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电子政务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6: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

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强化政府监管的力度,加强廉政和勤政建设。最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建设政府与公众、企业、社会和谐融洽关系,从而促进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1.1办公自动化阶段

中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意识到信息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各政府部门已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辅助一些最基础的政务劳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这就是所谓的“办公自动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替代一部分手工劳动,提高政府文字、报表处理等工作的效率。

到80年代末,全国各地不少政府机构已建立起了各种纵向或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很多政府机构成立起了专门的信息中心,为提高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2“金字工程”实施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正式拉开。1993年12月,我国政府成立“国际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正式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目的。

紧随“三金工程”之后的是“金税工程”,它是为了配合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严格税收征管,杜绝税源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化工程。

除此以外,近年来,国家有启动了“金审工程”、“金盾工程”、“金卫工程”等新的“金字工程”。这些工程的相继完工,将会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2.1.3政府上网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互联网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渗透。政府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最大拥有者和使用者,理所当然要与互联网“联姻”。开始于1999年初的“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电子政务活动在我国正式活动。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绝大部分国家部、委、办、局与地市级以上地方政府都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与此同时,政府网页的内容也变得较为丰富,网站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多样化,政府网站所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

“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使中国政府真正开始了基于因特网的电子政务活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政府职员,对电子政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改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4电子政务实质性应用阶段

在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政府上网工程”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取代“九五”计划中“以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提法,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在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同年的12月29日,由国家科技部会相关单位专家共同组织进行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数字化北京”、“数字化上海”、“数字化福建”等一个个宏伟计划也进入各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2003年是我国电子政务从规划转向具体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同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专题研究班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2004年,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及应用体系,以实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为先导,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平台。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2.2.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3.1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1.1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 又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3.1.2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

3.1.3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3.1.4自从1999年,国家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以网站为重点的国内电子政务得到了很大发展。gov.cn域名总数已经达到500多个,而非gov.cn的政府相关网站更是成千上万。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县级以上政府已经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政府职能部门很多也接入了互联网 (中央国家机关已建成门户网站90多个 )。 3.1.5《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部委门户网站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计署、林业局、粮食局、国家税务总局、卫生部、外汇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级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广东、安徽、江西、新疆、陕西和福建。各地级政府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广州、杭州、南京、珠海、青

4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岛、武汉、大连、黄石、苏州和汕头。

3.2电子政务的发展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3.2.1服务与应用系统

3.2.1.1服务系统。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是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关键。

3.2.2.2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办公、宏观经济、财政、税务、金融、海关、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农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防汛指挥、国土资源、人事人才、新闻出版、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国有资产监管、企业信用监管、药品监管等,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提供了电子政务技术支持。“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优先支持的业务,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支撑,兼顾中央和地方的信息需求,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重点是完善已建应用系统,强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门间业务协同。对新建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需要优先支持业务的流程梳理,搞好部门应用系统和地方综合应用系统的衔接。应用系统建设要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优化组织结构,避免简单地在原有体制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建设应用系统。

3.2.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的采集部门要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结合业务活动的开展,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基础信息库分级建设、运行、管理,边建设边发挥作用。国家基础信息库实行分别建设、统一管理、共享共用。各地要探索符合实际的基础信息库建设、管理和应用模式。

3.2.3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3.2.4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围绕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开展电子政务法研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政府网站管理、政务网络管理、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法规建设,推动开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研

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究。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在应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要重点制定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化工程监理、电子政务网络、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电子政务数据元等标准,逐步建立标准符合性测试环境。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强化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

3.2.5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部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协调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各方面改革,使关系电子政务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发展。

4电子政务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4.1 电子政务的优点

4.1.1提高公共行政绩效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方式,政府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获得信息反馈。网上办公、远程会议、虚拟组织的产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公众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方便地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反映情况、办理业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网络的快速传递,使一些以前无法想象、无法实现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现实,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迫使政府回应速度大大加快。这些都为公共行政整体绩效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4.1.2降低公共行政成本

一是信息技术降低了一般公务处理的成本。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公文的电子化处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也使得行政运作成本大大降低;二是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政府组织规模减小,降低了机构和人员的费用开支;三是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化的经费审批与管理,堵塞了传统管理的漏洞,也会促使行政运作成本的减少。据统计,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

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元。另外,从成本效益核算看,电子政务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电子政务需要巨额的资金保障,但同时在一些特殊领域其收益也十分明显。例如电子政务在实现的市场监管这方面,中国最成功的,最有效益的,一个是金关、一个是金税。1998年,国家外汇流失仅北京就达到几十个亿。当年中国进口顺差大概为430亿元,外汇储备才增加40多个亿。“电子口岸”开通后,1999年中国进口顺差300多亿,95%都入了帐。对比非常明显。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金税工程,这是财政部部长亲自抓的项目,自从1997以来,中国每年的净增税收,头年是800亿,后来是1000亿,两三年以后达到了1500亿。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靠信息系统收进来的。 4.1.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电子政务的开展将重新确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者的边界,促进政府从包揽一切的做法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其次,电子政务的开展提高了政府处理信息的能力,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完备的数据库、模型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的应用,为政府实现经济调节提供了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第三,依托互联网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了政府的监管理能力,也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第四,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各种基础信息库的建立,为政府提供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完善自身服务职能的契机。传统管理中由于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将得以根治,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并使信息资源得到深刻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了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和快捷、周到的服务,如政府信息的查询、企业登记、养老金发放等,都可通过电子文件来完成,公民不需直接面对那些摆官架子的官员们,而只需用鼠标点击政府网站来完成,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政府机构将逐渐成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主体。 4.1.4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政府失去了拒绝公开行政的合法理由,公共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事实上,电子政务的实施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从根本上破坏了暗箱行政的技术基础,为公众平等参与公共事务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政府信息上网,为政务公开提供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

政府通过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布政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前在网上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公民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公民参与与表达利益的费用降低,公民参与的可能性无限扩大。将政府行政置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组织的共同监督之下,可以大大限制暗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政府运作成为阳光作业,从而在最

7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公平性,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4.2 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4.2.1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圈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4.2.2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但不少领导者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资,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否则,利益冲突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包括信息)无法共享,重复建设无法避免。因而,把电子政务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电子只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提高电子政务水平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对政府行为、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和改进。

4.2.3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4.2.4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 4.2.5标准滞后

8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缺乏统一的建设依据和安全标准,难以统一规划,使网络的互连互通困难。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组,正在加紧相关标准的制订。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及建议

5.1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

5.1.1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5.1.2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5.1.3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 5.1.4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5.2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建议

9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5.2.1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整合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用户,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因此,加快加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重组政府部门,再造政府流程,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坚持统一窗口、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电子政务的工作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证。 5.2.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XX“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 5.2.3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国家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全国各级政府办公室和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

10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5.2.4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5.2.5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重点加强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农村政策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在国家统筹规划下,整合、集成、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的农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国际数据,并通过制定共享政策、法规和完善管理体制,把各部门、各单位乃至个人所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纳入国家农村科技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框架。

整合不同农村信息数据源,优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通过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服务网的建设以及共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并纳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系统,大幅度提高农村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水平,增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和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 5.2.6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多少与信息化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各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5.2.7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1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评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各级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还没有完善这一严峻形势,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要结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尽量建设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是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 5.3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12

桂林电子政务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前景分析

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应用调查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分析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