会愿意这样做吗?他们不会,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只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辩论才是真正平等,无所顾忌因而畅所欲言的。

《找次品》这节课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华应龙老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完美的诠释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以生为本,共享成长

这次“现代与经典”的主题是“学本课堂”,也就是要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个教学理念。

华应龙老师用课件出示完课题《找次品》后,紧接着就问:你有什么问题吗?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当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时,华应龙老师出示了比尔盖茨公司招聘的题目:81个球,其中有一个稍重,用天平称,至少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球。乍一看题目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华老师察言观色,随即出示老子的话来进行激励。启发学生选择个数少一些的就容易些,从简单容易的研究易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于是学生们通过探究交流终于发现了天平以外的第三个盘子,这时华老师又及时地给予肯定:第三个盘子虽然看不见,

但总是存在的。同时用第三个盘子,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在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华老师在黑板的右边写下了“如果······那么······”,“接下来是······”用这样的关键词语来引领学生表达清楚明白,培养学生思维缜密。课堂总结时华老师问:比尔盖茨为什么选这道题来招聘他的职员呢?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提升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以成长。

二、以生为本,享受精彩

华老师以其精美的语言、博学的内涵在课堂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课堂细节处理,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收获成功。

华应龙老师在《找次品》这节课中,只是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天平中平衡与不平衡的两种状态。提出了让学生解决81个球中如何找出一个次品的问题,然后再引导让学生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接着让孩子们在脑海中用天平称出从2个球、3个球、8个球、9个球中找次品。最后,全班学生都能在脑中用天平称4次就找出了次品。学生在华老师的引导中,自主的去探索如何用最优化的方式最快的找出这个次品,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讨论,总结出了找次品这一类问题的最优解决办法。在华老师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进行实践活动,乐于质疑、探索,互动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实践、

积极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自然而然地发展数学素养。从每一次的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师生彼此都享受到了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找次品》这一课中显现出华老师独特的色彩,对学生的深刻认识,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聆听名师的课堂,总能感受来自教育的魅力和欣赏思维碰撞的火花的绚丽。

第18篇:听课体会

聚焦本真课堂 实现中国教育梦

——听课体会

2016年10月

15、16日我和同事一起在郑州市丰庆路小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本真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此次观摩活动让我感触颇深,收获丰厚。

在本次活动中,授课及作讲座的徐长青、钱守旺和华应龙3位老师均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还有席争光老师和华应龙老师团队的其他两位老师分别授课。他们授课及作讲座的内容相当精彩,形式别具一格。这些名师不但给参与的老师们亲自示范数学课堂,还给老师们带来最前沿、最前线的数学思想的讲座指导。席争光、徐长青老师的示范课和精彩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席争光老师的示范课《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单位“1”,怎样来判断单位“1”,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几个图例让孩子感受分数的意义,并借助孩子的理解小结分数的意义,练习题的设计很巧妙,由易到难,有具体到发散,一节课下来听着很舒服,就像我们平时上的一节课。其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论语·述而》,就是“举一反三”这个词的出处。席老师这节课不仅教会学生关于分数的知识,更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要“举一反三”。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他们需要教师的反复指导,我们要做的就是应该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上席老师的语言很有艺术,在他的讲座《不一样的说话就是不一样》里,数学老师的课堂更应该有艺术,有艺术不代表夸夸其谈,而是能读懂孩子的心,不要故意给孩子出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备课之前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案,设计每个环节之间相连接的问题。其中提到“究竟什么是教育?”他说教育就是三句话: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身作则。

