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0: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杨建富,张国强

1、西吉县林业与旅游局

2、西吉县沙岗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

摘 要:通过分析西吉县实施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初步成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该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五条思路。 1 2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1退耕还林的现状及初步成效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增资源、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坚持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流域治理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林、草、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初步形成荒坡山地林草化,侵蚀沟道坝子化,口粮耕地梯田化,农田地埂林网化的格局。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6.13万hm2,其中退耕造林4.38万hm2(含林间带草1.78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5万hm2,林业用地总面积增加到9.1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8%,比工程实施前的1999年底提高了19.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5.1%提高到7.2%,提高了2.1个百分点;林木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8.7%提高到32.2%,提高了23.5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后,已有5.3万户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收益3350元,人均收益592元。事实证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被广大群众称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工程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西吉县退耕还林以建设生态防护林和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主要栽植了山杏、山桃、沙棘、柠条、杞柳等树种,就其本身而言,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看,退耕后,农户有粮吃,有- 1

钱花。但是从长远利益看,在西吉县这样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条件落后的山区,8年补助期满后,如何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不仅事关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只有在培育工程后续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提高退耕林地土地利用率和工程经济效益。

3后续产业的发展思路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以杏为主的经济林产业。

在近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西吉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区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西部黄土丘陵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光热条件较好的乡、村、组,重点发展山杏、山桃等乡土树种,建设生态型经济林,同时,选择缓坡退耕地、川台地种植大接杏、仁用杏、花椒等经济林树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山杏、山桃抗旱性能好,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广大退耕农户乐意栽植,目前,全县共栽植山杏1.87万hm2,山桃1.33万hm2,栽植比例分别占退耕造林总面积的43.1%和30.8%,这为实施山杏、山桃高接换头,品种改良,建立优质杏基地,发展已杏为主的经果林产业,进而为培育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全面发挥奠定基础。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对适宜嫁接改造的,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低产林改造,发挥新品种的优势,提高杏树的产值和效益。同时做到精心规划,科学经营,通过发展典型户、建立示范园带动规模化栽培,通过扶持,开通杏仁和杏脯加工生产线,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逐步形成企业加农户的服务体系,使企业和农户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走林、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形成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

3.2 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种植,加快草畜产业发展。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种植,累计种植紫花苜蓿等

牧草1.78万hm2,预计退耕区每年产干草20余万t,能满足40万头牛所需饲草。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草地面积将逐年递增,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走“种草—养畜—致富”,“草多— 畜多— 肥多 — 粮多”的草地农业生产路子,大力扶持退耕农户,发展养殖大户,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些不同规模的饲草加工网点,发展饲草加工业,以此推动全县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西吉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

3.3 做好灌木林的抚育管理,积极发展林副产品加工业。

退耕还林工程结束后,全县以沙棘、山毛桃、山杏、柠条、杞柳等为主的灌木林面积将达到6.67万hm2,工程区每年可出产大量的林木种子、果实和柳条等林产品,利用这些原材料,可发展沙棘饮料、柠条种子饲料、杏脯加工、桃仁加工、柳条编织等林副产品加工业,从而提高灌木林的经济效益,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山上有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利益驱动的原则,由加工企业与退耕农户签订林副产品收购合同,由农户进行采摘和初加工,企业收购并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售到本地及外地市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林副产品难卖问题,也能带动原料基地建设,较易形成产业带,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增加农民具有重要作用。

4.4 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业。

新世纪之初,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西吉县林地面积会迅速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基础。加之,西吉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东部火石寨扫竹岭地区典型的丹霞地貌在西北独为仅有,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可谓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佛、道和伊斯兰教在这一带盛为流传,以云台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群有十多处,是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有很大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西部苏堡乡的党家岔水堰为世界第二大震湖,“北有沙湖美,南见震湖秀”,党家岔水堰以其独特的历史成因,秀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俗风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广大游客的青睐,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时期。另外,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单家集清真寺、华夏第一古钱币博物馆等景点也为发展西吉生态旅游业锦上添花。近年来,西吉县紧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火石寨扫竹岭景区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旅游亮点,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3年底,西吉县火石寨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并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依托西吉旅游资源,以保护生态为先决条件,以浓郁的回乡风情为基调,以开发“火石寨丹霞地貌”和“震湖”湿地资源为中心,以发展生态观光游、丝绸之路游、红色之旅游、回乡风情游为方向,把开发旅游产品和生态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力争将几大景区建设成为集森林资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5 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培育新型种苗产业。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结束后,工程造林对种苗的需用量将会逐年减少,因此,种苗产业必须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方向,由生产普通林木种苗向生产名、特、优、新品种发展,建立绿化苗木、经济苗木、观赏苗木、园艺花卉等培育基地,不断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实现公司化经营,走出一条新型种苗产业化的新路子。

作者简介:杨建富(1977-),男,宁夏西吉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联系电话:0954-3012892

陕西省定边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思考

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报告

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

后续产业发展报告

对我州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还草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