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陈鹤琴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陈鹤琴教育思想三十三解

第一章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1.婴儿不是小鱼小鸟 2.请不要随便暗示儿童 3.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4.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 5.你的孩子经常哭吗? 6.你家孩子好动吗? 7.你的孩子有玩伴吗?

8.你的孩子整天呆在家里吗?

9.孩子的玩具是他(她)喜欢的吗?

10.你的孩子有礼貌吗? 11.你家孩子说谎吗?

12.你家孩子是“小皇帝”吗? 13.你的孩子跟你一样,喜欢成功 14.你的孩子跟你一样,喜欢称赞

第二章

成为合格的父母应具备哪些条件

15.你有“资格”做父母吗? 16.准备成为合格的父母 17.给孩子智慧的爱 18.你欺骗过他吗? 19.你责罚过他吗?

20.你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吗? 21.不要任意摧残儿童的动作 22.故事仅仅是故事吗?

23.你是不是经常代替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24.激发孩子最后5分钟的勇气

25.让孩子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26.努力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第三章

为儿童办园、为家庭办园、为小学办园、为国家办园

27.幼儿园教育孩子做怎样的人 28.幼儿园帮助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29.幼儿园开发孩子智力的途径

30.幼儿园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绪 31.你的孩子经常“害怕”吗? 32.培养孩子勇敢精神

33.对待孩子请保持礼貌,拒绝粗鲁

第二章

成为合格的父母应具备哪些条件?

你有“资格”做父母吗?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他认为为人父母需要一种专门的技能和学识。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他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①

陈鹤琴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在现今仍然存在。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②养育动植物都需要学识技能,况且养育儿女。

但是生活中的我们呢?我们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考试、升学、加班、评职称、晋级、升官等等。会计需要会计资格证;医生需要医师资格证;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甚至学生也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可是,有谁在意过自己是否有“父母资格证” 呢?正如陈鹤琴先生指出的,不是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了做父母的资格。所以,无论你是否已为人父母,请反思一下,你是否有资格做父母。

准备成为合格的父母

陈鹤琴先生认为,养育孩子,应该使得孩子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正当的发育。这些弄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1、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①②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2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P879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2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P879 陈鹤琴先生从孩子的躯干到心脏到消化力都做了详细的讲述。躯干相对较长,不宜长时间站立;心跳速度比成人快,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消化力弱,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陈鹤琴先生想说明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特点,他更侧重强调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并且根据孩子的身体特点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把孩子看作一盆花,那么父母首先应该了解花儿的现状。花儿缺少光照时便把它放到阳光下;花儿需要水分时,便给它浇水;花儿需要营养时,便给它施肥......仅此而已。试想,如果花儿需要水分的时候得到的是肥料,它能继续健康成长吗?

同样,如果不了解孩子身体发育状况,便不清楚孩子的需要,亦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体发育特点。在《陈鹤琴全集》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包括身高、体重、牙齿)的特点和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发展的特点。

比如,陈鹤琴先生介绍了儿童的身长因年龄不同,其增长速率也不同: 从2-4个月,每月加增一英寸;从5-12个月,每月加增0.5英寸;从2-3岁,每年加增4英寸;从4-5岁,每年加增3英寸;从6岁-成人,每年加增2英寸。

再如

婴儿听觉发展的程序大概如下:第一步,发生听觉。婴儿一有听觉,就进了声音的世界。第二步,能感觉到各种平常的声音。有几种声音如音乐声或钟声他起初不喜欢听的;有几种声音如口吹出来的声音或说话的声音他素来喜欢听的。第三步,听觉的发展是寻找声音。儿童到后来能转眼运头去寻声音了。第四步,他能辨别声音。如听见父母的声音,他就晓得父母来了。第五步,他能辨别声音的性质。什么低声高声,什么大声细声,他能渐渐地分别了。②

养孩子,像养花儿。只有知晓了花儿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适合向阳还是背光、用什么样的泥土,适合多大的花盆等特性后才有可能根据其特性养好花儿。

①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117-P118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137

2、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

陈鹤琴先生将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性” :“孩子是好游戏的;孩子是好模仿的;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孩子是好群的;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孩子是喜欢称赞的。”①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能发展孩子的身体;游戏能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游戏能使孩子脑筋锐敏;游戏为休息之灵丹。

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忠信,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至于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种种懿行,亦为游戏之附属产品。以捉迷藏之游戏为例。蔽目捉人的儿童,不得私自偷看,否则一定没有自治的能力。假使他不能自治而偷看,那么,同玩的儿童断断不让他这样做的,而且要强迫他自治;也不许他与别人串通欺弄其余的儿童,所以他必定要独立,要诚实的。假使某强硬的儿童,被蔽目的人所捉着,不肯照例来代替蔽目,其余的儿童断然不让他不尽义务,亦不准他侵犯游戏规则。这种精神出了游戏之外,实在不可多得……总之,游戏是一种发展儿童道德之利器,吾人万不可忽略。②