接着我们聆听到了一位特别幽默风趣的老师——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优化——“锅来了”》,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关于烙饼问题进行了合理的优化,用自己的双手作为教具(一只手当锅,一只手当饼),通过一起表演“锅来了,饼来了,嗞啦、嗞啦”,给孩子们和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要多用我们的双手来进行操作,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陪伴和影响。徐老师在思维方法上的训练也很值得我学习,比如“讲课前5分钟,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把题放到脑子里,我要和你的思维对话”、“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不是有了答案找原因,而是一步一曲探结果”… 徐老师的课堂还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情怀”,“统筹与优化”这类数学化的内容通过生活化的活动作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在多中选优,积累生活经验,当经验丰富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规律。徐老师还对简约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内驱力促使外驱力的获得,要让孩子们自己求学,通过眼动学习来促进脑动学习,借助来源于生活的真经验和数学的假经验创造适合我们的新经验,经验可以复制也以改造。不管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注重方法,当方法不能优化时,改变环境与条件,同样是一种优化。徐教授还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简约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论述》的专题讲座。“简约”就是约而简,重于约而形于简,始于约而成于简。“约”是能力是内涵,“简”是水平是外延。“简约”就是复杂性思考后的简单呈现。

第二天聆听了华应龙老师的示范课和报告,华老师的示范课讲的是三年级的《面积》,即《什么是面积》,课前出示了华老师对于这节课的“思考”,希望在场的听课教师多提宝贵意见。整节课上没有出现“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反复深入的去感受“积线成面”、“积小面成大面”、“面是积出来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创造:

1、看一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2、想一想,如果面里面有什么就好比较大小了?

3、画一画,面的里面有什么呢?我怎么借助它比出大小?课堂上注重学生深层次的探究:自己想办法,与同伴对比,自己评价,自己修改!让学生们感受到“面是积出来的”,整节课华老师与学生亲切的交谈,适度的引导,耐心的倾听,幽默的话语……无一不打动着学生和现场听课的教师,华老师真正把数学上成了艺术!

随后观摩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的《认识时间》,这是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学生对于时间的知识是第一次接触。这节课知识点既多又碎,钱老师的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老鼠的梦想,国庆大阅兵,小明去上学,冬天的早晨,做好事的小明,乐于助人的芳芳……使学生在故事中即直观有趣的学习了知识又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环画,动态画,小视频一气呵成。整合数学与美术学科,超越学科边界,超越课程边界,超越资源边界!很了不起!

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吧!“积累经验,传承文化,生生不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向名师学习,相信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生动!让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开发。

第19篇:听课体会

《泉水》听课反思

三月六号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泉水》一课,给我感悟最深的是第二节的讲读课。

一、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本节课老师把训练重点放在了朗读上,做到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学生很快积累了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二、根据课文特点,以读促背。

通过完整的读2——5自然段,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体会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好处,从而练习背诵。

三、发挥想象力,讲练结合。

最后设计的延伸题,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课后拓展的资料图片,从而开放课堂,走出课本,达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目的。

2014.3

第20篇:听课体会

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随感之一

11月24日,简短的开幕式后,便是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展示。一天七节课,超大的容量,却也享受了整个学习的过程。感动于活动开展的实效,每堂课授课者的现场反思,专家的即兴点评彰显了活动的质量和水准。感动于专家针对课堂对授课者的现场提出的尖锐问题,仰慕于授课教师机智的答辩。不但节节评、节节问,更有一天专家对所有课的总评,太折服于专家的专业水准和独特的视角。自己能做的便是珍惜这样高水准的学习机会。

开幕式感言:课堂,就是流淌奶和蜜的地方

有幸在古都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教学研讨活动,期盼着能在这二天半的时间里经受一次英语教学的头脑风暴。

简单的开幕式上,认识了英语教学届的许多专家。尤其关注省教科所杨九俊所长的话,杨所长在致欢迎词中这样说道:“《圣经》里讲,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非常非常好,到处流淌着奶和蜜。‘天堂,就是有牛奶加蜂蜜的地方。’今天,全国的小学英语教师代表齐聚一堂,我想送给各位老师一句话:教学,应该是知性教学和诗性教学的有机融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课堂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课堂是师生一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享幸福生活的过程,课堂应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的滋润。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当洋溢着“生活的微笑”,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我的课堂流淌着“奶和蜜”吗?我愿意,一路实践,坚定地走下去。

