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0:51: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0月11日上午,我有幸见到了河北省教科所的语文教研室主任张瑾琳老师,并聆听完她的讲座《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反思》,内心是欣喜,是感动,钦佩。

欣喜是因为我是一名基层教研员,张老师的讲座给我以后工作指引了方向。做教师的培训是教研员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可是自己很年轻,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颇或不够深刻,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缺少实践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听完张老师的讲座后,让我的工作思路豁然开朗起来。例如:在参加此次省级培训之前,我县组织了教学视导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只追求形式上热闹,却忽视了互动的内涵,我对于这个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今天听完张老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老师们要把思考的空间和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课堂成为个性的摇篮,创新的温床。

钦佩张老师深厚的功底:知识渊博、语言流畅、思考深入。灵动睿智的语言时时闪现。关于课改,她总结了三点启示:

一、必须站高处看,从细处想,往实处做。

二、推进课改必须有激情,但不能急躁,不能走极端。

三、推进课改必须研究真的问题,真的研究问题,真的解决问题。

必须理清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多些求实精神,多些,建设态度,多些时间行动,多些辩证思维, 找准尺度,抓好结合,求得和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张老师为榜样,刻苦钻研,为县域教学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袁老师授课形式活泼风趣、思想前卫、授课内容切近实际广受学生好评。 袁老师为人热情豪爽,为学不拘一格,兼顾中西、融通古今。精通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与方法,并对文史哲等人文社科知识领域颇有涉猎。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工作中,所用方法推陈出新、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并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袁立壮老师的这场讲座,历时3个多小时,整个讲座期间袁老师始终是走在我们中间,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不管是肢体语言还是表情语言都极其丰富、生动。他举的每一个小例子都简单、明了,将极其深奥的心理问题分析的浅显、易懂。讲座期间,袁老师始终用他幽默的语言,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们,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场身心高度合一的讲座,再次被师大的专家、教授们所折服。整场讲座下来人们听的津津有味,甚至到最后结束时还与犹未尽

通过这次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学生心理因素对心理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能更全面地阐明问题学生的本质,能协助教育学揭示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战胜心理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学生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教育与防备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袁立壮老师细心的讲解和培训,使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从中感悟了许多。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更懂得了如何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去关心学生,如何考虑事情更周全,去更仔细观察、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他们心理上的问题,把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到的科学原理和详细方法运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去,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树立理想,坚定自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具有优良心理品质,就必须首先树立起热爱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只有树立起这崇高的理想,才能理解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懂得为什么工作和应当怎样工作,从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主动自觉地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只有树立起这崇高的理想,才有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把舒解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己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痛学生之所痛,基于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注重自己的心理品质,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只有树立起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对搞好教育工作产生浓厚的爱好,才能舒畅积极地工作,才能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乐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力能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2.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为了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把握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起优良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感、真挚的同情心。这次学习后,我们更懂得了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懂得了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对人生、事业、家庭等的社会人际关系都有着成功的预示;更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别人更漂亮、更宽阔、离成功、更近的路;更学会了在失意悲伤的时候怎样自我调整,不经意想起课堂上乐观快乐的老师,明白“快乐其实很简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要害在于你自己碗不想快乐;更明白了当遇困难事的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更知道了如何宽容和理解,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更学会了如何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更学会了如何善待自己,在生气、忧伤时,宣泄一下自己,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还可以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在劳累时,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在有病时,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主要还靠自己刚强的意志„„

3.加强锻炼,实践自我。我们一定会根据袁老师要求,按照计划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精神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与学生教育治理中去,去参与本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定及协助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耐心有效疏导。为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留意以下几点:首先,实践一定要自觉,这是指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心理品质,即把实践视为培养锻炼心理品质的好机会和好场所,不然,终日忙忙碌碌,心中无数,即使参加实践,进步也不快。其次,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我评价,与过去比,以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与同志比,学人之长,避人之短,自觉而又严格地遵守为做好教育工作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成绩,克服不足,完善自我,力争变成自己习惯化了的行为。

这一课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我们有了难忘的经历,我们难忘地走过来了,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大家都进步了不少,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成长着。感谢国家置换培训学习和法政学院的老师们,他们高瞻远瞩,感谢给我们讲课的所有老师,他们循序渐进,他们脚踏实地,在这一方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

