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的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策略: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

模式:“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释疑点拨----训练检测”学案导学四环节,时间分配30+15的模式。

方法:堂堂清、周周测、月月结

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目前我们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课堂理念的转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积极学习,重点解决课堂的相关问题:

为学生营造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氛围,培养自主合作精神;强化学习目标的达成,素质教育与课改融为一体,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解决学生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的问题。以学生是的自学、学习成果展示取代教师一言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目前的任务是学生夯实基础,实现双基达标。以“自学”、“双学”、“组学”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实现课时目标。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实行“导学案合一”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质量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教案和学案要一体化设计。导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设计导学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内容,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步子、小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时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推荐时间为20分钟):

课前,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按照我校导学案设计的要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并在课前的头天晚自习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学习目标要严格遵循课标、教材的要求,注重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要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

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板演(板演的人数不少于5人次,充分利用前后两个黑板的空间)、学生互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中题目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体现“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先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时段 释疑点拨(推荐时间为10分钟):

本时段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规律和方法。

在“释疑点拨”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案中设计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学中“五点”而设计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和台阶,要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接近学生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品质和批判精神。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权威的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表达自己见解和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以采取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是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在解惑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出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将本节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并适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善于整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时段训练检测(推荐时间为15分钟):

本时段是在“自主学习”和“释疑点拨”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拔高,主要针对学案中的“能力训练”题进行的当堂训练,重在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当堂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堂训练要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当堂练习的题量要适度,时间为15分钟以内,要象考试那样,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培养学生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从而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争取做到“堂堂清” 。

课后,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题记录在教师的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档案,为以后的“周测”或“月结”做好充分准备,也便于教师找准出错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以上三个时段之间是交叉关系,自学有疑才有释疑和当堂训练,自学之中也有基础训练,释疑当中更离不开思维和技能训练,训练检测中也有讨论和知识的学习运用。绝不能将三者完全割裂开来。

(三)、“堂清、周测、月结”的知能训练方法

1、堂堂清。检测完毕,教师亲批检测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分类进行辅导。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讲解,做到“堂堂清”。

2、周周测。教师据本周所学内容和学生自学自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命题。做到“周周清”。

3、月月结。各备课组对本月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进行组卷检测。应遵循的原则:内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学范围,以保证客观反映学生本月学习情况;难易要适宜,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难易适宜的标准:检测结果95%的学生在60分以上,25%的学生在90分以上。)做到“月月清”。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3、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面。结合校“五个一工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学期初下发教师理论学习要求和读书指导计划,公布教师读书推荐目录,制订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办法,让教师读书成为常态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设施设备配置力度,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复印机、打印机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二是加大网络教研活动力度。

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

七、方案实施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2011.1——2011.3)制定计划、学习动员,课改启动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案例,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模式改变的初步尝试。 (1)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全面、系统介绍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外地先进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2)学生动员,让学生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积极进行配合。

(3)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营造课改的氛围,初步探索课改模式。 (4)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借鉴阶段。组织部分教师到课改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

第二阶段:(2011.3——2011.7)课改实验阶段。 借鉴外校经验,尝试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差异状况合理安排座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6人为宜,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课内外更方便地开展“兵教兵”的帮教结对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开展教师、学生小组长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改的艰巨性、复杂性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树立全体师生的改革勇气,各班级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踊跃发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011年6月份开展全校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活动。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经验交流、反馈,每次课后,教师要写一份教学反思,体现真实感受,反馈真实信息并与同行交流、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2011.7——2011.8)逐步成型阶段。经过不断进行改进实验,并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备课组、教师个人进行分类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汇集研究成果编写论文集。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全校各年级教学质量普遍提高,课改已经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011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思路与目标

以课堂就教学为立足点,以连通教研组教研活动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为载体;搭建教师总结反思的平台,抓好教研组的工作职能,抓实备课组的常规管理,实施连通备课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务实创新的教研工作作风进一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造成影响,形成各学科特色鲜明的教研主题,让教师从真正的意义上实施课堂的学、导、练、测,把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解脱出来,在课改研究上有所突破,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范围与措施

(一)教研组与备课组管理

1、教研活动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管理等方面的实体地位,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使教研组成为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阵地。组长负责制定本学科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各学科每周都要搞一次活动。活动务必做到“三落实、两固定”,即计划、组织、内容落实,地点、时间固定,人人参与,各展所长。

2、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结合校本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交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研究能力。教研组的计划要有周期性和连续性,要形成“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的系列统一,活动中要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把每一次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探索课组织好,要落到实处,切忌走过场。对青年教师着力推行“说课、教课、评课”的教研模式。并要求有评课记录。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指导,鼓励他们多参与交流活动,帮助其迅速成长。

3、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多做有益尝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学习的意识。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听课至少1节。学科组内教师本学期每人出1节组内公开课。期末组织一次课改擂台赛,语数英理科教师参与。

4、教导主任负责每周集体业务学习和培训并要求有记录和总结,并要及时推出优秀成果,推出学科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5、实施学科备课连通制,以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为着力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课改研究。

(二)、教研活动

1、做实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公”,辅导要“全”,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2、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在教师认真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科备课组长把关,根据教学进度利用集体备课和业务活动时间进行培训。真正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做好导学案的编写工作。

3、积极鼓励撰写“教学反思”,以达到在反思中有感悟,在感悟中有改进,在改进中有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

(三)常规教研安排

第一周:教研组开始教研活动。学案编写开始,学习小组学生调配完成。 第二周:(1)落实本学期教研课改活动。 (2)组织落实实验课题。

(3)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4)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堂堂清,周周测,月月结。

第三周:组织教师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完善第一期学案编写活动。开始听推门课。

第四周:开展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活动周,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常规的规范教育入手。人人参与。

第五周:调研学生学习笔记记录情况,检查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课改教师座谈会。

第六周:期中考试重点知识总结,人人命题。

第七周:堂堂清,周周测,月月结完成情况总结,阶段质量分析。 第八周:教师学案编写情况和导学案应用情况检查。 第九周:召开全体教师会,总结前段工作。

第十周:检查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检查教师前半学期听课完成情况。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第十四----十五周:实验课题教师进行总结、汇报课展示,课改擂台赛。 第十六周:期末考试命题。

第十九周:教研组长检查教师的教研完成情况,并收集、统计。 第二十一周:本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