第1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教师选取了一篇自选阅读材料参加本次赛课,题目是《The rainforest》。老师精美的简笔画板书设计有效地辅助孩子们的学习。老师的语言素质很高,整堂课散发着青春的活力。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当学生从标题中猜没rainforest时,其实孩子对于rainforest的意义建构真的很模糊。什么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特征孩子并未真正了解。在阅读文本第一段时,教师注重了孩子的提问意识的培养,可是How’s the weather in

the rainforest?一个问题结束后,就没有了后续提问活动,孩子们的提问意识能力的培养没有得以强化。刘兆义教授在课一结束精彩的点评引起大家的共鸣:教师应该抓住三个主线,让这堂阅读教学课变得更加丰满:1什么是热带雨林?2热带雨林现在怎么了?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热带雨林?老师在最后设计的让学生制作海报环节,如何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与本课主题关联不大,显得没有必要。

第2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以Friends为题,教师选取的阅读素材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整个教学设计始终围绕一点实施教学,开展了有效的教学。教师提供的文本是一篇标准的阅读短文,为什么呈现时用Martin, Johnny两个孩子的对话呈现语言内容,而放弃阅读的语篇作为语言载体的原因是什么?专家在点评时这样说道:六年级的阅读语篇材料的作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再是语言学习,这与三年级的阅读语篇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构友谊的内容图式play, study, help, share, care,这样更能从语篇的角度出发,建构支架,进而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第3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体现了真正的交流,与学生有多个话轮来回,并及时评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鲁子问教授在现场点评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六年级是小学毕业年级,全体学生应该尽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目标,所以本节课应该帮助还没有达到二级目标的学生,强化他们运用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询问过去事件的能力。但本堂课的对话活动只是补全信息,这样的活动显然无法帮助学生强化其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要求学生编写对话,这不是教材的要求,也不是课程标准二级目标,而是教师的拓展设计。设计这样的活动有一个前提:学生已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二级目标要求。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这一活动设计的目标偏高。老师设计了用没有语境的chant:Do, did, did the dishes.Eat, ate, ate good food的方式学习短语,应该直接从课文中学习这些短语,或者用真实语境训练这些语言。语言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那就一定要尽可能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训练。而不是没有意义的chant吟诵。

第4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本课很好地运用了概念图,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文本的信息。但不赞同老师过早地离开文本进行教学。上海教研室朱浦评委进行了以下点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本堂课安排了多篇阅读材料,容量过大,显得目的不够明确。

第5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本堂课设计的模拟场景非常贴近生活,孩子的语言训练要求基本完成。专家点评:对话和阅读教学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参与对话过程不完整,我们的教学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对话。对话也是一种文本,它在固定的题目之下,同样也要注重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输入和输出文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输入远远大于输出,这样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得以真正提升。

第6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非常优雅的一位新疆老师,整堂课带给大家美的享受。专家点评:前七分钟课堂教学非常精彩,紧紧抓住孩子们的阅读心得。但文本第三段的处理本应是这堂课的亮点,可是反而没有得到重视。文本第二段有这样两个问题:海伦凯勒能做什么?她的特殊之处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她?与文本有些脱钩,建议老师再细细研读文本,能理出文本的脉络图和思维导图。

第7节课学习与反思之处:本堂课始终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开展语篇教学。专家点评:《狼来了》这是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何上出新意,体现英语味,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这篇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经了解哪些,还有哪些想知道开展故事教学,更有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关于让孩子比较狗和狼的区别这项作业没有丝毫意义。

11月24日一天七节课专家总评:本次研讨活动主题是如何处理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给老师们的建议,不要一味地去模仿,那样我们的教学最终会走向失败。如果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得以转变,这就是我们活动开

展的初衷。我们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老师们都要在心理不断地问自己:For what?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