杜俊鹏,教育学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河北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河北原动力成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首席咨询师,曾因带两名学生徒步300公里游学戒网瘾在全国引起轰动。杜俊鹏注重个性化教育,认为社会实践比抽象的说教更为有效,比如通过模拟场景、社会调查、打工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珍惜和拥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今天,当我们如约来到杜老师的办公地点时,他正在为一名学生做心理咨询。这名学生今天是第五次来做咨询,从第一次不敢进门、拒绝进门,到现在可以和杜老师交流、握手、感谢老师,面对杜老师,丝毫不掩饰内心的苦痛与不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做完咨询送走了这名学生,杜老师向我们谈起了他从事心理教育的路程。杜老师说他上大学时是很偶然的被划到心理学这个专业,2002年在他读研二时,他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心理素质夏令营。正是这次活动,让杜老师彻底爱上了心理教育这项事业,\"我学的东西能用上,这是一种很大的幸福感。\"杜老师由衷地说道。在逐步地清晰化这个职业的方向以后,2003年10月,杜老师注册成立了河北师范大学原动力成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2004年,对杜老师来说,是人生转折非常重要的一年。当时,有两名参加心理素质夏令营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去上学,由此拉开了杜老师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序幕。为了帮助这两个孩子,他亲自带领他们长途跋涉300公里,从省城一直徒步跋涉到首都北京,这一壮举,经新闻媒体报道之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轰动,他也因此成了各级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人物。杜老师说,\"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远比抽象的说教对孩子们更为鲜活,更为有效。他喜欢通过心与心的自然交流,让孩子看到天空中的彩虹,也看到自己身上闪烁的光彩;他力图通过长途步行、艰苦打工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汗水中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时代,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

杜老师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商高、情商低的孩子。这类孩子学习很好,但是不会和人交往,心理接受能力比较差,有的会有洁癖,比如有住校的孩子,忍受不了和同宿舍的同学一起共同生活。另一类是智商一般、情商比较高的孩子。这类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容洽,人缘很好,就是不爱学习,老想逃离学校。这两类孩子大多数会选择上网来逃避面对现实中的自己,这样就构成了家长眼中的\"网瘾\"现象,其实\"网瘾\"并不存在,根本原因是孩子自身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要注视学生德行和人格的培养。\"谈到学校教育,杜老师说,\"作为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以一个眼光来看待所有的孩子,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认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有时来源于他的家庭,不要单纯地只拿孩子说事儿,还要教育家长。\" 说到家庭教育,杜老师说,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想让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必须先做到。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做好支持工作,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在家庭教育当中,要去除功利化的色彩,不以成绩论英雄,不以文凭论英雄,而以志向和理想这种信念和价值观来去衡量一个孩子。\"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杜老师说道,\"如果一个孩子有志向、永不言败,他一定能成就;如果一个孩子只是贪恋学习成绩,从来不知道自己应该有志向,应该有仁义,当别人成绩超过他,他就受不了,这样的心量不足以成大事。\" 谈及从事多年的心理教育工作,杜老师说,他上大学的第一年,他的老师就派他去给想上专升本的成年人讲心理课,所以他的实际工作经历已经有十五年了。\"搞心理教育工作的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你这个人。你有没有一颗慈悲的心,你有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你有没有真诚的为所有来咨询心理问题的人去想的真爱,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杜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他现在每天做的工作不是去学习很多最新的心理学的理论,而是每天在问自己哪儿做的还不够好,每天晚上睡觉前先想想今天哪件事情自己做的不对、没有仁义,以《弟子规》作为衡量标准,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希望能通过石家庄新闻网,建议中国人都学《弟子规》。每个人拿一本书放在自己办公桌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打开书,里面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杜老师说,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

杜老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上天送给人间的天使。不幸的是,在一些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因为种种缘故,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某种伤害,使他们变成了一支支色彩有些变异的美丽花朵。矫正他们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开启他们生命的原动力,是当代教育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成功矫正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就是给社会增添了一份安宁

12月22日上午,我们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原动力成长教育研究中心首席咨询师、心理教育专家杜俊鹏老师。他的精彩讲座使我收获了很多。老师的礼貌令人尊敬,上下课时,他给我们深深的鞠躬,那九十度的诚心折服了在坐的每一位。充分表明了对我们的尊重。上课前,他给我们播放了CCTV--2经济频道的一段视频。内容是他和他们的研究中心在救助一位“网络沉迷”少年的经过。视频上的他对“问题”孩子是那么的亲切、友善与关心。讲座仿佛使我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具有了跟他们交流的知识,帮我提供了跟他们交流的经验。使我走进了后进生的生活,我开始意识到他们在人格上和我们是如此的平等。在他们彷徨、迷茫的时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感化、教育他们。

我们是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网络还没有普及到每个学生家庭,村里网吧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与网络接触的机会。不过大多数学生手里都有了手机,上课时他们也会经常玩手机,内容也只不过是聊聊天而已,当时我就是这样以为的。可是听了杜老师的课,才知道网络游戏的危害有多大,他们用手机不只是聊天而已,用手机在玩游戏时,游戏内容也是良莠不齐,里面都有等级,很令人上瘾。孩子的自控力还很弱,当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职业的敏感性,即刻说服、劝说、教育他们,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应该让孩子继续沉迷下去,应采用疏导的方法与他们沟通、交流,进而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使学生回归学校、回归社会、回归自我。

平时我在教育学生时,也是说一些空洞、无说服力的言语,譬如:好好学习,才能靠上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等这些空而泛的话,现在想想那些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学习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应把握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锻造自己,同时也是人格的一种升华。告诉他们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父母的心愿,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辛劳,感恩社会的美好。杜老师是一个很正义的人。他很重视集体的力量,他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让我们要团结,要齐心协力。为了让我们理解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胆汁质,他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和《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卡通人物形象给我们解析,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他讲课时很耐心,真的是一位很可敬的专家、老师。