读者读完这样的段落,会不会产生共鸣呢?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玩的捉迷藏,与陈鹤琴写的一模一样。好像突然回到了那个争吵不休的年纪。玩捉迷藏的时候,我们在蒙同伴眼睛之前,要将布条蒙在自己眼睛上,确定是否真的看不到;为了不让自己被捉住,我们会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尽量躲得隐蔽一些;我们也不会在喊完

3、

2、1以后随便乱动;同样,假若真的被捉到,我们也会乖乖地蒙上自己的眼睛来捉别人。

小时候玩“跳房子”的时候,每当别的小朋友跳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总是睁大眼睛看他脚有没有踩到线,石头有没有压在线上。你还记得吗?我们经常会因为这个问题争吵不休,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会用手指比在线上,根据手指有没有碰到石头或鞋子来判断是否压线„„我们总是很较真的玩着游戏,却从来都是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在游戏中,可以懂得纪律和理性的服从;在游戏中明白了要 ①② 柯小卫著:陈鹤琴传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P10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200-P201 克制自己;在游戏中明白了应该尊敬他人的权利。

还记得小时候的“过家家” 吗?只有在“过家家”的时候才舍得拿出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在“过家家”中轮流扮演“爸爸、妈妈、老师”的角色。在跟小朋友分享布娃娃的时候,孩子体验了分享的快乐;每个小朋友都喜欢扮演“爸爸、妈妈、老师”这样的角色,为了游戏能够进行,必须轮流扮演,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懂得了自治、克己和纪律等很多道理。

孩子们在游戏中无形地学会了很多很多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犹如春雨般悄无声息得渗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游戏是一种发展儿童道德之利器,吾人万不可忽略。”①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在几个月的时候便开始了模仿,从模仿父母笑声开始到模仿父母说话一直到长大模仿别人的动作。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模仿是无选择的。儿童善恶的观念很薄弱,所以他不能选择事物去模仿的。比方他看见父亲吐痰,他也要吐;看见父亲吃烟,他也要吃。他模仿这种动作,并不知道有什么坏结果。他之所以模仿,不过是要与人表同情,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②

刚出生的孩子,像一张白纸,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因他自己没有太大的本领,于是模仿成了孩子学习的重要本领。陈鹤琴先生说:“模仿是人类的普遍动作。没有一个儿童不能模仿的。”③

经常可以看到婴儿模仿父母依依呀呀的发音;小区里抱着宝宝的妈妈们在一起聊天,一个宝宝哭经常会带动所有的宝宝一起哭;公园里滑梯上小朋友模仿别的小朋友的动作;小朋友模仿幼儿园老师讲课的样子,等等。

模仿无处不在,即使已为成年人的我们也经常模仿周围人的行为。

给孩子智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是智慧的爱。

培养孩子犹如养花儿,它们都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培养孩子又不等同于养花儿,孩子不是花儿,不是说浇多少水、施多少肥,花儿就一定能长成 ①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201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186 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175 什么样。孩子有独立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个体。身为父母,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以后,应该按照其特点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喜欢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依儿童的年龄,给其以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们得到适当的游戏。儿童是好群的,自然喜欢团体的游戏,故应该为儿童提供小团体游戏的机会。父母当作儿童的游戏伴侣,作父母的应当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作他的伴侣。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①你的孩子有没有到了晚上不去睡觉的坏习惯呢?你是用命令的方式叫他去睡觉还是没有寻求他的意见直接把他带到卧室?陈鹤琴先生告诉大家一个很好的办法,即游戏法。“做父母的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叫孩子去睡觉,比方让孩子骑在肩上,作骑马的样子,骑到寝室里去休息。”②

孩子既然是有好奇心的,那么父母应该利用孩子的好奇,寓教育于其中。卢梭在教爱弥儿认字的时候,给爱弥儿写了一封请柬,爱弥儿不认识其中的饭店名称而错过了这次机会。这件事情激发了爱弥儿对认字的兴趣,从此他对文字产生了兴趣。

孩子是喜欢大自然的。身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关在屋子里,被各种所谓的“辅导班、特长班”束缚了头脑。回想一下,我们的小时候都是在最天然的环境下成长的:肆无忌惮地在草地上滚来滚去;趴在地上玩玻璃球或者纸板游戏;一有时间我们便会跑到外面跟小伙伴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女孩子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跳房子”,男孩子玩玻璃球、玩纸板游戏、捉迷藏等等。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吗?游戏中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那些不愉快的争吵也总是很快地随风飘走,我们总是留恋于游戏之中,即便天黑也不回家„„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所以,父母们,请给孩子一份智慧的爱,让孩子在智慧的爱中健康成长!

①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232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P232

陈鹤琴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学前教育1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著作读后感

陈鹤琴
《陈鹤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陈鹤琴介绍 陈鹤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