听了杜老师的课,我学会了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应该从生命的高度去对待他们,使我更加的理解了教师应该有更高的责任去照顾自己的学生,去用心感化他们,要学会宽容他们,要关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社会化能力的培养。不要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精神层面的提高,会带来学校的和谐,学校的和谐会浸染出和谐的学生。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我要以杜老师为榜样,做一个像他那样高尚的人!出场小主人公:小毛头,15岁,省会某中学初三学生。一身时尚的打扮,上装的衣领高高竖起,打了定型水的头发也同样骄傲地竖起,黑黝黝的脸上戴着一副彩色镜框的近视眼镜。除了看上去身体有些单薄外,他正是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年龄。因为他的头发,我们暂且叫他小毛头。

小毛头妈妈热线留言:小毛头平时还算是一个挺听话的孩子,按时上学放学,也没有去过网吧什么的,可是自从前段时间他和几个同学被小偷抢走自行车后,就变得特别偏激,常常对社会上存在的盗窃、贪污、腐败等黑暗面横加指责,还经常表示他要改变社会上的这些不良现象。虽然我们家长和他们的老师都曾经多次做他的工作,可是他说的比我们还有理,现在他的老师说,从他上课时的眼神来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心思根本没有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现在小毛头看到自己无力对这些现象进行改变,竟然有了皈依佛门的念头。为这事,我和他爸爸都快愁坏了! 为了帮助这对母子,国庆节前夕记者找到了河北师范大学原动力发展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俊鹏,希望他能和小毛头进行沟通,从而给孩子和家长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放假前的一天下午,杜主任和小毛头以及他的父母亲在报社接待室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直到晚上7点才离开。记者旁听了全过程,记录了其中的部分谈话内容。

小毛头:我觉得现在社会特别不平等,大家应该把自己先进的经验告诉别人,让所有的人都有饭吃。 杜俊鹏:我不知道你是否理解平等的真正意思。我给你打个比喻,有个科学家经过30年的艰苦钻研,研究出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你是不是觉得他应该把这个研究成果无偿地告诉别人。如果这样的话,这位科学家30年付出的辛苦让别人几个小时就得到了,这是平等吗?这才是最大的不平等。

小毛头:我觉得现在社会上的人总是说唯物主义,其实就是把物质生活看得过重,把钱看得过重。 杜俊鹏:小伙子,这是你概念上的错误,唯物主义的真正含义你还一点儿都不了解,我建议你回去先看几本哲学书。另外,你想改变现状的想法很好,但是以你15年的人生阅历来破解反腐败、反贪污这么大的社会问题,确实有些不堪重负。

小毛头:我觉得现在社会上的人都不好好走正路挣钱,把钱看得特别重,总是通过歪门邪道、拉关系、走后门挣钱办事。

杜俊鹏:你说的这种现象我也承认存在,如果给你一张带着一个小黑点的白纸,你就说这张纸是黑的,那你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当初来石家庄上学时,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读完大学本科后被保送上了研究生,现在我留校当了老师,有了自己一份不错的事业,你说我是走后门走出来的吗?一个人要去改变周围的人必须先积聚自身的力量,你懂得越多你不知道的也越多,到时候你就不会总是说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了。

小毛头: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就跟资本家似的,比如我妈妈这么年轻就下了岗,没有什么收入,生活根本没有保障。

杜俊鹏:首先你要问问你的妈妈为什么下岗,另外你还要多了解一些社会上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和保障。你觉得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是资本家吗?

小毛头:我感觉应该是吧!

杜俊鹏:看来你根本不了解他,而是妄下结论。当初海尔集团仅仅是个濒临倒闭的电冰箱厂,为了拯救它张瑞敏用斧子砸烂了几十台电冰箱,如今的海尔集团养活着几万人。

小毛头:我觉得现在的义务教育根本不是真的,我上学每年要掏2800元的学费。(“按规定他应该在我们单位的内部中学上学,我觉得那里教学质量差就选择了现在的中学,2800不是学费。”小毛头爸爸在旁边插话道。) 杜俊鹏:很显然,你是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但你没有到任何一个学校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谈话2小时后杜俊鹏的小结: 认为小毛头在心理上很健康,只不过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可能是从他的自行车被抢开始,于是过分地看重事物的黑暗面,他的这些看法并不是错误,而是因为了解事实真相过少,所以产生这些过激看法。我建议他还是回去好好看看书,他的父母亲也应尽量多引导孩子发现社会上的光明面。

国庆节期间,小毛头妈妈高兴地给记者打来电话:“他回去后给我说,他就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体育老师,另外一个就是杜老师,他说以后他想经常和杜老师聊聊,另外他还说他以后要好好学习,先从积聚自己的能量开始,然后再去改变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
《听课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听课感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